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C法危险源风险评价方法

合集下载

危险源评价方法之LEC

危险源评价方法之LEC

表3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可能结果C的分值
分数值 100 40 15
后果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灾难,数人死亡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分数值 7 3 1
后果 严重,重伤 重大,致残 引人注目,需要救助
4、作业条件危险性D的分值
确定了上述3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的分 值,并按公式(D=L×E×C)进行计算,即可 得危险性分值。据此,要确定其危险性程度时,则 按下述标准进行评定。
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方法。
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
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情况;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
的后果。用公式表示为:
D=L×E×C 式中: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C——发生事故或危险的可能结果。
表2 是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E的分值
分数值
10 6 3
频繁程度
分数值
频繁程度
连续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0.5 非常罕见的暴露
3、发生事故或危险的可能结果C的取值标准
造成事故或危险事件的人身伤害或物质损失可在很大范 围内变化,以工伤事故而言,可以从轻微伤害到许多人死亡 ,其范围非常广。因此,对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的可能结果 ,分值规定为1,以此为一个基准点;而将造成许多人死亡 的可能结果规定为分值100,作为另一个参考点。在两个参 考点1—100之间,插入相应的中间值,列出表3所示的可能 结果的分值。
和 5t,
该生产场所是否属于重大危险源?
N

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LEC法应用

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LEC法应用

E(Exposure,暴露程度):
B
评估人员暴露于危险源的程度,
分为5个等级,1-5分
C(Consequence,后果):
C
评估危险源可能导致的后果,
分为5个等级,1-5分
LEC值:将L、E、C三个等级的
D
分数相乘,得到LEC值,用于
评估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适用范围
01
适用于各种行 业和领域
02
适用于各种类 型的危险源识 别和风险评价
风险等级。
4
效果评估:实施控 制措施后,对危险 源的风险等级进行 重新评估,确保风 险得到有效控制。
某食品加工厂应用案例
1
食品加工厂简介: 生产各类食品, 包括肉类、蔬菜、
水果等
2
危险源识别:通 过LEC法识别生产 过程中的危险源, 如机械伤害、化
学品泄漏等
3
风险评价:根据 LEC法对危险源进 行风险评价,确
01
或伤害的危险源 风险评价:评估危险源可能导致
02
事故或伤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LEC法应用:使用LEC法对危险
03
源进行定量评估 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
04
应的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3
风险评价
风险等级划分
01
风险等级分为低、中、 高三个等级
03
中风险:发生概率中 等,后果中等
05
风险等级划分有助于制 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03
适用于各种规 模的企业和组

04
适用于各种类 型的风险管理
和控制措施
2
危险源识别
识别方法
01
现场调查法:通过实地考察, 了解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

LEC法-风险评估

LEC法-风险评估

判定方法参考
10
完全可以预料
无控制方法或没有检查,一定会发生事故 (每年发生事故3次或3次以上)
6
相当可能
无本质安全的防护措施,基于人的安全意识要求等措施(每年发生事故1~2次)
3
可能,但不经常
采取了硬件的防护措施,但过程仍有可能失控(每两年发生事故1次)
1
可,现有条件下几乎不可能发生安全事故(每 三年发生事故1次)
三、如何控制风险 LEC评价法
危险源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LEC法
01 L表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02 E表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03 C表示事故产生的后果 04 D(风险值)=L×E×C 风险值D越大,事件越严重
三、如何控制风险
LEC评价法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如何控制风险
LEC评价法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分数值 100 40 15 7 3
1
后果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灾难,数人死亡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严重,重伤 重大,致残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健康安
全要求
判定方法参考
10人以上死亡,或者50人以上重伤 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重伤 1人以上死亡,或者2人以上重伤 1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者2人以上致残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分数值 10 6 3 2 1 0.5
频繁程度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每月暴露一次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地暴露
判定方法参考
每1000小时内,暴露的时间≥200 小时 每1000小时内,暴露的时间≥50 小时 每1000小时内,暴露的时间≥5 小时 每1000小时内,暴露的时间≥1小时 每1000小时内,暴露的时间≥0.1小时 每1000小时内,暴露的时间≥0.01小时

