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教学目标:1. 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 学习使用适当的捉泥鳅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合作意识,学会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准备:1. 活泥鳅若干条2. 捉泥鳅的容器(如脸盆、水桶等)3. 捉泥鳅的工具(如网兜、勺子等)4. 毛巾、肥皂等清洁用品教学内容:一、捉泥鳅(5分钟)1. 教师向幼儿介绍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外观、鳞片、尾巴等。
2. 讲解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如如何用手捉、用网兜捞等。
3. 教师与幼儿一起在容器中捉泥鳅,引导幼儿亲身体验捉泥鳅的乐趣。
二、泥鳅的特点(5分钟)1. 教师与幼儿一起观察捉到的泥鳅,讨论泥鳅的特点,如光滑的皮肤、鳞片、游泳方式等。
2. 幼儿分享自己捉泥鳅的心得,讨论捉泥鳅的难易程度。
三、泥鳅的清洁(5分钟)1. 教师向幼儿讲解如何清洁泥鳅,引导幼儿观察清洁过程中的变化。
2. 教师与幼儿一起用毛巾擦拭泥鳅,用肥皂清洗泥鳅的身体。
3. 幼儿亲手清洁泥鳅,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
四、泥鳅放归大自然(5分钟)1. 教师向幼儿讲解泥鳅的生活环境,引导幼儿思考泥鳅为何要放归大自然。
2. 教师与幼儿一起将清洁后的泥鳅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
3. 幼儿观察泥鳅在自然环境中的表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五、活动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本次活动,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2. 教师针对本次活动的组织情况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类似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捉泥鳅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对泥鳅特点的认知。
2. 关注幼儿在清洁泥鳅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搜集幼儿在活动结束时的分享内容,了解他们对活动的满意度和收获。
六、科学探索:捉泥鳅的奥秘(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泥鳅能在水中自由游动?”引导幼儿思考泥鳅的生理特点。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泥鳅生活习性及外形特征。
2.提高幼儿的动手本领和察看力,让他们亲自参加捉泥鳅的活动,体验其中的乐趣。
3.通过亲近自然的方式,加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和保护自然生态的意识。
教学准备:1.制作图片PPT,准备幼儿听课。
2.准备钓鱼竿和鱼饵,为捉泥鳅活动做好准备。
3.准备水桶和放泥鳅的容器。
4.钩子、鱼线、剪刀、口袋等。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用图片PPT向幼儿呈现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并引导幼儿感受自然的美好。
2.讲解捉泥鳅的方法:引导幼儿把鱼饵系在钓钩上,然后把鱼线扔进水里,等到泥鳅吃鱼饵后快速将鱼竿往上提,将泥鳅钩出来。
3.幼儿实践环节:让幼儿动手尝试捉泥鳅,予以必要的帮忙和引导,使其感受到动手学习的乐趣和实践本领的提高。
4.反思和总结环节:引导幼儿进行自我检查和总结,分析捉泥鳅时本身的不足之处,并予以必要的引导,以便下次能够更好更快地捉到泥鳅。
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在本次教学中,通过图片呈现和实践操作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向幼儿介绍了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
通过帮忙幼儿捉泥鳅,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本领和察看力。
2.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围围着捉泥鳅打开,直观生动地向幼儿介绍了泥鳅的生活习性和捉泥鳅的方法,让幼儿在参加中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了相关学问。
3.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幼儿了解了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提高了动手本领和察看力,加强了环保意识,体验了自然的乐趣。
4.教学不足:本次教学中,由于时间有限,无法深入探讨泥鳅的其他学问点。
同时,对幼儿的安全保障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措施。
总之,本次教学虽有不足之处,但通过生动形象地教学方式和实践操作的环节,有效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本领和察看力,让幼儿在参加中学习,实现了教学目标。
幼儿园大班音乐优质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优质教案《捉泥鳅》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材第四章《快乐童谣》,详细内容为歌曲《捉泥鳅》。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幼儿感受音乐节奏,培养音乐兴趣,同时锻炼他们的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熟悉并喜爱歌曲《捉泥鳅》,能够准确地唱出歌词。
2.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使他们能够跟随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
3. 增进幼儿之间的友谊,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动作的配合。
重点:歌词的记忆和音乐节奏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歌词卡片、泥鳅玩具。
学具:小鼓、沙锤、手铃、舞蹈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模仿捉泥鳅的场景,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节奏。
2. 歌曲学习(10分钟)a. 教师播放歌曲《捉泥鳅》,让幼儿跟随音乐拍手感受节奏。
b. 教师分句教唱歌曲,让幼儿模仿并记忆歌词。
c.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唱歌曲,注意指导幼儿的音准和节奏。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挑选歌曲中的一句歌词,为幼儿示范如何用动作表现歌词内容。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句歌词,用动作表现歌词内容。
