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学设计案例
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优秀6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优秀6篇)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生字卡片、挂图、录音教学过程:共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同上2、学会七个生字3、能正确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课件)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b、学生动脑筋猜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一)讲读第一、二行(二)讲读第三、四行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
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4、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六、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七、作业: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字词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2、课堂作业本第一题3、形近字比较,组词远()近()京()声()运()听()惊()色()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范读-指读-引读-齐读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a、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b、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三、作业指导1、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2、默写课文/有色,近听/水/无声。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精选(2)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一、二自然段,详细讲述了绘画的基本步骤和技巧,旨在让学生了解绘画的简单知识,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绘画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绘画的基本步骤和技巧的理解。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课文,掌握绘画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课件、绘画示例、彩笔、白纸等。
学生准备:彩笔、白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幅美丽的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中的内容。
(2)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幅美丽的画呢?2. 新课导入(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2)讲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绘画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绘画示例,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绘画步骤。
(2)教师示范绘画,讲解绘画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动手绘画。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指导。
(2)拓展延伸:介绍一些绘画名家,激发学生对绘画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画》2. 板书内容:①绘画基本步骤:构思、构图、描绘、修饰②绘画技巧:线条、色彩、光影、比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自己动手画一幅画,题目自拟。
2. 答案:学生作品,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但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鼓励。
一年级语文上册《画》优秀教学案例

5.反思与评价的有机结合:本案例强调学生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培养他们自我监控、自我调整的能力。同时,教师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2.教师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3.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如观察、思考、表达等,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作业小结
1.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描绘美好事物的诗歌,鼓励家长参与评价。
2.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预习下一课的内容,提前了解课文背景,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同时讲解生字、生词。
2.对诗歌进行逐句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3.结合画作,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景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通过举例、对比等方式,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画》这首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描绘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2.学会本课生字、生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提升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感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上册教案《画》(精选16篇)

一年级上册教案《画》(精选16篇)一年级上册《画》篇1活动目标:1、初步培养幼儿古诗朗读的兴趣。
2、通过欣赏画面感受古诗的意境美,从而对古诗尝试兴趣。
活动准备:一幅山水画,音乐。
活动过程:一、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幼儿谈论自己所看到的景象。
1、事先布置好场地,教师带领幼儿入场。
2、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引入主题。
(1)小朋友们,春天的时候你们去山上玩过吗?在山上你看到了什么呢?(2)大树上住着谁呢?如果你过去抓它,小鸟会扑棱一下飞走吗?(3)小朋友们玩的地方可真多,有山有水有鸟有花,真漂亮!二、以郊游的形式带领幼儿去看画。
1、今天老师也带小朋友们去美丽的山上玩一玩,看看山上有些什么?让我们背上背包出发了!2、带领孩子一边开汽车一边欣赏路上的风景(轻音乐起,欣赏图画作品)三、引导幼儿观看图片,并初步讲解诗句的意思。
教师与幼儿围在画的周围,初步理解诗句的含义。
(1)小朋友看这个地方漂亮吗?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有哪些漂亮的东西?(2)幼儿讨论后教师小结:好漂亮的小花,春天过去了,可小花还依然开放的很漂亮(春去花还在)。
(3)有一座山,我们走远一些看看山宝宝今天穿了件什么颜色的衣服?(4)幼儿讨论后教师小结:很漂亮的衣服,有很多颜色(远看山有色);(5)(教师手指水)看山宝宝旁边是谁呀?悄悄的走进水宝宝的身边听听,它发出声音了吗?(6)竖起小耳朵,再听听水宝宝真的发出声音了吗?(近听水无声)(7)漂亮的小鸟,和小鸟打个招呼吧:嗨!你好。
咦!小鸟怎么不理我们?我们轻轻的走过去摸一摸,奇怪?小鸟怎么不动的?(这是画上的小鸟)哦!原来这是一幅画!(8)结:难怪小朋友刚才没有听到水的声音,小鸟也没有被吓跑,这是为什么?(因为这是一幅画)在很久很久以前许多读书人喜欢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思的事用简单的好听的话写下来,变成诗让别人朗诵。
那么古时候有位叔叔就因为非常喜欢这幅画,所以写了首诗,名字就叫“画”。
四、着音乐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优秀教学设计(最新7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优秀教学设计(最新7篇)《画》是人教社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
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
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绽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绽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丽,激发学生酷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以下是人见人爱的我共享的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优秀教学设计(最新7篇),假如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共享给最好的挚友。
篇一:一年级语文画教案篇一一、教学要求1、相识11个生字。
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
相识2个偏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二、教材说明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
画上有山、水、花、鸟。
整幅画面给人以山水相衬、鸟语花香的美感。
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绽开描述。
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读读这首诗,使人仿佛看到了诗中所描绘的充溢勃勃朝气和浓浓春意的画面。
教学的重点是练习朗读,认字。
教学的难点是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三、教学建议(一)课前打算1、带领学生到风景美丽的地方去巡游,让他们看看山、水、花、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
2、打算一幅山水画。
(二)认字、写字1、认字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要求他们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利用生字卡片,通过开火车读的方式检查字音是否读准,留意简单读错的字音,如“色”的声母是平舌音,“声”“春”的声母是翘舌音,“近”“春”“人”的韵母是前鼻音,“听”“声”“惊”的韵母是后鼻音。
假如有的学生读错,就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帮助正音。
学生在平常生活中可能已相识了一些汉字,老师应尽量启发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字形。
如“元”加上“辶”是“远”,“斤”加上“辶”是“近”,“不”加上“辶”是“还”。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通用5篇)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通用5篇)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
认识两个偏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难点是了解诗意。
【教学准备】学生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游览,让他们看看山、水、花、鸟,亲身厂家大自然的美丽。
一幅山水画,认字卡片及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2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一、指导看图激趣:老师带来一样东西,请大家先闭上眼睛,等我数到三下再睁开眼睛。
(教师边数数,边贴出图画,准备给学生一个惊喜。
)指导整体观察图画,学生自由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教师相机板书:山、水、花、鸟。
二、学习课文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山水画,现在来学一首古诗吧!1、指导熟读诗句:⑴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练习读准字音。
⑵ 指名读诗句。
师生共同正音,重点指导读准:“远、近、春”、“惊、听、声”、“色”等前后鼻韵母和平、翘舌音的生字。
2、理解诗句:⑴ 四人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⑵ 猜谜:这是一首谜语诗,请大家猜猜谜底。
(板书课题:画)⑶ 结合图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3、朗读古诗:⑴ 师示范读。
一年级上册《画》教案7篇

