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 以文抒心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作者:王盛丰来源:《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4年第08期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科的两个核心教学内容,它们之间紧密交织、相辅相成。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积极整合教学资源,以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吸引力。
教师还应结合创新理念,构建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带来全新的课堂体验,同时完善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研读教材,积累写作素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握语文学科的核心目标,精心组织教材资源,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首先,教师应结合教材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与表达能力。
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累各类名词佳句,为提升他们的创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剖析文章的结构,让他们领悟并积累精彩的词汇、句子以及写作技巧,感受文章的优美词句,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最后,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运用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文本概括能力与总结能力。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经验,还能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
以《枫树上的喜鹊》一课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陌生字词,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
其次,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画出文中那些优美且富有诗意的词句,并摘抄在笔记本上。
这是一篇充满想象力的作品,教师可以引入其他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来指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
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让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成为他们写作的灵感源泉。
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自主创作,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将所学所感转化为文字,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精准阅读,实现以读促写为了实现读写结合教学应用的价值,教师需提高课堂教学指导的精准度。
首先,教师应以教材为核心,拓展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广泛而深入的阅读资源。
其次,教师应加强阅读指导的针对性,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精准阅读来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
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
论文1读写结合以读促写2006年10月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基于人的终身需要及和谐发展所应具备的综合素养,语文课程目标为九年一贯的整体设计。
它显性呈现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
这几个方面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尤其是阅读和写作。
而长期以来,我深受困扰,难以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
阅读占去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苦心经营的作文收效甚微。
应该怎样做呢?在主题教研的摸索中颇有心得。
今天,我结合人教版7年段教材说一说我的体会: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一、以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减缓学生心理压力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生活中激发并形成的。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着相当直接的作用。
考虑到这一点后,在阅读教学中,完成常规教学任务的同时,我常常有意强调这样两个环节。
1、以导语激发写作兴趣比如讲《生命生命》,我以导语引发学生的兴趣:今天,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有那么一个小女孩儿,他虽然不美丽但是很快乐。
好喜欢蹦蹦跳跳地生活,她热爱天地万物。
可是12岁那年,她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疼痛难忍,她不得不辍学。
后来的生活她是在轮椅上度过的。
同学们听到这里,纷纷表示同情!而当我告诉他们这个女孩便是台湾省女作家杏林子时,他们吃惊极了。
然后,我鼓励他们搜集有关杏林子的资料。
总结时,我对他们说:文坛上少有旷世奇才,多的是平凡却执着的人们。
正是因为怀着对生命的热爱,所以他们讴歌着生命;正是因为怀着对生活的关注,所以他们谱写着生活。
他们曾同我们一样渺小,甚至有的人还不如我们幸运。
从他们身上,我们应该明白:名人不是用来仰慕的,他们以自身的经历告诉我:我们也能做到。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写作的素材仍以杏林子的《生命生命》一课为例。
品味课文时,同学们认为课文中的生命现象很感人。
于是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值得赞赏的生命现象呢?“被火烧焦的大树又发出新芽、小鸭艰难地啄破蛋壳、新生婴儿大声地啼哭……”同学们找到很多。
语文课怎样以读促写
故, 对范增 、 樊哙 的寥寥数笔 , 其形象也十分突 出。再 如在< 勾 践灭吴> 赤壁之战> 的教学中 ,古人围绕 中心详 略写战前准 <
文体 混 乱 , 现 “ 不 像 ” 它们 有 一 个 共 同 的 问题 : 观 结 构 呈 四 。 宏
现代 文如 此 为学 生 提 供 大量 的 写 作 素 材 , 文 言 文 阅 读 教 学 同样 也可 以使 学 生 把 握 文章 结 构 和 写 作 方 法 ,又 可 以 使 学
观念不清晰 。其原 因无外 是构 思不严谨 、 时间不够用等 等 , 但 首要的是许多考生没有明确 的文章结构观念 , 写作技巧匮乏。 考场作文虽不等 同科举考试 的八股 文 ,但如无一定 的章
法可循 , 必定 会 写成 “ 写者 难 写 , 者 难 教 , 者难 改 ” 文 章 。 教 改 的
生在叙 事的详 略和语言概括性 方面 提供 借鉴 。较有代 表性的 是符合 多年高考考 向的史传散 文教学。如 ( 门宴) 鸿 中刘项二 阵营人物形 象的对 比以及作者运用 高超 的技巧将宴会 写得起
