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自转》word学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自转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3)实验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地球仪实验,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和速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球自转的特点。
(4)游戏环节:设计“地球自转我知道”知识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检验学生对地球自转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思维发展:
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中,学会了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形成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倾听他人意见,取长补短,提高自身思维品质。
4. 情感态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通过了解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学生增强了环保意识和人地协调观,关注地球环境变化。
d.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学会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思考和成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热情;
b. 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认识到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关注地球环境变化;
c. 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创新意识;
d.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意识到保护地球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② 针对教学方法问题,可以增加实例分析、案例研究等环节,将地球自转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其实用性和趣味性。
③ 针对教学评价问题,可以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口头报告、小组讨论展示等,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成果。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速度,以及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地方时差等地理现象。在解答相关问题或讨论时,能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自转学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学案第一部分 地球自转一、 自主探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师演示地球自转,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在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北极南极 侧视图 北极上空俯视图 南极上空俯视图 S二、合作探究1、生活中那些地理现象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2、毛主席《送瘟神》中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话对吗?为什么?3、小组讨论人们以一天为单位安排作息时间,与地球自转有什么关系?三、知识总结通过学习,总结一下地球的自转有哪些规律?自主探究阅读课本第十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为什么我们会有白天和黑夜?白天和黑夜为什么会不停地交替呢?第二部分时差自主探究阅读课本第十二页,思考一下为什么宾馆大厅所显示的各个城市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呢?二、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演示地球的自转,看看A、B两点中,哪一点先迎来黎明的曙光、送走黄昏的落日。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2、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进行推算。
(1)、地球每小时转过的角度是_______。
(2)、经度每相差15°,时间相差________小时。
(3)、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_______分。
3、归纳出地球上时间差异的规律。
三、学生反思学习了这部分的知识,你有哪些收获呢?【答案】第一部分地球自转一、自主探究画图略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二、合作探究1.日月星辰东升西落2.对在赤道上一天随着地球的自转,也旋转一周,而赤道的周长是4 万千米,也就是八万里。
3.因为地球自转一周的周期是24小时,也就是一昼夜是24小时,安排作息时间,是以地球的自转周期为依据的。
第二部分时差自主探究由于地球的自转,不同经度时间不同。
二、合作探究1.A 说明东边的时刻早于西边时刻2. 一 360 15 (1)15°(2)一(3)43.东边早于西边时刻,每差15°时间就相差一小。
2017秋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自转》word教案1
2017秋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自转》word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以及地球自转造成昼夜更替的现象。
2.能准确讲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地球的自转,逐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3. 了解全球各地的时刻差异,明白引起差异的缘故。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昼夜更替和时刻差异。
教学方法:演示观看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预备: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我们专门熟悉的自然现象。
那么大伙儿明白这些现象的形成缘故吗?(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现。
)二、新授1.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展现]课件:地球的自转[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并摸索:地球是绕什么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如何样?(地轴,自西向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并讲述自转的周期)下面我们具体了解地球自转的几个特点(读课本11页,找出自转的方向、周期。
(引导)地球自转的方向在不同的位置观看是不同的,如从中间和南北极。
(总结)从赤道观看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是顺时针,能够总结为北逆南顺。
然而差不多上自西向东(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一天(24小时)2.昼夜更替(1)这有一个地球仪,哪位同学能上来给大伙儿演示地球的自转?(2)日出日落现象是如何样产生的?日月星辰什么缘故不西升东落?(由于地转的自转;因为自转是自西向东)教师用手电筒照耀地球仪,演示昼夜的产生,并讲解产生的缘故;然后再转动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并讲解产生的缘故。
