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 ● 五脏生成篇第十知识讲解
倪海厦讲《黄帝内经》五藏生成篇第十1
倪海厦讲《黄帝内经》五藏生成篇第十1第一节五味之所伤再来我们看,78页。
这个五藏生成篇第十。
五藏生成篇呢,五藏到底生成什么东西?“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
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
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
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
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这个五藏生成呢,不容易懂的地方就是,为什么心“其主肾也”,意思能够抑制心脏的就是肾脏。
所以我们去治疗心脏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用肾脏的药下去,肾脏的药下去。
比如说心生血,所以我们如果说血不够的时候,比如说贫血,血不够了,我们会加一些,熟地呀,这种补肾的药下去来去补他的血,因为这个水是在制,控制心脏的。
还有呢,心脏跑太快了,跳太快了,动悸的很厉害,也是被肾脏在管。
其主肾,就是由肾脏在管它的。
那肺主心也,肺的问题也是心脏在管,因为火克金;肝的问题呢,其主肺也,所以我们的肝是由肺脏在控制它的,肺脏在控制。
然后脾脏呢,好坏也有肝脏在控制它,就是它这是,第一节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段,就因为是这样子,所以呢,如果吃,多食咸,你吃太咸的东西呢,水就会去克火,就会脉,血脉就会“凝气而变色”,人就会比较暗色。
如果多食苦,吃苦味太多的时候,会,火会克金,金管皮肤毛孔,就是皮槁和毛拔,毛就脱落了。
所以如果说,你说这个女孩子我体毛长太多了,这个除毛,那多吃点苦,苦味的东西。
那当然不是说叫你去做劳力工作,喂很多苦味的药,喝下去。
那多食辛,吃辣的太多了,筋急,金会克到木,“筋急而爪枯”,指甲吗,筋都是肝脏在管,因为金克木。
吃酸的太多,会克到土,土管肌肉,脾管肌肉,“唇揭”就是嘴巴会往上翘。
当然有的人呢,他没有吃酸嘴巴还是往上翘这个,这个就不是,你不要说这个酸吃太多了,不是。
多食甘,吃甜的吃太多的时候,则“骨痛而发落”,这就是我常常讲,很多,你看很多男人秃头,秃头,你看他秃头,这个男人为什么秃头,那躲到,偷偷躲到没有人的地方在吃甜的,那女孩子比较好了,吃,就当着面吃,当着面吃她就不会吃多嘛,一点点,蛋糕什么的。
《黄帝内经》知识点总结
《黄帝内经》知识点总结一、《黄帝内经》的整体框架《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共计81篇。
《素问》包括81篇,主要讨论人体的生理、病因、诊断、预防和治疗等内容;《灵枢》则包括80篇,主要讨论人体的结构、功能、病机、针灸等内容。
两部分内容相互补充,构成了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
二、《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1. 中医独特的医学思想《黄帝内经》提出了“阴阳”、“五行”、“气血”、“精气神”等重要医学思想,建立了独特的中医医学理论体系。
其中,阴阳学说强调了人体与自然界的对应关系,认为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基础;五行学说则强调了五脏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导了中医诊断与治疗的方法;气血学说强调了气血的运行和作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精气神学说强调了精、气、神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
这些理论体系贯穿了整部《黄帝内经》,成为中医学的核心。
2. 中医独特的诊断方法《素问》中提出了望闻问切的四诊法,“望”是指望诊病人的面色、精神等情况;“闻”是指听诊病人的呼吸声、音色等情况;“问”是指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等情况;“切”是指切诊病人的脉象、腹部等情况。
这些方法综合了中医诊断的整个过程,成为了中医诊断的重要基础。
3. 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素问》中提出了针灸、药物治疗、饮食疗法、按摩等多种治疗方法。
其中,针灸疗法是中医学中的特色疗法,通过针刺、灸疗等手段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药物治疗则是通过中药材的配伍和煎服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饮食疗法则是通过调节饮食结构来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些方法综合应用,成为了中医治疗的独特方式。