b.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动作和节奏。
c. 各组轮流展示,大家共同评价。
5. 音乐游戏(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如“捉泥鳅接力赛”,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捉泥鳅》2. 歌词重点句子:捉泥鳅,捉泥鳅,小泥鳅,滑溜溜。
一起去,一起去,田里捉泥鳅。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人表演歌曲《捉泥鳅》,并尝试自己创作一句歌词。
2. 答案示例:捉蜻蜓,捉蜻蜓,小红蜻蜓,飞呀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针对他们的难点进行重点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a. 让幼儿尝试用其他动物的名字替换歌词中的“泥鳅”,创作新的歌词。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知道泥鳅对环境的要求。
2.通过捉泥鳅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了解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学会捉泥鳅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泥鳅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要求。
2.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准备1.泥鳅若干条。
2.捉泥鳅的工具:小桶、网兜、手套等。
3.教学场地:户外泥鳅池。
五、教学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泥鳅吗?谁知道泥鳅长什么样?生:泥鳅长长的,滑滑的,身上有花纹。
师:对了,泥鳅是一种生活在水里的鱼,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捉泥鳅,好不好?生:好!2.讲解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师:在捉泥鳅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泥鳅身体细长,呈圆筒形,身上有花纹,喜欢生活在泥里。
泥鳅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怕冷、怕干燥。
3.讲解捉泥鳅的方法师:现在我们知道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了,我来教大家如何捉泥鳅。
(1)准备工具:小桶、网兜、手套等。
(2)选择合适的地方:在泥鳅池的边缘,泥鳅较多的地方。
(3)捉泥鳅的方法:用手轻轻插入泥里,感受泥鳅的存在,然后用网兜将其捞起。
4.实践活动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会了捉泥鳅的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捉泥鳅吧!(1)分组进行捉泥鳅活动,每组4-5人。
(2)在捉泥鳅过程中,注意安全,不要损坏泥鳅池的环境。
(3)捉到泥鳅后,将其放入小桶中,观察泥鳅的特征。
生1:我学会了捉泥鳅的方法。
生2:我知道了泥鳅的生活习性。
生3:我觉得捉泥鳅很好玩,我很喜欢。
师:是的,捉泥鳅是一项很有趣的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学会了捉泥鳅的方法,还了解了泥鳅的生活习性。
希望大家能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保护环境。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了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实践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泥鳅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水边,喜欢在泥土中穴居。
2. 泥鳅的特点:体表有黏液,光滑,灵活。
三、教学准备:1. 实物:活泥鳅。
2. 教具:捉泥鳅的工具(如网、盆等)。
3. 观察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活泥鳅,引导幼儿说出泥鳅的特点。
2. 讲解: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环境。
3. 实践:分组进行捉泥鳅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捉泥鳅的乐趣。
4. 总结:让幼儿分享捉泥鳅的心得,总结泥鳅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五、教学反思:1. 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泥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捉泥鳅活动。
2. 在实践过程中,幼儿观察到了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提高了观察能力。
3. 活动中,幼儿学会了合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4. 不足之处:在捉泥鳅活动中,部分幼儿对捉泥鳅的工具使用不熟练,下次活动需加强指导。
5. 改进措施: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不足,加强教学道具的准备和指导,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捉泥鳅活动中的表现,记录幼儿的观察、操作、协作等情况。
2.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提问和回答,了解幼儿对泥鳅知识的理解程度。
3. 征询幼儿对捉泥鳅活动的反馈,了解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七、教学扩展:1. 邀请家长参与捉泥鳅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共同了解泥鳅的特点。
2. 组织幼儿参观渔场,了解泥鳅的养殖过程,拓宽幼儿的视野。
3. 开展泥鳅绘画活动,让幼儿发挥创意,描绘出自己心中的泥鳅。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捉泥鳅活动中,注意安全事项,如防止幼儿滑倒、摔伤等。
2. 活动过程中,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其中。
3. 针对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第三节《捉泥鳅》。
通过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能正确描述泥鳅的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泥鳅的生活习性和捉泥鳅的方法。