一年级上册《画》教案7篇一年级上册《画》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夏”和“琴”,能比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随文识字。
3、情感度价值观目标:在识字读文中感受大自然各种声音的美,使学生愿意探索自然界奇妙的声音。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感受诗人笔下声音的美妙。
教学准备:录音机,有关声音的录音,生字词卡片,“听”“琴”的字理图,“箫”“古琴”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听”的甲骨文图片,请学生猜一猜这是一个什么字。
讲解“听”字的字理演变过程。
学习“听”字。
2、回忆生活中听到的声音。
3、播放声音的录音,请学生说说听到了哪些声音。
4、清朝有一位诗人张潮,他也特别喜欢倾听自然界中的声音,而且他还把听到的写成了一首诗,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识记二类字。
1、范读。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都写了哪几种声音,在字的下面作下标记,。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示词卡,贴在黑板上。
4、齐读词卡5、出示“涧边”,学习这个词。
6、巩固二类字。
自由读,同桌互读。
开火车读。
三、随文识字,识记一类字。
1、出示图片“蝉”,介绍“蝉”的习性及声音特点。
强调是“虫”字旁的字。
2、指名读前两行,说一说在这两行中听到哪些声音。
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夏,秋,听、雪”3、指名读3、4行,找一找诗人还听到了哪些声音。
“琴”——通过观察“琴”字的字理,记住字形,欣赏古琴弹奏的声音。
)“萧”——观察“萧”这种乐器的图片,声字偏旁表义的作用,指导朗读。
小组合作多种办法识字。
在研讨学习的基础上,汇报“松”,“瀑布”,“涧”这几个字。
多种方法汇报,教师相机出示字卡。
4、理解最后一句:你认为“觉耳中别有不同”是什么意思5、游戏巩固。
1)、创设听声读词的小游戏。
2)、将汉字回到古诗中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四、指导书写。
1、观察虚宫格中的生字。
动手描一描。
提出最难写的字。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学设计(精选12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篇1【教学目标】1.认识“远、看、近、听、春、还”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大致意思,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点】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1.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2.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了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这首儿歌是个,谁知道谜底?生:小朋友都好聪明,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1.教师给学生呈现媒体资源,引导学生先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⑴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
⑵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
⑶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
导读方法如下:“远看山有色”,多媒体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
《画》教案(5篇

