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混凝土公司不合格材料处理制度

合集下载

混凝土公司不合格品处置管理制度

混凝土公司不合格品处置管理制度

混凝土公司不合格品处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公司混凝土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降低不合格品对公司的影响,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在混凝土生产、运输、施工等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的识别、评价、处置和跟踪管理。

第三条不合格品处置的原则:(1)及时识别和评价不合格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2)严格控制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确保不合格品得到妥善处理;(3)对不合格品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和跟踪,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第二章不合格品的识别与评价第四条不合格品的识别(1)原材料不合格:原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等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公司内控标准;(2)生产过程不合格:生产过程控制不严格,导致产品性能、外观等不符合标准要求;(3)产品不合格:产品性能、外观、尺寸等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客户要求;(4)其他不合格:上述情况外的其他质量问题。

第五条不合格品的评价(1)原材料不合格:由试验室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符合标准要求;(2)生产过程不合格:由质量管理部门、生产部门、试验室等相关部门进行评价,判断是否符合标准要求;(3)产品不合格:由质量管理部门、试验室、客户等相关部门进行评价,判断是否符合标准要求;(4)其他不合格:由质量管理部门根据具体情况组织评价。

第三章不合格品的处置第六条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1)退货:对原材料、产品不合格的,向供应商提出退货要求;(2)降级处理:对原材料、产品不合格的,可以进行降级处理,用于非重要工程或降低要求使用;(3)返工/返修:对生产过程不合格的,可以进行返工/返修,达到标准要求;(4)报废:对无法修复或修复后仍不符合要求的不合格品,进行报废处理。

第七条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1)识别不合格品:相关部门及时识别不合格品,并记录相关信息;(2)评价不合格品:相关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评价,确定处理方式;(3)处理不合格品: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4)记录和跟踪:对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和跟踪,确保不合格品得到妥善处理。

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

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

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商品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等工程领域的重要建材。

为了确保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稳定可靠,需要建立和执行一套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

本文将就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进行探讨,分为质量控制的原则、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问题处理四个方面。

一、质量控制的原则1.法律法规原则:质量管理制度需符合国家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要求,包括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体系认证规范等,确保质量管理活动合法合规。

2.顾客需求原则:根据客户需求、工程设计要求等制定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确保商品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能够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3.过程控制原则:通过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关键环节和关键参数,减少产品变异性,提高产品一致性和稳定性。

4.持续改进原则: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生产工艺和设备技术水平,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产品产能、降低生产成本,并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和改进。

二、质量计划1.质量目标设定:制定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质量目标,包括产品合格率、交付时间、客户满意度等指标,确保质量目标与企业经营目标相一致。

2.质量计划制定:根据质量目标制定质量计划,明确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和控制点,分工明确,责任明确,确保质量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质量资源配置:合理配置质量管理所需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技术资源等,保证质量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4.质量检测和监测:制定质量检测和监测计划,对商品混凝土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测和监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

三、质量控制1.原材料控制:对供应商进行认证和评价,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可靠;制定检查和验收标准,对原材料进行检验和验收,拒收不合格材料。

2.生产过程控制:建立生产过程工艺控制制度,制定生产操作规程和施工工艺,严把各个环节和关键参数的质量关;建立过程记录制度,及时记录并留存生产过程的关键信息,确保溯源可靠。

3.检验和试验控制:建立合理的检验和试验制度,对商品混凝土进行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外观等方面的检验和试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并落实相关记录和报告的制度。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四篇)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四篇)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质量控制目标:制定质量控制目标,明确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施工性能等指标要求。

2. 原材料控制: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供应商评估和合格证明的审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对原材料进行进场验收,并建立原材料跟踪管理,保证原材料的可溯性。

3. 配制控制:建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审核制度,合理配制混凝土配合比。

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核查和修正,确保施工中按照设计要求配制混凝土。

4. 施工控制:建立混凝土浇筑和养护工艺规程,明确施工工序和要求。

监控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过程,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5. 样品检验控制:进行混凝土样品的取样和试验,检验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等质量指标。

建立样品检验管理制度,确保样品的获取、保存和处理符合规范要求。

6. 质量记录和报告:建立质量记录和报告制度,记录混凝土的配制、施工和检验情况。

定期向相关部门提交质量报告,及时反馈混凝土质量情况。

7. 质量培训和提升:开展混凝土质量培训,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

组织经验交流和技术研讨会,推动混凝土质量的不断改进和提升。

以上是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通过建立和执行这些制度,可以有效控制和管理混凝土质量,确保施工质量的安全和可靠。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二)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

