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内环境稳态与调节

合集下载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知识点一人体的内环境知识点二内环境的稳态知识点三稳态的调节1.人体的体温调节2.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考点一︱内环境及其稳态1.内环境的成分(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比较: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②从①血浆透过毛细血管壁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归纳串记]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1)存在的物质主要有:(2)不存在的物质主要有:①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

②存在于消化道中的食物及分泌到消化道中的消化酶。

(2)几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举例: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营养物质: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循环系统→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组织细胞。

(2)空气中的O2: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组织细胞。

CO2的排出途径正好相反。

(3)其他代谢废物:经过内环境及循环系统的运输,到达肾脏、皮肤等器官以尿液或汗液的形式排出。

[学法指导]图解法分析物质的穿膜层数(1)葡萄糖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上皮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4层)+进组织细胞(1层)=7层。

(2)O2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肺泡壁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4层)+进、出红细胞(2层)+进组织细胞(1层)+进线粒体(2层)=11层。

3.人体pH稳态的维持(1)稳态维持的原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等。

(2)维持机制: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易误提醒]几组易混淆的概念(1)血液和血浆。

①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②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

(2)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

①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

②血浆蛋白是血浆中200多种蛋白质的总称。

高一生物稳态与调节知识点

高一生物稳态与调节知识点

高一生物稳态与调节知识点生物体内的稳态和调节是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关键要素。

稳态是指生物体内环境参数(例如温度、pH值等)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的状态,而调节是指生物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响应和调整。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一生物课程中涉及的稳态与调节的知识点。

一、内环境稳态1. 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是指细胞体内液体环境的总称,它包括细胞间液、组织液和脑脊液等。

稳定的内环境对于维持细胞正常功能、保证生命活动的进行至关重要。

2. 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性内环境稳定能够确保细胞内化学反应的进行、维持细胞内物质循环的平衡,并保持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等。

当内环境受到严重干扰时,将会出现严重的生理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3. 稳态调节机制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主要通过负反馈机制实现。

负反馈是指当某种物质或参数超出一定范围时,机体会发出信号并启动调节机制,使其回归到正常范围。

例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等。

二、体温调节1. 体温的概念体温是指生物体内环境的温度,对于维持正常的生化反应速率和酶活性,以及细胞膜的功能等具有重要的影响。

2. 体温调节机制体温的调节主要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协同作用来实现。

当体温升高时,体表感受器会感知到温度变化,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发出指令,促使血管扩张和汗腺分泌汗液,以增加散热。

反之,当体温降低时,体表感受器也会发出信号,刺激血管收缩和肌肉颤抖来增加体温。

三、血液渗透调节1. 血液渗透度的概念血液渗透度是指血液中溶质(如葡萄糖、蛋白质等)的浓度情况,它对于维持水分平衡和细胞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2. 血液渗透调节机制血液渗透调节的主要机制是通过肾脏的调节,即尿液的产生和排出。

当血液渗透浓度增加时,肾小管中的渗透浓度也会增加,促使尿液浓度增加,从而减少血液中的溶质浓度。

反之,当血液渗透浓度降低时,肾小管中的渗透浓度会减少,尿液浓度减少,以增加血液中的溶质浓度。

四、酸碱平衡调节1. 酸碱平衡的概念酸碱平衡是指维持体液中酸碱度(即pH值)稳定的能力。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对于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系统,各个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通过一系列的调节机制来保持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本文将探讨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的机制。

一、体液平衡的调节人体的大部分细胞都生存在体液中,维持体液平衡对于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至关重要。

体液平衡主要通过肾脏、肺、皮肤和消化系统等多个器官共同协作来实现。

1. 肾脏调节体液平衡肾脏是体内最主要的排泄器官,通过调节尿液的排出量和浓度来维持体液平衡。

当体液中水分过多时,肾脏会增加尿液的产生,从而减少体内的水分;而当体液中水分不足时,肾脏则减少尿液的产生,以保持体内的水分稳定。

2. 肺脏调节体液酸碱平衡肺脏除了呼吸作用外,还能通过排出二氧化碳的同时排出一部分酸性物质,起到调节体液酸碱平衡的作用。

当体内产生过多的酸性物质时,肺脏会增加呼出的二氧化碳量,以调节体液的酸碱度。

3. 皮肤和消化系统的调节皮肤通过出汗的方式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热量,并通过调节血管的舒张和收缩来控制体温的稳定。

