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区域创新网络与高新区的可持续发展

合集下载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附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要求,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火炬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指导意见》,组织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战略提升行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国家高新区战略提升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经过20年的发展,国家高新区集聚了丰富的创新资源,创新了体制机制,优化提升了发展环境,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成为我国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突出典范,成为引领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先导。

当前,国家高新区面临新的发展环境。

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创新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的重大突破,新一轮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从国内看,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存在,经济结构急需转型、经济发展方式急需转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要求日益迫切;从国家高新区自身来看,原始创新能力需要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需要加快培育和发展,产业国际竞争力需要加强,辐射带动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水平需要不断提升。

国家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经过十年的初创发展阶段和十年的“二次创业”发展阶段,正迈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总体要求是创新驱动、战略提升。

实施国家高新区战略提升行动既是新时期赋予国家高新区的历史使命,也是国家高新区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国家高新区战略提升行动的内涵和目标(一)内涵。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全力提升国家高新区的科学发展水平,最终实现“四个跨越”。

区域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

区域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

区域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一、区域创新的概念和特点区域创新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企业、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等主体之间,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经济条件下,通过创新资源、技术、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整合和创新,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区域创新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全要素创新。

区域创新是以全要素创新为核心,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的整合创新。

2. 多元主体参与。

区域创新的主体既包括企业、科研院所等市场主体,也包括政府、社会组织等非市场主体。

3. 连锁反应。

区域创新具有连锁反应的特点,即一个创新活动的产生和传播会引发其他创新活动的发生,形成创新集聚效应。

4. 社会化创新。

区域创新是一种社会化的创新活动,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和协作,形成合力。

二、区域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区域创新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区域创新可以通过技术、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带动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链水平和附加值。

2. 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区域创新可以加强地方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增强地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 优化区域创新环境。

区域创新需要完善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通过创新机制和政策,可以进一步优化区域创新环境,吸引更多的创新要素和资源,推动创新活动的开展。

4.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区域创新可以带动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农村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5. 推动可持续发展。

区域创新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可以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如何推动区域创新1. 完善创新政策体系。

建立健全的创新政策和体制机制,包括税收、财政、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为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2. 鼓励创新投入。

区域创新网络的现实效应及路径选择共3篇

区域创新网络的现实效应及路径选择共3篇

区域创新网络的现实效应及路径选择共3篇区域创新网络的现实效应及路径选择1区域创新网络的现实效应及路径选择近年来,各国纷纷将“创新”作为重点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对创新的投入,而在这个过程中,“区域创新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广受关注。

那么,区域创新网络究竟是什么?它有什么优势?如何选择路径来实现其现实效应呢?首先,区域创新网络是由一群拥有共同利益或目标的即在某一地区内聚集起来的组织和个人组成的一种网络结构。

它将企业、政府、教育和研究机构集成起来,以共同创新为目标,从而达到多方共赢的效果。

相较于传统的创新模式,区域创新网络有众多优势。

首先,它能够集成各种资源,包括人才、技术、设备和财务等方面的资源,从而提高创新效率。

其次,它可以弥补单一企业创新限制,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互补优势性,推动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同时,作为一个区域性创新网络,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并促进垂直细分产业的跨界融合,形成优势互补的效果。

那么,如何选择路径来实现区域创新网络的现实效应呢?总的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要重视政策支持。

政府在区域创新网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建立健全的政策支持体系,促进创新资源配置、产业升级以及企业合作等方面,助力实现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其次,注重人才培养。

在区域创新网络中,人才是最为核心的资源,要重视人才培养,建立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市场认知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丰富区域创新网络的创新活力。

第三,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对于区域创新网络中的企业,可以借助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创新能力,通过产学研合作来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也为高校和研究机构提供创新应用的平台。

最后,要强化网络治理。

区域创新网络是一个网络化、复杂的组织形式,要在强调协作的基础上,统一管理,建立相应的机制和监控体系,提升网络治理水平,确保区域创新网络能够按照预期的路径发展。

总的来说,区域创新网络在实现实际效应的过程中,要注重政策支持、人才培养、产学研一体化和网络治理。

试论新区域主义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影响

试论新区域主义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影响

试论新区域主义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影响试论新区域主义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影响一、新区域主义的概念与发展新区域主义是由美国学者J.Scott等提出的理论,旨在探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挑战。

