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打骂孩子对孩子的影响吗_家庭教育
对孩子惩罚不当的危害
对孩子惩罚不当的危害*导读:对孩子惩罚不当的危害有哪些?孩子犯错适当地进行惩罚是可以的,但方法一定要正确,不然会适得其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小编现在就来说说:对孩子惩罚不当的危害到底有哪些?*一、对孩子惩罚不当的危害如今,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给孩子们的鼓励、支持和谆谆教导实在太少,而责骂、嘲讽和惩罚的次数却往往很多。
有的父母奉行孩子不打不成器或者棒头出孝子的信条,使一些孩子几乎都在指责和漫骂声中成长;有的孩子还不时地忍受着父母施予他们的罚站、罚跪或者殴打等体罚。
诚然,大人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认识自己不当的或者是错误的言行,促使他们立即改正;可是惩罚是压力教育,对孩子来说,其结果往往是压而不服,更何况年幼孩子的心灵是非常柔弱的,惩罚只会使他们产生惧怕,引起自我防护的叛逆心理。
所以,惩罚不但不能唤起孩子们的良知,而且还侮辱了他们的人格,也严重地影响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例如,有一个三岁的男孩被父母送入全托幼儿园,虽然他在园内活泼、好动、合群,但因为他十分想家,在入园后不久的某天早晨,趁教师不备,溜出大门回家。
在自家门口,他高兴地呼喊正要上班的妈妈,却被父母一顿数落;随即父亲从单位赶回,又把他狠骂一顿。
当时,他似乎还是无所谓的样子,不一会,因为玩弄桌上的酒杯,后脑袋遭母亲重打一掌,他即刻躲闪到墙角边,许久不能动弹,之后便哈哈大笑,大叫坦克车来压死我了,把我的骨头压碎了等等。
次日,他发呆及哭笑无常。
数日后,他大声叫喊老虎来了,快走,躲进了衣橱,父母只得送他去住院治疗。
又例如,有一名初中一年级男生,从小被寄养在农村奶奶家,七岁入城与父母生活。
他爱劳动,关心集体,学习成绩中等。
但是由于他比较贪玩,常常不按时完成作业,教师为此不断地写纸条向其家长告状。
加之他的某些不文明习气,父母和哥哥对他看不惯,经常对他漫骂或者责打。
以他母亲的话来说:在家里没有他说话的余地,亲子关系与手足关系极其不佳。
他曾经对相好的同学说道:我不喜欢这个家。
10个体罚孩子的坏处 你知道吗_家庭教育
10个体罚孩子的坏处你知道吗_家庭教育1:体罚损害儿童智商体罚使得孩子更加具有攻击性和反社会性,而且可能导致认知障碍和发育困难。
2:滥用体罚危害孩子心理健康体罚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被很多家长滥用了,并由此而引发了诸多问题。
心理专家表示,滥用体罚危害孩子心理健康,会造成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3:滥用体罚就是在孩子面前宣扬暴力专家指出,每个孩子都有下列四种需要:首先是父母的爱护和关怀,而不是父母的责怪和打骂;第二是被他人接受,并被他人尊重;第三是要得到别人的赞赏;第四要在家里有地位。
而滥用体罚会破坏孩子的这些心理需求,从而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如父亲经常打女儿,会造成女儿缺乏自尊、自爱和自信,在青春期容易出现早恋,还会使女儿数学成绩差;父亲经常打儿子,会造成儿子逆反心理,不愿服从社会规范,或者退缩、幼稚,缺少男子气;母亲经常打儿子,会造成儿子缺乏自信心、挫折感、多疑、没有安全感等。
4:体罚损伤自尊心儿童心理学指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生理的发育,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是自尊心越来越强。
自尊心是对自己个性品质的确良肯定的评价,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推动学生积极上进的一种动力。
他们一旦有了错误和过失,就会感到内疚,受到良心责备,下决心改正。
尊重信任孩子主要是指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想念他们的力量和才能。
5:体罚妨碍自我意识的正常发展唯有个性心理行到健康、充分、自由、和谐发展的人,才能主动适应和促进现代化社会发展,才能成为创造型、开拓型、竞争型人才。
心理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人才成长中起着决定的作用。
体罚对成才的心理因素,特别是非智力因素(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的发展极为有害。
6:体罚扼杀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由于体罚强制、迫使学生和孩子服从,使他们处于一种压抑、恐惧、担惊受怕的不正常的心境之中。
在一个经常体罚孩子的班级,由于老师声色俱厉的粗暴态度,讽刺挖苦,尖酸刻薄的语言和吓人的体罚手段,竟使得一些优秀生听到老师的提问就胆战心惊,吓得直打哆嗦。
为什么家长总是伤孩子的自尊心,最伤孩子自尊心的五句话
为什么家长总是伤孩子的自尊心,最伤孩子自尊心的五句话其实,父母都是望子成龙,希望孩子有美好的未来,所以不断地促进进步,但好话能使孩子恢复自信,坏话能使孩子陷入自卑感。
小编整理了为什么家长总是伤孩子的自尊心,欢迎参考借鉴。
为什么家长总是伤孩子的自尊心1.父母为孩子包办一切太多的中国家长,对孩子的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为孩子的课余时间安排众多的学习项目,音乐、绘画、舞蹈、外语……家长们希望孩子将来有远大前程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越俎代庖的方法,会使孩子在生活上产生依赖性,在学习上产生被动,消极的情绪。
孩子必须独立承担他生命里的责任。
父母的过度保护是对孩子创造力的无情扼杀。
一个孩子什么事没做过,只是学习绝不可能成为天才。
恰恰相反,如果从小到大家长什么都替孩子做好,在孩子成年以后,在群体中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毫无自信,根本没有能力把事情做好。
2.父母行为轻浮正如詹姆斯鲍德温所说:“孩子们从不擅长听长辈们的话,但是从来不会不模仿他们的行为。
”家长的行为是孩子活生生的教材。
家长如果自己行为上诸多不检点处,平时出言不逊,言语粗俗,习惯于搬弄是非,孩子就会认为人和人之间没有尊重是正常的。
即使,他道理讲得再生动,孩子也不会学会尊重。
3.忽略孩子的存在如果家长在孩子生命早期不听孩子说话、不理睬孩子,忽略孩子的存在,孩子会以为这是正常的行为,是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状态,这样的孩子就无法树立自尊心。