消化系统通过对食物中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和排除来平衡体液中的成分。

二、体温的调节人体内部的温度需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生化反应的进行和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体温的调节主要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来完成。

1. 神经系统的调节当体温过高时,神经系统会促使汗腺分泌汗液,通过蒸发的方式散热;而当体温过低时,神经系统会收缩血管、刺激肌肉颤抖以产生热量,从而提高体温。

2.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来调节体温。

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的代谢产生热量,而肾上腺素则通过刺激脂肪组织中脂肪的分解来增加体温。

三、血糖的调节血糖是维持身体正常运作所必需的能量来源,而血糖的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血糖的调节主要通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来实现。

1. 胰岛素的作用胰岛素是由胰腺分泌的激素,它能够促使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内环境稳:自动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内环境稳:自动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内环境稳:自动调节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就像一个精妙无比的“小宇宙”,在这个“小宇宙”中,存在着一个至关重要的平衡状态,那就是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各种理化性质,如温度、酸碱度、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种稳定状态对于我们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那么,内环境稳态是如何实现自动调节的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内环境。

内环境是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细胞就像生活在一个“小池塘”里的“小鱼”,它们需要一个稳定、适宜的环境来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如果内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比如温度过高或过低、酸碱度失衡、渗透压异常等,细胞的正常功能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细胞死亡。

为了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我们的身体拥有一套非常精密的调节机制。

其中,神经调节起到了快速而精准的作用。

当我们的身体感受到外界环境的变化或者内部生理状态的改变时,神经系统会迅速做出反应。

比如,当我们身处寒冷的环境中,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会感受到温度的下降,并将这一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经过分析和处理后,会发出指令,使我们的骨骼肌不自主地战栗,增加产热;同时,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从而使体温保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

除了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也是内环境稳态调节的重要方式。

体液调节主要是通过激素来实现的。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它们会随着血液循环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对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发挥调节作用。

例如,当我们进食后,血糖水平会升高。

此时,胰岛 B 细胞会分泌胰岛素,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当血糖水平过低时,胰岛 A 细胞会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升高血糖水平。

通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相互作用,我们的血糖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此外,免疫调节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清除侵入体内的病原体、异物以及自身衰老、损伤或癌变的细胞,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

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
教学建议:由于人体有关的生理知识是初中学习的知识,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是教学中的难点,也需要适当整理复习。
1.含义:通过调节反应形成的动物机体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
2.稳态的内容

体温恒定。

气体平衡:维持O2和CO2的平衡。

调节机制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协调活动
主要是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排泄系统
相对稳定状态
是指内环境的各项指标处如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
血糖平衡:保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能量的供给。
3.内环境稳态的实质
① 内环境的各种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②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4.稳态调节
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实现内环境稳态。
5.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机制、基础及相对稳定状态的含义
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
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
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
答案:D
解析:肌细胞浸泡在组织液中,与其赖以生存的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图中X是组织液,与组织液进行“双向”物质交换的是血浆Y,则Z是淋巴。若饮食过咸,则血浆中渗透压会升高,A项正确;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如部分蛋白质)可通过淋巴进入血浆,B项正确;肌细胞厌氧呼吸的代谢产物是乳酸,可导致组织液的pH略降低,C项正确;内环境稳态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D项错误。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答案:B

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一、稳态与调节的基本概念1. 稳态的概念稳态指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理过程和器官等系统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生物体的内环境能够保持相对恒定的化学成分和生理功能状态,以维持生命体的正常活动。

稳态是生物体内部环境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是生命体内各种组织器官功能的统一体现。

2. 调节的概念调节是指生物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相应变化,以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调节是生物体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生物学机制,通过调节作用,可以使生物体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维持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3. 稳态与调节的关系稳态和调节是生物体内部环境维持相对恒定状态的重要手段,二者密切相关。

稳态是调节的目标和结果,是通过调节机制维持的动态平衡状态。

调节是通过一系列生物学机制,使生物体维持稳态状态,确保生命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二、生物体内的稳态和调节机制1. 内环境的稳态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态是生命体能够保持相对恒定的化学成分和生理功能状态,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内环境的稳态是由一系列生理过程和生物学机制共同维持的,其中包括体温、血糖、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等多种生理指标的稳定。

