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课外名著《飞向太空港》导读练习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阅读练习(附答案)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阅读练习及答案【作者简介】李鸣生,1956年生于四川,当代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三连冠得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报告文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
李鸣生主要从事航天等高科技题材的创作,其数百万言的“航天七部曲”(《飞向太空港》《澳星风险发射》《走出地球村》《远征三万六》《中国长征号》《千古一梦》《发射将军》)等作品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被文学界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继徐迟之后中国第二个写科技题材的佼佼者”。
除获得三届鲁迅文学奖外,他还获得过其他20多项全国、全军文学奖,是中国获奖最多的作家之一;其多部作品收入《共和国作家文库》《中国报告文学精品文库》《中国60年报告文学精选》《21世纪中国最佳纪实文学选》等。
【作品概述】《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它以作者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1990年4月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场,成功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休斯公司设计制造、由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卫星公司购买和经营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
作品以历史的笔法勾勒概貌,烘托背景,以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描绘细节,表达情感,可读性强,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自豪的情绪。
作品通过对此次卫星发射的描述,反映了中国航天开始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新征程,歌颂了中国航天人风雨同舟、以身许国的万丈豪情,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和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作品还对这次航天发射过程中的中外合作进行客观真实地报道,对东西方文化、思维习惯、工作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理性分析,并对中外在航天领域的成功合作进行高度评价并寄予了厚望。
作者在书写中国飞天梦的基础上,发出“我们都是地球人”这一振聋发聩的呼声,体现了作者对人类明天的生存和发展的终极关怀。
【精练导读】第一章通向宇宙的门前一、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西昌位于四川的南部,地处成昆铁路中段,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这里具有亚热带高原气候牲,享有“小春城”之美称,又被称为“月亮城”。
中考语文名著考点梳理演练《飞向太空港》专题 (含作家作品、文章主题、艺术特色、人物分析)(原卷版+解
中考语文名著考点梳理演练《飞向太空港》专题(含作家作品、文章主题、艺术特色、人物分析)(原卷版+解析版)飞向太空港专题-中考语文名著考点梳理演练(含作家作品、文章主题、艺术特色、人物分析)飞向太空港专题李鸣生,当代著名作家。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报告文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
他被文学界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其数百万言的“航天七部曲”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拥有众多读者,他还著有《中国863》《全球寻找“北京人"》《震中在人心》等作品。
《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它以作者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1990年4月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场成功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休斯卫星公司设计制造、由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卫星公司购买和经营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文章主题】这次发射,是西昌卫星发射场第7次发射卫星,也是中国第1次发射国外商业卫星。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发射场的专家和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呕心沥血,攻克了一道又一道科技难关,克服了中外合作中的重重困难与障碍。
“亚洲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震撼了世界,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飞向太空港》通过讲述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场发射外国卫星——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描绘了中华民族实现飞天梦想的历史长卷,将中国研制和发射火箭、导弹、卫星、载人飞船的历史铭刻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科学家的形象,歌颂了他们维护中华民族的荣誉与尊严,歌颂了他们勇于开拓、不畏失败、敢于承担责任的科学精神,歌颂了他们的卓越贡献。
【艺术特色】这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以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以全景式的书写完整再现了中国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的全过程。
李鸣生十七岁来到西昌,在那里生活了十七年。
名著《飞向太空港》导读与训练
名著《飞向太空港》导读与训练
【名著档案】
书名:《飞向太空港》
体裁:纪实文学
作者:李鸣生
人物:上官世盘、宋健元、钱学森、乌可力等
成书时间:1992年
地位:中国“航天文学”的开山之作,开创了中国文学书写“空间文明”的先例
关键词:火箭;卫星;国家形象;艰苦卓绝;爱国精神
【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李鸣生,当代报告文学作家。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供职于解放军总政治部。
其作品曾获三届鲁迅文学奖、三届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
他被文学界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继徐迟之后中国第二个写科技题材的佼佼者”。
其数百万言的“航天七部曲”是中国航天文学的集大成之作,全程呈现了长征号火箭首次发射外国卫星的精彩过程,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
20世纪90年代,西昌卫星发射场,中国航天人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成功地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开启了中国航天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新征程。
这是我国第次发射国外商业卫星。
它的成功,震撼了世界,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是中国在国际航天业竞争中的重大胜利。
《飞向太空港》这部优秀的报。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题《红星照耀中国》、《长征》、《飞向太空港》(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长征》、《飞向太空港》练习题一、填空题1.《红星照耀中国》的体裁是,斯诺西行的出发点是,第一个目的地是,1937年苏维埃活动的地方就是中国这条最容易闹灾的河流的这个大河套里——北部、甘肃东北部和东南部。