孩子生来就有被关注、被爱的需求,如果孩子感觉被忽略,不被重视,就会感觉到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且越聪明越敏感的孩子受的伤害越深。
所以,如果孩子表现得不尊重别人,无法安静下来听人说话,我们就可以据此测定,和孩子最亲近的人平时没有专注地听孩子讲话,没有尽可能时时满足他的愿望,无意中造成了孩子自尊心的伤害。
4.破坏性批评孩子破坏性批评是对孩子自尊心无情剥夺。
当孩子做错了事情,家长希望通过批评来使孩子改掉缺点,我们把他批评孩子的行为看作一个作用力。
父母打骂孩子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父母打骂孩子的常见原因是什么健康的家庭教育才能孕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有不少家庭对孩子动辄打轻则骂,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灵创伤。
那么通常父母打骂孩子出于什么原因,又该怎么教育孩子才是正确的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父母打骂孩子的常见原因1、传统教养观念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养观念对我们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
因为在传统观念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是上对下,并没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的概念。
传统文化的尊重多放在平辈的相处上,但在亲子关系中却十分欠缺。
2、自我情绪管理不佳如果家长的心智不够成熟,那么对孩子而言就是很沉重的压力与包袱。
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有些家长就容易把怨气发泄到孩子身上。
当家长对自己生活或工作的期望无法满足时,就更希望孩子可以完全按照他的指示来行事,一旦孩子的表现不能令家长满意,那么家长多半会打骂上前。
3、熟悉的成长经验由于没有及时接受新知识,或是经验不足,所以有些家长就直接就套用原来父母的管教模式,只要不顺父母的意,就会受到这样的打骂处罚。
因此,当他无法使自己的孩子照他的方式来做事或生活时,也就喜欢用最熟悉的方式管教孩子。
家长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孩子1:让孩子自然流露和表达他内心的感受当孩子还是一个心智和感觉系统都不成熟的小家伙的时候,没有什么比让他体会自身的内在感受和真实的情感流露更可贵的经验了。
这时,你所要做的,就是多让他和外界环境接触,让他在与外界的人和事互动的过程中尽情地流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这也是他心理成长所需要的养分。
比如,他和小朋友之间发生争抢时,别告诉他该做什么,看看他自己会怎么做。
在他自己做的过程中,他的个性,他的内心世界,他的渴望和疑惑,都会简单地倾泻出来。
此时,玩具本身对他来说并不重要,他想要的是自己内心的表达。
2:启发孩子思考判断,自己该不该谦让当和孩子一起在游乐场或其他环境玩耍时,如果遇到相应的场景,就可以和孩子讨论,是否该谦让,为什么该?为什么不该?启发孩子就事论事,帮助孩子建立是非标准。
家长暴力教育孩子的危害_家长暴力教育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家长暴⼒教育孩⼦的危害_家长暴⼒教育对孩⼦有什么影响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育⽅式,⽽有的家长采取暴⼒的⽅式对待孩⼦,这种⾏为明显是不可取的,不仅犯法,⽽且还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那么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呢?下⾯是由店铺整理的家长暴⼒教育孩⼦的危害,希望对您有⽤。
家长暴⼒教育孩⼦导致的后果的新闻 ⼀个16岁的北京中学⽣将母亲残忍地杀害后,平静地从母亲⾝上搜出600元钱,然后若⽆其事地去⽹吧上⽹。
⼏天后,被公安民警在⽹吧抓获时,他⼀脸淡然,没有丝毫的惊慌,也没有半点悔意,让见识过不少犯罪事件的公安民警们也直冒冷汗。
后来,警察经过多⽅了解后得知:这名少年因为学习成绩差,经常被母亲打骂。
越是被母亲打骂,他就越是反抗,成绩⼀直没有提升。
⼼理专家分析,这个孩⼦的性格⾮常内向,母亲长期的打骂管教使他内⼼产⽣了⼀些病态的想法。
当母亲⼜⼀次打骂他时,他已被仇恨屏蔽了眼睛,所以最终做出了弑母的惊⼈举动。
这个悲剧的发⽣,和少年的母亲长期采⽤打骂这种暴⼒⽅式管教他有着直接的关系。
看到这样的案例,真是让⼈不寒⽽栗。
事实证明,⼀味地打骂,并不能帮助孩⼦进步。
有调查显⽰,很多未成年犯⼈在⾛上犯罪道路之前就有不端⾏为,并且他们常常受到⽗母打骂。
调查结果表明,⽗母经常打骂孩⼦,不仅会加剧孩⼦不良⾏为的产⽣,⽽且还会使孩⼦产⽣不良的性格特征。
要知道,⽗母就是孩⼦的榜样,⼀个脾⽓暴躁、热衷于⽤暴⼒⽅式教育孩⼦的⼈,怎么可能教育出性格健全的孩⼦?经常被⽗母打骂的孩⼦,很有可能会⾛上⽗母的⽼路,将这种家庭教育悲剧⼀代⼀代地传下去。
家长暴⼒教育孩⼦导致的危害 华东师⼤⼼理咨询师、⼉童青少年⼼理问题专家陈默分析说,4岁左右的孩⼦正处在极为重要的⼼理建设阶段,⾃我意识逐渐形成,这⼀阶段的⼼理状况将直接决定孩⼦长⼤以后的⾃主能⼒强不强,探索精神有没有。
对待这般⼤的孩⼦,不要说打,就连过多的约束都不⾏。
“很多成⼈具有很强的⾃卑⼼理,知道为什么吗?就是四五岁时受到的打骂和约束太多,于是觉得⾃⼰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也不对。
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性格形成和孩子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既是启蒙,也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基础。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影响有多大影响?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1、让孩子逆反对立。
在家庭的位置上来看,孩子是处于弱势的,当家长不能够以理服人而动粗,只能会让孩子口服心不服,体力上孩子打骂不过家长,他们只能承受,慢慢地就会家长形成对立的局面,学习成绩不会因为打骂得越重而上升的越快,相反,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讨厌学习,因为是学习让他们挨打。
2、让孩子性格暴躁。
家长的言行就是孩子的模仿的一面镜子,家长知书达理,孩子自然文明儒雅,家长粗俗暴躁,孩子自然有样学样。
家长总是以打骂和孩子解决问题,交流沟通的话,孩子对待别人的态度也是一样,这就是为什么离婚家庭的孩子长大后对婚姻产生恐怖心理,是一个道理。