新区域主义强调区域内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区域共同体的建设,区域间的协同发展,强调地方政府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基于地方情境的发展模式等。

在全球化背景下,新区域主义是一种新的区域发展趋势,对我国的区域发展产生重要意义。

二、新区域主义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影响1.促进经济一体化:新区域主义强调区域内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倡导区域内的协同发展,能够促进经济一体化。

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严重,新区域主义的推动可以减少地区间经济差距,促进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协同发展。

2.提高地方政府的发展意识和改革能力:新区域主义将地方政府视作区域发展的主体,强调地方政府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新区域主义的理论对于提高地方政府的发展意识和改革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对我国地方政府的管理和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3.强化区域创新能力:新区域主义注重基于地方情境的发展模式,提倡区域内的交流与合作,能够强化区域的创新能力。

新区域主义的推动,可以促进我国区域内各类实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区域内各种资源的整合,从而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4.推动城市群的发展:新区域主义要求区域间协同发展,这有利于推动我国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

城市群的形成可以提高区域的整体经济水平,促进产业的集聚和优化,提高交通和物流的效率等。

新区域主义的推动,可以推动我国城市群的发展,促进区域整体发展。

5.提高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新区域主义提倡基于地方情境的发展模式,注重区域内的资源和环境的保护,能够提高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

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严重,新区域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可以促进区域内各种资源的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从而提高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新区域主义的案例分析1.加拿大魁北克省与安大略省在污染控制上的合作:这两个省份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合作进行污染控制,建立了污染控制委员会,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辖区内工业的污染管制。

学习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考试与答案

学习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考试与答案

第 1 题、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深化港深、 ( ) 合作。

(单选题 ) (分值: 2)A. A.澳珠B. B.粤港C. C. 港澳D. D. 粤澳第 2 题、在珠三角九市建设一批面向港澳的()孵化器,为港澳高校、科研机构的先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便利条件。

(单选题 )(分值: 2)A. A.传统企业B. B.创新企业C. C. 科技企业D. D. 高新企业第 3 题、到(),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单选题 ) (分值: 2)A. A.2035 年B. B.2030 年C. C.2040 年D. D.2045 年第4 题、促进泛珠三角区域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形成梯度发展、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体系。

(单选题 ) (分值: 2)A. A.地方协作B. B.地方合作C. C. 产业合作D. D. 产业协作第5 题、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大湾区廉政机制协同,打造优质高效廉洁政府,提升政府()和群众获得感。

(单选题 )(分值:2)A. A.行政功能B. B.行政效率C. C. 服务效率D. D. 服务功能第6 题、建立以企业为()、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粤港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的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单选题 ) (分值: 2)A. A.主体B. B.依托C. C. 支撑D. D. 载体第7 题、完善大湾区至泛珠三角区域其他省区的交通网络,深化区域合作,有序发展()。

(单选题 ) (分值: 2)A.A.“机场经济”B. B.“海陆经济”C. C. “飞地经济”D. D. “交通经济”第8 题、深化粤港澳合作,进一步优化珠三角九市投资和营商环境,提升大湾区()一体化水平。

(单选题 ) (分值: 2)A. A.服务B. B.行政C. C. 市场D. D. 经济第9 题、加强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建设生态安全、环境优美、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

国家高新区发展的新趋势

国家高新区发展的新趋势

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探索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相互促进的全面创新示范道路。

“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就是要率先示范高质量发展模式,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和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率先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引领开放新格局。

三是建立适合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

国家高新区发展导向从“四位一体”到五大发展理念转变,发展动力从跟随创新到自主创新转变,园区的形态从产城融合科技园区到以产业社区为代表的智能社会转变,发展使命从注重自我发展到更加强调未来共享、共同发展转变。

国家高新区发展的十大关键问题一是抢抓跨界融合新赛道,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

世界级产业集群具有技术可控、万亿规模、头部企业引领、跨界协同四个主要特点。

国家高新区要立足于区域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把握跨界融通发展新趋势,抢抓后疫情时期的新经济新赛道,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同时,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强化主导产业补链强链,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二是打造新经济场景,加速新动能迭代创新发展。