(3)如果地球不转了,昼夜还能更替吗?还存在昼夜现象吗在地球上?(讲解)昼夜现象和昼夜更替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昼夜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地球的形状所致,因为它是一个不透亮的球体,因此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因此显现了昼夜现象,而昼夜的更替则是地球自转的结果,一定要分清晰两个概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第3节地球的自转(第2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
第3节地球的自转【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教学目标】L掌握时区的划分。
(重点)2•初步学会区时的计算。
(难点)3,拿握过日畀线日期变更的规律° (重点和难点)【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教学方法】看看、说说、议议;小组合作探究【教貝准备】地球仪,课本插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演示:在地球仪的赤道上标注A、B两点。
用手电筒的光线模拟太阳光照,按地球口转的方向转动地球仪。
(问)观察A、B两点,明L点先迎来黎明的曙光,明L点先送走黄昏的落日。
(议一议)这个演示说明了什么?(生)因为地球口转,产生吋间差异。
位置东边的地方吋间早,西边的地方时间晚。
(过渡)今天我们就來学习有关“时间的差界”的知识。
【预习展示】学牛展示预习成果,捉出怵1惑。
【岀示目标】出示教学目标(略)【合作探究】廐一地;W与时差(师)读图1-55,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来推算地球上的时差。
(生)(1)地球每小时转过的角度是15°(2)经度每相差15° ,时间相差1小时°(师)计算一下,经度0刑东经120哋方时相差多少?(生)8小时(师)当0逐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点时,东经120。
的地方时是几点呢?(生)20点(过渡)便用地方时,常会造成时间上的混乱,给交通和通讯带来许多不便。
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因年在华盛顿召开了一次国际经度会议,创立了标准时制度。
探究二时区与区时(师)阅读课文及图1-3-6回答:1、时区怎样划分的?全球共有多少时区?(牛)①每隔经度15°划为一个时区;②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2、什么叫区时?中时区的中央经线是哪一条?哪两个时区合并为一个时区?它们的屮央经线是哪一条?(生)①每个时区均采用其屮央经线上的地方时,这就是该时区的区时。
②中时区的中央经线是本初了午线;③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一个吋区。
它们的中央经线是180。
经线。
3、北京在什么时区?该时区中央经线是哪条?什么是北京时间?(牛)①东八区② 东经120°经线。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地球的自转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3)学生可以在家中或学校内进行地球自转实验,如制作简易地球仪,观察地球自转的现象,加深对地球自转的理解。
(4)学生可以关注一些地理科学相关的科普书籍、杂志或网站,了解地球自转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领域,以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4.对课程学习的影响: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的培养,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地球自转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和需求,教师可以采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如针对地理知识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课程的难度和深度,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地理现象分析;对于地理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需要从基础知识入手,通过耐心讲解和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提高。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地理实例,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人文地理现象:地球自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时差、旅行、交通等。
(3)地理信息技术:地球自转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应用,地球自转数据的获取和分析方法。
(4)科学探究:地球自转的实验方法,如地球仪实验、地球自转模拟实验等。
2.拓展建议
(1)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更多关于地球自转的资料,如地球自转的原理、地球自转的测量方法等,以拓宽知识面。
⑧地球自转的观察方法:观察昼夜更替、记录时间差异等。
⑨地球自转的应用领域:地理、天文、气象等。
⑩地球自转的未来发展:创新性想法、改进方向。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1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自转》》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地球自转的概念、特点、产生的地理现象等。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学习的重要部分,对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地球运动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深入理解地球自转的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特点,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能够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地球自转的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地球自转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球自转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地球仪等教学工具。
3.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特点,同时提出问题:“地球自转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呈现地球自转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过程,同时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并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自转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这两个重点。对于时间差异这个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地球自转相关的实际问题。
5.地理情感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地理情感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地球自转的概念与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
1.地球自转方向的理解。
2.地球自转周期与昼夜交替关系的理解。
(二)存在主要问题
1.教学管理:在课堂时间安排上,我发现有时讲解时间过长,导致实践活动时间不足,需要更好地平衡讲解和实践活动的时间分配。
2.教学方法:对于地球自转方向的理解这个难点,我可能需要采用更多的教学工具和直观演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改进措施
1.优化时间安排: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时间管理,确保讲解和实践活动的时间平衡,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