3、让孩子自暴自弃。
学习成绩不好,家长要首先与孩子进行心平气和的沟通,再和老师沟通不爱学习的原因,然后针对问题,帮助孩子形成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成绩,一味地否定孩子的努力,一味地忽视孩子的感受,就会让孩子感觉自己无可救药,破罐子破摔,从而,进入恶性循环,越打越差,越差越打。
家庭教育中会存在哪些问题1、溺爱。
如今家庭都是独生子,所以对孩子的也宠爱有加。
大多数时候,父母包括孩子的照顾者都会非常顺从孩子的各种要求,即使是无理要求;涉及到的家务活肯定是从来不会考虑让孩子来做的。
因为在父母以及照顾者看来,反正家里就一个孩子,能满足的都必须要满足的,孩子的任务就是来享福。
2、管理。
有些父母及孩子的照顾者觉得孩子年幼,很多事情都不是很懂,所以经常会以特别强势的甚至是权威的话来监督和要求孩子的一言一行,并否定孩子的个人想法。
家庭教育的原则1、相互尊重。
每个人都是需要尊重的,即便是小孩子,他也需要应有的尊重。
所以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当然孩子也会尊重父母的。
2、相互沟通。
父母或孩子的照顾者在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后,一定不要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
教育孩子该不该打
教育孩子该不该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父母的严加管教、体贴呵护,教育好孩子是我们做父母的责任,所以在选择教育方式时就应该慎重考虑,科学管理孩子,营造和谐平等的家庭气氛。
教育孩子该不该打1、教育孩子,很多家长都存在误区,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其实这是个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打骂的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长大后容易产生武力倾向,遇到问题习惯于用武力解决;也不要指责孩子,这种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缺乏自信;更不能过度溺爱孩子,过度溺爱的孩子,性格自私,以自我为中心。
2、教育需要赏罚分明、恩威并施,不能夸奖或者打骂二选一。
当然,夸奖或者惩罚都应以行为事实为基础。
奖惩是人类社会规范治理的两条准绳,也是教育工作中的必备依靠。
3、常言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儿时偷针,长大偷金。
”童年是每个人一生中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是每个孩子人格特质生成的关键时期。
作为父母尽量不要和孩子动手,如果动了手,事后一定要向孩子道歉。
在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动手打孩子,孩子就知道这就是父母的底线,如果再犯错大不了再被打一顿,反正也打不死,孩子这样就会被打皮,可能产生逆反情绪。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大人还有犯错的时候,何况是孩子,所以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不是只有打、骂、罚的解决方式。
希望各位宝贝都可以通过爸爸妈妈的引导,幸福快乐的成长。
好的教育方式是什么呢1、当孩子遇到问题,我们要帮助孩子解决,而不是责骂。
比如有不会做的题目,比如考试出现问题等等。
不合理的批评,会阻挡孩子和你沟通的桥梁。
2、言传身教。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时刻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有一个好的榜样,优秀的身边人,用言行举止,行动来告诉你,做人处事,接客待人,哪些事可为,哪些事不可为,以身作则,就能给你带来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3、因材施教。
家庭教育也要因人而异,没有哪一种方法是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
一个家庭里,男孩、女孩不一样,性格内向外向不一样,家庭条件好坏不一样,家庭教育的方法当然也不一样。
家长教育孩子要注意事项
一、不要过分关心孩子。
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溺爱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
应该鼓励孩子同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
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的恐吓孩子。
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
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
这样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赞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
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
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
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作为家长,应该为孩子做点什么现如今,独生子女家庭已占绝大多数,对于孩子,那是全家的“太阳”、“皇帝”。
可不管多聪明,多可爱的孩子,一旦处于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加上长辈的宠爱娇惯,形成孩子任性、爱发脾气、自私、孤僻、不爱劳动等不良个性和行为习惯。
作为教育者,我想提醒和告诫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当注意些什么,做些什么来正确培养孩子。
1.家庭的团结和睦是教育好孩子的关键。
家庭中和谐的气氛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它的作用超过任何言语的说教,能形成孩子心灵的安详和宁静。
2.家庭成员对孩子教育态度要一致。
成人的教育态度不一致,将使孩子无所适从。
如:妈妈爸爸对孩子要求严格,而爷爷奶奶却对孩子一味迁就,或爸爸严格,妈妈放任,这样孩子良好的行为和性格是不可能形成的。
3. 对孩子爱要适度,严要合理。
家长可以打孩子吗?
