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示范文本)
赠刘景文教学反思
赠刘景文教学反思赠刘景文教学反思引导语:《赠刘景文》教学反思案例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优质教学资源。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往往能及早的发现一些不足,比如说教学设计上出现哪些问题、课堂交流和启迪是否得当、课后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从而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累计经验。
篇一:《赠刘景文》教学反思案例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
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让学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见,虽有点乱,但要珍惜这样的时刻。
”从上面两篇古诗教学的课堂实录片段来看,《梅花》这篇的教学手段显然是比较传统的,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
课堂上师生一问一答,更注重于对诗句的意思的理解。
课堂氛围显得枯燥无味。
而《赠刘景文》这篇的教学则更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大胆地提出疑问。
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但课堂上学生呈现出了良好的思考状态,这样的“乱”多宝贵呀!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
在教学中学生能大胆地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老师在这过程中只起到点拔的作用,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马上给出答案,而是运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使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
通过启发讨论,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
这样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
这样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氛围显得和谐、宽松。
篇二:赠刘景文教学反思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
赠刘景文小学二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7篇
赠刘景文小学二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7篇《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是作者爱岗敬业的小编飞白为家人们收集整理的7篇赠刘景文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简说《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较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擎雨盖”指荷叶。
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二、学习目标1、会认生字。
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一)看图说话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刘景文》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欣赏情意丰富的古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流程: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
赠刘景文教案(精选10篇)
•••••••••••••••••赠刘景文教案(精选10篇)赠刘景文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赠刘景文教案(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赠刘景文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学情调查,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正确理解课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习6个生字,掌握傲、君、须,了解擎、橙、橘。
3、分析理解字义和诗句,感知诗的深层意境及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1、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正确理解课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分析理解字义和诗句,感知诗的深层意境及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古诗吗?(生一齐回答:喜欢)老师也很喜欢,因为古诗是我们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板书课题,理解赠,也就是送的意思,类似的赠写诗还学过什么?《赠汪伦》李白写给汪伦的,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赠刘景文》又是谁送给谁的呢?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在诗、词、散文以及书法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
(多媒体出示读)刘景文是苏轼的朋友,与苏轼友谊很深,有一天,他们在一起饮酒赋诗,苏轼写下这首诗送给刘景文。
看了《赠刘景文》这个诗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生答:为什么赠?、赠什么?、为什么只赠刘景文、(出示全诗)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1、同学们的问题真不少,读懂了这首诗,你们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顺。
2、检查生字词,指生认读,小组读。
3、自读古诗指名读齐读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第一二行容易读得生硬,朗读时要注意适当停顿,读得不好,指导后再练,再反馈,赠、擎、犹、橙这几个字稍难读些)读出节奏自读指名读提示停顿出示抑扬顿挫的顿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古诗赠刘景文教案
古诗赠刘景文教案【篇一:古诗《赠刘景文》_课后反思】《赠刘景文》教学反思——二年级二班高婷婷一直以来觉得古诗课很不好上,尤其是低年级的古诗就更不好上了,所以上课前,特地观看了两个优秀的古诗教学视频。
学习了其中的教学思路和对古诗的把握。
上课伊始,请孩子们复习了本单元学习的和秋天有关的课文,顺势引入古代诗人眼中的秋天,引出课题《古诗两首》。
又通过对苏轼的介绍引出古诗《赠刘景文》。
但是却忽略了对古诗背景详细的介绍,尤其是诗人苏轼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送给他的朋友刘景文,直到后来丁主任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我才意识到自己课前的准备不够充分。
《赠刘景文》这首诗中要求会读的生字特别多,所以在分析古诗之前,让学生用了各种形式朗读读:自由练读——同桌互读——指读——比赛读——齐读。
到最后孩子们读得通顺了,流利了,才进入下一环节。
而这首古诗要求会写的生字只有4个,而且分布并不集中,逐句分析和感悟古诗的同时刚好可以随文识字,所以采取了随文识字的方法。
事实证明这样识字不仅会减轻孩子们识字的压力,同时又能在会读会写的同时理解生字的意思。
