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馆藏宋代文房清玩赏析
中国古代文房清玩
中国古代文房清玩“文房”广义解释为文人的书斋或书房,狭义则专指书写、绘画与读书的文具。
“文房”一词最早见诸文献的是南北朝时期,专指国家典掌文翰的地方,有点类似今天的档案馆。
历史上第一个将文房用具整理出书的是南宋的赵希鹄,其《洞天清禄集》将文房用具分为十类。
到清代,我国的文房用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实用价值也被观赏和把玩性所取代,成为名副其实的“文房清玩”。
文房清玩,形微体轻,然而正是这些小玩意,以其丰富的功能和独特的造型,构成了一个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
文震亨的《长物志》综合概述了明代文人清居生活的物质环境,列出了众多的文房清玩;高濂的《遵生八笺》列出的文房清玩更达49种之多。
一、笔用类1.笔架也称笔格、笔搁,即架笔之具也,为文房常用器具之一,于书画构思或暂息之际藉以置笔,以免毛笔圆转污损他物。
2.笔挂挂笔的一种器具。
古为横长式,现多为圆形、菱形等状,上布有均匀对称的小钩,以利于挂笔用,故称笔挂。
4. 笔筒为筒状盛笔的器皿。
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造型相对简单。
以竹木、陶瓷者居多。
5.笔海插笔的器具。
直径19厘米以下的叫笔筒,达到20厘米的称笔海。
6.笔插明时笔插一般为中间一方孔,周围三或四圆孔,用以插笔之用。
到清代演化为单孔和双孔。
由于笔筒的出现,不太合乎文人审美情趣的笔插到清中期以后退出文房用具之列。
7.笔床作为搁放毛笔的专用器物。
南朝徐陵在《玉台新咏序》中说:“琉璃砚盒,终日随身;翡翠笔床,无时离手。
”8.笔船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船形贮笔器。
笔船通常以竹木牙角为材料,用法是将毛笔横放在上面。
9.笔屏案头小屏风,与笔插结合起来的一种置笔器物。
毛笔洗净之后,需要以笔尖朝上的方式竖置,这样笔头上的水液便自动流下,笔心逐渐干爽,也就不会沤烂。
10.笔帘又称为笔卷,一种临时存放毛笔的传统工具,形如竹帘,多以细密的竹篾制成。
11.笔匣贮笔之用,便于出门携带,置药其中还可以防虫蛀。
清宫御用笔匣多为清乾隆、嘉庆两朝所作,大体分紫檀、文竹两种。
宋人筆下【北宋官窑】瓷器
宋人笔下的【北宋官窑】瓷器北宋皇帝徽宗——趙佶,因对艺术的痴爱和追求,在京师創办了历史上第一个由皇家自办【北宋官窑】,为他焼制所喜欢的陶瓷制器。
由於由皇家广招能工巧匠、不惜工本经办,所制之器,定必也与他所創办的艺术宫院制品一样精美绝倫!在数拾年的收藏和参悟中,今天想从宋人笔下的描绘和记述著作中,与大家共同探讨真正【北宋官窑】瓷器的概况。
(一) 北宋徽宗以前绘有瓷器之古画:“文会图”和“韓熙亱宴图”。
从两画中看到當時的达官贵人在飲酒宴会中,所使用的壶、杯、盏、盘等瓷器用具,可领略北宋以前的陶瓷使用普遍性,造形美观优雅色调一致,是當時瓷器使用最有力的实证。
在南宋顾文荐著《负喧杂录》和叶寘著《垣斋笔衡》中同样记述:“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焼造,名曰官窑”。
还有述:“本朝以定州白磁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
南宋周辉著《清波杂誌》所载“汝窑,宫中禁燒,内有玛脑为釉唯供御拣方退,近尤艰得!”由上面可略知,北宋徽宗皇帝在京师創办历史上第一个官窑,它一定是追求制作技艺高超、型状精美、色泽优雅的高艺术瓷器,而並非满枱皆是的定州瓷和宫中禁焼之汝窑器。
(二)从北宋徽宗時期的诗词中对瓷器的描述:宋徽宗即位,起任因王安石案而离京的“苏门四杰”的诗人——张来(1054—1114),为太常少卿,他所作的【瓦器易石鼓文歌】。
他把北宋君皇将當時用金属玉器所制的宗庙器,易改换成瓦器(即陶瓷)制造的过程作了详细记述,诗的原文如下面照片所示。
该诗的後半部详细记述了當時“瓦器易”改制原因、目的、过程。
易改品种、效果,他用了各三个“奇”字“诚”字“土”字和五个“古”字,【……君诚嗜古更过我,易以瓦器尤奇卓。
满盘蒼玉列我前,制古形奇异雕琢。
……采椽土木消纯朴。
何为获此上古器,经历万古遭搜掠。
……陶土抟泥从儉薄。
或云古者宗庙器,斥弃金玉先诚确。
……蒉桴土鼓诚为乐。
鳴呼二物信奇绝,……】把宋君王“斥弃金玉、易改成瓦器的原因、决心、诚意、和制作所得到的奇特效果而引以为乐,作了详尽描述。
文房清玩收藏的发展过程
文房清玩收藏的发展过程“文房”广义解释为文人的书斋或书房,狭义则专指书写、绘画与读书的文具,例如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三《士人赴殿试唱名》载;“其士人止许带文房及卷子,余皆不许挟带文集。
”这里的“文房”,指的是笔墨纸砚等文具。
“文房”一词最早见诸文献的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当时专指国家典掌文翰的地方。
《梁书•江革传》云:“此段雍府妙选英才,文房之职,总卿昆季,可谓驭二龙于长途,骋骐骥于千里。
”这里的“文房”,有点类似今天的档案馆。
到唐代时,“文房”逐渐演绎为文人的书房。
唐代大诗人杜牧在《奉和门下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一诗中吟追“彤弓随武库,金印逐文房。
”此处的“文房”,就已经是指文人的书斋。
至南唐,“文房”成为文人书房的专用词,南唐后主李煜雅好文学,收藏甚富,所藏书画均押以“建业文房之印”。
宋米芾在《画史》中也说:“大年收得南唐集贤院御书印,乃墨用于文房书画者。