混凝土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材料,其质量控制和管理必须严格执行,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从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的基本要求、质量控制措施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基本要求混凝土的基本要求是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

1.1 强度要求:混凝土的强度是衡量其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和使用要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有所不同。

在混凝土质量控制和管理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进行配制和施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工程材料不合格的处置方案

工程材料不合格的处置方案

工程材料不合格的处置方案一、引言工程材料在建筑施工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质量和耐久性。

然而,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各种原因,工程材料存在不合格的情况,这不仅会对工程施工的质量和进度造成影响,还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对于不合格的工程材料,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置措施,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质量安全。

二、不合格工程材料的原因1. 供应商问题:一些不良的供应商为了追求利润,可能会使用劣质的原材料或者采取不正当手段进行生产,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

2. 质量监督不力:在一些情况下,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对于材料的质量监督不力,导致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

3. 运输和储存问题:在材料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由于环境条件不合适或者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材料受潮、变质等问题,从而造成不合格。

4. 施工单位问题:一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或者提高效益,可能会选择使用不合格的材料进行施工,从而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

5. 其他原因:例如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激烈等经济原因,会导致一些供应商不得已采用次品原材料或者采取不正当手段进行生产。

三、不合格工程材料的风险1. 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不合格的工程材料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从而影响工程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

2. 施工进度压力:一旦发现工程材料不合格,可能需要停工整顿,从而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

3. 安全隐患:不合格的工程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安全隐患,对工程施工人员和周围环境造成危害。

4. 经济损失:由于工程材料不合格可能需要更换或者整改,从而造成额外的经济损失。

四、不合格工程材料的处理方式1. 通知供应商:一旦发现工程材料不合格,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要求其对问题材料进行退换货或整改。

2. 停工整顿:对于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的不合格材料,施工单位应立即采取停工整顿的措施,以避免出现更大的质量问题。

3. 整改处理:对于可以通过后续加工、调整等手段使其达标的不合格材料,应及时进行整改处理。

工程不合格品处理制度

工程不合格品处理制度

工程不合格品处理制度一、概述工程不合格品处理制度是指在建设工程过程中,出现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的材料、构件或工艺等不合格品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的一套制度和流程。

严格执行工程不合格品处理制度,可以规范工程施工管理,保证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安全,维护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确保工程如期完工。

二、工程不合格品的分类在建设工程中,不合格品主要包括材料不合格、构件不合格和工艺不合格等三种类型。

具体分类如下:1. 材料不合格:指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如混凝土强度不达标、钢筋质量不合格等。

2. 构件不合格:指施工过程中加工或安装的构件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如墙体砌筑不垂直、梁柱连接不牢固等。

3. 工艺不合格:指施工过程中操作不符合施工规范或标准规范要求,如施工工序顺序不当、操作技术不到位等。

三、工程不合格品处理的原则1. 整改原则:发现不合格品后,应立即停工整改,确保工程质量不受影响。

2. 追溯原则: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不合格品,要对责任人进行追究,确保合理合法。

3. 合理原则:不合格品处理应当合理、公平,尽可能减少不良影响。

4. 安全原则:不合格品处理过程中要重视安全问题,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四、工程不合格品处理的流程1. 不合格品发现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发现不合格品时,应当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将不合格品进行整理、分类和登记。

2. 不合格品评定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定,确定不合格品的性质、数量及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

评定结果可以是合格、待处理或报废等。

3. 整改计划制定根据不合格品评定结果,相关部门制定整改计划,明确责任人、整改内容、整改时间等。

对于影响工程质量和工期较大的不合格品,应当立即整改。

4. 整改实施责任人按照整改计划进行整改工作,确保不合格品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整改过程中要加强监督,防止虚假整改或瞒报情况的发生。

5. 不合格品处理结果评定整改完成后,相关部门对不合格品处理结果进行评定,确认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工程材料不合格处罚制度

工程材料不合格处罚制度

工程材料不合格处罚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程质量管理,规范工程建设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根据《建筑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工程材料不合格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材料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

第三条工程材料不合格处罚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生产、供应、施工单位及相关管理人员。

第四条工程材料不合格处罚应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依法行使对不合格材料相关责任人和单位的处罚权利,并适用相应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本制度做出处理。

第二章处罚责任主体第五条施工单位对工程材料质量承担最终责任,应当严格依照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合同规定要求采购和使用合格的材料。

第六条材料生产和供应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生产和供应合格的材料,并对产品质量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七条监理单位负责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进行质量监督检测工作,确保材料的合格性。

