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合集下载

加强朗读的指导与训练,促进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

加强朗读的指导与训练,促进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

加强朗读的指导与训练,促进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近年来,许多有识之士在总结大量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大声疾呼,使得以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语文教学法精髓之一的诵读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根据‘声入心随’的道理,‘耳治’实不失为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充分发挥朗读的独特功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积累、运用语言。

一、朗读是培养语文基本能力的有效途径,朗读能力是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标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朗读既是一种语言的能力,又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基本方法。

儿童最初的阅读过程,言语运动器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出声的语言好像是感性的支柱,通过它保持言语视觉与其他器官的联系,把书面文字和它蕴涵的意义联系起来。

心理学表明,理解与积累语言的另两种形式——默读、背诵,是以朗读为基础和支撑。

大纲指出:“默读,要在学生具有一定朗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对于朗读来说则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

“我则语文以读书亦为目的。

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

朗读是口、眼、耳等多种感官及大脑同时参与的一种较为复杂的认知活动,是作者规范的优美语言转化为学生有声的口头语的训练活动。

“朗朗书声”可使学生清晰地感受文章极富感染力的语气、语调、节奏、句式、格调的美,体验作者描绘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和语言表现形式,与思维、情绪、想象有机融合,“对语文的敏锐的感觉”。

二、着力构建朗读训练目标体系,课堂教学中形成以朗读为主线的操作模式。

通过讲解、朗读和背诵等形式,深入指导,强化训练,学生才能得以吸收消化,久而久之,养成习惯,美的语言便会脱口而出。

要增强语言训练的效果,就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这个教学目标体系是由“大纲对该年级段提出的总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一个课时的教学目标”这几个部分构成的。

有关语言文字的论文

有关语言文字的论文

有关语言文字的论文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一、基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课堂练设计是现实需要众所周知,学生语言能力的获得,只有通过言语实践。

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研究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 “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研究语文,学会研究。

”XXX也在2010年颁布了《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试行)》,在第一板块“教学准备与设计”第6条中明确提出:“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合理安排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体验作业。

语文作业重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低年级以单项作业为主,重在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中高年级适当增加综合性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言文字。

课内书面作业时间一般不少于8分钟。

低年级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

”不论是“标准”还是“建议”,无不以制度的形式,对一线语文老师课堂中的练设计与安排进行导向和规范:练的形式必须“多样化”;练的目的必须指向“语言的理解运用”;课堂练的时间“不少于8分钟”。

但反观我们现今的小学语文阅读课,课堂练设计偏离“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仍不在少数,存在严重的现实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词句练重“记忆”,轻“运用”;语言的理解运用离不开词句的练,但不少老师在词句练的安排上,惯进行单项的记忆训练。

如“听写”这一常用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一层不变地重复着:“老师报词语,学生写词语”的方式。

句子练呢,无非冠之以“采蜜”等花样,让学生抄抄记记。

日复一日,形式单一,枯燥乏味,而对于如何针对词语和句子让学生去领悟、内化、运用,则欠缺思考。

学生会写词句,但不会运用词句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文本理解重“问题”,轻“语言”;有人曾笑言,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课是“问答课”,教师问,学生答,在问问答答中把一篇课文串讲完了。

这一说法,不免有些片面,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现今小语课堂的弊端——教师问题太多,而对文本语言的研究、运用,引领与指导过少。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提高教学效率论文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提高教学效率论文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提高教学效率【中图分类号】g622语文教学要减少课时,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又要提高质量,出路只有一条,改革教学,提高效率。

改革语文教学,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这已初步形成共识。

本文就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谈谈教学思路的转变。

一、从以学懂一篇课文为目标转变为进行某项语文能力训练为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目标在教学中起导向、激励和检测作用,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先有明确的目标。

这是已被教学实践所证明了的。

从教学现状看,阅读教学课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具有特殊的意义。

因为有的教师误认为阅读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读懂一篇课文,以讲解课文为目标面面俱到地教学,一课接一课,许多教学内容多次重复,所不同的仅仅是课文的思想内容。

确定教学目标除了大家共知的注意整体性(思想感情、知识、能力等整体目标)、层次性(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注意目标的准确和集中。

“准确”的依据是教学大纲中小学阶段的总目标和学年目标。

各学年目标的衔接就是小学阶段的目标序列,教师应该熟知,并且懂得每篇课文的语文训练目标是这一“目标系列”中的一个环节,能力训练的内容既不可简单重复,又不能“跳跃式”超前,应该循序渐进,而教学的现状却往往不是简单地重复就是“跳跃式”地超前。

