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研究及建议

合集下载

我国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我国金融机构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而精准扶贫则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的一项重要工作。

尽管我国金融机构在精准扶贫方面已经做出了一些努力,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融资难题尽管我国政府提出了“精准扶贫”政策,但是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村居民仍然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

由于贫困地区的经济基础较弱,传统金融机构对于贫困地区的信贷政策并不积极,很多贫困群众无法获得贷款支持,从根本上影响了他们脱贫致富的机会。

2. 信用不足一些贫困群众由于长期贫困导致缺乏信用,在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经常遭遇信用不足的问题。

由于缺乏抵押品和担保品,使得贫困人口难以获得贷款支持。

3. 金融产品不对口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多数是针对中高收入人群设计的,不符合贫困地区居民的实际需求。

贫困地区居民更需要低息贷款、小额贷款和灵活的还款方式,而现有的金融产品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二、对策研究1. 完善金融政策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金融扶持力度,制定出针对贫困地区的专门金融政策,并且加大金融资源的投入。

要加大对金融机构在贫困地区的贷款额度和信贷政策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支持。

2. 改善金融宣传教育加强对贫困地区居民的金融知识普及,提升他们的金融素养水平,提高他们对金融产品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他们的信用意识和借贷的能力。

金融机构也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居民的信用宣传,鼓励他们构建自己的信用体系。

3. 创新金融产品金融机构应该深入了解贫困地区居民的实际需求,研发出适合贫困地区的金融产品,如小额信贷、贴息贷款、以农作抵押的贷款等,以满足贫困地区居民的融资需求。

金融机构也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如移动金融、农村电商等,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金融服务覆盖面。

4. 加强金融监管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金融机构在贫困地区的扶贫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保障扶贫资金的有效使用。

金融扶贫工作措施和建议

金融扶贫工作措施和建议

金融扶贫工作措施和建议金融扶贫工作是指通过金融手段,以提供金融服务为主要途径,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工作。

金融扶贫的核心目标是通过金融手段为贫困群众提供融资支持、风险保障和技术指导等,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

为了更好地开展金融扶贫工作,下面将从改善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加强金融教育以及加强监管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一、改善金融服务改善金融服务是金融扶贫工作的基础,只有提供更加便捷、灵活、适合的金融服务才能够更好地满足贫困群众的需求。

因此,需要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 加强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布局:加大对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投入,建设更多的金融服务网点,提高服务覆盖率。

2. 提高金融机构服务水平: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金融知识和业务水平,做到真正以客户为中心,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加专业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3. 推广金融科技创新: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推动金融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通过互联网、移动支付等科技手段,方便贫困群众进行金融交易和管理。

二、创新金融产品金融产品是金融扶贫工作的重要载体,只有设计出适合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需求的金融产品,才能有效地发挥金融扶贫的作用。

因此,需要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 发展小额贷款: 针对贫困群众的经济状况和经营特点,推出小额贷款产品,为贫困户提供资金支持和流动资金周转,帮助他们发展农业、养殖、种植等产业。

2. 推广保险服务: 针对贫困地区的特点,推出适合贫困群众需求的保险产品,为他们提供风险保障,帮助他们应对自然灾害、疾病等风险。

3. 建设金融服务平台: 创新金融产品的同时,建设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平台,整合资源,提供系统化的金融服务,满足贫困群众的多元化需求。

三、加强金融教育金融教育是金融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对贫困群众的金融教育,提高他们的金融意识和金融知识水平,才能够更好地发挥金融扶贫的作用。

因此,需要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 开展金融知识培训:组织定期的金融知识培训活动,向贫困群众普及金融知识,提高他们的金融素养。

金融扶贫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金融扶贫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当前金融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和几点建议一、当前金融扶贫中存在的问题1、金融扶贫模式单一、发展不均衡。

目前尽管扶贫的模式比较多,但实践中,金融扶贫主要以扶贫贴息贷款为主。

由于地方财力有限,扶贫贴息资金主要依靠中央专项资金支持,受制于贴息限额的控制,每年能够获得贴息贷款的农民十分有限。

财政扶贫资金在贫困户的选择上缺乏有效的精准机制,扶贫贴息贷款由于按商业化操作,在投向上往往向非贫困户和产业转移的现象较为普遍。

金融扶贫的方式仅局限于贴息贷款,模式单一,国际上小额信贷扶贫手段在我国发展还很不均衡。

2、贫困地区金融生态较差。

贫困与信用总是背道而驰。

越是贫困的地方,金融生态越差。

社会信用意识淡薄,贷款违约率高,导致金融部门对扶贫贷款“惜贷、慎贷”现象严重,贫困地区金融生态建设是金融扶贫必须破解的难题。

3、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较弱。

贫困地区大多位于交通偏远、自然环境较差的区域,文化教育等公关服务发展滞后,贫困地区人口素质相对较低,“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自我发展、自我脱贫的能力较弱,当前我国扶贫的模式主要通过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等外部项目的“输血式”扶贫,没有与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提升的“造血式”扶贫结合起来,导致扶贫项目很多,但真正贫困户没有通过扶贫项目的设施实现脱贫致富。

二、新时期金融扶贫政策建议1、创新和发展金融扶贫模式。

一是金融支持贫困地区旅游开发,我国贫困地区大多是革命老区,自然风景区,旅游开发潜力巨大,而且旅游业一般都是当地的首位产业或支柱产业。

金融机构可通过支持贫困地区旅游开发,通过旅游业的关联带动,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如我行对国家贫困县石台县牯牛降风景区小火车项目发放扶贫贴息贷款6000万元,支持当地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较好地带动当地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二是实施产业扶贫。