术性的文学作品。这个“ 不仅体现在其 内容上 、 高” 语言上 而
且更主要的体现在其结构上。试想一位有名 的作 家在 刨作 一 部散 文或小说之时 ,它对要创作的作品头脑 中连 一点 整体 结 构 的观念都没有 , 他怎么进行创作?一部好 的作品就在于作者
有 一 个 明 确 的 中 心和 清 晰 的创 作 构 架 ( 们 在 平 时 的 教 学 中 我
大 。 ( 抒 情 、 论 、 写 三 种 表 达 方式 , 单 一 或 复 合 点 出 子 用 议 描 或 话 题 与 话 题 的 关 系 。 ) 要 注意 的是 如 果 考 场 上 没 有 足 够 的 时 需 间 完 全 可 以打 腹 稿 , 之 , 草 稿 纸 列 出是 最 好 的 。 再 次 是 撰 反 在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作者:许珊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2024年第03期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更加注重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写作方法和积累写作素材,学会运用写作技巧。
一、多与学生交流,创新教学形式和内容1.构建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关系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小学生一般都思维较为活跃,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和阅读是同等重要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有針对性的教学方案,能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吸收多元化的知识,保证其语文素养的提高。
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关系,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
目前,很多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良好的沟通,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情况以及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未充分的了解,导致学生的成长速度相对缓慢。
在读写结合课堂的构建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沟通和交流关系的搭建,通过日常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以及他们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方案。
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对写作有更加全面的认知,快速掌握相应的写作技巧,提高作文水平。
例如,在日常的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引导,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
2.以兴趣为驱动学习的开展必然需要基于兴趣的基础之上。
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缺乏学习兴趣,导致学习过程较为被动,不能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
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的认知和理解,而不是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想法学习,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丧失了主动权,也感受不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为此,教师需要深度挖掘学生的兴趣,以兴趣为驱动,鼓励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吸取更多的写作经验,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很多散文都是以生活为前提叙事的,而小学阶段的写作练习同样也要求学生关注生活,把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人或事,或者个人想法融入作文中,以便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读促写”的三种策略
于是不知不觉 中 , 我便能够在起 笔 、 落 笔之时 自然地流
“ 读促写" 的三种 策略
画 胡丽 华
从 某种意 义上说 , 是心 灵 的内涵决定 了生活 的内 涵, 一个人 的心灵有 多宽 广 , 他 的生活就 有多宽广。而
露, 不需要任何套路 , 因为这时我 已发现 写作已成为一 种强 烈的表达欲 望 。而 更为 重要 的一点是 , 我似 乎摸 索 出如何 让灵 感找 到 自己 , 自 己找 到灵 感 的捷径 , 我
( 2 ) 强化信心 。这种训 练方 法以表扬鼓励为主 , 主
中 学 语 文 ・ 语 文 立 交 l I l I 举
心灵 的充实 开放 睿智 , 一方面 需要生活的磨练 , 另一方 面在很 大程度 上也依赖 于阅读 , 靠的是 书本给 予人的 滋养与启迪 。书本 的世界是无 限的超越 时空 的 , 又是 凝聚了无数人 的生活和 言语生命智慧 的结晶 。怪 不得 语文教 育家 叶圣 陶先生教 其儿子 写作文 , 概 括起来就 是: 读书 , 读书, 再读书 。 下面 , 我将结合 学生的例子 , 来谈谈不 同模式 的阅 读对 同学们 的心灵 、 对写作 的重要作用 。
广泛阅读 , 充实生命 。 激发 灵感 朱熹 在《 观书 有感》 中 写到 : 问渠那得 清如许 ?为 有源头活水来 。告诉我们要心智澄 明 , 思想活泼 , 才思 不绝 , 必须多读书 。我们 的同学要 丢开一般 的作 文选 , 投身 于更广 阔的阅读 世界 , 包罗 万象 、 天马行 空地读 。 同学们在书 的世界里驰 骋五千年 , 纵横九万里 , 打 开一 扇又一扇 认识世 界的窗 口; 同学们在 书 的世界里敞 开 胸怀, 寻找 志趣相 投的朋友或循循 善诱 的师长 ; 同学们 学生对正在讲话 的学 生进 行时间跟踪及情况记录 。这 也在书 上摘录着 、 吟 诵着 、 沉思 着 ……有一天 , 会情 不 样 的活动 , 对于那种喜欢夸夸其谈 的学生 , 起到 了很好 自禁地拿 起笔抒 写着 , 甚至达 到文思 泉涌 , 倚马 万言 , 的提醒约束作用 。 笔下 生花 的境 界。 4 . 提倡拓 宽渠道 。 多元评价 下面 看看 我学生 的写作 心得 , 相 信会让 大家对 阅 根据教 学实践 , 笔者结合 了以下几 种模式进 行了 读与 写作 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 评价 : 个性 , 个性 , 老师 曾说 我的作 文缺少个 性 , 我许久 ( 1 ) 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思索 不出个所 以然来 。直到接触 了一些较之《 作文选》 “ 自评” 是学 生结合 自身在 口语 交际过程 的表现 , 更 优秀深 刻的书籍后 , 才幡然 醒悟 。首先对 我的想法 进行 自我审视和评 定 ; “ 他评 ” 的参与评 价者可 以是教 产生 “ 颠覆性 ” 影响 的应该是 《 新概念作文》 。初读时 虽 师、 同学 、 家长 甚至 于陌 生人 , 多一个 评价 主体 , 就 多 感觉 此类 文章有些 “ 不 知所云 ” , 但其 华美绮丽 的文字 了一 把衡 量 的尺 度 。 同时也提 倡评 价要 在 具体 情境 却瞬 间打动 了 自己。在学 习华丽 的文笔 的同时 , 似 乎 中进行 。 懵懂 地体 会 到每 一个 文 字所 渗透 的情 感与 涵 义 。