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聚类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_戴晓燕
空间聚类技术研究综述
me h d ,h e ac ia t o s e st— a e t o s r — a e t o s t o s ir h c l r me h d ,d n i b d me h d ,g i b s d me h d ,mo e— a e t o s a d o h r . y s d d lb s d meh d n t e s Ke r s p t aa mi i g p t l s rn ,c u t ra ay i y wo d :s ai d t nn ,s ai cu ti g l se n ss l a l a e l
据统计 , 8 %以上的数据与地理位置相关. 有 0 事实上 , 大量的空间数据是从遥感 、 医疗影像 、 地理信息 系统 ( eg p i If ma o yt G or hc no t nS s m,G S 计算 机辅 助设 计 ( A ) 物流 系统 等 多种 应用 中收集 而来 , a r i e I )、 C D 、 其
[ 摘要 ] 空间数据挖掘是一种获取空间数据所蕴含知识的方法和技术. 空间聚类是空间数据挖掘的重要研究内容, 有着广泛
聚类算法在网络空间行为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聚类算法在网络空间行为分析中的应用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网络空间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
同时,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也给网络安全与维护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因此,利用各种方法研究网络空间的行为分析已成为网络安全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而聚类算法作为一种数据挖掘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网络空间行为分析中。
一、聚类算法概述聚类算法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其目的是将相似的对象分组,并且不需要指定类别标签。
聚类算法可以从数据集中挖掘出潜在的密度较高的数据集,从而确定数据集中的内部和外部结构。
聚类算法被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模式识别、图像分析、生物信息学等领域。
二、聚类算法在网络空间行为分析中的应用在网络空间行为分析中,聚类算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快速准确地找出某些网络行为的模式,并识别出违规行为。
比如,在网络攻击行为中,聚类算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发现攻击的规律,从而加强网络安全防护。
在社交网络分析中,聚类算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发现社交网络中用户之间的关联,识别出“活跃用户”、“潜在用户”等。
在具体应用方面,聚类算法可以被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1.入侵检测聚类算法可以对网络流量进行聚类分析,识别出网络攻击或入侵事件。
在入侵检测中,聚类算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建立黑名单和白名单,从而更加有效地识别出入侵者。
另外,在聚类分析中,研究人员可以发现一些异常的行为模式,从而查出那些可能隐蔽的入侵行为,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防范能力。
2.恶意软件检测恶意软件种类繁多,不同的恶意软件可能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
聚类算法可以对这些行为模式进行分类,帮助研究人员识别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恶意软件。
通过聚类分析,可以找出各类恶意软件的特征,再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
3.社交网络分析社交网络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网络系统,其中包含大量的节点、链接和社交关系。
聚类算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划分社交网络的群体结构和节点关系,从而更好地了解用户在社交网络中的行为。
聚类分析的现状与前景研究
影响力传播
通过聚类分析识别社交网络中具 有影响力的用户或群体,预测信 息或行为的传播路径和影响范围。
个性化推荐
聚类分析用于社交网络中的个性 化推荐,根据用户兴趣和行为将 用户划分为不同的群体,提供个
性化的内容推荐和好友推荐。
03
聚类分析的关键技术
K-means聚类
定义
K-means聚类是一种基于距离的聚类算法,通过迭代将数 据划分为K个集群,使得每个数据点与其所在集群的中心 点之间的距离之和最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未来发展方向与前景
深度学习与聚类分析的结 合
深度学习在特征学习和表示方面具有优势, 可以与聚类分析结合,提高聚类的准确性和 效率。
无监督学习与半监督学习的 发展
无监督学习和半监督学习在聚类分析中具有广泛的 应用前景,未来可以进一步发展相关算法和技术。
大数据处理技术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如何处理大规模数 据并实现高效的聚类分析是未来的重要研究 方向。
优点
简单易行,计算效率高,适用于大数据集。
缺点
需要预先设定集群数量K,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可能陷 入局部最优解。
DBSCAN聚类
定义
DBSCAN聚类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通过识别高密度区 域和连接这些区域的低密度区域来形成聚类。
优点
能够发现任意形状的聚类,对异常值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缺点
对密度参数和半径参数敏感,需要手动调整。
缺点
需要手动调整密度阈值参数,计算复杂度较高。
基于网格的聚类
定义
01
基于网格的聚类算法将数据空间划分为一系列网格单元,然后
在网格单元上进行聚类。
优点
空间聚类分析及应用
空间聚类分析及应用空间聚类分析是一种分析空间数据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将具有相似属性的空间对象聚集到一起。
在空间聚类分析中,通常使用距离度量来衡量空间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并基于相似性构建聚类模型。
聚类模型可以将空间数据划分为不同的群集,每个群集内的空间对象具有相似的特征。
空间聚类分析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城市规划:空间聚类分析可以用于确定城市中心或商业区的位置。
通过分析空间数据,能够找到具有相似特征的区域,从而帮助决策者做出最佳的规划决策。
2. 环境研究:研究人员可以使用空间聚类分析来识别环境热点区域。
例如,在研究环境污染时,可以通过聚类分析找到受污染程度相似的区域,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3. 交通规划:空间聚类分析可以用于交通规划,例如确定最佳的公共交通线路或站点。
通过聚类分析,可以识别出相对集中的人口区域,从而优化交通设施的布局。