教学内容超前,拔高要求是当前的主要倾向。

如有的老师教三年级课文就要求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其实三年级的要求是“学习自然段,归纳主要内容。

学习用词造句,连句成段的方法。

”四年级才有“初步了解段与段、段与篇的关系,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教学要求。

超前教学造成的后果是一、二年级词句训练、三年级连句成段训练不扎实。

而词句训练和连句成段训练是学习语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训练。

这方面的训练不扎实,走过场,就影响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集中”就是在课文中选定几个语文能力训练点。

这是因为教材是教学所用的材料。

它是以一篇篇完整的课文形式提供给教师的,并不全是为了学生语文训练的需要,也不能明显体现训练的有序性(这是“文选型”语文教材的缺点)。

真水无香 真风无华——例谈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的有效训练

真水无香 真风无华——例谈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的有效训练
什么 ? 教法 二 : ( 1 )划 出写洪水 的句子 ,体会作者三种 表 达 特色 。
( 2)在洪水面前村 民和老汉又什么不同 的表现?找 出关键词 ,在对 比中说说你 的思 考 ,你的发现。 洪丽玲 老师 的教法 二,就着 重从 语言的 表达特色和写作方法上人手 ,教会学生短句 的运用和布局谋篇上人物形象 的对 比衬托 , 学生在一堂课中收获的就不只是老汉大公无
私的英雄精神 ,还有满满的语言知识 ,可 以 在今后的写作中百试不爽 。
2 . 品 经 典词 句 。分析 语 言特 点
教材 中文本 都是精挑细选 的,其 中的用 词造句、语 言风格等都是作为范例展示给学 生的, 自 然具有示范作用 。 例如三年级教材《 花 钟 》中的段落 : 凌晨 四点,牵牛花吹起 了紫色的小喇叭;
二丰 收,写菊花则为 了表现秋天 的特点之 三 美丽 。如果我们没有这样 准确地解 读文本 ,
在秋天 的雨 中一直绕来绕 去,就根本很难指
导孩子们读 出凉爽带来 的舒 服,丰收带来 的 喜悦和对美丽 的秋天的赞美之. 隋。 教师们 “ 心 中有语 言”, 学生也肯定能得到 “ 语言在心中“
真水无香
真风无华
例谈 阅读教 学 中语言文 字的有效训 练
福建省福清市玉屏 中心小学 陈 静
【 摘 要 】《 课程标 准》指 出,语 文课 先对 以上 三项做 到心中有数 ,才能正确把握 程应 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 文 本 的语 言 训练 主 线 。 文素养的形成是依托 于教科书, 学习、 理解、 2 . 慧 眼识 点 ,把 握 重 点 运 用 与 积 累祖 国语 言 文 字 。 然 而 ,语 文 阏 读 语文教材既是语文 知识 的载体 ,又是语 教学 中人文意识的过份 凸显 .使得语文课程 言文字训练的凭借 ,教材中精当的用词、多 核 心 价 值 取 向错 位 ,课 堂 上 重 感 悟 轻 训 练 的 变的句式 生动的描述、严 密的说理、巧妙 现 象 比 比 皆是 。 如 何 实 现 语 文 课 程 的 人 文 性 的枸思… ・ ・ 这些语文 因素都是 足以构 成训 练 和 工具 性 的 水乳 交 融 , 发挥其 “ 语 用 意识 ”, 的素材。语文教 师应 当有一双独具的慧眼 , 在阅读教学 中进行有效的语言文 字训练 ,已 善于从 教材文本中发现语文因素 , 并 具有凭 经成为还原语文本 色,追求高效课堂的一个 借语文因素进行训练的意识。 重要 方 向。 每篇课文 中语言 文字训 练点需要教师凭 【 关键词 】 核心价值取向;有效训练 借 自己的 “ 语文功底” 来准确捕捉 。比如 《 秋 天的雨 》一文,很多教 师在解 读第 二 自然段 学语文 ,就是要 积累。鲁迅说,学好语 时都是这样教学的: 师 :这个 自然段主要写了秋天的什么? 文没有什么技巧, 四个字 多读多写 。 学语文 , 必须 要实践。叶圣 陶先生说 ,教材无非是个 生 :秋天的雨 的颜色 , 例子。语 文教材里的每一篇文章仅仅是提供 生 :秋天 的 雨 五彩 缤纷 。 学习语言的例子。那么 ,语文阅读教学 的核 师 :你还积 累了哪些 与五彩缤纷意思相 心价值取向是什么 呢?是学生凭借这一个个 近 的词 语 吗? 生动的例子 ,学习、理解、运用与积累祖 国 生: 五颜六色 、 五光十色、万紫千红…… 语言文字。因此,如何让 学生从课堂上得到 师 :文 中写 了秋 天的雨的几种颜色?请 有效的语言训练 ,实现语言迁移 ,真正提高 你用横线画出来。 语言表达能力 ,是每位教师努力的方向。 生:黄色、红色、金黄色…… 语文意识的回归——繁华落尽见真淳 师:你最喜 欢哪一种颜色 ,就读一读这 1 . 生本课 堂 ,返 璞 归真 个句子 ,说说它美在哪里? 我们 的课 堂是为学生而上 ,我们 的教学 对象只是年幼的孩子 , 他们所需要的是什么? 这样 的教学流程乍一听很顺畅 ,既有段 不是深奥 的哲理 不是深刻的感 受,而是从 落 内容 的概括 ,又有语言 的积 累。然而细读 文本 中汲取适合他们年龄 特征 的知识 ,并学 之下 , 我们才会发现教师对文本解读的偏差。 会运用 ,终生可用 。所 以,我们 的课堂上所 这是一篇散 文式的文章 ,文质兼美 ,以 “ 秋 做的一切 ,都是为 了能让儿童乐 于学 习,轻 天 的雨 ”为题 ,但全文却不是写雨 ,而是典 松学会 ,掌握技巧。 型 的借景抒情 ,写 出秋天 的特点。比如 ,写 2 . 抓住根本。认清方向 银杏树 、枫树是为 了写出秋天的特点之一凉 语文课程标准指 出: “ 语文是实践性很 爽 ,写 田野 、果树是为了衬 出秋天 的特点之