”李后主是我国历史上对文房四宝有着杰出贡献的人物,他任命从易水迁居来的奚廷珪为墨务官,并赐他李姓,于是有了“李廷硅墨”,有了徽墨的起源。
他又任命李少微为砚务官,用歙州产的石头制作南唐官砚,即歙州龙尾砚,也是著名的歙砚的发端。
李后主的前代列祖李■鼓励造纸,著名的“澄心堂纸”,就是以他的书斋命名的。
据说李廷硅墨、南唐官砚、澄心堂纸与吴伯玄的笔,有徽州四宝的美誉,它们推动了中国文房四宝的发展。
文房清供宋代时进入收藏领域到了宋代,南唐归宗的翰林学士苏易简以笔、墨、纸、砚“为学所资,不可斯须而阙”,撰写了《文房四谱》一书,是书凡“笔谱”二卷,“砚谱”、“纸谱”、“墨谱”各一卷,共计五卷。
搜采颇为详备,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料,是首倡“文房四宝”的典籍,因而后人提到文房四宝,必会谈到《文房四谱》,这部书也是宋初文玩清供风尚的发端。
其实,文房用器早于隋唐时就逐渐兴盛起来。
隋代是科举制度的起源时期,随着科举的兴盛,促进了隋唐文人阶层的出现,于是与笔墨情趣不可分离的文房用器大量出现。
李清《满庭芳·小阁藏春》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
李清《满庭芳·小阁藏春》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满庭芳·小阁藏春》是由李清照所创作的,词人善于摆脱一般咏物之作胶着物态,联系个人身世,抒发对残梅命运的深深同情。
小编精选了一些关于《满庭芳·小阁藏春》的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满庭芳·小阁藏春》宋朝:李清照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难留。
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满庭芳·小阁藏春》古诗简介《满庭芳·小阁藏春》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这是一首咏梅词。
词人咏残梅以自比,是她当时生活、感情的真实写照,并充分显示了她孤高清傲,不同流俗的性格特征。
全词意境相谐,词调低沉,风格深婉,语言轻巧,写尽了词人冷清寂寞的环境中所产生的深切感伤之情。
《满庭芳·小阁藏春》翻译/译文在阁楼中好似春天一般,平常不用的窗子将白昼都隔在了外面,走在画廊里,发现这里非常深幽。
篆香烧尽了,日影移上帘箔了,才发现黄昏将近。
我喜爱梅花,自己种的江梅渐已长好,为什么一定要再临水登楼赏玩风月而荒废了时光呢。
没有人来找我谈话聊天,如今在这样的寂寥环境里独自面对梅花,就好像当年何逊在扬州对花彷徨。
梅花色泽美艳,它虽不像别的花那么畏惧霜雪,但毕竟娇弱,难以禁受寒风冷雨的摧残。
又是谁吹起横笛曲《梅花落》,吹动了我的愁绪。
不要怨恨暗香消失,落花似雪,要相信,虽然梅花踪迹难寻而它情意长留。
我很难说出我的家世,多想有一个美好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横斜优美的姿影,从这姿影里还能显示出梅花的俊俏风流。
《满庭芳·小阁藏春》注释⑴满庭芳:词牌名。
⑵篆香:对盘香的喻称。
⑶江梅:此指梅中上品,非泛指江畔、水边之梅。
⑷临水登楼:语出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之句。
古人文房雅玩品鉴
古人文房雅玩品鉴2020-10-05 18:34:22“文房”广义解释为文人的书斋或书房,狭义则专指书写、绘画与读书的文具。
文房用器早于隋唐时就逐渐兴盛起来。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人皆能详,其实,与笔墨情趣不可分离的文房用器还有许多。
古人书房一角古人好古,读先贤书,重历史经验,发思古幽情,追求会古通今的乐趣。
流传下来的文房用具很有古意,成为当今文玩中的珍品孤品。
现代文人的文房已经是高科技,似乎一台电脑玩转天下,简洁实用。
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里这样描述的书斋陈设:“斋中长桌一,古砚一,旧古铜水注一,旧窑笔格一,斑竹笔筒一,旧窑笔洗一,糊斗一,水中丞一,铜石镇纸一。
左置榻床一,榻下滚凳一,床头小几一,上置古铜花尊,或哥窑定瓶一,花时则插花盈瓶,以集香气,闲时置蒲石于上,收朝露以清目。
或置鼎炉一,用烧印篆清香。
冬置暖砚炉上。
壁间挂古琴一,中置几,如吴中云林几式最佳。
壁间悬画一,书室中画惟二品,山水为上,花木次,鸟兽人物不与也。
”高濂描写的书房,案头摆设水盂盛水,染墨濡笔镇纸,又称压尺,顾名思义就是书写时用来压纸。
黄玉,螭纹镇纸印章:印者,自古以来就是商之凭信,官之权威,文房之清供,墨客之雅玩。
印,方寸之间有乾坤,一方印章就是一方天地,它巧妙地将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融于一体,生动而又多趣,古朴又不失典雅。
印章,包括姓名、闲章、肖形章等,过去读书人大多多枚,齐白石就“百印石富翁”之署。
香炉,“文房百器,炉为首器。
”君子佩玉,文人博古,铜炉取玉之温润,谦谦和悦;常置案头,焚香一柱,秉烛夜读,红袖添香,实乃文房清玩之雅器。
奇石砚滴,又称水滴、书滴,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文房器物,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
砚滴的出现与笔墨的使用和书画的兴起有关。
形状的水盂,人们在使用中发现,用水盂往砚里倒水时,往往水流过量,于是出现了便于掌控水量的器物,这就是砚滴。
砚滴也称水滴、水注、书滴、蟾注等。
有嘴的叫“水注”,无嘴的叫“水丞”。
研学必须知道的苏轼作品(赏析背诵)