4. 电子商务:在电子商务中,空间聚类分析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最佳的销售区域。
通过分析潜在客户的空间分布,可以找到潜在市场的热点区域,以便开展精确的市场推广活动。
在实际的空间聚类分析中,通常使用不同的聚类算法来实现。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算法:1. K-means算法:K-means算法是一种常见的聚类算法,也适用于空间聚类分析。
该算法通过迭代计算空间对象与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并将对象划分到最近的中心点所代表的聚类中。
2. DBSCAN算法:DBSCAN算法是一种密度聚类算法,它能够自动发现具有不同密度的簇。
该算法通过定义邻域半径和最小对象数来确定核心对象,并将其他对象划分到核心对象的簇中。
3. 层次聚类算法:层次聚类算法通过逐步合并或分割聚类来构建聚类层次结构。
该算法可以根据不同的相似性度量和连接方式来实现,例如单链接、完全链接和平均链接。
总之,空间聚类分析是一种有力的数据挖掘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利用空间数据。
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空间聚类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空间相关的问题,并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空间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分析
空间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分析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进步,大数据分析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在这个发展的大潮中,空间大数据分析技术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空间大数据分析技术是将空间数据与大数据相结合,采用各种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大规模的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特征。
本文将探讨空间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分析。
二、空间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空间大数据分析技术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研究成果:1、空间数据挖掘技术空间数据挖掘技术是一种大数据分析技术,它是将空间数据与数据挖掘相结合,通过各种算法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以发现数据中的隐藏规律和关联关系。
例如,通过对交通流量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城市中的交通拥堵点进行识别和预测。
2、空间数据可视化技术空间数据可视化技术是将空间数据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空间数据。
例如,通过地图软件将房价数据以热力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区的房价分布情况。
3、空间数据流分析技术空间数据流分析技术是一种实时处理空间数据的技术,它可以对空间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以满足实时决策的需要。
例如,在城市交通领域应用空间数据流分析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优化城市路网的交通情况。
三、空间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分析空间大数据分析技术已经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场景:1、城市交通随着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交通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利用空间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优化城市交通系统,提高路网计算能力和减少交通拥堵。
例如,美国芝加哥交通管理局采用空间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城市交通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优化交通状况,提高交通效率。
2、生态环保空间大数据分析技术在生态环保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以地表覆盖分析为例,可以通过分析卫星图像、无人机图像和地形数据等空间数据,建立地表覆盖分类模型,进行水土保持、森林保护和生态修复等工作。
基于机器学习的子空间聚类算法研究与应用
基于机器学习的子空间聚类算法研究与应用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长,传统的聚类算法已经无法满足对大规模数据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聚类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基于机器学习的子空间聚类算法被提出,并且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
在传统的聚类算法中,数据点之间的距离是通过欧几里得空间中的距离来计算的。
然而,随着数据维度的增加,欧几里得空间中的距离会变得越来越稀疏,从而导致聚类算法的准确性下降。
基于机器学习的子空间聚类算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子空间聚类算法基于假设,即数据点可以分布在低维子空间中。
因此,对于高维数据,子空间聚类算法会将其分解为多个低维子空间,并在各个子空间中进行聚类。
这种聚类方法在处理高维数据时表现极为出色。
它对空间的局部结构和复杂度作出了准确而合理的模型假设,从而对数据进行分析时能提高精度和有效性。
在子空间聚类算法中,首先需要确定子空间的维度。
传统的方法是通过人工指定维度值来实现,但这种方法需要经验和技巧,效果不稳定。
近年来,基于机器学习的自适应子空间聚类算法被提出,使实现过程更智能化。
自适应子空间聚类算法通过结合聚类结果和数据分布特征,自适应地确定每个子空间的维度。
这种方法能够使聚类结果更加准确、稳定和有效,同时能够避免人工决策的不确定性,提高计算效率。
除了自适应子空间聚类算法,还有一些其他的基于机器学习的子空间聚类算法,比如谱聚类、核聚类、对比传播聚类等。
这些算法都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和应用场景,但它们的基本思路都是相似的。
通过有效的降维和聚类方法,它们能够对高维数据进行准确、稳定、有效的聚类,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子空间聚类算法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网络安全、图像识别、音视频分析等领域。
例如,基于子空间聚类算法的网络异常流量检测系统、基于子空间聚类算法的人脸识别系统等。
这些应用展示了子空间聚类算法的巨大潜力和实际价值。
总之,基于机器学习的子空间聚类算法是一种有效的高维聚类方法。
通过自适应子空间聚类算法等技术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算法的准确性、稳定性和效率。