于 ( 2 ) 整体评价和局部评价相结合 是, 逐渐开始探索 自己的情感记忆 , 捕捉琐碎 的生活细 对于学生在 口语交际过程中的行 为评定 , 既需要一 节 , 并在内心世界随 着时光而渐渐丰富 的同时 , 更 多地 个整体的评定 , 也需要对其中的某个环节进行 分析和审 关注 自己的所思所想 , 正如“ 我以我手写我心” 。 视, 两者相结合 , 才能使评价形成一个完整的体 系。 渐渐地 , 我了解到这仅仅 拓宽了写作 的长度 , 增添 综 上所述 , 我们教 师只有充 分认识 到 口语交 际课 了几 分文采而 已 , 我还 需要注 重思想 的深 度 。于是我 堂存在 的缺 憾 , 科 学应对 , 才能有 力促进 学 生 口语 交 投入更多精 力放在 “ 经典 ” 作 品上。如 鲁迅 、 郁达 夫 、 沈 际能力 的提 高 , 最终推 进学生 的语文综合 素养 的全面 从文 、 夏洛蒂 ・ 勃朗特等 的书籍 。他们 的著作曾令我甚 发展。 感烦躁 , 但 对有 些书 , 我强迫 自己努 力“ 消化” , 对有些 ★ 作者单位 : 广 东茂名 市茂 南区袂花 学校 。 书隔 几 日不断 翻看 , 不觉 产生 了较浓厚 的兴趣 。一方 面我尝试性地将他 们的思想与言论 与 自己的文章相结 合; 另一方 面又 不断地从 生活 中挖掘属 于 自己独 有 的 感悟 与怀想 , 并 随时记录 , 以便励学 生不要因为 口语交际过程 中暂 时的效 果不 佳而产生 不良的心理 负担 。假设学生 由于在讲述见 闻 的活动过程 中卡壳 , 而导致下次登 台心理 有阴影 , 我们 可以设计一个游戏环 节 , 叫“ 时光倒流” , 让一部分 同学 发问, 让其他 观察聆 听的 同学 抢答关 于刚才 失败的学 生的优点及好 的细节 , 从而稳定失败学生 的心理 , 就算 自卑心理不能很快克服 , 但 从建立点滴 的信心 开始 , 分 层 次分阶段地进行渐进式训练 , 在这个基础上 , 逐步提 高 口语 交际表达 的能力和水平 。 ( 3 ) 克服 自矜心理 。所谓 “ 自矜” , 其实就 是 自傲 。 对 于这一 类型的学 生的训练 , 笔 者借鉴 了外 国口语交 际课 的活动 类型 , 然后化为 己用。这 个训练方法叫 “ 欲 说还休 ” , 将 学生分 为两组 , 让双方 代表就所 选 的主题 展 开讨 论 , 要求 : 不允许 在相 同时间 内讲话 , 不管情绪 如何激动 , 都必须等对方说完之后才 能够发 言 , 观看 的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古人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又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诹。
”可见,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现在的学生电视看得越来越多,游戏玩得越来越溜,而读书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作文写得越来越差。
提起作文,学生发憷,老师发愁。
所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要从读做起,以读促写。
一、以读学写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经过精挑细选,篇篇文质兼美,是学生习作的典范。
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熟读文章的基础上,结合其写作的特点,传授写作的方法,并让学生通过再读来理解、体会、消化、吸收,进而形成自己的写作技能。
如在读中学会给文章点题。
作文即写文章,而好的点题能够突出内容,揭示中心,照应题目,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点题看似容易,写好却难,这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细读体会。
例如《桂林山水》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作者运用了引用点题的方法,言简意赅,既赞美了桂林山水风景如画,又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再见了,亲人》中两次点题,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金色的鱼钩》结尾夸张点题:“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金色的光芒”正象征着老班长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对战友无限关怀的崇高品质。
文章的点题或在文首,或在文尾、或在文中,点题的方法也各有不同,如果单凭教师讲解,学生不易接受,在习作中只能生搬硬套,很难做到点题自然和谐。
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细细品味其点题的绝妙,在心中融会贯通,那么在实际的写作中才能运用得得心应手。
读书重在“品”,品文章的情韵,品文章的趣味,品文章的意境,品文章的气势,品出文章的“滋味”,才能让学生有滋有味地学习运用语言语言表情达意。
张开嘴,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是“品文”的一种有效手段,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读对文章有一种感悟,形成语感。
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句话都读不下来,他如何能把自己的作文写得通顺流畅?如果读课文时他不能倾注感情,与文中人物同喜同悲,他如何能在自己的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没有语感,学生在写作文时会感到有话说不出来,有理道不明。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发布时间:2021-08-04T09:25:31.94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10期作者:韩海波[导读]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实践中韩海波徐闻县实验小学广东省徐闻县 524100摘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实践中,通过开展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帮助学生将语文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有效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夯实学生的语文写作基础,从而全面实现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高质、高效性。
本文基于小学语文课程特点,针对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引言: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是将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相互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语文教师在读写结合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积极的探索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有效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强化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促使学生可以在丰富多样的学习实践中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发展自身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而促进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高效性发展和进步。