新经济场景是引爆新赛道的重要抓手,国家高新区是新经济场景打造的核心区和展示空间。

国家高新区要在无人驾驶、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智能制造等领域推出一批“非接触”场景与赛道,吸引新科技成果首发首试和应用转化,促进一批新赛道涌现,推动新兴产业爆发和新的业务模式诞生,加快培育新动能。

三是加快培育“三高”企业,建立大中小企业融通的生态群落。

国家高新区要重视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企业、高价值企业培育,强化“哪吒—瞪羚—独角兽”企业成长全链条衔接,对不同阶段的企业提供不同的扶持措施,打造完整的企业生态圈。

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是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高成长企业是引株洲高新区2020.09 总第255期 59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打造一批以人为本、宜居宜业、环境友好的产业社区、创新社区和公园社区。

七是强化区域协同,辐射带动区域创新高质量发展。

可持续创新与发展

可持续创新与发展
深化区域创新合作
1.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创新水平 。 2.推进区域协同:加强区域间的创新合作,建立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3.打造创新集群:培育和发展创新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聚效应,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 技术创新促进绿色能源发展
1.技术创新可以推动绿色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高能源利 用效率和清洁度,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例如,太阳能 、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 污染。 2.技术创新可以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动能源产业的 转型和发展,提高能源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例如,智能 电网技术的应用,可以优化能源配置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 进能源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3.技术创新可以带动绿色能源产业链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 就业增加,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例如,新能 源产业链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就 业增加。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以根据您的需求进行调整优化 。
▪ 推进绿色产业发展
1.制定绿色产业政策:明确绿色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供税收优惠、资金扶持 等政策支持。 2.加强环保监管:强化环保法规的执行力度,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倒逼企业转型升 级。 3.推广绿色技术: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过 程中的环境影响。
未来展望与政策建议
国内外企业创新实践比较
1.企业创新实践的模式和策略:比较国内外企业的创新实践模式和策略,分析其优劣和适用范围。 2.企业创新实践的成果和效益:调查国内外企业的创新实践成果和效益,评估其对企业和经济社会 发展的影响。 3.企业创新实践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国内外企业创新实践的经验和教训,为企业制定更有效的创新 策略提供借鉴。

高新区的理解

高新区的理解

高新区的理解
高新区,全称为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指为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而设立的特殊区域。

高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科技和产业方面发展的重要创新平台之一,其设立旨在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提升国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

以下是对高新区的一些理解:
1.科技创新驱动:高新区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发源地,致力于培育和集聚高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和创新团队。

这些区域通常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人才池,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2.产业集聚与升级:高新区致力于集聚高技术产业,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

通过引进和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国家整体产业水平。

3.政策支持:高新区通常享有一系列的政策优惠,包括税收减免、财政支持、人才引进等,以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和人才在这一区域投资兴业。

4.创新生态系统:高新区构建了一个创新的生态系统,包括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多方合作。

这有助于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形成创新链条。

5.人才引进与培养:为了满足高科技产业的需求,高新区通常采取措施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

这有助于解决科技人才短缺问题,推动科技创新。

6.国际化视野:高新区往往与国际接轨,与国外的科研机构、企业进行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国内产业水平。

7.可持续发展:高新区通常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同
时注重环保和社会责任,努力打造绿色、智能、创新的发展模式。

总体而言,高新区是一个融合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特殊区域,通过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推动了当地乃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高新区发展的关键是引进核心高新技术企业

高新区发展的关键是引进核心高新技术企业

高新区发展的关键是引进核心高新技术企业【摘要】高新技术企业是高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了推动高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引进更多核心高新技术企业。

本文围绕提升引进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打造创新生态系统、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以及建立合作机制等方面展开讨论。

引进核心高新技术企业是高新区发展的关键所在,其发展将助力高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

未来应进一步完善引进政策,吸引更多优质高新技术企业进驻,从而推动高新区经济实现更大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高新区将在科技创新领域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实现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关键词】高新区发展、核心高新技术企业、引进政策、扶持力度、创新生态系统、招商引资、合作机制、经济增长、优质企业、完善政策。

1. 引言1.1 高新技术企业是高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高新技术企业是高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创新引擎和经济增长点,在推动高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企业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为高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和竞争优势。

高新技术企业不仅能够带动产业链的发展,还可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快速增长。

它们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为高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和动力。

高新技术企业还可以吸纳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就业增长,促进人才流动和技术交流,为高新区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

