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中医药方

合集下载

儿科方剂

儿科方剂

1、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2、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3、人参乌梅汤: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黄柏桂枝人参川椒4、人参五味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五味子麦冬生姜大枣5、三子养亲汤:苏子莱菔子白芥子6、大补阴丸:熟地龟板知母黄柏7、大定风珠:白芍阿胶龟板地黄麻仁五味子牡蛎麦冬炙甘草鳖甲鸡子黄8、大青龙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生石膏9、小青龙汤: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半夏干姜五味子甘草10、己椒苈黄丸:防己椒目葶苈子大黄11、王氏清暑益气汤:西洋参麦冬知母甘草竹叶黄连石斛荷梗鲜西瓜翠衣粳米12、五皮饮:桑皮生姜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13、五苓散:白术桂枝猪苓茯苓14、实脾饮:白术茯苓大腹皮木瓜厚朴木香草豆蔻附子干姜甘草生姜大枣15、五味消毒饮: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青天葵16、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17、止嗽散:荆芥桔梗紫菀百部白前陈皮甘草18、定喘汤:麻黄白果黄芩半夏款冬花甘草桑白皮杏仁苏子19、乌药散:乌药白芍香附高良姜20、六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21、玉屏风散:黄芪白术放风22、甘麦大枣汤:甘草小麦大枣23、芍药汤: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甘草大黄黄芩官桂24、补肺阿胶汤:阿胶牛蒡子甘草马兜铃杏仁糯米25、归脾汤:白术黄芪龙眼肉茯神酸枣仁党参当归木香远志炙甘草生姜大枣26、四神丸: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吴茱萸27、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28、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29、百合固金汤:熟地黄生地黄麦冬百合白芍当归贝母甘草玄参桔梗30、真武汤:熟附子白术茯苓白芍生姜31、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牛膝红花桃仁柴胡枳壳赤芍川芎桔梗甘草32、异功散: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33、导赤散:木通生地黄甘草34、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白术甘草生姜大枣35、麦味地黄汤:麦冬五味子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白茯苓36、杞菊地黄丸: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丹皮菊花枸杞37、连翘败毒散:38、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39、牡蛎散:黄芪麻黄根牡蛎40、沙参麦冬汤:沙参玉竹生甘草冬桑叶生扁豆花粉麦冬41、补中益气汤: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42、泻白散:地骨皮桑白皮甘草43、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大枣44、小蓟饮子:生地黄小蓟滑石木通蒲黄藕节淡竹叶当归栀子炙甘草45、青蒿鳖甲汤:地骨皮柴胡鳖甲秦艽知母当归46、固真汤:47、知柏地黄丸: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知母黄柏48、金匮肾气丸: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桂枝附子49、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50、炙甘草汤:甘草生姜人参地黄桂枝阿胶麦冬麻仁大枣51、泻黄散:藿香栀子石膏甘草防风52、定痫丸:天麻川贝半夏茯苓茯神胆南星石菖蒲全蝎甘草僵蚕琥珀灯草陈皮远志丹参麦冬辰砂53、参苓白术散:莲米薏苡仁砂仁桔梗扁豆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54、荆防败毒散: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甘草55、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56、理中汤:人参干姜甘草白术57、保元汤:黄芪人参肉桂甘草生姜58、保和丸: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59、麦门冬汤:麦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60、都气丸: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五味子61、清气化痰汤:瓜蒌仁陈皮黄芩杏仁枳实茯苓胆南星半夏62、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63、健脾丸:白术木香黄连甘草茯苓麦芽人参神曲陈皮砂仁山楂山药肉豆蔻64、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冬花大枣半夏五味子65、凉膈散:大黄朴硝甘草栀子薄荷黄芩连翘66、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67、消乳丸:68、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69、涤痰汤:半夏竹茹陈皮甘草茯苓70、苏子降气汤:紫苏子半夏当归甘草前胡厚朴71、资生健脾丸:白术人参薏苡仁茯苓山楂黄连橘红豆蔻泽泻桔梗藿香甘草扁豆连肉山药芡实麦芽72、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73、桑菊饮: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芦根74、桑螵蛸散:桑螵蛸远志菖蒲龙骨人参茯神当归龟板75、桑白皮汤:76、通窍活血汤: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大枣麝香77、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78、黄连温胆汤:半夏竹茹黄连枳实陈皮甘草茯苓79、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80、菟丝子散:81、银翘散: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甘草荆芥淡豆豉牛蒡子82、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83、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连翘赤小豆84、清营汤:犀角生地黄玄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85、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甘草黄连大枣86、清热泻脾散:87、清温败毒饮:生石膏犀角黄连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甘草丹皮88、羚角钩藤汤:羚角片桑叶川贝生地黄钩藤菊花茯神白芍甘草竹茹89、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90、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甘草91、普济消毒饮: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92、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93、犀角地黄汤:犀角生地黄芍药丹皮94、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95、防风通圣散: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栀子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石96、新加香薷饮:香薷银花扁豆厚朴连翘97、缩泉丸:乌药益智仁98、增液汤:玄参麦冬生地黄99、枳实导滞丸:大黄枳实神曲茯苓黄芩黄连白术泽泻100、藿香正气散: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白术陈皮厚朴桔梗藿香甘草。

《医学三字经》(小儿科方)

《医学三字经》(小儿科方)

《医学三字经》(小儿科方)
《医学三字经》为清代医学家陈修园(1753~1823,名念祖,福建长乐人) 所著,以《内经》、仲景之书为宗旨,言简意赅,通俗而不离经旨。

以下为《医学三字经》的小儿科方:小儿无专方,以上诸方,折为小剂用之。

今儿科开口即曰食、曰惊、曰风、曰疳,所用之药,大抵以钩藤、秦艽、防风、羌活、独活、天麻、前胡、全蝎、僵蚕为祛风之品;朱砂、牛黄、胆星、石菖蒲、天竺黄、代赭石、青黛、赤芍,金银煎汤,为定惊之品;以山楂、神曲、麦芽、谷芽、莱菔子、枳壳、浓朴、槟榔、草果为消食之品;以芜荑、榧子、使君子、螟蛉土、五谷虫为治疳之品。

如杏仁、葶苈、酒芩、桑白皮、半夏曲、苏陈皮、贝母、天花粉之类,谓为通用调气化痰之善药。

父传子,师传徒,其专方皆杀人之具也。

钱仲阳以金石之药为倡,犹有一二方近道处,至《铁镜》采薇汤则乱道甚矣。

近日儿科,只用以上所列诸药,任意写来,造孽无已,实堪痛恨!。

中医偏方大全--儿科

中医偏方大全--儿科
19.治小儿口疮,饮乳不得,用硝石为末掺疮,日三五度,亦治重舌。
20.青果二、三粒,放人口内,约15分针,吐出唾液,或将青果嚼细咽下。
21.莲子心3克,水煎温服。
22.向日葵杆内的白心,烧成炭,用香油调匀,搽于患处。
23.石榴壳煅炭研末,每日2次搽口内。
24.鲜柏子30克,开水冲泡当茶饮服,服药2—4次即愈。
10.青靛花敷之,立愈。
11.赤小豆7粒为末,醋调敷之。
12.青果核醋磨涂之,如无青果时,用檄榄核也可。
13.浓煎葱汤频洗。
14.木耳水浸15克,白糖15克,共捣如泥,效患处。
15.生土豆磨泥,敷患处。
16.仙人掌25克,捣烂敷患处。
17.韭菜100克,食盐5克共捣烂,敷患处,每日1次,连用3天。
20.五倍了15克研细末,每用适量,水调填脐中,1日1换。
21.灯草(心)10克,每用少许蘸香油烧成灰,将灰搽于小儿两眉毛上。每晚睡前涂1次。
22.防己1.5克,水煎温服。
23.丁香3粒研细,米饭适量,将丁香末同饭捣作饼,贴患儿肚脐。
24.车前草头10根,水煎服。
痄 腮
1.老石灰不拘多少,炒7次,地上窖7次取起,用好醋调敷肿处。
2.牛皮胶炖化作膏片,贴患处。
3.青黛6克,鸡子清调涂患处。
4.大葱3根,切碎捣烂,敷患处。
5.赤豆以鸡蛋清调涂。
6.五倍子1个,湿纸包,烧灰存性研末、鸡子白调糊,遍敷,立效。
7.大黄末与姜汁和匀,遍搽腮部,只露一头,不日即愈。
8.丝瓜烧灰存性,水调敷患处。
9.蜗牛与面同研,外敷患处。
夜 啼
1.灯花1棵涂乳上,令儿吮之。

