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小故事PPT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0年沧桑巨变,不变的是一个民族和平发展的心声。在当前中国改革开 放、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具有特别的意义,世界 各地的华人、郑和航海所经过地区的人民都在纪念他。人们回望那次伟大的 远航,并非为了追念一个人的壮举和一个时代的荣耀,而是纪念郑和下西洋 所代表的国际交往中的一种历史传统,纪念在这次伟大远航中不同文化相互 走近的可贵姿态。 郑和下西洋已经成为一个象征符号,它所体现的中国睦邻友好、和平交 往的理念与实践,为人类和谐相处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与当今世界和平 发展的时代主题适相吻合,正是今天国际社会所需要的。中国各地隆重纪念 他,正表明中国致力于和平、发展、合作的姿态,表明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 中发展自己,通过发展自己促进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
600年前的7月11日,举世闻名的中国航海家和外交家郑和首次出航下西洋。此后 的28年间,郑和七下西洋,每次ຫໍສະໝຸດ Baidu领27000人以上的船队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 和地区,远达红海与非洲东南岸,据传甚至到过南极和澳洲。其船队规模之宏大,航海 技术之先进,组织指挥之严密,都是当时其他海内外远航活动所无法比拟的,远在欧洲 人所谓“地理大发现”的大航海之先近一个世纪。 从俘虏到将军 1371年,郑和出生在中国云南大山中一个穆斯林家庭.这里远离大海。其父和 祖父曾远渡重洋去麦加朝圣。他们都曾是成吉思汗军队的士兵。郑和出生时,元朝已土 崩瓦解。 洪武十五年(1383年),在明太祖朱元璋发动的统一云南的战争中,郑和被俘 进宫,后当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的近侍。从此追随燕王朱棣征战于蒙古大草原。20岁 时,当年的宦官已经成了将军。 1403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取政权登基,史称明成祖。郑和因有勇有谋, 屡立奇功,被明成祖任用为“内官监太监”,列入内迁高级官员,并赐姓“郑”,改称 郑和。
中国敞开大门
1412年,为迎接郑和宝船回国,永乐皇帝朱棣命人建造了被誉为世界七 大奇迹之一的九层瓷塔,这座宝塔在1856年的太平天国运动中被毁。141 4年,郑和把一位编年史家请上了自己的大船,让他将船队的各次冒险经历记录 下来。郑和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后来追随他出使的也主要是些会讲阿拉伯语的 穆斯林。 郑和的船队在绿宝石般翠绿的大海上航行,他们到过马尔代夫的环礁,在亚 丁港停留过,然后船队顶着狂风沿非洲海岸航行到索马里的摩加迪沙和布拉瓦、 肯尼亚的蒙巴萨……郑和的船队也曾到过马达加斯加海域。 郑和的非洲之行是中国人远征海外的巅峰。1419年郑和返回时,一批非 洲国家的使节也随他来到中国,当然随他回来的还有一只长颈鹿。1420年, 这些非洲国家的使节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宾客应邀参加了紫禁城的落成仪式。 郑和下西洋期间,海外国家与明朝的“通贡”由洪武年间的几国增加到了3 0多国,从东南亚输入中国的货物多达185种。众多的海外货物输入中国,为 中国动物植物学、医药学和瓷器、玻璃等制造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外来成分。 通过官方和民间两种贸易途径,郑和成功地构建起一个中国东南亚经济贸易网,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建立了密切的政治、外交、贸易关系,双方的文化交流历久不 衰。
探索精神永存
1424年8月12日,永乐皇帝病逝。其子朱高炽即位。他登基后的第 一项法令就是停止出使外国,停止建造船舶,甚至连修船工作也停止了。 朱高炽在位仅一年,其子在即位后重新起用了郑和。年逾花甲的郑和 感到,将要进行的远航可能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次了。1432年,他率 一支27500人组成的船队再次来到加尔各答。他希望能像前辈那样去 麦加朝圣,但还没到目的地他就去世了。据传郑和的遗体被葬在爪哇。 1433年秋天,最后三只长颈鹿运抵北京。直到1470年,船队 仍零零星星地有些航海活动,而中国的大门则悄悄地再次关闭了。 郑和成了传奇式的英雄,在东南亚,人们建造寺庙来纪念他,他成了 海外中国人的神圣楷模。郑和的船队在沿非洲和印度海岸航行时给当地留 下了许多中国的石碑、雕刻、瓷器、古籍和中国历书。他的探险可与长城 齐名。他带给他所到之处的,是友谊和瓷器、工艺和文化,传播的是中华 民族的科学技术,撒下友谊和文明的种子。不仅展示了一个强盛之国海纳 百川的宽阔胸怀,也建立了一种和平友善的国与国交往模式。李约瑟曾评 价:“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 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