2. 正文2.1 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进政策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进政策是高新区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只有制定出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才能更好地吸引优质的高新技术企业进驻高新区,推动整个区域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政府可以进一步简化企业注册和办理手续,减少相关的审批时间和手续费用,降低企业创办的门槛,吸引更多的创新型企业进驻。

可以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含量,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0.07.13•【文号】国发〔2020〕7号•【施行日期】2020.07.13•【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文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0〕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经过30多年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

为进一步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发挥好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继续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为抓手,以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产业发展现代化水平,将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发展。

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根本路径,优化创新生态,集聚创新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引领高质量发展。

坚持高新定位,打造高地。

牢牢把握“高”和“新”发展定位,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构建开放创新、高端产业集聚、宜创宜业宜居的增长极。

坚持深化改革,激发活力。

以转型升级为目标,完善竞争机制,加强制度创新,营造公开、公正、透明和有利于促进优胜劣汰的发展环境,充分释放各类创新主体活力。

坚持合理布局,示范带动。

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整体布局,强化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于高新区发展的重要论述_概述说明

关于高新区发展的重要论述_概述说明

关于高新区发展的重要论述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高新区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创新的重要驱动力,正日益成为各国竞相推崇和发展的重点领域。

高新区以其先进的科技支撑和优越的创新环境,在经济增长、科技创新和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高新区发展的重要性,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通过成功案例分析总结出对未来发展的建议。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对高新区发展进行了概述,说明了本文的目的和结构。

第二部分将详细阐述高新区发展的重要性,包括其作为经济增长引擎、创新科技孵化器和就业机会提供者的角色。

第三部分将分析高新区发展面临的挑战,包括区域竞争与合作问题、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管理体制与政策支持缺失等方面。

第四部分将通过对深圳高新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和上海张江高科技园等成功案例的分析,总结出高新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最后,第五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对未来高新区发展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和论述高新区发展的重要性,阐明其在经济增长、创新科技和就业机会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同时,本文也将分析高新区发展面临的挑战,通过成功案例分析总结出对未来发展的建议。

通过这些内容的论述,希望可以为高新区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并促进各地高新区建设与运营过程中的持续改进与创新。

2. 高新区发展的重要性2.1 经济增长的引擎高新区的发展对经济增长起着关键作用。

作为新兴产业集聚地,高新区可以吸引大量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这些科技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们通过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以及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有效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国家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

2.2 创新科技的孵化器高新区也被视为创新科技孵化器。

在这些地区,由于资源密集度较高且有利于创新活动开展,更容易形成创新联盟、研究与开发中心以及高端人才集聚等优势。

国家级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国家级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国家级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1.引言1.1 概述概述国家级高新区是我国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科技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提升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已成为迫切的问题。

本文旨在就国家级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我们将分析国家级高新区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剖析其发展现状。

随后,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和政策建议,以期能够促进国家级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

国家级高新区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潜力。

它们聚集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和优秀的创新人才,具备了较高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然而,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高新技术产业链尚不完善,创新资源和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其次,一些国家级高新区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创新环境,导致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高。

此外,国家级高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国家级高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认为,国家级高新区高质量发展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推进。

首先,要优化创新环境,完善科技创新支持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

其次,要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国家级高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利共赢。

最后,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出台有利于国家级高新区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便利化的创新创业环境。

综上所述,国家级高新区是我国实现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发展高质量的国家级高新区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以上提出的建议和措施,相信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将会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在撰写本文时,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呈现国家级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立足创新,三区联动实现可持续发展——上海杨浦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模式解析与优化

立足创新,三区联动实现可持续发展——上海杨浦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模式解析与优化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MODEL “STATE HIGH TECHNOLOGY PARK” IN SHANGHAI以高校的知识溢出推动企业与园区绿色产业的升级与创新技术输出,不断探索并成功验证了“校区-社区-科技园区”三区联动的可行性,助力区域经济的结构性升级与绿色发展。

——上海杨浦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模式解析与优化为了加快社会的绿色转型,我国高校承担着树立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培养青年绿色生活方式、引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

在探寻绿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为当代大学生的培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现实路径。

在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积极探索从过去的“产学研”转向“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

“政用产学研”概念是在原有的生产企业、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加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

