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邑县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颐和园

合集下载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10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10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这10篇《颐和园》教学设计是来自于作者的颐和园教学设计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颐和园》教案篇一教材分析:全文交代颐和园的地理位置和建造年代,用随步移景的方法,介绍颐和园中的长廊,佛香阁,万寿山,昆明湖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学生对风景描写的理解领悟。

教学重点: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学生大多喜欢美丽的风景,乐于学习本课。

教法:讲授法。

时间:一课时教程:一、初读感受美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审美培养二、细读课文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颐和园的美景。

(1)谈一谈自己较喜欢的景点是哪里?(2)朗读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学习作者的描写和表达的方法。

(1)弄清课文的介绍顺序(2)欣赏课文的优美的语言(3)朗读的指导A、指名读、比赛读、范读、评价读、形象读。

B、说一说颐和园的美。

学生当游客,自己当导游,说说颐和园的美景。

三、小结;你喜欢本文的那段描写?四、积累迁移(1)本文优美的语句比较多,可以让学生做自选词句的练习。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抄写。

五、板书设计地理位置——北京西部颐和园年代、面积自然人文景观颐和园美景倾倒中外游客《颐和园》教案篇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语文第六册(语文A版教材)第三单元较后一课。

在现行同期语文教材中,它同时被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和苏版语文教材编为五年级选读文。

所以我觉得本文与三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理解水准均存在较大距离,教学中将会有较大难度。

于是,我把本课教学分为三个课时:一课时要求学生将课文读通、读顺,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并学完一自然段;第二课时,重点探究长廊的“三绝”;第三课时,重点探究长廊的画。

《颐和园》教案

《颐和园》教案

《颐和园》教案《颐和园》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认识和掌握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的语言;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初步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三、教学方法:阅读、直观课件欣赏、想象、感悟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

教师: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知道这是哪吗?(出示图片)教师: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游览的颐和园中的景物。

(1)那我告诉你们颐和园是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你会怎么读课题?(2)今天的颐和园早已成为中外游客竞相游览的美丽的大公园,你又会怎么读课题?颐和园真的会带给我们很多感受,我们在学习中要试着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优美的语言,去游赏颐和园美丽的风光。

(二)学习文章的写作顺序和结构。

1、出示学习指南。

通过学习指南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读文。

2、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移步换景的提示语。

(1)教师:作者就是这样走一走,停一停,慢慢看,寻找打动自己的特色景物,这种移步换景的顺序特别适合于参观游览和描写古典园林。

(2)其实,在颐和园还有很多的美丽景物例如:(出示换灯片)边出示,教师边叙述:“德和园”大戏楼,是我国中国最大的古戏楼,“西堤六桥”据说比苏州的西湖的“苏堤”还要美。

但是作者就选取这“三种”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

3、交流总分总的顺序。

(1)教师: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把这两句话调换吗?体会总起句和总结句的作用和总分总的结构。

(2)通过比较,教师总结:第一句是引出颐和园的美,让人去欣赏,去读,是引出下文。

最后一句是游览之后,作者发出的由衷的`赞叹,是对全文的总结。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

《颐和园》一课教案设计

《颐和园》一课教案设计

《颐和园》一课教案设计颐和园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之一,位于北京西北郊,是中国古代君王的避暑圣地。

《颐和园》这一课程教案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文化以及其在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颐和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画和模型展示颐和园的建筑、景点和景观,让学生身临其境;2. 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能力;3. 探究式学习法:通过引领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和步骤安排1. 导入(5分钟)教师用幻灯片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了解颐和园一词的来源和含义。

2. 课堂活动(30分钟)a) 学生分组,每组由一名学生担任观察员,观察颐和园的图片并记录重要信息;b)学生观看颐和园的视频,了解颐和园在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c)学生小组间分享观察结果和视频内容,进行讨论并解答问题;d)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3. 学习彩页(15分钟)教师发放颐和园的彩页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和总结彩页中的重要信息,同时激发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

4. 小组活动(25分钟)学生小组根据彩页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设计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颐和园展览,包括展板、模型等。

每组学生分享他们的展览设计。

5. 总结和评价(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评价标准,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给予建议。