当时西安的两大军阀是西北军的,和东北军的,当时的陕西省主席是。
2.周恩来毕业于中学,后来到国留学,并且创立共产党支部,回国后曾担任的秘书。
3.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的四项举措是、、、。
西北四马指的是、、、。
4. 是长征中关系最大的一个事件,曾经在这里全军覆没。
红四方面军早在1933年就建立了根据地,它经过河南到达四川的长征是由和谁领导的。
陕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者是,他牺牲后埋藏在。
红军的工业重镇是,主管财政的是,主管教育的是。
5.张学良派自己的座机去报案,接了共产党代表、、到西安。
6.《红星照耀中国》是作者于年6月至10月对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的写作。
他深入西方媒体眼中“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和。
7.为了在国统区出版方面,《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1937年在首次出版,引起轰动。
8.《长征》是创作的一部长篇纪实文学,全书以长征的和地域转换为基本架构,描写了红军1934年10月贵州甘溪突围到1936年10月,甘肃胜利会师的长征历程,这种式的写法,使得长征有着史诗般的宏大与壮烈。
9.《飞向太空港》的作者是,这部报告文学作品,主要讲述中国航天人,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成功地用“”火箭将美国“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二、简答题1.《红星照耀中国》是一篇报告文学,作者是如何体现材料的真实性的?2.《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作者是如何塑造周恩来这一形象的?3.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
三、阅读题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回答问题。
总司令被逮对于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和执行的经过,可谓高明之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12《飞向太空的航程》阅读练习3
参考文献一
参考文献
作者:张三、李四
标题:现代远程教育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THANKSFOR
感谢您的观看
果不理想
由于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导致现代远程教育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学效果普遍不理想。
评价机制不完善
目前的教学评价机制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但这种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教学效果与评价
CHAPTER
03
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社会发展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
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
评价内容
教学评价应涵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效果等多个方面,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评价方法
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考试、作业、作品、小组讨论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依据。
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CHAPTER
05
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与计划
社会工作专业是一门强调实践和应用的专业,但在远程教育环境下,如何保证学生能够获得充分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指导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学改革对于提高远程教育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现代远程教育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研究目的
关于现代远程教育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2023-11-06
引言现代远程教育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现状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教学改革的路径与措施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与计划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
contents
目录
CHAPTER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现代远程教育的普及和快速发展为更多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教学挑战。
《飞向太空的航程 》课后习题及答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练习题及答案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苛.刻(kè)着.陆(zhuó)扭转乾.坤(qián)B. 翌.年(yì)横亘.(ɡèn)耸.入云天(sǒnɡ)C. 透露.(lòu)集.成(jí)摘星揽.月(lǎn)D. 运载.(zǎi)舒适.(shì)不懈.努力(xiè)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嫦娥落伍尝试拨地而起B. 致意烈焰保障不同反响C. 辉煌橘红酝酿惊天动地D. 期盼尘封矩离举国关注3. 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②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
③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的物质基础——中国,终于又开始了向太空进军的新征程。
④在万户的飞天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A. 振动制定强大试验B. 振动制订雄厚试验C. 震动制定雄厚尝试D. 震动制订强大尝试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标新立异....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B. 几年前大家对E-mail一无所知,现在已经非常熟悉,都不以..为然..了。
C. 中国航天以先进技术为依托,亦步亦趋....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
D. 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翼而飞....,提起这事,让人气愤不已。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
B. 科学家们研究了许多防热材料;做了许多大型试验;甚至连飞船运输车和航天员吃的食品都做了出来。
C. 这年3月,由四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考点解读与习题训练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考点解读与习题训练八年级上册【了解作者】飞向太空港XXX,当代著名作家。
1956年生于中国四川,现居北京。
“鲁迅文学奖”三连冠得主。
XXX副会长。
XXX报告文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XXX常务理事。
《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