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

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

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在生产、储存、运输等各个领域,危险源无处不在。

为了有效地控制风险,需要对其进行辨识和评价。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识别危险源、如何运用LEC评价法对危险源进行评估,以及如何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1.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预防事故的第一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险源类型及辨识要点:(1)化学危险品:涉及有毒、易燃、易爆、腐蚀性等物质。

应关注化学品的存放和使用,以及废弃物的处理。

(2)机械设备:包括旋转机械、压力容器、电梯等。

应检查设备的维护状况、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3)电气设施:涉及电源、电线、变压器等。

应关注设备的绝缘性能、接地措施以及安全距离。

(4)作业环境:如高温、低温、噪音、振动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危险。

应对工作环境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需关注以下要素:物质特性、能量等级、作业环境、操作过程等。

同时,为了确保辨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应组织专业的安全人员进行评估。

2.LEC评价法定义LEC评价法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通过考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或接触有害物质的频率(E)以及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对危险源进行综合评价。

LEC评价法的原理是:对于每个危险源,根据其可能导致的事故及其后果严重程度,赋予相应的分值,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风险值。

3.LEC评价法应用运用LEC评价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和评估的步骤如下:(1)对每个危险源进行详细分析,确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和后果严重程度(C)。

(2)根据危险源类型和具体情况,确定相关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或接触有害物质的频率(E)。

(3)将L、E、C三个因素相乘,得到风险值D。

根据风险值大小,将危险源分为可接受风险、合理风险和不可接受风险三个等级。

(4)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如改造设备、改善作业环境、加强安全管理等。

危险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LEC)方法

危险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LEC)方法

调整优化
根据反馈和评估结果,对风险控 制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计 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更新危险源清单
随着作业条件和工艺的变化,及 时更新危险源清单,确保清单的 时效性和准确性。
05 案例分析
LEC法在某化工企业的应用
总结词
全面、准确
详细描述
在某化工企业中,运用LEC法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综合考虑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暴露于危险环 境的频率以及事故后果的严重性等因素,为企业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了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
风险控制计划的实施与监控
培训与宣传
对相关人员进行风险控制计划的培训和宣传,确保他 们了解并掌握风险控制措施。
实施控制措施
按照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实施,确保各项措施得 到有效执行。
监控与检查
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检查,及时发 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
风险控制计划的调整与优化
反馈与评估
收集相关人员对风险控制计划的 意见和建议,对计划的执行效果 进行评估。
危险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LEC) 方法
contents
目录
• 危险源识别 • LEC风险评价法 • 风险控制措施 • 风险控制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 案例分析 • 类
定义
危险源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导致人 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潜在 不安全因素。
分类
危险源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如物理危险源、化学危险源、生物 危险源等。
风险值计算
根据可能性评估和严重性 评估的结果,计算危险事 件的风险值。
LEC法的实施步骤
确定评价对象
01
明确需要进行风险评价的对象,可以是某个具体的危险源或某
个作业活动。

危险源评价-LEC法

危险源评价-LEC法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的暴露(每年不超过一次)
C的取值参考
分数值
事故后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40
一定的财产损失
7
严重、重伤,或较较小的财产损失
3
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
1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6
相当可能、容易发生(每年一次至每月一次)
3
可能发生,但不经常(每十年一次至每年一次)
1
很少发生,完全意外(每十年一次)
0.5
不易发生(每十年不超过一次)
0.2
实际不可能(历史没有记载)
E的取值参考
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每天至少一次)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
危险源评价——LEC法
LEC法是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程度的一种方法,公式是:
D=LEC
其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危险性
L的取值参考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经常发生(每月一次至每天至少一次)
D的取值参考
分数值
危险程度
危险等级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级
160-320
高度危险,要立即修改
2级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控制
3级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及举例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及举例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及举例LEC法是常用于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一种方法,全称为“Loss of Life Expectancy(寿命损失预期)法”。

它是根据作业条件对人类寿命的影响进行评估,并用数值化的方式表示出来。

下面将介绍LEC法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说明其应用。

LEC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潜在事故对人的影响进行估算,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等级。