家长可以打孩子吗?不可以。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要温柔而坚定的引导,不能随便说他们,打他们,以造成孩子身心灵的不健全,孩子在犯错误时,一定要控制情绪,了解其经过和原因,对其事进行沟通和教育,指出其中对与错,而不能进行人身攻击。
家长打孩子的危害:1、挨打次数越多的孩子智商和情商就越低。
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那些只会打骂孩子的家长根本就不懂的育儿教育,教育孩子光靠打骂是没有用的,要学会沟通才是硬道理。
打骂孩子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阴影面积。
2、令孩子变得孤僻。
有的父母会教育孩子,会不顾时间和场合,例如会当众打骂孩子。
父母的这种做法,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令他对自己产生怀疑,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
父母的这种做法,会令孩子的性格变孤僻,不喜欢和别人交流。
3、造成亲子隔阂。
孩子遭到父母的打骂,心里肯定是不高兴的,还可能会产生怨恨和逆反的心理。
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令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变得越来越淡漠,亲子关系越来越差,隔阂越来越大。
4、攻击性变强,会攻击比自己弱的人。
有研究结果表明,在家里做了坏事时,在挨打中长大的孩子,在家外会对他人产生攻击性倾向。
被比自己大的成年人打击,孩子的郁愤会慢慢累积。
这样一来,下次孩子就会找到比自己弱的对象,并以对方为目标进行打击。
5、孩子会缺乏创造精神。
有的孩子不听话是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虽然不是父母所认同的常规做法,但是也有一定的可行性。
如果父母采取武力的方式强迫孩子照着自己的想法做,就会把孩子的创造力扼杀在萌芽状态。
6、影响孩子的人生。
如果父母性格粗暴,喜欢打骂孩子,可能会造成孩子人格畸形,从而影响孩子的人生。
例如,性格倔强的孩子,会对父母的打骂方式产生对立的情绪,变得性情暴躁,行为粗野,还可能会形成攻击型人格,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用暴力来解决,这样的孩子,很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而性格比较怯懦的孩子,往往会变很软弱,产生严重的畏惧心理,形成胆小怕事的性格。
父母该不该打孩子
16.追加一些家务活
有的孩子会为了躲避他不喜欢的家务活,就选择服从于父母的规矩,表现得很合作。6岁的小青就属于这一类的孩子。每次他一有不好的行为,他的妈妈就会要求他:“过来,把垃圾袋套在垃圾桶上。”或者让他负责拿簸箕,一起扫地。
当然,也可以让孩子做一些他以前没有做过的家务,当作对他不良行为的一种惩罚。例如事先准备好一列家务清单,罗列出3~4个孩子最不喜欢的家务活——扫地或者把玩具分类收拾好等等,那么孩子就能预先知道自己的不良行为将会招致哪种后果。
15.对于不好的行为开罚单
如果孩子的年龄足以使他明白好的行为接受奖金的含义,那么他也就会懂得自己要为不好的行为支付罚金。通常5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接受金钱的奖惩方法了。孩子们非常渴望能够用自己的钱去买玩具,所以这种的罚金各有多少。比如,不收拾玩具罚金为一枚一角硬币,和同伴打架罚金为两枚一角硬币。如果孩子打架了,或者说脏话了,就让他上缴罚金,放在一个预先准备的罚金储存罐里。
这些情况下不能打孩子
如今,信奉“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父母”理念的人应该不在少数,持这种观念的人肯定会反对打孩子。的确,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能打孩子的。
1.孩子犯错误,是因为父母事先没有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或者父母没有把话讲清楚。
2.孩子所犯的错误,父母自己也在犯。爸爸妈妈自己都不知道这方面的事情应该怎么做,没有很好地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时,就不要急着去打孩子。
3.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此时,程桂英老师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家长打骂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意识的增强,家庭暴力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家长打骂孩子作为家庭暴力的一种形式,不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也可能引发一系列法律后果。
本文将探讨家长打骂孩子的法律后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反思。
一、家长打骂孩子的法律后果1.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若家长打骂孩子造成轻伤以上的后果,将构成故意伤害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家长打骂孩子若未构成刑事犯罪,但造成孩子受伤,将面临行政拘留和罚款的处罚。
3.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因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家长打骂孩子若造成孩子人身损害,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包括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4.家庭教育指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三条,对实施家庭暴力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公安机关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必要时可以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家长打骂孩子后,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以帮助其改正错误。
二、家长打骂孩子的反思1.家庭教育观念的反思家长打骂孩子往往源于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可以随意打骂。