在开展金融扶贫时,可以将龙头企业引进贫困地区,实行”龙头企业+金融+贫困农户”的模式,由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致富,可有效降低农户的创业风险。

金融扶贫可持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金融扶贫可持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金融扶贫可持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金融作为反贫困的重要力量,不论从自身发展还是践行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对精准扶贫开发工作的支持都责无旁贷,有所作为。

近五年来辖区金融机构认真落实国家金融精准扶贫政策,加大对扶贫重点领域信贷投入力度,主动改善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水平,在助推辖区精准扶贫脱贫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但是在扶贫信贷资金大量投入的同时,部分涉农金融机构金融扶贫信贷资金风险也逐渐开始暴露,扶贫领域信贷风险和可持续问题成为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需要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一、金融扶贫的探索和实践(一)金融精准扶贫基本情况。

是典型的欠发达农业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水平低,贫困人口多,辖区天祝、古浪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经过近五年的脱贫攻坚行动,精准扶贫工作缺德决定性进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4年25.72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2.6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81%,凉州区、民勤县两个“插花型”贫困县(区)脱贫摘帽。

截止2019年6月末,各项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85.92亿元,占各项贷款的10.6%,带动服务贫困人口4.58万人,其中:2018年累计发放精准扶贫贷款30.55亿元,2019年累计投放精准扶贫贷款18.01亿元。

从贷款承贷主体看,个人精准扶贫贷款余额33.32亿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贷款余额8.92亿元,支持带动贫困人口4.54万人;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2.49亿元;项目精准扶贫贷款余额40.1亿元,其中:易地扶贫搬迁贷款31.17亿元,农村基础设施贷款8.93亿元。

从贷款地区看,古浪、天祝两个贫困县精准扶贫贷款余额62.39亿元,占精准扶贫贷款的72.61%。

从贷款机构看,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放贷款的机构主要是农村商业银行、农业银行。

发放项目贷款的机构主要是农业发展银行。

(二)辖区金融扶贫的实践和特点。

是典型的欠发达农业城市,金融扶贫以信贷投放为核心,以服务升级为重点,起步早、力度强、规模大,走在了全省前列。

金融精准扶贫中的几个难点及对策建议

金融精准扶贫中的几个难点及对策建议

支持。据测算,到 2017年张家界市有贫困户约 75万户,按 60%需要贷款,假设每户贷 5万元,共需贷款近 22亿元。
2贫困户资金需求特点。据调查,贫困农户的资金需求 用途方面主要在生产性借贷需求,借贷额度一般要求在 5万 元以上,其次为 3-5万元。在借贷渠道选择上,偏好选择上 主要为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其次为亲戚朋友。

金融精准扶贫
发放扶贫贷款的意愿不高。在担保方式创新方面,农村住房 财产权、土地经营权、林权等抵押贷款新模式都处在试点探 索阶段,抵押处置变现的障碍依然存在,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2农地、农房 抵 押 贷 款 推 进 速 度 不 快。2017年 张 家 界 市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推开以后,除了慈利县农地 贷款、桑植县、慈利县农房贷款以外,其他的没有实质性的开 展。目前,慈利县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率还不高,单一的农 地抵押贷款还较少,包括其他复合抵押物的农地抵押贷款余 额也仅 122亿元,远不能满足 涉农 经 营 主体 的资 金需 求。 同时,土地经营权收储处置等中介服务体系尚未完善。由于 不是全国试点地区,桑植县发展农房抵押贷款业务也还存在 一定的法律风险。
二、金融精准扶贫中面临的难题 目前,贫困户要 获 得 金 融 支 持,还 存 在 一 些 难 题。 主 要 是贫困户自身条件不够,产业发展缺乏支撑,相关配套的风 险分担机制 不 完 善,金 融 机 构 面 临 的 风 险 和 收 益 不 完 全 匹 配,没有 从 根 本 上 解 决 其 开 展 金 融 精 准 扶 贫 工 作 的 动 力 问题。 (一)风险分散和化解机制不完善。 1银行机构认为贫困户贷款风险较大,信用级别低。由 于农户资产少、资信状况较差等原因,桑植县贫困户被农商 银行评定的 D级户达到了 60%,这部分由于信用较低难以 得到贷款扶持。贫困户承担贷款风险能力不强,产业发展项 目许多为“公司 +基地 +农户”方式,部分公司不愿意为贫困 户担保。同时,由于农业保险发展滞后,对分散风险也不够。 2相关扶贫信贷风险补偿基金规模偏小。张家界市信 贷风险补偿基金主要在扶贫、涉农、创业就业领域,并且规模 偏小,目前总金额为 11亿元。根据《湖南省金融产业扶贫 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湘扶办贫字〔2014〕8号)精神,扶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额信贷按照风险补偿金 1:10的比例撬动贷款。通过多方努 力,目前扶 贫 小 额 信 贷 风 险 补 偿 基 金 基 本 到 位,已 经 达 到 8900万元,基本达到比例要求。但是其他类风险补偿基金没 有完全到位。慈利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补 偿基金仅 1000万元,而到 4月末已发放的贷款余额为 12 亿元。2016年由张家界市农委牵头设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 体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目前仅到账 300万元。全市两家担保 公司 资 本 金 规 模 小,目 前 只 有 42亿 元,代 偿 率 高,实 力 偏弱。 (二)农村产权没有得到有效盘活。 1抵押担保能力不足问题突出。在贫困地区,贫困户难 以找到有经济实力的担保人,而自身拥有的住房、土地、农机 具等资源有限、价值较低,无法成为有效的抵押物,导致银行

金融扶贫困难问题建议

金融扶贫困难问题建议

金融扶贫困难问题建议近年来,我国金融扶贫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依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