该方法主要包含三个步骤:确定伤害害、估算伤害后果、计算损失寿命。

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伤害害确定伤害害主要包括确定危险源、伤害机理和伤害效应。

危险源是造成伤害的条件,伤害机理是危险源对人体造成伤害的过程,伤害效应是人体受到伤害后的生理或心理影响。

第二步:估算伤害后果估算伤害后果主要包括伤害概率和伤害严重程度。

伤害概率是指发生事故的概率;伤害严重程度是指发生事故后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程度。

第三步:计算损失寿命计算损失寿命是将伤害后果转化为对人的寿命影响,一般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

根据损失寿命的计算结果,可以评估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等级。

下面通过两个实际案例来具体说明LEC法的应用:案例一:厂房火灾1.确定伤害害:危险源是火灾,伤害机理是火灾对人体造成烧伤和中毒,伤害效应是烧伤后导致伤残或死亡。

2.估算伤害后果:伤害概率根据过去的统计数据和安全措施的有效性来确定,伤害严重程度可以通过火灾的热能和烟雾浓度等指标来估算。

3.计算损失寿命:根据伤害后果的数据计算出每个可能的结果对人的寿命影响,然后加权求和得到总的损失寿命。

最后,根据损失寿命的数值,评估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等级。

案例二:工业装置泄漏1.确定伤害害:危险源是装置泄漏,伤害机理是泄漏物对人体造成中毒和烧伤,伤害效应是中毒和烧伤后导致伤残或死亡。

2.估算伤害后果:伤害概率可以通过泄漏的频率和装置的可靠性来确定,伤害严重程度可以通过泄漏物的毒性和燃烧性来估算。

3.计算损失寿命:根据伤害后果的数据计算出每个可能的结果对人的寿命影响,然后加权求和得到总的损失寿命。

LEC法危险源风险评价方法

LEC法危险源风险评价方法

LEC法风险评价
LEC法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可采取计算每一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其风险值D由三个主要因素L、E、C的指标值的乘积表示,即D=LEC
三种主要因素的评价方法为: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事故发生的大小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0,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1,因此人为的将发生事故可能极小的分数定为0.1,必然要发生事故的分数可定为10,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情况定为若干中间值,如下表:
E--暴露于危险环境中频繁程度。

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发生危险性越大。

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为10,而非常罕见的出现在危险环境中为0.5,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各中间值,如下表:
C-—事故产生的后果。

事故造成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所以规定分数值在1—100之间。

轻微伤害或较小财产损失的分类规定为1,造成人员伤亡较大的可能性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在1—100之间,如下表:
D-—风险值。

D=L×E×C,确定D值后关键是如何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而这个界限值并不是长期固定不变的:在不同时期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以确定持续改进的措施。

如下表:。

LEC危险源辨识法

LEC危险源辨识法

一、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一一LEC法
LEC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

它是用与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一一危险性分值
D=L X E X C
D直越大,危险性越高。

降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
事故损失,都可提高安全性。

表1: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值)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值)
表4 :危险等级划分(D直)
应用举例
某涤纶化纤厂在生产短丝过程中有一道组件清洗工序,为了评价这一操作条件的危险度,确定每种因素的
分数值为: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组件清洗所使用的三甘醇,属四级可燃液体,如加热至沸点时,其蒸气爆炸极限范围为0.9〜9.2%,属一级可燃蒸气。

而组件清洗时,需将三甘醇加热后使用,致使三甘醇蒸气容易扩散的空间,如室内通风设备不良,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属“可能,但不经常”,其分数值L=3。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清洗人员每天在此环境中工作,取E=6。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

则有:D=LEC =3>6 X15 =270
评价结论:D直270分处于160〜320之间,危险等级属“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的范畴。

lec法评价某种危险风险等级的计算公式

lec法评价某种危险风险等级的计算公式

lec法评价某种危险风险等级的计算公式【原创版】目录一、LEC 风险评价法的概述二、LEC 风险评价法的计算公式三、LEC 风险评价法的应用示例四、结论正文一、LEC 风险评价法的概述LEC 风险评价法,全称为 Likelihood(可能性)、Exposure(暴露程度)、Consequence(后果)风险评价法,是由美国安全专家 K.J.格雷厄姆和 K.F.金尼提出的一种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