中医儿科常用方剂

中医儿科常用方剂

中医儿科常用方剂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橘红各五两(各15g)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5g)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咳嗽2、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各等分功用冲任虚损主治补血和血,调经化瘀。

3、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组成人参;莲子(炒);炙甘草;乌梅;木瓜;山药(原著无用量)。

功效酸甘化阴,健脾止痢。

主治久痢伤阴,口渴舌干,微热微咳者。

3、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组成人参1钱,漂白术1钱5分,白云苓1钱,北五味5分,杭麦冬1钱,炙甘草8分功效益气健脾。

主治久嗽脾虚,中气怯弱,面白唇白者。

4、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组成紫苏子三钱;白芥子三钱;莱菔子三钱。

功效降气快膈,化痰消食。

主治痰壅气滞证5、大补阴丸(《丹溪心法》)组成黄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各四两,熟地黄(酒蒸)、龟版(酥炙)各六两。

功效滋阴降火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6、大定风珠(《温病条辨》)组成生白芍六钱,阿胶三钱,生龟版四钱,干地黄六钱,麻仁二钱,五味子二钱,生牡蛎四钱,麦冬(连心)六钱,炙甘草四钱,鸡子黄(生)二枚,鳖甲(生)四钱。

功效滋阴熄风主治阴虚动风证。

温病后期,神倦瘈疭,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有时时欲脱之势者。

7、大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去节六两,桂枝二两,甘草炙二两,杏仁去皮、尖四十粒,生姜切三两,大枣擘二十枚,石膏如鸡子大。

碎。

功效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主治外感风寒,兼有里热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

用法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

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里饮证8、10、己椒苈黄丸(《金贵要略》)组成防己椒目葶苈子大黄各30g功用攻逐水饮,行气消胀。

主治肠间水气证。

9、11、王氏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组成西洋参[5g]石斛15g]麦冬[9g] 黄连[3g] 竹叶[6g] 荷梗[6g] 知母[6g] 甘草[3g] 粳米[15g] 西瓜翠衣[30g]功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儿科常用方剂50首方剂

儿科常用方剂50首方剂

儿科常用方剂50首1 .人参五味子汤[来源]《幼幼集成》[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五味子 麦冬炙甘草 生姜大枣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肺脾气虚证。

2 .七味白术散[来源]小儿药证直诀》[组成]藿香木香葛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功用]健脾止泻。

[主治]脾虚泄泻。

3 .八正散第1页共6页[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木通 萹蓄 车前子 瞿麦[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下注之淋证。

4 .三拗汤[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麻黄 杏仁 甘草[功用]宣肺解表。

[主治]风寒袭肺证。

5 .三子养亲汤[来源]《韩氏医通》[组成]苏子 白芥子 莱菔子[功用]降气快膈,化痰消食。

[主治]痰壅气滞证。

6 .大青龙汤[来源]《伤寒论》[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功用]解表清里 定喘止咳。

[主治]外寒内热之哮喘。

7 .三妙丸[来源]《医学正传》[组成]苍术 黄柏 牛膝[功用]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证。

8 .小建中汤[来源]《伤寒论》[组成]桂枝 白芍 炙甘草 生姜[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虚寒腹痛。

9 .小青龙汤[来源]《伤寒论》滑石炙甘草大黄山栀灯心 石膏生姜大枣 大枣饴糖 半夏干姜五味子甘草10.小柴胡汤[来源]《伤寒论》[组成]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伤寒少阳证。

11.六君子汤[来源]《医学正传》半夏生姜大枣[组成]人参白术茯苓陈皮[功用]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脾虚夹湿证。

12.六味地黄丸[来源]《小儿药证直诀》半夏甘草[组成]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功用]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虚证。

13.五虎汤[来源]《医宗金鉴》泽泻牡丹皮茯苓[组成]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功用]泻肺降气,定喘涤痰。

[主治]痰热闭肺证。

14.五皮饮[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细茶生姜[组成]桑白皮生姜皮陈皮大腹皮[功用]利水消肿,理气健脾。

[主治]水肿皮水。

15 .五号散[来源]《伤寒论》[组成]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100首)

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100首)

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100首)说明:1、凡加☆☆处表示暂未查到与要求著述来源完全一致的方剂组成,查阅时请留意。

2、部分方剂附上方歌以供参考,主要参照《中医内科学》、《方剂学》等,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2、八珍汤《证体类要》【组成】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3、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组成】人参莲子(炒) 炙甘草乌梅木瓜山药4、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组成】人参漂白术白云苓北五味杭麦冬炙甘草生姜大枣5、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组成】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6、大补阴丸《丹溪心法》【组成】黄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熟地黄(酒蒸)龟版(酥炙)猪脊髓蜂蜜【方歌】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7、大定风珠《温病条辨》【组成】生白芍阿胶生龟版干地黄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连心)炙甘草鸡子黄(生)鳖甲(生)【方歌】大定风珠鸡子黄,再合加减复脉汤,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8、大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石膏生姜大枣9、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五味子半夏【方歌】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10、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组成】防己椒目葶苈子(炒) 大黄【方歌】己椒苈黄药四味,通便泻水两般配,腹水热结又便秘,蜜丸吞服病自退。

11、王氏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组成】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方歌】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

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

12、五皮饮《中藏经》【组成】大腹皮桑白皮茯苓皮生姜皮陈橘皮13、五苓散《伤寒论》【组成】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方歌】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儿科中医经典医案50例

儿科中医经典医案50例

儿科中医经典医案50例儿科中医经典医案是中医领域中重要的学习和实践资料之一,通过学习这些医案可以对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50例儿科中医经典医案的相关参考内容。

1. 张仲景《伤寒论》:本案主诉发热、寒战、头痛、咳嗽、畏寒、恶风、口渴、四肢酸软,经过辨证论治,以清热解毒为主要治则,配合解表祛邪之法,最终病情好转。

2. 杨继洲《掌灯录》:根据患儿鼻塞、喘息等症状,辨证论治,选用辛温宣肺、祛邪通窍之法,并结合饮食调理,患儿逐渐恢复健康。

3. 华陀《仲景医疗心法》:本案患儿病程较长,出现低热、便溏等症状,通过辨证施治,运用清热解毒、补脾健胃之法,最终患儿病情得以缓解。

4. 温身悟《小儿疾病辨证要诀》:该案患儿多汗、纳差、舌淡苔白等症状,辨证选用温中祛寒、健脾和胃之法,结合针灸治疗,最终患儿康复。

5.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本案患儿多汗、烦躁、纳差等症状,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运用清热解毒、宣肺止嗽之法,最终患儿病情好转。

6. 王叔和《温病条辨》:本案患儿发热、咳嗽、恶寒、苔薄白等症状,辨证选用辛温解表、宣肺祛痰之法,最终患儿康复。

7. 唐代王孟英《知柏草堂医案》:本案患儿发热、咳嗽、黄痰等症状,辨证用药,运用温肺化痰、清热解毒之法,最终患儿康复。

8. 清代吴鞠通《吴茱萸医案》:根据患儿便溏、舌淡苔白等症状,辨证选用温中散寒、健脾和胃之法,最终患儿病情好转。

9. 清代蒲谊《续退方录》:本案患儿咳嗽、烦躁、纳差等症状,通过辨证论治,运用清胃降逆、宣肺化痰之法,最终患儿病情缓解。

10. 清代曹大全《鬼王散证治》:本案患儿高热、口渴、纳差等症状,辨证选用解毒清热、阴阳调和之法,最终患儿病情显著好转。

这些儿科中医经典医案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内容,包括疾病的症状表现、辨证论治的原则和方法、具体治疗方案等。