在此新模式下,高校与企业可以通过区域联动探索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以同济大学为例,通过率先建立“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打破校园的“围墙”,扩大“政用产学研”模式的辐射范围,以高校的知识溢出推动企业与园区绿色产业的升级与创新技术输出,不断探索并成功验证了“校区-社区-科技园区”三区联动的可行性,助力区域经济的结构性升级与绿色发展。

理念:三区联动推动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人的共同责任。

”在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发布的《我们憧憬的未来》文件中表达了全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责任。

其中,尤其强调通过绿色理念的传播与教育,提高有利于绿色经济的人力资本。

而我国高校在这方面责无旁贷,且优势明显。

上海市杨浦区是上海市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也是上海教育资源最为丰富与集中的区位之一,具有明显的学术资源比较优势。

因此,基于“政用产学研”合作模式与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杨浦区区政府于2003年在论证杨浦知识创新区建设方案的过程中,提出了三区联动发展的创新模式,即大学校区、科技园区与公共社区相互融合与资源共享,助推传统工业向第三产业转型升级,联合驱动区域性经济的创新与提升。

区域与规划考试重点必考

区域与规划考试重点必考

第一章1.区域区域是地球表层的一部分,是按某种需要、目的、标准或功能划分出来的一个空间系统,它以一种或多种标志区别于邻近部分。

2. 区域分析对影响区域发展的各种因素(区内、区外)进行分析并探讨区域发展规律。

3. 区域规划在一定地域范围的国土上进行国民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即对一定地区的国土进行综合开发,对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商业、文教卫生等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建设在规划地域范围内进行综合布局。

4. 区域规划设计区域规划设计是在工程项目定位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较具体的规划及总体上的设计,使其功能、风格符合其定位。

具体包含了区域各功能系统的合理调整、区域形态与景观环境的塑造、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区域特定领域问题的技术性解决等方面内容。

5. 区域规划的特征(1) .综合性a. 规划内容广泛,涉及区域内的各个部门、各个方面。

b. 规划思维方法,着重综合评价、综合分析论证,强调各部门之间、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协调,弥补单一部门和专项论证的不足。

c. 规划方案的决策,是多方向、多目标、多方案比选的结果d. 区域规划工作队伍,一般都由多个专业、多个部门的成员综合而成( 2).地域性a. 地方特色。

b. 保持完整的规划范围。

(3) .战略性a. 规划时间跨度长。

b. 规划关注的问题是宏观的、全局性的,地区与地区之间需要协调的关键性重大问题还很多。

c. 规划指标具有较大的弹性。

d. 规划的实施将对区域诸方面发生深远的影响。

(4) .动态性a. 规划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不断对未来进行选择并不断反馈的循环过程。

b. 区域的情况时刻在发生改变,大量不确定因素要求区域规划必须是一个动态的、弹性的规划,能够根据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反馈信息,适时作出应对。

(5) .政策性因区域规划中会遇到许多复杂关系和问题,需要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政策手段来加以协调和解决。

6. 按规划区域属性分类1、区域分类(1)自然区(2)经济区1)聚类经济区,国外文献有称之为均质区2)经济协作区,也称协作区或协作经济区3)经济特区——5 个4)部门经济区5)综合经济区(3)行政区(4)社会区7. 区域总体规划与区域专项规划(1)区域总体规划以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有如下重点内容:一是抓住关系区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突出战略方针、战略任务、战略布局、战略措施和重大政策。

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21.01.29•【文号】国科发火〔2021〕28号•【施行日期】2021.01.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正文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科发火〔2021〕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各国家高新区管委会: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0〕7号),推动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科技部将组织实施“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现将《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科技部2021年1月29日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国家高新区建设三十多年来,坚持走创新、协调、绿色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了从科技价值到经济价值,再到社会价值的转变。

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0〕7号)有关精神,科技部决定在国家高新区组织开展“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特制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行动背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为大势所趋,一系列深层次挑战和不确定性在加大。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确立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命题,并再次强调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之一,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底线,是引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人与经济、自然、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战略部署。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4年高新区工作要点

2024年高新区工作要点

2024年高新区工作要点
2024年高新区工作的要点可能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经济发展、
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生态环境保护等。

首先,经济发展方面,高
新区可以着力于推动新型经济发展,促进数字经济、生物科技、人
工智能等前沿产业的发展,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吸引更多外资
和高端人才。