三、《黄帝内经》的对现代医学的影响《黄帝内经》在中医理论、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中医理论方面,其阴阳、五行、气血、精气神等理论与现代医学中的生理、病理学有很强的对应关系,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在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方面,其望闻问切四诊法、针灸、药物治疗、饮食疗法等方法,为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一起来读《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第十
一起来读《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第十感医疗之乱局,叹中医之没落,惜人命之枉丧!本公众号将长期致力于中医经典及传统中医理念的传播与普及工作,唯愿通过您的关注和分享,以达抛砖引玉、正本清源之目的。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第十篇名与要点经脉篇,通过黄帝和雷公的对话,详细地介绍了人体十二正经的循行走向,以及因经脉受阻而导致的病症和处理方法。
是所有中医师,尤其是针刺师必读的文章,换言之为中医师之《圣经》。
因篇中重点是论述十二经脉,篇首即着重指出经脉在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故以《经脉》名篇。
一、强调经脉在诊断和治疗上的重要作用。
二、详细叙述了十二经脉的起止点、循行部位、发病证候和治疗原则。
三、列举五阴经气绝的特征和预后。
四、简要说明了经脉和络脉的区别。
五、介绍了从络脉颜色变化以及诊断疾病的方法。
六、叙述了十五络脉的名称、循行、病候与治疗。
原文与译文(原文)雷公问于黄帝曰:禁脉之言,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制其度量,内次五藏,外别六府,愿尽闻其道。
(译文)雷公问黄帝说,在《禁服》篇中,您曾说过,要掌握针刺治病的原理,首先就应该熟悉经脉系统,了解经脉循行的部位和起止所在,知道经脉之长、短、大、小的标准,明了经脉在内依次与五脏相属,在外分别与六腑相通的关系。
对于这些道理,我愿意听您更详细、更全面地讲解一下。
(原文)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译文)黄帝说,人在开始孕育的时候,首先是源自于父母的阴阳之气会合而形成精,精形成之后再生成脑髓,此后人体才会逐渐成形以骨骼作为支柱,以脉道作为营藏气血的处所,以筋的刚劲来约束和强固骨骼,以肌肉作为保护内在脏腑和筋骨血脉的墙壁;等到皮肤坚韧之后,毛发就会生长出来,如此,人的形体就长成了。
人出生以后,五谷入胃,化生精微而营养全身,就会使全身的脉道得以贯通,从此血气才能在脉道中运行不息,濡养全身,而使生命维持不息。
素问·五脏别论
题
解
别,区别。本篇主要论述五脏六腑 与奇恒之腑的分类及区别。
本篇内容
一、奇恒之府传化之府及五脏六府的区别 二、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
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藏,或 以肠胃为藏,或以为府。敢问更相反,皆自谓 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 2106 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 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夫胃、大肠、小 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 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 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 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 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 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 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 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现于气口:
寸口为脉之大会,五脏六腑精气的盛衰均 可反映于此。 五脏六腑的精气都来源于胃, 胃气充盛,五脏六腑得精气濡养则功能正常, 五脏的脉象也正常,称为有胃气的脉象。
(从容、和缓、有力)
正常脉:五脏本脏脉+胃气
病 死 脉:五脏本脏脉+胃气不足 脉:五脏本脏脉+无胃气
二、医生诊疗态度
(一)认真、全面诊察病情; (二)摒弃迷信,相信科学; (三)说服开导,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五脏别论