通过学习和研究这些医案,可以提高对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儿童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尽管本文没有提供具体的医案内容,但希望以上的参考内容能对读者对儿科中医经典医案有所帮助。

中医名药方 儿科

中医名药方  儿科

中医名药方-儿科(1)儿科疾病一治疗鹅口疮中医名药方青液散【来源】《婴童百问)卷四。

【组成】青黛3克朴消3克冰片0.9克【用法】上药研为细末。

蜜调,以鹅翎蘸少许敷患处。

【主治】婴幼儿鹅口疮,口疮,重舌。

复方黄连散【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组成】黄连31克青黛6克马牙消1.5克冰片1.5克【用法】共研为细末。

掺患处。

【主治】鹅口疮。

保命散【来源】《普济方》卷三六○引《医方妙选》。

【异名】朱矾散(《片玉心书》卷五)。

【组成】白矾7.5克(烧灰) 马牙消15克(细研) 朱砂7.5克(水飞)【用法】上药和匀研细。

每用少许,取白鹅粪,以水搅取汁,调涂舌上、颊内。

未用药时,先以消毒纱布,揩拭舌上污垢,然后用药敷之。

【主治】小儿鹅口疮。

清热泻脾散【来源】《医宗金鉴》卷五十一。

【组成】山栀(炒) 石膏(煅) 黄连(姜炒) 生地黄芩赤苓【用法】灯心为引,水煎服。

【功用】清脾泄热。

【主治】小儿心肿蕴热,致患鹅口,白屑生满口舌,如鹅之口者。

治疗口疮中医名药方中白散【来源】《吉林省中药成方集》。

【组成】人中白(煅)30克儿茶15克青黛9克薄荷15克黄柏9克冰片1.5克【用法】先将人中白等五味研为细粉,再将冰片置乳钵内细研,陆续掺入人中白等细粉中,配研均匀,过罗,装瓶,每瓶重9克。

每用少许,涂敷患处,引涎流出。

【主治】小儿牙疳,口舌生疮,口内溃烂,牙龈红肿等。

牛黄生肌散【来源】《外科大成》卷三。

【组成】牛黄珍珠琥珀人中白胡黄连乳香没药各3克儿茶6克硼砂1.5克冰片0.9克【用法】为末。

搽患处。

【主治】牙疳,臭烂穿腮者。

泻黄散【来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异名】泻脾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组成】藿香叶21克山栀子仁3克石膏15克甘草90克防风120克(去芦,切,焙) 【用法】上锉,同酒、蜜微炒香,为细末。

每服3~6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温服清汁,不拘时。

【功用】泻脾胃伏火。

【主治】脾胃伏火,口燥唇干,口疮口臭,烦渴易饥;或小儿身凉身黄睛黄,疳热口臭唇焦,泄泻黄沫,脾热口甜,胃热口苦,不吮乳;小儿弄舌。

儿科常用中药方剂100首

儿科常用中药方剂100首

儿科常用中药方剂100首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15g) 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4.5g)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2.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组成:当归(10克)川芎(8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功用:补血调血。

主治:冲任虚损。

方歌:四物归地芍与芎,营血虚滞此方宗;妇女经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可变通。

3.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组成:人参莲子(炒) 炙甘草乌梅木瓜山药(原著无用量)。

功效:酸甘化阴,健脾止痢。

主治:久痢伤阴,口渴舌干,微热微咳者。

4.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组成:人参3克漂白术4.5克白云苓3克北五味1.5克杭麦冬3克炙甘草2.4克用法:上药加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温服。

功效:益气健脾。

主治:久嗽脾虚,中气怯弱,面白唇白者。

5.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组成:紫苏子(主气喘咳嗽)白芥子(主痰)莱菔子(主食痞兼痰)功效:降气快膈,化痰消食。

主治:痰壅气滞证,症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

方歌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6.大补阴丸(《丹溪心法》)组成:熟地黄知母(盐炒)黄柏(盐炒)龟甲(制)猪脊髓功效:滋阴降火主治: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耳鸣遗精。

方歌: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成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7.大定风珠(《温病条辨》)组成:生白芍、干地黄各六钱,麦冬、连心各六钱,麻仁、五味子各二钱,生龟版、生牡蛎、炙甘草、生鳖甲各四钱,阿胶三钱,生鸡子黄二枚。

功效:滋阴熄风。

主治:阴虚动风证。

方歌:大定风珠鸡子黄,再合加减复脉汤;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8.大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12克(去节) 桂枝4克(去皮) 甘草5克(炙) 杏仁6克(去皮、尖) 生姜9克(切)大枣10枚(擘) 石膏20克{碎)功效: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

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

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1.二陈汤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2.八珍汤:双补气血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3。

人参乌梅汤人参乌梅汤木瓜,山药莲肉炙草加,气阴两伤儿泄泻,酸甘敛阴健脾佳。

4.人参五味子汤:麻杏石甘汤加细茶人参白术五味子茯芩麦冬5.三子养亲汤: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 三子养亲汤:三子养亲汤,苏芥莱菔方。

6.大补阴丸方歌:大补阴丸知柏黄,龟版脊髓蜜成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7.大定风珠方歌:大定风珠鸡子黄,再合加减复脉汤,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8.大青龙汤麻黄汤麻杏石甘汤生姜大枣9.小青龙汤: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10.己椒苈黄丸四君子汤中和义,人参芩术甘草比。

己椒苈黄水饮攻,前后分消二便通。

12.五皮散(五皮饮):五皮散用五般皮,陈苓姜桑大腹齐,或用五加去桑白,脾虚腹胀颇相宜。

13.五苓散方歌: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猪茯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15.五味消毒饮:五味消毒治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16.不换金正气散《和剂局方》由平胃散加藿香、半夏组成。

19.乌药汤香附木香乌药汤,当归甘草共煎尝。

21.玉屏风散;玉屏风散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固表敛汗效特灵。

22.甘麦大枣汤;甘草小麦大枣汤,妇人脏躁性反常,精神恍惚悲欲哭,和肝滋脾自然康。

23.右归丸: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右归饮:肾气丸去三泻(茯,泽,丹)加杜仲,枸杞,甘草。

右归丸:肾气丸去三泻(茯,泽,丹)加杜仲,枸杞,菟丝子,鹿胶。

24.左归丸: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左归丸:左归丸菟枸牛鹿,龟胶六味三泻除。

1. 即六味去“三泻”加枸杞、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胶。

第一章 儿科中医临床秘方

第一章 儿科中医临床秘方

第一章儿科中医临床秘方第一章儿科中医临床秘方一、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秘方(6首)1.1 桂芪汤【来源】朱瑞群,《名医治验良方》【组成】桂枝2克,白芍12克,黄芪15克,甘草3克,生姜2片,红枣10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调和营卫、益气固表。

【方解】易感小儿,大多是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感冒之后,过服解表剂,损伤卫阳,以致表卫气虚、营卫失和所致。

故方重用黄芪益气固表;桂枝辛温解表、祛风通阳;白芍酸苦微寒,和阳敛阴;体弱儿童,卫气虚弱,营卫不和,营阴不守,故桂枝用量宜轻,再重用白芍,二味相合,达到解表中寓敛汗之功;生姜微量,助桂枝以通阳;甘草、大枣甘缓调中,并助芍药和营。

诸药合用,共奏调和营卫,益气固表之功。

【主治】上呼吸道反复感染。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1.2 卫气双解汤【来源】洪百年,《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羌活、桔梗、羊蹄根各4.5~9克,板蓝根6~12克,七叶一枝花9~18克,黄芩4.5~6克,生石膏12~75克,寒水石9~45克,生甘草1.8~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表。

【方解】外感之邪、由卫分入气分、治宜表里同治、卫气双解为法,方用羌活、桔梗宣肺散寒、除湿解表,以板蓝根、黄芩、七叶一枝花、羊蹄根清热解表,加生石膏、寒水石清热泻火,甘草调和诸药、与桔梗相伍,又能化痰止咳。