六、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方法1. 观察法: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团队合作等;2. 白板评价法:教师在白板上列出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学生根据自己的参与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颐和园》,使学生了解并理解中国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学生对《颐和园》的建筑结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欣赏;学生对《颐和园》历史文化的探究和思考。

教学难点:学生对《颐和园》历史文化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颐和园》相关图片、视频、音频和小组合作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放映《颐和园》的图片和视频,为学生创设学习氛围。

2.向学生提问:你们对《颐和园》有什么了解?你们认为《颐和园》的建筑结构有什么特点?有没有听说过相关的故事或传说?二、知识梳理(10分钟)1.教师以PPT的形式给学生介绍《颐和园》的相关背景知识,包括建筑概况、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特色。

2.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并总结《颐和园》的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

三、探索与发现(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份《颐和园》的平面图和相关材料。

2.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自行探索并发现《颐和园》的建筑结构和历史故事,并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给其他组员听。

3.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自己的探索发现,并将自己所了解的故事或传说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四、交流与合作(30分钟)1.学生重新分组,每组由四至五名成员组成,每组的成员各具特长,如戏剧表演、画画、文学创作等。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建筑或景点作为创作主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和展示相关的艺术作品,如手绘地图、戏剧演出、诗歌朗诵等。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讨论。

五、展示与评价(20分钟)1.各小组精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和介绍自己的艺术作品。

2.全班评价每个小组的作品,并进行相关的互动和讨论。

3.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延伸拓展(10分钟)1.教师推荐相关的历史书籍和电影,鼓励学生进行个人拓展研究。

2.鼓励学生亲自去颐和园参观,加深对《颐和园》的理解和欣赏。

小学课文《颐和园》教案

小学课文《颐和园》教案

小学课文《颐和园》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颐和园》的基本内容,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景观布局。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颐和园》的基本内容:课文介绍了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景观布局,描绘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喜爱之情。

2.2 生词和短语:课文中的重点生词和短语,如“颐和园”、“皇家园林”、“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等。

2.3 句型和语法:课文中的一些句型和语法,如“There be”句型、一般现在时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颐和园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颐和园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3 情感教学法:通过讲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展示颐和园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颐和园的印象,导入新课。

4.2 课文阅读:让学生朗读课文,跟读生词和短语,理解课文内容。

4.3 生词和短语学习: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进行口头和书面练习。

4.4 句型和语法学习:讲解课文中的句型和语法,让学生进行口头和书面练习。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如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5.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3 测试成绩:通过课后测试或考试,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生词和短语、句型和语法的掌握情况。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课后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园林或景点,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对比课文中的颐和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颐和园》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颐和园》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颐和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颐和园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保护文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如何培养学生保护文物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颐和园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熟练掌握。

(3)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 讨论与思考:(1)分组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颐和园有什么特点?(2)全班交流:学生分享各自讨论的成果。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关于颐和园的手工作品。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颐和园的短文。

2. 拓展作业:(1)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对于我国其他名胜古迹的了解。

(2)参观当地的文化遗产,提高保护文物的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和收获,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颐和园的美丽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小学语文《颐和园》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颐和园》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颐和园》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景观布局。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

(2)运用地图、时间线等工具,帮助学生理清颐和园的发展历程。

(3)学会通过描绘词语来感受景物的美,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保护文物的意识,尊重历史。

(3)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表达美,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景观布局的了解。

3. 通过描绘词语来感受景物的美,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 颐和园的景观布局和建筑特点的详细理解。

2. 描绘词语来表达美的技巧。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颐和园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4.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颐和园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颐和园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组内讨论。

(2)教师提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解答疑问。

5. 欣赏颐和园的美(1)学生欣赏课文中所描述的颐和园美景,感受美的氛围。

(2)学生运用描绘词语来表达颐和园的美,教师进行指导。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绘制颐和园的导游图。

(3)写一篇关于颐和园的短文,描绘自己最喜爱的景点。

临邑县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颐和园)