紧扣课文中心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紧扣课文中心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紧扣课文中心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凭借阅读课中字词句篇的教学来进行。

字词句篇是知识,听说读写是能力,能力的培养既离不开知识,又要靠反复训练,才能形成。

所以语文教学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上,重点应放在字词句的教学上,要在词和句的训练中来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中来巩固词和句的训练。

现以我设计的《狼和小羊》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紧扣课文中心,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体会。

一、钻研教材,确定中心,找出难点,研究教法低年级语文教材.浅显易懂,但内容丰富。

基于这一特点,我在备课时,深钻教材,挖掘中心,确定难点,研究教法。

《狼和小羊》这篇课文内容是讲狼看见小羊,非常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吃掉小羊。

课文着力写了狼是怎样故意找碴儿的,所以课文中“狼非常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是课文的中心句,课文就是围绕这句而展开的。

教学这篇课文的过程,就是使学生对中心逐步理解的过程。

这个中心句难点在后半句,“故意找碴儿”。

什么叫找碴儿?什么叫故意找碴儿?为什么要故意找碴儿?怎样故意找碴儿?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

就是教学这篇课文的全过程。

这些问题不是孤立地依次一个个讲解所能解决的,它们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联系的,只有逐步剖析,逐步深入,直到最后“怎样故意找碴儿”,这问题解决了,前面几个问题才能完全解决。

因为什么叫故意找碴儿,对小学生来说,只有在具体的事例中才能获得真正的理解。

因此我紧扣课文讲练结合,随着教学的开展,在词句、朗读、说话等语言文字训练中,让学生在具体的事例中逐步加深对中心句的理解。

二、结合课文进行朗读训练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根据课文内容,以读代讲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朗读能力。

讲《狼和小羊》第二课时,我先抽出写着“不讲理的狼是专吃小动物的坏家伙”的卡片,出示三、四秒后,指名学生复述。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教学既要减少课时,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出路只有一条——改革教学,提高效率。

而改革语文教学,就必须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在以往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语文课只是停留在理解的层面,偏重于思想内容的理解,其表现为循着课文的故事情节一路问去,问题问完了,课望也就上完了。

其间虽有语言百文字的教学,诸如解词释句,县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它处弗于从属的地位。

对如何运用爪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这一环学节,只是教给学生一些抽象。

的概念,显得苍白无力。

只建注意课文的思想性和人文早性,忽略了工具性这一最本质的特征,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失误。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教学,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的重心应落在语言这一思想内容的载体上。

偏离这一重心,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那么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呢?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减少对课文内容和中心恩想的讲解、挖掘时问许多语文老师把阅读教学课上成阅读课,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主线安排教学过程,教学时“不适当地强调所读的内容,而把语文本身的规律放在次要的地位。