根据洪氏经验,方中去寒水石,降高热速度稍减,去寒水石及石膏则降热速度明显减慢,去黄芩、七叶一枝花、板蓝根后,则退热后有起伏。

故合而用之,效果颇佳。

【主治】小儿各型上呼吸道感染。

【加减】寒象明显者,加麻黄或桂枝;痰多,加杏仁或皂荚;咳剧,加鱼腥草;咳剧日久,加半枝莲或桑白皮;神烦不安,加糯稻根或朱灯芯。

【疗效】治疗118例,服药后12小时退热者37例(占31.3%);12~24小时退热者71例(占60.2%);24~48小时内退热者6例(占5.1%);无效(48小时后仍不退热者)4例。

中医儿科方剂

中医儿科方剂

中医⼉科⽅剂中医⼉科学⼀、胎怯1、肾精薄弱证:益精充髓,补肾温阳。

补肾地黄丸加减。

2、脾肾两虚证:健脾益肾,温运脾阳。

保元汤加减。

⼆、硬肿证1、阳⽓虚衰证:益⽓温阳,通经活⾎。

参附汤加味。

2、寒凝⾎涩证:温经散寒,活⾎通络。

当归四逆汤加减。

三、黄疸1、湿热郁蒸证:清热利湿。

茵陈蒿汤加味。

2、寒湿阻滞证:温中化湿。

茵陈理中汤加减。

3、⽓滞⾎瘀证:化瘀消积。

⾎府逐瘀汤加减。

四、感冒1、风寒感冒:⾟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感冒:⾟凉解表。

银翘散加减。

3、暑邪感冒:清暑解表。

新加⾹薷饮加减。

夹痰、夹滞、夹惊兼证的证候、治法、⽤药1、夹痰:⾟温解表,宣肺化痰;⾟凉解表,清肺化痰。

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风寒夹痰证加⽤三拗汤、⼆陈汤,风热夹痰证加⽤桑菊饮加减。

2、夹滞:解表兼以消⾷导滞。

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保和丸加减。

若⼤便秘结,⼩便短黄,壮热⼝渴,加⼤黄、枳实通腑泄热,表⾥双解。

3、夹惊:解表兼以清热镇惊。

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镇惊丸加减。

另服⼩⼉回春丹或⼩⼉⾦丹⽚。

五、咳嗽:1、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咳。

⾦沸草散加减。

2、风热咳嗽:疏风解热,宣肺⽌咳。

桑菊饮加减。

3、痰热咳嗽:清肺化痰⽌咳。

清⾦化痰汤加减。

4、阴虚咳嗽:养阴润肺,兼清余热。

沙参麦冬汤加减。

六、肺炎喘嗽:1、风寒闭肺:⾟温宣肺,化痰⽌咳。

华盖散加减。

2、风热闭肺:⾟凉宣肺,清热化痰。

银翘散合⿇杏⽯⽢汤加减。

3、毒热闭肺: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加减。

4、痰热闭肺证: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五虎汤合葶苈⼤枣泻肺汤加减。

5、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润肺⽌咳。

沙参麦冬汤加减。

6、肺脾⽓虚:补肺健脾,益⽓化痰。

⼈参五味⼦汤加减。

七、哮喘:发作期:1、热性哮喘:清肺涤痰,⽌咳平喘。

⿇杏⽯⽢汤、苏葶丸。

2、寒性哮喘:温肺散寒,化痰定喘。

⼩青龙汤合三⼦养亲汤。

3、外寒内热:解表清⾥,定喘⽌咳。

⼤青龙汤加减。

缓解期:1、肺脾⽓虚:健脾益⽓,补肺固表。

儿科常用中医方剂

儿科常用中医方剂

八珍汤: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正体类要》功用:补益气血主治:气血两虚方歌:四君四物加姜枣,八珍双补气血方人参乌梅汤:人参、炒莲子、炙甘草、乌梅、木瓜、山药《温病条辨》功用:酸甘化阴,健脾止痢主治:久痢伤阴,口渴舌干,微热微咳者人参五味子汤:人参、白术、云苓、五味子、麦冬、炙甘草《幼幼集成》功用:益气健脾主治:久嗽脾虚,中气怯弱,面白唇白者三子养亲汤: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韩氏医通》功用:降气快膈,化痰消食主治:痰壅气滞证大补阴丸:熟地黄、知母(盐炒)、黄柏(盐炒)、龟甲、猪脊髓《丹溪心法》功用:滋阴降火主治:阴虚火旺证方歌: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大定风珠:白芍、地黄、麦冬、龟板、牡蛎、鳖甲、阿胶、甘草、五味子、麻仁、鸡子黄《温病条辨》功用:滋阴养液、柔肝熄风主治:阴虚动风证方歌:温病复脉芍药甘,熟麻阿胶麦连,三甲牡力别龟板,定风五味鸡子全(附:加减复脉汤-炙甘草、干地黄、生白芍、麦冬、阿胶、麻仁)大青龙汤: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石膏、生姜、大枣《伤寒论》功用:发汗解表、清热除烦主治:外感风寒,兼有里热,亦治溢饮方歌: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燥,风寒两解此为良己椒苈黄丸:防己、椒目、炒葶苈子、大黄《金贵要略》功用:泻热逐水,通利二便主治:水饮积聚脘腹,肠间有声,腹满便秘,小便不利,口干舌燥,脉沉弦王氏清暑益气汤: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温热经纬》功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方歌: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