(2)学生反馈:我关注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和困惑,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①条理清楚:
1.地球自转的概念与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周期
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②重点突出:
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即24小时
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形成昼夜交替,产生时间差异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1.3地球的自转学案设计
第六步:当堂达标:单双号错开(一坐一蹲)达标题教案、课件上都要有,并及时制出答案,以备对批!(四检) 10分钟
填空题
1. 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转,一般来说,__边的地点比__边
先看到日出,也就是说,东边地点的时刻比西边地点时刻
__(早或迟)。
2. 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__°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可分为
3.. 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
“昨天”的分界线,并把这条线叫做“_______
选择题
1. 有人说“世界在不断缩小”,是指()
A. 地球上空间缩小了
B. 人们活动范围缩小了
C. 人口增多使地球的容量缩小
D. 生产力的发展,使信息传播所用时间大大缩短
2. 当北京时间10月1日8点时,东二区的开罗是()
A. 10月1日2点
B. 10月1日14点
C. 10月1日0点
D. 10月2日2 点
3. 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 全球共划分为12个时区
B. 中时区的中央经线是本初子午线
C. 北京时间是采用东经120°的地方时,
即东九区的区时
D. 任何时刻,西十二区总比东十二区早24小时在课件上出示,让学
生回答。
重点练习时差。
3324.商务星球初中地理七上《1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word教案 (1)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课地球的自转教案商务星球版一、教案的基本要求(一)总体要求1、教案编写要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为根本依据,以我市现行教科书为教学蓝本,立足于教学实践,努力体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成果。
教案可以采用本区(市)、学校整体推行的课堂教学模式。
2、教师参评的教案必须是原创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借鉴意义,在精心设计的基础上,要通过课堂实践予以验证、通过课后反思予以完善、提高。
对于抄袭的教案,不予评奖。
3、教案的文本格式为word文档。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要同时提交课件,使用导学案的要同时提交导学案,开展地理实验与观测的要同时提交仪器配置表或观察记录表。
所有材料应统一打包。
(二)主要内容根据“七备”、“七设计”的总体要求,地理教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1、课标要求:课时教案所对应的“内容标准”要求。
2、课题与课型:章节课题(课时);新授课、活动课或复习课。
3、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制定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倡导教学目标以行为目标方式陈述,突出知识与能力,体现过程与方法,融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要抓住地理图表系统,突出地理主干知识。
4、教学模式:学案导学、问题探究、讲练结合等模式。
5、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读图思考、演示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
6、教具准备:地球仪、地图册、地理挂图、多媒体课件等。
7、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案的主体部分,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对活动设计意图的简单说明。
教学环节清晰完整,能够体现教案所采用教学模式的特点。
教师活动有的放矢,包括诊断提问、情境导入、问题设计、典例解剖、诱导点拨、思路归纳、承转过度、梳理总结、评价矫正等。
要求导入新颖,过渡自然,问题的设计要有深度和梯度,典例解剖细致,诱导点拨到位,注重答题思路引导,归纳梳理精当,有效建构知识体系,评价矫正及时有效。
学生活动恰如其分,包括课前预习、自主认知、讨论质疑、合作探究、操作绘图、答题训练等。
商务星球初中地理七上《1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word教案 (4)
教案第一章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自转1、学情分析: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因此上课气氛活跃却经常听不懂、听不到,同时,学生之中预习的比例很低,预习的习惯不勤,使得上课的进度、师生配合度都受到压抑和限制,总体上来说学生尚未找到学习地理的有效方法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强调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特别是强调学生对于识图、读图的重视和读图方法的掌握,在七年级地理课程学习过程中,对于识图、理解地理语言的方法和感觉的锻炼必须加强,为学生学习地理打好坚实基础。
教材是使用商务印书馆、星球地图出版社版本的七年级《地理》上册。
本课内容基于本章第二节关于地球仪的知识,并且从诸多方面介绍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影响,要求学生能够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知道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上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要求学生会计算时区和地方时。
可以说本节内容是本教材中的难点重点之一,讲解过程要详细,耐心等待学生回馈。
2、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能够介绍地球自转产生的影响(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能够解释地球上不同地方的地方时的划分规范,能够计算时区和具体时间,重点在于学会地方时的产生和计算的技能,理解太阳光照条件与地球地方时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和演示地球仪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较为形象地认识自己身处的地球的状况,理解昼夜更替的形成原理,进而对地方时形成较好的理解,体验知识的联系运用和联想过程,体会经纬网的现实意义及日期变更的原理(每隔15°相差一小时),使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掌握时区和时间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使学生逐步理解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地理学依据,引导学生形成合理作息的良好习惯和热爱生活的良好态度,树立珍惜生活和地球的唯物主义价值观。
3、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自转的方向、周期及影响。
教学难点:时间的差异和地方时的计算。