打通贸易航线
事实上,郑和更像是一位使者,而不是探险家。1405年到1433年,他 共进行了7次航行,每次航行,他都或多或少地沿着之前一些不知名的中国商 人的航线前进。他到达了印度洋沿岸最大的香料市场,东方各国的商人都在这 个开放的市场里做买卖。在明朝之前,中国始终只是一个农耕之国,甚至有法 令禁止任何外国人来中国,郑和蔚为壮观的船队向世人表明,中国将大规模地 重新踏上海上贸易之路。 郑和此行的使命并不仅限于经济方面。明朝初期,中国南海一带时有海盗 出没,郑和下西洋的重要使命就是保证海上安全,维护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稳 定;保持海路通畅,以便与西洋诸国进行公平贸易。1407年,在回国途中, 郑和的船队在马六甲海峡遇到了可怕的海盗。这场与海盗的战斗是中国火药的 又一次胜利,海盗船一艘艘被中国船队的炮火击毁。于是,这条海路变得较为 安全,马六甲城成了船队的一个主要停靠点。对外国人来说,这条海路给他们 打开了通往中国的门户。 这支庞大的船队虽然实力强大,但所到之处却从不以武力征服,它极少的 几次战役,也是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为自卫而进行的。有关锡兰的一段小故事 至今仍然家喻户晓。当时的锡兰国王拒绝接见这位中国将军,也拒绝朝贡。1 410年,他甚至发兵5万人攻打郑和的船队。在这次战斗中,国王被俘,郑 和将他带回南京。明朝皇帝免其一死。从那时起,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权威与 日俱增。
由于倭寇的活动,严重影响了沿海贸易,1404 年,郑和出使日本,劝说日本皇帝亲自制止倭寇的 活动。这一使命彰显了他杰出的外交才华。就在这 段时间里,明成祖正在组建自己的船队。四年中, 中国沿海的各个造船厂要建造1681艘船。 中国的航海传统历史悠久,而建造如此之多的 大船,是前所未有的。宋朝时,造船技术有了很大 发展,帆船的样式很多,海上贸易也因此而繁盛。 中国人发现地球存在着磁场,罗盘这一重大发明让 中国海运有了重大发展。郑和还在指南针的帮助下 画出了相当精确的海路图。郑和的大船长130米, 宽50米,最多可运载上千旅客。船上除了郑和和 他的七位宦官船长外,还有士兵、商人、翻译、僧 侣、其他宗教界的代表、医生、马车夫、厨师、工 人以及从监狱和军队中招募来的水手……1405 年7月11日,在郑和的统领下,这支载着270 00多人,由317艘船组成的如海上城市般的巨 大船队浩浩荡荡地向南驶去,人们称之为“宝船”。
郑和下西洋
永乐四年(一四0六年)六月,郑和第一次下西洋,顺风南下,到达爪哇 岛上的麻喏八歇国。爪哇古名?婆,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为南洋要冲, 人口稠密,物产丰富,商业发达。 当时,这个国家的东王、西王正在 打内战。东王战败,其属地被西王的军队占领。郑和船队的人员上岸到 集市上做生意,被占领军误认为是来援助东王的,被西王麻喏八歇王误 杀,计一百七十人。郑和部下的军官纷纷请战,说将士的血不能白流, 急于向麻喏八歇国进行宣战,给以报复。 “爪哇事件”发生后,西王 十分惧怕,派使者谢罪,要赔偿六万两黄金以赎罪。郑和第一次下西洋 就出师不利,而且又无辜损失了一百七十名将士,按常情必然会引发一 场大规模战斗。然而,郑和得知这是一场误杀,又鉴于西王诚惶诚恐, 请罪受罚,于是禀明皇朝,化干戈为玉帛,和平处理这一事件。明王朝 决定放弃对麻喏八歇国的赔偿要求,西王知道这件事后,十分感动,两 国从此和睦相处。 爪哇岛三宝垄纪念郑和六百周年活动组委会成员向 记者谈及此事,都十分敬佩,说郑和对各国不论强弱亲疏,平等对待, 一视同仁,即时两国发生冲突,仍能保持极大的克制,委曲求全,以理 服人,表现出对邻国的和平共处,睦邻友好,使中国和印尼两国人民的 传统友谊源远流长,我们定居在这里也感到脸上有光,我们以郑和为骄 傲。 印尼的学者认为,郑和舰队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特混 舰队,是一支无敌舰队。而郑和七下西洋的二十八年中,真正意义上的 对外战争仅有锡兰(今斯里兰卡)一次,而且是在被迫无奈的情况下的防 卫性作战。郑和在处理“爪哇事件”中,不但不动用武力,而且不要赔 偿,充分体现了郑和是传播和平的使者,他传播的是“以和为贵”的中 国传统礼仪,以及“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的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