临邑县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颐和园)
登上万寿山:(正前面)昆明湖静、绿(像……像……)
(向东远眺)城楼白塔古老
(2)重点交流: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可出示填空:找出比喻句,这句把昆明湖比作了和,写出了昆明湖和特点。“几乎”的意思是。“滑”字用得,因为。这两句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昆明湖的。
(4)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昆明湖上的美景。
(5)课件再次展示昆明湖上的美丽风光。
三、总结全文,学以致用。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脉络清晰,首尾呼应,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记叙的。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描写方法,为我们再现了三处景点的美丽景色值得我们学习。其实,我们的家乡也有很多的风景名胜,大家也去游一游,用上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上生动的句子写下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重点
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难点
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
方法
自读、自悟、自得
手段
多媒体课件




18、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十七孔桥
()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学生检测情况良好,必做题达标率达90%,
选做题达标率达89%。




这篇课文的教学,由学生当导游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美。生读课文时,我就设置了“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处景点?”这一问题。让生边读边想,初步感知文的写作顺序。然后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最后再说说从文中体会到什么?感到遗憾的是学生在体会美时读得很不够,这个目标完成的不够好。一个是因为时间的原因,主要还是我在写作方法的引导上耗费时间较多。我想学生并没有真正的体会到颐和园的美丽迷人的景物的特点,这是我以后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颐和园》教案及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案及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颐和园》的内容,感受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掌握课文的基本结构,学习描写景物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

利用课文朗读、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结合实地考察,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体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掌握课文的基本结构,学习描写景物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色。

(2)提问:你们对颐和园有什么了解?有哪些印象?2.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验课文中的情感。

3.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查阅字典或询问同学。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解释词义,让学生造句。

4.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2)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讨论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感受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5.拓展活动(1)分组讨论:如果让你写一篇关于颐和园的作文,你会从哪些方面入手?(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6.课堂小结(2)强调课后作业的要求。

四、教学反思1.优点:(1)通过图片展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氛围。

(2)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3)结合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不足:(1)课堂讲解中,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加强课堂管理。

(2)拓展活动中,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颐和园》的教案

小学语文《颐和园》的教案

小学语文《颐和园》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能够灵活运用。

了解颐和园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及主要景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

采用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感受颐和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2.教学难点: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颐和园的特点,激发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

2.课文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理解课文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互相交流。

4.学习生字词教师逐个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并组内交流。

学生自主练习,巩固生字词。

5.感悟颐和园之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分享对颐和园美景的感悟,互相交流。

6.拓展延伸教师简要介绍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了解颐和园的相关知识。

7.课堂小结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8.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颐和园的美景,增强家庭亲子互动。

家长协助学生完成生字词的巩固练习。

四、教学反思学生对颐和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审美情趣。

学生掌握了生字词,提高了朗读能力。

2.教学不足:部分学生对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理解不够深入。

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3.改进措施:在课后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调整教学方法,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1.课堂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颐和园教案第一课时

颐和园教案第一课时

颐和园教案第一课时教案标题:颐和园教案第一课时教案目标:1. 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2. 学习颐和园的主要景点和建筑特色;3. 培养学生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PPT或图片展示颐和园的照片和相关资料;2. 学生绘画用纸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PPT或图片向学生展示颐和园的照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你们对颐和园了解多少?你们有没有去过颐和园?-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强调其作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重要地位。

2. 学习颐和园的主要景点和建筑特色(15分钟)- 教师利用PPT或图片向学生展示颐和园的主要景点和建筑特色,如万寿山、长廊、九龙壁等。

同时,简要介绍每个景点或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 学生可以提问并与教师互动,加深对景点和建筑的理解。

3. 学生绘制颐和园景点(2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颐和园景点进行绘制。

- 学生可以利用PPT或图片作为参考,绘制颐和园景点的外观和特色。

- 教师可以在绘制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4. 学生展示和分享(10分钟)-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绘制的景点,并简要介绍该景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观点。

5. 总结和拓展(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肯定和鼓励,并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

- 教师提醒学生,作为文化遗产,颐和园需要我们的保护和珍视。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颐和园,亲身体验文化遗产的魅力;2.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颐和园的更多历史和文化知识;3. 组织学生参与颐和园的保护和宣传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评估:1. 学生绘制的颐和园景点作品;2. 学生对于颐和园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 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程度。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案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案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案教案标题:颐和园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2. 掌握颐和园的地理位置和主要景点;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4. 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或投影仪;2. 地图和图片素材;3. 学生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观看一段颐和园的宣传视频,激发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展示颐和园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景点和建筑。