教学重点:泥鳅的外形特征,培养幼儿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鱼缸、捕鱼网、观察盒、投影仪。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户外的小溪边,展示捉到的泥鳅,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提问:泥鳅长什么样子?有哪些特点?c. 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如:生活在水中,喜欢钻泥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a. 教师分发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观察到的泥鳅。
b. 教师指导幼儿捉泥鳅,体验捕捉过程。
a.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b. 强调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泥鳅的外形特征:身体细长、光滑,颜色为灰色或黑色等。
2. 泥鳅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水中,喜欢钻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泥鳅。
2. 答案要求:正确描绘泥鳅的外形特征,颜色搭配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捕捉泥鳅的过程中,幼儿观察到了泥鳅的特点,提高了观察力。
但在捕捉过程中,部分幼儿过于兴奋,需要注意安全。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亲自参与捉泥鳅,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育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 例题讲解中关于泥鳅生活习性的部分。
3. 随堂练习中捕捉泥鳅的环节。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优质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优质教案《捉泥鳅》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第三节《捉泥鳅》。
通过学习,让幼儿解泥鳅生活习性和特点,认识泥鳅形态结构,培养幼儿对动物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解泥鳅生活习性和特点,掌握泥鳅形态结构。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动物兴趣,提高保护动物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泥鳅形态结构。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泥鳅模型、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参加捉泥鳅游戏,引发幼儿对泥鳅兴趣。
2. 讲解泥鳅生活习性和特点:通过图片、视频和泥鳅模型,让幼儿解泥鳅生活环境和特点。
3. 观察泥鳅形态结构:分组让幼儿观察泥鳅,记录泥鳅形态特征,鼓励幼儿用语言和画笔表达观察结果。
4. 例题讲解:以一个泥鳅为例,讲解泥鳅各个部位,让幼儿加深对泥鳅形态结构认识。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彩泥制作泥鳅,巩固所学知识。
6. 合作交流:分组让幼儿展示自己作品,分享观察和制作过程,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捉泥鳅》2. 内容:泥鳅生活习性:生活在水中,喜欢泥沙底质,昼伏夜出。
泥鳅特点:身体细长,光滑,呈灰色或棕色;有黏液,不易捉住。
泥鳅形态结构:头部、身体、尾巴,以及各个部位名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动物,记录它们生活习性和特点,用画笔描绘它们形态结构。
2. 答案:根据观察,如实记录动物生活习性和特点,用画笔描绘动物形态结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制作等形式,让幼儿解泥鳅生活习性和特点,掌握泥鳅形态结构,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去动物园实地观察其他动物,激发幼儿对动物兴趣,提高保护动物意识。
幼儿园大班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捉泥鳅》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趣味生活》第四章《动物朋友》,详细内容为《捉泥鳅》。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分享、倾听等综合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难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模型、图片、视频、捉泥鳅游戏道具。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泥鳅模型、图片和视频,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泥鳅的外形特征,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中的生物。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捉泥鳅的技巧,让幼儿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 随堂练习(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捉泥鳅游戏,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画泥鳅(10分钟)让幼儿用画纸、画笔和彩泥,动手画出自己心中的泥鳅,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5. 分享作品(10分钟)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捉泥鳅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表达和倾听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捉泥鳅》2. 内容:(1)泥鳅的外形特征(2)泥鳅的生活习性(3)捉泥鳅的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泥鳅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幼儿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调整。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去户外实地观察泥鳅,亲近大自然。
(2)开展捉泥鳅比赛,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3)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所学内容,培养幼儿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泥鳅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了解,这是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幼儿认识自然、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捉泥鳅》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第三十三节《捉泥鳅》。