第八条建设单位对工程所用材料的质量也需进行监督,确保材料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合同规定。

第九条其他相关管理单位应当配合监督检测工作,对不合格材料及时报告,并配合相关单位进行调查处理。

第三章处罚依据第十条工程材料不合格处罚依据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二)相关合同的约定;(三)专业技术人员的检测检验结果;(四)其他相关证明文件。

第十一条对于不合格的材料,应及时做好相关记录和整理有关证明材料,以备后续处罚依据。

第十二条负有主要责任的责任人员,应对工程材料的不合格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受到相应的处罚。

第四章处罚程序第十三条一旦发现工程材料不合格,应当立即停止使用该材料,并通知相关责任单位做好相关记录和整理证据工作。

第十四条责任单位应当在收到通知后,立即成立专门调查组,对不合格材料进行深入调查,查明不合格原因并提出整改方案。

第十五条调查组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报告,并向有关部门做出书面报告,提出相应处罚建议。

工程不合格材料处理制度

工程不合格材料处理制度

工程不合格材料处理制度
制度应明确不合格材料的定义。

不合格材料指的是那些不满足设计要求、国家标准或者合
同约定的材料。

这些材料可能因为质量不达标、规格不符、性能不稳定等原因被认定为不
合格。

一旦发现不合格材料,施工单位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隔离存放,防止其流入下一工序。

同时,施工单位需要及时通知项目监理和建设单位,共同确认材料的不合格情况。

确认不合格后,施工单位应组织专业人员对不合格材料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工程质量的影
响程度。

如果影响重大,可能需要采取更换材料、返工或其他补救措施。

对于可以降级使
用的不合格材料,应经过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的同意,并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利用。

在处理不合格材料的过程中,应有详细记录,包括不合格材料的数量、批次、来源、检测
结果、处理措施等。

这些记录不仅有助于追踪问题的根源,也是后续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为了防止不合格材料的再次出现,制度还应包括预防措施。

这包括加强供应商管理,确保
供应商提供的材料符合要求;加强进场材料的检验,确保每批材料都经过严格检查;加强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质量问题。

制度应规定对于违反处理程序的行为,如使用未经确认的不合格材料、未按规定隔离存放等,将给予相应的处罚。

这些处罚措施应当公正、合理,既要有威慑力,也要考虑到实际
可操作性。

工程不合格材料处理制度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

通过制定明确的处理流程、
严格的预防措施和合理的处罚机制,可以有效地控制不合格材料带来的风险,提高工程质量,保护投资者和使用者的利益。

混凝土公司不合格品处废品处置管理制度

混凝土公司不合格品处废品处置管理制度

混凝土公司混凝土质量控制涉及到原材料进场、混凝土生产过程以及混凝土出厂的各个环节,加强混凝土质量过程控制是提高混凝土合格率,降低不合格品的重要手段。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为防止不合格的原材料的非预期使用于混凝土生产、不合格预拌混凝土的出厂、报废严格控制,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规范不合格品及废品的处置程序。

本制度适用于混凝土搅拌站从原材料进场到混凝土出厂过程中所有不合格品的管理,规范混凝土生产工序的有效运行。

(一)不合格品的鉴别(1)不合格品原材料的鉴别司磅员对混凝土进厂原材料的质量进行初步鉴别、判断是否合格、监督并及时向试验室通报初步目测情况,并向通知物资采购部汇报。

试验室质检员根据司磅员通报的情况对材料进行检测,检测确认不合格填写《不合格品处置单》,予以退货处理。

试验室负责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对不合格原材料进行评审、处置。

(2)不合格混凝土拌合物的鉴别试验室质检员对生产出的混凝土拌合物进行初步鉴别、检验、记录,发现混凝土拌合物不合格应及时上报试验室主任或相关领导,并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不合格品处理程序(1)根据不合格混凝土拌合物或原材料的严重程度由试验人员作出判断,需要时由技术负责人或总工协助。

当出现严重或重大不合格时,必须报告试验室主任或总工处理。

(2)当发现混凝土拌合物或原材料为一般不合格品时,应当及时进行原因分析,组织制定纠正措施,必要时进行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复试。

(3)不合格原材料投入使用时,由试验室质检人员通知相关部门对混凝土质量进行跟踪、监控。

(3)当发现混凝土拌合物或原材料严重不合格品或重大不合格品时,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对不合格情况进行评审。