1、传化之府与奇恒之腑的区别? 2、五脏、六腑的功能及功能特点? 3、试论“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 4、名词:奇恒之腑、传化之府、女子胞、 魄门、化物、气口、天气、地气
诊寸口的意义:诊察病人的脉象有无胃 气,以此辨别平、病、死脉。
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
1、气口是脉之大会。在气口人迎对比诊中, 气口主五脏,反映五脏的精气变化。 2、气口位于手太阴肺经上,肺朝百脉,肺经 起于中焦,能反映脾胃的盛衰。 3、胃气 (1)胃为五脏六腑之大原,胃气补充营养五脏。 (2)胃气的有无多少影响五脏之气变化,这种变 化反映到寸口脉上即是平、病、死脉。 (3)胃气作为动力推动脏气到达手太阴。 故气口唯一凭借胃气主五脏。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第十(原文)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第十(原文)雷公问于黄帝曰:“禁脉”之言,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制其度量,内次五藏,外别六府,愿尽闻其道。
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雷公曰:愿卒闻经脉之始也。
黄帝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胀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
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是动则病齿痛,颈肿。
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冲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冲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趾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黄帝内经系列十·五脏生成篇
黄帝内经系列十·五脏生成篇五脏:即心、肝、脾、肺、肾五脏。
生成:生,生成,出生。
成,生长到一定阶段,达到一定程度。
五脏之气所成之处,以及其气味分别带来的影响变化。
篇:写在竹简上的完整章节。
五脏相合五脏相合,即五脏精气在体表的展现以及其所主之脏。
心气与脉气相合,其精华多呈现于面色,肾脏可以制约心脏。
肺气与皮毛相合,其精华多呈现于毫毛,心脏可以制约肺脏。
肝气与经筋相合,其精华多呈现于爪甲,肺脏可以制约肝脏。
脾气与肌肉相合,其精华多呈现于口唇,肝脏可以制约脾脏。
肾气与骨髓相合,其精华多呈现于头发,脾脏可以制约肾脏。
五脏五味五色1、过咸伤心(脉)咸与水相应,若多食用咸味饮食,水旺克火,则会损伤心脏,使脉道温煦功能减退,气血凝结滞塞不通,导致面色从红润变为黧黑。
2、过苦伤肺(皮毛)苦与心相应,若多食用苦味饮食,火旺克金,则会损伤肺脏,使皮毛失于润泽而变得干燥枯槁,甚至脱落。
3、过辛伤肝(爪甲)辛与肺相应,若多食用辛味饮食,金旺克木,则会损伤肝脏,使人体筋脉拘挛而爪甲干枯。
4、过酸伤脾(肌肉口唇)酸与肝相应,若多食用酸味饮食,木旺克土,则会损伤脾脏,使人体肌肉坚硬皱缩,嘴唇干燥开裂。
5、过甘伤肾(骨髓)甘与脾相应,若多食用甘味饮食,土旺克水,则会损伤肾脏,使人体骨节疼痛,头发掉落。
五色生死死色:脏气衰败生色:脏气旺盛1、肝(木)死色:如枯死的草一般青色中带灰暗,没有生机。
生色:如翠鸟的羽毛一样色青而有光泽。
表现于人:如白绢裹着青色那样的颜色。
2、心(火)死色:如坏死的血一般黑红晦暗。
生色:如鸡冠一般鲜艳明朗的红色。
表现于人:如白绢裹着红色的朱砂那样的颜色。
3、脾(土)死色:如枳实一样的颜色枯黄,没有生气。
生色:如蟹黄一般明黄亮丽。
表现于人:如同白绢裹着栝蒌实那样的颜色。
4、肺(金)死色:如枯骨一样的白色。
生色:如猪油膏一般润泽的白色。
表现于人:如同白绢裹着红色那样的颜色。
5、肾(水)死色:如煤灰一般枯败的灰黑色。
《内经》第07讲 素问·五脏别论
手 太 阴 肺 经 简 谱
相 传 脉 诊 为 扁 鹊 所 创
复习思考题
1. 词解: ➢ 奇恒之腑 、传化之腑、魄门、气口。 2. 背诵: ➢ “脑、髓、骨、脉、胆……名曰奇恒之腑。” ➢ “魄门亦为五脏使……实而不满,满而不实
也。” ➢ “拘于鬼理解: ① 脏腑分为几类?依据是什么? ② 如何理解“藏”、“泻”、“实”、“满”?
端,排泄浊气浊物于体外,故谓其为“五脏使”。 4.这一理论对调理五脏以治疗魄门的开启失常,或
通过开启魄门以调理五脏病变,均有重要指导意 义。
三、论气口诊脉原理
1.“气口”为脉之大会,乃手太阴肺经的经 脉所在。
2.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脾为后天之本,故 察“气口”可诊断气血的盛衰。
手 太 阴 肺 经 古 图 谱
有何临床指导意义? ③ 为什么说“魄门亦为五脏使”?有何指导意
义? ④ 为什么脉诊独取寸口?
