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解剖知识点及习题集(系统+局部(二十二端脑

合集下载

端脑

端脑

语言中枢
(1)运动性语言中枢:
额下回后部 -Broca 区(44、45区)失语症
(2)书写中枢:
额中回后部( 8区) 失写症
(3)听觉性语言中枢:
颞上回后部(22区) 失听症
(4)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 角回(39区)失读症
Wernicke区
视觉性语言中枢
书写中枢 运动性语言中枢
听觉性语言中枢
1、对侧偏身感觉丧失(丘脑中央辐射损伤) 2、对侧偏瘫(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损伤) 3、两眼视野对侧同向性偏盲(视辐射受损)
穹窿 穹窿连合 穹窿柱
(2)连合纤维 连合左右半球皮质的纤维 胼胝体:嘴、膝、干、
压部 前连合 — 连接两侧颞叶
(3)联络纤维 弓状纤维
①钩束 ②上纵束 ③下纵束 ④扣带
薄束结节
尾状核
背侧丘脑 松果体 上丘 下丘
小脑上脚
小脑中脚 前庭区 小脑下脚 髓纹
楔束结节
4.大脑半球的髓质
(1)投射纤维 由大脑皮质与皮质下各中枢间的上、下行纤维组成。它
内囊
们大部分经过内囊。
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
与豆状核之间,水平切 面呈向外开放“V”字形
内囊前肢
内囊膝
内囊后肢
内囊前肢投射纤维 额桥束
端脑(大脑)
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fanping Department of Human Anatomy,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五、端脑(大脑)
(一) 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三沟五叶 额叶
大脑纵裂
中央沟
胼胝体
大脑横裂
外侧沟
中央沟
顶枕沟 额叶

局部解剖学端脑课件

局部解剖学端脑课件
n 位于枕叶内侧 面距状沟两侧 的皮质
n 外侧膝状体 n 一侧接受双眼
同侧半视网膜 冲动
Up
down
•20
n 听觉区
颞横回;内侧膝状体;每侧 接受双耳冲动
n 平衡觉区 n 嗅觉区
海马旁回钩的内侧部
n 味觉区—中央后回下部 n 内脏运动中枢
边缘叶
•21
语 言 中 枢Language area
n 运动性语言中枢
n 上下颠倒,但头部是 正的
n 左右交叉,即一侧运 动区支配对侧肢体的 运动
n 身体各部投影区的大 小与各部形体大小无 关,而取决于功能的 重要性和复杂程度
Up
down
•16
Up
down
•17
第一躯体感觉区
First somatic sensory area
Position 位于中央后回和中 央旁小叶后部
Up
down
•32
n (3)投射纤维
皮质与皮质下中枢间 的上下行纤维,经过 内囊 内囊-背侧丘脑、尾状 核、豆状核间的白质 板。
•33
Up
down
•34
可分为三部 n 内囊前肢Anterior limb of
internal capsule
n 内囊膝Genu of internal
capsule
Up
down
•37
边缘系统
内脏调节,情绪反应,性活动,学习记忆
边缘叶
海马旁回 海马 扣带回 齿状回
下丘脑 皮质下 结构 杏仁体
扣带回 胼 胝 体 下 回
丘脑前核群海马旁回
终板旁回
杏仁体
Up
home
•38
n 端脑

解剖知识点及习题集(系统局部)(二十二)端脑

解剖知识点及习题集(系统局部)(二十二)端脑

(二十二)端脑1.大脑半球的分叶及主要沟回大脑半球在颅内发育时,其表面积增加较颅骨快,因而形成起伏不平的外表,凹陷处成沟,沟之间形成长短、大小不一的隆起,为脑回。

左右大脑半球之间为纵行的大脑纵裂 cerebral longitudinal fissure,纵裂的底面连接两半球宽厚的纤维束板,即胼胝体corpus callosum。