该方法主要通过对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以评估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和危害性。

二、LEC 风险评价法的计算公式LEC 风险评价法通过三个参数来评估风险,分别是:可能性(Likelihood,L)、暴露程度(Exposure,E)和后果(Consequence,C)。

这三个参数的取值范围分别为 1-10、1-10 和 1-100,分别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人体暴露在风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以及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通过将这三个参数的值相乘,可以得到一个风险分值(D),其取值范围为 1-10000。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D = L ×E × C根据风险分值,可以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从而为后续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三、LEC 风险评价法的应用示例以某化工厂为例,该厂内存在有毒气体泄漏的风险。

根据现场勘查和资料分析,我们可以评估出以下参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7(相当可能,每周一次);- 人体暴露在风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5(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C):80(灾难,数人死亡)。

将这些值代入计算公式,可得:D = 7 × 5 × 80 = 2800根据风险分值,该化工厂的毒性气体泄漏风险等级为 3(高度危险,5160~320)。

这说明该厂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风险。

四、结论总之,LEC 风险评价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人体暴露在风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进行评估,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更好地识别和管理风险。

LEC风险评估法

LEC风险评估法

LEC风险评估法LEC法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可采纳计算每一项已辨别出的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

其风险值 D 由三个主要要素L、 E、 C的指标值的乘积表示,即D=LEC。

L——发惹祸故的可能性大小。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行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0,必定发生的事故概率为1,所以人为的将发惹祸故可能极小的分数定为 0.1 ,必定要发惹祸故的分数可定为10,介于这二者之间的状况定为若干中间值,以下表:L 分数值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10完整能够料想6相当可能3可能,但不常常1可能性小,完整不测0.5很不行能,能够假想0.2极不行能0.1实质不行能E——裸露于危险环境中屡次程度。

人员出此刻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发生危险性越大。

规定连续出此刻危险环境的状况为10,而特别稀有地出此刻危险环境中为0.5 ,介于二者之间的各样状况规定若干其中间值,以下表:E 分数值暴漏于危险环境中的屡次程度10连续裸露6每日工作时间内裸露3每周一次,或有时裸露2每个月一次裸露1每年几次裸露0.5特别稀有地裸露C——事故产生的结果。

事故造成人身损害与财富损失变化范围很大,所以规定分数值在1- 100 之间。

稍微损害或较小财富损失的分类规定为1,造成人员伤亡较大的可能性规定为100,其余状况的数值在1- 100 之间,以下表:C 分数值发惹祸故产生的结果100大灾害,多人死亡40灾害,数人死亡15特别严重,一人死亡7严重,重伤3重要,伤残1惹人注视,需要救护D——风险值。

D= L×E× C,确立 D 值后重点是怎样确定风险级其余界线值,而这个界线值其实不是长久固定不变的;在不一样期间可依据详细状况确立风险级其余界线值,以确立连续改良的举措。

以下表:D值( =L×E×C)危险程度风险等级>320及其危险,不可以连续作业A160-320高度危险,一定立刻整顿B70-160明显危险,需要整顿C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D<20稍有危险,能够接受E。

(完整版)危险度评价方法LEC

(完整版)危险度评价方法LEC

危险度评价方法(LSR)LEC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

该方法采用与系统风险率相关的3种方面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中人员伤亡风险大小。

这3种方面分别是: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风险分值D=LEC。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量化分值标准对这3种方面分别进行客观的科学计算,得到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繁琐的过程。

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

即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估计,分别对这3方面划分不同的等级,并赋值。

具体如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分数值106310.5 0.2 0.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完全可以预料相当可能可能,但不经常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很不可能,可以设想极不可能实际不可能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106321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连续暴露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每月一次暴露每年几次暴露0.5非常罕见暴露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分数值1004015731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0人以上死亡3~9人死亡1~2人死亡严重重大,伤残引人注意风险分析根据公式:风险D=LEC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并判断评价危险性的大小。