2. 调节机制生物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包括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两大调节系统。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的传导来实现快速的调节作用,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来实现慢速的调节作用。

这两大系统通过复杂的生物学机制相互配合,维持生物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三、调节失常对生物体的影响1. 神经系统的失调神经系统失调可能导致各种生理功能的异常,如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失调等。

神经系统的失调也可能导致情绪和行为的异常,甚至影响到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2. 内分泌系统的失调内分泌系统失调可能导致激素分泌的异常,引起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方面的问题。

内分泌系统的失调也可能引起内分泌性疾病的发生,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

3. 调节失常的影响调节失常会导致生物体内外环境的不稳定,影响到正常的生命活动,甚至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

7-1 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

7-1 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

专题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明考点·析考情·谈趋势考点1.人体内环境及稳态。

2.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3.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

5.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6.神经—体液调节的关系。

7.免疫调节的功能、类型及应用。

考情1.考查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呈现。

2.命题趋势:(1)内环境与稳态部分多以基础判断或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神经调节多为反射弧各组件异常分析以及反射发生的条件、兴奋的传导与传递机理的分析与探究。

(3)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常结合实例或图表曲线分析其中原理或进行相关实验分析。

1.(选择性必修1 P6概念检测)“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水疱”可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2.(选择性必修1 P11小字)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普遍存在着稳态。

在正常生长和分裂的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的稳态属于分子水平的稳态。

3.(选择性必修1 P20小字)神经胶质细胞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4.(选择性必修1 P20拓展应用1)有些神经元轴突很长,这有利于神经元将信息输送到远距离的支配器官;树突很多有利于充分接收信息。

5.(选择性必修1 P30思考·讨论)吸食可卡因后,可卡因会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于是多巴胺就留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

6.(选择性必修1 P31拓展应用1)当改变神经元轴突外Na+浓度的时候,静息电位并不受影响,但动作电位的幅度会随着Na+浓度的降低而降低。

7.(选择性必修1 P34思考·讨论)大脑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且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

高二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二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二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高二生物课程中,稳态与调节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生物体内环境的稳定以及各种生理过程的调节机制。

本文将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重要性内环境稳态,又称为体内稳态,是指生物体内各种生理过程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正常进行,细胞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条件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种稳态是生物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例如,人体通过呼吸、循环和排泄等系统来维持血液pH值的稳定,保证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

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内环境的稳定是通过多种调节机制实现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快速的电信号传递,对生物体的各种生理活动进行调控。

例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控,人体可以在寒冷环境中通过颤抖来产生热量,以维持体温的稳定。

2. 体液调节:体内的一些化学物质,如激素和代谢产物,通过血液循环对远处的器官或组织产生影响,从而调节生物体的生理功能。

例如,胰岛素和糖皮质激素共同调节血糖水平。

3. 免疫调节: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和体内异常细胞,保持内环境的稳定。

例如,当有病原体入侵时,免疫系统会被激活,产生抗体来消灭病原体。

三、稳态失衡的后果当内环境稳态被打破时,生物体可能会出现各种疾病。

例如,血糖水平的持续升高或降低都可能导致糖尿病或其他代谢性疾病。

此外,体温的持续升高可能引起发热,而体温过低则可能导致低体温症。

四、稳态与调节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稳态与调节机制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自然选择,那些能够有效调节内环境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物种更有可能生存下来。

例如,能够在极端温度下生存的物种,往往具有更为复杂的体温调节机制。

五、稳态与调节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现代医学中,对稳态与调节机制的研究和应用极为广泛。

例如,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来治疗内分泌失调,或者通过免疫调节疗法来治疗某些疾病。

此外,对稳态与调节机制的深入理解也有助于开发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内环境及稳态的调节

内环境及稳态的调节

下丘脑渗透 压感受器
大脑皮层 渴觉
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 垂体后叶释放
促进肾小管和收集管对水分重吸收 减少尿量(保存体内水分)
一.免疫的概念
广义上:是生物有机体的 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通过免疫,生物有机体能识别 “自己”,排除“非己”,也 就是机体识别和排斥异己物质 的机能。
来源:人类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逐
抗体成分:球蛋白
抗体在机体内的分布:血清(主要)、 组织液 、外分泌液
如乳汁中,所以新生儿在一定时间(4~6月) 内可由于获得母体乳汁内的抗体而获得免疫。
抗原进入人(或动物)体 后,有的会被体液中的相应抗 体消灭,有的会被相应的免疫 细胞消灭。前者叫体液免疫, 后者叫细胞免疫。
吞噬细胞
抗原
感应