在分析古诗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给孩子们讲解意思,而是先让孩子们在朗读的同时想象诗中描写的景物,然后再播放图片,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描述图片中的内容,进而引出诗句,之后再进行读书指导。
这样的讲解方式是恰好符合语文课标的要求,引导式的、还能让孩子们将内化的语言表达出来,间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古诗讲解过后又让孩子们做了练习题,让孩子们进一步巩固古诗,剩下的时间练习生字的书写,指导书写,最后又将大家书写的生字投影展示,但此处并没有处理好,没有把评议生字的权利下放给学生,而是自己权威的进行了评价,有待改进!课堂小结,回到诗题,苏轼送这首诗给朋友刘景文,他要告诉他怎样的景色呢?同桌演示,创造这样的情景巧妙地让学生把诗中的意境描绘出来。
学生并未觉得是诗意的枯燥表达。
最后齐读古诗结束本课,并布置作业:以同样的方式自学古诗并完成《诗配画》。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赠刘景文》这首古诗。
2、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之情。
3、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描绘的秋末冬初的景色,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4、学习古诗中的生字新词,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
(2)体会诗人对友人的勉励和支持,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深刻含义。
2、教学难点(1)感受古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悟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引导学生将古诗中的情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讲解法:对古诗中的生字、生词和难以理解的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古诗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秋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秋天的景色特点。
(2)提问学生:在秋天即将结束,冬天即将来临的时候,大自然会有怎样的变化?(3)引出课题《赠刘景文》,介绍诗人苏轼以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2、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朗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进行评价。
(4)全班齐读古诗,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之美。
3、学习生字新词(1)出示生字卡片,教学“赠、刘、残、犹、傲、君”等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2)结合诗句,理解“荷尽、菊残、擎雨盖、傲霜枝”等词语的意思。
4、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古诗的意思,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2)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要写“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讨论“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的含义,体会诗人对友人的勉励。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李白及其代表作品《赠刘景文》的背景和创作思想;2.理解《赠刘景文》的意境和艺术风格;3.分析诗中的意境表达和修辞手法;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赠刘景文》的意境和艺术风格;2.分析诗中的意境表达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准备:1.教材:诗歌《赠刘景文》;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3.教学素材: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李白的介绍视频,让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及主要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解《赠刘景文》的背景(10分钟)教师介绍《赠刘景文》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到这首诗是李白因想念友人而创作的。
同时,介绍诗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3.阅读诗歌(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赠刘景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味和情感。
并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4.分析意境表达(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现自己的爱与思念。
同时,让学生体会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运用。
5.学生发言互动(15分钟)学生发言表达自己对《赠刘景文》的理解和感悟,分享自己的文学鉴赏心得。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诗歌中的意义和美感。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赠刘景文》的意境表达和艺术特点。
鼓励学生多多欣赏优秀诗歌,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五、课后作业:1.背诵《赠刘景文》中的部分段落,并写下自己的感悟;2.选择一首自己喜爱的诗歌,进行分析和解读,写出自己的文学鉴赏文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深入讲解《赠刘景文》的背景和意境表达,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美感。
通过学生的发言互动,激发了学生的文学兴趣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安排,巩固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鼓励学生多多欣赏优秀诗歌,培养其对文学的热爱和理解。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与反思第【1】篇〗《赠刘景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赠、刘、残、犹、傲、君、橙、橘”8个生字,会写“刘、盖、菊、君、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和鼓励。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多元吟诵,练习背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当你和好朋友分别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古代人特别喜欢写诗赠别,你知道哪些赠别的诗歌呢?和大家分享一下。
(相机板书)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写的一首与友人道别的诗《赠刘景文》(一)故事铺垫,理解题。
师:同学们想听故事吗?好,竖起耳朵听哟!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