其中的关键还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以及对乘积值的分析、评价和利用。

D值>320 160-320 70-160 20-70 <20危险程度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显著危险,需要整改一般危险,需要注意稍有危险,可以接受根据经验,总分在20以下是被认为低危险的,这样的危险比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去上班还要安全些;如果危险分值到达70~160之间,那就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如果危险分值在160~320之间,那么这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环境;分值在320以上的高分值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为止。

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LEC法应用

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LEC法应用

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LEC法应用危险源识别是对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的过程,旨在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在危险源识别的过程中,风险评价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它可以帮助确定和量化不同危险源对工作环境和工作人员安全造成的潜在风险。

LEC法(即利用L-闪电符号、E-爆炸符号和C-化学符号)是一个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

它通过对闪电、爆炸和化学等不同类型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评估,来辨识和评估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LEC法的风险评价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进行危险源识别。

这一步骤需要对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源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识别。

危险源可以是电气设备、化学物质、机械设备等。

在进行危险源识别时,可以根据LEC法的分类进行分析,即通过L-闪电符号、E-爆炸符号和C-化学符号来对不同类型的危险源进行分类和辨识。

其次,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对危险源造成的潜在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的过程。

在LEC法中,通过对不同危险源的特点和可能引发的事故进行分析,来评估其对工作环境和工作人员安全的影响程度。

评估标准可以包括事故发生的频率、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等。

最后,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减少或消除危险源对工作环境和工作人员安全造成的风险。

风险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体保护等。

LEC法的应用具有以下优点:首先,该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危险源进行分类和评估,有助于系统化地进行风险评价。

通过将闪电、爆炸和化学等不同类型的危险源纳入评估范围,可以全面地识别和评估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其次,LEC法具有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该方法使用简单明了的符号和分类体系,方便实施者进行风险评估工作。

此外,LEC法也可以与其他风险评估方法相结合,例如使用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y(HAZOP)等方法进行更具体和细化的风险评估。

最后,LEC法的风险评估结果可用于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预防措施。

LECD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LECD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L E C D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危险源风险评价(1)风险评价法。

①风险分级。

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分为:1级、2级、3级、4级、5级。

分级的标准见表1:表1 风险分级②事故的后果与可能性的综合评价结果可得出风险级别见表2:表2 事故后果与可能性综合评价结果③LEC法。

本评价采用D=LEC方法进行评估。

该方法是美国的.格雷厄姆(Kenneth )和.金尼()研究了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提出了以所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将作业任务条件的危险性作因变量,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及危险严重程度为自变量,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

根据实际经验他们给出了解情况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办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再按经验将危险性分数值划分的危险程度等级表或图上,查出其危险性的一种评价方法。

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方法。

这一方法的具体表述是,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格雷厄姆和.金尼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L——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E ——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C——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式中 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确定了上述3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的分值(L,E,C的取值分别见表3、表4、表5),并按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危险性D的分值。

据此,要确定其危险性程度时,则按表6所表示的分值进行危险等级的划分或评定。

表3 发生事故可能性(L)表4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表5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表6 危险等级划分(D)注:D=LEC由经验可知,危险性分值在20以下的环境属低危险性,一般可以被人们接受,这样的危险性比骑自行车通过拥挤的马路去上班之类的日常生活的危险性还要低。

风险等级评估方法(LEC法和LS法)

风险等级评估方法(LEC法和LS法)

风险等级评估⽅法(LEC法和LS法)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LEC)基本原理是根据风险点辨识确定的危害及影响程度与危害及影响事件发⽣的可能性乘积确定风险的⼤⼩。

定量计算每⼀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可采⽤如下⽅法:D=LEC。

式中:D—风险值;L—发⽣事故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事故产⽣的后果。

当⽤概率来表⽰事故发⽣的可能性⼤⼩(L)时,绝对不可能发⽣的事故概率为0;⽽必然发⽣的事故概率为1。

从系统安全⾓度考虑,绝对不发⽣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为地将发⽣事故可能性极⼩的分数定为0.1,⽽必然要发⽣的事故的分数定为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为若⼲中间值。

