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概论教学大纲
高等教育学教学大纲
高等教育学教学大纲第一章:教学目的与要求1. 课程名称:高等教育学2. 课程性质:专业课程3. 适用对象:高等教育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4. 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高等教育的理论基础、制度架构、教育管理等方面内容,培养学生高等教育管理与研究能力,为将来从事高等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第二章:教学内容1. 高等教育概论- 高等教育的定义和特点- 高等教育的历史沿革- 国内外高等教育体系比较2. 高等教育管理- 高等学校组织管理-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 高等教育融合发展3. 高等教育教学与研究- 高等教育教学理论- 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探索4. 专业实践- 参观高等学府,了解高等教育实际运作- 撰写高等教育论文,学术研究与交流第三章:教学方式与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高等教育学基本理论知识。
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高等学府,开展实地调研和访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3. 论文指导:指导学生独立撰写高等教育学相关论文,培养学术研究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核:开卷考试,主要考察基础理论知识3.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根据选定主题完成高等教育学论文第五章:教学参考书目1. 陈昌文.高等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2. 王晓东.高等教育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 吴华山.高等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结语: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旨在提升学生对高等教育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高等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对待,积极参与,不断提升自我,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优秀人才。
教育学-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 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课程大纲(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s of Modern Pedagogy)一、课程目标1.引领学生深化对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前沿问题的学习和理解;.提升学生的理论思辨能力,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2.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的教育观和方法论。
二、课程内容专题1:教育学的开展历程及其研究的方法论1.思考与讨论的问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什么是教育现象与教育规律?(2)如何认识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学科属性与学科立场?(3)如何认识教育学的基本问题?(4)如何打破教育学的“板块论”建构教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5)如何认识总结中国教育学百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及缺乏?(6)如何建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教育学?2、建议阅读的基本文献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295-440: 579-699o 郑金洲,瞿葆奎:《中国教育学百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陈桂生:《中国教育学问题》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17—25;55—69:211—242;265—281 页;孙喜亭:《教育学问题研究概述》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1章,3章。
石佩臣:《教育学基础理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1—32页。
[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一1部,1章。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6版,绪论。
侯怀银:《中国教育学开展问题研究——以20世纪上半叶为中心》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50—62: 101—104: 115—132:五章。
凯洛夫:《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1一20页。
陈元晖:《中国教育学七十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 (5).孙喜亭:《中国教育学近50年来的开展概述》教育研究,1998(9).陈先达:《历史唯物主义的史学功能——论历史事实•历史现象•历史规律》中国社会1.思考与讨论的问题(1)社会思潮与教育思潮的关系?(2)当代教育思潮的开展与演进过程?(3)当代教育思潮主要观点、代表人物?(4)终身教育思潮讨论。
概论课程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概论课程作为大学本科教育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实现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制定本实践教学大纲。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概论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4.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5.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实践教学环节(1)课堂讨论:围绕概论课程的相关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2)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了解社会现象,增强社会责任感。
(4)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5)创新创业: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2. 实践教学资源(1)图书馆资源: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2)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拓展知识面,提高自学能力。
(3)校外资源:与企业、政府等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实践等机会。
四、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概论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情景教学法:模拟实际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实践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5.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实践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的表现。
2. 实践成果:评价学生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环节的成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实践经验。
数学教育概论教学大纲(最新完整版)
数学教育概论教学大纲(最新完整版)数学教育概论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规定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指导性文件,以下是数学教育概论的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数学教育概论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类必修课程,具有学科专业性和教育专业性,旨在使学生掌握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和小学数学教育研究工作能力。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包括数学课程、教学、评价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小学数学教育的特点和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和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的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关注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和发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1.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数学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知识。
2.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和实施、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3.小学数学教育的实践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技能。
4.综合实践:结合具体案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五、课程评估课程评估采用平时作业、课堂讨论、综合实践等形式进行评估。
平时作业包括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题;课堂讨论题目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综合实践包括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具体案例,撰写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或教学研究论文。
数学教学大纲表格以下的图表展示了数学教学大纲:章节内容:--::--:第一章数学的概念、数学的意义、数学的应用第二章数学的计算、数学的测量、数学的问题解决第三章数学的推理、数学的概念、数学的计算第四章数学的统计、数学的数据分析、数学的测量第五章数学的几何、数学的空间想象、数学的解析几何数学建模课教学大纲和教案课程名称:数学建模课授课人:张老师课程时长:32学时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能够应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教育学外文名称:educationscience课程编码:1410102C课程类别:职业能力教育课程总学时:48学时总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全院教师教育各本、专科学生先修课程:通识教育课和基础课开课系部:教育心理科学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公共教育学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公共教育类基础必修课程之一,它是以中小学教育中的本体问题为重心,以情境中的教育实践为直接研究对象的理论性综合学科。