肾上腺素 肾上腺髓质
胰岛素是
人体内唯 胰岛素
一降低血
糖的激素

-
+
+
糖降
+ 下丘脑 + 某一区域 低
(3)血糖平衡的调节意义
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 以及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1、当血糖浓度低于50~60mg/dL时:低血糖早期症状 2、当血糖浓度低于45mg/dL时: 低血糖晚期症状 3、当空腹血糖浓度高于130 mg/dL时: 高血糖 4、当血糖浓度高于160~180 mg/dL时: 糖尿病
热 觉感受 体温调 ②汗液分泌增多 增加散热

节中枢
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一.下丘脑与激素调节-------内分泌腺的枢纽
促激素释放激素
下丘脑
(反馈调节)
促激素
垂体
甲状腺 性腺 肾上腺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 第七讲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word版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 第七讲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word版

新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第七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内环境的组成①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组织液(细胞间隙液)、淋巴等体液②三种细胞外液之间的关系注:【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组织液液只能单向渗透到淋巴管内】◆内环境组成:消化道中的消化液心脏中的血液膀胱中的尿液颅腔与椎管中的脑脊液肺泡内的气体◆体内细胞的具体环境神经细胞肝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红细胞◆内环境中的成分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抗体、淋巴因子 O2、CO2、尿素、葡萄糖、蔗糖、神经递质、唾液淀粉酶、呼吸酶、胰岛素③细胞外液的成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无机盐浓度)在37度时约为770kpm,相当于生理盐渗透压(2)酸碱度①、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②、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3)温度(37℃,波动一般不超过1℃)三、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①代谢活动均在细胞中进行,故细胞中CO2浓度最高②直接与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系统有四个(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循环系统),器官有一个(皮肤)四、内环境的稳态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2、稳态的调节:神经----- 体液--- 免疫共同调节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体内液体≠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课件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课件
指机体针对特定病原体的特定抗原所产生的 一种特异性反应,主要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
免疫。
免疫失调及其处理
免疫失调
指免疫系统的功能出现异常,导致机体对某些病原体抵 抗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使 用免疫调节药物、调整饮食等。
06
内环境稳态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
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
01
水过多
水过多是由于体内水分摄入过多或排出障碍,导致体液量增加。水过多
可能导致循环系统负担加重,引起心脏功能不全、肺水肿等问题。
02
水不足
水不足是由于体内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导致体液量减少。水不足
可能导致脱水、休克等严重后果。
03
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紊乱是指体内电解质含量异常,如钠、钾、钙等离子浓度过高或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概念及特点
神经调节
是指通过神经系统对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由反 射活动实现。其特点是迅速、准确,作用局限,作用 时间短暂。
体液调节
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 质(激素、代谢产物等),经体液(血浆、组织液、 淋巴等)到达全身的组织细胞,从而对机体的新陈代 谢起调节作用。其特点是缓慢、持久而弥散,作用面 较广泛,调节方式相对恒定。
VS
酸碱物质的外排
酸性物质通过肾脏的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 到尿液中,同时通过肺呼吸排出二氧化碳 ;碱性物质一部分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分 泌到尿液中,另一部分通过肠道排出。
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
肾脏的调节
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酸碱度来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当血液pH降低时,肾脏会减少酸性物质的排出,增加碱性物 质的排出;当血液pH升高时,则反之。
异常体温及其处理
高热
高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高限。处理高 热的方法包括物理降温(如用湿毛巾敷额头 、擦拭身体等)和药物治疗(如使用退热药 )。如果高热持续时间过长或伴有其他症状 ,可能需要就医治疗。