聚类分析的现状与前景研究
聚类分析的现状与前景研究聚类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旨在将相似的样本对象划分到同一类别中,同时确保不同类别之间的差异性最大化。
聚类分析在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数据挖掘、生物学、社会网络分析等。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探讨聚类分析的现状和前景研究。
首先,聚类分析的现状研究主要包括算法改进、应用拓展和可解释性提高等方面。
在算法改进方面,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聚类算法,例如谱聚类、密度聚类和基于密度的聚类等。
这些算法相对于传统的聚类算法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应用拓展方面,聚类分析已经从传统的数值数据拓展到非数值数据,如文本、图像和网络数据等。
这些非数值数据的聚类分析需要基于特定的相似性度量和特征提取技术。
在可解释性提高方面,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辅助分析技术,例如聚类集成、聚类验证和聚类可视化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聚类结果。
其次,聚类分析的前景研究主要包括深度学习、不确定性处理和多源数据融合等方面。
深度学习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机器学习方法,通过自动学习数据表征来完成聚类任务。
深度学习的出现将极大地推动聚类分析的研究和应用。
不确定性处理是一种新的聚类分析思想,旨在处理数据中的不确定性信息。
不确定性处理可以提供更加准确和可信的聚类结果。
多源数据融合是将来聚类分析的一个重要方向,因为在许多实际应用中,数据往往来自于多个数据源,通过将不同数据源的信息进行融合,可以提高聚类分析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总之,聚类分析作为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在现状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在算法改进、应用拓展和可解释性提高等方面都有了显著进展。
而在未来的前景研究中,深度学习、不确定性处理和多源数据融合等将是主要的研究方向。
这些研究将进一步推动聚类分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并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方法和工具。
基于GIS的空间聚类算法研究
基于GIS的空间聚类算法研究摘要: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空间数据被应用于各种领域的研究和决策。
空间聚类算法是一种重要的数据挖掘技术,在GIS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GIS的空间聚类算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对当前常用的几种空间聚类算法进行了比较和总结,并对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GIS,空间聚类,数据挖掘技术,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一、引言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是一种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的综合信息处理技术,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环境管理、资源监测等领域。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空间数据被收集和处理,怎样高效地从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
空间聚类算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数据挖掘技术在GIS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二、常用的空间聚类算法1.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主要通过计算数据点的密度来判断其是否属于一个簇。
其中最著名的算法是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算法,该算法通过将空间数据点划分为核心点、边界点和噪音点,实现了对不同密度的空间数据点进行聚类。
2.基于网格的聚类算法基于网格的聚类算法主要是将空间数据划分为一系列的网格,然后根据网格中的数据点数量来进行聚类。
其中一种常用的算法是STING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Grid)算法,该算法通过计算每个网格中数据点的均值和标准差来判断其是否属于一个簇。
3.基于层次的聚类算法基于层次的聚类算法主要是通过计算数据点之间的相似性来判断其是否属于一个簇,并将数据点逐级聚合成簇。
其中一种常用的算法是BIRCH (Balanced Iterative Reducing and Clustering using Hierarchies)算法,该算法通过构建一棵多叉树来实现对空间数据点的层次聚类。
空间聚类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_戴晓燕
空间聚类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戴晓燕1 过仲阳1 李勤奋2 吴健平1(1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地球信息科学实验室 上海 200062)(2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上海 200072)摘 要 作为空间数据挖掘的一种重要手段,空间聚类目前已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
文章在对已有空间聚类分析方法概括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高分辨率有限区域分析预报系统产品中的数值格点预报(HLAFS)值,运用K-均值法对影响青藏高原上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移动的散度场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 空间聚类 K-均值法 散度1 前言随着GPS、GI S和遥感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大量的与空间有关的数据正在快速增长。
然而,尽管数据库技术可以实现对空间数据的输入、编辑、统计分析以及查询处理,但是无法发现隐藏在这些大型数据库中有价值的模式和模型。
而空间数据挖掘可以提取空间数据库中隐含的知识、空间关系或其他有意义的模式等[1]。
这些模式的挖掘主要包括特征规则、差异规则、关联规则、分类规则及聚类规则等,特别是聚类规则,在空间数据的特征提取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空间聚类是指将数据对象集分组成为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簇,这样在同一簇中的对象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而不同簇中的对象差别较大,即相异度较大。
作为一种非监督学习方法,空间聚类不依赖于预先定义的类和带类标号的训练实例。