4、教学方法:讲授法:便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2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三节》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以及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理解,是学习地球公转和其他地理知识的基础。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对地球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以及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可能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直观的图像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自转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2.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
3.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能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的概念及其产生的现象。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像、动画等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现象。
3.进行实际操作,如观察地球仪,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自转的过程。
4.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地球仪。
3.教学课件。
4.学生分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形状等。
然后提问:“地球自转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从而引出本节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自转的图像、动画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现象。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阐述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等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自转的过程。
学生可以通过旋转地球仪,观察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1.3地球的自转学案设计(1)
课题地球的自转课型新授课单位主备人使用人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的特点,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
2、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及交替周期。
3、能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教学关键会利用地球来演示地球的自转,明确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
学习过程学生感悟(教师个性修订)一、引入:多媒体演示地球自转的动画示标(齐读“教学目标”)二、学习过程:知识点一:地球的自传1自主学习:结合课本自学理解2合作探究:(照下面地天仪样子)小组共同动手完成地球仪的组装(乒乓球、铁丝)(注意:地球仪总是斜着身子的)3精彩展示:不同小组积极选代表到讲台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①、将地球仪底座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②、让地球仪上的北极指向北极星附近(即指北)③、左手扶稳地球仪底座,右手向身体外侧方向拨动地球仪的球体部分。
④、在转动地球仪的同时,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小组成员积极演示)4精讲点拨:通过观察演示了解地球自转的特征:(先让学生总结,最后,教师总结如下)1绕转中心_ _2地轴指向___ 3方向_ _4周期_______.拓展延伸:指导学生利用手势来演示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右手大拇指代表北极上空,握拳后四指指尖所指方向就是地球自转的方向)及时巩固:(小组代表举手回答)a、在上面三幅上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b、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c、说说在地球的什么地方能够“坐地日行八万里”知识点二:昼夜交替的学习(学习方式同上)自学课本第12页,了解昼夜交替现象小组活动:用手电筒(或是小蜡烛)照地球仪,能发现地球仪上有什么明暗差别?(小组代表回答结论:)活动与展示:在上面活动的基础上,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此时地球当堂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分)1、我们每天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这是由于()A.地球自西向东公转B.地球自东向西公转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D.地球自东向西自转2、地球自转的现象是产生了()A.昼夜现象B温度带划分C昼夜交替D昼夜长短变化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但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个方向会表现出差异。
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word教案
一、昼夜更替
下面我们具体了解地球自转的几个特点(读课本11页,找出自转的方向、周期。
(引导)地球自转的方向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是不同的,如从中间和南北极。
(总结)从赤道观察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是顺时针,可以总结为北逆南顺。但是都是自西向东 。
板书:二、 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1、方向:自西向东
第3课地球的自传
【教学目标】
1、了解昼夜更替现象的原因。
2、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几个 现象。
3、联系日常生活,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地 球自转的现象
【教学用具】
大地球仪,小地球仪,手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新课导入, 我们每天早晨起床上学,晚上休息,有哪位同学想过,什么原因导致了昼夜不断的更替。今天就来学习一下。
2、周期:一天(24小时)
(转呈)因为的确自转的方向 ,东面的人总是比西面的先看到日出,也就是说东边的时间比西面的时间要早,这就引起了时间的不 同。
板书:三、时间的差异
(根据地 球自转的周期,和地球的经度推算时间和经度的规律)
(总结)这种因为经度不 同而形成的时间称为地方时,还有一种国际通用的时间,这一点是选学内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一下。这里有几句话可以帮助记忆
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小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方向,几个同学配合从 不同位置观察。
学生用地球仪演示,当中国处于白昼时,美国的位置,正好是黑夜,由此得出全球的时间不相同
根据12页的活动,得出每小时地球自转15°,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
自西向东绕轴转
一圈便是一整天
北逆南顺看时针
方向判定它指点
3328.商务星球初中地理七上《1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word教案 (5)
1-3 地球自转教案1课型:新授课标要求: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教学目标:1、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2、学会使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启发法教具:多媒体、地球仪、手电筒教学课时:1课时【导入课题】假设活动1——阳光照在地球上会出现什么现象?假设活动2——地球转动时又会出现什么现象?(两个活动引出地球自转的意义:昼夜交替)【学习过程】(一)自转的方向和周期衔接过渡:地球时刻不停在自转,现演示地球仪,请注意观察观察与发现:地球绕着——在不停的旋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周期是——。