它担负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师范生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运用教育理论观察、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能力,其教育理论价值在于帮助未来教师对身边的教育问题做出理性的分析,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批判,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教育,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对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是:公共教育学的教学对象是院各教学系师范类的学生,这些学生未来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公共教育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其一,能初步运用教育理论去观察、分析实际的教育问题,并能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自觉遵循教育规律从事教育工作;其二,着重在知识、理论、观念上训练师范生,使他们产生教育实践的意识和欲望;其三,特别注重培养师范生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提高师范生的基本素质。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了解层次,了解教育学产生以及发展的过程;教育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影响教育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等。
第二,理解层次,深入理解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教学的规律。
第三,掌握层次,在理解教育学相关规律的基础上,把心理学、教育学、所学专业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现代教育理念,能够很好的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的方法,作好教师的本质工作。
(二)本课程教学体系公共教育学从三大块来构建其内容体系:第•大块是教育原理,它围绕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含教育基本概念、教育规律、教育功能、教育目的、课程、教师和学生等)而展开,其着眼点是帮助师范生提高对教育学理论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教育观;第二大块是教育管理,它围绕教育工作的管理和评价(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生评价、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而展开,其着眼点是帮助师范生增强教育教学的管理、评价意识;第三大块是教育实践,它围绕教师的教学工作(含教学基本工作、教师的教育研究工作等)而展开,其着眼点是帮助师范生增强教育学的实践意识。
教育教学大纲
教育教学大纲教育教学大纲是为了指导学校教学工作而制定的重要文件,旨在明确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要求。
本文将对教育教学大纲的概念、重要性以及编写要点进行探讨。
一、概念教育教学大纲是学校制定的一份包含教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等内容的文件。
它包括了学校层面的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资料和评估标准等内容,旨在提供教师教学方向、学生知识体系以及教学评价的依据。
二、重要性教育教学大纲对于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教育教学大纲,学校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确保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其次,教育教学大纲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指导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促进课程的有效实施。
此外,教育教学大纲还能够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编写要点编写教育教学大纲应遵循以下要点:1.教育目标:明确制定学校教育目标,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目标,要与学校发展目标相契合。
2.课程设置: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确保课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3.教学大纲:编写具体的教学大纲,包括教学内容、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要求,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指导。
4.教学资源:明确教学资源的需求和配置,包括教师、教具、实验室等方面的资源支持。
5.教学评价: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反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语教育教学大纲的编写对于学校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只有通过编写科学规范的教育教学大纲,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学校应重视教育教学大纲的制定工作,确保其符合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学生的需求。
同时,教师要深入理解教育教学大纲,切实贯彻落实,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说明二、课程的性质和课程目标《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也以通选课的形式为有志于从事教育工作或关心关注教育事业的其他专业的学生开设。
课程与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学习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观察、分析、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开展课程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相关工作,为学生今后从事中小学教育、教育理论研究、教育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
三、本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一)理论和知识方面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与教学的界说和课程与教学观的构建、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考察、课程与教学设计、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课程与教学评价等方面。
(二)能力和技能方面养成关心思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识,学会运用有关理论来观察、分析、解决基础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能够开展课程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相关工作。
五、教材与推荐读物1.张传燧:《课程与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2.靳玉乐:《课程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3.徐学福:《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4.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5.谢利民《现代教学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6.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7.黄甫全《课程与教学论学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8.靳玉乐等:《中国新时期教学论的进展》,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
六、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学生成绩考核包括平时作业和学习表现、期中测验和期末考试三部分,各部分成绩在学期总成绩中的比例为10%、20%、70%。
七、其他说明本课程的教学要坚持四个结合:一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二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三是继承和批判的结合;四是学习与研究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加强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教学。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课程类型:必修课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授课方式:理论授课+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学生报告教材:《教育学原理》(第三版)杨黑马、李晓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参考书:《教育学概论》刘京生、陈秀兰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24年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培养学生的教育意识和教育素养,使其具备开展教育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定义与特征-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与研究方法2.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目的与价值观-教育任务与内容-教育过程与方法3.教育学的基本理论-行为主义教育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4.教育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与领导-教育法律与政策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讲授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介绍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就教育学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与研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教育案例,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学生报告: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并在课堂上做报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考核方式1.期末闭卷考试:考查学生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
2.小组讨论成绩:根据小组讨论的质量、参与度以及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给予评分。
3.个人报告成绩:根据学生的报告内容、表达方式以及研究深度给予评分。
六、成绩评定1.期末考试占60%;2.小组讨论成绩占20%;3.个人报告成绩占20%。
1.杨黑马、李晓峰.《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2.刘京生、陈秀兰.《教育学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24年.。
教学大纲普遍模板
教学大纲普遍模板1. 课程概述
1.1 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
1.2 课程代码
{课程代码}
1.3 学分
{学分}
1.4 学时
{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1.5 先修课程{先修课程名称} 1.6 授课对象{年级/专业}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具体知识目标} 2.2 技能目标{具体技能目标} 2.3 情感目标