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身心发展特点,根据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有效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具质量,从而有效构建一个高效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课堂。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课程中《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以及《三衢道中》古诗三首的教学为例,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首先组织学生针对这三首故事进行阅读,同时语文教师为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配上唯美动听的音乐,充分营造课堂的阅读氛围,促使学生可以在音乐与诗句的朗读中仿佛置身于情景之中,有效促进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地融入到诗词情境之中。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随笔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舒小林读和写是语文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读写结合是符合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是有着生命力且植根于我国语文教学中的精华。
在语文阅读中通过读来促进写实现读写结合也得到了众多语文界学者的认同。
实现读写结合的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好读写的切点并以学生的兴趣为主捕捉学生的感受进而拓展其写作的空间。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从学生发展出发如何进行有效的读写训练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对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策略加以研究读写结合是指将语文中的阅读以及写作相结合进行教学。
这说明语文教学中的读和写是密不可分的而且是相互影响的。
语文是教育行业中的重点,小学语文教育更为的重要。
但是因为学生上课的时间有限而语文学习又需要慢慢积累而且小学生自律性不强止课容易分心。
这些都成为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障碍因素。
阅读作为语文的基础,同写结合才能在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同时提高其写作能力。
阅读的过程会让我们进入思考的状态,走进阅读内容。
小学生虽然理解能力有限,但是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根据自己的能力理解阅读内容,积累知识。
所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把读写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
因为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他们头脑中会不自觉地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加工,对课文的结构和思想进行分析,从而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分析能力。
当然,学生在有了大量的阅读后,语文基础知识就会更加丰厚,并在内容情感的感染下,自然就有想表达、想抒写的动力和欲望,进而通过写作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也加强了语言的运用能力,巩固了语文知识,提升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一、以读促写、以写引读。
以读促写就是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
大量阅读就是要多读,不仅要做到读的篇章多,而且要做到读的遍数多,甚至达到熟读成诵的结果。
阅读优秀作品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去学习理解内容,同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
通过大量阅读,让学生懂得如何去选材、组材,如何去确定中心,如何去谴词造句,从而给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谈谈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促讲”“以读促写”
谈谈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促讲”“以读促写”作者:李艳梅来源:《黑河教育》2008年第05期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应突出体现学生的“读”,以代替教师大量的讲解,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的内涵,并模仿范文的方法来写作,达到“以读促讲”、“以读促写”的目的,回归阅读教学的本来面目。
一、在阅读中整体感知以往的阅读教学大多以教师讲为主,重点放在精讲课文上,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通读课文,即使读也只是面向少数学生。
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当然不会提高。
新课改强调“以读促讲”,把重点放在“读”上。
所以在初读课文时,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去分段分层,而应让他们将全篇课文作为一个知觉整体去感知,先“读通全文”、“知道文章的大概”,以此强化阅读的整体性。
如果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字、新词,可以及时查阅工具书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在阅读中感悟文章的内涵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编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
只有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学生才能充分理解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是阅读过程中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
教学中,教师可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然后梳理学生提出的能体现教材重点、难点的问题作为阅读提纲,让学生围绕提纲再读课文,然后展开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以此来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如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后,他们提出了“小女孩为什么在火焰里能看到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这个关键问题。