研学必须知道的苏轼作品(赏析背诵)苏轼词作词在体裁上分小令、长调,如温庭筠、李煜擅作小令,而柳永、姜夔长于慢词长调。
词在风格上又分为婉约、豪放两派。
李煜、柳永、李清照都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豪放派则以北宋苏东坡、南宋辛弃疾成就最著。
实际上,词始于唐代,兴于五代,盛于两宋。
在北宋中期以前,词的风格都是婉约花间一派,词风旖旎含蓄,内容也多是男女爱情、离愁别恨。
而豪放词却是北宋中后期苏东坡所独创。
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赏析:这首词创作于熙宁七年(1074)从杭州赴密州路上。
整首词以议论为主写景、抒情、议论结合为一体,诗、文、经、史融会贯通,读来仿佛是一篇带有节奏格律的散文。
它也是苏轼在词的风格上的一次尝试,这种以文为词的风格也让后世词人纷纷效仿。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苏轼一生共有三位夫人,第一位是结发妻子王弗,他俩从小清青梅竹马,苏轼出仕前迎娶了十六岁的王弗,苏轼刚刚踏入政坛,很多事情看不明白,幸得有这位贤内助在旁提醒,才不至于犯下过多大错。
可惜王弗只跟了苏轼十一年,27岁便红颜早逝。
王弗去世后苏轼常常想起她,熙宁八年(1075)正月二十日午夜梦回之际,苏轼写下这首被誉为中国史上悼亡词绝响的《江城子》。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宋代出土文房文物赏析
宋代出土文房文物赏析作者:程青芬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年第09期【摘要】文房是我国对书房的一种雅称,也是由于我国独特文字书写方式而产生的特定文化。
我国古代自先秦伊始就有文房物件随葬的现象,唐宋时期我国文化达到空前的兴盛,所以在宋代墓室中可见成套文房用品。
宋代出土的文房用品,除笔墨纸砚等之外,还包括毛毡、笔架、笔挂、笔筒、镇纸、水滴、加水盂以及印章等其他物品。
本文根据笔者在参观博物馆经历以及总结其他文献资料,选取宋代出土文房文物数件从用途、特征以及文学价值等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关键词】宋代出土文物文房四友文物赏析宋朝是中国文化历史中的丰盛时期,理学、文学、史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硕果累累[1]。
正是由于宋代文化的空前繁荣,第一部集各家之大成,完整系统地记载笔、墨、纸、砚的专著——《文房四谱》于北宋雍熙三年汇辑而成[2]。
同时,也正是由于宋代文化的繁荣,成套的文房物件也常见于宋代墓室。
本文选取宋代出土文房文物数件从其用途、特征以及文学价值等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一、澄泥砚澄泥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始于汉,盛于唐宋,被称为“砚中第一”。
宋代李之彦《砚谱》云:“虢州澄泥,唐人品砚以为第一。
”与端砚、歙砚、洮砚三大名砚不同的是,澄泥砚不是用天然石材为原料。
依宋代的《贾氏谈录》和《文房四谱》中的说法,大致是取河床下的泥,淘洗后,用绢袋盛之,口系绳再抛入河中,继续受水冲洗,如此两三年之后,绢袋中的泥越来越细,然后入窑烧成砚砖,再雕凿成砚[3]。
2012年,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市区天鹅堡建筑工地出土一方古砚。
该砚为陶质浅灰色,器表光滑细腻,整体呈椭圆形,长13厘米,宽8厘米,厚1.8厘米。
墨堂和墨池相连,有流墨槽。
用手工捏制和刀刻,没有用模具,背有印记。
色泽发清黄,泥土像是一种清泥,从残面看有黄丹团,查阅资料应该是澄泥砚中的精品——鳝鱼黄。
砚面四周阴刻有边线框。
砚池内墨迹尚存,有明显使用过的痕迹。
底部前端斜向内凹,形似筒瓦,两边墙足与前端相连。
院落群生的阆苑仙境
院落群生的阆苑仙境作者:刘小方来源:《百科知识》2014年第10期阆中古城历史悠久,历代王朝曾在此设置郡、州、路、军、道、府等不同等级的行政机构。
以“阆水纡曲,经其三面,县居其中”得名阆中,又因“据高山绝顶,三面临江,地势险要”,官府民院兴建一时勃然。
历史上,天文学家落下闳、任文孙、任文公在此仰望星空、皓首穷经;堪舆大师李淳风、袁天罡为它度步罗盘、惊叹不已;诗人杜甫、元稹、李商隐等为它高歌咏唱、瞻恋寓居。
“蟠龙障其后,锦屏列其前”的风水意向,“巴国蜀国要冲之地”的地理形胜使阆中自古就成为人员交流、货物汇集的节点城镇。
城中庭院鳞次栉比、古朴典雅,唐时就有“城中飞格连危亭,处处轩窗对锦屏”的盛况。
历代官宦名流、富商大贾乐于在此大兴土木,营建庭院扎根定居,终于汇聚成今天这满城的青瓦粉墙与小桥流水人家。
孔家、李家、蒲家、张家、胡家等大院粉饰着唐宋的格调,建构着明清的砖瓦。
这些院落大都注重风水意象,坐北朝南者居多,纳光避寒,庭院曲径通幽,小巷藏大院。
大门内,汉砖照壁古朴大方;庭院中,门楣高合豁然开朗,鸟语啾啾,绿树掩映,暗香浮动。
院内天井连天井,院中有院,门中有门,曲径相通。
在私密空间的营造上,通过利用天井种树栽花、设置鱼缸、假山等办法增加庭院的空间层次,提升居住品味,更是做到了四合院与园林建筑的和谐统一,成为今天国内罕见的院落典范。
春华秋实孔家院在古城西侧的白花庵街深处,坐落着有“巴蜀第一院”之称的孔家大院。
走进方知这是圣人孔子后裔曾经的居所,鉴于儒家学说对封建帝制的重大贡献,历代王朝在推崇孔子的同时,对他的后人也十分优待,不仅赐爵授封,而且批地建宅,民间有“与国咸休,安富贵荣公府第;同天共老,文章道德圣人家”的说法。