生物 高考 专题内环境与稳态、神经调节、激素调节

生物 高考 专题内环境与稳态、神经调节、激素调节

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
肾上腺
胰岛
卵巢 睾丸
1、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 激素名称 化学成分 分泌腺体
生长激素 促甲状腺 激素 促性腺激 素
胰岛素
生理作用
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合成和 骨的生长。
肽及 蛋白 质类
氨基酸 衍生物
垂体
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 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进性腺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 成和分泌。
第二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讲
概念 成分
内环境与稳态
定义 实质 调节机制 意义
理化性质
作用
1、体液的组成
细胞内液(细胞内,占2/3)
血浆 体液
细胞外液(内环境)
(细胞外,占1/3)
组织液 淋巴等
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是否为 内环境的组成?
人的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系统管道等属于 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不属于内环境。因而汗 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 组成。
(3)将离体神经置于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生理盐水中,给予一定 刺激后,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膜电位变化与钠离子浓度关系的是 ( D )
神经纤维传导的特点:
a、生理完整性 b、绝缘性 c、双向性 d、相对不疲劳性
细胞间的传递 单向传递
突触 前膜 突触小体 突触小泡 突触 间隙 突触 后膜
②递质:化学物质 (乙酰胆碱、多巴胺等) 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3)同位素示踪法
以甲状腺激素为例,可用碘的同位素饲喂动物, 检测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部位,及释放后的运输机制。
2、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 下丘脑
(-)
促(**激素)释放激素

稳态与内环境调节知识点总结

稳态与内环境调节知识点总结

稳态与内环境调节知识点总结稳态和内环境调节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关乎着生物体的正常运作和生命活动的平衡。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稳态和内环境调节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和解析。

一、稳态的概念和特点稳态是指生物体在一定环境中能维持相对恒定的内部状态,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稳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相对恒定性:稳态意味着生物体内部各项生理指标保持相对恒定,不会发生大幅度的波动。

2. 动态平衡:稳态是通过动态调节来实现的,即生物体内部的各种调节机制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

3. 多元性:生物体内部有多种稳态存在,如体温、血糖浓度、血液pH值等都需要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恒定的稳态。

二、内环境调节的机制内环境调节是指生物体通过一系列反馈机制维持稳态的过程。

它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机制。

1.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内环境进行调节的过程。

它主要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神经信号传递来实现,包括感受器、传感器、中枢神经系统和效应器等组成。

当内环境发生变化时,感觉器能够感受到这些变化并将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再通过神经传递信号来调节相应的效应器,使内环境回到稳态。

2.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如血液、淋巴液等)中的化学成分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体液调节主要包括负反馈机制和激素调节两种方式。

负反馈机制是指当某项生理指标偏离稳态时,会引发一系列反应来抑制这种变化,并使指标回到正常范围。

例如,当体温升高时,身体会通过出汗和扩张血管等方式散热,从而降低体温。

激素调节是指通过体液中的激素来调节生理过程。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并通过血液传播到目标器官产生作用的物质。

例如,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它能够调节血糖浓度。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细胞会释放胰岛素,使血糖浓度下降。

三、稳态失调和相关疾病稳态失调指的是生物体内部的稳态机制出现障碍,无法维持正常的内环境状态,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

1.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的疾病。

内环境稳态和神经调节

内环境稳态和神经调节

代谢紊乱
内环境稳态失衡会导致代 谢紊乱,影响正常的生理 功能。
疾病风险增加
长期内环境稳态失衡容易 引发各种疾病,如心血管 疾病、糖尿病等。
生理功能异常
内环境稳态失衡会导致生 理功能异常,如体温调节、 水盐平衡等。
02 神经调节的基本原理
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组成
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 成,它们通过复杂的网络连接来传递 信息。
自主神经系统
相互影响
控制内脏器官,如心跳、呼吸和消化 等,以维持内环境稳态。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相互影响,共 同调节内环境稳态。
内分泌系统
通过激素调节生理活动,与神经调节 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
03 内环境稳态的神经调节机 制
下丘脑在神经调节中的作用
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核心,能够感知内环境变化,并通过神经和激素信号调节机体生 理功能。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01
02
03
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通过反射和神经 递质等机制调节各器官和 系统的活动,以维持内环 境稳态。
体液调节
激素、代谢产物等体液因 子通过血液运输调节各器 官和系统的活动,以维持 内环境稳态。
自身调节
各器官和系统根据自身生 理需求进行自我调节,以 维持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稳态失衡的后果
04 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神经系 统疾病
内环境稳态失衡对神经系统的直接影响
代谢紊乱
内环境稳态失衡会导致代谢紊乱, 影响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和物质 合成,进而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
功能。
离子平衡失调
内环境稳态失衡会导致离子平衡 失调,影响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活
动,导致神经传导异常。
神经递质平衡失调