”(吕叔湘语)其实,阅读课与阅读教学课两者的目的是不同的。

前者主要是在阅读中理解语言文字,获取所负载的信息,如果以此来安排教学过程。

那与要达到的语言训练目标不啻于“缘木求鱼”。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阅读法,培养理婶嚆黼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在教学时,可以有计划地浓缩课文内容的教学时间,注重语言形式的教学。

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不要把气力用在桂林山水的内容上,而应把重点放在本文轻松活泼、句式优美的语言和运用对比的表达方式与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上。

让学生通过自学、反复朗读去感受生动优美的句式,学习对比和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二、抓好木役性的字调句基础训练小学中、高年级要有重点地进行段与篇的训练,但仍不能放松常规性的字词句基础训练。

目前有的教师只重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忽视学习表达理解内容的语言文字,对学生回答问题、发表意见等语言表达、词语的运用、句式的选择、分析概括等组织语言的思维活动不够重视。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运用”摘要: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在课堂教学中以语言文字的运用为中心,重视积累,厚积薄发,勤于训练,学以致用,不失为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语言文字积累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运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呢?一、明确方向,关注语言语文教学应该以语言文字的运用为中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是它的一项重要任务。

语文教学的效果如何,一般都直接体现在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上。

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必须加强语言文字教学,重视语言文字的基本功。

在整个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以语言文字教学为主线,把如何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能力作为我们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

在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意识淡薄,轻视语言文字教学的情况,可以说仍然相当普遍。

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脱离语言文字形式分析的东西太多,而实际的语言文字教学落实不到位。

如在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偏重于分析文章的内容、结构和写作特色等,而对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显得太少。

由于教学中轻视语言因素,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方面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和培养,致使一部分学生缺乏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即使中学毕业了,语文能力仍然很差。

叙述事理,心中有数,却找不到恰当的词语来表达,有时说出来了,又词不达意,写出来,则病句连篇、错字比比。

可见语文教学要提高效率,就不能不加强语言文字教学,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

加强语言文字教育,最主要的是要贯彻落实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大量文章,文质兼美,大多是运用语言文字的典范。

小语阅读课语言文字训练“点”的确定与落实

小语阅读课语言文字训练“点”的确定与落实
, ,

语感

我也 在课 堂 上 不 断 地 追

贴 近 学 生 实 际 寻 找 适 合 学 生 的作 文 途 径 让 学 生关 注 现 实 热爱 生 活 乐 于 在作 文 中尽 情 表达
要 : 语 文 课 本 中编 选 的 阅 读课 文 语 言 : 汉 语 作 为 母 语 学 生 从 小 就 与 它朝 夕 相 伴 但 管

头脑 里 的 不 再 只 是 画 面 上 的 形象


而 是 他 们感
优 美 用 词 简 练 应 是 学 生 学 习 和 效 仿 的 典范

如 何 表达 自己 的 思想 和 情 感 还 是 需 要 不 断 培 养

) 不 具备



森林

群山一 天 空



































-











































如何上好一堂小学语文阅读课

如何上好一堂小学语文阅读课

如何上好一堂语文阅读课上好一堂语文阅读课是每位语文老师的奋斗目标,“如何上好一堂语文阅读课”也成了老师们争论的热门话题。

一节好的语文阅读课,能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保证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阅读课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一节好的语文阅读课,教师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品味文章中的重点词句的积极性。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帮助学生把好词佳句积累下来,并且在语用训练中能够准确应用。

(二)一节好的语文阅读课应该书声琅琅。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

有效的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有效的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有效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培养他们的阅读;有效的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崔峦先生曾经讲过:“课堂上一定要读书,要充分地读,整段、整篇地读,用各种方式读。

没有朗朗书声的阅读课,没有学生充分阅读的阅读课,可以一票否决,不会是高质量的阅读课。

”诚然,阅读课上要听到学生朗朗的读书声,但是,如果教师没有根据文本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而学生也只是毫无目的地随意读书,这样的课堂能成为“书声琅琅”的课堂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因为,朗读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感悟、积累、运用语言。

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朗读指导,一定要做到目的明确,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充分地感知、体会和理解文中的语言文字,既不是坐在座位上被动地听取老师地讲解,也不是脱离文本去任意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节语文课,朗读的过程不仅能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受到熏陶感染。

因此,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学生如果能在读文时读出相应的感情去感染他人,并且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

