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部编语文7.猴王出世教案

合集下载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15篇)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15篇)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15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1一、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鼓励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互相交流。

并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愿望。

二、教材分析《猴王出世》这篇略读课文是古代白话中,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

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并从中受到教育。

3、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__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了解课文的背景资料,准备重点语句的课件。

学生准备:有条件的学生阅读《西游记》。

(四)教学流程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①引导谈话:《西游记》大家都看过吧。

在这部小说中,你最喜欢谁?②进一步引导:孙悟空是一个怎样的人?③引入: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一过程。

(板书课题)(围绕孙悟空展开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①让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勾画不明白的地方。

(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②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主要是字词方面的),组织学生讨论解决。

重点指导:“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一个个序齿排班”(__文字稍显晦涩,在疏通__上教师需给学生提供更多帮助。

)3、细读课文,了解孙悟空成为美猴王的经过。

①提问:石猴是从哪里来的?起初他过着怎样的生活?(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了解石猴的来历。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7《猴王出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7《猴王出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7《猴王出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猴王出世》中的主要故事情节;–掌握关键词汇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组合作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注重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逻辑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猴王出世》的故事情节;–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文字背后的象征意义;–理解《猴王出世》中的隐含信息。

三、教学过程1. 热身老师与学生互动,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导入用课文片段或图片引入《猴王出世》的故事背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3. 阅读教学1.听读课文,学生跟读;2.梳理课文,解析生词和短语;3.分段讲解,深入分析文章内容和情节;4.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理解文章主旨;5.学生个人朗读,检验理解情况。

4. 拓展延伸针对《猴王出世》的主题和情节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人物命运和成长。

5. 总结提升学生交流总结自己的体会和收获,老师点评学生表现,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课堂作业1.课后阅读并理解文章内容;2.完成相关课文习题;3.写一篇感想或评论。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文字背后的含义理解不够深入,下节课我会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更深入地思考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以上为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7《猴王出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希朋友们能够从中获得启发,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以“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展开学习、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用精读、略读、圈画重点、做批注等多种学习方法,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读几遍,结合注释理解词句;标段落,画生字新词重点句子;思考问题,写批注。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班看完了《西游记》这本书的同学请举手,正在看《西游记》的同学也请举手,在你的印象中,孙悟空是个什么样的角色是的,孙悟空神通广大,英勇无畏,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节选自《西游记》,讲述孙悟空在成为孙悟空之前的故事,我们看看,最初的他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板书:猴王出世)二、根据“阅读提示”,了解学习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说一说本课重点问题。

2、学生回答:(1)石猴是从哪儿来的(2)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师:从题目上看,这两个问题,哪个又是最重要的三、品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一)解决问题一:石猴是从哪儿来的1、指名读、齐读描写“石猴出世”的语句。

(板书:花果山福地石猴)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

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2、第一段中哪一句介绍了石猴的生活指名读。

赏析句子,指导朗读。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3、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结合学生答话板书,尊重学生的想法。

可能写:自由自在、快活逍遥、顽皮可爱)4、合作朗读,读出石猴的自在、快活、可爱。

5、小结。

(二)解决问题二:石猴怎样成为猴王的1、学生独立思考第二个问题:故事中,石猴怎样成为猴王的画一画重点词句,并做上批注。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7猴王出世优秀教学案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7猴王出世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石猴的特性以及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形成对石猴出世的全面认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为学生的课后学习提供指导。
4.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4.在课后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作为一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7猴王出世》的优秀教学案例,具有以下五个亮点:
1.情境创设的生动性: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了石猴出世的画面,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花果山的美景之中。这种情境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通过情境创设,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提升课堂效果。
4.及时对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改进方向。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勇于面对挑战。
3.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及时给予反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4.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石猴的机智、勇敢、顽皮特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石猴有哪些优点和缺点?请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2.学生分组讨论,鼓励每个小组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共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语言美。