首先,加强金融扶贫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当前,我国金融扶贫政策主要侧重于提供贷款支持,但对于一些特殊贫困区域和特殊贫困人群,这种政策方式可能不够适用。

因此,应该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各地实际情况的了解和研究,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比如,对于一些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可以采取特殊政策,鼓励发展可持续的生态产业,帮助当地贫困人口脱贫。

其次,加强金融扶贫项目的监管和评估工作。

金融扶贫项目涉及很多资金,对于这些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效果应该进行监管和评估。

目前,我国在金融扶贫工作中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监管和评估制度,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

应该建立更加严格的监管机制,确保资金使用的公平、合理和高效。

同时,应该对金融扶贫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再次,加强金融扶贫机构和人员的培训和能力建设。

金融扶贫不仅需要金融机构的支持和参与,还需要相关人员具备一定的扶贫理论和实践经验。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些专门从事金融扶贫工作的机构,但这些机构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应该加强对金融扶贫机构和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扶贫理论和金融技术水平,增强他们开展金融扶贫工作的能力。

最后,加强金融扶贫与其他扶贫手段的结合。

金融扶贫是扶贫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手段。

为了更好地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应该充分发挥金融扶贫与其他扶贫手段的互补作用。

比如,可以将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相结合,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扶贫格局。

同时,要充分发挥金融扶贫的杠杆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

综上所述,金融扶贫困难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政策针对性和灵活性、完善监管和评估机制、提高机构和人员能力、与其他扶贫手段结合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

希望通过这些改进和提高,能够更好地推动金融扶贫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帮助更多的贫困人群实现脱贫致富。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近年来,中国一直在积极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通过针对性强的扶贫措施,持续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支持也成为了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对金融支持精准扶贫进行探讨。

1.支持贫困户创业就业。

贫困户往往缺乏资金启动自己的创业项目,金融支持可以为他们提供创业贷款和培训等资源,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和脱贫。

2.促进产业扶贫。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投资或贷款等方式,支持精准扶贫的产业发展,如支持农村电商、小微企业等。

3.提高精准扶贫效率。

通过数字化金融服务,银行可以更好地了解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支持,提高扶贫效率。

1.创新金融产品。

面向贫困地区的金融产品应当满足其特定的需求,如小额贷款、消费贷款、寿险等。

2.提供金融培训。

贫困户往往缺乏金融知识和技能,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提供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金融产品,提高金融素养。

3.发挥金融扶贫专项资金的作用。

通过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向贫困地区提供贷款、投资等金融资源,发挥金融扶贫专项资金的作用,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脱贫。

4.数字化金融服务。

1.信息不对称难以解决。

贫困户往往缺乏相应的财务和经济信息,这使得金融机构很难对其进行评价和审批。

这需要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贫困户信息体系,提高信息共享和处理的效率。

2.信用风险高。

由于贫困户往往缺乏资产、信用记录等证明资质的材料,与之相关的贷款或融资等业务容易出现违约或逾期等情况,从而增加了金融机构的风险。

3.缺乏专业的金融服务人员。

贫困地区缺乏专业的金融服务人员,这使得金融机构难以派遣和培训金融服务人员,加大了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难度。

未来,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数字化金融服务的普及,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将会得到更好的改善,具体表现如下:1.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评估模型将逐步成熟,在评估贫困户的信用风险方面提供更加可靠的手段。

3.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精准扶贫,提高贫困地区的发展水平。

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经验问题与建议

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经验问题与建议

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经验问题与建议随着中国脱贫攻坚战的深入推进,金融扶贫作为致力于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摆脱贫困的一项重要举措,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金融扶贫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针对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经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金融扶贫工作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一、金融扶贫的经验问题1.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虽然金融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具体实践中,依然存在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发达地区金融资源充裕,而一些贫困地区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等原因,金融资源配置不足。

由于一些金融机构对风险的评估不够科学,对贫困地区的金融投入不足,导致了金融资源的浪费和滞留。

2.金融产品与贫困地区需求不匹配目前,一些金融机构在推出金融产品时,往往只考虑到了自身的利润和风险控制,而忽视了贫困地区群众的实际需求。

由于贫困地区的群众多以农民为主,他们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往往与城市居民不同,但目前市场上的金融产品缺乏对贫困地区需求的深入了解,导致了产品与需求的不匹配。

3.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信息不畅等原因,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及性较差。

群众想要获得金融服务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对于贫困地区的群众来说,是一项相当大的挑战。

4.金融扶贫政策体系不够完善当前的金融扶贫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金融扶贫政策体系的覆盖面和执行力度不够。

一些地方的金融扶贫政策执行效果不佳,导致金融扶贫工作偏离了初衷,让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地区群众得不到应有的支持。

二、金融扶贫的建议改进1.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为了解决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

一方面,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的调整,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

可以通过建立金融扶贫基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增加对贫困地区的金融投入,加快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发展。

浅析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浅析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现代经济信息10浅析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建议陈泽宇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摘要:近年来精准扶贫政策大力实施,扶贫脱贫效果显著。

金融精准扶贫在精准扶贫重大方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施过程中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对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进一步推进金融扶贫工作的具体建议,以更好地发挥金融扶贫的作用。

关键词:金融;精准扶贫;建议中图分类号:F03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19-0010-0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系列扶贫脱贫政策效果显著,数亿人摆脱了贫困的状况,但当下中国的脱贫任务仍十分艰巨。

精准扶贫重大方略指出,要采取全面措施以扶贫脱贫。

金融精准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之一,是金融扶贫主体单位充分发挥金融市场、金融中介的作用,通过多种金融手段,结合扶贫对象的实际情况,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务和产品,为扶贫对象提供金融支持,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因地制宜实现脱贫致富。