这时我指导学生带着问题精读课文,再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小女孩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饥寒交迫、没有欢乐,更得不到他人的关心、疼爱,她只能在幻觉中满足自己。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探讨初中语文读与写的结合教学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探讨初中语文读与写的结合教学摘要:初中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在陶冶学生情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初中语文还承担着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任务。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对初中语文的读写结合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写作结合教学初中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在陶冶学生情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初中语文还承担着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任务。
可以说,学生只要掌握好语文的阅读和写作这两个方面,就基本攻克了语文这座堡垒。
文章对初中语文的阅读和写作联合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用阅读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例如:教师在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候,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文中轻松语言的解读上,让学生们通过鲁迅先生轻松的笔调了解到百草园的趣味,并通过对自己童年快乐时光的联想同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这时,教师就可以不失时机地让学生们踊跃发言,谈论自己的童年趣事,并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童年为背景,像鲁迅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样写一篇追忆自己童年的文章。
只有让学生通过阅读发现初中语文语言文字的魅力,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初中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在教授课文的同时,语文教师还应当在课外读物中选取一定量的同教科书类似的文章供学生阅读,强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文章中表达的情感的领悟。
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可培养学生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动力和方法。
实践证明,学生们只有在经过长期的阅读积累之后才能写出充满感情的文章。
二、将文章中的一些句子挖空由于初中语文课文篇幅往往较长,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整篇课文的做法是不太现实的。
所以语文教师应当根据课文的教学要求将课文知识点的主次分清楚,让学生利用有限的精力掌握课文的重点知识。
比如,教师在讲授《木兰辞》的时候,可以将文章中的一些精彩句子直接取出来让学生进行句子连接或者教师背上一句,让学生回答下一句。
以读导写 以写促读——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有效策略的研究
“陋而不陋”的缘由为切入点,刘禹锡从三 了土地上……”可见在仿写训练中,一方
个维度,即人物交往、自然环境、居住人的 面可检验学生对教材文本的理解,另一方
品质等层面,全面彰显了陋室陋而不陋的 面,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化成写作技能,
特点,特别是文本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 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升。又如,《石榴》这
2021·9
一言以蔽之,“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 吐”。叶圣陶先生的这一句话,充分说明了 读和写的本质,简言之就是阅读是写作的 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外化。作为教师,要想 从改变学生下笔难,不知所措,记流水账 的作业现象,需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入手,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 式,坚持以读带写,读写结合,从整体上提 升学生读写能力,夯实全面发展的基础。
以读促写_以写促读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众所周知, 读写结合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让学生的作文与阅读自然链接, 以读带写, 以写促读, 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以读带写1、看谁的补白富有创意在教学中, 我利用现行教材中常常出现的艺术空白, 让学生进行有创意的推测和预计可能的结论。
如学习《小珊迪》一文, 第二段写了小利比告诉那位先生, 小珊迪为先生换零钱, 在过马路时被马车撞倒并轧坏身子, 他悲伤地说! “说不定他会死的. . ”于是我引导学生! “同学们, 课文中省略了故事情节的描写, 如小珊迪的伤情如何. 他是怎样度过痛苦难熬的夜晚的. 他躺在床上会想些什么. . 留这些空白, 正是给你们的推测和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我们来比一比, 谁的推测更有创意, 谁的想象更加合理. 学生在老师的精神激励下, 展开了大胆的富有创意的想象, 且大多合情合理, 他们不但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同时也受到了小珊迪美好品质的感染, 明白了做人就要像小珊迪那样诚实、善良。
2、看谁的仿写新颖别致如学习了课文《再见了, 亲人》后, 我便让学生仿效着写《再见了, _____》的记叙文。
于是, 有的学生写了《再见了, 亲爱的同学》, 表达了对即将转学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有的学生写了《再见了, 爸爸》, 抒发了对即将去外地工作的爸爸的无比眷恋之情, 有的还写了《再见了, 白白》—白白是作者非常喜爱的一只宠物狗, 作者被迫与其分开。
真是各具匠心, 赏心悦目。
3、看谁的续写想象丰富如《小珊迪》学完后, 小利比的生活命运成了学生关注的焦点, 那位先生真得会完成珊迪的遗愿吗. 先生的家人会接受这个穷孩子吗. 小利比的生活会得到幸福吗. 我抓住这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让学生尽情想象。
于是, 《小利比》、《小利比和先生》、《新生活》、《为了一个承诺》等一篇篇富有个性的作文在学生的笔下诞生了。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贾娩艾内容摘要:叶圣陶曾说“教学生阅读,一部分的目的在给他们一个写作的榜样”。
写作是学生知识水平、语言 能力、思想深度以及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
阅读与写作相互促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读写结合”则强调读与 写的紧密结合,在体会读的时候酝酿写,在写的同时促进读。