通过观察、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让幼儿学会关爱小动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泥鳅的外形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 学会捉泥鳅的正确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 培养关爱小动物的意识,懂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捉泥鳅的正确方法。
重点: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鱼缸、水、捕鱼网、观察盒、图片等。
学具:小水桶、小网兜、毛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户外,准备一个装满泥鳅的鱼缸。
(2)让幼儿观察鱼缸里的泥鳅,引导他们说出泥鳅的外形特征。
2.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捉泥鳅的图片,讲解捉泥鳅的正确方法。
(2)引导幼儿讨论捉泥鳅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保护小泥鳅。
3. 随堂练习(1)教师示范捉泥鳅,让幼儿仔细观察。
(2)幼儿分组进行捉泥鳅实践,教师在一旁指导。
(1)教师邀请捉泥鳅成功的幼儿分享经验。
(2)让幼儿谈谈捉泥鳅的感受,培养他们关爱小动物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泥鳅的外形特征:身体细长、光滑,呈灰色或黑色。
2. 泥鳅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水中,喜欢在泥沙中穿梭。
3. 捉泥鳅的正确方法:用捕鱼网轻轻捕捉,避免用力过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物,画一幅它们的生活场景。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用文字描述捉泥鳅的过程。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幼儿掌握了泥鳅的外形特征和捉泥鳅的正确方法。
在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关注其他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进一步培养幼儿关爱大自然的意识。
同时,可以组织幼儿去野外实地观察,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时,确保幼儿对泥鳅的观察充分且安全。
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捉泥鳅》,主要涉及第三章“动物世界”的第三节“水中的小生物”。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外部特征,学习捉泥鳅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外部特征,掌握捉泥鳅的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探究精神。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小动物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捉泥鳅的方法。
教学重点: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外部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图片、捉泥鳅视频、泥鳅生活习性的PPT、泥鳅捕捉器。
学具:每组一个泥鳅捕捉器、一个观察盒、泥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捉泥鳅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展示泥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泥鳅的外部特征。
(2)播放泥鳅生活习性的PPT,让学生了解泥鳅的生活环境。
(3)讲解捉泥鳅的方法,并演示操作。
3. 实践操作:(1)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捉泥鳅的计划。
(2)学生按照计划进行捉泥鳅实践。
(3)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4. 例题讲解:(1)展示一个捉泥鳅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
(2)学生尝试解答,教师点评并给出正确答案。
5. 随堂练习:(1)设计捉泥鳅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并给出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捉泥鳅》2. 内容:(1)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外部特征(2)捉泥鳅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描述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外部特征。
(2)简述捉泥鳅的方法。
2. 答案:(1)泥鳅生活在淡水中,喜欢栖息在泥沙底部,外部特征为身体细长,呈灰色。
(2)捉泥鳅的方法:用手捉、用网捕、用泥鳅捕捉器捕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捉泥鳅的方法,但部分学生对泥鳅的生活习性了解不够深入。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捉泥鳅》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材第四章《趣味童谣》,详细内容为学习歌曲《捉泥鳅》。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幼儿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歌曲《捉泥鳅》的歌词和旋律,能独立演唱。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激发他们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掌握。
教学重点:歌词的记忆和旋律的演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黑板、歌词卡片。
学具:小乐器(如沙锤、手鼓等)、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导入,讲述捉泥鳅的趣事,激发幼儿的兴趣。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词,通过歌词卡片辅助记忆。
(2)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幼儿跟随学唱。