一、我国金融精准扶贫的现状第一,扶贫因地制宜、配置高效。

依据贫困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优势,为农林牧副渔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

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整合分析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信息,实现了扶贫信息的对接共享,确保金融扶贫精准到人、精准到户,促进扶贫的分层联动、资源优化配置。

第二,扶贫模式多种多样,以政府及金融机构的扶贫模式为主导,配以产业扶贫等多种扶贫模式。

创新抵押担保方式,部分地区对小额信用贷款推出“无担保、无抵押”优惠政策,中国农业银行推出系列信用担保组合新模式,进一步解决了担保难题。

第三,扶贫效果突出。

以河南省为例,将“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有机结合,实施系列科技创新项目、引进大批科技人才、创新生产技术。

对自身具备产业脱贫条件,但欠缺资金和技术的贫困户,以资金帮扶、贷款贴息的形式进行金融扶贫,年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贴息贷款8亿元,帮扶贫困户2.6万户。

我国金融助力精准扶贫问题研究

我国金融助力精准扶贫问题研究

我国金融助力精准扶贫问题研究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精准扶贫的工作,金融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金融如何助力精准扶贫,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精准扶贫的意义和现状我国的精准扶贫,旨在对贫困地区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五个一批贫困村实施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以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精准扶贫的意义在于,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盲目扶持,使贫困人口真正受益,也有利于激励他们自主挣钱,逐渐摆脱贫困。

目前,我国的精准扶贫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19年,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866元,比2015年提高了44.6%。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住房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住房保障率达到100%。

基本医疗保障和大病保险扩大覆盖,2019年贫困群众医保参保率达到99.5%。

然而,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精准识别的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应更加科学精准地划定贫困线,以免低收入群体遗漏。

其次,尽管领导提供了一系列扶持,但是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流失问题并未得到持续解决。

再者,贫困地区的企业起步资金不足导致发展缓慢,需要金融机构提供更加优惠的贷款。

二、金融助力精准扶贫金融作为一项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事业,也可以为精准扶贫提供帮助。

在金融领域,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贫困地区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金融基础设施,可有效提升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能力,包括金融终端设备、支付结算系统等。

同时还需要银行机构的积极参与,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为贫困地区民众提供实际的金融支持。

2.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金融支持贫困地区的产业较为单一,需要金融机构根据不同产业形态的需求,制定出相应的金融。

对于特色产业,应采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措施,如小额信贷、融资担保等方式,为其提供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

3.企业创新的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的发展,因此,为企业提供足够的金融支持是重要的任务。

领导可以通过制定各种企业发展策略规划,配合银行提供优惠,建立贫困地区的风险共担机制,为企业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

关于金融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金融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金融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问题1. 缺乏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在一些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的分布不均衡,导致部分地区居民无法获得金融服务支持。

缺乏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在一些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的分布不均衡,导致部分地区居民无法获得金融服务支持。

2. 金融知识欠缺:许多贫困群体缺乏金融知识和相关技能,限制了他们有效地利用金融工具来提升生活质量。

金融知识欠缺:许多贫困群体缺乏金融知识和相关技能,限制了他们有效地利用金融工具来提升生活质量。

3. 贫困群体的信用问题:贫困群体往往缺乏资产和信用记录,导致金融机构难以对他们进行评估和信任。

贫困群体的信用问题:贫困群体往往缺乏资产和信用记录,导致金融机构难以对他们进行评估和信任。

4. 高利贷和不合规金融机构的存在:一些贫困地区存在高利贷和不合规金融机构,给贫困群体带来经济风险和损失。

高利贷和不合规金融机构的存在:一些贫困地区存在高利贷和不合规金融机构,给贫困群体带来经济风险和损失。

建议1. 提高金融机构的覆盖面:政府应当加大对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确保金融服务能够覆盖到每个需要的贫困家庭。

提高金融机构的覆盖面:政府应当加大对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确保金融服务能够覆盖到每个需要的贫困家庭。

2. 加强金融教育和培训:建立培训计划,为贫困群体提供金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金融工具。

加强金融教育和培训:建立培训计划,为贫困群体提供金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金融工具。

3. 建立贫困群体的信用体系:建立可靠的贫困群体信用评估体系,通过合理的评估方法来信任和支持那些缺乏资产和信用记录的人群。

建立贫困群体的信用体系:建立可靠的贫困群体信用评估体系,通过合理的评估方法来信任和支持那些缺乏资产和信用记录的人群。

4. 监管和打击不合规金融机构: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打击高利贷和不合规金融机构,保护贫困群体的合法权益。

监管和打击不合规金融机构: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打击高利贷和不合规金融机构,保护贫困群体的合法权益。

商业银行在金融精准扶贫中的问题及建议

商业银行在金融精准扶贫中的问题及建议

商业银行在金融精准扶贫中的问题及建议【摘要】商业银行在金融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资金流向不清晰、贷款利率较高和缺乏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为提升商业银行在扶贫中的作用,建议加强金融培训和宣传、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及建立扶贫资金监管机制。

商业银行在金融精准扶贫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需不断完善政策和机制,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金融支持。

【关键词】金融精准扶贫、商业银行、问题、建议、资金流向、贷款利率、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培训、宣传、扶贫资金监管机制、作用、政策、贫困地区、金融支持。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精准扶贫成为扶贫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在金融精准扶贫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年来在商业银行开展金融精准扶贫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资金流向不清晰、贷款利率较高、缺乏金融产品和服务针对性等方面。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商业银行在金融精准扶贫中的作用,成为当前需要探讨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针对商业银行在金融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金融扶贫政策,促进我国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