发生重大不合格品时,应报总工程师组织处理。

(4)出现严重不合格品需进行退料处理时,由总工程师组织技术负责人及有关人员组织制定处理方案,经总工程师批准后组织实施。

(5)对严重不合格品或重大不合格品处理后,应重新按产品相关技术规定进行检验和试验。

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

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

为加强公司混凝土的管理,提高预拌混凝土产品质量,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山东省建设工程材料管理条例》以及混凝土标准,参照GB/T 19000—2000族标准,制定本规程。

1、原材料采购、运输、贮存与堆放混凝土的生产质量管理,必须做到“事先控制,层层把关”,坚持“以防为主,以纠为辅"原则,保证优质混凝土的生产,因此配制混凝土的原材料均需严格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生产,设物部材料室在原材料进场后均需通知试验室配合进行验收工作. 对不能达到有关国家标准,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拒绝收货,坚决作退货处理。

(1)水泥A、水泥进场前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对水泥进行严格检验,对每一批水泥均需抽样作水泥标号及安定性等进行试验.有其它要求时,尚应检查其他性能。

另外用水泥留样桶进行封存,做好标识,由供需双方代表共同签字,存储于留样室,以便备查;B、水泥应按批分别存储在专用的水泥罐内,为了减少操作混乱,本项目部将采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种、同一标号的水泥,并在出厂三个月以内使用完。

C、同品种同标号之水泥按批进行取样(一般以每500T为一批,不足者也按一批论),从散装水泥运输车中随机取样20Kg,也可从2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总量至少12Kg。

D、若水泥进行安定性检测发现问题,会立即通知甲方进行处理. (2) 砂、石A、普通混凝土所用砂石应符合现行国标,并严格按GB/T14684—2001、GB/T14685-2001进行检测;B、对粗骨料要经常检查其质量情况,包括粒径、含泥量等的变化。

质量不合格的不得进场使用。

根据需要应按批检验其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石子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及压碎指标值;C、对其来源的细骨料,应按批检验其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必要时还应检验其他质量指标;D、砂石在生产、采集、运输与存储过程中,严禁混入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有害物质,并按品种分别堆放,不得混杂。

在其装卸及存储时(分为已检区及待检区),使骨料颗粒级配均匀,保持洁净;E、对混凝土入模温度进行控制时,我项目部考虑在砂石仓加上蓬盖,以避免砂石暴晒雨淋,有效的控制骨料的含水率;F、砂、石采用同产地、同规格分批验收。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及不合格材料处理方案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及不合格材料处理方案

原材料进场检测及不合格材料处理方案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进行规定的检验,以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不合格产品严禁流入工程。

相关规范规定检测材料,材料员、质检员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验收。

检测不合格的材料,应登记在不合格材料检测台帐上。

相关材料检测及不合格材料处理:1、热轧带肋钢筋每批应由同厂.同炉号.同级别.同规格.同生产工艺,同一进场时间,进入同一施工现场,每批重量不大于60T的钢筋组成;每批送样钢筋长度50cm的7根,30cm的2根。

初次检测不合格时加倍取样进行复试,如复试合格则允许用于本工程,不合格应予以退场。

2、钢筋电弧焊,以300个同接头型式、同钢筋级别的接头为一批。

在现场安装条件下,每一楼层中以300个同接头型式、同钢筋级别的接头作为一批,不足300个时仍作一批。

取样数量:拉伸试验3件/批。

初次检测不合格时加倍取样进行复试,如复试结果仍不合格,则进行返工处理。

3、钢筋电渣压力焊,在现浇钢筋混凝土多层结构中,应以每一楼层或施工区段中300个同级别钢筋接头作为一批,不足300个仍应作一批。

取样数量:拉伸试验3件/批。

初次检测不合格时加倍取样进行复试,如复试结果仍不合格,则进行返工处理。

4、水泥,本工程所使用的水泥由宜兴市金墅水泥有限公司提供。

水泥进场应提供水泥3天及28天强度检测报告、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

进场后应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见证取样,并送检测单位进行检测,如检测不合格,将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加倍取样进行复试,如复试合格则允许用于本工程,不合格应予以退场。

5、砖每3.5万块为一批,每批次10块。

初次检测不合格时加倍取样进行复试,如复试合格则允许用于本工程,不合格应予以退场。

6、砂检测应以在施工现场堆放的同产地,同规格分批验收,以400立方米或600吨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者以一批计。