关键词:作文教学读写结合M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〇171。
>^学教育新课程改革后,《语文课程标准》更加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 用。
教师应重视教材中的有效写作 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训练。
一.回归课本,注重积累课内写 作素材在学生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应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掘和积累写作素材。
把教材中的文章当作例子,教给学生读各类文章的方法,汲取 文章的写作方法,为我所用。
髙中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 篇佳作,名家经典往往髙瞻远瞩,见 解深刻,有很多独特的人生体验和 感悟。
稍加留心,就会发现语文教材 所提供的人物、事件等材料是很丰 富的。
以议论文的写作为例,一篇课 文的透彻学习有时能为写作提供多 方位的人物、事件等材料,它们可以 作为议论文中重要的论据。
如《烛之 武退秦师》中的烛之武,以三寸之舌 说退百万雄师,能够站在对方的立 场上分析利害关系,可谓智慧的化 身,也是化干戈为玉帛的典型;他的 临危受命彰显了“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的情操;他的大器晚成,也证实 了成功需要一定的机遇;佚之狐对 烛之武的举荐,说明了伯乐的重要 性;郑伯认错,体现了知错就改,重 用贤才的必要性;秦伯退兵,则体现 的是双赢的智慧。
此外,《廉颇蔺相 如列传》展现了人物的智勇双全,《老人与海》体现出的迎难而上的坚 定信念,《大堰河——我的保姆》呈 现出对弱者的关怀。
这些都是可以 被充分利用的素材。
回归课本,学以致用,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就不至于“踏破铁鞋无 觅处”。
读文悟法,以读促写——小学作文起步,可以这样教
时, 老 师要 随机 交 给学 生写作 方法 , 让学 生写 作 时有 相应 的依 照 。如 四上第 二单元课 文都是 以观察为 主题 的 , 在学习《 题 西林 壁》 这首诗时 , 教师 除了引导学生读通诗 句 、 读懂 诗意外 , 还要巧 妙地教给 学生 : 可以从远 、 近、 高、 低 等不 同的方位观察 同一个事 物, 看 到 的景 象会 各不 相 同。第 四组课 文都 是 描写 动物 的 , 如 《 猫》 、 《 白鹅》 等, 教 学时 , 不但 要引导学生 了解各 种动物 的特 点 , 更要教给学生抓住动物 的外形 、 生活 习性 、 神态 、 动作等方面表现 动物特点 的写作方法 , 当然还要教给学生用幽默 、 风趣 的语言 、 正 话反说等方法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 这样 , 在 日常教学 中 , 只要我们找准读 写结合的切入点 , 充分 发挥 这些 作品 的示 范作 用 , 让 学生进行仿写 、 续写 、 改写 、 扩写等 练习, 这对 引导 学生作文起步 , 提高学 生的写作能力是 大有裨益
No. 07
一 T I ME E D U C A T 1 0 N
墼 童
J
读 文悟 法 , 以读 促 写— — 小 学 作 文 起 步 标准》 明确指 出: “ 要重视写作教 学与 阅读教 学 、 口语 交际教 学之 间的联 系, 善 于将读 与写 、 "  ̄ k- b写有机 结合 ,
关键 词 : 作 文 起 步 以读 促 写 读 写 结合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2 3 . 2 4
文献标识码 : C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培养学生表达 能力 的重要途径 。 “ 万丈高楼平地起 ” 、 “ 万事开头难 ” , 小学 中年级 的作文起步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那么 , 怎样上好 中年级学生 的起 步作文 , 让学 生的作文有一个好 的开始 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 实践谈几点做法 。 1 借助 绘本 ( 图 画) , 让学生有话可写 绘本 , 其 实就是图画书 。为了避免与 图书混 淆 , 后来 才改用 这个 名词 。这些绘本 多用于小学低 、 中年级 , 它将课文 中的语言 文字形象化 , 为学 生理解课 文内容提供 了方便 。绘本 的内容又多 是学生熟悉的事物 , 有助 于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低、 中年级的孩子阅读 面还不广 , 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强 , 如果 写作 之前教 师能提 供绘本 ( 或 插 图) , 指导 学生先 观察 图中的 内 容, 了解 事情 的时间 、 地点 、 人物 和起 因 、 经过等 , 引导学生边观察 边联想 , 不断 充实 图画的内容 , 再把看到的 、 想到的 内容讲述给同 学听 , 经过 老师 、 同学的指导 、 纠正 , 学生的表达就会 越来越 明确 , 语言也更加准确了 。在这基础上 , 让学生把 图上 的内容按一定顺 序写下来 , 这不但 训练 了学生 的观察能力 , 锻炼 了学生 的表达能 力, 而I : t . 降低 了作 文的难度 , 解决 了学生无话 可写的难题 , 也更好 地将低年级 ( 看图说话 、 写话 ) 和中年级 ( 写好片段) 的知识进行衔 接 。这样 的作文 , 不但有 内容可写 , 不少学生还能进行再创作 , 也 容 易 写 出新 意 。 2 读懂课文 , 使 学生掌握 写法 我 闰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 : “ 课文无非是例子 , 也是 习 作 的例子 , 读范文指导作文 、 习作文 、 效法 作文 、 评作文 , 这不失 为 条行之有效 的经验 。 ” 叶老这段话 , 精辟地道 出了语文教学 中读 与写 的关 系 。崔 峦 先 生 也 曾说 过 : “ 在 我 们 的语 文 教 学 中 , 一 方 面 要加强 阅读教学 , 另一方面要加 强读 写联 系 , 做到读写渗透 , 读写 结合 。 ” 两代语文教育大师的卓见 明确告诉我们 : 阅读是作文 的基 础, 阅读 好像蜜 蜂采 花 , 作 文好 像蜜蜂 酿蜜 , 读 和写是相辅 相成 的, 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 , 学生 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记得 前些年 , 中年级 的教 材编排就 突出了读写结合 的特点 , 每个单元安排 了一篇 习作例文 , 为学生提供了作文的范例。如教 学《 山虎的脚》 一课时 , 不但要 让学生在文中了解 爬山虎的脚是 什么样 、 怎么爬的 , 更要教给学生按顺序观察事物 、 准确 描写观察 所得 的写作方法 。学完课文 , 笔者布置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桂 花树 或石榴树 、 迎春花等植物 , 按一定顺序写 出植物 的根 、 茎、 叶、 花等 特点。因为有法可 依 , 所 以学生觉得写好一种植物并不难。 可见 , 读与写是语 文教学最基本 的教学方式 , 也是作文 教学 的两个密切相关的教学手段 , 读课文 ( 范文 ) 不仅可 以得到写作方 法、 技巧上 的启示 , 并 且还可以激发写作 的兴趣 。 现有 课文有 的按 文体分组 , 有 的按 内容分 组 。在 学习课 文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总结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总结篇一:“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心得体会“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心得体会中石油小学:南荣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个人认为语文课堂的“读”是理解、是吸收、“写”是表达、是运用。