高中生物内环境及稳态的调节

高中生物内环境及稳态的调节

热 觉感受 体温调 ②汗液分泌增多 增加散热

节中枢
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一.下丘脑与激素调节-------内分泌腺的枢纽
促激素释放激素
下丘脑
(反馈调节)
促激素
垂体
甲状腺 性腺 肾上腺
21
二.下丘脑与神经调节
下丘脑刺激某一区域
刺激另一区域
心跳加快
交感神经兴奋 血压升高
消化器官运动 减弱 副交感神经 的兴奋 心跳变慢、血压 下降、消化器官 运动加强
非特 渐形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人 类
异性 免疫
特点:不针对哪一种病原体,对多 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免 疫 类 型
特异 性
来源:病原体或病原体的某种特征 物(抗原)侵入人体后,引起人体产 生专门抵抗该病原体的物质(抗体) 来消灭、排除这种病原体。
免疫 特点:只对具有抗原特征的病原体
起作用,对其它的病原体无效。
b .皮肤立毛肌收缩.
c.激素分泌:代谢加强
(肾上腺素、甲状腺激 素、糖皮质激素等)
炎热环境
体温调节: 神经调节
过程:
1.血管平滑肌舒张
皮肤温觉 传入神经 下丘脑 传出神经
感受器
体温调节中枢
(增加散热) 2.汗腺分泌
13
六.下丘脑与水盐平衡
1.饮水不足、 细胞外液 体内失水过多 渗透压升高 或吃的食物过咸时
宿主细胞 T细胞
抗原


被抗原

侵入的 组织细胞

记忆细胞 效应T细胞
反应阶段
T细胞与靶细 靶细胞破裂死亡
胞紧密接触
抗原被消灭
淋巴因子

内环境稳态与调节

内环境稳态与调节
出过天花或麻疹的人为什么会终身免疫?
效应T细胞
肿瘤细胞
变异细胞(肿瘤细胞)含有不同于正常细胞的蛋白质,成为抗原被免疫系统识 别。通过免疫反应将这些细胞清除,从而避免肿瘤的形成。
3、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关系
(1)区别
作用 对象
体液免疫 抗原
细胞免疫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 细胞(即靶细胞)
作用 方式
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 体与相应的抗原特 异性结合。
以上有可能传染艾滋病的是(2、4、6、7 )
消除歧视!
(6)HIV的信息表达
①遗传物质:RNA。 ②信息表达:
小结:请连线
免疫过强 免疫过弱
过敏反应 免疫缺陷病 自身免疫病
风湿性心脏病 AIDS 荨麻疹 系统性红斑狼疮 注射青霉素致死
神经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 2、反射的结构基础: (1)反射弧的组成: (2)反射发生的条件:
内环境稳态与调节
2、体温调节示意图
5、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
160—180mg/dL
尿糖
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升高
下丘脑 某一区域
胰岛 B细胞
胰高血糖素 分泌增多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 低血糖的激素
(-)
(+)
胰岛素 分泌增加
胰岛 A细胞
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
肾上腺 髓质
下丘脑 另一区域
血糖降低
6、免疫调节示意图
4、比较: (1)、抗原与过敏原
过敏原 抗原
(2)、体液免疫中的抗体与过敏反应中的抗体
1)来源相同: 效应B细胞 产生。 2)分布不同:
体液免疫反应的抗体分布在体液中(血浆,淋巴和组织液), 而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主要分布在皮肤、黏膜和细胞表面。

高考生物核心知识回顾:7 个体稳态与调节

高考生物核心知识回顾:7 个体稳态与调节

高考生物核心知识回顾七、个体稳态与调节一、知识点总结1.内环境及其稳态(1)体液和内环境的关系(2)内环境的成分:水、无机盐、营养成分(如葡萄糖)、代谢废物(尿酸、尿素等)、气体(O2、CO2)、其他物质(激素、抗体、细胞因子、血浆蛋白等)。

(3)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及细胞内液的关系(如图所示)(4)组织液、血浆、淋巴液在成分上的最主要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5)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①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②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③在37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

(6)内环境的稳态:指内环境的各组成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内环境异常举例: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分析。

(8)稳态的调节方式: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判断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其中,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组成的,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3)完成反射的两个条件:①有完整的反射弧;②有适宜的刺激。

(4)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①根据是否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