这种观念忽视了孩子的独立人格和权利,容易导致家庭暴力的发生。
因此,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尊重孩子的权利,以平等、和谐的方式教育孩子。
2.家庭教育方式的反思家长打骂孩子往往源于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
一些家长在遇到孩子犯错时,采取暴力手段进行惩罚,认为这样能够让孩子长记性。
然而,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容易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家长产生仇恨。
打骂教育vs亲子沟通
昨天下午做了2小时的微访谈,讨论打骂教育vs亲子关系。
现在整理出来,留作与大家分享。
问:问题是怎么沟通啊,头疼啊,我都很忍耐不动手了,可是跟孩子说什么孩子就跟没听到一样,该怎么样还怎么样,55555。
妈妈你已经说了,你即使动了手他还是跟没听见一样,其实打骂不是有效的教育方法。
妈妈觉得头疼主要是不知道除了打骂之外还能做什么。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打骂会造就什么样的孩子。
打孩子的不良结果:1. 会伤害自尊心,迫使孩子学会说谎 2.长期打骂导致孩子暴躁性格,成人后会重复暴力3. 对怀有父母忌恨报复心理,更会让父母丧失在孩子心中威信。
4. 造成厌学,性格孤僻,人格畸形 5.遇到困难易采取错误方式来解决问题。
了解这些后,爱孩子的父母还要打吗?我们还可以看一下这些国家替代打骂的惩罚方法。
新西兰:冷处理让孩子体验后果。
日本:公共场合给孩子留尊严,但在家犯错,可采取一些惩罚,如取消出游或饿一顿。
英国:充满智慧的惩罚,不溺爱,用绅士风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举止。
美、加:惩罚有度。
关注孩子个性、创造性、独立性与心理健康,定下规矩,让他知道底线,一旦僭越,就会有惩罚。
问:不知如何来教育一个脾气很倔强的孩子,达不到要求动不动就耍赖的顽皮孩子?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脾气倔强可能还是父母你给孩子的。
耍赖是孩子用来控制你们的一种手段,这是父母和孩子之间长久以来形成的一种不良互动形态。
建议妈妈尝试用语言沟通的形式来向互相表达需求。
比如,坚决地让孩子知道,耍赖并不能得到他想要的东西;相反,坐下来,明确地用语言告诉妈妈他想要的,只要合理,就会满足他。
让孩子熟悉一个讨论的过程,而不是用哭闹和情绪。
开始会难做到,但只要妈妈态度坚决,有耐心等待孩子的变化,就会慢慢养成好的习惯,然后习惯便自然。
问:我的孩子也有这些缺点:顶嘴、说谎、爱看电视玩游戏,我们跟他说不该怎样做,他都答应的好好的,可转眼就又忘记了,打也打了骂也骂了道理也讲了,说他不懂事他又好像什么都知道。
打骂孩子的教育方式有用吗?打骂孩子是无能的教育
打骂孩子的教育方式有用吗?
打骂孩子是无能的教育
传统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多半是打骂,他们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只有经过严厉的方法才会把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给纠正。
但现在的生活条件改变了,越来越多的孩子有了各种各样难以管教的坏毛病。
如果再次使用打骂的技巧,真的对孩子的在教育上起到作用吗?又或者父母在采取打骂的方式时,应该注意哪一些呢?
第一、教孩子们分辨是非的能力
当一个孩子向他的父母说出他的错误时,我们会教他如何明辨是非。
当遇到问题时,如何尊重原则,如何尊重事实,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从错误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第二、引导孩子找到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孩子和父母主动描述他们自己的问题时,他们是年轻和无知的。
他们确信一些方法不是很合适,所以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找到更好的方法来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
第三、千万不要在外面对孩子进行打骂
无论孩子处于什么样的年纪,他都是有自尊心的,如果在别人的面前进行对孩子打骂教育的话,孩子自然会产生逆反的心理。
要是让人知道自己被打被骂被罚的话,孩子他的心里会觉得这是一件耻辱,自然而然对他的心理造成影响。
第四、给孩子讲道理,不要随便的使用打骂的方式。
不要以为孩子年纪小,不懂任何道理,如果你真心的和他进行沟通,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懂得后如何正确的做。
那孩子还是会明白的,只有清楚的认识到错误之后才能够及时的纠正。
第五、。
家庭教育绝不说这几句最伤孩子的话
家庭教育绝不说这几句最伤孩子的话家庭教育绝不说这几句最伤孩子的话父母都是望子成龙,为了孩子有个好将来,不断督促他进步,可一句好话能让孩子重拾信念,一句不好的话却能让孩子陷入自卑。
我整理了相关内容,盼望能关心到您。
家庭教育绝不说这几句最伤孩子的话01最戳孩子的几句话1、你怎么这么笨!当被别人说笨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失落、窘迫、生气?这些话在孩子身上,不会削减,只会放大。
孩子的承受力量和推断力量都没有完善,很简单被别人的话所影响,对孩子要多点急躁和信念,可以换成:错了没关系,再试几次肯定会胜利的;做到这样已经很不简单了呢!2、哭什么哭,你还有脸哭?“哭什么哭,再哭我打你了!”“你看看别人,谁像你这么爱哭!”“哭有什么用.....”有些爸妈一听孩子哭,就心烦意乱立马阻挡,尤其一些男孩的父母认为,男孩子哭缺少男子汉气质,坚决不允许孩子哭,甚至告知孩子哭很丢脸。
孩子委屈时,哭可以缓解心情,他们年龄小,不懂得如何调整心情,想哭就让他们哭会吧。
父母可以急躁等孩子哭完后再跟TA讲道理,请留意别在孩子哭的兴头上讲,由于这时候孩子听不进去,也别为了不让孩子哭而妥协,这会让孩子以后拿哭做杀手锏来达到目的。
3、我以后再也不会信任你了。
谁家孩子还没撒过几个小谎啊,爸妈发觉了怎么应对才守键! 都知道撒谎不是好事,但打骂孩子只会让TA更不敢说真话。
孩子屡教不改,父母气急就会说出“我以后再也不会信任你了”这种话。
爸妈不信任孩子,孩子会很受伤,连最亲近的父母都不信任TA,还有谁信任呢?孩子会更加内向敏感,缺乏平安感。
所以,发觉问题肯定要跟孩子好好说哦。
4、你太不争气了,我对你很绝望。
父母总是对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这种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就变成了压力,也就导致了父母们的期望越大,绝望越大。
父母假如常常说这句话,孩子会越来越不信任自己,失去自信,觉得自己很“蠢”,什么都做不好。