他被文学界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继XXX之后中国第二个写科技题材的佼佼者”,还被网民称为“最有良知的作家”。
其数百万言的“航天七部曲”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拥有众多读者,《飞向太空港》是“航天七部曲”第一部;《中国863》是国内第一部书写高科技的作品,在科技界、知识界、文学界反响强烈;《全球寻找“北京人”》传播海内外,并由此刮起一股寻找“北京猿人”的热潮;而反映汶川大地震的《震中在人心》,不仅获得XXX文学奖第一名,也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飞向太空港》获1990-1991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和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优秀报告文学奖。
【主要内容】概述:20世纪90年代,西昌卫星发射场,中国航天人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成功地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开启了XXX走向世界的新征程。
这是我国第一次发射外洋商业卫星,它的成功,震撼了世界,在国内外引起了激烈的回响,是中国在国际航天业竞争中的严重胜利,为了完成这一义务,发射场的专家和工作人员夜以继日,煞费苦心,攻克了一道又一道科技难关。
他们争雄世界的志向、以身许国的豪情、不计得失的品格、外交家般的风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详细:1984年头,中国购买的卫星还要用美国和法国的卫星发射,但也就在这一年,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在西昌把XXX卫星送上了太空。
XXX是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副主任,他认为中国的航天技术打入国际市场,正是改革开放的最好体现。
1985年6月,中国带着自己的同步通信卫星和“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参加了XXX,拉开了中国空间技术走向世界的序幕。
1986年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大灾年”!美国的“挑衅者号”航天飞机和“鼎力大举神”火箭前后爆炸。
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知识点及练习题《红星照耀中国》、《长征》、《飞向太空港》《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埃德加. 斯诺(1905-1972)1905 年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年轻时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时开始从事新闻工作。
1928年到达中国的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以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
1930 年以后,为采集新闻,遍访中国主要城市和东三省、内蒙、台湾及日本、朝鲜、荷属东印度。
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在他的一生中,除了为欧美报刊写作通讯稿以外,他完成了11本著作,其中极大部分是和中国问题有关。
他所写的《西行漫记》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
【内容简介】《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经典名著。
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全书共12篇,分别为:“探寻红色中国”、“去红都的道路”、“在保安”、“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长征”、“红星在西北”、“去前线的路上”、“同红军在一起”、“同红军在一起(续)”、“战争与和平”、“回到保安”和“又是白色世界”。
书中有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 全面地重现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真实而艰辛的历史史实,给人鼓舞,催人奋进。
【人物形象】红星照耀中国中主要人物形象如下:1. 毛主席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苏区人民拥护他,他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
2. 周恩来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阅读练习及问题详解(word文档良心出品)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阅读练习及答案【作者简介】李鸣生,1956年生于四川,当代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三连冠得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报告文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
李鸣生主要从事航天等高科技题材的创作,其数百万言的“航天七部曲”(《飞向太空港》《澳星风险发射》《走出地球村》《远征三万六》《中国长征号》《千古一梦》《发射将军》)等作品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被文学界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继徐迟之后中国第二个写科技题材的佼佼者”。
除获得三届鲁迅文学奖外,他还获得过其他20多项全国、全军文学奖,是中国获奖最多的作家之一;其多部作品收入《共和国作家文库》《中国报告文学精品文库》《中国60年报告文学精选》《21世纪中国最佳纪实文学选》等。
【作品概述】《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它以作者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1990年4月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场,成功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休斯公司设计制造、由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卫星公司购买和经营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
作品以历史的笔法勾勒概貌,烘托背景,以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描绘细节,表达情感,可读性强,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自豪的情绪。
作品通过对此次卫星发射的描述,反映了中国航天开始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新征程,歌颂了中国航天人风雨同舟、以身许国的万丈豪情,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和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作品还对这次航天发射过程中的中外合作进行客观真实地报道,对东西方文化、思维习惯、工作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理性分析,并对中外在航天领域的成功合作进行高度评价并寄予了厚望。
作者在书写中国飞天梦的基础上,发出“我们都是地球人”这一振聋发聩的呼声,体现了作者对人类明天的生存和发展的终极关怀。
【精练导读】第一章通向宇宙的门前一、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西昌位于四川的南部,地处成昆铁路中段,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这里具有亚热带高原气候牲,享有“小春城”之美称,又被称为“月亮城”。
《飞向太空港》名著导读
《飞向太空港》名著导读知识点及练习一、全书概览本书讲述了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
作品纵横捭阖,张弛有度,开创了中国文学书写“空间文明”的先例,展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傲人成果,被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的开山之作。