大脑和小脑之间为大脑横裂cerebral transverse fissure。

每个半球分为上外侧面、内侧面和下面。

上外侧面隆凸,内侧面平坦,两面以上缘为界。

下面凹凸不平,和内侧面之间无明显分界,和上外侧面之间以下缘为界。

半球内有3条恒定的沟,将每侧大脑半球分为5叶,分别为额、顶、枕、颞叶及脑岛。

外侧沟lateral sulcus 起于半球下面,行向后上方,至上外侧面。

中央沟central sulcus起于半球上缘中点稍后方,斜向前下方,下端与外侧沟隔一脑回,上端延伸至半球内侧面。

顶枕沟parietoocipital sulcus位于半球内侧面后部,自距状沟起,自下向上并略转至上外侧面。

在外侧沟上方和中央沟以前的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外侧沟以下的部分为颞叶 temporal lobe;枕叶occipital lobe位于半球后部,其前界在内侧面为顶枕沟,在上外侧面的界限是顶枕沟至枕前切迹(在枕叶后端前方约4cm处)的连线;顶叶parietal lobe为外侧沟上方,中央沟后方,枕叶以前的部分;岛叶insula呈三角形岛状,位于外侧沟深面,被额、顶、颞叶所掩盖。

在半球背外侧面,中央沟前方,有与之平行的中央前沟。

自中央前沟有两条向前水平走行的沟,为额上沟和额下沟。

由上述三沟将额叶分成4个脑回,中央前回precentral gyrus居中央沟和中央前沟之间;额上回superior frontol gyrus居额上沟之上方,沿半球上缘并转至半球内侧面;额中回middle frontal gyrus居额上、下沟之间;额下回inferior frontal gyrus居额下沟和外侧沟之间。

系统解剖学 端脑

系统解剖学 端脑

(二).大脑半球的髓质
【内部结构】
Cerebral Medullary Substance
白质 (由神经纤维组成,分为三类):
(1)联络纤维: Association Fiber 联系同侧半球内各部之间的纤维
(2)连合纤维: Commissural Fiber 连合左右半球皮质的纤维
(3)投射纤维: Projection Fiber 连接大脑皮质与皮质下结构的纤维
【内部结构】
1.位置: 豆状核与尾状核、背侧丘脑之间
2.构成: 上、下行的投射纤维集中形成的髓质板。
尾状核
内囊
背侧丘脑
豆状核
3.形态和分部: 内囊在水平切面上呈“> <”形, 分部:前肢、 膝部、 后肢
前肢 膝
后肢
4.通过内囊各部的纤维束
前肢
尾状核头
丘脑前辐射
额桥束
膝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后肢
背侧丘脑
额下回后部(44、45区),即Broca区。 ★损伤:运动性失语症。
•阅读中枢
(视觉性语言中枢)
顶下小叶的角回(39 区) ★损伤:失读症
语言优势半球
说话中枢 书写中枢
听话中枢
阅读中枢
243
• 大脑左侧半球:
右利者位于左半球,左利者 大部分也位于左半球,仅极少左 利者位于右半球。
• 半球分工--不对称性
前 角:深入额叶
后 角:深入枕叶 下 角:深入颞叶
前角
下角
后角
侧面观 下面观
侧脑室脉络丛
在中央部和下角内有大量脉络丛,可产生脑脊液。
交通
侧脑室 Lateral Ventricle

室间孔 Interventricular Foramen

人体解剖端脑大脑

人体解剖端脑大脑

解剖学研究意义与应用
研究意义
通过对端脑和大脑的解剖学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人类神经系 统的结构和功能,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 础。
应用领域
解剖学知识在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如神经外科手术、脑功能研究、认知科学等。同时,随着科 技的进步,解剖学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为相关领域的 研究和应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人体解剖端脑大脑
contents
目录
• 端脑与大脑概述 • 端脑解剖结构 • 大脑解剖结构 • 端脑与大脑生理功能 • 神经系统疾病对端脑大脑影响 • 研究方法与技术进展
01 端脑与大脑概述
端脑与大脑定义及功能
端脑定义
端脑是脑的最高级部分,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 组成,是人类神经中枢的重要部分。
位于大脑半球纵裂的底部, 连接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的横 行神经纤维束,是大脑半球 中最大的连合纤维。胼胝体 损伤可导致失联络症状,表 现为左侧肢体不知右侧肢体 的活动或存在等。
位于大脑丘脑和内侧颞叶之 间,主要负责长时记忆的存 储转换和定向等功能,是阿 尔茨海默病最先累及的重要 部分。
03 大脑解剖结构
认知区
负责高级认知功能,如注意力、思维、判断、 决策等。
情感调节和记忆存储机制
01
02
03
情感调节
端脑和大脑通过神经递质 等化学物质调节情感反应, 维持情绪稳定。
记忆存储
大脑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 接形成记忆网络,实现信 息的存储和回忆。
学习机制
大脑通过不断接收新信息, 调整神经元之间的连接, 形成新的记忆和认知结构。
非运动症状
帕金森病还可能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精神系统等,导致便秘、抑郁等非运动症 状。