由于空间数据库中包含了大量与空间有关的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不同的应用领域。
例如,土地利用、居住类型的空间分布、商业区位分布等。
因此,根据数据库中的数据,运用空间聚类来提取不同领域的分布特征,是空间数据挖掘的一个重要部分。
空间聚类方法通常可以分为四大类:划分法、层次法、基于密度的方法和基于网格的方法。
算法的选择取决于应用目的,例如商业区位分析要求距离总和最小,通常用K-均值法或K-中心点法;而对于栅格数据分析和图像识别,基于密度的算法更合适。
此外,算法的速度、聚类质量以及数据的特征,包括数据的维数、噪声的数量等因素都影响到算法的选择[2]。
空间聚类分析
1 空间聚类的内涵理解1.1 定义空间聚类作为聚类分析的一个研究方向,是指将空间数据集中的对象分成由相似对象组成的类。
同类中的对象间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而不同类中的对象间差异较大[3]。
作为一种无监督的学习方法,空间聚类不需要任何先验知识。
这是聚类的基本思想,因此空间聚类也是要满足这个基本思想。
1.2 对空间数据聚类的要求[2][5][6]①可伸缩性;许多聚类算法在小于200 个数据对象的小数据集合上工作得很好;但是,一个大规模数据库可能包含几百万个对象,在这样的大数据集合样本上进行聚类可能会导致有偏的结果。
我们需要具有高度可伸缩性的聚类算法。
②发现任意形状的聚类;许多聚类算法基于欧几里得或者曼哈顿距离度量来决定聚类。
基于这样的距离度量的算法趋向于发现具有相近尺度和密度的球状簇。
但是,一个簇可能是任意形状的。
提出能发现任意形状簇的算法是很重要的。
(虽然聚类分析属于非监督学习方法,但在某些情况下一些基本的客观规律也会或多或少指示聚类分析的结果)③用于决定输入参数的领域知识最小化;许多聚类算法在聚类分析中要求用户输入一定的参数,例如希望产生的簇的数目。
聚类结果对于输入参数十分敏感。
参数通常很难确定,特别是对于包含高维对象的数据集来说。
这样不仅加重了用户的负担,也使得聚类的质量难以控制。
④对噪声数据不敏感;绝大多数现实中的数据库都包含了孤立点,缺失,或者错误的数据。
一些聚类算法对于这样的数据敏感,可能导致低质量的聚类结果。
⑤对于输入记录的顺序不敏感;一些聚类算法对于输入数据的顺序是敏感的。
例如,同一个数据集合,当以不同的顺序交给同一个算法时,可能生成差别很大的聚类结果。
开发对数据输入顺序不敏感的算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⑥ 处理高维数据;一个数据库或者数据仓库可能包含若干维或者属性。
许多聚类算法擅长处理低维的数据,可能只涉及两到三维。
人类的眼睛在最多三维的情况下能够很好地判断聚类的质量。
在高维空间中聚类数据对象是非常有挑战性的,特别是考虑到这样的数据可能分布非常稀疏,而且高度偏斜。
K-Means聚类算法
K—means聚类算法综述摘要:空间数据挖掘是当今计算机及GIS研究的热点之一。
空间聚类是空间数据挖掘的一个重要功能.K—means聚类算法是空间聚类的重要算法。
本综述在介绍了空间聚类规则的基础上,叙述了经典的K-means算法,并总结了一些针对K-means算法的改进。
关键词:空间数据挖掘,空间聚类,K—means,K值1、引言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空间信息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已经密不可分。
日益丰富的空间和非空间数据收集存储于空间数据库中,随着空间数据的不断膨胀,海量的空间数据的大小、复杂性都在快速增长,远远超出了人们的解译能力,从这些空间数据中发现邻域知识迫切需求产生一个多学科、多邻域综合交叉的新兴研究邻域,空间数据挖掘技术应运而生.空间聚类分析方法是空间数据挖掘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领域,是从海量数据中发现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
K—means算法是空间聚类算法中应用广泛的算法,在聚类分析中起着重要作用。
2、空间聚类空间聚类是空间数据挖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数据挖掘的一个功能,空间聚类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工具用于获取数据的分布情况,观察每个聚类的特征,关注一个特定的聚类集合以深入分析。
空间聚类也可以作为其它算法的预处理步骤,比如分类和特征描述,这些算法将在已发现的聚类上运行。
空间聚类规则是把特征相近的空间实体数据划分到不同的组中,组间的差别尽可能大,组内的差别尽可能小。
空间聚类规则与分类规则不同,它不顾及已知的类标记,在聚类前并不知道将要划分成几类和什么样的类别,也不知道根据哪些空间区分规则来定义类。
(1)因而,在聚类中没有训练或测试数据的概念,这就是将聚类称为是无指导学习(unsupervised learning)的原因。
(2)在多维空间属性中,框定聚类问题是很方便的。
给定m个变量描述的n个数据对象,每个对象可以表示为m维空间中的一个点,这时聚类可以简化为从一组非均匀分布点中确定高密度的点群.在多维空间中搜索潜在的群组则需要首先选择合理的相似性标准.(2)已经提出的空间聚类的方法很多,目前,主要分为以下4种主要的聚类分析方法(3):①基于划分的方法包括K—平均法、K—中心点法和EM聚类法。
空间聚类法
空间聚类法空间聚类法是一种常见的数据挖掘技术,它可以通过对空间数据进行聚类,找出其中的模式和规律。
空间聚类法在广泛的领域中得到了应用,在城市规划、环境科学、生态学、遥感等许多领域中,空间聚类法成为了探索数据的利器。
1. 空间聚类方法和类型空间聚类方法主要有两类:基于格网的聚类方法和基于矢量的聚类方法。
基于格网的聚类方法主要是利用统计学中的统计量来对空间数据进行聚类。
根据不同的统计量,格网聚类方法可以分为平均值聚类、方差聚类、最大值聚类、最小值聚类、中位数聚类等。
这些方法将空间数据分割成网格,对每一个网格内的值进行聚类,以此来揭示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基于矢量的聚类方法则应用了聚类分析的方法,因为这对数据之间的相似性进行了度量,从而将数据分成不同的类别。
在空间数据中,常常考虑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和距离,这种距离通常是基于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Minkowski距离、马氏距离等度量方式来计算的。
除了基于距离的聚类方法外,还有一些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其中包括DBSCAN、OPTICS等方法。
这些方法并不需要预先确定类别数,可以自动发现聚类结构。
2. 空间聚类的应用场景空间聚类方法应用广泛,例如可以用于探测城市人口的分布情况,找出影响物种生存的因素,预测水资源的存储情况,评估交通拥挤程度等。
当然还有其他的应用领域。
在城市规划中,空间聚类方法可以用于发现城市中的商业集群区,政府可以通过这些集群来制定城市规划,规划商业区域的发展方式。
同时,结合其它数据,还可用于评估城市的环境、交通、教育、治安等方面的质量,从而制定相应的管控策略。
在生态学中,空间聚类方法可以用于发现影响物种繁殖的因素,例如物种的栖息地、环境污染情况、食物来源等。
基于这些因素分析,可以找出物种繁殖的最佳来源,从而更好地保护生态系统。
在遥感方面,空间聚类方法可以用于对图像进行分类。
例如,可以探测出不同类别的土地覆盖,例如森林、草地、道路和建筑物等,通过分类以便更好地了解地表的情况。
空间聚类分析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空间聚类分析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近年来,随着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术的进步,空间聚类分析逐渐成为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空间聚类分析通过对城市数据的聚类,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师更好地理解城市特征和空间分布,为城市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空间聚类分析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师识别出城市发展的热点区域。