2.了解课文内容,品味语言,感悟石猴不凡的形象。

3.读准生字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4.做好课内外的延伸,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读原著。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感悟石猴不凡的形象。

教学难点:品味经典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你能讲讲其中的一些故事吗用标题的形式,比如:孙悟空大闹天宫。

提起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你想知道他最初是什么样儿的吗学了今天这篇课文就能找到答案。

板书课题:猴王出世解释并齐读课题,读出猴王的霸气。

二、整体感知1.读课文,猜想课文内容你猜想课文会写哪些内容石猴是从哪里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2.读后交流。

这篇课文读起来,跟以前课文相比,有什么不同吗这是一篇古代白话文,许多语句还是与我们现代的语言有区别的,但是读得多了,会觉得特别有韵味。

师范读: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唤为花果山。

3.词语意思检查(连线)我们来看看这些词语,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名曰(名字叫做)唤为(叫做)遂称(于是称为)(以上三个词语意思差不多)盖自(自从)既久(已久)狼虫(狼蛇)(古今异义)顽耍(玩耍)(通假字)4.回答问题,概括内容①石猴从哪里来的②石猴怎样成为猴王的把两部分意思连起来就是主要内容,试着概括一下。

(石猴从石头里蹦出来,他敢于跳进水帘洞,为众猴找到一处安身之地,所以成为猴王。

)小结:回答问题并把答案连起来也是一种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品味语言,感知形象(一)文中哪句话直接写出石猴成为猴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齐读。

(二)要成为美猴王,必有一番不凡之处,到底他有什么不凡之处,使他当上美猴王呢板书:不凡师:我们先来看看石猴的出生——出示:1.语段一: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猴王出世》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猴王出世》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猴王出世》
一、教材分析
1. 课文内容
本课讲述了孙悟空闯入花果山,误吞仙丹变成猴王的故事。

通过孙悟空的成长历程,展现了猴王的智慧和勇气。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课文内容,理解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激励学生勇敢坚强,勇于面对困难。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难点:运用语言文字描绘孙悟空的形象,体会孙悟空的勇气和智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图片或故事情节引入,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学习课文
•分段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每个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师生共同朗读,讨论课文中的重要词句。

3. 文学欣赏
•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精彩描写,分析语言特点。

4. 学习反思
•小组讨论,分享对猴王形象的理解,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形式展示对课文的理解。

•可以引导学生写下对猴王形象的评价或自己的感悟。

五、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中重要段落或句子。

•完成《猴王出世》的读后感和心得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孙悟空这一经典形象,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猴王出世》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猴王出世》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猴王出世》教案设计一. 教材分析《猴王出世》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石猴从石头中出世,并成为猴群中的猴王的故事。

课文通过石猴的聪明才智和勇敢,展示了石猴成为猴王的过程,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石猴的勇敢和智慧。

课文语言生动,情节紧凑,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和古文的语言特点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在阅读《猴王出世》这篇课文时,学生可能会对一些字词和句子产生疑惑,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石猴的聪明才智和勇敢,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和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2.难点:对于一些字词和句子的理解和解释,以及对于课文中的文学价值的理解和欣赏。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课文动画视频3.生字词卡片4.分组合作学习表格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语言和情节。

然后,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石猴是从哪里出生的?它为什么能成为猴王?”2.呈现(10分钟)利用课文动画视频,生动地展示石猴出世和成为猴王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在观看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石猴的动作和表情,以及其他猴子的反应。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石猴和其他猴子的语气和表情。

小学五年级语文《猴王出世》教材教案(精选11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猴王出世》教材教案(精选11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猴王出世》教材教案(精选11篇)小学五年级语文《猴王出世》教材篇1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3.在阅读中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来理解,体会《西游记》的语言风格,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通读懂句子,引导学生自觉阅读中国古典名著。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明白阅读要求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孙悟空)2.明确阅读要求。

(学生读课本中的阅读提示)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三、了解石猴的由来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了解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2.交流。