要让学生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就必须让他们能够更充分地理解文本中的重点语句。

因为,如果学生根本不懂文本语言文字的意思,只是把自己认识的汉字简单累加地读出来,他们的内心是不会产生所要表达的情感的。

依托教材落实语用训练

依托教材落实语用训练

依托教材落实语用训练作者:苏淑妍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9年第12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二年级)》在编写说明中建议:“关注语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积极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及时地加以运用,强化运用意识,让学生随时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但新课标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在繁荣的表象下也出现了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其中较严重的一个就是语用训练的薄弱。

笔者长期从事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经过近两年对统编教材的使用发现,教材在教什么、学什么方面目标很清楚,将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教学策略等分布在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中,成为语文学习的要素。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依托教材,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下面笔者以二年级教材为例,谈谈如何依托教材落实语用训练。

一、捕捉课文中的语用训练点教师必须用心钻研教材,细心梳理教材内容,从文中捕捉到切合的语用训练点,并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巧妙地组织语用训练。

根据低年段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训练的方法主要为“看、说、演、读、写、用”。

1.打通“看—说—读—说—写”的学习通道,落实语用训练如二年级上册第8课《睡梦中的妈妈》,学习“的”字的词语搭配是这一课的主要语用训练点。

文中用了“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乌黑的头发”等短语描写睡梦中的妈妈的样子。

我先让学生边欣赏睡梦中的妈妈的样子边听读课文,接着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妈妈的眼睛、眉毛、脸以及头发,再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说妈妈的眼睛、眉毛、脸以及头发是什么样的,然后找一找课文描写妈妈的样子的短句读一读,感受睡梦中的妈妈的美。

浅谈如何在课文朗读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浅谈如何在课文朗读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浅谈如何在课文朗读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发表时间:2019-04-08T17:11:18.12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3期作者:徐春晓[导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承担了语文教学的一般任务,又承担了自身的特殊任务。

专家们把这个特殊任务归纳为四点:“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培养管用的阅读能力。

”徐春晓山东省郯城县归昌乡中心小学 276100【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承担了语文教学的一般任务,又承担了自身的特殊任务。

专家们把这个特殊任务归纳为四点:“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培养管用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课文朗读落实生字教学语言文字训练词语理解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018-01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

在小学语文自学辅导中,“读”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它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

阅读兴趣是阅读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

它是学生主动积极地从事阅读活动的心理动因。

对于提高阅读注意力,增强理解和记忆,激发联想和创造思维,唤起情感体验,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阅读积极性就高,阅读时就投入,思维就活跃,阅读效果也就特别好。

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终身喜爱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教学应在读中步步落实语言文字,这样既可以保证思想内容教学的顺利完成,又可保证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实验中,我们主要加强学生在读课文中落实语言文字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熟读课文,运用多种形式落实生字教学生字教学,在小学语文自学辅导中也是一大难题之一。

面对每篇课文的生字,既不能单独教认,又不能置之不理。

创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几点建议[论文]

创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几点建议[论文]

创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的几点建议阅读教学过程应该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理念,立足简约,追求完美,要体现学生学习的真实过程。

优化课堂文字训练读写结合高效课堂是指在教学活动中,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实施新课改以来,有些教师逐渐出现了驾驭课堂力不从心,难以提高教学效率的困惑。

阅读教学的效率偏低,主要原因是阅读教学的过程太繁琐,其实,阅读教学过程应该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理念,立足简约,追求完美,体现学生学习的真实过程。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优化教学课堂的有效与否,就是看学生,引起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就是有效的,因此,我们的教学要围绕“有效”来设想。

1.引入宜实有些教师明知学生已经预习课文,为了活跃气氛依然用猜谜语等方式导入课文。

如:读了这个标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或你想提什么问题?表面上是在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实际上学生早已知道谜底,根本没有思考的乐趣,学生的回答只是被迫“演戏”;有些教师为了把学生引入一个既定场景,费时费力地准备图片、教具,进行大段大段的引导谈话,表面上看教师准备很充分,实际上学生不断地被“引导”,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课堂时间。

这样的导入都是不可取的,阅读教学的导入要实在,要合情合理,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行。

2.讲解要精我们在备课的时候,总感觉要讲的东西太多,于是把想讲的都讲了,导致重点不突出,任务完不成,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苦。

针对这一现状,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指出:“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何谓简单?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理解、积累、运用语言。

(1)围绕教学目标。

我们的教学有明确的目标,目标是解决学生学什么的问题,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紧紧围绕目标进行讲解才能使教师删繁就简,返朴归真,把大量的教学时间节约下来。

阅读教学中语言能力训练

阅读教学中语言能力训练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能力训练摘要:做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担负着祖国语言教学的重大任务,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势在必行的事情,绝不能将之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必须把它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教学中就必须重视语言的因素,必须重视在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言能力训练语文是什么?叶圣陶先生说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