通过聚类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城市中人口密集的地区、经济活动集中的商业中心、交通便捷的交通枢纽等。
这些热点区域往往是城市资源配置的重点,城市规划师可以在这些区域合理布局公共设施、商业场所和交通节点,提高城市的运营效率和居民的生活便利性。
其次,空间聚类分析还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师发现城市内的空白区域。
空白区域指的是城市中资源利用较低、人口密度较小的地区。
通过聚类分析,规划师可以发现这些空白区域,并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吸引投资、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其发展。
例如,如果一个城市的中心区域发展饱和,规划师可以通过空间聚类分析,找到周边有潜力的空白区域,并通过合理规划和引导,实现城市发展的均衡与协调。
此外,空间聚类分析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师研究城市内不同区域的功能分区。
城市的功能分区是基于不同区域的特征和功能而划分的。
通过对不同属性数据的分析和聚类,我们可以发现城市中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不同功能区域的空间分布规律。
这有助于城市规划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合理配置城市各个区域的功能和资源,提高城市的功能整合和效益。
最后,空间聚类分析还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师预测和应对城市发展的风险。
通过对城市数据的聚类,我们可以发现某些区域存在潜在的风险,如自然灾害风险、社会安全风险等。
规划师可以基于聚类结果,进行风险评估和应对策略的制定。
例如,在一个发生频率较高的自然灾害区域,规划师可以通过分析和聚类,发现受灾风险较低的地区,从而避免将发展重心放在高风险区域,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空间科学研究的新进展与应用
空间科学研究的新进展与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空间科学的研究逐渐深入人心。
空间科学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涵盖了物理、化学、天文学等多个学科,将直接关系到探索宇宙本质、了解地球环境与地球外环境的相互作用、发展空间技术等很多领域。
本文将会讨论空间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和应用。
一、空间科学研究的新进展1.1 人类探索深空人类探索深空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令人兴奋的话题。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人类已经向太空探索了很多年。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也越来越深入。
“先进高效火箭技术、先进开放式智能机器人技术、智能化地球观测系统等新兴技术的逐渐应用,无疑将会给当前的太空实践注入新的信号。
” 据了解,近来美国的2020火星探测任务完成了既定目标,其末端配备着全新的“直觉”机器人等技术;同时,新型的太阳观测卫星“維金”也已经上天观测了数个月,为人类学界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推动大气与环境科学研究的发展。
1.2 二氧化碳空间排放监测系统据报道,目前有一个针对气候变化的二氧化碳空间排放监测系统正在建设之中,这将会是人类史上最集成化、最全面、最恒常的空间排放监测系统。
该系统可在线监测大规模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有助于提高电力清洁化等各大领域的环保水平。
1.3 深海探索与地球物理探测在近年的科技革新中,无人水下探测器技术突破,将为深海探索与地球物理探测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国际上有计划利用这种技术在中大洋脊试验二氧化碳地质埋存等多方面进行空间环境观测和数据收集。
而在地球物理探测方面,通过这种技术或许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地构造,探究天气预报、地震预警、气候变化等各种事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二、空间科学研究的应用2.1 空间科学的遥感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随着遥感技术在此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空间科学和遥感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在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量地表和大气信息,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撑;在城市规划中,遥感技术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快速高效的数据参考;在农业方面,遥感技术则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效低成本、精准化的作物种植管理信息等。
高维数据子空间聚类分析及应用研究
高维数据子空间聚类分析及应用研究高维数据子空间聚类分析及应用研究摘要: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不断涌现,其中许多数据都是高维数据。
高维数据具有维数高、稀疏性以及噪声的特点,给数据分析带来了挑战。
传统的聚类算法在高维数据上面临着维数灾难的问题,因此,高维数据的聚类分析需要引入子空间聚类的思想。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维数据聚类所面临的挑战,接着详细阐述了子空间聚类算法的原理和方法。
进一步,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了子空间聚类算法在高维数据上的应用。
实验结果表明,子空间聚类算法在高维数据的聚类分析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性能,能够准确划分高维数据集,为数据挖掘和模式识别提供了有效的助力。
关键词:高维数据;子空间聚类;挑战;应用;稳定性1. 引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据爆炸式增长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
而这些数据中很大一部分都属于高维数据。
高维数据是指具有大量特征的数据,这些特征能够描述数据实例的属性。
高维数据具有许多特点,如维度高、稀疏性强、噪声干扰等。
在处理高维数据时,需要考虑到维数灾难的问题,即维度的增加会导致聚类算法的运行效率降低、聚类结果不可靠等问题。
2. 高维数据聚类的挑战传统的聚类算法在高维数据上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高维数据具有维度高的特点,会导致传统聚类算法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困难。
其次,高维数据往往是稀疏的,即在整个特征空间中,数据分布是不均匀的。
这会导致传统的聚类算法表现不佳,聚类结果不准确。