素问·五脏别论
题解及提要
本篇主要论述脏腑分类及其功能特点, 有别于其它论述藏象的篇章,故名篇。
目的要求
掌握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功能特点。 理解脏腑藏泻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理解寸口诊脉的原理。 掌握“魄门亦为五脏使”理论与临床意
义。
一、脏腑分类依据及其功能特点
五脏:总的功能是“藏精气而不泻”,具有 “满而不能实”的特点。
病机上提示脏病多虚,腑病多实(非绝对);养 生治疗上提示必须注重保养五脏精气,而六 腑则“以通为用”。
腑藏关系
六腑“受五脏浊气”——脏输精于腑,腑 传输排泄脏的代谢产物。
提示:病机上脏腑虚实相关;
治疗上脏实泻腑,腑虚补藏。
二、“魄门亦为五脏使”的意义
1.魄门功能正常与否,反映脏腑的生理病理状态。 2.调五脏以治魄门病变,开魄门以治五脏病。 3.腑受五脏浊气,主传送输泻,魄门为传化之腑的末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第十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第十《黄帝内经》灵枢● 经脉篇第十(译文)来源:道教之音整理作者:佚名时间:2012-03-31 繁體中文版【题解】本篇详述了十二经脉在全身的分布和循行情况,以及十五络脉的名称、循行路径及其虚实病候的表现。
全篇内容,都着重在说明经脉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重要作用,所以篇名叫做"经脉"。
【原文】雷公问于黄帝日禁脉[1]之言,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制其度量,内次五脏,外别六腑,愿尽闻其道。
黄帝日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雷公日愿卒闻经脉之始生。
黄帝日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提要】本段阐述了人体的形成过程以及经脉在人体生命中的重要作用。
【注释】[1]禁脉乃"禁服"之误,其意就是指《灵枢》的《禁服》篇;"凡刺之理"等六句皆载于此篇。
因该篇记载了黄帝授书于雷公时所说的话"慎之慎之,吾为子言之。
凡刺之理",故雷公在这里以此发问。
【白话解】雷公问黄帝说在《禁服》篇中,您曾说过,要掌握针刺治病的原理,首先就应该熟悉经脉系统,了解经脉循行的部位和起止所在,知道经脉之长、短、大、小的标准,明了绎脉在内依次与五脏相属,在外分别与六腑相通的关系。
对于这些道理,我愿意听您更详细、更全面地讲解一下。
黄帝说人在开始孕育的时候,首先是源自于父母的阴阳之气会合而形成精,精形成之后再生成脑髓,此后人体才会逐渐成形以骨骼作为支柱,以脉道作为营藏气血的处所,以筋的刚劲来约束和强固骨骼,以肌肉作为保护内在脏腑和筋骨血脉的墙壁;等到皮肤坚韧之后,毛发就会生长出来,如此,人的形体就长成了。
人出生以后,五谷人胃,化生精微而营养全身,就会使全身的脉道得以贯通,从此血气才能在脉道中运行不息,濡养全身,而使生命维持不息。
雷公说我希望能够全面地了解经脉的起始所在及其在周身循行分布的情况。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的精华总结,值得收藏!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的精华总结,值得收藏!《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经典著作之⼀(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奠定了⼈体⽣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的⼀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五脏六腑:“脏”是指实⼼有机构的脏器,有⼼、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的容器,有⼩肠、胆、胃、⼤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统称为三焦,是第六个腑。
买翡翠先到这⾥看看,⼀⼿货源,原⽯开料,⼚家直供⼴告只要是筋的问题,治肝没错。
只要是⾻的问题,治肾没错。
只要是肌⾁的问题,治脾胃没错。
只要是⾎脉的问题,治⼼没错。
只要是⽪肤病⽑发的问题,治肺没错。
展开剩余89%五脏1.⼼:⼼为神之居、⾎之主、脉之宗。
在五⾏属⽕;⽣理功能①主⾎脉;②主神志;⼼开窍于⾆,在体合脉,其华在⾯,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与⼩肠相表⾥。
2.肺:肺为魄之处、⽓之主,在五⾏属⾦;⽣理功能:①主⽓,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道;④朝百脉主治节(淤结);辅⼼调节⽓⾎运⾏;肺上通喉咙,在体合⽪、其华在⽑,开窍于⿐,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肠相表⾥。
3.脾:脾为⽓⾎⽣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属⼟。
⽣理功能:①主运化;②主升清;③主统⾎;开窍于⼝,在体合⾁,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
4.肝:肝为魂之处,⾎之藏,筋之宗。
在五⾏属⽊,主升主动。
⽣理功能:①主疏泄;②主藏⾎;开窍于⽬,在体合筋,其华在⽖,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
5.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属⽔;⽣理功能:①藏精、主⽣长发育与⽣殖;②主⽔;③主纳⽓;在体为⾻,主⾻⽣髓,其华在发、开窍于⽿及⼆阴(肛门会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
六腑1.胆:⽣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2.胃:⽣理功能:受纳腐熟⽔⾕,胃以降为和。
五脏生成篇第十读书笔记
五脏生成篇第十读书笔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五脏生成篇第十读书笔记》是一本关于中医养生学的经典著作,由古代医学家所著,内容涉及五脏六腑的形成、功能、调理等方面,对中医养生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中医养生学的奥妙之处,下面我将对这部著作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总结。
在《五脏生成篇第十读书笔记》中,作者首先对五脏的生成进行了详细阐述。