2. 正文2.1 商业银行在金融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商业银行在金融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资金流向不清晰、贷款利率较高、缺乏金融产品和服务针对性等。

资金流向不清晰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在扶贫过程中,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向不够透明、不够清晰,导致资金流向不到位,无法真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对象。

贷款利率较高也是一个制约因素。

由于商业银行需要考虑风险和成本,导致向贫困地区贷款时通常会设定较高的利率,使得贫困户难以承受。

缺乏金融产品和服务针对性也是一个问题。

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往往偏向大众化和普遍性,缺乏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导致贫困地区的特殊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商业银行加强金融培训和宣传,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扶贫资金监管机制等措施。

金融精准扶贫对策分析

金融精准扶贫对策分析

金融精准扶贫对策分析随着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金融精准扶贫已成为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重要手段。

金融精准扶贫的核心是通过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实现对贫困地区、“三农”领域的特定群体的有效帮扶。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金融精准扶贫的对策。

一、完善金融产品服务在实现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设计至关重要。

特别是对于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基本金融服务的缺乏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仍然存在。

因此,金融机构应该针对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推出相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目前,一些银行已经实施了与“脱贫攻坚”的要求相适应的掌上金融,推出一些基于移动互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比如贷款、存款、转账等服务。

同时,各类金融机构还可以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建立和完善贫困人口的信用记录和评估体系,帮助贫困人群受到更加公平的金融服务。

二、推动金融扶贫创新切实推动金融扶贫创新,为贫困人口创造更多的金融资源和服务渠道,是金融精准扶贫的又一重要举措。

为此,在推动金融扶贫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方面:1. 强化金融扶贫主体角色,实现协同化发展。

各级政府、金融机构、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应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协同共建金融扶贫生态,形成合力,实现有效的扶贫发展。

2. 推广金融扶贫模式创新。

金融扶贫的模式创新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必要举措。

其中包括基于金融服务的扶贫模式,如创业贷款、互助担保等;基于农产品营销的扶贫模式,如协会联合销售、农产品电商等。

三、深化金融扶贫改革在金融扶贫改革方面,需要着重加强管理监督和风险管理,推动扶贫效能的提升。

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监管体系建设。

构建健全的金融扶贫监管体系,切实加强对金融扶贫机构的监管,调动其积极性,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

2. 推动扶贫风险管理。

金融扶贫需要平衡风险与收益,需要加强对扶贫项目的风险评估和管控,将扶贫项目的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3. 形成金融扶贫监测评估机制。

建立标准化、科学化的金融扶贫效果评估体系,实现对金融扶贫效益的精准评价和纵向比较。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困问题依然是一个较为严峻的挑战。

为了实现精准扶贫和打赢脱贫攻坚战,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精准扶贫要求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定位和精准帮扶,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机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开展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对于更好地了解扶贫对象的需求和情况,制定更为精准有效的扶贫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重要性1. 改善扶贫对象的金融状况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可以帮助改善扶贫对象的金融状况。

通过金融服务,扶贫对象可以获得更便捷的贷款、更多元化的金融工具,从而更好地支持自己的生产生活。

这种方式的帮扶,可以更好地满足扶贫对象的需求,帮助其脱贫致富。

2. 提供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金融支持精准扶贫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

通过金融支持,可以为扶贫对象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创业指导,鼓励其自主创业和就业,帮助扶贫对象更好地融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3. 助力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金融支持精准扶贫还可以助力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

通过金融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扶贫对象的需求和特点,制定更为切实可行的扶贫政策和措施,有助于政府更好地实现扶贫目标。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需要深入了解扶贫对象的金融需求。

通过对扶贫对象的经济状况、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他们的金融需求,为其提供更为精准的金融服务和支持。

2. 探索适合扶贫对象的金融产品和服务3. 提高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包容性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还需要提高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包容性。

通过研究和探索更为灵活多样的金融服务模式、更加便民利民的金融服务渠道,可以更为全面地满足扶贫对象的金融需求,使其能够更好地享受金融服务的便利和优惠。

4. 加强对扶贫对象金融素养的培养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还需要加强对扶贫对象金融素养的培养。

通过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和教育培训,可以帮助扶贫对象更好地了解和运用金融知识,提高其金融素养水平,更好地融入金融服务体系,从而更好地受益于金融支持。

金融精准扶贫对策分析

金融精准扶贫对策分析

金融精准扶贫对策分析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金融服务扶贫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在国家各项扶贫政策的支持下,金融精准扶贫对策不断完善。

本文将从金融精准扶贫的定义,当前对策分析和可持续发展角度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金融精准扶贫的定义金融精准扶贫,是指在农村贫困地区利用金融手段,开展精准扶贫,以提高贫困户的获得感和参与感。

其具体表现可以是发放低利贷款、提供农村金融一站式服务、推进数字金融创新等。

二、当前对策分析1.农村金融市场建设加速当前,农村金融市场的建设加速。

从2014年一列“复兴号”,到2020年智慧金融服务,金融银行业专门为扶贫而设立的小额贷款产品也越来越多。

其中农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信社等大力发展小额信贷,为农村贫困户重点打造“卡+贷”、“信贷+保险”等金融服务模式。

2.政府扶贫政策不断推进当今中国全球最大的扶贫行动,可谓是十分厚重。

在这场扶贫战役中,政府扶贫政策不断推进。

最近几年中,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包括有针对性的减税政策、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等等。

例如“三农”优惠政策,包括建仓贷款、农资贷款、生产经营性贷款、畜牧业贷款和信保贷款等,这些扶贫政策目的是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3.数字金融创新助力扶贫在各项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数字金融创新助力扶贫的发展日益成为潮流。