当确定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时,⼈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0.5,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个中间值。

关于发⽣事故产⽣的后果(C),由于事故造成的⼈⾝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规定其分数值为1-100,把需要救护的轻微损伤或较⼩财产损失的分数规定为1,把造成多⼈死亡或重⼤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均为1与100之间。

风险值(D)求出之后,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以符合持续改进的思想。

下表可作为确定风险级别界限值的参考。

风险矩阵法(L ·S )⼀、事件发⽣可能性L 判定准则⼆、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三、风险等级判定及控制措施事故类型分类标准:a参照GB6441—19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进⾏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式等,将风险点事故按以下20 类进⾏辨识。

类别: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5、触电; 6、淹溺;7、灼烫; 8、⽕灾;9、⾼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帮;12、透⽔;13、放炮;14、⽕药爆炸;15、⽡斯爆炸; 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b参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进⾏辨识类别:噪声、振动、粉尘、⾼温、低温、辐射等。

LEC法危险源辨识方法和标准

LEC法危险源辨识方法和标准

LEC法危险源辨识方法和标准简介LEC法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它基于概率统计原理,以统计分析的方法确定工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和安全风险,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安全管理领域的一种方法。

LEC法在能够有效把握安全风险的基础上,还有助于工业企业预防和控制潜在的事故隐患,保障员工和设备的安全。

LEC法的主要内容LEC法(损失、事件、严重程度)是一种基于失效树组织的危险源识别方法。

该方法基于概率理论和统计方法,将危险源的整个识别和评价过程分为如下三个步骤:1.损失评估:确定损失的类型和数量,评估实际损失与预期损失之间的差异;2.事件评估:评估公司内部各种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对公司的影响程度;3.严重程度评估:根据损失和事件的评估结果,将危险源划分为优先级不同的三个类别,以便针对不同级别的危险源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LEC法的应用LEC法是一种操作性强、实用性好的工具,适用于各种规模的企业和不同行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一些成功案例证明,LEC法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对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改善企业的形象和服务质量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LEC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系统、全面:LEC法可以对企业安全管理方面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和考虑,以求从全面、系统层面上掌控企业的安全管理局面;2.量化、精确:LEC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可以对危险源的概率、可能度、等级等参数进行精确定量的评估,从而更好地理解危险源;3.实用、操作性强:LEC法同时考虑了危险源、失效与事件的联系,因此更符合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推广性和操作性,容易被企业接受和利用。

LEC法应用标准LEC法的应用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操作规程,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信用性。

以下是LEC法应用标准的主要内容:1.安全评估前,应进行必要的整理和分装,建立失效模式库,并进行数据捕捉;2.评估组织应与企业安全部门或关键部门技术和管理人员合作,制定评估计划和安排;3.评估结果应当以把握概率的方式呈现,同时重视损失和事件的评估;4.完成评估后,应得出应对危险源的具体措施和建议,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落实。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2.确定E值,通常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长危险越大。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为10,非常罕见为 0.5,介于两者之间的指定为中间值 E值 10 6 3 2 1 0.5 C值 100 40 15 7 3 1 暴露在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地暴露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灾难,数人死亡 非常严重,一个人死亡 严重,重伤 重大,致残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健康安全要求 危险程度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制定控制措施的原则 无需采取措施且不必保持文件和记录 执行现有的控制措施,一般无需增加另外的措施。如果有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 增加额外成本,也可考虑改进的措施。需要监测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保持 宜努力降低风险,但应慎重考虑和限定预防成本,在规章制度内进行预防和控制。当中 度风险的事果属于“严重伤害”时,则需要进一步的评价,以便准确地确定伤害的可能 性,从而确定是否需要改进控制措施 对于尚未进行的工作,不宜启动,直到风险降低为止。为了降低风险,可能必须配置大 量的资源。对于必须进行的工作,则应考虑采取应急准备和响应 未进行的工作不能启动,已开始进行的工作立即停工,直至风险降低为止。如果即使投 入无限的资源也不可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该项工作 风险水平等级 4级-不可接受风险 3级-高度风险 2级-中度风险 1级-一般风险 0级-可接受风险
3.确定C值,指事故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程度。因变化范围大,所以规定的分数值为1-100
二、根据D值确定风险等级
D值 D≥320 320>D≥200 200>D≥100 100>D≥50 D<50