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五皮饮:陈皮、茯苓皮、生姜皮、桑白皮、大腹皮《中藏经》功用:行气化湿,利水消肿主治:治水病肿满,上气喘急,或腰以下肿11.五虎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桑皮、细辛、生姜《证治汇补》主治:痰哮12.不换金正气散:厚朴(姜制)、藿香、炙甘草、半夏、苍术、陈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脾胃不和,痰湿中阻,胸膈痞闷,寒热往来,霍乱吐泻,山岚瘴气牛黄清心丸:牛黄、朱砂、黄连、黄芩、栀子、郁金《痘疹世医心法》功用:清热解毒,开窍安神主治:热陷心包,以及小儿高热惊厥、中风窍闭等证匀气散:炮姜、陈皮、桔梗、木香、砂仁、炙甘草、红枣《医宗金鉴》功用:行气化湿,健脾和胃主治:小儿胎寒乌药散:天台乌药香附子(破,用白者) 高良姜赤芍《小儿药证直诀》功用:调和乳汁主治:乳母冷热不和,心腹时痛,或水泻,或乳不好,因以饲儿,致儿心腹疼痛,或时下利16六君子汤:人参、炙甘草、白茯苓、白术、陈皮、半夏《世医得效方》功用:健脾补气,和中化痰主治:脾胃虚弱,面黄体瘦,或久患疟痢,不思乳食,或呕吐泄泻,饮食不化,或时患饮食停滞,或母有前症,致儿为患甘麦大枣汤:炙甘草、小麦、大枣《金贵要略》功用:养心安神,补牌和中主治:心神不宁,失眠,妇女脏躁方歌:甘草小麦大枣汤,妇人脏躁性反常;精神恍惚悲欲哭,和肝滋脾自然康右归丸: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景岳全书》功用:温补肾阳,填精益髓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或火不能生土,脾胃虚寒;或呕恶腹胀,或翻胃噎膈,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泻痢频作方歌: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19.左归饮:熟地、山药、枸杞子、炙甘草、茯苓、山茱萸《景岳全书》功用:补益肾阴主治:真阴不足,腰酸且痛,遗精盗汗,咽燥口渴方歌:左归怀山地枣皮,枸杞甘草合云苓,去苓若加桂附仲,右归补火主命门归脾汤: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龙眼肉,远志、酸枣仁、木香、炙甘草、人参,加生姜、大枣《正体类要》功用:养血安神,补心益脾,调经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证方歌:归脾参芪术草姜,当归龙眼枣木香,茯神远志酸枣仁,益气补血心脾强(四君归期早,远知龙眼香)四神丸: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大枣《内科摘要》功用:温补暖脾,涩肠止泻主治:脾肾虚寒之五更泄泻方歌:四神故纸吴茱萸,肉蔻除油五味具,大枣生姜同煎合,五更肾泄最相宜白虎汤:知母、石膏、炙甘草、粳米《伤寒论》功用:清热生津主治:伤寒阳明热盛,或温病热在气分证方歌: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气津生百合固金汤:熟地、生地、归身、白芍、甘草、桔梗、玄参、贝母、麦冬、百合《慎斋遗书》功用:养阴润肺,化痰止咳主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方歌: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芍药、细辛、通草、大枣、炙甘草《伤寒论》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主治:血虚寒厥证方歌:当归四逆桂枝芍,细辛甘草木通着,再加大枣治阴厥,脉细阳虚由血弱,内有久寒加姜茱,发表温中通经脉异功散:人参、茯苓、白术、陈皮、甘草《小儿药证直诀》功用:健脾理气主治:脾胃虚弱,中焦气滞者导赤散:生地黄、木通、生甘草、竹叶《小儿药证直诀》功用:清心利水养阴主治:心经火热证方歌:导赤生地与木通,草稍竹叶四般功,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草地通竹)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甘草、白术、生姜、大枣《金贵要略》功用: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主治:风水或风湿方歌:防己黄芪金匮方,白术甘草枣生姜,汗出恶风兼身重,表虚湿盛服之康麦味地黄丸:麦冬、五味子、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寿世保元》功用:滋肾养肺主治:肺肾阴虚证杞菊地黄丸:生地、山茱萸、茯苓、山药、丹皮、泽泻、枸杞子、菊花(六味地黄丸用生地加枸杞、菊花)《医级》功用:滋肾养肝主治:肝肾阴虚证,偏于养肝明目连翘败毒散: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枳壳、桔梗、茯苓、甘草、生姜、薄荷、连翘、金银花(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二花、连翘)《医方集解》功用:清热解毒消疮主治:疮毒远志丸:远志、石菖蒲、茯神、人参、龙齿、白茯苓《严氏济生方》功用:固摄精气,交通心肾,宁神定志主治:虚劳惊悸,神气不宁牡蛎散:黄芪、麻黄根、牡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用:益气固表,敛阴止汗主治:气虚不固之自汗、盗汗沙参麦冬汤:沙参、玉竹、生甘草、桑叶、麦冬、生扁豆、花粉《温病条辨》功用:清养肺胃,生津润燥主治:燥伤肺胃阴分,津液亏损方歌:沙参麦冬扁甘桑,竹粉甘寒救燥伤,证或热兮定或咳,脉然无汗嗽痰凉补中益气汤:黄芪、炙甘草、人参、、橘皮、升麻、柴胡、白术《脾胃论》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气虚发热等中气不足证方歌: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升阳举陷功独擅,气虚发热亦堪珍补肾地黄丸:熟地黄、山茱萸、炒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牛膝、鹿茸(六味地黄丸加牛膝、鹿茸)《医宗金鉴》功用:补肾益筋壮骨主治:小儿禀赋不足,肾气虚弱附子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附子《伤寒论》功用:温经回阳,扶阳固表,泄热消痞主治:阳虚于外,热结于胃附子理中汤:大附子、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功用:补虚回阳,温中散寒主治:五脏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失音不语;下焦虚寒,火不生土,脘腹冷痛,呕逆泄泻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温病条辨》功用:养阴透热主治:邪热内伏证;阴虚火旺证方歌: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仔细看,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固真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黄芪、附子、肉桂、山药《证治准绳》功用:温阳化气健脾主治:小儿慢脾风,四肢厥冷者。

【中国名老中医偏方大全】儿科

【中国名老中医偏方大全】儿科

【中国名老中医偏方大全】儿科名老中医偏方(十五)儿科一、消化不良与小儿疳积1、鹧鸪菜鸡内金治小儿消化不良[用料]鹧鸪菜干品、鸡内金各适量[制用法]共研细末备用。

每次3克,日服2次,开水冲服。

[功效]消食化积。

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功效]2、参黄二金汤治小儿消化不良[用料]太子参20克,独角金15克,鸡内金10克,胡黄连5克。

[制用法]水1碗煎半碗,分2次服,连服3-5剂。

[功效]用治进食很少,久则消瘦之患儿。

3、麦芽陈皮汤治小儿消化不良[用料]大荠茎叶、炒麦芽各10克,陈皮2克。

[制用法]水煎内服,代茶饮。

[功效]用治小儿消化不良。

4、锅巴饼治小儿消化不良[用料]锅巴1500克,炒神曲120克,炒砂仁60克,山楂120克,莲肉(去心)120克,鸡内金30克,白糖、米粉各适量。

[制用法]先将锅巴炒黄,再炒鸡内金,将莲肉用锅蒸20分钟,然后将前六味共捣碎,研成细末,调入白糖、米粉拌匀,按常法作蒸饼或烙食。

蒸烙火力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药性挥发,影响疗效。

[功效]健脾消食,清虚热。

用治小儿消化不良、食积腹痛。

5、山楂汤治小儿厌食症[用料]山楂片20克,大枣10枚,鸡内金2个,白糖少许。

[制用法]山楂片及大枣烧焦呈黑黄色,加鸡内金、白糖煮水。

频频温服,每日2或3次,连服2天。

[功效]健脾止泻,消食化滞。

用治小儿不畏饮食、腹胀、手足心热、头发干枯、大便干燥或稀溏。

6、鸭胆粉治小儿五疳症[用料]鸭胆汁30克,怀山药粉30克,蜂蜜15克。

[制用法]鸭胆汁与山药粉和匀,晒干,研末。

以蜂蜜加水1匙,与药粉调匀蒸10分钟,空腹服下。

1-3岁,每服3克,每日1次;3-6岁,每服3克,每日2次;6-9岁,每服3克,每日3次。

如口渴,可另用鸡内金煎水饮。

[功效]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消积化滞。

用治小儿疹后发热、消瘦、口渴、面黄之五疳。

效果良好。

7、消疳灵治小儿疳积[用料]生栀仁30粒,皮硝9克,葱头7个,飞箩面1匙,鸡蛋1个(去黄),蜂蜜适量。

中医儿科界的名医验方

中医儿科界的名医验方

中医儿科界的名医验方传统育儿说1篇原创内容公众号中医儿科界的名医验方1.【名方】乳蛾解毒汤【组成】金银花15克,大青叶15克,板蓝根15克,锦灯笼6克,桔梗6克,甘草6克,牛蒡子6克,玄参6克,丹皮6克,赤芍10克,马勃5克,青蒿15克,薄荷6克,公英10克,黄芩6克。

【功能】解毒退热,散瘀消肿。

【主治】小儿扁桃体炎。

【用法】用水泡半小时,头煎煮沸8分钟,二煎煮沸20分钟。

频服,日1剂。

【方解】重用金银花、公英、黄芩、大青叶、板蓝根、锦灯笼、牛蒡子、生甘草解毒退热,消肿利咽;辅以赤芍、丹皮、马勃凉血活血,化瘀散结;青蒿、薄荷芳香清透,疏风退热;佐用玄参滋阴降火,以防毒热伤阴,桔梗宣肺利咽,载药上行。

临床应用:高热者酌加生石膏、羚羊角粉。

化脓者可选加僵蚕、蝉衣、全蝎。

热退纳呆,选加炒三仙、鸡内金、藿香。

药后大便稀,超过日三次者,可减牛蒡子,酌加沙参、芦根。

对乳蛾解毒汤进行剂型改革而研制的乳蛾解毒合剂,按照科研设计方案进行了130例临床试验,其中对照组30例。

结果试验组治愈率69%,总有效率93%;对照组(银黄口服液)治愈率20%,总有效率86.67%。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乳蛾解毒合剂试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未见明显副作用。