再次,高维数据中噪声的问题更加严重,噪声的存在会影响到聚类算法的性能和稳定性。
3. 子空间聚类算法的原理和方法子空间聚类是一种专门为高维数据设计的聚类算法。
其基本思想是将高维数据投影到低维子空间,然后在子空间上进行聚类分析。
子空间聚类算法可以通过寻找数据的最优子空间,找到数据内在的结构和模式,从而实现有效的聚类分析。
常见的子空间聚类算法包括基于子空间的聚类算法、基于密度的子空间聚类算法、基于模型的子空间聚类算法等。
聚类分析的现状与前景研究
分类:
系统聚类:用于对小样本的样品间聚类以及 对变量聚类。
动态聚类:适用于样本量较大时样品间的聚 类,常用k-means法处理。
有序样品聚类:对有排列次序的样本的样品 间聚类,要求必须是次序相邻的样品才能聚 成一类。
房价问题
2004年全国37大城市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相 关数据
分别从国内生产总值(GDP)、 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 入、房价收入比、人均 GDP这四个维度对全国 37大城市的房价问题进行 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本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快速 聚类虽然速度快,但是其分类指标要求是定距变 量,而实际研究中,有很多的定类变量,如性别、 学历、职业、重复购买的可能性等多个与研究目 的紧密相关的指标无法直接参与运算,而大大限 制了它的使用范围。聚类分析通常不能单独的应 用解决一些问题,需要和其他方法一起结合使用 才能使分析更全面、科学。并且在聚类分析过程 中,针对具体情况分为几类比较合适,有的软件 没有提供具体的操作,有时需要验证。例如用相 关系数法进行聚类分析和指数法的时候存在加权 问题。聚类分析的准确性还不算是很高,有待于 完善。比如算法时空复杂,孤立点、代表点、链 接过滤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一段时间内平均交易金额 一段时间内交易后余额
结果:
特 征客 户发 卡支 付贷 款一 段一 段一 段一 段
向量 年龄 日期 宝 交 数量 时 间 时 间 时 间 时 间
易金
内 的内 交内 平内 交
额
交 易易 最均 交易 后
次数 大 金 易 金 余额
额额
第 一 38 类
第 二 39 类
第 三 42 类
24聚类分析本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快速聚类虽然速度快但是其分类指标要求是定距变量而实际研究中有很多的定类变量如性别学历职业重复购买的可能性等多个与研究目的紧密相关的指标无法直接参与运算如何将样品或变量进行 分类的一种方法(将一些观察对象依据某些 微量特征加以归类)。主要应用于探索性的 研究,其分析的结果可以提供多个可能的解, 选择最终的解需要研究者的主观判断和后续 的分析。
空间聚类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空间聚类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聚类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其中,空间聚类算法是解决空间数据聚类问题的重要手段。
空间聚类算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学、计算机视觉、地理信息系统、社交网络等领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数据分析工具。
因此,本文将针对空间聚类算法进行研究。
二、研究目的通过对空间聚类算法的研究,进一步掌握空间数据的聚类方法和技术,提高空间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为各领域的数据分析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三、研究内容1.空间聚类算法的概述:主要讲解聚类的基本概念,以及空间聚类算法的概念和分类。
2.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算法:详细介绍DBSCAN和OPTICS两种常用的密度聚类算法,包括算法原理、算法流程和优缺点分析等方面。
3.基于分层的空间聚类算法:介绍层次聚类方法和BIRCH算法,探讨算法原理、流程和其他相关应用。
4.基于网格的空间聚类算法:主要研究CLIQUE算法和STING算法,探讨算法原理、流程和应用优缺点。
5.实验分析:实现以上算法,并采用真实数据集进行测试分析,从聚类效果、聚类时间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对比。
四、研究意义本文主要研究空间聚类算法,对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的空间聚类算法在生物学、计算机视觉、地理信息系统、社交网络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研究结果可以为这些领域的数据分析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五、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算法实现和实验分析等方法,对空间聚类算法进行研究。
六、预期成果本文预计通过对空间聚类算法的研究,提高对数据聚类的理解和掌握,实现了针对空间数据的聚类。
并且,本文实现的聚类算法将可以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计算机视觉、地理信息系统、社交网络等领域。
关于空间聚类应用的文献综述
关于空间聚类应用的文献综述
吴越
【期刊名称】《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
【年(卷),期】2017(000)009
【摘要】空间聚类分析是空间分析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及技术,并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交通、商业市场分析、公共卫生与社会等领域.因而,本文按照该五个领域,选取具有参考价值的代表性中外文献,针对空间聚类技术的相关应用进行综述.分析出空间聚类技术的普遍短板与未来发展方向,为相关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总页数】3页(P30-32)
【作者】吴越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74
【相关文献】
1.关于空间聚类应用的文献综述 [J], 吴越
2.基于格网聚类与空间叠置的矢量空间\r数据变化检测方法研究\r——以地理国情监测应用为例 [J], 朱雪虹;张书亮;张伟佩
3.基于格网聚类与空间叠置的矢量空间数据变化检测方法研究\r——以地理国情监测应用为例 [J], 朱雪虹;张书亮;张伟佩
4.水系沉积物化探元素组合的空间分布及其控制因素分析——k-means聚类分析
法的应用 [J], 熊前进;柴小婷;万翔;陈曦
5.水系沉积物化探元素组合的空间分布及其控制因素分析——k-means聚类分析法的应用 [J], 熊前进;柴小婷;万翔;陈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聚类算法研究现状
聚类算法研究现状聚类算法研究现状一、引言聚类算法,也叫做群集分析,是一种数据挖掘(data mining)算法,是一种有效的离散无终结样式发现的技术手段。
该算法旨在从无结构的大数据集中抽取结构识别的模式,将数据对象根据其相似性归类到某些特定类群中,采用一系列的资料分析和计算对数据集中存在的模式和潜在联系不断进行挖掘,并识别出模式的类别和特征,最终根据有用结果识别出潜在的结构,实现对原始数据的挖掘和探索。
二、聚类算法发展现状聚类算法技术研究受到持续关注,它涉及多个实际研究领域,如信息检索、数据挖掘、图像分割、视觉识别、视觉导航等。