而将两者放在一起,正是因为“读”与“写”这两种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因此,语文课堂上必须读写结合。
阅读是我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是吸收、是输入,是在丰富自己的思想和内部语言。
而语言的积累就需要大量的阅读,学好语文的根本乃在于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
正如古人云:“开卷有益。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而写作则是语言的应用。
是倾吐,是输出,是将自己的某些人生体验、内部思维转化为外部语言,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和书面表达练习活动。
读写结合,就是把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紧密联系起来,在作文教学中要明确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哪些条件、打下哪些基础,写作要借助阅读的哪些知识、利用学得的哪些技巧。
读写结合,能形成有效的学习链,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一、正确认识读、写之间的关系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万卷山积,一篇吟成。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从这些诗句和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写作对读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或者说是阅读积累对学习表达的重要意义。
具体地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大量阅读书籍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积累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广泛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丰富写作素材,解决缺乏写作内容的问题。
3、精细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开阔写作思路,激起学生表达欲望。
4、深入地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感悟写作规律,学习借鉴优秀作文的写作方法。
当然,阅读对写作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同时读写之间也是厚积薄发的关系。
以读促写以文为本
语文酒只是额外的赠送,这是店家的生意手段———招揽客户,既然带有这样的意味就不可能给林冲超级大份的热酒。
这个课堂之中意外出现的小插曲,让我发觉,对文本的解读,一定要引导学生发现细节,从细节出发去体会作者的深意。
每一个人的阅读能力、阅读视野都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对还在成长中的学生,只要言之成理,都应该加以鼓励。
对文本细节的关注与理解,都应该建立在文本上,而不是随意地鼓励学生无边界地发散思维。
同样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对林冲喝酒的理解,如果往借酒消愁的方向去分析,就有失偏颇了。
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借酒消愁的说法,但不代表喝酒就等于消愁。
对文本的细节启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分析,要进行宏观的把握,尽可能抓住文本的一些相关细节,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
比如在《祝福》一文中,有许多关于祥林嫂的细节描写,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对不同时期人物的思想、心理进行比较分析。
2.要引导学生掌握文本分析的基本方式,注意将观点表达与分析相结合,有理有据是基本要求。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时代背景、人情世故等方面去分析,文本的解读“要求教师和学生在阅读中抛开外在的种种偏见,以自己的审美体验为依据,以文字的肌理和情感作为参照物对象,去关照、去感受、去评价”。
我们还可以结合古代金圣叹的批点阅读方式、当代的孙绍振教授的《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钱理群先生《名作重读》等文本,去探究适合教学实际的文本阅读方式。
比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如果对时代背景的分析不够到位,学生很难理解别里科夫既能辖制全城,又整日战战兢兢的怪异行为产生的真正原因。
3.在强调对细节深挖的同时,还要注意避免进入另一个误区,就是“过度诠释”。
“文本解读得讲究分寸,当深则深,不可超出文本本身的内涵,更不可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课文教学与作文训练相脱节的现象,且较为普遍。
因此,很多学生认为在听教师讲授教材时不必太用心,反正考试也不考,对于写作也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读和写是语言学习的两大基础技能,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学习到优秀的语言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巩固所学内容,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是一种能够持续提高语言水平的学习方法。
以读带写。
读书是提高语言水平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新闻报道、学术论文等,从中学习到丰富的词汇和优秀的语言表达方式。
通过不同文体和题材的阅读,我们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读书也能够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读书是提高语言水平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与此读书也可以促进我们的写作能力。
通过阅读优秀的作品,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联想和总结,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通过以读带写的方式,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技巧和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写作也可以促进我们的阅读能力。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收集各种资料,进行大量的阅读和研究,来支撑自己的写作内容。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通过写作,我们也可以发现自己在阅读方面的不足,以便加以弥补。
通过以写促读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写作来促进自己的阅读能力。
以“阅”促“写”
以“阅”促“写”阅读和写作一直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拓展知识,培养语感及思维能力,而写作则是对所学知识的输出和应用。