二、作者简介李鸣生,当代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三连冠得主。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
他被文学界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继徐迟之后中国第二个写科技题材的佼佼者",还被网民称为"最有良知的作家"。
其数百万言的"航天七部曲"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拥有众多读者;《中国863》是国内第一部书写高科技的作品,在科技界、知识界、文学界反响强烈;《全球寻找"北京人"》传播海内外,并由此刮起一股寻找"北京猿人"的热潮;而反映汶川大地震的《震中在人心》,不仅获得鲁迅文学奖第一名,也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三、主要内容《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它以作者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1990年4月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场,成功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休斯公司设计制造、由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卫星公司购买和经营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这次发射,是西昌卫星发射场的第7次卫星发射。
也是中国第1次发射国外商业卫星。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发射场的专家和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呕心沥血,攻克了一道又一道科技难关,克服了中外合作中的重重困难障碍。
卫星的成功发射,震撼了世界,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四、作品主题《飞向太空港》通过写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场发射外国卫星——美国“亚洲一号”的故事,描绘了中华民族实现飞天梦想的历史长卷,将中国研制和发射火箭、导弹、卫星、载人飞船的历史铭刻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刻面了一群默默耕耘的科学家的群体形象,歌颂了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荣誉与尊严,勇于开拓,不畏失败,敢于承担责任的科学精神,歌颂了他们的卓越贡献,真正弘扬了中国的精神。
《飞向太空港》导读
《飞向太空港》导读作者:来源:《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2021年第32期作品简介《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人文社科类小说,作者为李鸣生。
《飞向太空港》记录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美国“亚洲一号”的故事,其中既讲述了中美专家在大凉山深处的合作与友情,也表现了东西方文明在现代卫星发射场上交汇时的碰撞与冲突。
整部作品节奏紧凑、张弛有度,完整再现了中国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的全过程,展现了中华民族勇于进取、不断攻坚克难的智慧与决心,也以地球人的眼光和气魄俯仰天地、穿越古今,展现出人类探索宇宙、憧憬未来的伟大梦想。
发射两种方案在副指挥长的脑海里飞快转着。
但他很快发现,第三级火箭的增压是正常的,这说明液氢贮存箱没有问题;而且,往外喷发的白烟在逐渐减弱。
显然,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于是,凭着一种科学的推断,凭着几十年的发射经验,凭着一种超人的智慧和胆略,他的目光与几位老总的目光经短暂对视后,他一拍大腿,果断地发出了命令:“点火!”“01”,指挥员抓起话筒,以气吞山河之势,向世界发出一个庄严的声音:“点火——”“起飞——”“轰隆”一声巨响,火箭腾空而起,熊熊火焰映红了半个天空;共和国的旗帜,伴着威武雄壮的火箭,徐徐升向天空;隆隆滚动的轰鸣声,仿佛在向未来的世界发出呐喊与呼唤!是的,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腾跃,这是一次跨越国界的飞翔!古老的中华民族穿过五千年历史的沼泽,今天面对新的世界,终于展开了奋飞的翅膀!■国际的声音是的,历史记住了1990年4月7日。
在中国“长征三号”火箭腾飞的一刹那,全世界都感到了远东中国的分量,同时也感到了人类智慧与力量的伟大。
在世纪末的惶惶岁月里,中国以自己的实力,又一次展示了自己的存在;中国以新的形象,再一次受到世界的瞩目!“亚洲一号”卫星的冲击波,很快就传遍了地球这个小小的村落。
美国休斯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说:“这次发射成功,是美中在太空方面长期合作的开端,并将成为继续改善美中两国关系的基础。
《飞向太空的航程》练习题 含答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一、基础知识应用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宵。
B.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竖立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
C.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鼓做气载人飞天。
D.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做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诀策。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2)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
(3)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_的物质基础-中国,终于又开始了向太空进军的新征程。
(4)在万户的飞天_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A.振动制定强大试验B.振动制订雄厚试验C.震动制订雄厚尝试D.震动制订强大尝试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标新立异....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B.初春,乍暖还寒。
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C.中国航天以先进技术为依托,亦步亦趋....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
D.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翼而飞....,提起这事,人们气愤不已。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
B.科学家们研究了许多防热材料;做了许多大型试验;甚至连飞船运输车和航天员吃的食品都做了出来。
C.这年3月,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
D.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制订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发射探空火箭,第二步,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第三步,再发射几千公斤重的卫星。
最新人教版名著《飞向太空港》各章节思考题及答案(原创,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天空让人想起使命——代自序》1.《飞向太空港》的作者是谁?2.作者李鸣生第一次见到天空,是在几岁?3.“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什么家?哪国人?4.“人只有靠眼睛才升到天上。
因此,理论是从注视天空开始的。
最早的哲学家都是天文学家。
天空让人想起自己的使命。
”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什么家?哪国人?5.作者认为,人区别于猪的地方在于什么?6.人类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于哪一年上天?是哪国的?它的意义是什么?7.“宇宙中最不可理解的事,就是宇宙是可以理解的。