(3)教师指导幼儿掌握歌曲节奏,通过拍手、敲击小乐器等方式练习。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选取歌曲中具有代表性的节奏,进行讲解和示范。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节奏错误。
(3)幼儿集体演唱歌曲,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学习心得。
(2)幼儿集体演唱歌曲,展示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捉泥鳅》2. 歌词卡片:贴在黑板上,方便幼儿观看。
3. 节奏谱:用不同颜色标注不同节奏,便于幼儿识别。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为家人演唱歌曲《捉泥鳅》。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歌曲《捉泥鳅》的兴趣较高,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节奏掌握方面,部分幼儿还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结合歌曲主题,开展户外活动“捉泥鳅”,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同时,鼓励幼儿创编歌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掌握。
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捉泥鳅》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快乐成长》第四单元《水乡乐趣》中的第3节《捉泥鳅》。
主要内容包括: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学习捉泥鳅的基本方法,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知道捉泥鳅的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动手、合作的能力,提高幼儿对自然的热爱。
3.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体验合作捉泥鳅的乐趣,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捉泥鳅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理解其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模型、图片、视频、捉泥鳅工具。
学具:小桶、毛巾、手套、雨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户外,观看泥鳅生活的地方,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泥鳅模型、图片和视频,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泥鳅,讲解捉泥鳅的基本方法。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捉泥鳅比赛,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合作完成捉泥鳅任务。
六、板书设计1. 泥鳅的外形特征:身体细长,呈圆筒状,体表有黏液。
2. 泥鳅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淡水中,喜欢在泥沙中钻来钻去。
3. 捉泥鳅的方法:用小桶、毛巾、手套、雨靴等工具。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和家人一起捉泥鳅,记录捉泥鳅的过程和感受。
2. 答案:根据幼儿实践经历,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了泥鳅的生活习性和捉泥鳅的方法,培养了幼儿对自然的热爱。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加深对泥鳅的认识。
2. 拓展延伸:组织家长参与捉泥鳅活动,让幼儿在与家人的互动中,进一步体验合作捉泥鳅的乐趣,增进亲情。
同时,开展关于水生生物的科普活动,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水生生物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捉泥鳅》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的《捉泥鳅》。
通过学习本节课,让幼儿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捉泥鳅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捉泥鳅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生物的热爱,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捉泥鳅的方法。
2. 教学重点: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泥鳅图片、泥鳅实物、PPT、捉泥鳅视频。
2. 学具:小桶、渔网、毛巾、盆子、泥鳅。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户外,准备捉泥鳅。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泥鳅长什么样吗?它们生活在哪里?我们要怎么捉泥鳅呢?”2. 泥鳅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5分钟)(2)观看PPT,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
3. 捉泥鳅方法学习(5分钟)(1)观看捉泥鳅视频,引导幼儿学习捉泥鳅的方法。
(2)教师示范捉泥鳅,并讲解注意事项。
4. 实践操作(10分钟)(1)幼儿分组进行捉泥鳅活动。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1)幼儿分享捉泥鳅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泥鳅的外形特征:长条形、光滑、灰色或黑色。
2. 泥鳅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泥沙中,昼伏夜出。
3. 捉泥鳅方法:用渔网、毛巾等工具,轻轻搜索泥鳅。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捉泥鳅小能手。
要求:用图画或文字描述捉泥鳅的过程。
答案示例:我先用渔网在泥沙中搜索,发现泥鳅后,轻轻用毛巾捂住,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入小桶中。
2. 拓展延伸:观察其他生活在泥沙中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观察、学习、实践等环节,让幼儿掌握了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捉泥鳅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捉泥鳅》及教学反思(5篇可选)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捉泥鳅》及教学反思(5篇可选)第一篇: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捉泥鳅》及教学反思大班音乐教案《捉泥鳅》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认识四四拍,了解其含义及强弱规律,能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捉泥鳅》,体会嬉戏的愉快情绪,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音乐《捉泥鳅》含反思教案吧。