《画》教案(5篇教案:《画》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画》课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字的认识与书写、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课文的朗读与背诵、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山、水、去、来”等生字。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如“画、高山、水、流、去、来”等。
3.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4.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的认读与书写、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课文的朗读与背诵。
难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山水画,引导学生观察画中的景物,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生字教学(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认读和书写生字,如“山、水、去、来”等,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确保学生掌握生字的写法。
3. 词语理解(10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如“画、高山、水、流、去、来”等,学生回答,教师给予反馈。
4. 课文朗读与背诵(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停顿,然后让学生自主朗读,挑选学生上台背诵。
5. 课文内容理解与分析(5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画中的意境和情感,学生回答,教师给予反馈。
6. 实践练习(5分钟)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如“填空、连线、选择”等,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课题:“画”板书内容:山水去来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山、水、去、来”,每个字5遍。
2. 填空题:(1)画中的高山____,水流____。
(2)画中的小鸟____,花儿____。
答案:1. 山、水、去、来2. (1)画中的高山____,水流____。
答案:画中的高山高耸入云,水流潺潺。
2. (2)画中的小鸟____,花儿____。
答案:画中的小鸟欢快地飞翔,花儿绽放出美丽的花瓣。
一年级上册语文《画》优质教案(精选

一年级上册语文《画》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年级上册语文《画》这一课。
该课所属章节为《美丽的自然》,详细内容包括课文《画》、生字词、课文朗读与理解、语文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熟练朗读课文《画》。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与语文学习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激发学生对美术与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画的相关图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中的自然景色,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习生字词(10分钟)(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
(2)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
(3)学生自由练习朗读生字词。
3. 课文学习(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意境。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 实践活动(15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幅画,观察并讨论画中的自然景色。
(2)每组派代表分享观察到的美景,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5.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本上的填空题。
(2)教师批改,给予反馈。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自然美的价值,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画》2. 生字词:山、水、花、鸟、林、树、云、月3. 课文内容:课文朗读、理解、实践活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在生活中找一幅美丽的画,观察并描述画中的自然景色。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色,让学生体验到了自然美的魅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与创造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优质教案(精选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一课。
该课内容主要围绕“画”这个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和体验,感受绘画乐趣。
具体涉及章节内容为: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写字练习以及课后练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学会书写汉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绘画兴趣。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绘画乐趣,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字词掌握、汉字书写。
2. 教学重点:课文朗读、对绘画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挂图。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画作,引导学生关注画作特点,激发学生对绘画兴趣。
(1)出示画作,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画作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为什要画画?画画有什好处?2. 课文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描绘美丽画面。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3)学习生字词,让学生掌握生字读音和书写。
3. 写字练习:(1)教师示范汉字书写,讲解书写要点。
(2)学生跟随教师练习书写,教师个别指导。
4. 随堂练习:(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完成课后写字练习。
5. 实践活动:(1)让学生分组,每组共同完成一幅画作。
(2)学生展示自己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画》2. 生字词:美、好、画、笔、纸、颜色3. 汉字书写:美、好、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课后练习,练习书写汉字。
答案:见课后练习题。
2. 作业题目:以“我画作”为主题,画一幅画。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和体验,让学生感受绘画乐趣,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个别指导,关注学生书写质量。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关注生活中美,尝试用绘画方式记录下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绘画能力。
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优质5篇