②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

③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毛细淋巴管有盲端 淋巴来源于组织液,返回血浆
血液的成分
血细胞(45%):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浆(55%)
细胞内液(约占2/3)
细胞外液(约占1/3)
=内环境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O2 CO2
O2浓度: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O2浓度: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7.组织水肿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 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 其引发原因如下:
(7)水肿的成因
水肿:人体组织间隙内有过量液体积聚使组 织肿胀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
血浆
•毛细血管通透 性增加
•代谢产物积累 •淋巴管堵塞 •营养不良 •皮肤过敏 •肾小球滤过率 下降
毛细淋巴管壁
淋巴循环
淋巴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 化;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内环境
食 物
外 界 环 境 中 的 物 质
消化系统 O2 呼吸系统
血液循环
循 环 系 统 淋巴循环
血浆
CO2
皮肤、泌尿系统 等
淋巴
组 织 液
体 内 细 胞
.直接参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系统 (1)器官:肺、肾脏、皮肤等。 (2)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
1.体液与内环境
反馈训练 4判断下列物质哪些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①血红蛋白 ②尿素 ③CO2 ④水 ⑤激素 ⑥需氧呼吸酶 ⑦氨基酸、葡萄糖 ⑧抗体 ⑨神经递质 ⑩淋巴因子(11)血液、组织液、 淋巴 (12)血浆蛋白 (13)进入胃中的牛奶 5.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氧气和 葡萄糖 ③葡萄糖、二氧化碳和胰岛素 ④激 素、氨基酸和唾液淀粉酶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七内环境稳态与调节【考纲要求】1.稳态的生理意义B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B3.体温、水盐调节A4.血糖调节B5.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B6.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A7.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B 8.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B8.人脑的高级功能A 10.动物激素的调节B 11.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B 【学习过程】考点一:内环境及其稳态1.内环境的组成包括哪几部分?成分有哪些?具体细胞的内环境判断。

2.简述体温、水盐调节过程3.血糖的来源、去路和调节过程,糖尿病的病因、症状、治疗。

拓展提高:1.组织水肿的原因2.下丘脑的作用及与血糖、水盐、体温调节的关系考点二、神经调节1.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方式及类型2.兴奋(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机理,传导的形式,速度,方向?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结构基础,组成,传递的形式,方向及原因,速度。

人脑的高级功能有哪些?拓展提高:1.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的判断2.膜电位的变化与离子的运输3.抑制性递质与膜电位的关系抑制性递质:不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不存在钠离子内流,主要是阴离子通道打开,使阴离子内流,抑制兴奋的产生。

如γ-氨基丁酸麻醉剂的作用原理:延长阴离子通道打开时间,抑制兴奋的产生,产生麻醉效果。

考点三:体液调节1.体液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常见激素的作用,分泌部位,化学成分,作用部位(靶细胞),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

2.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的分泌及分级调节过程3.激素调节的特点拓展提高:1.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区别2.反馈调节机制(1)负反馈调节: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如: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分泌(2)正反馈调节: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

如:当胃酸分泌增加后会引起胃壁扩张,后者又会加强胃泌素的分泌,胃泌素的分泌调节机制即为正反馈调节如:排尿、排便、分娩、血液凝固、射精等。

3. 激素分泌调节的三种类型(1)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的分泌调节属于甲类型,即:(2)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调节属于乙类型,即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

(3)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的分泌调节属于丙类型,即:考点四、免疫调节1.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类型及三道防线。

2.流感病毒如何进入人体细胞,又如何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3.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艾滋病的病原体、侵染对象、增殖及表达过程、传播途径及预防。

拓展提高:1.免疫过程中的免疫细胞作用分析(1)免疫过程中可以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B细胞、记忆B细胞、T细胞、记忆T 细胞、效应T细胞、抗体。