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

掌握语文工具的能力只有通过多种途径的反复训练才能获得。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即通过训练使学生读懂课文的语言呢?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我们常常感叹:学生的作文太不感人了。

从古人的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找到其原因,这就是:我们的学生语言缺乏感情,甚至是辞不达意,通俗地说,就是我们学生的语言能力实在太差了。

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的力度不够,有的甚至把这项训练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

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教学中就必须重视语言的因素,必须重视在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要使学生读懂课文的语言,首先必须加强读的训练在读的训练中,要注意多种形式的配合,当前要加强朗读的训练。

“教师指导下的朗读是一种扎扎实实学习语言的好办法。

”进行读的训练,既要有量的要求,更要有质的提高。

这就要求我们课内外结合,整体优化学生阅读。

每学习一篇课文,要读它三遍五遍。

当然,反复阅读的过程也是反复思考反复体会的过程。

读的质量要逐步有所提高,首先要求读得准确,第二要求读得流畅,第三要求读出感情来。

如果一个学生能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那么他对课文的语言至少有了初步的理解,并且形成一定的语感。

如我们的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课文,达到了“使其言皆出于我之口,使其意皆出于我之心”的境地,那当然就更好了。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发表时间:2020-11-17T15:13:01.467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21期作者:吴艳辉[导读]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言文字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吴艳辉昆明市明通小学摘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言文字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育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形成的萌芽时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提升的途径比较多,这和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自觉性息息相关。

通过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字材料才能够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通过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读物等方式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关键,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创造相应的平台,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方法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是一项综合性与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语文课程必须让学生了解祖国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推动学生精神方面的成长。

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来看,语文学科具有极强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在义务教育时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分析学生对语言掌握的基本情况,对其进行有效的权衡。

根据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来看,主要以阅读分析与语文理解为核心,其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重视度不够。

目前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不容乐观,经常出现错别字、病句连篇等状况。

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语言文字的运用。

接下来我将针对如何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个问题分享我的几个观点。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兴趣在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有效的激发出来,提升学生的自我满足感,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状态中来,培养良好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同样重要

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同样重要
这样把握 的。 31 检查反馈式 .
213 预习问题要有启发性 ._
预习的过程是学生试 图理解新知 、尝试解决问题 的过程 。
有点拨作用 、 有启 发性的预 习问题有 助于学生理解新 知 、 尝试
成功。
2 根据学习内容合理确定预 习形式 . 2
在新 课程理念 的指 导下 , 我觉得 以下几 种预习方式值 得提 倡。
篇课 文训练 目标确立后 , 就要 围绕 目标 , 根据教材内容 ,
选准训练点 , 训练点的确立是优化语言文字训练过程 中十分重 要的工作。训练点 的确立 以文章思想为主线 , 为准绳 , 根据“ 新
教材 的内容和课后作业提示 与学 生实 际确定训练 目标。
课标” 有关年级训练的规定和单元重点训练要求确立训练着 眼

习、 启迪学 生思 维的作用 。具体过程 中老师要作到 :
211 预习问题要有可操作 性 ..
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模型 。在制作过程 中感受长 、 正方体
布置预 习作 业 , 既要 防止 出现 “ 请大 家回去预 习例 几或第 几页” 这样 空泛 的预 习要求 , 同时又不能将 问题设计 得过大 , 教 师要善于把预习要 求分解 为若 干小 问题来呈现 。

点体会 。 阅读教 学的 目标主要是培 养学生正确地 理解语 言文字的
语 文教学 目标必须通过训练来 实现 , 每节 阅读课都应 以语 言文字训练贯穿始终 。 21 围绕 目标 , . 选准训练点

1 语 言 文 字 训 练 目标 要 明确
阅读能力 , 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 维训练和渗透思想教育 。 思 11 要 统观 全篇 , . 确定训 练 目标 要按 照“ 新课标 ” 对学 生的要求 , 者的编写意 图 、 按作 本册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重视读书方法指导探析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重视读书方法指导探析

成才之路【育才方略研究】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正在从分析型向训练型转变。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

“读”一直是语文课中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然而,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朗读与默读的质与量常被教师所忽视,教师安排读的时间不足,训练不到位,导致学生读法不多、读趣不浓、读情不丰,极大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文对如何重视和加强读的训练,提高读的质量进行论述。

一、端正主导思想,把握教学脉搏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其对读的训练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程度。

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思想上提高对阅读训练重要性的认识。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读多了,课文内容自然会理解。