”这句话是谁说的?《序章本文参考消息》1.1990年2月22日,欧洲空间局“阿里亚娜——4”运载火箭,在法属圭亚那的库鲁发射场成功发射了吗?2.1990年2月28日,美国“亚特兰蒂斯”航天飞机施放的一颗侦察卫星成功施放了吗?3.1990年被西方有些人称作是世界航天史上的什么年?4.1990年4月,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什么发射场发射美国什么卫星?第一章《通向宇宙的门前》《一、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1.凉州彝族自治州的首府是哪里?2.西昌“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季春”,享有什么美称?3.西昌的空气透明度特别好,一年四季,绝大部分时间都可见到月亮。
尤其是在晴朗的夏夜,当静静地置身于星空之下时,便会看到一轮比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更为硕大明亮、圆润清澈的月亮。
所以西昌又被称为美丽的什么城?4.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是哪里?5.西昌的彝族人家十分好客,假如你有机会走进彝家山寨,主人一定会十分高兴地留你做客,并为你奉上颇具彝家风味的什么酒和什么肉?6.彝族的重大节日是什么节?7.中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发射于哪一年?从此,什么卫星发射基地闻名世界?8.西昌卫星发射场定点于什么年代?始建于什么年代?9.到1990年3月,西昌卫星发射场已经成功发射了几颗卫星?成功率如何?10.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于哪一年宣布对外开放,承揽外星发射业务?《二、发射场:原始与现代同构的神话》1.西昌卫星发射基地自1989年起,便同时面临哪三大任务?2.1989年9月3日凌晨,正当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全体将士为着三大任务拼命苦干时,发生了怎样的自然灾害?3.这些即将把“长征三号”火箭和“亚洲一号”卫星托举上天的发射官兵们,竟会屈居在哪里?4.什么叫“水帘洞”?这里的条件怎么样?5.基地的发射官兵为什么不住在原来的房子里,而要住进“协作楼”?6.面对自然灾害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基地全体将士表现出了怎样的精神?7.西昌基地发射了6颗卫星,其中有五颗都在春节期间发射,为什么要选在春节期间发射?《三、酒吧:一个中国人与三个美国人的对话》1.在发射前一周,作者在哪里采访了哪三位美国火箭专家?三人是属于美国什么公司的?2.这三个美国人中,哪一个人对中国很有感情,讲究责任感,是一位合格的父亲?3.维克特说他来中国后,最令他高兴的是什么?4.哪一位美国专家认为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男女平等,有不少女技术人员?5.哪一个美国专家建议中国要吸取美国人废掉印第安文化的教训,不要丢掉彝族文化?6.作者李鸣生对近期美国和法国发射卫星的几次失败是幸灾乐祸的态度吗?那么作者持什么态度?7.作者李鸣生认为近三四百年来,中国失去了许多宝贵的东西,但是还有哪一样东西没有失去?第二章《历史,从昨天的弯道走来》《四、20世纪的中国与美国》1.1962年,法国总统谁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为什么说1972年2月21日,中美的历史终于翻开了新的一页?3.谁对尼克松说“今天,您终于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4.1972年2月28日,在上海,什么的签署,标志着中美两国和平的开始?为了对此表示纪念,周恩来和尼克松在杭州亲手种下了一棵什么树?5.哪一年中美终于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6.1979年1月29日,谁作为新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正式访问美国的国家领导人,适时地跨进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大门?7.邓小平在美国访问八天,美国掀起了一股“中国热”。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自主阅读推荐《飞向太空港》考点练习
《飞向太空港》考点试题1.《飞向太空港》的体裁是___________,这是一种介于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章样式,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的基本特征是具有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性。
2.西昌是___________自治州的首府,具有亚热带高原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只有十七摄氏度,故“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季春”,享有“___________”之美称;又因为一年四季,绝大部分时间都可见到硕大明亮、圆润清澈的月亮,故又被称为美丽的“___________”。
3.1984年4月8日,中国的“___________”火箭在西昌把中国的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送上了太空,震动了世界。
4.自中国宣布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成为中国政府批准的经营运载火箭发射服务、卫星合作业务的唯一机构,这是一家全国性的具有法人资格、独立经营权的工贸结合、技贸结合的进出口贸易公司。
5.1985年6月,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将自己的火箭、卫星等高科技产品送到国际航展会上,即在___________举行的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
6.不愿得罪十亿中国人,最终做出批准“亚洲一号”卫星出口许可证决定的是美国总统___________。
7.___________是美方评审西昌机场的一个首要而又必须具备的条件,它用于把卫星和设备集装箱从飞机上卸放到地面。
8.“亚洲一号”卫星准备发射期间,困扰中外双方的最大的问题是___________,因此在发射基地最为繁忙的工作人员是___________。
9.“长征三号”的第三级火箭,采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低温燃料发动机——___________。
10.“亚洲一号”卫星发射现场总指挥是___________,指挥长是___________,副指挥长是___________,气象处处长是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选西昌作为卫星发射基地,是因为这里___低,离___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阅读练习及答案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阅读练习及答案【作者简介】李鸣生,1956年生于四川,当代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三连冠得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报告文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
李鸣生主要从事航天等高科技题材的创作,其数百万言的“航天七部曲”(《飞向太空港》《澳星风险发射》《走出地球村》《远征三万六》《中国长征号》《千古一梦》《发射将军》)等作品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被文学界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继徐迟之后中国第二个写科技题材的佼佼者”。
除获得三届鲁迅文学奖外,他还获得过其他20多项全国、全军文学奖,是中国获奖最多的作家之一;其多部作品收入《共和国作家文库》《中国报告文学精品文库》《中国60年报告文学精选》《21世纪中国最佳纪实文学选》等。
【作品概述】《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它以作者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1990年4月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场,成功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休斯公司设计制造、由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卫星公司购买和经营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