(2)吞噬细胞可以吞噬病原体,但不能特异性识别,不具有特异性。

(3)浆细胞不能直接识别抗原,而是通过产生抗体作用于抗原。

(4)效应T细胞一般攻击被抗原侵染的靶细胞。

肿瘤细胞作为抗原,可以直接被效应T细胞攻击。

2.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及相互关系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共同构成了人体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B.正常情况下,图示各部分的成分是稳定不变的,这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C.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乙处的渗透压会降低D.丁中O2浓度比甲中的高2.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激素—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 B .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C .冬季暖气温度过高影响体内酶的活性,导致稳态失衡易患“暖气病”D .内环境的体温调节、血糖调节、水盐调节均受下丘脑控制 3.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除激素外,CO 2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B .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纤维的支配C .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D .血糖浓度可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4.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大部分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都受神经系统的控制B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C .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激素的调节D .性行为的形成主要由性激素调控5.如图表示某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血液中激素①②的含量会增加,激素③的含量减少B .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C .骨骼肌受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D .激素①作用的靶细胞也可以是甲状腺细胞 6.下列关于酶及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酶、激素的调节下,植物体才能进行正常代谢B .生物体中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C .酶与激素的作用特点都是微量、高效、促进D .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酶不全在细胞内发挥作用7.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分泌细胞――→产生分泌物――→体液传送靶细胞A .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B .如果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为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可以为肌肉细胞C .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可能为垂体细胞D .如果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那么此时的靶细胞不可能是性腺细胞8.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激素②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抑制下丘脑的分泌B .寒冷环境下血液中激素①②③④的量均增加C .机体内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D .激素②能促进激素③的分泌,激素③能抑制激素②的分泌,所以②③具有拮抗作用 9.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 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10.下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方式。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传递迅速B.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C.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传递方式D.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存在反馈调节二.多选题:11.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B.若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③液体增加C.图中①和③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的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②12.如图为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①②③④激素的分泌过程均会加强B.③与④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C.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D.⑤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的13.下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⑤分别代表相关激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机体受寒冷刺激后,图中③含量的增加先于①和②B.机体失水过多时,下丘脑通过垂体释放④来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C.饥饿时,肾上腺分泌的⑤通过体液运输可作用于肝细胞和骨骼肌细胞D.机体受寒冷刺激时,下丘脑通过电信号作用于肾上腺,使⑤的含量增加14.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的作用如图所示,a、b、c、d表示信息分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b、c、d都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B.c激素由下丘脑释放,e表示水的重吸收过程C.d表示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降低血糖浓度D.a、b、c、d都是通过与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15.下列关于人体稳态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只能反馈抑制垂体的活动B.兴奋在沿反射弧的传导过程中不涉及细胞外液C.肾小管上皮细胞有与抗利尿激素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D.下丘脑受损后,人体的水平衡、体温和血糖调节能力都将受到影响16.下图是胰岛素的作用示意图,以下推测错误的是()A.此图说明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B.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靶细胞C.图中靶细胞是肝细胞,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作用于肝脏细胞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D.若人体免疫反应过度造成图中受体损伤而引起信息传递中断,人会患自身免疫病三.简答题:17.人体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需要机体的调节机制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下图是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的关系及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理。

请回答相关问题。

(1)寒冷刺激时,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皮肤毛细血管____________,减少散热。

在完成该反射的过程中,传递神经信号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若兴奋产生前某离子在神经元膜内和膜外的浓度分别是15 mmol/L、145 mmol/L,则该离子最可能是________。

(2)下丘脑和垂体病变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________(分级或反馈)调节。

(3)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是由于机体产生某种抗体A,导致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比正常人多。

其原因主要是该抗体与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与________________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使甲状腺机能增强,但甲状腺激素增多不会通过__________调节影响抗体A的分泌。

(4)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临床上可以用物质C进行治疗,该物质可以通过抑制细胞X分泌________________及细胞Y的______________过程,减少抗体A的产生。

18.(9分)图甲是a﹣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示意图,图乙是其引发机体免疫应答的示意图.(1)图甲中,正常情况下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小体时,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从而引起上的电位变化.当a﹣银环蛇毒进入突触间隙时,神经冲动传导受阻,原因是.(2)图乙中,细胞①的名称是,细胞②的名称是.③④⑤中,分化程度更高的是,具有识别特异性的是.(3)图乙表明,人体免疫细胞清除a﹣银环蛇毒的主要途径有和.(用文字描述)17.答案(1)收缩神经递质Na+(2)分级(3)促甲状腺负反馈(4)淋巴因子增殖、分化18.(9分)(1)神经递质突触后膜其占据了乙酰胆碱受体的位点,阻止了乙酰胆碱与受体的结合,突触后膜不能产生兴奋(2)吞噬细胞 T淋巴细胞⑤③和④(3)巨噬细胞吞噬毒素后溶酶体中的溶菌酶和蛋白水解酶将毒素分解;B淋巴细胞分裂增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毒素结合使其失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