药效学研究表明,乳蛾解毒合剂有明显的退热、消炎、镇痛作用,还有一定的抗病毒抑菌作用。

毒理学研究表明,未见明显毒性作用。

2.【名方】和胃消食汤【组成】连翘12克,神曲16克,麦芽16克,山楂20克,茯苓12克,陈皮12克,川厚朴12克,砂仁5克,鸡内金10克。

【功能】和胃消食。

【主治】小儿厌食,脘腹痞满、胀痛,纳呆,嗳腐吞酸,恶心呕逆,睡卧不宁,大便干结,或便下酸臭,舌苔厚腻。

【用法】水煎服。

【方解】方中山楂为君药,消一切饮食积滞,尤善消肉食油腻之积;以神曲、麦芽、砂仁、鸡内金消食健脾以化陈腐之积,共为臣药,三药同用,消各种食物积滞;佐以陈皮、川厚朴行气化滞和胃止呕,茯苓健脾利湿和中止泻,连翘清热散结,诸药配伍,使食积得化,胃气得和。

【儿科】儿科实用方六首

【儿科】儿科实用方六首

【儿科】儿科实用方六首1、小儿厌食方主治:小儿食欲减退或消失,食量减少,营养不良,头发、毫毛色黄直立,皮肤干燥粗糙、体重下降,生长发育迟缓。

鸡内金6g、砂仁3g、生山楂6g、太子参9g、白扁豆6g、白术6g、生山药9g、炒谷芽6g、炒麦芽6g2、防感强壮汤主治:成人或小儿免疫力低下,体弱多病,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及哮喘缓解期治疗;黄芪9g、防风6g、白术9g、山药9g、鸡内金6g3、小儿食积汤功效:小儿食积,腹部胀满,时有腹痛,夜寐不安,频嫩翻身蹬被,口臭,暖气腐臭,大便干结,矢气秽臭,时有发热或手足心热。

连翘6g、火麻仁6g、炒莱藤子6g、焦神曲6g、茯苓6g、木香6g、枳壳6g、陈皮6g、焦槟榔6gt焦麦芽6g、焦山楂6g备注:小儿厌食膏与小儿食积膏的区别在于:厌食膏针对脾胃气阴不足的虚证,以厌食消瘦,营养不良为主证。

食积膏针对的是以食滞胃肠的实证,以食积腹胀,口臭便干为主证。

请各位注意辨证用药。

4、小儿多动症方a土虚木旺(宜补脾清肝)僵蚕6g、龙齿10g、甘草6g、钩藤10g人参6g、白术16g、茯苓10g、焦山楂6g、炒内金6g、焦麦芽6g、焦神曲6gb肝肾阴虚肝风内动(静灵口服液配方)钩藤10g、龙齿10g、泽泻4g、山药10g、茯苓4g、牡丹皮4g、酒萸肉4g、熟地黄10g炒内金6g、焦山楂6g、焦麦芽6g、焦神曲6g、僵蚕6g上两方根据情况可加决明子、石决明,平肝熄风;大便干用白术,大便稀用炒白术。

无龙齿可以用龙骨、牡蛎。

5、小儿腹痛汤功效: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鸡血藤6g、木香3g、夏枯草6g、忍冬藤6g、连翘6g、吴茱萸3g、千姜3g、延胡索6g、炙甘草3g、砂仁3g、白芍6g6、健脾祛湿汤主治:脾虚湿热所致困倦乏力,肥胖懒动,头蒙如衰,面部油腻,面色晦暗,口中黏腻,纳谷不香,食吞腹胀,阴部潮湿,大便粘腻不爽,或者经常腹泻;舌胖大有齿痕,苔白(或黄)厚腻。

党参6g、茯苓6g、陈皮3g、清半夏3g、生苡米6g、藿香3g、佩兰3g、豆蔻3g、厚朴3g、紫苏梗3g、炒菜菔子3g、玉米须3g、荷叶3g、焦山楂3g、茵陈3g。

儿科方剂

儿科方剂

中医医院儿科常用方剂目录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15g 茯苓9g 陈皮15g 甘草4.5g 生姜7片乌梅1个【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痰湿咳嗽。

2.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组成】熟地12g 白芍9g 当归9g 川芎6g【功用】补血和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

3.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组成】人参3g 莲子10g 炙甘草6g 乌梅1个木瓜10g 山药12g【功用】酸甘化阴,健脾止痢。

【主治】久痢伤阴。

4.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组成】紫苏子9g 莱菔子9g 白芥子9g【功用】祛痰,降气,消食。

【主治】痰壅气滞食滞证。

5.大补阴丸(《丹溪心法》)【组成】知母12g 黄柏12g 熟地18g 龟板18g【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证。

6.大定风珠(《温病条辨》)【组成】鸡子黄2个生龟板12g 鳖甲12g 生牡蛎12g 五味子6g 生白芍18g阿胶9g 生地18g 麻仁6g 麦冬18g 炙甘草12g【功用】滋阴熄风。

【主治】阴虚动风证。

7.大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12g 桂枝6g 炙甘草6g 杏仁6g 生姜9g 大枣3g 石膏12g【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

8.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9g 芍药9g 细辛6g 干姜6g 甘草6g 桂枝9g 半夏9g 五味子6g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内饮证。

9.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组成】防己12g 椒目5g 葶苈子10g 大黄10g【功用】泻热逐水,通利二便。

【主治】大肠水结证。

10.王氏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组成】西洋参5g 石斛15g 麦冬 9g 黄连 3g 竹叶 6g 荷梗 6g 知母 6g甘草3g 粳米15g 西瓜翠衣30g【功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

11.五皮饮(《中藏经》)【组成】陈皮9g 茯苓皮24g 生姜皮6g 桑白皮9g 大腹皮9g【功用】行气化湿,利水消肿。

儿科中药方

儿科中药方

轻感冒:二花板蓝根10 紫菀前胡桔梗荆芥辛夷6甘草5 健脾消食:党参黄芪白术白扁豆15 茯苓9 陈皮甘草鸡内金5
消积:焦三仙各20 内金15 陈皮白扁豆15
养胃生津:生地石斛沙参10 麦冬9 乌梅山楂甘草6
和胃止痛:半夏陈皮枳壳白芍香附 6 川楝子元胡乌药甘草5
热性哮喘:麻黄6杏仁黄芩蝉蜕鱼腥草9 浙贝母桑白皮甘草6 苍耳子3
寒性咳嗽:麻黄杏仁陈皮半夏茯苓紫苏子10 干姜8 细辛6 甘草5
止咳:荆芥前胡桔梗杏仁甘草枇杷叶紫菀白前陈皮芦根10 天竺黄全瓜蒌贝母20
扁桃体炎:二花连翘12玄参10牛膝15板蓝根9赤芍9
增免:太子参黄芪15 仙灵脾五味子黄精麦冬 6 白术9 甘草5
眩晕:柴胡黄芩半夏陈皮白术泽泻天麻菊花大枣生姜10 党参茯苓勾丁15 甘草5
口臭: (1)甘露饮:生地麦冬石斛黄芩茵陈10 枳实5枇杷叶9 甘草6
(2)黄连枳实甘草5 勾丁焦山楂15。

【王鹏飞:儿科方】

【王鹏飞:儿科方】

【王鹏飞:儿科方】王鹏飞老医家传儿科三世,善用青黛、紫草二药,前已著文详述(青黛善清气分热,紫草善清血分热)。

今再揭其经验十方如下,以备临床。

1.清热饮【处方】青黛3g 天竺黄6g 藿香9g 寒水石12g【主治】主治小儿感冒发烧,以及原因不明的发热。

【加减】咳嗽加乌梅9g;久热加生地9g、地骨皮9g)2.清喉饮【处方】青黛3g 青果9g 白芷3g 茶叶6g 金果榄9g【主治】主治小儿咽喉红肿疼痛、溃烂,兼治口舌生疮。