(1)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理解“盖自”(自从)、“即久”(已久)、“遂”(于是)。

提示:这一句交代顽石生成的环境。

(2)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朗读并感受作者运用的排比句,初步领悟古典名著简练的语言风格。

提示:这几句写石猴活动,表现了石猴的机灵、可爱、勇敢,写出了石猴出世后自由自在的生活,为后文石猴敢于进洞埋下了伏笔。

四、了解石猴成为猴王的原因1.自由阅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画出并理解石猴成为猴王的相关句子。

2.交流。

(1)“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2)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3)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优秀9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优秀9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优秀9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1、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2、体会石猴敢作敢为的特点,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简洁的导入。

播放歌曲《猴哥、猴哥……》。

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孙悟空)2、简介《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取材于唐玄藏上天竺取经的故事,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的形象。

故事写四人一路取经,一路降妖的经历,是一部神话小说。

3、小结过渡:大家谈得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西游记》中第一回——《猴王出世》。

请大家翻开课本67页,自由读读阅读提示,看看,它给我们提了几点阅读的要求。

(二)、读提示,明要求。

1、读课文,看看石猴是哪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跟同学、老师讨论。

3、把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也可抄下来。

(三)交流自学情况1、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决字词问题,扫清文字障碍。

)3、请大家找出与石猴出生有关的词语,再想一想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石猴出生时有什么特别之处?(“东胜神州”、“仙石”、“仙胎”、“石卵”、“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等词语,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石猴是天地生成。

)4、石猴一出生就会做什么?(“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这些词句。

)5、这只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众猴在游玩中发现一处瀑布飞泉,约道:谁有本事进去,就推它为王。

结果,石猴应声而出,经入瀑布,发现了花果山这块福地,乃为一座石房,房内有天地设的家当。

石猴引众猴入洞,众猴便拜石猴为王。

)(四)自由读课文你喜欢哪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7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7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7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故事《7 猴王出世》中的情节,领会故事的主题和寓意,掌握生字词语。

掌握叙事文及人物形象描写的技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7 猴王出世》中的情节,理解故事的主题,学习新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理解象征代表和隐喻意义,理解故事中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安排1. 教学内容1.故事《7 猴王出世》情节介绍2.人物形象描写3.寓意和主题分析2. 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课时1. 通过朗读方式引入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背景。

2. 学生听读故事,理解故事主题并进行讨论。

3. 教师讲解故事中的生字词语,让学生学习并记忆。

第二课时1. 学生分组,根据故事情节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描写。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寓意和主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第三课时1. 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撰写关于故事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展示作品,进行互相交流和评价。

四、教学方式1.听读故事与朗读故事相结合的方式。

2.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相结合的方式。

3.书写训练和展示相结合的方式。

五、教学评价1.学生听读故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深度和广度。

3.学生书写作品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性。

六、拓展延伸1.学生可以根据故事情节创作小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7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能有效帮助学生学习并理解故事内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案第1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方法阅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2.初步感知文中猴王的鲜明个性,品味语言,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文中猴王的鲜明个性,品味语言,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字词过关1.课前交流: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的小说或是电视剧吗?你知道《西游记》中的什么故事?你最喜欢哪个人物?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西游记》第一回里的故事《猴王出世》。

(板书课题:《猴王出世》)2.预习反馈:出示本课生字词,开火车认读词语,相机正音。

课件出示:多音字:呵特别用法:树阴顽耍难理解的词语:拖男挈女瞑目蹲身抓耳挠腮拱伏无违序齿排班(教师渗透理解难懂词句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猜读、跳读)二、初读课文,理清线索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课件出示课前导读: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可以猜猜大致意思,然后继续往下读。

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思考: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在课文中找到相关语句画下来。

2.走进文本,寻找答案(1)石猴是怎么出世的?请找到相关语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预设学生回答:石猴由一块饱受日月精华的仙石迸裂而生。