从聚类算法研究的角度来看,它属于一类分类算法,主要涉及对大量数据的划分到有限的类群中。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聚类算法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目前存在着众多算法,它们各有优劣,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并将不断演化。
三、聚类算法的分类1、划分类型根据算法的不同,聚类算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基于聚类原则的算法,和模型建构算法。
基于聚类原则的算法,包括基于层次的聚类算法(如层次聚类、分支定界、谱聚类等),基于平均距离的聚类算法(如 K-means 等),基于聚类图的聚类算法(如 DBSCAN 等)等。
模型建构算法,指的是使用贝叶斯分类模型进行聚类,例如有混合高斯模型(GMM)、谱分布型聚类(SPK)等。
2、基于距离的类型基于距离的类型分为有序距离和非有序距离。
有序距离,指的是数据元素之间有一个可比较的有序的度量标准,例如欧几里得距离、曼哈顿距离、切比雪夫距离等;非有序距离,指的是度量标准不是有序的,例如余弦定理等。
3、基于量化准则的类型基于量化准则的类型,研究的是将一定的量化准则加入到聚类的过程中以便于优化的模型,例如谱聚类(Spectral Clustering)算法,将谱分解原理加入聚类算法,从而获得更好的聚类结果。
四、聚类算法应用聚类算法应用到实际的问题中,可以更深入地分析数据,提高算法的准确率。
聚类算法研究现状
聚类算法研究现状聚类算法是机器学习中的一种重要算法,它被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在聚类算法中,我们通过将数据集划分成若干个簇,使得同一簇内的数据对象相似度较高,而不同簇之间的相似度较低。
本文将对聚类算法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
一、传统聚类算法1.1 K-Means算法K-Means算法是一种经典的聚类算法,它将数据集划分成K个簇,每个簇的中心点即为该簇内所有数据点的平均值。
该算法的基本流程如下:(1)随机选择K个数据对象作为初始的簇中心;(2)将每个数据对象分配到距其最近的簇中心所在的簇中;(3)重新计算每个簇的中心点;(4)重复以上步骤,直到簇中心不再发生变化或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
K-Means算法简单易实现,但其聚类结果高度依赖于初始簇中心的选择,且对异常值敏感。
1.2 层次聚类算法层次聚类算法是一种自底向上或自顶向下的聚类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将数据集中的每个数据对象看作一个簇,并不断地将相似度较高的簇合并,直到形成一个大的簇为止。
层次聚类算法可以自适应地确定簇的个数,并且不需要事先指定簇的个数,但其计算复杂度较高,难以处理大规模数据集。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聚类算法2.1 自编码器聚类算法自编码器是一种重要的深度学习模型,其可以将输入数据编码成低维度的表示,从而实现数据的降维压缩。
自编码器聚类算法将自编码器与聚类算法相结合,即将自编码器的编码层作为聚类的特征表示,通过最小化重构误差和聚类误差来同时进行编码和聚类。
自编码器聚类算法可以有效地处理高维度数据,具有较好的聚类性能和可解释性。
2.2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聚类算法生成对抗网络(GAN)是一种强大的深度学习模型,其可以生成高质量的合成数据。
基于GAN的聚类算法将GAN的生成器作为聚类器,通过最小化生成器和判别器的损失函数来实现聚类。
基于GAN的聚类算法具有较好的聚类性能,并且可以生成具有高度可解释性的聚类结果。
三、聚类算法的应用聚类算法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3.1 图像处理聚类算法可以用于图像分割、图像分类和图像检索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聚类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戴晓燕1 过仲阳1 李勤奋2 吴健平1(1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地球信息科学实验室 上海 200062)(2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上海 200072)摘 要 作为空间数据挖掘的一种重要手段,空间聚类目前已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
文章在对已有空间聚类分析方法概括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高分辨率有限区域分析预报系统产品中的数值格点预报(HLAFS)值,运用K-均值法对影响青藏高原上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移动的散度场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 空间聚类 K-均值法 散度1 前言随着GPS、GI S和遥感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大量的与空间有关的数据正在快速增长。
然而,尽管数据库技术可以实现对空间数据的输入、编辑、统计分析以及查询处理,但是无法发现隐藏在这些大型数据库中有价值的模式和模型。
而空间数据挖掘可以提取空间数据库中隐含的知识、空间关系或其他有意义的模式等[1]。
这些模式的挖掘主要包括特征规则、差异规则、关联规则、分类规则及聚类规则等,特别是聚类规则,在空间数据的特征提取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空间聚类是指将数据对象集分组成为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簇,这样在同一簇中的对象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而不同簇中的对象差别较大,即相异度较大。
作为一种非监督学习方法,空间聚类不依赖于预先定义的类和带类标号的训练实例。
由于空间数据库中包含了大量与空间有关的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不同的应用领域。
例如,土地利用、居住类型的空间分布、商业区位分布等。
因此,根据数据库中的数据,运用空间聚类来提取不同领域的分布特征,是空间数据挖掘的一个重要部分。
空间聚类方法通常可以分为四大类:划分法、层次法、基于密度的方法和基于网格的方法。
算法的选择取决于应用目的,例如商业区位分析要求距离总和最小,通常用K-均值法或K-中心点法;而对于栅格数据分析和图像识别,基于密度的算法更合适。
此外,算法的速度、聚类质量以及数据的特征,包括数据的维数、噪声的数量等因素都影响到算法的选择[2]。
本文在对已有空间聚类分析方法概括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高分辨率有限区域分析预报系统产品中的数值格点预报(HLAFS)值,运用K-均值法对影响青藏高原上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移动的散度场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2 划分法设在d维空间中,给定n个数据对象的集合D 和参数K,运用划分法进行聚类时,首先将数据对象分成K个簇,使得每个对象对于簇中心或簇分布的偏离总和最小[2]。
聚类过程中,通常用相似度函数来计算某个点的偏离。
常用的划分方法有K-均值(K-means)法和K-中心(K-medoids)法,但它们仅适合中、小型数据库的情形。
为了获取大型数据库中数据的聚类体,人们对上述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K-原型法(K-prototypes method)、期望最大法EM(Expectation Maximization)、基于随机搜索的方法(ClAR ANS)等。