据《孔子世家谱》记载,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孔子第65代孙孔衍唐、孔衍虞兄弟二人奉朝廷之命,入川平定吴三桂叛乱,平叛结束后定居阆中并修建此院,算算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大院以“品”字形向北展开。
文房清供:置笔雅器
文房清供:置笔雅器作者:朗韵来源:《艺术品鉴》 2016年第9期文房清供中,放置毛笔的用具较多,除了笔筒、笔架以外,还有一些早期的笔床、笔插、笔掭器具,虽然称谓不同,形制也各异,但都是毛笔用具的发展而生成的使用器具。
笔架,为古时文人的书案用具之一。
又称笔格、笔床或笔山,是为放置毛笔之用。
其形制演变,各具特色,唐宋时期形成定式,并有出土遗迹。
现知南北朝时期,南粱吴筠题有《笔格赋》,述其将桂树枝做笔架,描写惟肖。
唐代诗人杜甫题有“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诗句。
至来人赵希鹄《洞天清禄集》中记载有“玉笔格”、“铜笔格”、“石笔格”等不同质地、造型的笔架。
可见,唐宋时期已有笔架、笔格称谓。
目前考古发现有唐宋时期的笔架遗迹,从中也可窥其发展演变。
现知宋代笔架遗物有多件出土,如杭州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墓葬出土一件木胎黑漆笔架。
以木为胎,外覆髹黑漆,形状作平面立墙式,顶部刻出高低不同的凹槽,可架多支毛笔。
在浙江诸暨,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董康嗣及其妻周氏合葬墓出土有石质山峦式笔架。
形状作十二峰式,石色莹润黝黑。
浙江衢州南宋咸淳年间史绳祖墓中出土有青玉笔架、水晶笔架、白玉兔形镇纸、玉荷叶形洗、白玉印等。
同时出土多件玉质文房器具,其中笔架分别为山峰式和凹槽式两种造型。
由此可见,山峦式笔格在宋代较为流行,其造型已基本定式。
这一时期,笔架制作材质多样,有石质、青玉、水晶、影青瓷、木胎漆制品等,并对后世产生重要的影响。
元代的笔架崇尚宋人的山峰式。
元大都遗址曾出土一件影青白瓷笔架,高11厘米,长8厘米。
通体镂雕海云托日、蛟龙戏水,为元代笔架的独特形式。
青花五彩龙纹笔架明代比较造型不拘于山峰式,其形式多样,质地有玉石、瓷和少量的犀角、木雕等。
明代瓷笔架也以官窑为主,造型多山峰形。
如明人屠隆《考槃馀事》记载:“玉笔格,有山形者,有卧仙者,有旧玉子母猫长六七寸,白玉作母横卧为坐,身负六子起伏为格,有纯黄、纯黑者,有黑白杂者,有黄黑为玳瑁者……”清代文玩笔架,更追求文案雅致,出于内廷制作,均构思奇巧。
洞庭玩月诗歌鉴赏
洞庭玩月诗歌鉴赏
原文:
洞庭玩月
韩偓
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寬万顷霜。
玉栀深沈潭底白,金杯细碎浪头光。
寒惊乌鹊离巢噪,冷射蛟螭换窟藏。
更忆瑶台逢此夜,水晶宫殿挹琼浆。
鉴赏:
此诗为洞庭湖上赏月之时。
首二句描述秋夜月光下,辽阔的洞庭湖一派洁白景象,为总体概写,此下三、四两句即细写。
第三句写明月如沉浸湖中潭底,乃写月之倒影,第四句刻画湖波银光闪烁之月景,乃写月光照射湖面之光耀景象。
五、六两句以“乌鹊离巢噪”“蛟龙换窟藏”以夸饰明月之皎洁冰清,乃侧写烘托。
末二句则为联想之辞,以琼楼玉字挹酒浆之仙宫情景,以写皎皎明月之美好。
小器大雅 文房清玩
小器大雅文房清玩作者:暂无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4年第9期文房用品在拍卖市场上风光无限,不断有文房拍品冲破百万大关、千万大关,“小文房”最终也跨入“亿元时代”。
文、图夏周文房即文人书斋内读书写作绘画的工具,常让人联想到“文房四宝”。
实际上,除了最为人所知的笔、墨、纸、砚,古代文人案头所需一切工具被统称为“文房清供”或“文房清玩”,列举起来蔚为壮观,种类繁多、材质多样、情趣各异。
文房迎来“亿元时代”“文房”虽然在今天已经几乎失去了作为器具的使用价值,但它们却因其制作的精巧和所承载的文人雅趣而受到收藏者的喜爱。
近年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逐渐升温,显现上升的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书画投资的持续走红,越来越多的藏家和业界人士开始参与和关注原本默默无闻的文房市场,敏感的拍卖公司也相继推出文房专场,昔日文人书桌上的玩物,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显现出勃勃生机,变成了收藏品。
2.07亿港元的笔洗、1.61亿元的圆玺、5520万元的紫檀笔筒、4945万元的水丞、4089万元的田黄纸镇、2082万港元的紫檀文具盒……这些天价数字,都是近年拍卖市场上由文房清玩创造的。
中国嘉德、北京翰海、西泠印社几家拍卖公司一直致力于文人文玩专拍的推介,早在2006年,中国嘉德春拍首推了“翦淞阁精选文房用品”专场,反响大大高出预期,全场116件文房用品,成交率84%,总成交额高达3590万元。
2007年7月西泠春拍推出了“文房清玩—历代名砚专场”,成交率高达98%,成交额1832.38万元,掀起中国内地文房市场的小高潮。
同年11月中国嘉德秋拍又推出“文房清韵—清代砚墨笔印专场”,自清乾隆时期直至近代名家的砚墨笔印文房类精品共111件,成交率高达89%,成交额1460. 36万元。
2012 年春拍中,“翦淞阁”文房拍卖无疑是最耀眼的专场之一。
35件文玩精品拍卖由于竞争激烈,用时将近两个小时,成交率达到100%,而成交总额达到了1.3亿元。
文房清玩鉴赏
清 文竹贴花水丞
.
16
清末民初 鸣远款紫砂刻“连生乐事”水盂
.
17
清乾隆 蓝釉青花喜上梅梢马蹄水盂
.
18
清 嘉庆款珊瑚红描金蝙蝠抱桃水盂
.
19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莲蝠纹水盂
.