阅读教学,就是教会学生“阅”,教会学生“读”。

离开了记,就不是阅读教学,离开了读,就搞不好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中的读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因此,语文教师必须端正教学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到这一训练的重要性,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准确把握教学的脉搏,在读的质与量上下功夫。

二、遵循科学规律,重视方法指导部分语文教师,虽然能认识到读的重要性,但对如何开展训练,并没有深入思考和探索。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和必然联系,读的训练也是这样,绝不能盲目地进行。

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动脑筋学习和借鉴成功的经验,避免走弯路,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明确读的目的。

读前要有行为指向,在读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读全文是为了什么,读这一段是为了什么,读这句的目的又何在。

如在阅读《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时,教师先要求学生通读全文,让学生对这次战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对董存瑞的英雄事迹有一个初步认识。

接着细读叙述董存瑞炸暗堡经过的第八自然段,其目的是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董存瑞这一英雄人物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品质。

而读“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这一句时,学生也就对董存瑞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有更深刻的体会了。

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在每一次读前对读的目的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样读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浅谈阅读课教学中的字词教学

浅谈阅读课教学中的字词教学

浅谈阅读课教学中的字词教学作者:张秀敏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11期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教研室张秀敏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由字词教学拉开帷幕,虽然字词教学并非阅读教学的重点,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所花的时间亦有限,但它却是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的始终。

要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离不开字词教学;要想能准确、深刻、全面地感悟解读句段篇,离不开字词教学。

所以,字词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始发站、奠基石,它是引导学生顺利展开阅读进程的重要环节。

1.阅读教学中不应忽视正音析字字词教学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部分,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自字词始,明确这一点十分重要。

字词教学本身就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读准生字的字音,了解新词的意思,这些内容就是实实在在的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之初,一个生字该读什么音,字字要求正确;一个新词该是什么意思,词词要懂大意。

只有读准字音,了解词意,阅读教学这趟列车方可正式启动始发。

(1)读准字音,正确诵读。

翻阅新课标,我们会发现课标对小学三个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有一条相同: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正确地读,关键在字音。

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初读是教学的第一站,通过初读、自读,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字音。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认为除了要求学生要会借助拼音切切实实地达到字字音准、句句通畅,更应要求老师做到字字音准、句句通畅。

(2)抓难写易错的字重点教学。

阅读教学中,如果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一一进行辨析字形的训练,的确有些耽误阅读教学的时间。

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生字字形并不复杂,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学来进行识记。

因此,我采取抓难写易错的字重点教学。

为了让学生牢记字形,我们利用字理知识帮助学生趣味识字。

如我在教学《搭石》一课中的“伏”一字时,先出示“伏”在甲骨文中的组成:左边一个人,右边一条犬。

同时告诉学生:在甲骨文时代,“犬”是人类最崇拜的一种象征,弯得是那样恭敬,是那样心甘情愿啊!(课件展示“伏”字从甲骨文到篆书到楷书的字理变化过程)我们的祖先就这样造了“伏”字。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来源:《小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9期
推荐理由: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然而,如何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中找到“平衡点”?就一节语文课而言,如何使语言文字训练不游离于文本之外,而和学生的文本阅读感悟、和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完美结合在一起,?这个话题一直是一线语文教师们关注、讨论的热点和孜孜以求的目标。

下面这篇文章,以一节着重语言文字训练的阅读课为例,进行具体详实而深入的解析,道出了作者在“阅读课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这方面的思考所得。

相信您读了后一定会大有收获。

推荐人:章亚琴
阅读课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浙江嘉兴市辅成教育集团/嘉兴市南湖区教研室叶蕴玉何方芳在阅读课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意味着教师要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中找到“平衡点”,巧设语言训练,将学生引入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摸索写作的规律,寻找文章表达上的秘妙。

那么,训练点的设计是否多多益善呢?事实恐怕并非如此。

结合我校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父亲和鸟》第二课时,笔者对阅读课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谈一些看法。

【案例呈现】
一、复习导入
读词语,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3—8自然段
1.父亲带着“我”从一片树林边走过,他突然站定。