师提示:在复述时要注意仙石到仙胞到石卵到石猴的过程要说清楚。

(理清线索:仙石---仙胞---石卵—石猴)(2)播放石猴出世影视片段,感受石猴出世的神奇。

看了这个片段,你有什么感受?(神奇、奇妙)(3)石猴怎样成为猴王?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预设学生回答:石猴与众猴约定,谁能进得去水帘洞再出来,就尊它为王。

石猴做到了,所以众猴信守诺言尊它为王。

师提示:在复述时要注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要完整,众猴的约定这个前提不能漏掉。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熟练掌握《7猴王出世》的基本情节。

2.启发学生对于虚构故事的思考和想象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主要情节的理解。

2.重点段落的朗读和体会。

3.人物形象的描绘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
1.故事背景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

2.激发学生对中心思想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1.课本《7猴王出世》。

2.教学PPT。

3.角色扮演道具。

4.课堂活动设计。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故事导入
1.师生互动,讨论学生对于猴王的印象。

2.以图片或视频讲解猴王的传说。

第二课时:故事解读
1.讲解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2.学生分组朗读和讨论重点段落。

第三课时:人物分析
1.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学生角色扮演活动。

2.通过讨论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动机。

第四课时:主题探究
1.思考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2.小组讨论和展示各自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
教学后对教师进行总结,学生评价教学过程和收获,总结提出下节课改进措施。

七、扩展延伸
1.演绎故事结局。

2.创作《7猴王出世》的续篇或改编版本。

3.小组赛编写故事情节并进行分享。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激
发他们对文学欣赏的兴趣和热情。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精选11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精选11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精选11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根据“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感受古代白话文的语言特点,感受石猴形象的同时品味语言,领略经典的魅力。

3、激发阅读经典名著《西游记》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感受石猴形象的同时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古典白话文与现代语言的区别,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课前放歌曲)一、导入:1、谈话:上课之前我放了一首歌,有谁留心听出了是哪首歌?知道一些关于孙悟空的故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大家都喜欢的猴哥是《西游记》里一个重量级的人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那你知道《西游记》是谁写的吗?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21课《猴王出世》就是节选自吴承恩的原著《西游记》。

板书课题,加“﹡”,问:这符号是什么意思?二、指导学法:1、回忆学习方法:略读课文咱们怎么学?(自学)打开书107页,你觉得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明确:这篇古代白话文,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说到这,没让你想起点什么?(《景阳冈》)像这类课文,不需要我们逐字逐句理解,只要理解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2、明确任务:这节课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呀?(引出自学提示)学习略读课文最重要的就是读懂自学提示,(出示)读读吧,看谁最先找要解决什么问题。

指名说。

3、出示问题:《西游记》咱们那么熟了,谁能现在就说说石猴从哪儿来的?那你们一定也知道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4、师:问题虽然已经解决了,我们还是应该看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为了更好的读懂这篇课文,我们前面学到、用到过哪些学习方法?(出示)三、品析课文:1、运用你喜欢的学习方法,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懂。

课文读懂了没有?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吗?板书。

2、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内容写的是石猴从哪来的,哪些内容写的是他怎样成为猴王的,你从中感受到的是一只怎样的猴子?指名回答。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猴王出世》教学设计(精选9篇)《猴王出世》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略读课文。

下面是店铺准备的《猴王出世》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2、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个性特点。

3、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古代中国佛教中世界分为四大部洲。

分别为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和北俱芦洲。

东胜神州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唤为花果山。

一说到花果山,我们就想到了谁?花果山水帘洞美猴王孙悟空,今天我们就学习《猴王出世》,来一起来了解悟空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一段传奇经历。

二、初读课文这篇课文有些句子比较难读,请大家跟着老师读一读。

接下来请大家带着问题大声朗读课文。

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事情?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请大家帮老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课文主要讲述了孙悟空从石猴成为猴王的传奇经历,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三、扫清文字障碍师:在了解了课文大致内容后,让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老师请一位同学领读。