思考:1.日月星辰为何东升西落?2.你能举例说明,在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证明地球在自转?学生讨论交流:交流生活中发现自转的实例(二)昼夜交替提出问题:1,地球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2如果地球不自转,地球上有没有昼夜?(区分昼夜和昼夜交替现象并引出昼夜产生的原因)【学生回答】略【讲述】由于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会产生昼夜现象。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画图解释晨昏线)【学生活动】观察发现,画出自转方向,他颜色的笔画出来,判断是晨线还是昏线。
(帮助学生对晨昏线的判断)【讲述】地球不停自转,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所以昼夜交替的原因是?【学生回答】:得出结论【讲述】昼是指白天,夜是黑夜,那么黑夜和白天的周期是?【学生回答】略活动一:观察南北两极地球自转的方向完成要求教师:让学生演示地球仪学生活动:在图上画出自转方向,得出结论。
活动二;模拟演示地球上的昼夜交替教师: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的位置学生演示:记录演示结果,理解昼夜变化的规律。
收获平台:让学生交流学习收获,还有哪些疑惑?当堂达标:完成地理助学p13教学反思:让学生亲手演示,体验地球自转的意义(赠品不喜欢可以删除)期末学生评语选粹◆品学皆优◆你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你文静温和,大家都愿意和你一起玩。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地球的自转一、教课内容选自(浙江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七年级第二册。
二、教材解析教材是学生在小学和七年级第一册对静态地球的认识及九大行星绕日运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连续经过研究让学生领会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以及由此体验太阳的东升西落和日夜交替的规律,同时,也为后边学习地球的公转做好准备。
是学生对地球原有认识的沿伸(从本来认识的静态的地球——到动向的地球)。
三、学生解析我校地处衢江区的山区,学生对天文、地理方面知识认识的比较少;初一学生对空间想象能力也较弱。
但学生对天文方面知识有浓厚的兴趣。
四、设计理念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突出科学研究表现科学实质,侧重学生发展。
)本课的设计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
建构主义理论以为认识本源于动作(活动),本源于主客体的互相作用将个体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分为同化、适应、均衡和自我调理等环节。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体素。
故自己在这节课的教课中教师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出现,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踊跃性和开创精神,最后达到对当前知识有效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教课方案过程中努力表现以下特色:1、重申创建情境并使学生进入情形。
2、重申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活动。
3、重申为学生供给多种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问题研究。
4、重申经过研究式教课方法,利用小组合作模拟形式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愉悦与乐趣。
5、重申学生进行意义建构。
五、教课目标1、经过实验研究认识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特色。
2、经过模拟实验观察和谈论。
认识日夜现象和日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的含义及日夜交替周期。
3、经过模拟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日夜交替现象,培育学生主动研究、乐于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六、教课器具地球仪、十字方向标、矿烛、火柴、白色的乒乓球十四组,地球自转及日夜现象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自转》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地球自转基本特征,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
学习重点:
1.地球自转基本特征:旋转中心、方向、周期、转动特点。
2.理解地球自转意义:昼夜交替和时差。
学习难点:
理解地球自转意义:昼夜交替和时差。
导学问题:
1. 阅读教材P11并结合生活实际思考: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是什么?其方向、周期(旋转一周需要的时间长短)分别是什么?使用“学乐师生”APP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2.地球上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观察静止的地球仪(乒乓、篮球等均可),任何时候你只能看到地球仪的一半,为什么只能看到一半?();假设你的眼睛就是太阳,地球仪就是地球,任何时候看到的那一半就是()(选填黑夜或白天),看不到的那一半就是()(选填黑夜或白天),于是地球上就有了()现象,其原因是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昼夜更替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一点(作上特殊记号,这一点视为地球上某点),你的眼睛依然是太阳,拨动地球仪,当那点出现在你的视野中时表明那点处于()(选填黑夜或白天),当那点消失在你的视野中时表明它处于()(选填黑夜或白天)。
不断拨动地球仪,这个现象反复出现,于是就可以代表地球表面产生了()更替现象。
4.2012奥运会在伦敦举行,小王为了看某些赛事的现场直播不得不夜半三更起床,据此回答
(1)这是为什么?
(2)什么叫地方时,地方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5.时差计算
(1)演示地球自转后回答:
地球每小时自转多少度?(写出算式),经度相同的各点(同一经线上各点),时间()(选填相同或不同),经度不同的各点,时间()(选填相
同或不同);地球自转一周要转动°,而东经、西经之和也为°,因此地球上经度相差°的两地时差为1小时。
(2)观察地球仪(或地图),写出下列各组经线相隔多少度?(各组经线的经度差)
90°E与120°E经线相隔()度; 30°E与45°经线相隔()度
75°E与150°E经线相隔()度; 15°W与60°W经线相隔()度;
30°W与90°W经线相隔()度; 120°E与120°W经线相隔()度;
60°E与60°W经线相隔()度
(3)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比相对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说明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时间比相对位置偏西的地点要(选填早或晚),因此地球上的时间遵循东
西的原则。
6.预习检测:
(1)地球绕着________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北极上空往下看是针),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________,也就是________。
(3)由于地球是一个________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________,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是________,未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是
________。
(4)读“地球上的昼和夜示意图”,回答
①图中A、B两地中,白天的是地,判断的依据是。
②在图中适当位置标注:地轴、南极、赤道、自转方向(用箭头)。
③由图可知:地球自转产生了现象
7.整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