其次,科技创新是高新区的核心竞争力,2024年可以
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推动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同时,高新区还应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再者,产业升级方面,高新区可以着力打造产
业集群,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和智能制
造转型升级。

此外,生态环境保护也是关键要点,高新区可以加强
环境治理,推动绿色发展,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建设宜居宜业的生
态高新区。

除此之外,高新区还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
和培养、金融支持等方面的工作,全面提升高新区的综合竞争力和
发展活力。

综上所述,2024年高新区工作的要点涉及多个方面,需
要综合施策,全面推进,以实现高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数字经济、创新能力与区域一体化

数字经济、创新能力与区域一体化

数字经济、创新能力与区域一体化一、数字经济的发展与区域一体化的关系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数字经济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基础,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手段,实现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和价值创造。

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区域一体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数字经济促进了区域间资源优化配置,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企业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全球范围内的信息、资金和技术,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融合。

这有助于打破地域限制,促进区域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数字经济推动了区域间产业升级与创新,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产业得以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得以快速发展。

数字经济也催生了一批新兴产业,如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智能制造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数字经济促进了区域间人才流动与合作,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日益旺盛。

区域间的人才流动加速了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传播,有利于提高整个区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数字经济还为跨国企业和地区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模式,有助于推动区域间更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数字经济有助于提高区域治理水平,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政府能够更加精准地制定政策,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数字经济的发展也为政府提供了新的手段来应对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

这有助于提高区域治理水平,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数字经济的发展与区域一体化密切相关,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应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实现共同繁荣与发展。

1. 数字经济的概念及特点高度信息化:数字经济的核心是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这些技术使得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

低成本:与传统经济相比,数字经济的投入成本较低,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平台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和合作,降低生产成本。

区域科创走廊的发展态势、协同模式与治理路径

区域科创走廊的发展态势、协同模式与治理路径

区域科创走廊的发展态势、协同模式与治理路径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4)1.3 文献综述 (4)二、区域科创走廊的发展态势 (5)2.1 科创走廊的内涵与特征 (7)2.2 发展现状与趋势 (7)2.3 空间分布与格局演变 (8)2.4 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9)三、区域科创走廊的协同模式 (11)3.1 协同创新的模式与类型 (12)3.2 合作机制与政策环境 (13)3.3 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利用 (14)3.4 跨区域合作的挑战与对策 (15)四、区域科创走廊的治理路径 (16)4.1 治理体系与架构设计 (17)4.2 制度建设与运行机制 (19)4.3 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 (20)4.4 评价体系与监测评估 (21)五、案例分析 (22)5.1 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3)5.2 苏州工业园 (25)5.3 成都高新区 (25)5.4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 (27)六、结论与展望 (28)6.1 主要研究结论 (30)6.2 政策建议与发展前景 (30)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32)一、内容概括随着全球科技创新的日益加速,区域科创走廊作为一种新型的创新空间组织形式,正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文旨在分析区域科创走廊的发展态势、协同模式与治理路径,以期为我国区域科创走廊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对区域科创走廊的发展态势进行梳理,包括国内外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以及区域科创走廊在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区域科创走廊的协同模式,包括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高校合作等多种模式的特点和优势,以期为区域科创走廊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将从政策体系、组织管理、资源配置等方面探讨区域科创走廊的治理路径,以期为区域科创走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1.1 背景与意义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区域科创走廊的发展态势、协同模式与治理路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创新网络与高新区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创新网络与高新区的可持续发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关键词:区域创新网络高新技术开发区可持续发展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的考察和分析.认为构建区域创新网络是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未来高新区竞争的主题。

通过对国际上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区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区域创新网络的经典要素模式.结合中国实际进行要素分析并提出了战略对策。

研究还发现我国的高新区要构建较完善的创新网络,虽然地方政府可以做出一定努力但是还受到来自国家层面和我国传统文化的诸多制约。

一、背景分析作为开拓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文简称高新区)发展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极地推动了我国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我国高新区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3个阶段:1983—1988年为孕育期,国家先后建立13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高新区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1988—1992年为诞生和成型期,开始实施高技术产业开发计划(火炬计划),至1992年底,全国共形成52个国家高新区,除西藏和青海之外,各省、市、自治区都已经有了高新区,全国高新区的布局基本成型:1992年至今,为我国高新区的壮大期,形式出现多样化,并建立了面向科技农业的杨凌专性园区。