以微贷为例,微贷平台不仅简化了贷款流程,而且可以根据申请人的社交资本进行风险评估,避免误贷和无法还款的情况出现。

此外,一些互联网金融公司也推出了创新扶贫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评估等手段降低扶贫成本,提高扶贫效率。

三、可持续发展角度金融精准扶贫对策需要以可持续发展角度思考。

在这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科学评估对于扶贫项目有必要进行科学评估,以此来了解项目实施效果并做出优化。

这些评估可以包括贷款使用效果、社区发展效果、就业和社会财富创造等等。

这些评估结果有助于大家了解哪些项目对贫困人群帮助最大,使金融扶贫的效果得到最大程度提高。

浅谈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浅谈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浅谈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难点与对策【摘要】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是扶贫领域的重要举措,但面临着诸多难点。

缺乏监管和评估机制导致扶贫资金难以到位和使用效率低下,同时金融产品创新难度大也制约着整体扶贫效果。

为此,加强监管和评估机制建设、促进金融创新与扶贫结合成为必要对策。

这两方面的努力将有助于优化扶贫资金使用,提高扶贫效果。

鉴于现状,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仍面临挑战,但未来的发展方向值得期待。

加强监管和评估机制的完善,促进金融创新与扶贫结合,将为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带来更多机遇和可能。

【关键词】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难点,对策,监管,评估机制,金融产品创新,发展方向展望1. 引言1.1 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金融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上。

通过金融支持,可以帮助贫困地区居民获得更多的金融资源,提升他们的金融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家庭财务。

金融精准扶贫还能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当地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还可以促进贫困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减少贫困地区的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

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举,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扶贫工作的力度,推动精准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

金融精准扶贫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形势和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对于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普及,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着新的技术挑战和机遇。

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提高金融精准扶贫的效率和精准度,是当前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一些监管和评估机制建设不健全的问题。

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评估机制将导致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效果不明显,甚至可能存在一些风险和漏洞。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积极推动精准扶贫工作,通过精准的措施和政策,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摆脱贫困,改善生活。

而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则是这一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不仅可以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获得更好的金融服务,还可以为扶贫工作提供更精确、更科学的技术支持。

本文将探讨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的重要性、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重要性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度贫困地区的人民通常由于地理环境复杂、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往往难以获得优质金融服务。

而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可以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为金融机构提供贫困地区的人民需求信息,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理解贫困地区的金融需求,从而提供更精准的金融服务。

2. 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常常受限于金融支持的不足。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可以帮助政府和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提供更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帮助当地人民摆脱贫困。

3. 为精准扶贫政策提供科学支持精准扶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科学的数据支持,而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可以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和研究,为政府提供更准确的贫困地区信息和需求信息,帮助政府制定更科学的精准扶贫政策,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度和效果。

二、现状目前,中国政府和各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关注并积极推动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

在政府层面,一方面,国家对精准扶贫政策和工作高度重视,加大了对精准扶贫研究的支持力度;国家积极推动金融改革和创新,推动金融服务向贫困地区延伸。

在金融机构层面,各大银行和金融机构也纷纷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出一系列针对贫困地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加大对贫困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

一些学术机构和研究机构也开始开展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工作,通过深入调研和数据分析,为政府和金融机构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持。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宝贵的市场开拓和产品设计参考。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及建议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及建议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及建议一、主要做法(一)精准施策,强化精准扶贫。

一是对照名单开展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就是要精准到户,由过去的大水漫灌扶贫变精准滴灌脱贫。

辖区各银行机构对辖内贫困户、贫困乡镇、贫困村名单及相关金融需求进行认真梳理排查,逐一对照有针对性地开展信贷投放、增设网点机具、研发扶贫金融产品等工作,提高金融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如,在峨山、新平、元江少数民族地区给予金融政策优惠,积极对接北京银行到新平、元江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事宜。

二是落实金融扶贫“包干服务”制度。

根据经济薄弱乡镇、贫困村所在县区银行机构服务专长和实际情况,对扶贫小额信贷投放,以农行、邮储银行、信用社作为主要责任银行,村镇银行及其他商业银行广泛参与。

根据机构功能定位,由信用社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家庭基本情况、劳动技能、资产构成、生产生活、就业就学状况、金融需求等进行逐户排查建档,实行“一户一档”,并严格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信贷需求调查全覆盖、符合条件的申贷贫困户信贷投放全覆盖。

截至2016年7月末,农村信用联社、邮储银行共发放2747笔金额12777万元扶贫贷款支持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

(二)找准职责定位,充分发挥不同类型机构扶贫优势。

一是人行中支为农信社系统提供4.65亿元支农再贷款,充实农信社发放农村危房改造贷款的资金来源。

二是农发行发挥政策性金融主渠道作用,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激发贫困地区的发展活力。

三是国有银行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县域网点多、产品类型丰富、贴近贫困户的优势,加大贫困户的信贷支持力度。

涉农机构积极办理贷免扶补、创业促就业、基层党员带领群众致富贷款等业务。

(三)创新工作模式,提升金融扶贫质效。

一是创新金融产品,因地制宜扶贫。

如,兴和村镇银行结合辖区农业生产规模、销售周期新推出“兴农贷”产品,交行分行推出“果蔬贷”产品、云南红塔银行推出“烟草种植贷款”产品,帮助贫困户发展农业生产,实现贫困户创业增收。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一、金融支持精准扶贫主要做法(一)建立工作机制,做好精准扶贫顶层设计一是强化沟通协调,建立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横向沟通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省级层面的扶贫联动机制;纵向指导辖内分支机构建立省市县多级协同机制。

如贵州省明确成立金融扶贫联系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贵阳中支,涉及省扶贫办、省发改委、各金融机构等26家成员单位,形成全省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合力。