{具体情感目标}
3. 教学内容
3.1 教学模块
{模块一/模块二/.../模块N}
3.2 教学子模块
{子模块一/子模块二/.../子模块N} 3.3 教学内容
{具体教学内容}
4. 教学方法
4.1 授课方式
{授课方式,如:讲授、讨论、实验等}
4.2 教学工具
{教学工具,如:PPT、教材、实验设备等}
4.3 互动环节
{互动环节,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反馈等} 5. 考核方式
5.1 平时成绩
{占比,如:30%}
5.2 期中考试
{占比,如:30%}
5.3 期末考试
{占比,如:40%}
5.4 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如: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
6. 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进度安排,如:每周授课内容、作业布置与截止时间等} 7. 参考教材与资源
{参考教材、文献、网络资源等}
8. 课程负责人与助教
8.1 课程负责人
{姓名、职称、联系方式}
8.2 助教
{姓名、联系方式}
9. 课程反馈与改进
{学生对本课程的意见与建议,以及课程负责人和助教对课程的改进措施}
{content}。
教育概论教学大纲
教育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教育概论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课程编码:14201B课程类别:专业课总学时:48学时总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先修课程:心理学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教育概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设置的专业必修课。
《教育概论》是教育理论体系中紧密结合现实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作为培养人的这种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应用性、艺术性等特点。
本课程是教师从业的一门必修基础公共课程。
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认识教育的基本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明确办学育人的社会主义方向,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概论》主要有以下特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以人为本;立足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境况和未来走向,尽力反映教育理论研究的精粹和教育改革的时代气息;把握教育学学科特点,注重教育活动及其所面对的诸种矛盾的动态统一,全面、辩证、逻辑、历史地阐述和评价教育理论的发展。
《教育概论》的内容包括:教育的概念;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教育制度;课程;教学;德育;美育;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班主任;教师;学校管理等十六个方面。
学习《教育概论》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办学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方法和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研究、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和教育改革的基本能力,从而增强教育的目的性。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绪论1.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的三个阶段,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深刻理解。
2.教学具体内容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教育的概念1、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教育的概念,不同社会形态下教育的基本特征,深刻理解教育质的规定性,教育的基本要素等内容。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小学教育是儿童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它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为了确保小学教育的质量,制定一份全面而科学的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探讨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的制定。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
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成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
三、课程设置1. 语文课程a.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b. 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丰富他们的文化素养。
c.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2. 数学课程a.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帮助他们将数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c. 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自然科学课程a.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b.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 培养学生的科学伦理意识,培养他们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4. 社会科学课程a. 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和合作能力。
b. 培养学生的社会科学研究能力,帮助他们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c. 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丰富他们的历史文化知识。
四、教学方法1.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验、观察等。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别辅导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评价标准1. 定期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学业成绩、学习态度和综合素质的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教育概论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课程编码:14201B课程类别:专业课总学时:48学时总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先修课程:心理学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教育概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设置的专业必修课。
《教育概论》是教育理论体系中紧密结合现实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作为培养人的这种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应用性、艺术性等特点。
本课程是教师从业的一门必修基础公共课程。
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认识教育的基本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明确办学育人的社会主义方向,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概论》主要有以下特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以人为本;立足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境况和未来走向,尽力反映教育理论研究的精粹和教育改革的时代气息;把握教育学学科特点,注重教育活动及其所面对的诸种矛盾的动态统一,全面、辩证、逻辑、历史地阐述和评价教育理论的发展。
《教育概论》的内容包括:教育的概念;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教育制度;课程;教学;德育;美育;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班主任;教师;学校管理等十六个方面。
学习《教育概论》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办学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方法和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研究、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和教育改革的基本能力,从而增强教育的目的性。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绪论1.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的三个阶段,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深刻理解。
2.教学具体内容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教育的概念1、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教育的概念,不同社会形态下教育的基本特征,深刻理解教育质的规定性,教育的基本要素等内容。
2、教学具体内容第一节教育质的规定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第二节教育的基本要素一、教育者二、受教育者三、教育中介系统第三节教育的历史发展一、古代教育二、现代教育三、未来教育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1、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理解人的发展的含义,掌握人的发展的规律,深刻认识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能动性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明确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正确处理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2、教学具体内容第一节人的发展概述一、人的发展含义二、人的发展的特点三、人的发展的规律性第二节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三、个体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第三节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二、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与教育的辩证关系,明确教育的功能,深刻认识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具体内容第一节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三、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第二节教育的社会功能一、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一)教育的经济功能(二)教育的政治功能(三)教育的生态功能(四)教育的文化功能二、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三、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第三节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二、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第四章教育的目的1、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准确理解教育目的,以及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了解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着重掌握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我国现行的教育目的。