作品以历史的笔法勾勒概貌,烘托背景,以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描绘细节,表达情感,可读性强,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自豪的情绪。
作品通过对此次卫星发射的描述,反映了中国航天开始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新征程,歌颂了中国航天人风雨同舟、以身许国的万丈豪情,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和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作品还对这次航天发射过程中的中外合作进行客观真实地报道,对东西方文化、思维习惯、工作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理性分析,并对中外在航天领域的成功合作进行高度评价并寄予了厚望。
作者在书写中国飞天梦的基础上,发出“我们都是地球人”这一振聋发聩的呼声,体现了作者对人类明天的生存和发展的终极关怀。
【精练导读】第一章通向宇宙的门前一、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西昌位于四川的南部,地处成昆铁路中段,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这里具有亚热带高原气候牲,享有“小春城”之美称,又被称为“月亮城”。
第5.2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同步练习 (解析版)
《飞向太空的航程》练习题一、夯实基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运载.(zǎi) 相.(xiāng)当扭转.(zhuǎn)乾坤B.酝酿.(niàng) 苛.(kē)刻朝阳辉映.(yìng)C.透露.(lòu) 尘.(chén)封高耸.(sǒng)入云D.着.(zhuó)陆横亘.(gèng) 攻坚克难.(nán)【答案】B【解析】A 项“载”读 zài。
C 项“露”读 lù。
D 项“亘”读 gèn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辉映诞生不同凡响B.开辟酝酿拔地而起C.横垣催化一鼓作气D.借签攻克摘星揽月【答案】B【解析】A 项“涎”应为“诞”。
C 项“垣”应为“亘”。
D 项“签”应为“鉴”。
3.下列句子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②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
③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的物质基础——中国,终于又开始了向太空进军的新征程。
④在万户的飞天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A.振动制定强大试验 B.震动制定雄厚尝试C.振动制订雄厚试验 D.震动制订强大尝试【答案】B4.给下列句子排序,使其与前后衔接连贯。
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
,。
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5月17日,毛泽东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①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②中国是嫦娥的故乡③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④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⑤火箭的发源地A.②⑤③①④B.①③④①⑤C.②⑤①④③D.①④②⑤③【答案】B5.下列新闻标题,所表达的意思最明确的一项是()。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阅读练习(附答案)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阅读练习(附答案)李鸣生是当代著名作家,以航天等高科技题材的创作而闻名。
他的“航天七部曲”作品在海内外广受欢迎,被誉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
《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全景式地描绘了中国在1990年4月7日成功将“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作品通过对此次卫星发射的描述,反映了中国航天开始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新征程,歌颂了中国航天人的优秀品质和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
此外,作者还客观真实地报道了中外合作的过程,并对中外在航天领域的成功合作进行高度评价。
最后,作者发出“我们都是地球人”的呼声,体现了他对人类明天的生存和发展的终极关怀。
为了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把同步通信卫星送入三万六千公里高的赤道上空,以及避开大中城市,西昌被选为发射基地。
这里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能够为火箭卫星的测试工作提供非常理想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洁净度。
自1984年1月29日第一颗卫星从这里升起,到1990年3月,共有六颗卫星从这里升起。
1986年发射基地宣布对外开放,承揽外星发射业务。
1986年10月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访华,他认为月西昌发射基地已经具备发射条件。
发射基地的建设历程中,原始与现代同在,先进与落后并存。
1989年起,发射基地就同时面临三大任务:抢建一座新的发射场、发射中国第五颗同步通信卫星以及准备“亚洲一号”卫星的发射。
然而,1989年9月3日凌晨,暴发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泥石流,全体将士和家属凭着顽强不屈的精神,迅速恢复了卫星发射的准备工作。
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的火箭专家和技术员把他们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其中有四名航天专家已经先后离开了人世,他们的付出和奉献将永远铭记于心。
1990年4月1日晚,三位美国的休斯卫星公司的专家在酒吧里与一位中国人进行了对话。
其中,弗罗里克希望中国在争取人类进步时,不要丢掉了彝族文化,不要像美国人赶走印第安人后就把他们的文化废掉了。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与美国长期以来是一对冤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9部编版)课外名著《飞向太空港》导读练习(含详细答案)
初二语文名著《飞向太空港》辅导材料精要练习1.《飞向太空港》的体裁是,这是一种介于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章样式,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的基本特征是具有性和性。
2.西昌是自治州的首府,具有亚热带高原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只有十七摄氏度,故“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季春”,享有“”之美称;又因为一年四季,绝大部分时间都可见到硕大明亮、圆润清澈的月亮,故又被称为美丽的“”。
3.1984年4月8日,中国的“”运载火箭在西昌把中国的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送上了太空,震动了世界。
4.自中国宣布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起,便成为中国政府批准的经营运载火箭发射服务、卫星合作业务的唯一机构,这是一家全国性的具有法人资格、独立经营权的工贸结合、技贸结合的进出口贸易公司。
5.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将自己的火箭、卫星等高科技产品,送到了国际航展会上,是1985年6月在举行的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
6.“亚洲一号”卫星,是由美国公司设计产的一颗国际通信卫星。
7.不愿得罪十亿中国人,最终做出批准“亚洲一号”卫星出口许可证决定的是美国总统。
8“亚洲一号”卫星准备发射期间,困扰中外双方的最大的问题是,因此在发射基地最为繁忙的工作人员是。
9.1990年4月7日,西昌卫星发射场用“”火箭成功发射美国与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
10.射现场总指挥的是,副指挥长是,气象处处长是。