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优质5篇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基本笔画“竖”。
会写“二、三、上”。
2.理解背诵韵文。
教学重难点1、认识笔画“竖”并能正确书写。
2、会正确美观地书写“上”。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巩固认识田字格,指名上黑板前书写“一”。
2、开火车给生字组词。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语文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用玩游戏的方式复习生字,摆脱了以往刻板单调的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性地机械性地认读,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识字效率。
二、背诵韵文1、把生字放回课文,再读课文。
读准字音,师要正音,同桌之间可指读,让同桌认读。
2、师生对读,男女生交换读。
3、鼓励背诵。
(鼓励学生展示读)三、指导书写“二、三”,注意“二”的读音。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画“横”,谁来说说写横的要领。
今天还要学会写“二、三”两个字。
2、展示仪出示“二、三”两个字,并引导学生观察异同。
横有什么不一样?规则:从上到下3、生观察后说值得注意的地方。
师重点指导横画的长短变化及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变化来指导。
汉字二:书写从上到下,两横上短下长。
上横在上半格,下横在下半格,字要居中。
汉字三:有三横,横与横之间的间距要相等,第二横要写在横中线。
4、教师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5、学生描红,练习6、作业展览,评议四、指导书写“上”1、“上”字里有个新笔画叫“竖”,竖从上到下要写直,中竖中正。
不带针尖的,叫垂露竖。
师范写,重点讲解写“竖”的要领。
2、“上”:先竖再横,竖要垂直,第二横从中心点处起笔,稍微向上倾。
第三笔是长横。
口头组词。
3、师范写讲解。
学生根据课本中的田字格生字书空笔顺。
4、写字操调姿(师巡纠姿)生描红,再写三个,师巡指导。
展示评议。
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篇2【教学要求】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也、长、山、出”4个字,认识2个笔画“竖提、竖折”和1个偏旁“耳刀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024年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精选

2024年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画》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画》,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与理解,学习生字词,掌握简单的句子结构,了解课文描绘的画作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正确读写;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
难点:学会观察、描述事物,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画作示例。
2. 学具:课本、铅笔、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幅美丽的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作内容,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画作的美丽。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并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
4. 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课文描绘的画作特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5. 朗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画作特点,进行课堂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画2. 生字词:山、水、花、鸟、美丽、可爱3. 画作特点:色彩、线条、构图、意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画作特点。
(3)发挥想象,画一幅美丽的画,并用文字描述。
2. 答案:(1)见课后生字词表格。
(2)略。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画作,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
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8篇

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8篇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影、前”等11个生字和宝盖头、女字旁、月字旁3个偏旁;会写“在、后”等4个字和斜钩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体会“我”对影子的喜爱之情。
借助生活经验,理解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
3.借助情境,辨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并用这4个词语表达方位。
教学重难点:1.正确朗读课文,识记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在生活情境中辨别这4个方位,并用这四个词来表达方位。
2.斜钩和卧钩的书写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引入,出示课题1.猜谜语:看着是我不是我,我去踩它它不躲。
一举一动都像我,我走哪里它跟着。
(谜底:影子)板书课文题目:影子。
(影子是黑的;影子紧紧跟着人;影子的方向会变化。
)2.(1)指导学生读课题,注意读好后鼻韵母yǐnɡ,“子”读轻声。
(2)指导识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影”这个字?多媒体课件帮助识记:火红的太阳照在建筑物上,在地上形成了影子。
“日”就代表太阳,“京”就代表建筑物,“彡”就代表影子。
二、熟读课文,自主识字1.导学:有一个人写下了一首儿歌,你们想知道这首儿歌是怎么写影子的吗?请打开书自己读一读吧!(自由读文)21·世纪*教育网2.导问: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好呢?(1)在读书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笔圈上,请拼音帮忙,也可以请同学帮助,还可以查字典……(2)把最难读的那一行多读几遍。
这样就会越读越流利。
3.教师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
4.创设游戏情境,检查字音,识记词语。
(1)开火车,引导学生个别读。
(2)去掉拼音再读词语。
(3)学生领读,其他学生跟读。
5.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多生字宝宝都认识了,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呢?交流识字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识字方法。
黑:找反义词的方法记住“黑”,就像一只小黑猫,睁着两只眼睛,四条腿并拢蹲在那里。
组词:黑色、黑夜。
“黑”是“白”的反义词。
“前”和“后”也是反义词,“左”和“右”也是一对反义词。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精选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具体章节为《画》。
教学内容包括:学习生字词,如“山”、“水”、“鸟”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描绘;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增强语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朗读训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画中的元素,如山、水、鸟等。
2. 学习生字词:根据画中的元素,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词,如“山”、“水”、“鸟”等。
3. 理解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描绘,感受作者的情感。
4. 例题讲解:挑选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进行讲解,如“山青水秀”,分析词语搭配和句子结构。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用新学的生字词进行创作。
6. 朗读训练: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提高朗读水平。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画》2. 生字词:山、水、鸟、花、草、树、人、房子3. 重点句子: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本课生字词编写一个关于画的句子。
示例:我的家乡有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答案:略2. 作业要求:字迹工整,句子通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中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美好事物,并用所学知识进行描绘。
同时,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教授与掌握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情感体验3. 朗读训练的效果4.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字词的教授与掌握1. 音、形、意的结合:在教授生字词时,要让学生掌握字的正确发音、书写形状及字义,确保学生对字词有全面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精选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第一单元《画》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田字格,学会本课生字,掌握“田、力、里、人”四个字的笔画和结构;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的美丽画面;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掌握田字格的正确书写方法,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掌握田字格的正确书写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田字格,理解课文描绘的画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田字格卡片、课文挂图、生字卡片、教学PPT。
学生准备:田字格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出示课文挂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启发学生描述画面内容。
(2)引入课题《画》,板书课题。
2. 学习生字(10分钟)(1)教师出示田字格卡片,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的结构,讲解田字格的书写方法。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田、力、里、人”四个字。
(3)学生自主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回指导。
3. 理解课文(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描绘的画面。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
(2)让学生在田字格练习本上书写生字。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画》2. 板书生字:“田、力、里、人”3. 板书课文重点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田、力、里、人”各10遍。
(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课文描绘的画面。
2. 答案:(1)田、力、里、人的书写要规范、美观。
(2)课文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画面,有山、有水、有花、有草,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2024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精选