对于一次进场数量较少,且随进随用者,当质量比较稳定时,可以一个月为一周期以400立方米或600吨为一检验批,不足者亦为一个批次进行抽检。

商品混凝土试验室原材料管理制度【最新版】

商品混凝土试验室原材料管理制度【最新版】

商品混凝土试验室原材料管理制度(一)原材料进场管理制度(1)原材料进场后,材料科及时通知实验员协助取样,对目测不合格的原材料,及时报告实验室主任处理。

(2)水泥、粉煤灰、矿粉等原材料进厂必须出具厂家正规合格证,标明水泥品种、标号、数量,并通知实验室并协助取样。

(3)骨料进厂必须逐车验收、目测不合格的集料应予以拒收,报实验室主任或相关主管人员处理。

(4)外加剂进场应及时取样,进行相关试验,试验不合格不予接收。

(5)原材料进厂后,按照品种、规格分别存放,严禁混放。

(三)样品检验、复验和判定制度(1)取样员取样结束,应填写“委托试验单”,建立委托试验台账,交相关试验人员试验、检测。

(2)样品检验、复验和判定必须严格执行相关规范标准和试验方法的规定,以保证检验判定的可靠性、正确性和科学性。

(3)实验员收到样品后,应按照规范规定进行检测,填写试验原始记录,目测数据有两人相互核对,共同签字核实。

(4)实验室人员在试验检测过程中不受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干涉,独立进行,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严禁弄虚作假,私自更改试验数据。

(5)遇有以下情况,允许复检:1.人为原因造成操作失误或数据读取错误导致试验结果不准;2.试验过程中,出现不可抗力导致试验中断、失准或无法正常进行,如停电、设备突然失灵等;3.检测结果发生明显错误,不符合实际情况;4.试验人员认为应当重新试验、检测。

(6)对复检样品时应更换实验人员,其结果判定,原则上以复检数据为准,复检前数据无效。

(三)原始记录管理制度(1)实验员应根据试验情况,采用钢笔或中性笔,手工填写统一表格的原始记录,做到字迹清晰,易于辨认。

(2)原始记录按照年度连续标号,编号唯一,按表格设计要求填写,签字齐全(3)原始记录内容应包括:检测样品名称、编号,收样日期、检测日期和检测完成日期,检测项目和方法,检测仪器名称、型号,仪器检测条件,检测环境条件,检测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的观察记录,检测原始记录的计算及数据处理结果,检测人员和校验人员签名等内容。

不合格材料处理方案

不合格材料处理方案

原材料进场检测及不合格材料处理方案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进行规定的检验,以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不合格产品严禁流入工程。

相关规范规定检测材料,材料员、质检员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验收。

检测不合格的材料,应登记在不合格材料检测台帐上。

相关材料检测及不合格材料处理:1、热轧带肋钢筋每批应由同厂、同炉号、同级别、同规格、同生产工艺,同一进场时间,进入同一施工现场,每批重量不大于60T的钢筋组成;每批送样钢筋长度50cm的7根,30cm的2根。

初次检测不合格时,加倍取样进行复试,如复试合格则允许用于本工程,不合格应予以退场。

2、钢筋电弧焊以300个同接头型式、同钢筋级别的接头为一批。

在现场安装条件下,每一楼层中以300个同接头型式、同钢筋级别的接头作为一批,不足300个时仍作一批。

取样数量:拉伸试验3件/批。

初次检测不合格时,加倍取样进行复试,如复试结果仍不合格,则进行返工处理。

3、钢筋电渣压力焊在现浇钢筋混凝土多层结构中,应以每一楼层或施工区段中300个同级别钢筋接头作为一批,不足300个仍应作一批.取样数量:拉伸试验3件/批。

初次检测不合格时,加倍取样进行复试,如复试结果仍不合格,则进行返工处理。

4、水泥进场应提供水泥3天及28天强度检测报告、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

进场后应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见证取样,并送检测单位进行检测,如检测不合格,将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加倍取样进行复试,如复试合格则允许使用,不合格应予以退场。

5、砖每3。

5万块为一批,每批次10块。

初次检测不合格时,加倍取样进行复试,如复试合格则允许使用,不合格应予以退场。

6、砂检测应以在施工现场堆放的同产地,同规格分批验收,以400立方米或600吨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者以一批计。

对于一次进场数量较少,且随进随用者,当质量比较稳定时,可以一个月为一周期以400立方米或600吨为一检验批,不足者亦为一个批次进行抽检。

每次从8个不同部位,取样22kg。

公司商品混凝土管理制度

公司商品混凝土管理制度

公司商品混凝土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旨在规范公司商品混凝土的生产、供应和使用过程,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工程要求。