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
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
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
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2、板书题,学生齐读题。
3、书写“刘”字。
(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自由读文师: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一读。
(出示要求把字读准确。
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2、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那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出示这两句诗)(指名说,板书:荷、菊)3、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棒,来,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
4、学习第一句①出示荷花荷叶图师:同学们,图上画了什么?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②老师一边描述一边出示荷叶干枯图(重叠在荷花荷叶图上)师: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秋天来了,你们看荷花变得怎样了?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理解:擎雨盖③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
《赠刘景文》 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赠刘景文》这首诗。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之情。
3、引导学生学习诗歌中的生字、生词,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如“荷尽”“菊残”“傲霜枝”等。
(2)体会诗人通过写景来表达对友人的勉励这一写作手法。
2、难点(1)领悟诗歌所传达的深刻内涵和情感,理解诗人为何在秋冬之景中寄予对友人的鼓励。
(2)感受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生字、生词和重点语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秋天和冬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对秋冬季节的感受。
(2)提问学生:在这样的季节里,人们通常会有怎样的心情?2、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圈出生字生词。
(3)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读音。
3、理解诗意(1)讲解诗歌中的生字生词,如“赠”“刘景文”“擎雨盖”“犹有”等。
(2)结合图片和注释,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第一句“荷尽已无擎雨盖”,描绘了荷花凋谢,荷叶枯萎的景象。
第二句“菊残犹有傲霜枝”,展现了菊花虽然凋零,但枝干仍然在寒风中挺立。
第三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提醒友人要记住这一年中美好的时光。
第四句“最是橙黄橘绿时”,强调了秋冬季节橙子和橘子成熟的丰收景象。
4、体会情感(1)组织学生讨论:诗人为什么要写秋冬之景来赠给友人?(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之情,鼓励友人在困境中要保持乐观和坚强。
《赠刘景文》教学反思(精选6篇)
《赠刘景文》教学反思(精选6篇)《赠刘景文》教学反思(精选6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赠刘景文》教学反思(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赠刘景文》教学反思篇1古人写秋天总是“自古逢秋悲寂寥”,可是苏轼在《赠刘景文》一诗中却一反悲秋的基调,突出了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傲霜枝”更是赞颂了傲霜凌寒的气概。
《赠刘景文》是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
这首诗作于公元1090年苏轼任杭州知府之时。
刘景文,原名刘季孙,字景文,北宋开封祥符人,当时在两浙任兵马都监,也在杭州。
苏轼很看重刘景文,曾称他为“慷慨奇士”,与他诗酒唱和,交情颇深。
这首赠给刘景文的诗,描写的是秋末的景象,寓情于景,表达了对刘景文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理想。
此诗开篇两句,概括地描绘了深秋的景象:夏荷已经完全枯萎,秋菊也花凋叶败,只有花枝还在傲寒斗霜。
但在荷、菊凋落之后,橙、橘却果实累累,这是何等让人兴奋的景象啊。
为此,此诗后两句诗人则充满喜悦地告诉友人“你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还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啊!”作者把人们眼中最为萧条的秋末写得如此有生机和诗韵,可以感悟到诗人旷达,豪放的胸怀。
虽然本诗有些拗口,生字量大,但由于学校一直举行“书香伴我成长——每周一诗”的读书活动,在一年级时,他们就能把这首诗背诵出来。
所以在学习本诗时,在朗读方面,不是本课的难点。
但是他们对诗的意境却感悟不深,不能很好地表达出诗中所蕴含的情感色彩。
为此,在教学前,我布置了课前作业给学生,让他们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查阅有关这首诗背后的故事。
教学时,我先请查阅资料充分的学生讲刘景文与苏轼之间的友谊故事,并补充点滴。
有了故事作铺垫,学生在理解诗意时很快就进入状态,眼睛闪着光,流露出对诗境向往的神情,也似乎在想像诗中描绘的景象。
二年级上册语文《赠刘景文》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赠刘景文》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赠刘景文》教案【设计理念】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讲析。
本课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像讨论交流等方面。
2、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0过程设计】一、牵手秋天,诵读秋诗1、现在正是金秋十月,瞧,深秋正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了.2、出示关于深秋的图片。
3、看,这深秋时节,满山的枫叶红了,让老师想起了一首诗《山行》,我们还背过一些和秋天有关的古诗呢,谁起个头儿,带大家一起来吟诵吟诵。
(生吟诵《山行》、《暮江吟》。
)4、老师这儿还一首秋天有关的古诗,请你们来读读这首诗,多读几遍好吗?把诗读准确,读流利。
二、研读诗句,领悟诗意1、指名朗读古诗。
2、再读古诗,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3、请学生交流,可以是诗中的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字,或者一个词。
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引导:⑴观景感受深秋气息:① 荷花谢:引导一个“尽”字。
(尽字表示没有了)这个尽字,在我们学过的一首《登鹳雀楼》的古诗中也出现过,“白日依山尽”,说的是太阳落山了。
那么花没有了我们可以说是──谢了。
② 荷叶枯:引导一个“擎”字。
怎么样的动作可以说是擎?用手笔划笔划。
③ 菊花残:寒冷的深秋让人忍不住缩成一团,可是诗人感受到了残菊的与从不同,你觉得诗人他感受到了什么?虽然天气很冷,菊花可能都快凋谢了,但它的花枝像个小战士在和风霜在做斗争,它们一点都不怕冷。
(想像说话:这些残菊想跟这寒冷的天气说些什么呢?)⑵ 说理领悟深秋美好:① 你知道君表示什么?是你的意思,对别人的尊称,因为这首诗是送给刘景文的,所以这里指的是刘景文。