探究: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幅颐和园地图和一些相关的资料。

要求学生根据地图和资料回答以下问题:a. 颐和园位于哪个城市?b. 颐和园有哪些主要景点?c. 颐和园的历史背景是什么?d. 颐和园的文化价值是什么?2. 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研究结果,并让其他小组提问和补充信息。

总结:1. 整理学生的回答,对颐和园的地理位置、主要景点、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进行总结。

2. 引导学生思考颐和园对于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自愿参观颐和园,并要求他们写一篇游记或拍摄一段视频,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感受。

2.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颐和园的景点进行深入研究,并制作一个小展板或PPT进行展示。

评估:1. 小组活动中的学生表现和参与度;2. 学生对颐和园相关问题的回答和讨论质量;3. 学生完成的拓展活动作品。

教学延伸:1. 在后续课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颐和园的实地考察,加深对颐和园的了解;2. 可以邀请专家或相关人员来学校进行讲座,进一步拓展学生对颐和园的知识和认识。

《颐和园》教案

《颐和园》教案

《颐和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2)使学生掌握《颐和园》中的重要词汇、短语和句型。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文学欣赏和评论。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解、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颐和园》的内容和意义。

(2)通过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合作探究、创新设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文学作品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的情感。

(2)通过对《颐和园》的欣赏和评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颐和园》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2)《颐和园》中的重要词汇、短语和句型。

(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文学欣赏和评论。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颐和园》的内容和意义。

(2)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讲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和文化,引出《颐和园》的话题。

(2)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 《颐和园》,了解其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颐和园》中的重要词汇、短语和句型,以及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3)教师讲解: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讲解《颐和园》中的重要词汇、短语和句型。

3. 深入理解(1)让学生分析《颐和园》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思考作者的创作意图。

(2)让学生讨论《颐和园》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异同。

颐和园教案

颐和园教案

颐和园教案颐和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颐和园的历史地位和建筑特点;2. 学习颐和园的文化内涵和园林设计;3.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颐和园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园林设计。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颐和园的介绍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了解颐和园的大致情况。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颐和园的历史地位和建筑特点,引导学生对颐和园产生兴趣。

2. 教师详细讲解颐和园的文化内涵,包括汉文化、佛教文化、园林文化等,同时结合图片和实物让学生有更具体的感受。

步骤三:园林设计欣赏(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走进颐和园,在景区具体位置解说不同景点的设计和文化意义。

2. 学生自由观赏,记录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准备后续的小组分享。

步骤四:小组分享(15分钟)学生根据各自的观赏体验和记录,进行小组内分享。

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评和引导,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颐和园。

步骤五:艺术创作(2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赏和感受,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景点,用绘画、摄影等方式进行艺术创作。

2. 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步骤六: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颐和园的历史、文化和园林设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五、教学手段:视频播放、讲解、图片展示、实物观摩、小组讨论、艺术创作。

六、教学反思:通过播放视频和介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通过走进颐和园,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园林设计和文化内涵,更加深入地了解颐和园的魅力。

通过小组分享和艺术创作,学生能够在交流和展示中进一步加深对颐和园的理解和认识。

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颐和园》教案 颐和园的教案设计板书

《颐和园》教案 颐和园的教案设计板书

颐和园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理解颐和园的设计理念及建筑特色;3.掌握颐和园的主要景点和景观;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颐和园的历史与文化背景;2.颐和园的设计理念及建筑特色;3.颐和园的主要景点和景观。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或简要介绍的方式引入颐和园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背景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颐和园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帮助学生理解颐和园的重要性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步骤三:颐和园的设计理念及建筑特色(2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颐和园的设计理念和建筑特色,包括建筑布局、园林规划、景观设计等。

步骤四:颐和园的主要景点和景观(40分钟)教师介绍颐和园的主要景点和景观,如万寿山、长廊、石舫等,并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对这些景点有更直观的了解。