20
笔筒:笔不用时插放其内。材质较 多,瓷、玉、竹、木、漆均见制作。或 圆或方,也有呈植物形或他形的。
.
21
清光绪 豆青釉加彩梅竹纹笔筒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印盒:又称印台、印色池,置放印 泥。多为瓷。
.
64
清 印合
.
65
明代 铜印盒
.
66
晚清黄釉雕瓷印盒
.
67
.
68
清 景泰蓝印盒
.
69
.
70
笔格:笔格亦称笔架、笔搁,即架 笔之物也,为文房常用器具之一。
.
71
清 白玉镂雕松柏人物笔架
.
22
清 中期 花梨百宝嵌笔筒
.
23
清乾隆 粉彩人物故事图笔筒
.
24
清中期 黑漆牙雕梅花笔筒
.
25
清初 黄杨木雕苍松形笔筒
.
26
笔洗:笔使用后以之濯洗余墨。多 为钵盂形,也作花叶形或塔形。
.
27
清乾隆 仿汝釉桃式洗
.
28
清乾隆 斗彩缠枝蕃莲纹洗
.
29
北宋汝窑青蛙卧荷笔洗
.
30
清代 青白玉松鼠葡萄笔洗
文人的案头清玩|退藏
文人的案头清玩|退藏“人情必有所寄,然后有所得”,文房之中的案头清玩,一笔一墨、一草一木不是孤立的存在,更不是纯客体的物。
物物融于造化,物物“皆著我之色彩”,这才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
器虽素雅,也见光华;物惟无声,也诉千言。
文人之“清玩”,愿能与诸君同赏。
“夫标榜林壑,品题酒茗,收藏位置图史、杯铛之属,于世为闲事,于身为长物,而品人者,于此观韵焉,才与情焉。
”南宋末年,赵希鹄在《洞天清录》一书中将文房清供列为十项,即古琴、古砚、古钟鼎彝器、怪石、砚屏、笔格、水滴、古翰墨真迹、古今石刻、古画。
他也是我国第一个将文房用器整理出书的人。
明初《格古要论》将文房清玩分为十三类,明末的《文房器具笺》一共列举了45种文玩,可见当时文人书斋的丰富多彩,也能看出文房清玩所囊括的收藏种类之多。
由于文房清玩的庞杂与小巧,在许多人看来与书画、瓷器等大项相比,似乎有些“小打小闹”。
但是近年来,文房清玩的行情却一直“大有长进”。
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各大拍卖行在原来文房专场的基础上,逐渐将部分文房清玩组成独立的专场进行拍卖,并且取得了佳绩。
在无数的文房清玩之中,有一类器用,因其用途广泛,材料易得,被大量用在文人的书房之中,那就是木器小件。
在传统大项逐渐显露疲态的时候,文房清玩以自身“小而雅、小而精”的独特魅力正在博得更多关注。
其中,博美拍卖(厦门)正是以文房拍卖逐步走红的拍卖公司,连续几年下来的漆器专场,为其圈了不少藏家粉丝,2021年春拍,更是逆势北上,移师北京,即将于6月6日举行北京首拍。
博美北京首拍的亮点,在延续以往的漆器文房之外,首次与“文人空间/物闲文化”团队合作,特别推出“清玩——文人案头”专场,进一步将“文房拍卖”的特色走到极致。
“清玩——文人案头”专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以怎么样的心态和品味来邀古人旧时所爱之物?”本次拍卖专场负责人王伟昌在序中写道:“文人为官又使其不有物质之忧而生情怀,寄托于尊崇古人的赏器之道,与匠人镂月裁云的天作之合生其美物,不论宫廷、庙堂、民间皆不能怀其藻兮。
南宋官窑馆藏瓷器鉴赏
南宋官窑馆藏瓷器鉴赏北宋末年爆发“靖康之乱”,北宋灭亡。
宋室南迁建都临安,建立了南宋朝廷,并先后建造了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烧制专供宫廷使用的青瓷,史称“南宋官窑”。
据文献记载,南宋时期的官窑均位于临安(今杭州)附近,有修内司官窑与郊坛下官窑两处官窑。
宋室南迁后首先建立的官窑是修内司窑,其后又于郊坛下“别立新窑”。
南宋官窑青瓷是青瓷中的佳品,以“紫口铁足”“粉青釉色”“冰裂纹片”“薄胎厚釉”四大特征著称于世,其优美、古朴的造型,晶莹柔润的釉色,可谓巧夺天工。
郊坛官窑烧制器物可分两大类:一类属于生活用器,有碗、盘、碟、盒、盆、罐瓶等;另一类为陈设用瓷,主要是仿周汉的鼎、鬲、簋、奁等形式的香炉,琮式的瓶、觚、尊、贯耳壶、花口壶、花盆等。
两类相比,以烧制生活用瓷为主。
然而,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官窑瓷器中,却以陈设用瓷居多。
这可能因为日用瓷损坏率较高,陈设用瓷损坏率较低的缘故。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南宋官窑博物馆的馆藏标本:南宋官窑青釉纸槌瓶(折肩瓶)修复件,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藏南宋官窑青釉梅瓶修复件,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藏南宋官窑青釉贯耳瓶修复件,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藏南宋官窑青釉瓜棱兽耳花口尊修复件,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藏南宋官窑青釉玉壶春瓶修复件,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藏南宋官窑青釉玉壶春瓶修复件(土沁太严重?),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藏南宋官窑青釉镂空卷草纹套瓶修复件,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藏再来看看一组各个馆藏的整器来比较一下:南宋修内司官窑粉青纸槌小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宋修内司官窑粉青贯耳穿带方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宋官窑青瓷葵口盘台北故宫藏南宋修内司官窑粉青长方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宋官窑洗,台北故宫藏南宋官窑粉青釉花觚台北故宮博物院宋官窑粉青釉海棠式套盒国家博物馆藏南宋官窑青釉圆形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官窑青釉弦纹瓶-北京故宫藏南宋官窑贯耳瓶,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南宋官窑弦纹直颈瓶,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南宋官窑长颈小瓶-香港艺术馆藏南宋官窑青瓷弦纹八棱瓶,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宋代官窑梅瓶,大英博物馆从南官遗址出土器物的底足看,早期盘洗等圆器都以裹足支钉装烧,但支钉痕较汝瓷大且粗,支丁数目较多。
《书房中的宋瓷》鉴赏