四、再读课文,深化感知扫除阅读障碍后,让我们快速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思考石猴是从哪来的?画出相关的语句。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

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suì)有灵通之意。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猴王出世》教案设计(通用6篇)

《猴王出世》教案设计(通用6篇)

《猴王出世》教案设计(通用6篇)《猴王出世》教案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猴王出世》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猴王出世》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根据文前“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用精读、略读、跳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位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准备】1、学生学习准备:这是一篇近代白话文,语言风格与现代白话文有较大差异,一些字词的用法与意思也和现在不一样。

课前,学生要根据“阅读提示”熟读课文,并能在课文中做做预习记录。

2、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了解大意,初步感受猴王形象。

1、揭示课题。

提起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你知道他打哪来?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猴王出世》,了解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看老师写课题。

注意“猴”字。

(师先板书“神通广大”,再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2、了解“注释”的作用。

课题后面有个小(1),表示有注释,这篇文章很多地方有注释。

有了注释的帮助,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内容。

那么,这个注释(1)告诉我们什么?(请学生回答)师小结:《猴王出世》是一篇略读课文,选自《西游记》,和《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合称为四大古典名著,是用“古白话文”写的。

3、了解学生学习起点。

4、根据文前“阅读提示”,交流学习课文主要内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1)学生回答。

(2)留在你脑海里的是一个怎样的猴王?5、小结过渡。

二、细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一)细读描写“石猴出世”的语句。

1、提问:你觉得哪句话写石猴写得特别生动?出示: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教案一. 教材分析《7猴王出世》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出世的故事。

通过讲述石猴从石缝中出世,学艺七十二变,成为猴王的过程,展示了孙悟空聪明、勇敢、顽皮的特性。

课文语言生动,情节紧凑,富有想象力,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古典名著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细节、分析人物性格、领悟课文主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孙悟空出世的过程及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通过关键词句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培养阅读兴趣;领悟课文所传达的正义、勇敢、智慧的主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孙悟空出世的过程及性格特点。

2.教学难点:分析孙悟空的性格特点;领悟课文所传达的主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阅读体验。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关键词句分析法: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句,深入分析人物性格。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及相关资料:孙悟空图片、视频等。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孙悟空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朗读过程中,注意停顿、重音、语调等,引导学生入境。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优秀5篇)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优秀5篇)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优秀5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根据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改编。

主要讲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

群猴玩耍时,发现了一股瀑布,相约能进入瀑布而不伤身体者为王。

石猴第一个勇敢地跳进瀑布,结果发现了水帘洞,因此被群猴拜为猴王。

这个勇敢的石猴就是后来的孙悟空。

作者巧妙地将猴的特征与人的性格融为一体,塑造出一个机敏、聪慧、勇敢而又善良的猴王形象。

这个形象以其独特的魅力,令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为之倾倒。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

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古代白话文的特点。

3、了解石猴出世并成为美猴王的经过。

结合有关语句,了解石猴的性格特点。

4、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教学难点: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吗?知道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谁吗?(简介作者及《西游记》主要内容。

)2、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是谁?(孙悟空)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猴王出世》,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自由读文。

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决字词问题,扫清文字障碍。

)3、开火车式读文,检查阅读情况。

4、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围绕这件事情,作者讲述了哪几个部分?[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讲石猴出世及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3---5自然段)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发现了水帘洞。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猴王出世》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石猴从出生到成为猴王的过程。

本文语言生动,情节曲折,充满了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本文也涉及到了一些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为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故事性的课文兴趣较浓。

但是,对于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的字词、成语不太理解,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和成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石猴的聪明才智和勇敢品质,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和成语的学习。

2.对文言文语言特点的理解。

3.理解石猴成为猴王的过程,体会石猴的优秀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媒体资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用于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气和情感。