神经系统端脑

神经系统端脑

端脑的皮பைடு நூலகம்和核团
端脑皮质是构成大脑表层的神经元网 络,具有高度复杂性和多层次结构。
皮质和核团之间的连接形成了复杂的 神经网络,支持各种认知和行为功能 。
端脑内部包含许多核团,这些核团是 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的集群 ,参与不同的神经信号传递和调节。
端脑的纤维束和投射
端脑的纤维束是指连接大脑不同区域 或核团的神经纤维束,它们在大脑中 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
情感功能
端脑也参与情感的产生和调节,它与边缘系统等区域相互作 用,影响人们的情绪反应、情感体验和社会行为。
内分泌和自主神经功能
内分泌功能
端脑通过与下丘脑等区域的联系,参 与调节内分泌系统,影响激素的分泌 和释放,从而影响身体的代谢、生长 和生殖等生理活动。
自主神经功能
端脑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 控制着内脏器官、血管和汗腺等的自 主运动,维持身体的内环境稳定和正 常生理功能。
投射是指大脑不同区域或核团之间的 连接关系,这些投射在神经网络的构 建中起着关键作用。
这些纤维束承担着信息传递的任务, 将不同区域或核团连接起来,实现大 脑各部分之间的协同工作。
通过研究纤维束和投射的连接模式, 可以深入了解大脑的工作机制以及各 种认知和行为功能的神经基础。
03 端脑的功能
感觉和运动功能
04 端脑的疾病和障 碍
神经系统疾病对端脑的影响
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 疾病,会导致端脑的神经元死亡 和神经元纤维缠结,影响记忆、
思维和行为。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运动障碍性疾病 ,与端脑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死亡有关,导致肌肉僵硬、震颤
和运动迟缓等症状。
亨廷顿氏病

系统解剖学中枢(脑)-端脑

系统解剖学中枢(脑)-端脑

扣带回
前连合
终板旁回
胼胝体下区 钩 海马旁回
嗅脑沟
距状沟
舌回 枕颞沟 侧副沟 枕颞外侧回 枕颞内侧回
半球下面
垂体 嗅三角
嗅球 嗅束 嗅三角
灰结节 乳头体 大脑脚
前穿质
三叉神经
侧副沟
面神经
海马旁回

枕颞内侧回
枕颞外侧回
齿状回
海马
前庭蜗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橄榄
嗅球 嗅束 视神经 前穿质 视束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功能:接受 来自外侧膝状 体的纤维。
特点:①距状沟上方的视皮质接受上部视网膜来的冲动,下方的视皮质接受下 部视网膜来的冲动。②距状沟后1/3上、下接受黄斑区来的冲动,前部上、下方接 受视网膜前部(周边区)传来冲动。③一侧视区接受双眼同侧半视网膜来的冲动, 损伤一侧视区可引起双眼对侧视野偏盲称同向性偏盲。
(二)大脑皮质功能定位
机体各种功能活动最高中枢在大脑皮质上具有 定位关系,形成许多重要中枢,但这些中枢只是 执行某种功能的核心部分(如:中央前回主要管 理全身骨骼肌运动,也接受部分的感觉冲动)。
大脑皮质功能定位概念是相对的(如:中央后 回主要是管理全身感觉,但刺激它也可以产生少 量运动 )。
除了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中枢外,还连着广泛 的脑区,它们不局限于某种功能,而是对各种信 息进行加工和整合,完成高级的神经精神活动, 称为“联络区”。
2.第Ⅰ躯体感觉区
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3、1、2区)。 功能:接受背侧丘脑腹后核传来的对侧半身痛、温、触、 压以及位置和运动觉。
特点:①上下颠倒, 但头部是正的。
②左右交叉。
③身体各部在该区投 射范围的大小取决于该 部感觉敏感程度。