二是主动对接国家扶贫政策,完善金融精准扶贫政策体系。

如2014年至今,济南分行辖内9市各级人民银行出台金融扶贫相关文件16个,推动地方出台金融扶贫配套制度54项,协调解决金融扶贫相关问题256个。

(二)对接扶贫信息资源,识别金融扶持对象一是依托扶贫部门信息网络系统,精准定位扶持对象。

贵阳中支基于省扶贫办信息系统,确定现阶段金融扶持对象:以2014 年全省62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基础,扣除民政兜底的158万“两无”人口,精准支持贫困农户为465万人,120万户;具备可扶持能力、带动效应明显的4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00家产业化龙头企业。

二是建立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明确扶持对象。

武汉分行充分利用扶贫部门的信息网络系统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开展信息识别收集,建立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确定湖北省金融扶贫对象为有生产经营能力、有金融服务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能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源地在贫困地区的贫困大学生;移民搬迁安置房建设项目。

三是推动金融机构评级授信与贫困户建档立卡相结合,分批次扶持贫困农户。

陕西汉中、甘肃陇南、平凉、山东淄博等地金融机构将“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和评选情况与贫困户建档立卡相结合,并积极开展对贫困户评级授信工作,优先支持有发展意愿的信用农户。

(三)明确金融机构扶贫定位,有效发挥金融扶贫主体作用基层央行引导并鼓励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到金融扶贫工作中,初步形成了开发性、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金融机构优势互补、共同参与的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研究及建议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研究及建议摘要:本文分析了国内外主要金融扶贫模式,包括日本农协金融扶贫模式、印尼小额贷款银行扶贫模式和我国政府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金融机构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产业金融扶贫模式、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等,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金融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研究了我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思想、金融产品创新、配套服务、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做好金融精准扶?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精准扶贫;金融供给;农村金融;农村信用体系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11)-0073-03一、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比较及借鉴(一)国外金融扶贫模式1、日本农协金融扶贫模式。

日本农协是一种合作性金融组织是促进“三农”发展比较成功的典型代表,承担向农村地区提供资金的职能。

日本合作性金融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基层的是农业的金融组织、中层的是农业信用联合会(简称“信农联”)、最高位的是农林中央金库和全国信联协会。

在日本农协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体系中,政府补助是推动农协体系高效运作的重要保障,政府通过财政资金补贴和农业信用基金对农协进行支持,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资金短缺问题,并有效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不断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2、印尼小额贷款银行扶贫模式。

印尼人民银行(BRI)是印尼主要的国有商业银行之一,向印尼数百万农村居民提供了大量且可持续性的金融服务,同时在商业运作上也获得了巨大成功,印尼小额贷款银行模式主要特点:一是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是印尼BRI可持续运营的基础。

资金来源包括资本金、财政资金和中央银行贷款、储蓄资金及银行间信贷等资金。

二是建立了较完善的组织管理架构。

从上到下包括小额信贷部、地区分行、地区支行、农村网点,印尼BRI共有4046个农村银行。

三是建立了可持续运营能力较强的小额信贷模式。

BRI小额信贷遵循利率市场化原则,但和非正规金融利率相比,小额信贷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实际上在降低贫困农民贷款获得门槛基础上,也降低了其融资成本,同时也实现了BRI的盈亏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主要金融扶贫模式国内金融扶贫方式较多,包括政府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金融机构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产业金融扶贫模式、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等。

政府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主要由政府部门或者金融管理部门主导,通过综合运用财政工具、货币政策工具等手段,撬动金融资源流向扶贫领域,包括风险补偿、扶贫贷款贴息、民生金融扶贫、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扶贫等。

金融机构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主要是金融机构结合贫困户资金需求特征,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满足贫困户金融需求,达到金融机构和贫困户双赢效果,如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链式扶贫贷款等。

产业金融扶贫模式是根据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优势,发展贫困地区产业经济,以产业经济,带动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金融机构通过对产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链条企业加大支持力度,实现金融精准扶贫效果。

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是金融机构依托互联网平台,发挥其“线上”和“线下”联动优势,推动贫困户生产和扶贫产业发展。

一方面,金融机构与农业产业化企业、贫困户合作,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将农业企业、农户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另一方面,依托互联网融资平台、互联网众筹融资平台等,结合信用信息数据库,对精准扶贫融资需求进行线上撮合。

如郁南县建立了全国首个县级“互联网+金融+农业+旅游”合作平台,创新了“互联网+金融+电商平台众筹”等融资产品。

总体上看,不同金融精准扶贫模式各有优劣。

政府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较好解决了精准扶贫的外部性问题,通过财政手段和货币政策手段引导市场资源流向扶贫领域,总体调用的金融资源较多,扶贫效果较好;金融机构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和产业金融扶贫模式是以市场运作为基础,可持续性较好,但由于金融扶贫的公益性特征,项目收益率较低,部分金融机构积极性不强;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可持续性和可推广性一般,调用的金融资源一般,互联网融资模式往往成本较高,影响扶贫效果。

二、当前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制约因素(一)贫困地区信用环境堪忧,抑制了扶贫金融供给一是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员信用数据不足或缺失增加扶贫贷款违约风险,贫困地区部分贫困户信用意识不足,或是没有历史信贷等数据记录,农村尤其贫困地区信用机制不完善,拖欠银行贷款本息现象时有发生,导致银行信贷风险加大,违约风险较高,银行机构多以“惜贷”来防范违约风险。