② 引导“最是”的理解。
(可以认为是“就是”的意思,表示强调。
)③ 橙黄橘绿能分开来解释吗?橙子黄了,橘子绿了。
橙子、橘子黄了,绿了,说明它们在深秋的时候成熟了。
④ 你最喜欢秋天什么样的景色?秋天有这么多美景,诗人为什么认为秋天最好的景色是深秋时候,是橙子黄了,橘子绿了的时候?出示图片,小组讨论:a、它们颜色很漂亮,很鲜明,在深秋还有这么鲜艳的颜色的确让人眼前一亮。
2023最新-《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优秀3篇】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优秀3篇】《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3篇《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赠刘景文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1、认识生字,能正确工整书写生字。
2、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过程:一、预习提要1、结合课文插图,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2、借助拼音读古诗,看看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3、认读生字。
二、激趣导入,初读感知1、课件展示:秋末景象图。
2、仔细观察画面,指导看图:⑴这是哪个季节的景色?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荷尽、菊残、橙黄、橘绿。
)3、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一首诗《赠刘景文》。
4、自由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正确。
5、指名读,正音。
6、要求人人都读正确,要求同桌互读。
三、学习生字1、互助合作:课件出示生字,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⑴人人会认。
⑴交流识记方法。
2、检查识字情况。
3、课件出示要书写的生字:枝记刘四、重点讲解1、读文质疑:师:读了好几遍,这首诗的大概意思你知道吗?把你读懂的地方跟同学们交流交流。
谈自己的初步感知。
哪些词、句你读不懂,画出来打个问号。
2、请你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质疑估计:擎雨盖傲霜枝残4、我们想办法一起来解决。
结合图片,引导理解。
5、讲诗意,谁能连起来把整首诗的意思讲一讲?五、感受意境1、通过诗中哪些词句可知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体会秋天特点。
2、这样的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交流感受:收获的季节,富有生机的季节。
3、师:谁能读出这种情感?自由练读,等会儿展示。
有感情地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a)背诵积累师:看谁能背诵这首诗。
六、课堂作业完成《书写本本》七布置作业1、背诵《赠刘景文》2、收集秋天的古诗。
《赠刘景文》优质教案(反思)1
4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一、教学目标:1.认识“径、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首古诗,默写《山行》。
3.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二、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首古诗,默写《山行》。
2.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三、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教学疑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赠刘景文》中部分难理解的词语?五、教学方法:1. 本文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说说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了解古诗的大致内容;接着引导学生细读古诗,分别说说古诗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通过借助注释、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等方式,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最后进行背诵积累,默写《山行》。
2.三首古诗中,《赠刘景文》生字更多,诗意理解也相对难一些。
教学时,既可以按照课文顺序教,也可以稍做调整,先教学《赠刘景文》,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诗意的方法后,再迁移运用,学习《山行》和《夜书所见》。
六、教学资源:教师用书、日常生活七、教具准备:PPT八、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你喜欢哪个季节?说一说理由。
四季风景如画,四季都是诗情画意的。
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来一起学习三首关于秋天的诗歌。
齐读课题。
2.这篇课文呈现的三首古诗,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在教材编排的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出现了“注释”)①每一首古诗的“注释”里有哪些内容?请你大声读读。
②什么叫“注释”知道了吗?注释,是对书籍或文章的语汇、内容、背景、引文作介绍、评议的文字。
3.这节课我们先学习《赠刘景文》。
看看注释,关于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这首诗是写给作者的好朋友刘景文的)①本课注释:⑴刘景文:诗人的好朋友。
赠刘景文教学反思
赠刘景文教学反思篇一:《赠刘景文》教学反思《赠刘景文》教学反思:《赠刘景文》是苏轼的诗,苏轼这个名字对二年级的孩子而言不陌生,所以,在作者背景介绍这一块儿相对而言比较省力.古人写秋,一般悲伤情绪较浓,可是苏轼却一反悲秋的基调,突出了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读他的这首<赠刘景文>,你会沉醉在深秋的美丽景色之中,虽然荷尽菊残,然而那开败了的菊花枝还傲寒斗霜,那“橙黄橘绿”,更有别有一番风味。
“傲霜枝”更是赞颂了傲霜凌寒的气概。
传统的古诗教学要求字字落实,解释诗句更是成了重点任务,然而这样一来就会将充满着深刻意蕴、丰富感情、诗情画意的古诗支解得零离破碎。
更何况面对的是一群刚刚进入二年级的小学生,对于他们的要求:首先会认,会读,会背;其次是借助图片、音乐、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由反复朗读所感悟到的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之中,了解诗意,会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体会;还有就是要体会古诗的韵味并用自己的朗诵将其表现出来.我在教授这首古诗时,就是以这三个要求为目标的.前两个目标实现的都不错,唯有在引导学生的深情朗读中,我觉得还是有所欠缺。
学生的情感始终激发不起,老师的深情朗读带动不了学生的激情,因此在朗读教学这一环节中,整个课堂氛围不是很好,学生不够投入,显得有点乏味。
到底该如何去引导学生的朗读呢?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比赛?还是??我曾经做过很多尝试,可效果都不是很好,能响应你的永远是那几个朗读基础好的学生。
在经过一番探索后,我决定今后在指导学生朗读古诗的时候再做一番尝试,那就是:一、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我觉得以后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你喜欢哪几句,就站起来表演朗读给大家看,其他同学欣赏,提醒学生读的时候要有快慢、有轻重、有节奏,像音乐那种朗读。
二、重视老师的率先示范老师率先范读时,好像听音乐一样,请学生欣赏。