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部分,在中医理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指出,五脏的生成是在母体中逐渐形成的,分别对应五脏发育的五个阶段。
心脏是第一个形成的脏器,它主管心血之气,贯穿全身,是身体的主要能量来源;肝脏是第二个生成的脏器,主要负责肝藏血,调节气血运行;脾脏是第三个形成的脏器,主要作用是消化肌体的营养物质;肺脏是第四个生成的脏器,主要负责呼吸气息,吸收天地之气;肾脏是最后一个生成的脏器,主要负责水液代谢和生殖功能。
在《五脏生成篇第十读书笔记》中,作者还进一步探讨了五脏的功能和调理方法。
五脏在中医理论中不仅是生理器官,更是情志之所在,与情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保持五脏的健康至关重要。
作者提出,要保持五脏的健康,首先要注意饮食调理,合理搭配食物,不偏食、暴饮暴食;其次要注重情志调理,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过度波动;再者要注意调节作息,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后要适当运动,保持身体的活跃,促进气血畅通。
《五脏生成篇第十读书笔记》是一部关于中医养生学的经典之作,内容十分丰富,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深刻领悟到中医养生学提倡的“防未病”的理念,强调预防胜于治疗,注重调理身体的内在平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加关注五脏健康,通过合理的饮食、作息、情志调理和运动,保持身体的健康,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五脏生成篇第十读书笔记》是一部引导人们重视保健养生的优秀著作,对于学习中医养生学、提高养生保健意识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素问、译文.总结
黄帝内经-素问-译文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从前的黄帝,生来十分聪明,很小的时候就善于言谈,幼年时对周围事物领会得很快,长大之后,既敦厚又勤勉,及至成年之时,登上了天子之位。
他向歧伯问到:我听说上古时候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动作不显衰老;现在的人,年龄刚至半百,而动作就都衰弱无力了,这是由于时代不同所造成的呢,还是因为今天的人们不会养生所造成的呢?歧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能够取法于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而加以适应,调和养生的办法,使之达到正确的标准。
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的房事,所以能够形神俱旺,协调统一,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把酒当水浆,滥饮无度,使反常的生活成为习惯,醉酒行房,因恣情纵欲,而使阴精竭绝,因满足嗜好而使真气耗散,不知谨慎地保持精气的充满,不善于统驭精神,而专求心志的一时之快,违逆人生乐趣,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古代深懂养生之道的人在教导普通人的时候,总要讲到对虚邪贼风等致病因素,应及时避开,心情要清净安闲,排除杂念妄想,以使真气顺畅,精神守持与内,这样,疾病就无从发生。
因此,人们就可以心志安闲,少有欲望,情绪安定而没有焦虑,形体劳作而不使疲倦,真气因而调顺,各人都能随其所欲而满足自己的愿望。
人们无论吃什麽食物都觉得甘美,随便穿什麽衣服也都感到满意,大家喜爱自己的风俗习尚,愉快地生活,社会地位无论高低,都不相倾慕,所以这些人称得上朴实无华。
因而任何不正当的都嗜欲都不会引起他们注目,任何淫乱邪僻的事物也都不能惑乱他们的心志。
无论愚笨的,聪明的,能力大的还是能力小的,都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动心焦虑,所以符合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素问五十篇(素问对照参考译文)
黄帝内经素问五十篇(素问对照参考译文)《黄帝内经·素问》,第25宝命全形论篇,原文诵读《黄帝内经·素问》,第25宝命全形论篇,对照参考译文【原文】黄帝问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著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原文】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
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肉,血气争黑。
【翻译】岐伯回答说:比如盐味是咸的,当贮藏在器具中的时候,看到渗出水来,这就是盐气外泄;比如琴弦将要断的时候,就会发出嘶败的声音;内部已溃的树木,其枝叶好象很繁茂,实际上外盛中空,极容易萎谢;人在疾病深重的时候,就会产生呃逆。
人要是有了这样的现象,说明内脏已有严重破坏,药物和针炙都失去治疗作用,因为皮肤肌肉受伤败坏,血气枯槁,就很难挽回了。
【原文】帝曰: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闻之,以为残贼,为之奈何?【翻译】黄帝道:我很同情病人的痛苦,但思想上有些慌乱疑惑,因治疗不当反使病势加重,又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替代,人们看起来,将要认为我残忍粗暴,究竟怎麽好呢?【原文】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
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
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动之变,五胜更立;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
【原文】帝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天地合气,别为九野,分为四时,月有小大,日有短长,万物并至,不可胜量,虚实呿吟,敢问其方。
【翻译】黄帝道:人生而有形体,离不开阴阳的变化,天地二气相合,从经纬上来讲,可以分为九野,从气候上来讲,可以分为四时,月行有小大,日行有短长,这都是阴阳消长变化的体现。
《黄帝内经》名句赏析——素问部分