孩子得不到父母的确定,自尊心一点一点地被父母的话所磨灭,到最终干脆就不学好了,越来越叛逆。
打骂体罚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古以来,教育被视为塑造国家未来的基石,而教师则是这一基石的铺路人。
然而,在教育的道路上,关于打骂体罚的争议从未停歇。
作为一名曾经的教师,我曾在工作中亲身经历了打骂体罚的现象,如今回首往事,心中感慨万千。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对打骂体罚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打骂体罚的弊端1.损害学生身心健康打骂体罚不仅会给学生带来肉体上的痛苦,更会对他们的心灵造成创伤。
长期的打击和侮辱,会使学生产生恐惧、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心理疾病。
2.破坏师生关系打骂体罚会使师生关系变得紧张,教师失去了学生的信任和尊重,而学生也会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
这种关系不利于教育的开展,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3.影响教育质量打骂体罚往往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影响教育质量。
4.违背教育法规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人格的行为。
”打骂体罚行为违反了教育法规,损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反思自身回顾过去,我在教学过程中也曾有过打骂体罚学生的行为。
每当想起这些,我都深感愧疚。
以下是我对自身行为的反思:1.缺乏教育理念在那时,我片面地认为,打骂体罚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手段。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认识到,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情绪控制能力不足在面临学生犯错或成绩不佳时,我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采取打骂体罚的方式解决问题。
这反映出我在情绪管理方面的不足。
3.缺乏沟通技巧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我往往没有耐心与学生进行沟通,而是选择简单粗暴的方式。
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加剧矛盾。
三、转变观念,寻求新方法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因此,我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去教育每一个学生。
2.提高情绪控制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避免因一时冲动而采取不当的教育方式。
是否应该禁止孩子打骂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孩子打骂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禁止孩子打骂辩论。
首先,孩子打骂辩论会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在辩论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因为激动而失控,导致打架或者互相骂人,这种行为不仅对身体造成伤害,还会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根据美国心理学会的研究,孩子在暴力冲突中受伤后,往往会出现长期的心理创伤,影响其成长和学习。
其次,打骂辩论会破坏辩论的公平性和秩序性。
辩论应该是一种理性、有条理的交流方式,而不是通过暴力和侮辱来解决分歧。
如果孩子在辩论中有打骂行为,将会破坏辩论的公平性和秩序性,使得辩论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
此外,禁止孩子打骂辩论也符合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
在现代社会,我们倡导和平、理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暴力和侮辱是不被社会所接受的行为。
而且,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也应该教育孩子要尊重他人,尊重规则,不可以通过暴力和侮辱来解决问题。
因此,基于以上理由,我们认为应该禁止孩子打骂辩论,以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维护辩论的公平性和秩序性,以及符合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
反方观点,不应该禁止孩子打骂辩论。
首先,打骂辩论可以锻炼孩子的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冲突和挑战,如果孩子在辩论中遇到打骂,可以通过自己的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来解决问题,这对其成长和发展都是有益的。
其次,打骂辩论可以激发孩子的斗志和竞争意识。
在辩论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因为激烈的辩论氛围而激发出斗志和竞争意识,这对其自信心和自我价值的建立是有益的。
此外,禁止孩子打骂辩论也可能会限制其言论自由和思想表达。
辩论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孩子应该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不应该因为担心被禁止而自我限制。
因此,基于以上理由,我们认为不应该禁止孩子打骂辩论,因为这可以锻炼孩子的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激发其斗志和竞争意识,以及保障其言论自由和思想表达。
名人名句及经典案例:“言论自由是一种基本的人权,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言论权利。
为什么孩子会变得暴力家庭教育是否有关
为什么孩子会变得暴力家庭教育是否有关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关注孩子的暴力行为,让人不禁思考孩子如何变得暴力以及家庭教育是否与此有关。