据调查,大部分不良贷款借款户将诚信观念抛于脑后,成为典型的“老赖”,这种赖债思想会潜移默化影响其家庭成员甚至身边的人群。

二是部分贫困户有依赖政府“输血”的心理,政策理解不到位,把扶贫资金理解为救济金,对贷前调查反感,逾期还款导致不能享受贴息政策,甚至认为“金融扶贫就是国家救济,借钱可以不还”。

三是对金融扶贫工作的认知不足,在建档立卡和评级授信中不积极配合,贫困人员信用问题精准识别较难。

(二)特色产业发展不明显,金融产业扶贫切入难一是大部分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不够,当地有特色、有市场前景、产品需求稳的产业不多,特色产业发展上不去,无法切实有效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不利于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无法实现金融支持产业精准扶贫的预期效果。

二是贫困地区现有的规模企业,扶贫产业规模小,承贷能力有限,扩大再生产意愿不足,信贷需求不旺,信用环境欠佳,导致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意愿不够。

三是一些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小、有效抵押物缺乏、发展生产动力不足,自然灾害、市场等风险大,盈利能力不佳,吸纳金融资源的能力也不足。

(三)金融扶贫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不健全一是当前辖内开办的主要普惠金融产品中,除妇女创业贷款、金融扶贫贷款等少数产品有财政基金作为担保或者贴息以外,其他大多数均需要借款人自行提供满足信贷条件的担保条件。

由于民生贷款的申请人本身能够提供的抵押担保较少,很难达到金融机构关于抵押物的基本要求。

二是扶贫资金多头管理,分散于水利、交通、教育、卫生等多个部门,缺乏规范和统一管理,而且资金投入多以分指标、定规模的方式,到村到户到人,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财政扶贫资源与金融信贷资源未能有效整合。

三是产业扶贫类贷款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地方政府普遍未建立起专门的由财政主导的扶贫担保公司或者扶贫专项基金,即使已建立风险补偿基金,规模也较小,后续投入跟不上。

三、?M一步改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一)思想上高度重视,进一步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金融机构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发扬“雪中送炭”精神,对精准扶贫工作加大投入,给予更大支持。

同时金融机构也要根据政府精准扶贫工作部署,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共同推进精准扶贫任务按时按质完成。

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协作金融系统工作,在扶贫信息共享、金融扶贫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协助。

此外,也要对贫困户加强政策引导,树立正确思想观念,摒弃依赖政府“输血”的心理。

(二)金融产品创新上切合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全面构建精准扶贫金融产品体系1、推进各类扶贫救助、创业助业金融产品。

金融机构要大力发展各类特色优势金融扶贫产品,继续推广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小额创业担保贷款、扶贫小额贷款等金融产品,扩大覆盖面。

同时也要结合精准扶贫需求,进一步创新助学贷款、扶贫消费贷款、红色创业贷款等新的产品。

2、创新特色扶贫产业金融产品,构建金融扶贫长效机制。

一是以地方培育发展六大主导产业为契机,在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上给予政策倾斜,为构建金融扶贫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二是在贫困地区通过组建生产园区,直接建立种植生产基地,通过统一生产管理和物流销售,保证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扶持发展一批相对规模大、带动力强、成长潜力大的特色优质企业,增强其吸引带动作用。

三是针对扶贫对象和特色产业,实行差异化帮扶模式,在项目选择、制定政策、安排资金时,都要始终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确实能够带动贫困户就业的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制定个性化、针对性的金融精准扶贫方案,调动贫困户参与产业金融扶贫模式的积极性。

3、创新发展精准扶贫保险产品和服务。

支持保险机构建立健全乡、村两级保险服务体系,促进保险机构在贫困地区开展特色农产品价格保险,有条件的地方可给予一定保费补贴。

改进和推广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为贫困户融资提供增信支持。

推动保险机构建立健全针对贫困农户的保险保障体系,全面推进贫困地区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险业务,缓解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灾返贫问题。

(三)配套服务上要整合资源,健全金融精准扶贫供给正向激励机制一是建立健全金融扶贫联席会议制度。

形成政府主导、各部门协同合作,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的金融扶贫工作机制,有效整合各部门力量和资源。

二是加强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同配合,为金融扶贫创造良好环境。

综合运用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三农”信贷投放。

扶持、引导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探索支持金融机构利用金融市场发行专项用于农户、涉农企业、扶贫开发等领域的债务融资工具。

财政部门要进一步推动设立金融精准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进一步加大精准扶贫贷款增量奖励、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扶持力度。

同时探索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担机制,提高保险机构涉农保险能力。

三是探索建立面向精准扶贫领域的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

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将解决贫困户和扶贫产业贷款抵质押物不足难题,大大提升融资能力,同时通过财政补贴等途径,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有效化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四)金融生态环境上要重点加强贫困地区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良好金融精准扶贫生态环境一是依托农户信用信息系统,扩大非银信用信息采集,完善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和运用,健全“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约束机制,进一步深化贫困地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二是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以及“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等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各类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

三是培育贫困户珍惜个人信用的意识。

通过警示教育,提醒贫困户树立“珍惜信用”的意识,增强个人信用保护意识,当诚信客户。

参考文献[1]陈芳.贫困地区农户融资需求与融资能力――基于有序选择模型的实证分析[J].南方金融,2016,(7):57-66。

[2]胡明琦.贵州省农村金融扶贫模式创新分析[J].时代金融旬刊,2014,(7):224-224。

[3]田莹莹,王宁.河北省金融扶贫模式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9):60-62。

[4]鄢红兵.创新“金融+”实施精准扶贫――当前我国金融扶贫的难点及对策[J].武汉金融,2015,(9):56-59。

[5]杨伟坤,赵惠娟,刘彬. 国内外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发展实践及启示――基于河北省易县扶贫社小额信贷扶贫创新案例分析[J].世界农业,2013,(1):112-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