《黄帝内经》名句赏析——素问部分《黄帝内经》名句赏析素问部分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出处:《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白话:如果肾藏精,心神不受外界干扰,疾病又从何而来呢?释义:男子不过尽八八,女子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出处:《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
此虽有子,男子不过尽八八,女子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白话:男子到了八八六十四岁,女子到了七七四十九岁,先天之精衰竭不能在生育了。
释义: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出处:《上古天真论篇第一》:“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白话:单独站立静守心神,整个身体犹如太极状态。
释义:天明则日月不明出处:《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
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白话:如果天之清净之气下降,则日月阴阳之气升降失调。
释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处:《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白话:圣人在春夏之季调养生发机体功能(阳气),在秋冬之季收藏养护机体阴精。
释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出处:《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白话:圣人不是注重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而注重调理机体在疾病发生之前。
释义: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出处:《生气通天论篇第三》:“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黄帝内经》名词解释
《黄帝内经》名词解释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经典之一,也是中医理论的基础性著作。
该书共分为两部分,即《素问》和《灵枢》。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的成编,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为数年来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为“医家之宗”。
《黄帝内经》的内容十分广博,除医学理论外,还记载了古代哲学、天文学、气象学、物候学、生物学、地理学、数学、社会学、心理学、音律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成果,并将这些知识和成果渗透到医学理论之中,遂使该书成为以医学为主体、涉及多学科的口著,历来受到广大医家和有关学科专家的重视,成为中、外学术界的研究对象。
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PPT课件
肝的功能
主疏泄,主藏血,调节气机,维 持气血运行和情志的稳定。
肺的功能
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 水道,参与体内气体交换和维持 呼吸功能。
五脏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五脏功能的正常运转是人体健康的基 础,任何一个脏器的病变都可能影响 到其他脏器的正常功能。
五脏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平衡是维持身 体健康的关键,因此保持五脏的正常 功能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 义。
05
总结与展望
五脏生成篇第十的意义与价值
学术价值
五脏生成篇第十是中医经典著作 《黄帝内经》中的一篇,对于理 解中医理论体系、掌握中医临床
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指导价值
五脏生成篇第十所阐述的脏腑生理、 病理及治疗原则等内容,对于指导 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传承价值
五脏生成篇第十作为中医文化的瑰 宝,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五脏生成与养生的关系
五脏养生原则
为了保持五脏的正常生成和功能,应遵循一定的养生原则,如顺应自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情志调畅等。
五脏养生方法
针对不同五脏,可以采取不同的养生方法。例如,养肝应注重调节情绪,多食用疏肝解郁的食物;养心应保持充 足的睡眠,多食用养心安神的食物;养脾应保持饮食规律,多食用健脾益气的食物;养肺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多进行深呼吸;养肾应节制房事,多食用补肾益精的食物。
五脏生成篇第十的未来发展方向
01
02
03
深入研究
进一步深入研究五脏生成 篇第十的理论体系、临床 应用及文化内涵,推动中 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临床应用
加强五脏生成篇第十在临 床实践中的应用,提高中 医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 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黄帝内经·素问·五藏生成·第十
黄帝内经·素问·五藏生成·第十本篇主要从人体与五体、五味、五色、五脉的关系上阐述了诊色脉以察五脏的问题,以及色脉诊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故篇名为“五脏生成”。
●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
■心脏与脉有着特殊的内在联系,所以说心与脉相合,心脏功能的好坏可以从脸部颜色和光泽度上体现出来,(肾属水,主蛰,血液聚于体内而且释放的能量减少,心属火,心脏功能强则泵血能力强,释放的能量增加。
)肾脏能够制约心脏。
●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
■肺脏与皮肤有着特殊的联系,所以说肺合皮毛。
肺脏功能的好坏体现在毛发上。
(比如:毛发的光泽,粗细,韧性等)心属火,肺属金所以心脏可以制约肺脏。