教学目标1、能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捉泥鳅》,体会嬉戏的愉快情绪。
2、认识四四拍,了解其含义及强弱规律。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重点难点声音要富有弹性和童趣,附点音符的演唱教学过程一、课前发生练习二、新歌学习师:听一听,歌中的这些孩子在玩什么呢?1、初次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揭题:捉泥鳅师:这是一首由台湾著名的音乐人侯德建先生所写的童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好听的歌。
2、再听歌曲。
听听歌中提到了哪些景物?幼儿:池塘、雨、田野、泥鳅;泥鳅:泥鳅是最为常见的鱼类,常生活在水田、池塘、沟渠的静水底层淤泥中。
浑身滑溜溜的,身上布满黑色小斑点,小小的眼睛,嘴的周围长着5对触须。
个头虽小,能耐却很大,泥鳅的生命力极强,即使在干旱季节,水源涸竭的情况下,它能钻入泥中照样不死;泥鳅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并具有药用价值,深受人们所喜爱。
纠正“了”—liao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师:野外这么美,小伙伴们玩得真高兴呀。
你们想不想跟着这些小伙伴一起去捉泥鳅?——出发吧!4、跟琴练唱歌曲。
(1)找一找:歌中的乐句你都会唱了吗?你觉得哪一句学习时有困难?——练习。
(可请会唱的学生教唱)(2)注意点。
a、附点节奏——轻快、开心b、同音反复处——口齿清晰、音高一致c、后半段乐句——心情急切5、完整演唱歌词。
注意歌曲的情绪、速度。
师:同学们的歌词唱得很棒,精彩的歌词加上美妙旋律会更棒,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歌曲美妙的旋律吧!师:接下来让我们开动脑筋,捋捋袖子、卷起裤管,一起来“捉泥鳅”吧!6、音乐游戏:捉泥鳅三、延伸表现歌曲导:这么好听的歌曲它是几拍子呢?1、了解四四拍含义,板书,标出强弱规律。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教案:《捉泥鳅》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以《捉泥鳅》为主题,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来源:《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五章第一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知道泥鳅为什么会在水中游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
难点:让幼儿在实践中观察到泥鳅为什么会在水中游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水族箱、观察镜、记录本。
学具:捉泥鳅的工具(如网、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泥鳅,并展示泥鳅在水族箱中的生活状态,引导幼儿观察泥鳅在水中的游动。
2. 观察与讨论(10分钟)(1)教师组织幼儿用观察镜观察泥鳅,并引导幼儿说出泥鳅的特点,如身体光滑、色泽鲜艳等。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泥鳅为什么会在水中游动,让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3. 实践活动(10分钟)(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捉泥鳅的工具。
(2)教师讲解捉泥鳅的技巧,并示范操作。
(3)幼儿分组进行捉泥鳅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 记录与分享(5分钟)(1)教师组织幼儿用记录本记录捉泥鳅的过程和感受。
(2)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捉泥鳅的经历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捉泥鳅1. 泥鳅的特点2. 泥鳅为什么会在水中游动3. 捉泥鳅的技巧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泥鳅的特点和捉泥鳅的乐趣。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了泥鳅的生活习性,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安全问题,确保幼儿不受伤害。
在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家长座谈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便更好地配合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捉泥鳅》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五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第三节《捉泥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捕捉泥鳅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知道泥鳅的生活习性。
2. 学会捉泥鳅的方法,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捉泥鳅的方法。
教学重点:泥鳅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图片、捉泥鳅视频、泥鳅标本。
学具:小水桶、渔网、捉泥鳅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附近的池塘,观察泥鳅的生活环境,让幼儿对泥鳅产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泥鳅图片,让幼儿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
(2)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如生活在池塘、稻田等水域,善于钻泥,以浮游生物为食。
(3)播放捉泥鳅视频,引导幼儿学习捉泥鳅的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捉泥鳅的方法,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捕捉泥鳅实践(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附近的池塘进行捕捉泥鳅实践,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六、板书设计1. 泥鳅的外形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黏液,颜色为灰褐色。