K-均值法[3]根据簇中数据对象的平均值来计算———————————————*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资助号:40371080)收稿日期:2003-7-11第一作者简介:戴晓燕,女,1979年生,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空间数据挖掘的研究。
·41·2003年第4期 上海地质Shanghai Geology相似度,将簇中对象的平均值(或称为质心)作为簇中心。
算法首先在n 个数据对象中随机选择k 个对象,每个对象代表了一簇的平均值;对余下的每个对象,根据其与各个簇中心的距离,按距离最小的原则,将它们分配给最近的簇;在此基础上,重新计算每个簇的平均值;如此往复,直到误差平方和的值最小,即:E =∑kj =1∑i l ∈Cj ︳i l -w j ︳2的值最小,此时,簇中的成员不再发生变化。
式中,il 是给定的数据对象,wj 是簇Cj 的平均值。
其时间复杂度为O (nkt ),其中,n 是数据对象的个数(下同),k 是簇的个数(下同),t 是迭代次数。
该法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Lucchese 和Mitra 利用K -均值法实现了对彩色图像的非监督分割[4];Linde 和Buzo等人则在对K -均值法修改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于图像压缩的LB G 算法[5];Tapas 和David 等人根据kd -树的数据结构特征对K -均值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过滤算法(filtering algo -rithm )[6],并将它应用于色彩定量化、数据压缩和图像分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此外,Steinbach 的研究也表明,分层划分的K -均值法也适合于文本聚类[7]。
然而,运用该法进行聚类时,其缺点是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很难找到全局最优解,且对噪声和异常数据敏感,因而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K -中心法将簇中位置最中心的对象作为簇中心,其目的是消除K -均值法对于孤立点的敏感性。
例如,PAM (Partitioning around Medoid )[8]是一种早期提出的K -中心法,该法首先从n 个数据对象中随机选择k 个对象作为初始中心点,进而分析所有可能的对象对,用产生误差平方和值减少的对象代替原来的中心点;迭代过程中产生的最佳对象集就成为下次迭代的中心点,直到误差达到最小。
其每步迭代的时间复杂度为O (k (n -k )2)。
与K -均值法相比,其效率较低。
与前述方法相比,基于选择的方法CLARA(Clustering Large Applications )[8]则适合处理数据量较大的情形。
计算过程中,首先从数据库中随机提取多个样本,对每个样本应用PAM 法选择中心点,在此基础上,选择误差值最小的中心点集合,将误差最小的聚类结果作为输出。
聚类的质量即平均相异度根据整个数据集中的所有对象计算。
CLARA 法每步迭代的时间复杂度为O (ks 2+k (n -k )),其中,s是样本的大小。
然而,运用该法聚类时,若采样的均匀性较差,那么,基于样本的最优聚类结果并不能代表整个数据集合的最优聚类,因而就不能得到最佳的聚类结果。
而ClARANS (Clustering Large Applications basedupon Randomized Search )[9]法则是一种基于随机搜索的方法,其优点是一方面改进了CLARA 的聚类质量,另一方面拓展了数据处理量的伸缩范围。
CL AR ANS 法与CL ARA 法的本质区别在于CLARA 法在搜索的开始是抽取节点的样本,而CLARANS 法在搜索的每一步是抽取邻居的样本。
Ng 与Han 的研究表明[9],与PAM 和CLARA 法相比,Cl A R ANS 法的聚类效果明显占优,但其时间复杂度仍为O (n 2),因此,低效仍是其存在的缺点之一。
为此,Ester 等人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R *-树和聚焦技术来改善其效率[10],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此外,Ng 与Han 对ClARANS 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空间属性占优法(Spatial Dominant Approach )和非空间属性占优法(Non -Spatial Dominant Ap -proach ),其主要思想是假定输入的空间数据库同时包含空间属性和非空间属性数据,利用CLARANS 法来处理空间属性数据,用DBLE AR N 法来处理非空间属性数据。
DBLE AR N 的实质就是从非空间属性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和知识,根据学习要求,首先用SQL 查询抽取相关维的一个集合,随后,在属性概念分层的基础上循环地概括维。
空间属性占优法首先利用CLAR ANS 法进行空间聚类,并用启发式算法来确定簇的自然个数,然后利用DB LE ARN 对每个簇进行非空间属性概括,它侧重于发现空间簇的非空间特征。
与空间属性占优法不同,非空间属性占优法侧重于发现存在于非空间数据集中的空间簇。
算法首先使用DBLEAR N 对非空间属性进行概括,在此基础上,运用CLAR ANS 法进行空间聚类。
Ng 与Han 通过对Vancouver 地区住房单元数的聚类研究表明,运用这两种方法来处理空间属性数据,效果十分明显[9]。
3 层次法该法通过对给定的数据对象集按层次进行分解,形成一棵以数据子集为节点的树。
层次法可分为凝聚和分裂两类方法。
运用凝聚法进行聚类时,·42· 上海地质Shanghai Geology 总第88期首先将每个数据对象视为一个簇,然后根据某些准则(例如,两个子簇中心的距离),由低向上,直到所有子簇被合并成为一个簇,或满足某个终止条件。
分裂聚类则相反,该法首先将所有数据对象放在一个簇中,然后按照两个子簇中心距离最小准则,将一个簇分裂为若干个子簇,直至每个对象自成一簇,或达到某个终止条件。
AGNE S(Agglomerative Nesting)和DIANA(Divisive Analysis)是早期的层次聚类方法,前者是一种凝聚的层次聚类方法,后者是一种分裂的层次聚类方法,两者都使用简单的准则即根据各簇间距离度量来合并或分裂簇。
由于这两种方法在选择合并或分裂点时有一定困难,并且所进行的合并或分裂的步骤不能被撤消,簇之间也不能交换对象,就会导致发现错误的簇而降低聚类质量。
同时,这种方法没有很好的可伸缩性。
因此,人们在对这两种方法概括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层次聚类算法,如BIRC H(Balanced Iterative Reducing and Clustering Using Hierarchies)法,CURE(Clustering Using Representatives)法和C HAMELE ON法。
BIRC H[11]法是一种综合的层次聚类法,聚类过程中,首先运用CF树将数据对象压缩为许多子簇,然后用划分法来提高聚类精度。
此法适合对大型数据库中数据的处理,尤其是空间数据库,其主要原因在于它采用了一种多阶段聚类技术,即扫描一次数据集合就可以产生一个基本的聚类,多次扫描就可以逐步改善聚类质量。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
实验结果揭示了BIRC H法在所需内存大小、运行时间、聚类质量、稳定性和伸缩性方面都胜于CLARANS法和K-均值法[13]。
然而,由于C F树的每个节点只能包含有限数目的子簇,因此一个CF 树的节点并不总对应于用户所认为的一个自然簇,且由于BIRCH法定义了子簇直径的概念,因而对非球形簇情形的聚类效果较差。
CURE[12]法和CHAMELE ON[13]法利用较为复杂的准则进行合并或分裂簇,极大地提高了聚类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