2. 公司应设立专门的商品混凝土管理部门,负责制度的执行、监督和改进工作。

二、原材料管理1. 所有原材料供应商必须经过严格筛选,确保其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稳定的供货能力。

2. 原材料进厂前需进行质量检验,符合标准的方可入库使用。

3. 原材料应按照品种、规格分区存放,防止混合和污染。

三、生产过程控制1. 生产前应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 严格按照配比设计要求进行生产,不得随意更改配方。

3. 生产过程中应实时监控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指标,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四、产品质量检验1. 对每批次出产的商品混凝土进行标准检验,包括坍落度、强度等级等关键指标。

2. 定期对产品进行抽检,以评估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的可靠性。

3. 如发现不合格产品,应立即追溯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五、产品运输与交付1. 使用专用运输车辆,确保运输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不受外界因素影响。

2. 交货时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检测,确认产品符合要求后方可交付使用。

3. 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系统,及时处理客户反馈的问题和建议。

六、安全与环保1. 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定,确保生产人员的安全。

2.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3. 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确保排放达标。

七、培训与考核1. 定期对员工进行业务技能和安全知识的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2. 建立考核机制,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和产品质量进行评价,激励优秀员工,提升团队效率。

八、不断改进1. 定期收集内外部反馈信息,分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根据分析结果调整管理制度,持续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工程不合格品处置制度

工程不合格品处置制度

工程不合格品处置制度一、概述工程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规定技术要求的工程材料、构件、设备、构造或施工项目。

对于工程不合格品的处理,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严重者甚至会带来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因此,建立健全的工程不合格品处置制度对于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二、处置原则1. 事前预防:强化工程管理、加强质量监督,尽可能避免工程不合格品的出现;2. 及时处理:一旦发现工程不合格品,要立即记录、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进一步影响工程质量;3. 追溯原因:对发生工程不合格品的原因进行追溯分析,找出根本问题并及时解决;4. 合理处置:根据工程不合格品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符合法律法规和工程实际情况的合理处理措施。

三、处置程序1. 发现不合格品当项目工程发现材料、构件、设备、构造或施工项目等存在不符合规定技术要求的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工程管理人员记录并报告;2. 鉴定确认工程管理人员应组织专业人员对不合格品进行鉴定确认,确定不合格品的具体性质、类型和严重程度;3. 处置措施根据不合格品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修复、更换、补偿等;4. 追溯分析对不合格品的原因进行追溯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及时进行整改;5. 记录报告所有的不合格品处置过程应做好记录,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

四、处置措施1. 修复:对于可以修复的不合格品,可委托专业人员修复;2. 更换:对于无法修复的不合格品,应及时更换为合格品;3. 补偿:对于因不合格品导致的损失,应根据责任追究原则进行合理补偿;4. 销毁:对于无法修复也无法更换的不合格品,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销毁处置。

五、责任追究1. 项目部门应对发现和报告不合格品负有责任,并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处理;2. 工程管理人员应对工程质量负有全面监督责任,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处理;3. 承包商和供应商应对提供不合格品负有责任,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六、处置效果通过建立健全的工程不合格品处置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水平,减少不合格品对工程带来的损失,维护工程的良好形象,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混凝土的规章管理制度

混凝土的规章管理制度

混凝土的规章管理制度
一、混凝土原材料的采购
1. 对于混凝土原材料采购,应与正规的供应商签订合同,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来源可追溯。

2. 采购混凝土原材料时,需提供相应的检测报告,并按照检测报告的指标进行验收,不合
格的原材料应立即退回并要求供应商做出处理。

3. 混凝土原材料的储存和保管应按照规定要求,保证原材料的质量不受污染和损坏。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由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调整,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和工程要求,不得随意更改或调整,保证施工质量和
工程安全。

三、混凝土搅拌
1. 混凝土搅拌设备应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良好运转,混凝土搅拌均匀。

2. 搅拌过程中,应按照配合比设计要求添加水泥、骨料、粉煤灰等原材料,确保混凝土的
质量和强度。

四、混凝土浇筑
1. 在混凝土浇筑前,需按照设计要求做好模板的安装和检查,确保浇筑的混凝土结构符合
设计要求。

2. 浇筑混凝土时,应按照施工顺序和工艺要求进行,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牢固度。

五、混凝土养护
1.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 养护期间,应避免混凝土受到外部振动和压力,防止混凝土裂缝和变形。

以上是关于混凝土规章管理制度的一些内容,通过严格执行规章管理制度,可以提高施工
质量,确保工程安全。

希望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能够重视制定和执行混凝土规章管理制度,共同维护建筑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混凝土试块送检不合格专项处理方案