本文将针对这一话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孩子暴力行为的成因孩子暴力行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因素:1.家庭因素:孩子成长过程中遭受物理或心理虐待的情况下,容易学习和模仿暴力行为。
此外,缺乏家庭关爱和温暖的孩子也容易变得好斗、攻击性强。
2.社会环境因素:孩子在外界接触不良、负面的社会信息,进而产生情绪积累和压力,导致暴力行为的发生。
3.个人身心因素:孩子的情感控制、认知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也会导致他们产生暴力行为。
以上三个方面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促使他们变得暴力。
二、家庭教育对孩子暴力行为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孩子暴力行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影响:1.家庭教育模式:父母的教育方式、态度以及亲子关系等都会对孩子的暴力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
如果家庭教育方式威逼、打骂方式,易使孩子将暴力视为解决问题的方式。
2.父母的行为方式:父母的行为方式把多少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方式。
如果父母自身暴力或偏激、好斗,容易使孩子学习和模仿这种行为。
3.家庭环境:温馨、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孩子情感的稳定和平衡,可以更好地控制情绪和冲动,避免暴力行为的发生。
三、如何预防孩子的暴力行为1.培养积极的家庭教育方式:父母应该理解教育的本质,并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2.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父母间的和谐关系和亲子关系是预防孩子暴力行为的奠基。
父母应该在家庭中创造一个安全、和谐、温馨的环境,并带领孩子学会理解并解决问题。
3.加强社会教育: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培训,教育孩子如何处理家庭、学校和社会压力。
四、结论总之,孩子的暴力行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家庭教育、社会环境、个人身心因素等多个方面。
从长远来看,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纠正孩子暴力行为,从而为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家庭教育】责打需顾及孩子的感受
【家庭教育】责打需顾及孩子的感受很多家长希望小孩按照他们的意愿,长成一个令人羡慕的模范儿童。
但他们的希望,却总是让小孩感到深深失望,孩子想不明白,为什么大人们总说现在的小孩最幸福,可是只要作业出错、钢琴弹错、英文拼错、拼音写错,一点点小错在大人眼中会被放大成大错,总盯着自己的错不放,稍有辩解就招致一顿打骂呢?家长过于主观地决定孩子的兴趣与爱好,家长认为哪一方面有发展,有前途,就会强迫孩子遵从他的意愿,若孩子学得不好或表示不喜欢,家长就会用武力解决。
而大多数被打的孩子都很屈,因为很多家长一般只看表面现象,而不去问缘由,甚至是迁怒于孩子。
即便是孩子犯错应该接受惩罚,打也不是唯一的办法,再说了,打也该顾及孩子的感受啊,否则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可能还会事与愿违。
孩子不听话、做错事的时候,父母难免一气之下伸手就打,而屁股是首要的受害部位。
因为打脑袋,担心万一失手,打出大毛病;打胳膊打腿,也容083易脱臼、骨折。
家长在打孩子时一般会考虑别打坏了要害,却很少考虑孩子也是有尊严的,对父母的教训也有个心理承受的度。
相对来讲,孩子要比成人脆弱、敏感,更容易受到伤害。
父母一时的怒声训斥和粗暴行为往往造成亲子关系的不和谐,严重的还会在自己与孩子之间产生永久性的隔阂。
有些家长视教训孩子为家务事,自己有绝对的权利,认为“老子教训儿子天经地义”,父母的话是圣旨,孩子应当无条件地接受,不允许孩子有丝毫的反抗和不满。
这种家长站在高高的平台上俯视孩子,总是以命令的口气指示孩子该怎样不该怎样,对孩子往往不分地点场合地随意指责批评,甚至是打骂。
当孩子感觉到父母不尊重自己、不顾及自己的感受时,便会本能地产生自我保护,对父母顶撞或者漠视。
不良的批评方式,其结果常常会引起孩子的抵触和逆反,一般表现为:不愿意和父母说话、我行我素,或表面接受背后反抗,或变本加厉。
如果父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一定要采取打的方式给孩子一个教训的话,那就必须注意孩子的感受,避免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
【家庭教育】家长生气千万不要打孩子
【家庭教育】家长生气千万不要打孩子问:昨天,儿子又不肯好好睡觉,一会儿起来喝水,一会儿吵着要玩玩具,老公就在他的屁股上结结实实地打了几下。
理智告诉我们打孩子不是好的教育方式,但有时候真是气得不行。
再遇上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星星妈妈:千万不能打孩子,再怎么生气也得“忍”。
以前,遇上星星不听话,我也是火气直往头上蹿,有时控制不住就一巴掌上去了。
但我发现打了没什么用,下次他还是犯同样的错误,而且越打越皮,还学会顶嘴了。
后来,咨询了幼儿教育专家才知道,打骂的教育方式对宝宝心理成长特别不利,宝宝会产生逆反心理,越是打他就越皮给你看,而且,脾气也会变得暴躁,很容易和小伙伴打架。
有些宝宝还会因为要逃避挨打,学会说谎和见风使舵的坏毛病。
从那以后,我就逐渐改变策略:君子动口不动手。
星星做错了,我再怎么生气都先忍着。
其实,爸爸妈妈要对宝宝宽容一些,成年人都会犯错,更何况4-5岁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呢?罗罗妈妈:妈妈们肯定对这种情况深有同感:家里有很多危险,明明多次告诉宝宝不能动这个不能玩那个,但他们就是不听,让人又生气又担心。
比如,以前,罗罗就特别爱玩电源接线板,喜欢用手去戳接线板的插孔。
遇上宝宝的这种危险动作,我觉得最好的方法不是大声批评他,而是反复地给他讲道理。
宝宝年纪小,还不会自己做判断,如果爸妈大声呵斥或打骂,他会哭、会受到惊吓,但他也会产生怀疑:到底是这件事情做错了,还是爸妈不喜欢我而打我。
爸爸妈妈要做的,是把宝宝带离危险的场所,同时收起笑脸,告诉他这样做的危险后果,比如会触电会摔伤等。
但是,语气最好要平和一些。
不如适当地建立一些奖罚措施,当他不再做危险动作或能主动说出错误,妈妈可以给他一些小奖励,比如奖励一个小玩具或一粒糖果等。
当然,爸爸妈妈也要尽量给宝宝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比如把有隐患的插头换成安全插座等。