《书房中的宋瓷》鉴赏【提要】《[鉴赏]书房中的宋瓷【1】》由应届毕业生友情收集整理的,谨供需要鉴赏的朋友参考。
内容如下:书房中的宋瓷刘涛|宋瓷鉴藏专辑*传统的书房用品,除作为“四宝”的笔、墨、纸、砚外,还有与之搭配使用的笔格、笔洗、水注、镇纸等。
而书房雅事中,品香和赏花不可或缺,这样香器和花器自然也是书房用品的—部分。
文人好古,书房用品以古为雅,以古为贵,这在两宋时就已成风气了。
不过,当时书房中的“古物”还大致限于三代铜器、玉器等,而少有陶瓷器。
宋元时代的官、哥、定、龙泉等名窑佳器(图1~4)直到明代成为“古物”“玩物”后,才备受青睐而成为书房珍品。
图1南宋官窑洗清宫旧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底刻乾隆御题诗图2北宋定窑刻花缠枝牡丹纹洗大英博物馆藏图3南宋龙泉窑折沿洗清宫旧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4南宋至元哥窑弦纹瓶*故宫博物院藏似乎可以说,宋瓷进人*人的审美意识和“美的生活”,正是从进入书房开始的。
成书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的高濂《遵生八笺》,描述了当时文人理想中的书房,其中提到“旧窑”“哥窑”“定窑”等文具与摆件:“斋中长桌一,古砚一,旧古铜水注一,旧窑笔格一,斑竹笔筒一,旧窑笔洗一,糊斗一,水中丞一,铜石镇纸一。
左置榻床,榻下滚脚凳一,床头小几一,上置古铜花尊,或哥窑定瓶一……”几乎是同时成书的屠隆《考??余事》以及稍晚的文震亨《长物志》所记书房用品中,也多有官、哥、定和龙泉等宋窑器(见附表。
图5~11)。
图5北宋越窑蟾形砚滴浙*慈溪出土图6南宋龙泉窑砚滴浙*丽水龙泉青瓷博物馆藏图7南宋龙泉窑砚滴(兼水盂)浙*丽水龙泉青瓷博物馆藏图8元龙泉窑鱼形砚滴(兼笔架)韩国新安沉船出水图9南宋景德镇青白瓷三足蟾形盂四川遂宁窖藏出土图10北宋定窑笔山残件窑址出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图11宋《会昌九老图》局部辽宁省博物馆藏明人对宋瓷已有相当深入的认识,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论》就对汝、官、哥、定、龙泉、景德镇以及吉州、建窑、磁州窑等宋瓷品种和特点详加指述,并在鉴赏上有了一定的标准。
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原文赏析
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原文赏析沁园春·孤馆灯青,是宋代苏轼所作,任杭州通判期间,为接近亲人,向朝廷请求到密州任职,得准改任密州知州,该词为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早行途中所作。
下面就是小编介绍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原文赏析,欢迎大家借鉴!【原文】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赏析】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这三句交代了作者途中动身的情景。
”号“,应念háo。
黎明时分,万籁无声,孤寂的客馆灯光暗淡,荒野的小店传来阵阵鸡鸣,将作者惊醒,旅人枕上的残梦依稀,看上去一切都是冷冷清清的。
词一开头,就渲染出凄清的氛围,烘托出作者感伤的情绪。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
这四句写早行途中所见。
”练“,白色的帛;”摛“,音chī,铺开;”耿耿“,微明貌;”漙漙“,音tuan,露水多貌。
渐渐地,天上月亮一点一点收起洁如丝帛的清辉,落了下去;地上,晨霜铺地,发出微弱的光芒。
随着天色变白,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峦像锦锈般铺展开来;近处,树叶上、草丛间到处凝结着晶莹的露珠。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这三句是作者的感叹。
作者触景生情,忍不住慨叹起来。
”区区“,作者自谦之词,一解为少;”鲜“,少。
连日起早摸黑,奔波于赴密州的路上,但山高水长,总不见终点。
由赴任的旅途联想到人生的道路,不禁叹息世间之路没有尽头,而人生有限,像自己这样劳顿奔波,前程未卜,终究是苦多乐少啊!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这三句总结上阕,同时引出下阕。
作者面对的.境况,无限怅惘。
略微沉吟之后,他凭靠着马鞍,一时无语,种种往事浮上心头。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央视《国宝档案》揭开阆中滕王阁神秘面纱
央视《国宝档案》揭开阆中滕王阁神秘面纱央视节目《国宝档案》中的阆中滕王阁。
(视频截图)滕王亭子二首□杜甫(一)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
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
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
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
(二)寂寞春山路,君王不复行。
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
鸟雀荒村暮,云霞过客情。
尚思歌吹入,千骑把霓旌。
说起滕王阁,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江西南昌的滕王阁,然而在阆中还有一座滕王阁,这两座滕王阁都是滕王建造,那么滕王为什么要在两个地方建滕王阁?阆中滕王阁背后又隐藏着哪些故事?日前,央视四套《国宝档案》栏目“天下名楼” 系列,揭开了阆中滕王阁的神秘面纱。
A镇守阆中滕王李元婴大修宫殿高楼“阆中滕王阁位于四川省阆中古城北玉台山上,从远处看,在绿树掩映的山腰间矗立着一座高耸的楼阁,这就是滕王阁;从近处看,滕王阁为仿唐风格建筑,假五真三,也就是说,从外面看这座楼是五层,实际上里面是三层的建筑。
”节目中跟随镜头的移动,滕王阁看起来气势宏大,富丽堂皇。
在中国历史上滕王有很多位,但最为有名的还是唐代滕王李元婴,他是江西滕王阁的建造者,也是阆中滕王阁的修建者。
据史料记载,公元679年唐高宗将李元婴调到隆州(今阆中),阆中扼守着出川入川的重要通道,自古就是军事重镇,唐高宗让李元婴镇守阆中,颇有一片苦心。
据南宋地理志书《舆地纪胜》记载,李元婴一到隆州,就以衙役卑陋为名大修宫殿高楼,又在玉台山建玉台观和观景亭,在隆州五年竟乐而忘归长安。