混凝土试块送检不合格专项处理方案

混凝土试块送检不合格处理方案一、混凝土试块检测不合格部位1、混凝土试块不合格报告编号:2、基本情况:混凝土(标养/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检测,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碎强度不合格)。

二、编制依据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3、《回弹法检测於抗压强度技术规程》三、施工处理方案流程及说明1、根据检测报告对XX楼XX层面至XX层面的梁、板、柱构件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回弹试验。

混凝土强度回弹构件的抽检比例按照规范要求不宜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不宜少于10件,抽样部位详见附件(检测部位表)。

2、如回弹报告显示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值,则该次回弹的结果作为该楼层的混凝土强度检测试验结果,不再做其他处理。

3、如回弹报告显示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我司将进行取芯送检复试。

如复试合格,则该次取芯复试报告作为该楼层的混凝土强度检测试验结果,不再做其他处理。

4、如取芯复试报告显示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我司将会同设计监理及建设单位召开针对该楼层面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加固处理施工方案的专题会议,以确定加固处理方案及实施。

5、回弹检测结果报告(或取芯报告)将书面报告至各参建方。

四、处理措施方案针对混凝土试块强度不合格的情况,特制订以下措施进行处理:1、根据国家、福建省及宁德市相关规范及标准要求,引进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结构实体进行检测。

2、对试块不合格的工程部位,按规范要求,随机抽取点位,进行结构实体回弹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统计分析结构实体强度是否满足规范及图纸设计要求,如果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则根据实体回弹检测报告,对该工程部位混凝土强度进行评定。

3、如果经实体回弹检测,相应部位结构混凝土强度不满足规范及图纸设计要求,则对该部位混凝土构件,采用实体抽芯检测,如果抽芯检测结果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按实体抽芯检测报告,对该工程部位混凝土强度进行评定。

4、如果实体抽芯检测结果,仍不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则将检测结果报知设计单位,由设计单位重新复核验算,确认该工程部位结构是否安全可靠, 如能满足设计使用要求,则请设计单位出具相关书面意见说明,确认该部位结构不做处理;如不能满足设计使用要求,应请设计单位提供书面整改意见, 对该部位结构实体做相应补强加固处理。

商品混凝土公司不合格材料处理制度

商品混凝土公司不合格材料处理制度

商品混凝土公司不合格材料处理制度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商品混凝土公司不合格材料处理制度1.目的控制混凝土的质量,从原材料抓起。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混凝土拌合物实现全过程所涉及的原材料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3.职责质检部负责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对不合格原材料进行评审处置。

公司磅员负责对不合格原材料的初步目测;实验室质检员负责对不合格原材料进一步鉴别和鉴定;质检部负责不合格品的最终鉴别和鉴定。

公司材料负责人负责评审后的不合格品的处置。

供应商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通过供应部申请复检此批货物,经质检部报总经理同意后,安排实验室复检,以复检结果作为最终结算依据。

工作程序不合格品的鉴别4.1.1不合格原材料的鉴别司磅员对原材料质量不合格进行的初步鉴别、记录、监督、标识、隔离并向实验室通报初步检验结果,向分公司负责人上报检验情况。

实验室质检员对司磅员初检后不合格原材料的完整检测、记录、监督、隔离,并向质检部上报检验结果,向分公司负责人上报检验报告单。

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和隔离4.2.1原材料出现不合格时,地磅室司磅员根据验收结果或实验室报告单做好记录,对不合格原材料要单独存放,并设置‘待检’标牌进行标识,以防发生误堆、误用。

不合格品的评审与处置4.3.1不合格原材料经采取措施或处理后仍可保证混凝土生产质量的,由实验室填写《混凝土不合格原料处理单》,经质检部、供应部、总经理、分管领导批准后,根据质检部门意见,可盘入相应料堆使用,或单独存放降级使用。

4.3.2不合格原材料投入使用时,实验室质检人员应及时通知相关科室人员对过程质量进行跟踪和监控,质检人员同时负责提供相关的分析检验报告。

4.3.3经评审不能使用的不合格原材料,由分公司材料负责人通报供应部后向供应商退货,并处理相关事宜。

混凝土公司退剩料管理制度

混凝土公司退剩料管理制度

混凝土公司退剩料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规范混凝土公司退剩料的管理,加强资源循环利用,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退剩料的定义和分类一、退剩料是指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混凝土废弃物和废渣。