2、教学具体内容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概念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第二节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一、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第五章教育制度1、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类型和变革,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深刻领会学制建立的依据,我国学制的演变。
2、教学具体内容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一、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二、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三、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第二节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第三节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一、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二、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第六章课程1、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课程理论,能够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课程设计,了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充分认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2、教学具体内容第一节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概念与意义(一)课程方案(二)课程标准(三)教科书二、课程的基本问题第二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的设计二、课程内容的设计第三节课程改革一、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二、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三、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第七章教学(上)1、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理解掌握教学的概念,深刻认识并领会教学过程的性质,学生掌握知识的阶段,教学过程必须处理好的几对关系,能够运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2、教学具体内容第一节教学概述一、教学的概念二、教学的意义三、教学的任务第二节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一、古代教学过程的萌芽二、近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三、现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变革四、我国新时期教学过程性质的争论第三节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的性质(一)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二)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三)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二、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传授/接受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二)问题/探究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三、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二)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三)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关系(四)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五)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第八章教学(中)1、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理解掌握教学的原则,教学方法,能够运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2、教学具体内容第四节教学原则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三、直观性原则四、启发性原则五、循序渐进原则六、巩固性原则七、发展性原则八、因材施教原则第五节教学方法一、教学方法概述二、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一)讲授法(二)谈话法(三)读书指导法(四)练习法(五)演示法(六)实验法(七)实习作业法(八)讨论法(九)研究法第九章教学(下)1、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理解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的含义,掌握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的理论,能够做到指导教学工作。
2、教学具体内容第六节教学组织形式一、教学组织形式概述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一)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二)教学的辅助形式三、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一)备课(二)上课(三)课后的教导工作第七节教学评价一、教学评价概述二、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三、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四、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第十章德育1、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理解德育的概念,掌握品德发展规律,德育原则,德育过程以及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2、教学具体内容第一节德育概述一、德育的概念二、德育的特点三、德育的历史发展四、德育的功能五、德育的任务和内容第二节品德发展规律一、品德诸要素的发展二、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三节德育过程一、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二、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三、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第四节德育原则一、理论和生活相结合的原则二、疏导原则三、长善救失原则四、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五、因材施教原则六、在集体中教育原则第五节德育途径与方法一、德育途径二、德育方法第十一章美育1、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理解美育的概念,美育的价值,了解美育的任务及内容,掌握美育实施的具体方法。
2、教学具体内容第一节美育的概念第二节美育的价值第三节美育的任务及内容一、美育的任务二、美育的内容第四节美育的实施一、美育过程二、美育原则三、美育途径和方法第十二章体育1、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体育的任务及内容,理解并掌握体育的基本规律以及实施策略。
2、教学具体内容第一节学校体育概述一、体育的概念二、学校体育的历史三、现代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第二节学校体育的意义、任务与内容第三节体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和规律一、体育过程的基本要素二、体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第四节学校体育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策略第十三章综合实践活动1、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含义,学习并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2、教学具体内容第一节综合实践活动概述第二节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与目标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第十四章班主任1、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任务、班主任的基本素质,掌握培养班集体的基本方法。
2、教学具体内容第一节班主任工作概述一、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任务二、班主任素质的要求第二节班集体的培养一、班集体的教育功能二、班集体与学生群体三、集体的发展阶段四、培养集体的方法五、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第三节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一、了解和研究学生二、教导学生学好功课三、组织班会活动四、组织课外活动五、组织学生活动六、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七、平定西市操行八、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第十五章教师1、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教师劳动的特点、价值,理解教师的素养及其培养。
2、教学具体内容第一节教师的劳动特点、价值与角色扮演一、教师劳动的特点二、教师劳动的价值三、教师的权力与义务四、教师的职业角色扮演第二节教师的素养及其培养第三节教师的培养与提高一、教师培养和提高的紧迫性二、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过程三、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第十六章学校管理1、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学校管理的概念及构成要素,明确学校管理的目标与过程,学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
2、教学具体内容第一节学校管理概述一、学校管理的概念二、学校管理的构成要素三、学校管理体制第二节学校管理的目标与过程一、学校管理目标二、学校管理过程第三节学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一、教学管理的内容和要求二、教师管理的内容和要求三、学生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四、总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第四节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一、学校管理法制化二、学校管理人性化三、学校管理校本化四、学校管理信息化四、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本课程安排在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共3学分,教学计划规定上课为16周,每周3学时,共计48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