据统计,2003年我国五十三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业总收入突破两万亿元大关,达到20194亿元人民币。

其中北京、上海高新区营业总收入超过1500~Z 元人民币,苏州、西安、长春等十五个高新区总收入超过400亿元人民币,相当一批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所在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高科技产业区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商投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发达国家资本大量向发展中国国家转移。

从成本角度讲,一方面,我国很低的劳动力报酬,尤其是相对较低的知识型劳动力对其有极大的吸引力。

据调查,美国一名普通IT工程师的年薪约为十万美元,而在中国却很难达到十万人民币。

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和各类园区都把引进外资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对外商投资提供大量优惠政策,依靠政策蛋糕吸引外资。

而2000年以后全球反恐形势日益严峻,投资安全性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国独特的安全引力成为吸引全球外商投资的又一个亮点。

2004年我国合同利用外资金额达1535亿美元,是2000年的2.45倍,1990年的12.5倍。

二、面临的问题自波特在他的《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产业集群的概念以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表现为产业的竞争,产业的竞争更多的依靠产业集群的竞争,比如美国硅谷的IT产业和法国图卢兹的宇航产业。

因此,形成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产业集群是我国未来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

而在我国不仅有国家级的高新区,各个省甚至部分市都有自己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仅江苏省至1999年底有国家级开发区l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68个:安徽省至2002年底有国家级开发区三个,省级开发区23个。

在实际运作中,这些经济开发区与真正的高新区在定位上很难区分,实际上是在争夺相同的外资资源这种高科技园区多点布局,园区之间互相竞争,竞相压价的现状,客观上分散了有限的资本、技术和人力资源,造成了我国难以形成规模性的高科技产业集中,这于我国的整体利益非常不利。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国经济的三级治理体制,各级地方政府都有发展一方经济的冲动,通过政府的力量而不是市场的力量引导资源配置这种配置虽然从个别看对地方是有利的,但从长远和全局来看却不是最优的。

另一方面,我国高新区设立的初衷是发展高科技产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然而事实是,高新区的企业虽然从事的是广义的高科技行业,但大部分只是高科技产业中的制造部分,处于高科技产业价值链的下游,技术含量不高、经济附加值低,因此本质上还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资企业在高新区中占绝大部分比重,本土科技企业比重很少。

因此,由于缺乏自有知识产权的创新,我国的高新区竞争力实际上是很薄弱的。

支撑中国高科技园区发展的三大因素:外资、劳动力成本、政府政策尤.势,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的篾变,从长期看都是不确定和不可持卖的。

众多的园区在低水平上互相竞争,争夺有限的资源,未来这些园区之间必然发生分化和资源整合。

那么,怎样的园区才能在竞争中生存?陵们认为,创新是这个时代的核心竞力,存在有效的区域创新网络是高斫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应是高科支园区二次创业的目标。

三、区域创新网络研究通过对国际上著名的高科技产集中区美国的硅谷、印度的班加罗、我国台湾的新竹等进行深入的研宅,我们得到区域创新网络的系统认。

区域创新网络主要由四部分组戈:创新创业文化、知识创新网络(由学、科研机构、中介组织、企业和产业集群组成的立体网状结构)、硬软环境和政府。

严格来讲,文化应该属于软环境的一部分,我们将其单独提出来是因为创新与创业文化在高科技的发展中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知识创新网络知识创新网络是指某一区域行为主体(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等)之间在长期正式和非正式的合作与交流关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知识创新系统,其鲜明的特色是其所在区域具有旺盛的知识创新能力、较强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独特的竞争优势。

各主体之间存在高速流动的知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知识创新网络蕴含于创新创业的文化土壤之中,其核心是流动的碰撞的知识和信息。

知识和信息就像血液在知识创新网络中不停的流动、穿梭,迅速且自由。

通过知识的碰撞和共享,大学、科研机构、中介组织和企业等各个机构有机的、紧密的联系到一起,企业的边界趋于模糊。

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之间可以通过签订正式的协议进行合作,也可以由人员的交流和流动产生知识的非正式流动。

大学本身在新企业诞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硅谷地区,60%一70%的企业都是斯坦福大学的教师和学生创办的。