二、根据不同的特性和用途,退剩料分为以下几类:1. 混凝土废弃物:包括混凝土打入地面无法再次利用的废弃物;2. 废渣:包括混凝土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第三章退剩料管理的基本原则一、资源化利用:积极开展退剩料的资源化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环境保护:严格控制和管理退剩料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安全生产: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保障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第四章退剩料的管理流程一、退剩料的归集: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退剩料,由专人进行归集,分别堆放。

二、退剩料的处理:对归集的退剩料进行分类处理,将合格的退剩料集中堆放,不合格的退剩料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影响。

三、退剩料的使用:合格的退剩料可以进行再利用,根据其性质和用途进行合理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四、退剩料的处置:不合格的退剩料需要进行合规的处置,包括转运到指定的废弃物处理中心进行处理,确保不对环境产生影响。

五、退剩料的监管:公司要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对退剩料的归集、处理、使用和处置进行全程监管,确保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第五章退剩料的管理要求一、归集要求:对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退剩料要进行及时、全面的归集,定期进行清理,确保退剩料不外溢、外泄。

二、处理要求:对归集的退剩料要进行分类处理,对合格的退剩料要进行标识,进行集中堆放;对不合格的退剩料要及时进行处置,不得存放在生产区域。

三、使用要求:对合格的退剩料要根据其性质和用途进行合理利用,避免浪费资源;使用过程中要进行监测和检测,确保不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四、处置要求:对不合格的退剩料要进行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处置,禁止私自丢弃、乱倒垃圾。

五、监管要求:公司要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对退剩料的归集、处理、使用和处置进行全程监管,定期组织进行检查和评估。

建筑施工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建筑施工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一、对于不合格材料,应提供试验结果,报送上级领导处理。

对不合格材料处置方式分为两种:
经过现场加工能够改变材料品质,如粗骨料含泥量可经现场冲洗达到质量标准等,经过现场加工的材料应重新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现场无法改变其性能,如钢筋的力学性能等,应清除出场。

建立不合格品处置记录,包括处理方式、时间、见证人,必要时附图像资料。

二、对于标养混凝土试块不合格,检查对应部位的同条件养护试块是否合格。

对应部位的同条件养护试块合格,混凝土结构实体判定为合格,处理完毕;
对应部位的同条件养护试块不合格(无同条件养护试块),对该批次浇筑的混凝土构件进行无损检测,
三、无损检测合格,判定结构实体合格,处理完毕;无损检测不合格将相关数据上报设计单位进行核算,设计单位核算确定仍可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构件,处理完毕;设计单位核算不能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构件,可以进行加固处理并且加固结果经设计单位同意确认的构件,进行加固处理,不可加固的构件,按废品处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混凝土公司不合格材
料处理制度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商品混凝土公司不合格材料处理制度
1.目的
控制混凝土的质量,从原材料抓起。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混凝土拌合物实现全过程所涉及的原材料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3.职责
质检部负责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对不合格原材料进行评审处置。

公司磅员负责对不合格原材料的初步目测;实验室质检员负责对不合格原材料进一步鉴别和鉴定;质检部负责不合格品的最终鉴别和鉴定。

公司材料负责人负责评审后的不合格品的处置。

供应商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通过供应部申请复检此批货物,经质检部报总经理同意后,安排实验室复检,以复检结果作为最终结算依据。

工作程序
不合格品的鉴别
4.1.1不合格原材料的鉴别
司磅员对原材料质量不合格进行的初步鉴别、记录、监督、标识、隔离并向实验室通报初步检验结果,向分公司负责人上报检验情况。

实验室质检员对司磅员初检后不合格原材料的完整检测、记录、监督、隔离,并向质检部上报检验结果,向分公司负责人上报检验报告单。

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和隔离
4.2.1原材料出现不合格时,地磅室司磅员根据验收结果或实验室报告单做好记录,对不合格原材料要单独存放,并设置‘待检’标牌进行标识,以防发生误堆、误用。

不合格品的评审与处置
4.3.1不合格原材料经采取措施或处理后仍可保证混凝土生产质量的,由实验室填写《混凝土不合格原料处理单》,经质检部、供应部、总经理、分管领导批准后,根据质检部门意见,可盘入相应料堆使用,或单独存放降级使用。

4.3.2不合格原材料投入使用时,实验室质检人员应及时通知相关科室人员对过程质量进行跟踪和监控,质检人员同时负责提供相关的分析检验报告。

4.3.3经评审不能使用的不合格原材料,由分公司材料负责人通报供应部后向供应商退货,并处理相关事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