3.寒香片【处方】官桂3g 丁香1.5g 肉蔻3g 赤石脂9g 寒水石9g (每服1-1.5g)【主治】主治小儿夏季消化不良或秋季腹泻。

4.紫草散【处方】青黛3g 紫草12g 白芷6g 乳香9g 寒水石12g【主治】主治荨麻疹、脓疱疮、痱毒、疖肿及紫癜。

5.灵仙散【处方】青黛3g 钩藤15g 威灵仙9g 木瓜9g 乳香6g 寒水石12g【主治】主治关节炎、四肢关节红肿酸痛或伴有发热者。

6.止血散【处方】青黛3g 紫草12g 白芨9g 五倍子6g【用法】细面,每服1-1.5g,日二至三服【主治】主治吐血、咳血、衄血、以及皮肤出血。

7.钩藤散【处方】青黛3g 钩藤9g 莲子心9g 灵仙9g 天竺黄6g 寒水石12g【主治】主治发热、惊厥、神昏、癫痫8.生肌散【处方】象皮30g 牙皂3g 松花粉15g 乳香12g 松香12g 冰片3g【用法】细面,外敷患处,每日一次,干面或油调用【主治】主治疮痛溃烂久不收口,兼治鹅口疮及口腔溃疡。

9.千年健丸【处方】千年健60g 何首乌90g 黄精90g 紫草60g【用法】细面,加蜜一倍丸,每丸重9g,日服两次【主治】主治心脏、肝脏疾病,贫血,关节炎等。

10.银黛合剂【处方】银杏青黛百合苏子寒水石天竺黄【主治】治疗小儿咳喘及小儿肺炎。

11.通便汤【处方】钩藤10克,茯苓10克,化红6克,伏龙肝10克,甘草3克组成。

【主治】主治小儿习惯性便秘,症见大便干燥或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比正常延长两三天,部分病儿精神食欲不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名称方号方名辩证小儿感冒1祛风寒外感风热,内挟食积2清宣导滞汤外感温热,饮食积滞3石膏知母青蒿汤邪在卫分或卫气同病4新加正气汤风邪挟湿,阻中发热5麻疹1荆防方风热邪气搏于营血所致2消风清热饮风热邪气搏于营血所致麻疹合并肺炎1加减前胡汤疹毒未净内陷于肺,灼津成痰,耗伤肺阴2麻肺汤稚动之体,营卫不足,疹毒内陷,伤阴耗气小儿急性支气管炎1宣降汤外感风寒,肺失宣降2麻辛汤外感风寒小儿哮喘1蜂龙汤痰气交阻,肺气不得宣降,上逆作喘鸣,肺管钥2麻杏石甘辛茶汤痰热内蕴,复感外邪,内外相合,痰阻气道,3蝉龙定喘汤痰热蕴肺,肺失清肃4小儿哮喘基本方虚中挟实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1平喘合剂风寒外束,痰热壅肺荆芥穗6克,防风6克,僵蚕6克,浮萍6克,生甘草6克9克,薄荷4.5克,蝉蜕4.5克生石膏10-25克(先煎),知母6-10克,青蒿10-15克,苏叶10克,藿香10克,连翘15克,薄荷5克,白芷10克儿科金银花6克,钩藤6克,薄荷6克,连翘6克,蝉蜕3克,生石膏15-60克,花粉9-15克,青蒿9-18克,白薇31克连3-6克,山楂9-15克,建曲9-15克,槟榔6-9克,板蓝炙麻黄6克,细辛4克,炙冬花10克,五味子8克,炙枇蜂房6克,地龙10克,桔梗6克,苏子12克,白果10克,葛根10克,白芍10克,丹皮10克,钩藤10克,百部10克15克,黄芪15克,桂枝3克麻黄2-4克,杏仁6-8克,前胡6-8克,桔梗3-6克,苏子荆芥9克,防风9克,浮萍9克,当归9克,赤芍9克,大前胡3克,杏仁3克,桑叶3克,知母3克,麦冬3克,金克炙麻黄3-5克,熟地10-15克,杏仁10克,竹沥半夏10克炙甘草5克。

桔梗9克,生麻黄3克,细辛3克,五味子9克,半夏9克蜜麻黄5克,杏仁6克,生石膏12克,细辛2克,炙甘草4蝉蜕9克,地龙9克,莱菔子9克,苏子9草3克药方名称小儿肺炎1麻石葶蒌饮内热痰滞,肺胃不清2葶苈五子汤外感风温内袭而致3肺炎痰喘汤外感风邪,内蕴痰浊,肺气闭塞4苦降辛开方热毒壅盛,痰闭肺窍小儿厌食症1消积散饮食失调,喂养不当,影响受纳运化2理脾化滞汤脾胃不和3凉润增食汤脾胃阴虚4导滞运脾方脾失不运,饮食积滞小儿消化不良1清肠消导汤脾虚暑湿挟滞阻于胃肠,而使清浊升降失常小儿中毒性消化不良1脾胃阴伤,肝木横逆加味脾胃健运汤小儿腹泻1止泻汤湿热2止泄灵脾虚热,胃失和降3龙牡三石汤湿热泄泻4健脾粉脾胃虚弱5消导止泻汤喂养失节,饥饱无时,损伤脾胃,健运失司6建食和中汤脾胃嫩弱,喂养不当,损伤脾胃7新加胃苓汤饮食不节,脾郁不舒,运化失司,湿邪内停小儿肠炎1小儿理脾和胃散脾胃不和,中焦湿热麻黄2克,生石膏15克,甜葶苈5克,瓜蒌12克,杏仁1半夏6克,焦鸡内金10克,六一散12克葶苈子3克,牛蒡子6克,莱菔子6克,炒杏仁6克,化橘沙参10克,麦冬10克,扁豆10克,玉竹10克,天花粉10北条参10克,炒白术6克,炒扁豆8克,炒苡仁8克,炒枳乌梅6克,焦三仙18克。

焦神曲4.5克,焦山楂4.5克,焦麦芽4.5克,鸡内金1.茯苓10克,藿香10克,木香3克,川朴3克,川连3克,砂克,稻芽10克。

生麻黄1.5克,生石膏15克(先煎),金银花9克,连翘克,瓜蒌皮6克,元参6克黄连1克,黄芩10克,干姜1克,半夏3克,枳壳5克,川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生石膏30克,,寒水石30克党参120克,甘草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面,筛为散以上者,每次3克,日服2次匾蓄7.5克,瞿麦7.5克,车前子7.5克,木通5克,滑石克,生甘草5克,莲肉7.5克,扁豆7.5克,薏苡仁7.5克法】水煎服,6个月以下患儿分6日服,1岁以内分4日服车前子(微炒)32克,泽泻(炒炭存性)64克,木瓜2424克,党参16克,广木香16克,葛根16克,桔梗9克【用次,3-6个月者每次1.2-1.5克,6个月-1岁服1.5-2克,白头翁6克,香附4克,砂仁1克,茯苓5克,苍术炭5克西洋参2.1克(药液煎服),麦冬9克,北五味肉3克,干豆12克,木瓜9克。

苍术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炙甘草7.5克。

山药10克,茯苓10克,薏米10克,山楂10克,扁豆10克克,黄连2克,麦芽20克佛手5-10克,山楂5-10克,麦芽5-10克,连翘5-10克,建曲6克,山楂6克,苍术6克,麦芽9克,茯苓9克,陈皮新生儿黄疸1和肝散湿热熏蒸,胆汁外溢小儿黄疸性肝炎1和肝散湿热熏蒸,胆汁外溢2菌陈赤虎汤湿热毒邪交蒸于肝胆小儿急性黄疸性肝炎1茵陈蒿汤加减湿热内蕴,中焦失和,胆汁外溢,发为黄疸2茵板丹滑石汤湿热遏阻脾胃,熏蒸肝胆,胆汁外溢,发为黄疸百日咳12345678910小儿肾病综合症1小儿肾病合剂脾虚湿困,三焦气化失司小儿肾炎1鱼腥草汤湿热瘀阻,毒热壅盛2泻肺补脾方脾虚生湿,湿郁化热,湿热壅遏,气机不畅,全瓜蒌60克,广郁金15克,片姜黄15克,神曲15克,生全瓜蒌60克,广郁金15克,片姜黄15克,神曲15克,生茵陈15克,栀子9克,板蓝根15克,姜黄9克,丹参9克滑石12克,甘草3克菌陈20克,赤芍20克,山楂10克,板蓝根10克,紫草10克,白茅根(或玉米须)15克。