小羽妈妈:每当小羽调皮捣蛋太过分,我就会采取冷处理的办法。
把他隔离起来,让他自己先反省,我也可以压压怒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知道打骂孩子对孩子的影响吗_家庭教育目录:
1.打骂孩子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2.这六类孩子万万不能打
打骂孩子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1、危害孩子身体
打骂体罚孩子会使孩子体力智力发展受到不良影响,特别是打到要害部位的话,还会造成孩子身体上的伤害。
2、会造成严重的亲子隔阂
孩子遭打的时候,没有心里舒坦的。
皮肉之苦,使他们产生怨恨、逆反、畏惧等心理。
打的结果,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日益淡漠,隔阂越来越深,个别孩子甚至会产生报复心理。
3、会造成孩子失去自信,悲观厌世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希望得到别人包括父母的尊重,而别人的尊重、信任,会使孩子产生自信,这是他们前进的重要动力。
经常挨打的孩子,自尊心受到损害,产生自卑,极容易走上自暴自弃、破罐破摔之路。
父母本是孩子最亲近的人,
经常遭父母的打骂,孩子会感到人世间没有温暖,活着没有意思,于是悲观厌世。
现实中,由于遭受父母打骂,出走者有之,自杀者有之,造成的家庭痛苦是难以言状的。
4、孩子变得懦弱
如果孩子经常被父母打骂,时间一长,孩子见到父母就会立刻产生恐惧心理,继而不敢接近。
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得乖乖服从。
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
5、孩子感到孤独
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
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
他们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自感“低人一等”,显得比较压抑、沉默。
这种孩子往往不愿意与家长和老师交流,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上显得孤僻、难以接近。
6、孩子逐渐学会说谎
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骂。
孩子为了避免承受皮肉之苦,往往会对父母说谎,避免受到责罚。
因为骗过一次,就可减少一次“灾难”。
这种强化作用使得孩子的说谎变得习
以为常,构成恶性循环。
7、让孩子更容易焦虑和恐惧。
2003年,一项关于打孩子会如何改变大脑化学物质的研究发现,一岁以下曾经被施以体罚的孩子在遇到新情况,比如妈妈离开房间后立刻进来一个陌生人时,大脑会频繁地出现使人精神紧张的荷尔蒙皮质醇压力峰值。
研究者的结论是,挨过打的孩子普遍都更为胆小,也更容易受到惊吓。
8、孩子会产生怪僻
有的家长打了孩子后,还硬要孩子“认错”,以此表明孩子是接受教育了。
事实上,这样做只能促使孩子的排他倾向加剧。
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依照家长的要求去做了,实际上,他的抵触情绪很大。
在被打之后,他会不知所措,惶恐不安,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怪僻。
9、孩子变得暴力、暴躁
父母打孩子绝对不是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只会是对孩子的一种个性压抑,尤其是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弱者要服从于强者,暴力可以解决问题。
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变得脾气暴躁,
心惊胆战,产生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不满的情绪。
10、使孩子学习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父母打孩子绝对不是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只会是对孩子的一种个性压抑,尤其是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弱者要服从于强者,暴力可以解决问题。
而且,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强,往往从父母那里学会了“以暴制暴”,学会了“打人经验”,染上了暴力行为。
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
父母打孩子,实际上成了教自己的孩子去打别的孩子的坏榜样。
这样孩子长大后,他很可能会以武力解决人际冲突,结果是破坏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11、造成孩子人格畸形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诚实、守信、善良、上进,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人格。
然而,经常打骂孩子,肯定会使孩子走向这种希望的反面。
从心理学角度讲,父母粗暴高压,会导致本来性格倔犟的孩子产生抵抗意识、对立情绪,进而变得性情暴躁,行为粗野,甚至形成攻击型人格,对别人施暴,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性格怯懦的孩子,会产生严重的畏惧心理,表现出软弱的顺从意识,进而形成猥琐、胆小怕事的性格等等,这样的后果,将影响孩子的整个人生。
这六类孩子万万不能打
1.与父母关系不好的孩子。
越打越疏远,越打越逆反,这种无效行为宁可不做。
2.孩子已经受到很大的挫折和委屈。
孩子承受压力的能力有限,雪上加霜的事千万别干。
3.过于内向的孩子。
这种孩子天性敏感,处理应激能力有限,什么事都掖在心里,外表看不出来,打会加重孩子的压抑。
4.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情不要打。
如有关孩子选择爱好、社交、友情等,尊重孩子的权利,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
5.青春期前后的女孩子不能打。
女孩需要更强的自尊心,她们长成后遇到的社会压力会比男孩子大。
女孩被打容易形成一种受虐倾向,以为打是一种被爱和被关怀,结果会无意识地鼓励丈夫的暴力。
6.打后还要让孩子自我检讨的事不要做。
孩子被打以后相当一段时间一般都很窝火,可以让孩子表达他的不满,让他有个心理的缓冲。
这个时候强迫他认错,等于逼迫他撒谎做假,加重他的心理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