端脑解剖结构

端脑解剖结构

基底核
尾状核 基底神经 核
豆状核 屏状核 杏仁核
壳 苍白球
新纹状体
旧纹状体
临床:帕金森、亨廷顿
大脑半球的髓质
主要由联系皮质与皮质下结构的神经纤维 组成,可分为三类。
• 联络系 :连接同侧半球各叶皮质之间的纤维。 • 连合系 :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皮质的纤维,有胼 胝体、前连合和穹窿连合。 • 投射系 :连接大脑皮质与脑的其它部分及脊髓 之间的上、下行纤维。
髓质
1)连合系:指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的纤维 胼胝体 穹隆
前连合
2)联络系 同侧半球内部的纤维
上纵束
弓状纤维 钩束 上纵束 下纵束 扣带
钩束
弓状纤维
扣带
下纵束
3)投射系 是联系大脑皮质和皮质 下结构的上下行纤维, 这些纤维绝大部分经过 内囊
前肢
内囊 ①位置: 尾状核、背侧丘脑、 豆状核之间 ②区分: 内囊前肢、膝、后肢
平衡区
中央后回下端面区附近
味区
中央后回下方的岛盖部
嗅区
(海马旁回)钩附近
语言中枢
8
39
44,45 22
运动性语言中枢 书写中枢 听觉性语言中枢 视觉性语言中枢
额下回(44、45) 运动性失语症(能发音,无意义) 额中回(8) 失写症(手可运动,不能写字) 颞上回(22) 感觉性失语症(听觉正常,理解不 能) 角回(39) 失读症(视觉正常,不能理解文字 符号意义)
大脑皮质
是覆盖在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质 结构: 原皮质:包括海马和齿状回 旧皮质:嗅球 新皮质:占据大脑皮质的绝大部分 神经元排列为6层: 浅→深:Ⅰ:分子层 Ⅱ:外颗粒层 Ⅲ:外锥体细胞层 Ⅳ:内颗粒层 Ⅴ:内锥体细胞层 Ⅵ:多形细胞层 发生上较古老,神 经元排列成3层

端脑解剖与功能分布讲解共73页

端脑解剖与功能分布讲解共73页
端脑解剖与功能分布讲解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二)端脑1.大脑半球的分叶及主要沟回大脑半球在颅内发育时,其表面积增加较颅骨快,因而形成起伏不平的外表,凹陷处成沟,沟之间形成长短、大小不一的隆起,为脑回。

左右大脑半球之间为纵行的大脑纵裂 cerebral longitudinal fissure,纵裂的底面连接两半球宽厚的纤维束板,即胼胝体corpus callosum。

大脑和小脑之间为大脑横裂cerebral transverse fissure。

每个半球分为上外侧面、内侧面和下面。

上外侧面隆凸,内侧面平坦,两面以上缘为界。

下面凹凸不平,和内侧面之间无明显分界,和上外侧面之间以下缘为界。

半球内有3条恒定的沟,将每侧大脑半球分为5叶,分别为额、顶、枕、颞叶及脑岛。

外侧沟lateral sulcus 起于半球下面,行向后上方,至上外侧面。

中央沟central sulcus起于半球上缘中点稍后方,斜向前下方,下端与外侧沟隔一脑回,上端延伸至半球内侧面。

顶枕沟parietoocipital sulcus位于半球内侧面后部,自距状沟起,自下向上并略转至上外侧面。

在外侧沟上方和中央沟以前的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外侧沟以下的部分为颞叶 temporal lobe;枕叶occipital lobe位于半球后部,其前界在内侧面为顶枕沟,在上外侧面的界限是顶枕沟至枕前切迹(在枕叶后端前方约4cm处)的连线;顶叶parietal lobe为外侧沟上方,中央沟后方,枕叶以前的部分;岛叶insula呈三角形岛状,位于外侧沟深面,被额、顶、颞叶所掩盖。

在半球背外侧面,中央沟前方,有与之平行的中央前沟。

自中央前沟有两条向前水平走行的沟,为额上沟和额下沟。

由上述三沟将额叶分成4个脑回,中央前回precentral gyrus居中央沟和中央前沟之间;额上回superior frontol gyrus居额上沟之上方,沿半球上缘并转至半球内侧面;额中回middle frontal gyrus居额上、下沟之间;额下回inferior frontal gyrus居额下沟和外侧沟之间。