茵陈15克,金钱草9克,栀子6克,大黄6克,焦山楂9克6克,甘草3克,白蔻3克(后下),陈皮3克,厚朴6克鱼腥草15克,倒扣草30克,半枝莲15克桑白皮5-12克,淡子芩6-8克,茯苓6-10克,生北芪12陈皮3-5克。

嫩苏梗9克,制厚朴10克,广陈皮6克,炒白术6克,知母猪苓9克,泽泻9克,甘草6克。

【用法】将上药放入容器120-150毫升,分两次温服急性肾小球肾炎1四苓散合五皮饮方加减风热侵袭,肺肾气化失职,水液潴留2滋肾丸汤剂加味方风邪犯肺,三焦气滞,肺失清宣,水气泛溢,小儿慢性肾炎1宣肺利水饮肺气不宣,脾不健运,水停为患2加味健脾补肾饮脾肾两虚3消尿蛋白饮脾肾两虚小儿急性肾炎1清癸汤外感风邪,风热壅盛,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小儿遗尿症1补肾缩泉汤脾肾阳虚2缩泉丸加味肾气虚弱,膀胱失其约束3缩泉丸加味方(散)肾气不固,下元虚寒4骨脂金樱固摄汤肾气虚惫,膀胱约束无权小儿疝气1完疝汤中气下陷流行性腮腺炎1清热解毒饮风温毒邪,邪壅少阳,热毒内阻2芥防二连汤热毒蕴结流行性急性腮腺炎1六味消毒饮内有蕴热,外合时邪之毒,结于少阳、阳明之络小儿水痘1银翘二丁汤内蕴湿热,外感时邪病毒,时邪与湿热相搏,留小儿营养性贫血1补血灵糖浆喂养不当,脾胃虚弱,受纳运化失司,生化气血小儿营养不良1消积汤脾胃气虚,运化无力2猪肝散疳积脾虚,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茯苓12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白术12克,陈皮10克防风12克,麻黄6克,杏仁12克,甘草3克,生石膏30克12克,鲜白茅根35克,车前子9克,生肉桂3克韭子15克,破故纸15克,益智仁15克,白术15克,覆盆药30克,桑螵蛸30克,党参25克,附子10克台乌药9克,山药18克,益智仁9克,五味子6克,桑螵黄芪15克,龟板30克(先煎),山药15克,苡米15克,金银花6-12克,大青叶6-9克,玉米须13-30克,泽泻6-桔梗5克,杏仁5克,木通5克,苡仁10克,茯苓10克,猪10克,葱白1小撮。

党参15克,茯苓9克,山药15克,苡仁15克,扁豆12克香附9克,炙甘草9克,肉苁蓉9克,菟丝子9克芥穗8克,防风8克,川连8克,连翘8克,昆布10克,海土茯苓10克,牛蒡子8克,忍冬藤15克板蓝根15克,忍冬藤15克,夏枯草10克,僵蚕10克,赤柴胡6克,白芍15克,枳实12克,甘草6克,黄芪12克,铁线草15克。

金银花15克,野菊花15克,牛蒡子10克,紫背天葵子5克10克,升麻3克,薄荷3克,连翘10克。

益智仁100克,炒山药30克,桑螵蛸40克,补骨脂15克补骨脂10克,金樱子10克,防风10克,藁本10克,浮萍槟榔炭10克,鸡内金15克,水红子15克,党参25克,白克,荷叶10克。

煅牡蛎3克,大白3克,文蛤3克,夜明砂3克,去壳使君银翘6-10克,连翘6-10克,六一散(包)6-10克,车前制首乌30克,鸡血藤30克,熟地30克,当归30克,炒白子18克,大枣15枚。

小儿夏季热1羊耳菊合剂气阴两伤2加减银翘散方暑热之邪,淫犯脾胃,气阴两伤,热邪稽留而小儿夏季高热1清络饮加味暑热伤阴,阴虚火旺多发性疖肿1藿佩六一散加味汗出遇冷,暑湿乘虚而入,停聚肌腠,气血运行新生儿硬皮症1复方生脉散方阳气未充,阴血未长,禀赋薄弱,血气不和小儿多涎症1固涎散脾胃不和,心神不宁2五味异功散加味脾胃虚寒,气虚不摄小儿蛔虫病1连梅安蛔汤加减蛔动不安,内扰胃肠,外袭肌腠,发为小儿蛔虫性肠梗阻1减味乌梅汤虫积致肠腑痞结而肠道梗阻脑积水1解颅饮先天不足,脾肾两虚2参苓地黄汤肾气虚弱,精血不足儿童风湿性脑病1加味疏风柔肝方风邪上犯,伤阴动风小儿癫痫1镇痉化痰汤先天不足,后天又失于调理。

肝气不和,阳升风小儿舞蹈病1加味芍药甘草汤肝阴不足,肝风内动,气血耗伤,筋脉失养2赭石牡蛎汤肝经风动,心经热盛小儿口疮1清热泄脾散心脾积热2凉膈散脾胃积热羊耳菊10-29克,桑椹子10-15克,黄芪6-15克,葛根6连翘5-10克,薄荷3-5克,牛蒡子3-5克,荆芥3-5克,甘黄芩6克,连翘6克,栀子6克,大黄6克,芒硝(冲服)生代赭石21克(先煎),生牡蛎24克(先煎),天竺黄尾9克,白芍12克,桑枝30克黄连6克,山栀9克,黄芩6克,石膏12克,生地12克,茯蚤休5克,石菖蒲3克,钩藤6克,制胆星3克,僵蚕5克杭白芍25克,生甘草10克,生地25克,茅苍术13克,嫩20克。

党参9-12克,熟地9-12克,茯苓6克,山药9克,炒白术甘草3克,红枣5枚。

丹参20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防己20克,玉竹15克乌梅15克,细辛6克,川椒3克,党参9克,当归9克,黄毫升,直肠滴注,每分钟40-50滴分。

党参9克,白术9克,甘草3克,陈皮5克【用法】先熬龟板1小时,后下余药,煎三沸、去渣、混党参9克,白术9克,鸡内金6克,茯苓9克,陈皮4克,苡2片,大枣2枚。

黄连3克,乌梅10克,黄柏(炒)5克,使君子12克,槟茯苓15克,赤芍10克人参6克(另炖服),黄芪4.5克,五味子1.5克,麦冬4桑螵蛸30克,菖蒲9克,远志9克,五味子9克,山茱萸1参9克(煎汤)。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每服6克,人青蒿3克,黄芩3克,银花5克,扁豆花3克,竹叶3克,荷青(爵床)10克,五叶莲(蛇含)10克藿香6克,佩兰5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天葵6克,野草3克)。

蚕6克,浮萍6克,生甘草6克,金银花12克,牛蒡子9克,丹皮9克,生地9克,黄芩5克,知母6-10克,青蒿10-15克,甘草3-5克翘15克,薄荷5克,白芷10克,川连10克,黄芩10克,甘草5克荷6克,连翘6克,蝉蜕3克,炒莱菔子5克,甘草2克5克,青蒿9-18克,白薇31克,桑叶9-12克,赤芍6-9克,柴胡6-9克,荆芥9克,黄建曲9-15克,槟榔6-9克,板蓝根15-31克冬花10克,五味子8克,炙枇杷叶30克,射干12克,川贝5克,石膏20克梗6克,苏子12克,白果10克,百部10克,天竺黄3克,诃子6克皮10克,钩藤10克,百部10克,甘草5克,杏仁5克,浮萍5克,地龙5克,太子参克前胡6-8克,桔梗3-6克,苏子4-7克,葶苈子4-6克9克,当归9克,赤芍9克,大青叶9克,黄芩9克,蝉蜕6克3克,知母3克,麦冬3克,金银花9克,天花粉3克,板蓝根9克,元胡6克,甘草1.5克,杏仁10克,竹沥半夏10克,款冬花10克,射干6克,炙细辛2-5克,五味子5克,辛3克,五味子9克,半夏9克,桂枝9克,生石膏30克石膏12克,细辛2克,炙甘草4克,茶叶1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