(呼吸是可以很大程度被人为控制的,心跳加快正常情况是呼吸也短促,以满足身体能量要求增加的需要;心跳速度减慢相应肺的呼吸也逐步减慢,身体释放的能量减少,人体也可以逐渐平静下来。
还有在四时的五脏中心为火,对应夏季,天地能量是处于一个旺盛的状态,且蒸蒸日上。
而肺对应秋季,天地的能量处于一个由盛极而逐步衰弱的过程,所以心胜肺)●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
■肝脏与筋有着特殊的内在联系,所以说肝与筋相合。
肝脏功能的好坏可以在爪甲上体现出来;肺属金,而肝属木,所以肺脏可以制约肝脏。
(肺对应四时的秋季,天地的能量处于一个由盛极而逐步衰弱的状态,人体血液的分配也有体表逐步减少,而体内逐步增加;而肝对应四时的春季,天地的能量由弱极而逐渐增强的状态,所以肺胜肝)●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
■脾脏和肌肉有着特殊的内在联系,所以说脾与肌肉相合,脾脏功能的好坏可以从口唇上体现出来。
肝属木,脾属土所以肝脏可以制约脾脏。
(脾胃的生化功能可以理解为现代工厂的前加工,把原材料加工成半成品。
脾胃的功能强就表现为身体可以把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加工成身体所需的半成品。
身体的一个重要半成品就是谷氨酰胺,它是身体合成肌肉的重要氨基酸,在我们的血液中是含量最高的氨基酸。
五脏生成篇第十读书笔记
五脏生成篇第十读书笔记《五脏生成篇第十》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的一篇重要篇章,主要论述了五脏的生成、功能以及相互关系。
通过对这篇文献的深入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理论体系中五脏的生理与病理变化,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以下是关于《五脏生成篇第十》的读书笔记,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领会其中的精髓。
一、五脏的生成与功能1.心:心为神之宅,主管血脉,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2.肝:肝主疏泄,调节情志,促进气血运行,储藏血液,具有调节血量的作用。
3.脾: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负责人体的消化吸收和运输功能。
4.肺:肺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辅助心脏推动血液循环。
5.肾:肾主水,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为先天之本。
二、五脏之间的关系1.相生关系: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肝生心。
2.相克关系:心克肺,肺克肝,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
3.相乘关系:若某一脏器功能过旺,可能导致所生脏器功能过亢,称为相乘。
4.相侮关系:若某一脏器功能过弱,可能导致所克脏器功能反侮,称为相侮。
三、临床意义1.诊断:通过观察面色、脉象、舌象等,可以判断五脏的病变。
2.治疗:根据五脏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采用调整阴阳、气血、脏腑功能等方法,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预防:了解五脏的生理特点,调整生活习惯,保持心情舒畅,预防疾病的发生。
四、养生保健1.饮食:根据个人体质,选择合适的食物,以养五脏。
2.运动:适度运动,增强五脏功能。
3.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
4.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五脏的修复与恢复。
通过学习《五脏生成篇第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五脏理论,为养生保健、疾病防治提供有益指导。
《黄帝内经》五脏生成篇第十
《黄帝内经》五脏生成篇第十五脏生成篇第十【题解】本篇主要从五脏与五体、五味、五色、五脉的关系上,阐述了诊色脉以察五脏的问题,以及色脉诊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因为外在的色脉是由内在五脏的气血生成的,故名为《五脏生成》。
又王冰说:“此篇直记五脏生成之事,而无问答之辞,故不云论,后皆仿此。
”本篇名言:“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
”“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
能合脉色,可以万全。
”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
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
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
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
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
【注释】①合:配合,外合。
心、肝、脾、肺、肾在内,脉、筋、肉、皮、骨在外,外内表里相合,所以叫“心合脉”、“肺合皮”等。
②荣:荣华。
五脏精华在体表的反映。
③主:制约。
【译文】心脏的外合是血脉,它的外荣表现于面部的色泽,制约心脏的是肾。
肺脏的外合是皮,它的外荣表现于毛,制约肺脏的是心。
肝脏的外合是筋,它的外荣表现于爪甲,制约肝脏的是肺。
脾脏的外合是肉,它的外荣表现于唇,制约脾脏的是肝。
肾脏的外合是骨,它的外荣表现于发,制约肾脏的是脾。
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膦而唇揭® ;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此五味之所伤也。
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
此五味之所合也。
【注释】①凝泣(sS):凝结而不畅通。
泣,通“涩”。
②毛拔:毛发脱落。
③筋急:筋拘挛。
④肉胝(zhi)M(Z h6u)而唇揭:肉厚而唇缩。
胝,手足老茧。
臏,同“皱”。
【译文】所以多吃咸的东西,会使血脉疑滯,而面色失去光泽;多吃苦的东西,会使皮肤干燥而毫毛脱落;多吃辣的东西,会使筋脉拘挛而爪甲枯槁;多吃酸的东西,会使肉坚厚而唇缩;多吃甜的东西,会使骨骼疼痛而头发脱落。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一0五)第十篇·五脏生成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一0五)第十篇·五脏生成【原文】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此四肢八溪之朝夕也。