在中央沟后方,有与之平行的中央后沟,此沟与中央沟之间为中央后回postcentral gyrus。

在中央后沟后方,有一条与半球上缘平行的顶内沟。

顶内沟的上方为顶上小叶,下方为顶下小叶。

顶下小叶又分为包绕外侧沟后端的缘上回supramarginal gyrus和围绕颞上沟末端的角回 anaular gyrus。

在外侧沟的下方,有与之平行的颞上沟和颞下沟。

颞上沟的上方为颞上回,自颞上回转入外侧沟内有几条自上外向下内的颞横回transverse temporal gyrus。

颞上沟与颞下沟之间为颞中回。

颞下沟的下方为颞下回。

在半球的内侧面,自中央前、后回背外侧面延伸到内侧面的部分为中央旁小叶paracentral lobule。

在中部有前后方向上略呈弓形的胼胝体。

在胼胝体后下方,有呈弓形的距状沟calcarine sulcus向后至枕叶后端,此沟中部与顶枕沟相连。

距状沟与顶枕沟之间称楔回cuneus,距状沟下方为舌回lingual gyrus。

在胼胝体背面有胼胝体沟,此沟绕过胼胝体后方,向前移行于海马沟。

在胼胝体沟上方,有与之平行的扣带沟,此沟末端转向背方,称边缘支。

扣带沟与胼胝体沟之间为扣带回cingulate gyrus。

在半球底面,额叶内有纵行的嗅束,其前端膨大为嗅球,后者与嗅神经相连。

嗅束向后扩大为嗅三角。

嗅三角与视束之间为前穿质,内有许多小血管穿入脑实质内。

颞叶下方有与半球下缘平行的枕颞沟,在此沟内侧并与之平行的为侧副沟collateral sulcus,侧副沟的内侧为海马旁回parahippocampal gyrus(又称海马回),后者的前端弯曲,称钩uncus。

侧副沟与枕颞沟间为枕颞内侧回,枕颞沟下方为枕颞外侧回。

在海马旁回的内侧为海马沟,在沟的上方有呈锯齿状的窄条皮质,称齿状回 dentate gyrus。

从内面看,在齿状回的外侧,侧脑室下角底壁上有一弓形隆起,称海马hippocampus,海马和齿状回构成海马结构hippocampal formation。

此外,在半球的内侧面可见位于胼胝体周围和侧脑室下角底壁的一圈弧形结构:隔区(包括胼胝体下回和终板旁回)、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和齿状回等,加上岛叶前部、颞极共同构成边缘叶limbic lobe。

边缘叶是根据进化和功能区分的,参与边缘叶的结构,有的属于上述5个脑叶的一部分(如海马旁回、海马和齿状回属于颞叶);有的则独立于上述5个脑叶之外(如扣带回)。

2.基底核的组成,位置,及纤维联系组成:基底核位于白质内,位置靠近脑底,包括纹状体、屏状核和杏仁核。

纹状体corpus striatum由尾状核和豆状核组成,其前端互相连接。

尾状核caudate nucleus是由前向后弯曲的圆柱体,分为头、体、尾3部,位于丘脑背外侧,伸延于侧脑室前角、中央部和下角。

豆状核lentiform nucleus位于岛叶深部,借内囊与内侧的尾状核和丘脑分开,此核在水平切面上呈三角形,并被两个白质的板层分隔成三部,外侧部最大称壳putamen,内侧两部分合称苍白球g1obus psllidus。

在种系发生上,尾状核及壳是较新的结构,合称新纹状体。

苍白球为较旧的结构,称旧纹状体。

纹状体是锥体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躯体运动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苍白球作为基底前脑的一部分参与机体的学习记忆功能。

屏状核claustrum 位于岛叶皮质与豆状核之间。

屏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白质称外囊,屏状核与岛叶皮质之间的白质称最外囊。

屏状核的功能尚不清楚。

杏仁体amygdaloid body 在侧脑室下角前端的上方,海马旁回钩的深面,与尾状核的末端相连,为边缘系统的皮质下中枢,其纤维联系及功能见边缘系统。

3.侧脑室侧脑室左右各一,位于大脑半球内,延伸至半球的各个叶内。

分为四部分:中央部位于顶叶内;前角伸向额叶;后角伸入枕叶;下角伸至颞叶内。

侧脑室经左、右室间孔interventricular foramen与第三脑室相通。

室腔内有脉络丛。

近年来的研究,在位于嗅球与第三脑室之间的侧脑室外周称为室管膜下区,含有大量的神经前体细胞,它具有增殖能力,可定向增殖分化为神经元或胶质细胞。

该区的神经前体细胞的作用目前仍不清楚,可能对神经再生或修复有积极意义。

4.大脑皮质的分层和机能定位大脑皮质是覆盖在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质,从系统发生的角度看,人类大脑皮质可分为原皮质(海马、齿状回)、旧皮质(嗅脑)和新皮质。