2.生字词和成语卡片:用于课堂上学生认读和巩固。

3.PPT:用于展示课文内容、生字词和成语,方便学生学习和回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音频,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气和情感。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对于生字词和成语,教师适时进行讲解和巩固。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引导。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猴王出世》教学设计(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猴王出世》教学设计(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猴王出世》教学设计(含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猴王出世》的故事情节;2.学习掌握部分生字词;3.理解文中的寓意和主题。

能力目标1.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意见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2.激发学生对正义、友爱等价值观的感悟;3.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主要内容1.《猴王出世》故事情节的讲解;2.生字词的学习;3.故事寓意和主题的探讨。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讲解故事情节,学习生字词;•第二课时:讨论故事寓意和主题,进行思维拓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引入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讲解故事(15分钟)–通过逐段讲解《猴王出世》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15分钟)–分段教授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词汇,并进行语境引导和训练。

4.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让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

5.课堂练习(10分钟)–布置练习题,巩固故事内容和生字词的学习。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阅读任务或小作文等相关作业,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第二课时1.复习内容(10分钟)–回顾前一课时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故事的记忆。

2.讨论寓意和主题(20分钟)–引导学生就故事中的寓意和主题展开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表达意见。

3.学生表现(15分钟)–学生分组表演故事情节或进行角色扮演,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4.思维拓展(10分钟)–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拓展教学内容。

5.课堂总结(5分钟)–整理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重点内容,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四、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掌握情况;2.采用问答、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行测评;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价其综合能力的提升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认识“芝、遂”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

2.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词句试着猜一猜。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西游记》片头曲《云宫迅音》)
听到这首曲子,大家想到了什么?(西游记)说起西游记,我们都知道《西游记》讲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孙悟空本领高强,大家对他一定非常了解。

本文中的“石猴”就是指孙悟空。

那么,石猴到底是从哪儿来的?他又是如何成为猴王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课——《猴王出世》。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相关资料)了解作品和作者。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为文章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石猴第一个跳入瀑布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众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3.再次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事情发展的顺序)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第一部分。

(1)说一说,石猴是怎么来的。

(一块仙石孕育了仙胞,一日迸裂,产一个石卵,因见风,化作了一个石猴。

)
(2)石猴出世之后是什么样的?(那猴在山中……朝游峰洞之中。

)几笔就勾勒出一个自由自在、快活逍遥、喜好交友而又顽皮可爱的石猴形象。

2.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石猴的生活,使他摇身一变,成了猴王,发生了什么呢?(一天,群猴发现一个瀑布。

)和石猴成为猴王有什么关系?(有猴子说谁能进去找到源头且不伤身体,就拜谁为王),听到这句话,石猴的表现如何?(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石猴的性格(争强好胜)。

3.说完,他是怎么做的呢?后面又发生了什么?齐读相关片段,找出问题答案。

(1)发现了这样一个好地方,石猴很高兴(喜不自胜),连忙出来告诉其他猴子,又把其他猴子带进了水帘洞。

(2)群猴进洞,发现了此等好地方,都兴奋得不得了。

这时,石猴提醒群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于是,群猴拱伏无违,称其“千岁大王”。

从中可以看出石猴(聪明、机敏、爽朗、坦率,做事有计谋,是天生做首领、头目的材料)。

现在大家知道,石猴是怎么成为美猴王的了吗?(发现洞天—敢于挑战—被拜为王)
4.思考:作者是怎么塑造出猴王形象的呢?
交流: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方法,把猴王写得非常生动。

小结:正是因为作者妙笔生花,才塑造出孙悟空这样个性鲜明、形象饱满的人物形象。

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应该恰当运用这样的方法,使自己的文章语言更加生动,更有感染力。

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从课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机敏、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石猴。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从19世纪开始,《西游记》被翻译成日、英、法、德等十几种文字流行于世,深受人们喜爱。

希望同学们能读一读原著,切身感受古典文化,感受经典魅力。

猴王出世
活泼可爱
敢作敢为
教学时,以各种形式的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然后围绕“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等问题讨论探究;接着再读课文,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

遗憾的是没有为学生拓展《西游记》中的其他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