然后请学生当我的小老师,说说老师是怎么读的?哪里读得好?为什么要这样读?让学生感到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一种荣誉,在老师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接受语知和语感。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与反思引言教师是一个承载着希望的职业,他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关乎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本文旨在回顾我作为一名教师在与学生刘景文进行的一堂教学中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通过这个案例,我希望能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学背景刘景文是我的一名学生,他对课程非常感兴趣,并且在学习上也非常努力。
在这节课中,我们的主题是介绍不同种类的动物。
教学目标在这堂课中,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包括它们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选择了一个与动物相关的演示视频作为导入活动。
这个视频生动有趣地展示了不同种类的动物,并介绍了它们的特点。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们对动物的种类有了初步的了解。
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研究。
每个小组需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所选动物的外貌特征、栖息地以及其它有趣的事实。
学生们可以选择使用图书馆的图书、互联网上的资源以及教室中的触摸屏电脑等。
学习展示在每个小组完成研究后,我安排他们进行展示。
每个小组可以使用海报、PPT等多种形式展示所选动物的信息。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还能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习总结在学习活动结束前,我对这堂课进行了总结。
我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些问题,让他们回顾所学习的知识点,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教学反思这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学生们对动物的了解有了很大的提升,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激发。
然而,我也意识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资料的选择在这堂课中,学生们使用了图书馆的图书和互联网上的资源进行研究。
然而,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如何选择可靠的资源并进行信息的筛选还不够熟练。
下次在教学设计中,我将加强对学生如何获取可靠信息的指导。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与反思第【1】篇〗《赠刘景文》教案学习目标: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苏轼是我国古代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3、反馈:(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三、细读品味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1)荷尽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
(理解“尽、擎雨盖”)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二年级语文:《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示范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二年级语文:《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与反
思(示范文本)
第一课时(《赠刘景文》)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能正确工整书写生字。
2、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要
1、结合课文插图,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2、借助拼音读古诗,看看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
3、认读生字。
二、激趣导入,初读感知
1、课件展示:秋末景象图。
2、仔细观察画面,指导看图:
⑴这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⑵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荷尽、菊残、橙黄、橘绿。
)
3、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一首诗《赠刘景文》。
4、自由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正确。
5、指名读,正音。
6、要求人人都读正确,要求同桌互读。
三、学习生字
1、互助合作:课件出示生字,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⑴人人会认。
⑵交流识记方法。
2、检查识字情况。
3、课件出示要书写的生字:
枝记刘
四、重点讲解
1、读文质疑:
师:读了好几遍,这首诗的大概意思你知道吗?把你读懂的地方跟同学们交流交流。
谈自己的初步感知。
哪些词、句你读不懂,画出来打个问号。
2、请你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质疑估计:
擎雨盖傲霜枝残
4、我们想办法一起来解决。
结合图片,引导理解。
5、讲诗意,谁能连起来把整首诗的意思讲一讲?
五、感受意境
1、通过诗中哪些词句可知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体会秋天特点。
2、这样的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交流感受:
收获的季节,富有生机的季节。
3、师:谁能读出这种情感?自由练读,等会儿展示。
有感情地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a)背诵积累
师:看谁能背诵这首诗。
六、课堂作业
完成《书写本本》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赠刘景文》
2、收集秋天的古诗。
八、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需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九、教学反思
在教学《赠刘景文》这课朗读感悟之前,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诗人的情况,再听教师范读,感受古诗的韵律节奏美。
学生自己模仿读,读准字音,读出韵律节奏,再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全班交流:课堂讨论疑难词句,教师可以通过投影或多媒体课件重点讲解“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帮助学生读懂
诗句。
师生交换读,双向反馈。
学生不断模仿教师读,教师可对学生不足指导读,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初步感知这两首古诗的大意。
启发想象,感情朗读;反复朗读,感受意境;感情朗读,引导背诵;美读品味,体会诗情。
在朗读本诗时,有些句子较难读,所以这时就需要老师去领读。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