危险源辨识LEC评价方法判断标准

危险源辨识LEC评价方法判断标准

B) 人员 暴露频
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中 的频繁程度
判断标准
7 连续暴露
每日都会出现在作业现场,且累计时间超过4小时
5 较长时间暴露
1、隔日在工作现场工作超过四小时; 2、每日在工作现场累计工作时间少于4小时但超过1小时
3 较短时间暴露
2 很少暴露 1 罕见暴露
1、每周或几周在工作现场暴露一次; 2、每日在作业现场累计暴露时间少于1小时
危险源识别 LEC评价方法判断标准
LEC评价方法:D=LEC,式中: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 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判断标准
10 完全会被预料到
1、已经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且没有采取防护措施或采取防护 措施后依然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2、其他企业多次发生过类似的事故或事件,而本企业也明显存在 导致该类事故事件发生的条件的; 3、明显违反国家有关安全操作、设备设施安全性能要求等强制性 标准; 4、设备设施的定期检测结果严重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安全要 求,且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没有进行整改的; 5、作业人员在没采取措施的情况下在有害物质浓度超过国家标准3 倍或以上的环境中作业;或曾经发生过出现人员健康受损,但作业 人员仍没采取措施就作业的; 6、依靠人员的常识可预见到的,例如不会游水的人到长江去游泳 而发生淹溺事故; 7、没有受过培训的人员去操作危险性大的设备; 8、设备设施严重超负荷运转; 9、没有采取控制措施(如没有防护罩、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就 作业的。
1、其它企业有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本企业也存在导致类似事 故事件发生的可能; 2、作业人员没采取措施就在有害物质浓度接近国家标准的环境中 作业,但此前没有发现有人员出现健康损害; 3 可能、但不经常 3、凭个人的经验,认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4、偶尔会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 5、危险的发生容易被发现; 6、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7、一年内可能发生一次。

LEC风险评估法

LEC风险评估法

LEC风险评估法
LEC法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可采取计算每一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

其风险值D由三个主要因素L、E、C的指标值的乘积表示,即D=LEC。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0,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1,因此人为的将发生事故可能极小的分数定为0.1,必然要发生事故的分数可定为10,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情况定为若干中间值,如下表:
E—-暴露于危险环境中频繁程度。

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发生危险性越大。

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为0。

5,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下表:
C--事故产生的后果.事故造成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所以规定分数值在1-100之间.轻微伤害或较小财产损失的分类规定为1,造成人员伤亡较大的可能性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在1-100之间,如下表:
D--风险值。

D=L×E×C,确定D值后关键是如何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而这个界限值并不是长期固定不变的;
在不同时期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以确定持续改进的措施.如下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EC法危险源风险评价方法
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

危险源的风险评价方法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矩阵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风险概率评价法(PRA)、危险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故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FTA)、头脑风暴法等。

LEC法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可采取计算每一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

其风险值D由三个主要因素L、E、C的指标值的乘积表示,即D=LEC。

三种主要因素的评价方法为: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
0,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1,因此人为的将发生事故可能极小的分数定为0.1,必然要发生事故的分数可
定为10,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情况定为若干中间值,如下表:
E——暴露于危险环境中频繁程度。

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发生危险性越大。

规定连续出
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为0.5,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
中间值,如下表:
C——事故产生的后果。

事故造成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所以规定分数值在1-100之间。

轻微伤害或较小财产损失的分类规定为1,造成人员伤亡较大的可能性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在1-100之间,如下表:
D——风险值。

D=L×E×C,确定D值后关键是如何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而这个界限值并不是长
期固定不变的;在不同时期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以确定持续改进的措施。

如下表:
LEC法虽然比较科学,但却难以确定各种因素的准确数据。

确定各种因素的数据时,需要建立在经验
判断的基础上。

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和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对同一工作过程,不同的人员可能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