【原文解释】各条脉络,都属于目,而诸髓都属于脑,诸筋都属于骨节,诸血都属于心,诸气都属于肺。
同时,气血的运行则朝夕来往,不离于四肢八溪的部位。
“诸脉者,皆属于目”从这个地方,中医看眼睛的诊断。
眼睛正中间的瞳孔一定是黑色,主肾,肾属水,要把水固住得靠土,所以,瞳孔外面的一圈是脾脏,脾脏属土,要让土不流失,得靠树木,所以,瞳孔外面的第二圈就是属肝,树木要疏,得靠金,所以,眼白的地方就是属于肺,眼白越多的人越笨,眼白越少的人越聪明。
我们怎么知道他有病,眼袋的地方是属于脾,因为承泣,四白都在这个地方。
中间的瞳孔就是肾脏,肾是阴脏,阴和阳本身就是相通的,阳可以去叫阴,所以,我们常常用一根蜡烛去照瞳孔,瞳孔马上就缩小,代表阳在里面。
用手电筒照瞳孔,瞳孔很大,没有反应,那就是肾阳没有了。
这里有一个比例,如树太少了,土会流失,树太多了,也不行,脾脏的位置占三分之一,肝脏的位置占三分之二,瞳孔要小,瞳孔越小智慧越高,因为他越集中,越能够收藏,肾是主藏,如果瞳孔很大,那就不能收藏。
那要让瞳孔变小,肾脏能够潜藏阳的时候,就需要脾脏,脾脏把肾脏固护住,让肾脏缩小,这都眼诊的治证和诊断。
做为一名中医,一定要会看,如果两只手都没有的人,脉也摸不到,再加上又是哑巴,问也问不出什么,所以,中医有很多种方法,每一样都要会一点。
心脏的部分,就是内眦的地方,血脉就在这里,睛明这边就是心脏,所以,从眼睛就可以看到五脏。
所以,“诸脉者,皆属于目”,每一天脉络都是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骨里面的髓,通通是属于脑部,都是脑部在管;“诸筋者,皆属于节”,筋都是长在关节的旁边,所以各条筋都是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血都是属于心,血都是心在管;“诸气者,皆属于肺”所有的气都是属于肺在管;气血的运行则朝夕来往,不离于四肢八溪的部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 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支汗出当风。
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有积气在小腹与阴,名曰肾痹, 得之沐浴清水而卧。
凡相五色之奇脉,面黄目青,面黄目赤,
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也。面青目 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 目青,皆死也。
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 指别;五藏之象,可以类推;五藏相音可以 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脉色,可 以万全。
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 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
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 喘而虚,名曰 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
色味当五藏:白当肺、辛,赤当心、苦, 青当肝、酸,黄当脾、甘,黑当肾、咸。故 白当皮,赤当脉,青当筋,黄当肉,黑当骨。
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 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此四支 八溪之朝夕也。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 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卧出而风吹之, 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 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人有大谷十二 分,小溪 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卫气之所留止,邪气之所 客也,针石缘而去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谓五 决者,五脉也。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 巨阳,甚则入肾。徇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 足少阳、厥阳,甚则入肝,腹满月真胀,支鬲胠胁,下厥 上冒,过在 足太阴、阳明。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 阳明、太阴。心烦头痛,病在鬲中,过在手巨阳、少阴。
谢谢!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黄帝内经》素问 ● 五脏生成 篇第十
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 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 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 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故心欲苦,肺欲辛, 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
五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 如台者死,赤如血者死,白如枯骨者 死,此五色之见死也; 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 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生于心,如以稿 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 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甘;生于 脾,如以缟裹栝楼实;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藏所生 之外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