这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在教育实践中,有一种称为“以‘阅’促‘写’”的教学方法,它通过阅读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和实践意义。
以“阅”促“写”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通过阅读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与其直接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不如先进行一次集体阅读讨论,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他人的作品来获取灵感。
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对写作的渴望,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和动力。
而且,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文字风格和写作技巧,对写作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以“阅”促“写”教学法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阅读作为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内容和题材。
这些内容和题材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通过阅读获取素材可以让学生写作更加有深度和内涵,丰富他们的写作作品。
以“阅”促“写”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通过阅读优秀的作品,学生可以学习到一些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方式。
在阅读中,学生可以模仿和借鉴作家的写作风格和技巧,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通过对阅读作品的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结构,从而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把握,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以“阅”促“写”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阅读能够让学生接触到各种观点和思想,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思考和评价能力。
而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构思和创作作品,这就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通过阅读和写作的相互促进,学生可以逐步培养这些能力,更加全面地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以“阅”促“写”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读促写以文抒心
摘要:“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阅读可启迪心灵、孕育写作;写作
可以表达心灵,抒写情致。
写作离不开语言文字的沉淀,方可妙笔生花;写出真
性情、融入深体悟,至情至性,才可脱俗。
中学生写作一向耗时耗力,可效果却难以让人满意,个中不利因素自不必说,若想提升写作,就要充分利用阅读的机会,以读促写,往往事半功倍。
关键词:积累话题阅读积累
在阅读中积累,不失为一剂良方。
在写作训练之中,总会发现有使到某一次阅读
训练中提到的某些事例或者语言,而这些只要在平时阅读中稍加强化便可完成。
除了阅读训练中的材料,我还会给学生们引发各种各样的延伸阅读材料。
当教材
中出现一个我感受到有趣的话题或者我有积累的话题时,我便很乐于跟学生们分
享我联想到的文章,或者相关文章。
延伸材料的好处是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本来文
本的印象,同时因为本来的文本对这些延伸材料产生基本的印象,以用于习作之中。
在这样紧张的高考氛围之下,我愿意花上一节课的时间和同学们一起分享阅读材料,分享自己的感受,让大家畅所欲言,让大家说说自己想到的那些人,那些事。
现代的环境是,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得到知识的记忆度却不高,往往
是一瞥而过,完全无法体现在自我表达之中。
而发言,或者说聊天,常常是学生
们表达自我的平台,也常常是大家知识互通的渠道,这样的时间,花来是有意义的。
增长见识,是提升写作的开端,言之有物应该只是个基础的要求。
学生对文字的感知不到位,难免流于生硬机械。
语文写作不同于其他科目,或者
其他题型,其灵活度是整个几场考试中最高的。
当然按照全部的评分要求卡出来
的习作是不会出错的,分数也自然是不错的。
可是,并不会像其他所谓“死答案”
一样,记住套路就基本拿下全部的分数。
每每寒暑假,总会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的任务,高一的时候,我会按照自己的喜
好以及学生的需求推荐一些读物,让学生阅读,而之后凭他们的喜好自行选择图书。
之后的写作中,学生们有了些“个性”,开始发展自己的语言风格了。
他们会在不
自觉中受到自己喜爱文字的影响,而且我一直抱持的一个观点是只要文字运用得法,没有哪种语言风格是高考无法接受的。
有些学生文风严谨,有些学生古风古韵,有些学生语言颇为犀利,有些学生还时不时抖个小机灵,他们找到了自己运
用文字最有魅力的方式,这对于写好一篇文章来说当然必不可少,而且我相信,
这些风格的形成与他们所读之书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大部分来自于潜意识的模
仿行为,这便是他们最初对文字的感觉。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还坚持的一件事就是学生周记练习。
不是学生最私密的
那部分情感的展现,当然,如果学生愿意,我也乐于倾听,而是学生记录事情,
表达感受的一个重要平台。
在周记中我往往能看到比考试作文更加精彩的文章,这些都不过一个“真”字。
感
情是会传递的,而传递的前提是说者的信念感。
几乎没有听说过一个人对于自己
所言其事全然不信却收获了一众好评的情况。
对文字的感觉有高有低,而自己的感受便未有高低好坏之分,能最细腻地还原自
己的想法,便是最动人的表达,不过这一点做起来,还是最不容易。
很多时候,
学生只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运用自己积累的大量论据,加上自己对文字的
感知运用能力,炖上一锅营养丰富,滋味上乘的鸡汤,但是总是少了最后一点的提鲜。
文字是否发自内心的信念感是可以表现在笔尖的,词语的准确优美向来只是一项评判标准,而奇妙的文字是足以感动人的,可能是一句特别的观点,一个从没见过的说法,甚至是一个堪称特殊的词汇,都带着作者的深入思考,也都在一定程度上为文章提鲜,做着最后的提升工作。
虽然这一点不容易,但是几年的周记活动总应该在多数学生身上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思考的独立性,特殊性保证了在作文中总会出现些不一样的表达,充满魅力的个性表达。
从最简单的阅读积累开始,到最终的习作,保证每个环节的连贯性与完成度,就相当于捍卫了写作的基石。
写作是长期的积累,是个人在语文文字的积累上,形成的对于语言的独特感知力,它需要学生有捕捉文字的敏锐,需要学生有深入思考的意识,更需要学生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见识。
以读促写,做到厚积薄发,以文抒心,做到立心立言。
参考文献【1】曹敏. 以读促写循序渐进[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1, 34(2). 【2】郑建华.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