步骤五:学生展示(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颐和园的景点或景观进行介绍,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步骤六:讨论与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颐和园的设计理念、建筑特色和主要景点进行讨论,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四、教学资源1.PowerPoint或教案板书;2.颐和园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小组展示所需的展示工具。

五、评价方式1.学生小组展示的评价;2.学生对教师问题的回答;3.学生对颐和园的总结和观察的写作。

六、拓展延伸1.邀请颐和园的专家或相关领域的人士进行讲座或分享;2.组织学生参观颐和园,进行实地考察;3.让学生自行收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七、板书设计# 颐和园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理解颐和园的设计理念及建筑特色- 掌握颐和园的主要景点和景观-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提升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颐和园的历史与文化背景2. 颐和园的设计理念及建筑特色3. 颐和园的主要景点和景观## 教学过程1. 导入2. 背景知识讲解3. 颐和园的设计理念及建筑特色4. 颐和园的主要景点和景观5. 学生展示6. 讨论与总结## 教学资源- PowerPoint或教案板书- 颐和园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小组展示所需的展示工具## 评价方式- 学生小组展示- 学生对教师问题的回答- 学生对颐和园的总结和观察的写作## 拓展延伸- 邀请专家讲座或分享- 组织实地考察- 学生自行深入研究通过以上的教案设计和板书设计,学生将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全面了解颐和园的历史、文化背景、设计理念、建筑特色以及主要景点和景观。

颐和园教学案例 教案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案例 教案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案例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颐和园的基本信息,包括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 激发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颐和园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2. 简要介绍颐和园的建筑特点和景观布局。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颐和园的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颐和园的历史意义和建筑特色。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学生对颐和园的基本信息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颐和园的建筑特点教学目标:1. 了解颐和园的建筑特点,包括宫殿、园林和寺庙等。

2. 分析颐和园建筑风格的艺术价值。

教学内容:1. 详细介绍颐和园的建筑特点,包括宫殿、园林和寺庙等。

2. 分析颐和园建筑风格的艺术价值。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或模型展示颐和园的建筑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颐和园建筑风格的艺术价值。

评估方式:1. 学生对颐和园建筑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颐和园建筑风格艺术价值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颐和园的园林景观教学目标:1. 了解颐和园的园林景观,包括湖泊、山岳和植物等。

2. 分析颐和园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和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1. 详细介绍颐和园的园林景观,包括湖泊、山岳和植物等。

2. 分析颐和园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和艺术特色。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地考察展示颐和园的园林景观。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颐和园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和艺术特色。

评估方式:1. 学生对颐和园园林景观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颐和园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四章:颐和园的文化内涵教学目标:1. 了解颐和园的文化内涵,包括历史事件、传说故事和艺术作品等。

2. 分析颐和园文化内涵的历史意义和文化遗产价值。

教学内容:1. 详细介绍颐和园的文化内涵,包括历史事件、传说故事和艺术作品等。

2. 分析颐和园文化内涵的历史意义和文化遗产价值。

颐和园教案1

颐和园教案1

临邑县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学校实验小学年级四学科语文授课人班级一备课时间2013年11月12日课题18、颐和园授课时间2013年月日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正确读写生字和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的写作结构和写作顺序。

3、通过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通过学习,了解文章的写作结构和写作顺序。

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分层指导手段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18.颐和园第1自然段:颐和园是美丽的大花园第2—5自然段:介绍颐和园的景点。

第6自然段:颐和园的美丽说不尽。

课时计划(1)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正确读写生字和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的写作结构和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多媒体情境创设:(1)出示地图的图片,指认北京,交流记忆深刻的旅游景点。

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一副地图,你们知道这里是哪儿吗?北京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景点?(2)多媒体图片展示,导入新课。

讲述:现在让我们乘坐梦想的航班,飞往北京,一起瞧瞧咱们的目的地——颐和园。

2、板书课题、交流:(1)板题读题,指导“颐”讲述:仔细看黑板,注意这个字的笔顺笔画。

(板书:颐)将这个字在草稿本上书写一遍。

再读课题。

(2)资料交流、方法介绍提问:关于颐和园你们收集到哪些资料?(教师短评)我们可以通过书籍、网络查找资料,但是记住一定要选择最方便、最值得记忆的资料。

3、过渡。

谈话:作者会从哪一方面向我们介绍颐和园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初读课文1、出示要求,自读课文:(1)同桌合作朗读课文。