11.1990年在中国发射“亚洲一号”卫星之前,世界航天界发生了哪几件航天事故?12.西昌作为理想的航天发射场在地理条件上有哪些优势?13.为什么说1986年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大灾年”?14.简述参加“亚洲一号”卫星发射前“中外七方协调会”的各方代表。
15简述“亚洲一号”卫星多舛的命运。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发射场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
应该说,发射场四周的山,才叫真正的山。
那一座座山如同沉睡千年的少女,而今刚刚被人发现。
如果你身临其境,便会看到,满山是树,满山是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课外名著《飞向太空港》导读练习(含详细答案)
初二语文名著《飞向太空港》辅导材料精要练习1.《飞向太空港》的体裁是,这是一种介于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章样式,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的基本特征是具有性和性。
2.西昌是自治州的首府,具有亚热带高原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只有十七摄氏度,故“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季春”,享有“”之美称;又因为一年四季,绝大部分时间都可见到硕大明亮、圆润清澈的月亮,故又被称为美丽的“”。
3.1984年4月8日,中国的“”运载火箭在西昌把中国的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送上了太空,震动了世界。
4.自中国宣布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起,便成为中国政府批准的经营运载火箭发射服务、卫星合作业务的唯一机构,这是一家全国性的具有法人资格、独立经营权的工贸结合、技贸结合的进出口贸易公司。
5.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将自己的火箭、卫星等高科技产品,送到了国际航展会上,是1985年6月在举行的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
6.“亚洲一号”卫星,是由美国公司设计产的一颗国际通信卫星。
7.不愿得罪十亿中国人,最终做出批准“亚洲一号”卫星出口许可证决定的是美国总统。
8“亚洲一号”卫星准备发射期间,困扰中外双方的最大的问题是,因此在发射基地最为繁忙的工作人员是。
9.1990年4月7日,西昌卫星发射场用“”火箭成功发射美国与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
10.“亚洲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大人众志成城、团结协作的结果,其中担任发射现场总指挥的是,指挥长是,副指挥长是,气象处处长是。
11.1990年在中国发射“亚洲一号”卫星之前,世界航天界发生了哪几件航天事故?12.西昌作为理想的航天发射场在地理条件上有哪些优势?13.为什么说1986年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大灾年”?14.简述参加“亚洲一号”卫星发射前“中外七方协调会”的各方代表。
15简述“亚洲一号”卫星多舛的命运。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发射场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
应该说,发射场四周的山,才叫真正的山。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阅读练习及答案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阅读练习及答案【作者简介】李鸣生,1956年生于四川,当代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三连冠得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报告文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
李鸣生主要从事航天等高科技题材的创作,其数百万言的“航天七部曲”(《飞向太空港》《澳星风险发射》《走出地球村》《远征三万六》《中国长征号》《千古一梦》《发射将军》)等作品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被文学界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继徐迟之后中国第二个写科技题材的佼佼者”。
除获得三届鲁迅文学奖外,他还获得过其他20多项全国、全军文学奖,是中国获奖最多的作家之一;其多部作品收入《共和国作家文库》《中国报告文学精品文库》《中国60年报告文学精选》《21世纪中国最佳纪实文学选》等。
【作品概述】《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它以作者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1990年4月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场,成功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休斯公司设计制造、由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卫星公司购买和经营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
作品以历史的笔法勾勒概貌,烘托背景,以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描绘细节,表达情感,可读性强,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自豪的情绪。
作品通过对此次卫星发射的描述,反映了中国航天开始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新征程,歌颂了中国航天人风雨同舟、以身许国的万丈豪情,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和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作品还对这次航天发射过程中的中外合作进行客观真实地报道,对东西方文化、思维习惯、工作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理性分析,并对中外在航天领域的成功合作进行高度评价并寄予了厚望。
作者在书写中国飞天梦的基础上,发出“我们都是地球人”这一振聋发聩的呼声,体现了作者对人类明天的生存和发展的终极关怀。
【精练导读】第一章通向宇宙的门前一、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西昌位于四川的南部,地处成昆铁路中段,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这里具有亚热带高原气候牲,享有“小春城”之美称,又被称为“月亮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语文名著《飞向太空港》辅导材料精要练习1.《飞向太空港》的体裁是,这是一种介于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章样式,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的基本特征是具有性和性。
2.西昌是自治州的首府,具有亚热带高原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只有十七摄氏度,故“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季春”,享有“”之美称;又因为一年四季,绝大部分时间都可见到硕大明亮、圆润清澈的月亮,故又被称为美丽的“”。
3.1984年4月8日,中国的“”运载火箭在西昌把中国的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送上了太空,震动了世界。
4.自中国宣布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起,便成为中国政府批准的经营运载火箭发射服务、卫星合作业务的唯一机构,这是一家全国性的具有法人资格、独立经营权的工贸结合、技贸结合的进出口贸易公司。
5.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将自己的火箭、卫星等高科技产品,送到了国际航展会上,是1985年6月在举行的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
6.“亚洲一号”卫星,是由美国公司设计产的一颗国际通信卫星。
7.不愿得罪十亿中国人,最终做出批准“亚洲一号”卫星出口许可证决定的是美国总统。