2024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第一单元《画》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画》,生字词的学习,朗读与书写。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朗读和书写。
2.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画中的意境,培养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朗读与书写。
难点:理解课文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挂图,生字卡片,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幅美丽的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2. 课文学习:a. 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b.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正确朗读和书写。
c. 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画中的意境。
3. 例题讲解:a.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画中的细节。
b. 讲解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4. 随堂练习:a.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b.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画》2. 生字词:a. 画(hUA)b. 美丽(mEi lI)c. 意境(yI jIng)3. 课文重点句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b.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画,并用文字描述画中的意境。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课文意境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参观画展,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b. 开展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c.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了解更多关于绘画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2. 课文意境的理解3. 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4. 作业设计及课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1. 生字词的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生字词,涵盖常用字、易错字等,为学生打好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分别是凶字框、口字旁、春字头。
2.会认3个字。
3.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能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学习说,学习猜)。
老师说一个谜语,请你们大家猜一猜谜底是什么?看谁听得准,猜得对。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我们学完这篇课文,你就会知道的。
二、看图。
1.展示幻灯图片: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请同学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的顺序。
(图上画了山、水、花、鸟)那么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的呢?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2.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
4.指名读课文,大家纠正读音。
四、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及字义。
1.先让学生识记生字,识记时可以联系诗句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2.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
3.展示生字字型对比课件
人:独体字,笔画记忆:撇,捺。
也可以用手势记忆,左右手心相对,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就是“人”字。
组词:好人,人民。
色:上下结构,可以用熟字“鱼”来记,去掉“田和横”换成“巴”字就是“色”字。
组词:景色、彩色。
无:独体字,可以用熟字“天”来记,“天”字最后一笔“捺”改写成“竖钩钩”就是“无”字;也可以用“二”字加上一撇一竖变钩。
“无”就是没有的意思。
组词:无有、无用、无人。
画:先认识“”(凶字框)可以用熟字换笔画的方法记忆。
用“鱼”字来记,去掉上面的角字头,换成“横”,下面的“横”写成“凶字框”就是画。
组词:画画,图画。
春:先认识“春字头”。
上下结构的字。
上面是“春字头”,下面是“日”字,合起来就是“春”字。
学生书空“春”字笔顺。
组词:春天、春雨、春风。
听:认识“口”字旁。
左右结构的字。
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斤”字,合起来就是“听”字。
组词:听讲、听话。
4.展示幻灯片生字课件。
抽读生字和词语,巩固生字。
五、正确书写生字。
1.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在书上描红。
3.教师重点指导“画”和“春”两个字。
4.其他几个字学生自己照书中的范字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在生字本上正确、规范地书写每个生字。
六、学习诗句,理解意思。
1.学习前两行诗句。
(1)自己小声读读这两行。
边读诗句,边看图边思考,这两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这两行。
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板书:远山有色近水无声
(3)让学生找找二行诗句中的相对应的词。
“远看”和“近听”、“山和水”、“有和无”、“色和声”是相对应的词。
(4)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朦朦胧胧)看图水流从高处往下流,会发出什么声音?那么诗中却说走近了还是听不到水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呀!你们猜到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画)
(5)指导朗读。
教师网上下载范读音频。
然后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教师指导,突出“去、还在、来、不惊”这几个词。
学生练习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2.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