(2)合作完毕,相互抽读生字,词语。

(3)遇到有疑难的时候相互交流。

)2、教师检查学习情况。

A、生字归类。

师:将上面的生字按照要求归类。

(备注: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独体字)B、生字检查。

师:指名抽读生字,并组词。

(备注:左右结构:开火车;上下结构、独体字:指名男生)C、课件出示重难点字、形近字组词区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廊有什么特点呢?从哪些句子知道?(板书:长、美)
()出示图片和句子,体会描写方法。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间。”这句从哪些词看出长廊的长?用上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欣赏颐和园课件填空
上台交流游览线路图。并完成板画
对哪个景点最感兴趣?自己再去细细品味。
金碧( ) 隐( )约( ) 葱( )
选做题
读一读,选一选。
.经过几(ǐ ī)个星期的努力,我终于完成了这项工作。
.就是这一句的鼓励,几(ǐ ī)乎改变了我的 一生。
.茶几(ǐ ī)上放着一本书,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学生检测情况良好,必做题达标率达%,
选做题达标率达%。




《颐和园》是一篇游记,课文不但文字优美,而且条理清楚,特别是本课的写作方法很值得孩子们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始终都以这个目标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文中写作方法。


重点
认识个生字,会写个生字
难点
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
方法
自读、自悟、自得
手段
多媒体课件




、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十七孔桥
()




、认识个生字,会写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再读课文,思考各景物的特点,说说它们美在哪里,用上了什么描写方法。
、体验成功,自主学习。
(一)交流学习“万寿山”部分(第、自然段):
()说说景物特点,找出最能体现景物美的句子。
小结: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览的先后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这种方法就叫移步换景,也叫作地点转换顺序或游览顺序。
(二)、讲练结合,细品韵味
作者是如何把这些地方的景物描写具体的呢?在听读课文、欣赏画面的基础上,你对哪个景点最感兴趣?自己再去细细品味。
(用“ ”画出景物,抓住景物特点)
、学习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思考:作者来到长廊,抓住长廊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作者又是怎么观察长廊的呢?
临邑县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
学校
实验小学
年级

学科
语文
授课人
班级

备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颐和园(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年月日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难点
学习有顺序地观察和抓住景物特点描绘的写作方法。
方法
自学法 点拨法
手段
多媒体课件




颐和园
长廊 长、美
万寿山 佛香阁 高、雄伟壮丽
排云殿 大、金碧辉煌
昆明湖 静、绿
十七孔桥 桥洞多、石柱多、小狮子多且姿态不一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理清脉络,把握顺序
1、欣赏颐和园课件填空:颐和园是一个( )的公园。
2、今天作者会带我们去游览公园的哪些景点呢?默读课文(—)小节,用画出表示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并把线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来。
3、生上台交流游览线路图。并完成板画。
(1)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2)通过线路图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吗?
朗读,思考
体会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有感情地齐读全段,按提示分层。
先写怎样来到长廊,从外部整体介绍长廊的长;从内部介绍长廊的美;讲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第一层第、句;第二层是,提出自学要求:我们这段是按先读全段整体感知;再说说景物的特点;结合有关图景和语句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从不同角度观察,并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最后按顺序来分层来学习的。下面我们也按学习这段的方法来自学以下段的内容。
3、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师生交流。
3、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导入
生字读音
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的地方。
临邑县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
学校
实验小学
年级

学科
语文
授课人
班级

备课时间
2011年月日
课题
颐和园(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认识个生字,会写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自学,师生交流。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和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讨论分段
学习词语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做作业




必做题
找出下面带点字的正确读音画√ 。
痕迹(é éɡ) 横槛(ǎ à) 堤岸(ī í) 树丛(ōɡ óɡ) 佛香阁(ɡé ɡě)
想一想,填一填。
姿态( ) 神( )气( ) 远(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检查预习导入
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ā,葱ō)翘舌音(朱ū),前鼻音(殿à),后鼻音(廊á爽ǎ葱ō)。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
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⑴ 讲解词义
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⑵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