据阆中名城研究会会员张治平介绍,滕王李元婴在阆中待的时间不长,但他奠定了今天阆中古城的基本格局,李元婴修建的隆苑在今天阆中古城西,镇江楼(今华光楼)位于古城南嘉陵江畔,始建于唐,屡次火灾后,如今的建筑为清同治年间重建,在华光楼上俯瞰古城,纵览嘉陵江别有一番风情。
曾经,玉台山上的玉台观规模宏大,观景亭可以纵览嘉陵江和古城,后人为了纪念李元婴,将观景亭称为滕王亭。
阆中滕王亭唐代至清代一直保存,清道光《保宁府志》记载滕王亭在玉台观,滕王元婴建,同时,《保宁府八景图》中三座佛塔后面的建筑,据说就是滕王亭。
2023绵阳市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2023绵阳市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南溪早春①杨万里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注】①本诗是作者晚退职家居期间所作。
(1)诗人通过写柳树和桃树的什么特点来表现南溪早春的?(2)这首诗歌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郎山和韵①宋·辛弃疾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
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的特点。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龙钟”是什么意思?(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5.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
夕次盱眙县韦应物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句“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中的叠字在写景中的表达效果。
(2)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人“未眠”的原因。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咏菊唐·白居易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①诗歌一、二两句刻画了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绘。
②全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7.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早作(宋)裘万顷井梧飞叶送秋声,篱菊缄香待晚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No1摘 要 文房用具是中国汉字独特书写的形式下产生的实用器具,阆中馆藏宋代文房清玩,对于研究古代阆中丝绸生产和文房清玩艺术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关键词 文房用具 宋代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
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江西婺源龙尾砚。
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纸(安徽省宣州)、端砚(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
文房清玩是中国古代文人书斋中一切文化用具及陈设的总称。
除“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外,还有随着笔墨纸砚相应发展而来的各种辅助用具。
根据不同用途,有笔架(笔床、笔船)、笔筒、笔洗、笔舔、水丞、砚滴(水注)、砚屏、墨床、镇纸、镇尺、臂搁、印章、印盒、印规、仿圈、纸刀等书写用具。
文房用具是中国汉字独特书写的形式下产生的实用器具,它随汉字的出现而逐步产生,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得到完善,自汉代开始兴起,到宋时趋于成熟并实现了由实用器具到艺术收藏品的转变。
特别是宋朝国策重文轻武,文仕阶层地位提高,受到社会普遍尊重。
文房用具由于常置文人案头,受文人生活的美学影响甚巨,这些用具除实用之外,还兼有了装饰功能,其制作不仅讲究材质,还有了外观造型和制作工艺的要求。
而唐、宋时期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科学技术和手工业制作技术的大发展,又为文房用具的发展提供了经济、技术的保障,文房用具发展成为了一种既实用,又可观赏把玩的艺术品,并逐步出现了文房用品的专著。
南宋赵希鹄所写《洞天清禄集》是第一部关于文房用具的专著,书中收录了:古琴、古砚、古钟鼎彝器、怪石、砚屏、笔格、水滴、古翰墨笔迹、古石刻、古画等十种文房用器。
宋末林洪所著《文房图赞》中还出现了臂搁的记录。
到了明代,文人将“读书之苦”变为“读书之乐”,将自己的审美旨趣和人生追求融于书房之中,追求文房用具成为一种时尚。
明初曹昭著《格古要论》将文房清玩分十三类逐一从工艺、产地、考据与鉴赏的角度进行了论述,相继还有文震亭的《长物志》、高廉《遵生八笺》等专门著述,明末屠隆所著《考盘余事》一书中《文房器具笺》篇列举的文具有45种,加上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达到了49种之多,可谓当时文房清玩之大全。
这些论述包括了文房直接用具,也有文房清玩器物,还包括了收藏鉴赏,体现出明代书斋文具的丰富多彩和明代文人“于世为闲事,于身为长物”的心境。
到清代特别是清早期,各种手工艺制作兴盛发展。
随着文玩的流行与繁荣,除了文人精心追求的,营造一个窗明几净,赏心悦目的书斋环境外,更缘于清康、雍、乾三朝皇帝的爱好和推动,特别是乾隆时期,宫廷文化生活极为丰富,制作了大量文房陈设器具并传于后世。
使得文房用具更加种类繁多,数目庞大,其设计制作达到了登峰造极地步。
故宫所藏乾隆皇帝的旅行文具箱,设计精巧,可内置50余件文具,展开还可作书阆中馆藏宋代文房清玩赏析张晓峰(阆中市文物管理局)案,是文房清玩的登峰造极制作。
阆中文物管理局收藏有一批宋代的文房清玩,其中较为珍贵的有:宋缫丝图铜摆件:出土于飞风镇升钟水库灌渠工地。
该摆件为文房用镇纸类器具,长5厘米,宽3.5厘米,高6厘米 ,采用了青铜浇铸、铜丝盘扎、焊接等工艺,在矩形的铜板上,塑造了古代缫丝手工生产的场景,图中缫丝车,煮蚕锅,缫丝工人一应具备,场景十分真实生动;宋百戏图青铜摆件:阆中丝厂工地出土,该件亦属镇纸类文房用具,高7厘米,宽7厘米,为青铜浇铸。