8“亚洲一号”卫星准备发射期间,困扰中外双方的最大的问题是,因此在发射基地最为繁忙的工作人员是。
9.1990年4月7日,西昌卫星发射场用“”火箭成功发射美国与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
10.“亚洲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大人众志成城、团结协作的结果,其中担任发射现场总指挥的是,指挥长是,副指挥长是,气象处处长是。
11.1990年在中国发射“亚洲一号”卫星之前,世界航天界发生了哪几件航天事故?12.西昌作为理想的航天发射场在地理条件上有哪些优势?13.为什么说1986年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大灾年”?14.简述参加“亚洲一号”卫星发射前“中外七方协调会”的各方代表。
15简述“亚洲一号”卫星多舛的命运。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发射场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
应该说,发射场四周的山,才叫真正的山。
那一座座山如同沉睡千年的少女,而今刚刚被人发现。
如果你身临其境,便会看到,满山是树,满山是绿。
幽谷是墨绿,坡地是深绿,山巅是翠绿;还有那数不清、看不尽、闻不够的山茶,杜鹃、兰草、野莓以及山泉、若藓、溪流、深潭,无不飘荡着绿的色彩与绿的韵味。
而那山、那水,那花、那草,与当今中国最现代化的发射塔架和指挥大楼同处一体,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幅绝妙的稀世奇图。
倘若漫步于山野之中,你会看到半山腰上的彝家山寨,山寨升起的袅袅炊烟;你会闻到野花的芳香,泥土的气息;同时你还会听到清泉的叮咚,松涛的轰鸣,山风的低语,小鸟的轻吟,以及那松针尖上的露珠洒落在野花的脖颈或蘑菇的头上时所发出的“滴答”“滴答”的声响。
于是渐渐地,你会忘掉现代都市强加给你的种种忧愁与烦恼、名利与欲望,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婴儿的摇篮,全身心地进入了一种物我两忘、心无旁骛的玄妙境界。
(1)这两段文字描写了西昌卫星发射场周围的景色,请简要概括其主要特点。
(2)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来描写西昌发射场周围的美丽景色,请举例分析。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美国人被允许爬山,如同中国人领到了出国护照。
这天,上官世盘亲自陪同几位美国专家爬山。
美国专家个个像刚刚逃高校门的孩子,见到什么都高兴,见到什么都新鲜。
他们一路游山玩水,一路该笑风生,一路还谈“亚洲一号”卫星。
不知什么原因,中美双方平时在小会议室里扯不清的问题。
这天在自然界这个“大会议室”里,却谈得很是顺当,十分投机。
……彝族兄弟说:“好,这只小羊就算你的了。
我一定替你养好,你明年来这儿时,可别忘啰!”然后,美国专家一手拉着彝族兄弟的手,一手抱着小羊,照了一张相。
从山上回来后,美国专家无论大会小会,逢人便讲:“哎,有钱人吧,还老抠;没钱的人吧,还特讲义气。
这儿不仅山好水好,人也好!”(1)中美双方平时在小会议室里扯不清的问题,如今却谈得很是顺当的原因是什么?(2)彝族兄弟最感动外国专家的是什么?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各号注意,五分钟准备!”“五分钟准备!……五分钟准备!……”口令声通过无线电波,传向西安,传向北京,传向太平洋,传向数千里航线的每个岗位,将人们的心一下悬吊起来。
于是,历史在这一时刻,留下了无数真实而难得的镜头——镜头之一指挥控制中心。
数百名中外来宾涌出大厅,匆匆登上楼顶;担任现场直播的各种摄像机,纷纷打开了镜头。
镜头之二……镜头之九美国。
洛杉矶。
休斯公司总部。
几十位美国专家坐在灯光柔美的测控大厅,焦急地等候着东方峡谷中那辉煌的一瞬。
忽然,麦克风里响起斯坦豪尔从中国西昌发射场传来的声音:“洛杉矶,我是西昌。
卫星将按时发射,请做好跟踪准备!”一位美国专家激动地回应道:“西昌,我是洛杉矶。
一切准备就绪!”(1)卫星发射前5分钟是人们心情最为紧张的时刻,作者为什么用分镜头的方式来描写全球各地对这次发射的关注?(2)九个镜头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1.报告文学新闻文学2.凉山彝族小春城月亮城3.长征三号4.中国长城工业公司5.巴黎6.体斯7.布什8.语言沟通问题翻译9.长征三号亚洲一号 10.沈荣骏曲从治胡世祥吴传竹 11.①1990年2月22日,欧洲空间局“阿里亚娜-4”运载火箭,在法属圭亚那的库鲁发射场升空后不到两分钟爆炸。
②1990年2月28日,美国“亚特兰蒂斯”航天飞机施放的一颗侦察卫星在空中遭到解体。
③1990年3月14日,由美国“大力神-3”运载火箭发射的“国际通信卫星-6”,升空后未能按预定时间同第二级火箭分离。
12.①这儿地处横断山脉南段的西缘,纬度较低,离赤道较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发射卫星时,可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利于把同步通信卫星送入三万六千公里高的赤道上空。
②此外,火箭从这儿发射起飞后,按设计的航向飞行,整个航程可以避开大中城市,不会危及沿途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③这里气候宜人,空气洁净,为火箭、卫星的测试工作,提供了非常理想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洁净度。
13.因为在1986年世界航天界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故:①1986年1月28日在美国肯尼迪航天发射中心发射的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生大爆炸。
②1986年4月18日,美国“大力神34D”火箭在美国范登堡空军基地携带一颗价值五千万美元的军事侦察卫星发射升空,几秒钟后爆炸。
③1986年5月3日,美国用“德尔塔”火箭发射一颗气象卫星,因火箭发动机的故障而失去控制,升空后仅九十一秒便被地面指令炸毁。
④1986年5月31日,法国“阿里亚娜”火箭继1985年第十五次飞行爆炸后,在第十八次飞行中又不幸惨遭爆炸,发射被迫停止十六个月。
14.中方是: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万源公司和长城公司。
外方是:美国休斯公司、亚洲卫星公司和加拿大太列公司。
15.“亚洲一号”卫星,原名叫“西联星六号”是由美国休斯公司设计生产的一颗国际通信卫星。
①1984年2月3日,“西联星六号”由“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上天。
但因有效载荷辅助舱的火箭发动机提前熄火,未能进入预定的同步转移轨道,最后被搁浅在远地点为一千一百九十公里、近地点为二百五十公里的椭圆轨道上,从此开始了在太空的漂泊流浪之旅。
②为“西联星六号”承担保险的伦敦梅利特保险公司,向西联公司支付了七千五百万美元的赔款,卫星归属于梅利特保险公司。
③1984年秋,梅利特保险公司与美国宇航局以及休斯公司达成了回收和修理“西联星六号”的协议,并于11月4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西联星六号”卫星收回。
④“西联星六号”回收后,梅利特保险公司以五千万美元转卖给了美国特雷卫星公司。
⑤特雷卫星公司同中国长城公司签订合同,拟在1988年韩国举行奥运会前将这颗卫星发射升空,但特雷公司因破产而无法按期付款,卫星又归回到梅利特保险公司手中。
⑥亚洲卫星公司从梅利特保险公司手中购买了“西联星六号”卫星将它重新命名为“亚洲一号”,并最终由中国“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16.(1)山水葱绿,植被丰富,自然环境优美;恬静祥和,自然淳朴,人文环境优美。
(2)①比喻。
“一座座山如同沉睡千年的少女”,把未被现代文明打扰的群山比作“沉睡千年的少女”,十分形象地表现了群山的自然美和纯净美。
②排比。
“你还会听到清泉的叮咚,松涛的轰鸣,山风的低语,小鸟的轻吟,以及……”作者满怀惊喜,描写了周围环境的清幽,让读者感到了景色的丰富层次。
③对比。
作者把发射场周围的自然景色与现代化的发射塔、大楼相对比,把平静悠然的生活与现代都市的生活相对比,突出了此处景色给人的心灵震撼。
17.(1)周围环境优美,是美丽的景色让谈判的双方都放松了紧张的心情,从而能够更多地去理解对方,谅解对方,所以平时扯不清的问题,现在却能谈得顺当了。
(2)①彝族兄弟体谅外国专家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进行卫星发射的辛苦;②彝族兄弟非常淳朴,重感情,讲义气。
18.(1)采用分镜头方式描写的原因有:①分镜头描写是为了张弛有度。
非常紧张的描写当中用分镜头的方式,可以缓解读者的紧张的情绪,使读者能够冷静客观地看待这个重大的历史时刻。
②分镜头的描写方式可以更加全方位地展示不同地域的有关各方以及旁观者们对于此次发射的高度关注。
③采用分镜头描写的方式,也与此次发射是一次国际合作有关,涉及中国、美国和香港地区。
(2)①跨区域广;②涉及的生活人群广;③发生在同一时间;④都是特写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