2. 泥鳅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池塘、稻田等水域,善于钻泥,以浮游生物为食。
3. 捉泥鳅方法:用小水桶、渔网等工具,轻轻翻动池塘边的泥沙,待泥鳅露出水面时迅速捕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画出自己捉到的泥鳅,并标注其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答案:略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捉泥鳅的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实践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附近的养殖场,了解其他水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捕捉方法,提高幼儿对水生动物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捉泥鳅的方法。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五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捉泥鳅”。
通过观察泥鳅的特点,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知道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掌握泥鳅的外形特征,培养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实物或图片、泥鳅生活环境图片、教学课件。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邀请幼儿观察泥鳅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描述泥鳅的外形特征。
(2)组织幼儿讨论:你们在哪里见过泥鳅?泥鳅生活在哪里?2. 例题讲解(10分钟)(1)通过课件展示泥鳅的生活环境,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
(2)讲解泥鳅的外形特征,引导幼儿用彩泥制作泥鳅模型。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发观察记录表,组织幼儿观察泥鳅,记录泥鳅的特点。
(2)邀请幼儿分享观察成果,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泥鳅的外形特征。
4.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泥鳅的外形特征2. 泥鳅的生活习性3. 保护生态环境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并与家长分享。
答案示例:我观察了小区里的猫咪,它有柔软的毛发、尖尖的耳朵、长长的尾巴。
猫咪喜欢在草地上晒太阳,还会捉老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泥鳅的特点,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表达、合作能力。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还需加强幼儿的纪律意识,提高课堂效率。
拓展延伸:1. 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了解更多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
2. 开展“我身边的动物”主题活动,鼓励幼儿观察、记录、分享身边的动物,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幼儿园大班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捉泥鳅》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快乐生活》第四章《有趣的水世界》,详细内容为第三节《捉泥鳅》。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培养幼儿对自然生物的兴趣。
2. 通过捉泥鳅活动,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培养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的理解。
教学重点: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鱼缸、水、捕鱼网、观察盒、投影仪。
学具:小桶、毛巾、手套、捉泥鳅游戏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鱼缸中的泥鳅,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泥鳅的图片,讲解泥鳅的特点和捉泥鳅的方法。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捉泥鳅游戏,体验捉泥鳅的乐趣。
4.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进行讲解,帮助幼儿加深理解。
5. 小组讨论(5分钟)幼儿分组讨论捉泥鳅的技巧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6. 实践操作(10分钟)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再次进行捉泥鳅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捉泥鳅》2. 板书内容:(1)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2)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3)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画出泥鳅的外貌特征。
(2)描述捉泥鳅的过程,分享你的感受。
2. 答案:(1)泥鳅:身体细长,呈圆柱形;颜色为灰褐色,有斑点;有黏液,容易滑落。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幼儿对泥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其中。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养殖场,了解其他水生生物。
(2)开展家庭作业:与家长一起捉泥鳅,增进亲子关系。
幼儿园大班精品教案《捉泥鳅》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大班精品教案《捉泥鳅》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趣味农村》的第三章《田间的乐趣》,详细内容为“捉泥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感受捉泥鳅的乐趣,培养幼儿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提高幼儿对自然生物的认知。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捉泥鳅活动,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和耐心。