摆件为两人嬉戏表演图案,人物衣饰、道具刻画清晰,面部须眉毕现,表情生动、诙谐。
宋龙虎图青铜摆件:阆中丝厂工地出土,镇纸类文房器具,长11厘米,高4厘米,青铜浇铸龙虎相斗图案。
图案中龙虎相对,头颈相交、弓身、曲颈、扭头作撕咬状,呲牙、蹬足,极富力感。
宋青铜砚:阆中丝厂工地出土,文房四宝之一,青铜浇铸,呈椭圆形,四柱状足;长8厘米,宽6.5厘米,高2.5厘米,墨池深0.9厘米,形制古拙。
宋百戏图青铜摆件宋青铜砚2012.No1摘 要 广告对受众的教育是广告社会效果的体现。
公益广告对受众教育是其主要目的。
商业广告由于目的的经济性,教育作用不明显。
商业广告要提升正面影响力,增强受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要注重策略选择,把教育元素融入广告中,使其产生教育作用。
关键词 广告 策略 受众 教化人们常说我们呼吸的空气由氮气、氧气和广告组成,可见广告是无孔不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广告是不可能的。
因为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广告是企业竞争的一种手段。
在市场经济下,产品极大丰富,产品同质化程度非常高,特别是技术不断进步,信息传播快和广更加剧了产品的同质化,所以企业需要广告占领更多的市场,实现盈利最大化。
但广告带给人们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当然,无论是商家,还是受众,都希望广告不仅告知人们产品信息,而且更希望带给人们精神愉悦和启迪教育作用。
1 广告教育的表现广告最基本的意思就是广而告之。
其主要作用可以概括为:(1)传递信息,沟通产需;(2)扩大销售,加速流通;(3)促进竞争,开拓市场;(4)介绍知识,指导消费;(5)丰富生活,陶冶情操;(6)道德引导,规范行为。
①在这些作用中,不同的广告主体对广告作用在乎重点不同。
商家更在乎广告的经济价值。
受众更在乎获取产品信息和精神愉悦,但广告对受众的教育作用不能忽视。
1.1 广告中的儒学元素对受众有教育儒学是中华民族乃至其他国家都在传承和学习的。
儒学中的“仁、义”观对培养社会成员的独立道德人格、责任感和宗教情怀都会起一定的作用,其当代价值在伦理学和管理学等都有体现。
儒学中的仁爱既表现于“爱人”,也表现于“爱物”。
我国的一些广告创意钟情于儒学,把它作为更好地实现广告目标的创意点。
公益广告用得最多。
如:成龙、姚明等明试述广告的教育功能彭 燕(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星做的关爱动物的公益广告:“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爱护动物,就是爱护你自己”。
在商业广告中彰显仁爱思想的广告也不少。
如:“威力洗衣机,献给母亲的爱”。
“其实男人更需要关怀”。
(丽珠得乐)特别是王姬为孔府家酒拍的广告“孔府家酒,叫人想家” ,充满了中国人伦理亲情。
又比如:“麦氏咖啡: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
好丽友食品有限公司的与消费者共同分享好丽友“情”文化的“好丽友,好朋友”为诉求的广告语等等。
这些广告语无论是对动物的关爱,还是对亲人和朋友的关爱,都尽到了传承儒学仁爱思想的责任。
广告主用这种方式进行广告诉求不但有利于达到广告目的,而且也教育了受众。
儒学中的“孝道”是实现仁爱思想的第一步。
孝与不孝体现不同的价值观。
所谓孝道文化,就是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
在众多广告中把孝道融入其中。
如椰岛鹿龟酒广告语 “孝敬的儿女都买,幸福的老人都喝”,其孝道文化表达得非常好。
在好丽友《让座篇》的品牌广告中,两个小男孩抢着为老人让座,有“有仁有朋友”的广告诉求,不但有“仁”,还有“孝”。
“五个重庆”建设的“平安重庆”的平面广告,交警搀扶过马路的老人,这不只是交警的职责,也是孝道文化的一种传承,是“大孝”。
这一个个广告都在影响着受众,教育着受众。
总之,仁爱思想的当代价值不容忽视,对我们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渊源。
在广告中对儒学的发扬光大和升华是时代的要求,对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有抑制,广告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1.2 广告中的民族情怀、爱国情怀教育受众商业广告产生经济效果是首要目的,但广告主的社会责任也是必须的。
这主要是广告主作为国家社会的一份子,其任何目的的实现都离不开国家提供的平台和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所以广告主感恩于民族,感恩于国家是理所当然的。
把这种情怀借广告表达出来是一种情感释放,也能使广告效果宋捏制骑马封侯摆件:花果山出土,为镇纸类文房器具,长5.5厘米,高5.5厘米,工匠在制作时别出匠心,随手捏制,马的形态写意,背上坐坐着一只活泼的猴子,寓意“骑马封侯”,造型夸张,极富生活情趣。
宋影青瓷砚滴:郎家拐街出土,为研墨时往砚台注水的专用器具。
高5.5厘米,腹径5厘米,瓜棱形状、小平底,顶部为羊角状钮,口斜置于左肩上,为随手捏制而成,短流,造型小巧别致。
宋青瓷褐斑砚滴:花果山出土,高7厘米、底径4.5厘米,平底、直腹、敞肩、长颈、敞口、中长流、扁平柄,柄、流均置于肩上,腹两侧及肩有褐斑装饰。
宋青瓷砚滴:花果山出土,高7.2厘米、足径3.3厘米,敞口,长颈,敞肩,曲腹壁下收,圈足,柄、流置于肩上,造型简约古拙。
宋绿釉茶盏:花果山宋墓出土,茶盏通高8.5厘米,口径9厘米,盏托足径6.5厘米,分茶盏和盏托两件,茶盏为敞口、斜腹壁,玉壁底,施绿色釉,外腹壁下半部份及底不施釉,盏托为直口,盘为斜腹壁,圈足,圈足内中空以承茶盏。
此外所内收藏有青铜灯、青铜烛台、青铜觚、各式铜瓶等文房陈设用具。
这批文房用具,虽形微体轻,但形式各样,内容丰富,工艺讲究,从形式到内容都超出了实用器具的范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的文房用品,已从简单的笔墨纸砚这些实际用具,走向了实用与装饰相结合,可供鉴赏把玩的艺术品,种类逐渐丰富,用途逐渐广泛,制作材料工艺也非常讲究。
形成了一个绚丽多彩、品位高雅的艺术门类,特别是缫丝图青铜摆件,选取了实际生活中手工缫丝作坊的场景为题材,直接反映了现实生活,这在古代文房清玩里面是非常罕见的,对于研究古代阆中丝绸生产和文房清玩艺术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1]《中国古陶瓷鉴赏》[2]《中国古代文房四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