中介组织在知识创新网络中起着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和润滑剂的作用。

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投融资、信息咨询、知识产权代理、培训、经纪、法律等全方位的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中小企业成长。

其中,风险投资机构为新企业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在知识创新区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产业集群对经济区域的外部效应至少包括这几个方面:知识的外溢效应,劳动力和中问投入的专门化,竞争的激化,信任和合作的加强。

产业集群为创新企业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产业平台,形成区域创新的专业优势。

产业集群对知识创新区域的独特优势表现在:促进信息的交流:促进知识的共享与传播:促进人才的流动:吸引知识生产机构的聚集:提供设施共享。

但凡成功的知识创新区域都以高度集中的产业集群为基础,美国硅谷以商用半导体和软件产业为主打产业,波士顿l28公路地区以微型计算机产业为主,台湾新竹以集成电路产业为核心。

(2)创新与创业文化是知识创新网络的土壤。

没有创新与创业文化,知识创新网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会有长久的发展。

在创新创业文化的熏陶渐染下,网络中各个主体会产生创新的火花和强烈的创业欲望。

知识、人才、资金等各个元素在各个主体之间的流动会加快,使得创新的速度、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相应的提高。

创新创业文化的形成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政策与之相配套.需要有效地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机制,使人们预期到他们的创新能够给他们带来有保障的回报,他们的创业能够得到方便的资金支持。

(3)硬软环境是区域创新网络的基础支持条件。

硬环境包括基础设施、生态和地理环境:软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策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

基础设施是一个区域发展的必备条件,包括:配套完善的路、电、邮、水、宽频络通信等设施:分布合理的医院、学校、商贸等各种基本生活配套设施:书店、体育场所等文体设施。

优良的生态地理环境和人居环境将为知识创新提供良好的氛围,为知识创新型人才提供优美的栖居之地。

硅谷、新竹都是环境优美,很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一定的经济物质基础,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宽松的、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对知识创新区域起到很重要的软性支撑作用。

(4)政府是区域创新网络中最重要的辅助主体,无论是新竹还是印度的经验都说明了这一点。

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区域的软硬环境的建设方面。

比如改善区域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促进创新网络主体的沟通,建立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另一方面,表现在政府直接推动科技企业的诞生、扶植和引进,为重大创新提供资金援助或高额奖励。

四、结合我国的分析与战略对策未来园区的竞争将是高层次的区域创新能力的竞争,有较完备的创新网络的地区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进入,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形成良性循环。

因此,构建区域创新网络是高新区未来生存的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关键。

从某种意义上,我国仍然是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地方政府在推动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首先,地方政府要意识到,我国高新区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区域竞争分化的十字路口,继续走简单的依靠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提高总量的老路只会越走越窄:依靠构建区域创新网络实现可持续发展才是战略性的正确选择。

其次.地方政府必须改变原来主要靠吸引外资实现增长的思路,而应当将培育和扶持本土高科技企业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本土科技企业虽然开始时对经济增长贡献不大,但只要有战略眼光,十年时间,大陆也可以再造一个“台积电”。

第三,政府必须抓好软环境建设,发挥招商引资时的积极性和思维,通过多种措施积极培育区域创新网络和环境。

政府应合理的进行本地区高科技产业规划和主体配置:牵头引导大学、企业和各类主体间的交流与合作:为高科技企业的诞生提供良好的孵化条件和融资环境。

要高度重视高科技产业集群的作用,发挥知识集群的知识外溢效应和专业化效应。

目前我国的很多高新区都已具备了区域创新网络的雏形,有较完备的软硬件环境和一定数量的创新主体。

但要形成完善的区域创新网络还面临着一些国家层面上的共同问题。

如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存在严重欠缺,风险投资发展滞后,资本市场创业板迟迟未推出,这些都不利于创新文化的形成和高科技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的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缺乏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较淡薄,大学自身也不能够与企业有效互动。

因此,加强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

由于中国的文化传统,人们之间的交往趋于保守,不能够像西方人那样迅速建立联系,因此即使在创新网络内也很难达到像硅谷那样的知识和信息的高速流动和碰撞。

相应的我国的企业文化也相对保守,企业间的合作行为也较少。

由于文化因素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因此对有我国特色的区域创新网络的最终形式应有智的预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