3. 培养幼儿对农村生活的热爱,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泥鳅的生活习性和捕捉方法的掌握。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鱼缸、捉泥鳅工具、投影仪、图片等。
学具:小水桶、毛巾、捉泥鳅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泥鳅,让幼儿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
(2)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泥鳅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
(2)教师示范捉泥鳅的方法,并强调注意事项。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进行捉泥鳅活动,教师指导。
(2)幼儿互相交流捉泥鳅的感受,分享捉泥鳅的技巧。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泥鳅。
六、板书设计1. 泥鳅的外形特征:身体细长、光滑,颜色为灰色或黑色。
2. 泥鳅的生活习性:喜欢在泥泞的环境中生活,善于躲藏。
3. 捉泥鳅的方法:轻轻捉住泥鳅的身体,避免用力过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捉到的泥鳅。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捉到的泥鳅进行绘画,作品不求形似,只要表现出泥鳅的特点即可。
2. 作业题目:写一写你捉泥鳅的感受。
答案:幼儿用简单的句子描述捉泥鳅的过程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捉泥鳅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但在捕捉过程中,部分幼儿过于紧张,未能成功捕捉到泥鳅。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幼儿的引导,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养殖场,了解其他农村生物的生活习性和养殖方法,拓宽幼儿的视野。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敢于亲近泥鳅,体验捉泥鳅的快乐,尝试用不同的材质手套捉泥鳅,感知粗糙材料能防滑的现象,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捉泥鳅》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尝试用不同的材质手套捉泥鳅,感知粗糙材料能防滑的现象。
2、敢于亲近泥鳅,体验捉泥鳅的快乐。
3、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1、大地毯、泥鳅、盆、毛巾;塑胶手套、毛线手套;图文字卡(粗糙、光滑)2、童谣歌曲《捉泥鳅》、PPT【活动过程】一、看看说说::大胆表达对泥鳅特性的了解。
师:(出示PPT)春天来了,冬眠的小动物们都醒来了。
最近在我们的自然角多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提问:你了解泥鳅吗?你知道关于它的秘密吗?小结:泥鳅是一种鱼,它身体细细长长的,身上有着一层滑溜溜的保护层::黏液。
二、捉泥鳅::在操作、比赛中发现捉泥鳅的方便与材料的关系。
(一)第一次空手捉泥鳅。
师:你们说泥鳅的黏液可以保护它不被抓住,真的吗?那你们想不想试试捉一捉泥鳅?(提醒幼儿卷起袖子)1、请个别幼儿尝试捉泥鳅,问:你捉起来觉得怎么样?2、请全体幼儿一起试试捉泥鳅,体验泥鳅的光滑,不易捉住。
(二)第二次戴手套捉泥鳅:师:泥鳅浑身都是光滑的,要抓住还真费劲!所以,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两样秘密武器::两种手套,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来帮你们更容易捉泥鳅。
1、幼儿戴手套捉,要求:戴一只,用戴手套的手去抓。
两种手套都试一试,比比哪一种手套更容易捉。
2、交流讨论:戴哪种手套容易捉?为什么?(丰富词:粗糙、光滑)小结:用光滑的手套很难捉住光滑的泥鳅,而用粗糙的手套更容易捉住光滑的泥鳅,原来粗糙的东西能::防滑。
(三)第三次捉泥鳅比赛。
师:大家都觉得粗糙的绿手套捉泥鳅方便,那我们来一次捉泥鳅比赛,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像你们刚才试的那样有防滑本领!1、听清比赛要求:3人一组合作,2人抓,1人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大班教案《捉泥鳅》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愿意用各种材料进行操作,感受光滑与摩擦,了解泥鳅外形特点及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对自然生物感兴趣,敢捉、玩泥鳅,体验快乐,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捉泥鳅》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了解泥鳅外形特点及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对自然生物感兴趣。
2.愿意用各种材料进行操作,感受光滑与摩擦。
3.敢捉、玩泥鳅,体验快乐。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在班级的自然角中饲养泥鳅,开展事先的观察活动。
2.关于泥鳅黏液知识介绍的视频。
3.泥鳅若干,养在几个大盆中。
4.捉玩泥鳅的工具与材料:煤灰、沙子、抹布、手套等。
活动过程
一、徒手玩泥鳅,感知泥鳅的外形特征
1.第一次玩泥鳅:
教师引出活动主题:让我们一起去和泥鳅玩玩,看看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
(1)幼儿自由捉玩泥鳅,教师巡回参与及指导。
重点:教师引导部分胆小、怕脏的幼儿逐渐敢于触碰和捉玩泥鳅,并鼓励幼儿间用语言交流、描述玩泥鳅的感受。
(2)玩泥鳅后,师生共同分享趣事。
重点突出:幼儿自我感受泥鳅的特性,学习相应的词句,如滑溜溜、很黏、调皮地逃来逃去、不停地滑落等。
2.第二次玩泥鳅:
(1)教师提出探索重点:试试怎样才能用手捉住泥鳅,不让它滑落。
(2)幼儿自由尝试,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探索捉泥鳅的方法,并及时请成功者介绍并及时请成功者介绍并展示徒手捉住泥鳅的方法,如捏紧、贴脸盆壁移动、两手捉等。
(3)教师再次提出捉玩泥鳅时的观察重点:泥鳅这么调皮,它身上有什么秘密让我们难以捉住它?大家来找一找。
集中反馈观察信息,请有相关知识的幼儿进行介绍,并结合看知识光碟进一步了解黏液的形态及作用。
(本节重点:让幼儿在看、玩、捉的过程中了解泥鳅不易捉住的原因,如泥鳅的体型细长、身上的黏液湿滑等,并能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描述,为下一环节尝试用各种材料增加摩擦力捉住泥鳅打下铺垫。
)
二、使用材料捉泥鳅,感知光滑与摩擦
1.幼儿叙述经验:生活中,大人们是怎样捉住泥鳅的。
2.出示各种材料(沙子、煤灰、抹布等),教师介绍,幼儿指认。
3.幼儿分散自由试用材料,教师巡回了解信息。
4.交流梳理:说说用了哪种材料或工具,怎样使用这些工具捉住泥鳅的,为什么能捉住。
(让成功者演示)
5.比较所使用的材料及捉的方法,了解摩擦力的现象。
(使用材料,增加了摩擦,就比较容易捉住泥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