(1)大脑皮质分层:原皮质和旧皮质为3层结构,新皮质基本为6层结构。

如海马可分为三个基本层:分子层、锥体细胞层和多形细胞层。

海马与海马旁回之间有过渡区域,过渡区域逐渐变成4层、5层、6层。

这一区域通常分为尖下托prosubiculum、下托subiculurn、前下托presubiculum和旁下托parasubiculum 四个带形区,其中前2个带形区归海马,后两个带形区归海马旁回。

新皮质的6层结构是I分子层;Ⅱ外颗粒层;Ⅲ外锥体细胞层;Ⅳ内颗粒层;Ⅴ节细胞层;Ⅵ多形细胞层。

从比较胚胎学看,新皮质的六层结构是由古皮质的三层分化而来,所以大脑新皮质也可分为粒上层(I~Ⅲ层);内粒层(Ⅳ层)和粒下层(V、VI层),粒上层发展最晚,在人脑最发达,接受和发出联络性纤维,实现皮质内联系。

内粒层主要接受来自间脑的特异性传入投射纤维。

粒下层则借传出的投射纤维联系皮质下结构,控制躯体和内脏运动功能。

大脑皮质的分区:虽然大脑皮质六层型式是新皮质结构的基本型式,但不同区域的皮质、各层的厚薄、纤维的疏密以及细胞成分都不同,学者们依据皮质各部细胞的纤维构筑,将全部皮质分为若干区。

现在人们所广为采用的是Brodmann分区。

将皮质分成52区。

(2)大脑皮质机能定位(复旦2000):大脑皮质是脑的最重要部分,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物质基础。

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最高中枢在大脑皮质上具有定位关系,形成许多重要中枢,但这些中枢只是执行某种功能的核心部分。

例如中央前回主要管理全身骨骼肌运动,但也接受部分感觉冲动;中央后回主要司全身感觉,但刺激它也可产生少量运动,因此大脑皮质功能定位概念是相对的。

除了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中枢外,还存在着广泛的脑区,它们不局限于某种功能,而是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完成高级的神经精神活动,称为联络区,联络区在高等动物显著增加。

1.第1躯体运动区first somatic motor area 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包括Brodmann分区第4区和6区(后述),该区对骨骼肌运动的管理有一定的局部定位关系,其特点为:①上下颠倒,但头部是正的,中央前回最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与下肢、会阴部运动有关,中部与躯干和上肢的运动有关,下部与面、舌、咽、喉的运动有关,②左右交叉,即一侧运动区支配对侧肢体的运动,但一些与联合运动有关的肌则受两侧运动区的支配,如眼球外肌、咽喉肌、咀嚼肌等。

③身体各部分投影区的大小与各部形体大小无关,而取决于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

该区接受中央后回、背侧丘脑腹前核、腹外侧核和腹后核的纤维,发出纤维组成锥体束,至脑干运动核和脊髓前角。

2.第1躯体感觉区first somatic sensory area 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3、l、2区),接受背侧丘脑腹后核传来的对侧半身痛、温、触、压以及位置和运动觉。

身体各部投影和第1躯体运动区相似,身体各部在此区的投射特点是:①上下颠倒,但头部是正的。

②左右交叉。

③身体各部在该区投射范围的大小也取决于该部感觉敏感程度,例如手指和唇的感受器最密,在感觉区的投射范围最大。

在人类还有第2躯体运动区和第2躯体感觉区,它们均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下面的岛盖皮质,与对侧上、下肢运动和双侧躯体感觉(以对侧为主)有关。

3.视觉区 visual area 在距状沟上下的枕叶皮质,即上方的楔叶和下方的舌回上(l7区),接受来自外侧膝状体的纤维。

局部定位关系特点是距状沟上方的视皮质接受上部视网膜来的冲动,下方的视皮质接受下部视网膜来的冲动。

距状沟后1/3上、下方接受黄斑区来的冲动。

一侧视区接受双眼同侧半视网膜来的冲动,损伤一侧视区可引起双眼对侧视野偏盲称同向性偏盲。

4.听觉区auditory area 在颞横回(41、42区),接受内侧膝状体来的纤维。

每侧的听觉中枢都接受来自两耳的冲动,因此一侧听觉中枢受损、不致引起全聋。

5.平衡觉区vestibular area关于此区的位置存有争议,一般认为在颞上回前方的大脑皮质。

6.嗅觉区olfactory area 在海马旁回钩的内侧部及其附近(梨状前区、杏仁周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