父亲发现了什么?圈出相关词语。

2.想象说话:在微微摆动的叶子后面,小鸟儿们都在干什么?
3.指导读句。

三、学习课文第9—16自然段
1.读读课文第9—16自然段,画出父亲很了解鸟的相关句子。

2.出示:“父亲又说:‘听,鸟要唱歌了。

’我们刚坐下,鸟就唱了起来。

”学生谈理解。

3.语言训练:用“刚……就……”说话。

4.出示:“父亲说:‘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我知道父亲这时也最快活。


语言训练:你能来说一说树林、鸟儿和父亲各自的快乐吗?
出示:每当( ),就是树林最快活的时刻。

每当( ),就是鸟儿最快活的时刻。

每当( ),就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刻。

每当( ),就是我最快活的时刻。

(指导读句)
5.出示:“父亲又对我说:‘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我奇怪地问:‘为什么?’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重。

”’
师:轻声读读这句话,想想父亲会用怎样的语气来对“我”说这句话。

出示:父亲又( )地对我说:“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学生始终回答不到点子上,不能体会父亲心中的那份担忧。

课堂上出现了冷场。

最后,在教师的暗示下,学生总算答正确了。


指导朗读,读出担心、紧张的语气。

6.师:那课文中的“我”呢?一个对鸟儿了解不多的孩子,他爱鸟吗?为什么?
想象说话:如果父亲是猎人,会怎样?
【思考】
该教师有着强烈的语言训练意识,这显然是可喜可贺的。

然而,看着学生兴味索然的样子,不由得令人怀疑:教师的精心设计有成效吗?学生在应接不暇的练习中获得了多少语言能力的提升呢?在阅读课中,我们又该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一、精选训练点是前提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语言训练共设计了五处,其中想象说话两处,句式练习三处。

从课堂的反馈来看,“在微微摆动的叶子后面,小鸟儿们都在干什么?”这一问题毫无价值,回答呈现的都是学生本已知道的东西。

同样,还有想象说话:“如果父亲是猎人,会怎样?”学生的思维在“父亲是个好猎人,打鸟非常在行”周围徘徊,回答的内容有悖于文章思想感情,而且语言干巴巴的,毫无文采可言。

这样的挖掘,教师累,学生更累。

学生需迎合教师,耗费着宝贵的阅读时间,回答着本已掌握的内容。

如此教学,已完全违背了以教材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初衷了。

其实,教师在设计问题前,不妨先做一下思考:我希望通过这个问题达到什么目标呢?我设计的问题是否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是否选择了最有可能提高学生
习作能力的因素呢?笔者认为,倘若执教者意欲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不如以“我为什么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呢?”引发学生思考。

从表面上看,这个问题与“如果父亲是猎人,会怎样?”差不多,实则不然。

这个问题能促使学生进行心灵深处的感悟,它指向的是文章的内容,学生会在该问题的引导下,轻松地忆起父亲对鸟知根知底的种种细节,还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意图:因为父亲懂鸟、爱鸟,所以,“我”也在父亲的影响下喜欢鸟。

课文中可以挖掘的语言训练因素有很多,但我们要学会取舍。

唯有如此,才可以“四两拨千斤”,使学生的语言建构达到“量”与“质”的齐升。

二、把握时机是关键
课后,该教师连声数落借班上课的弊端:学生不能与她达成心灵契合,课堂气氛沉闷。

最让她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学生居然不能想象父亲说“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这句话时的表情。

她懊恼地说:“添加人物说话时的神情并不难,二年级的学生应该能回答的啊!”笔者认为,造成教学预设与教学实际脱节的原因在于该教师没能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教师出示这个句子后,未等学生细细品味,就匆匆将填空题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发挥想象,把句子写具体。

在思考片刻后,一个学生站起来说:“父亲是得意的、自豪的,因为他对鸟儿的生活习性是这样地了解。

”教师有些懵了,反问:“父亲可能得意吗?”也许是她的情绪感染了学生,教室里鸦雀无声,冷场了一分多钟。

教师只能近乎直白地启发:“父亲是这样地爱鸟,当他知道鸟儿的劫难即将来临时,又怎能不担心、不紧张呢?”此时,有个比较聪慧的学生理解了教师的言下之意,开始为教师解围:“父亲应该是担心地说这句话的。

”教师如释重负地点头,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另一学生也机智地接过话茬:“父亲的神情还可以是紧张的。

”学生的回答步入预计轨道,教师“顺理成章”地请学生们带着那份紧张与担心读读父亲的话。

然而,由于学生的感受是教师硬塞给他们的,缺了一份水到渠成的自然,所以,他们不能通过朗读来表现父亲的紧张。

语调平平的朗读宣告这一教学环节的失败。

众所周知,阅读是一种深刻的情感体验,当这种体验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撞击时,学生的感受自然会喷涌而出。

而该教师显然有些操之过急,她在学生初读句子后就让他们想象人物说话时的表情,无异于逆水行舟、缘木求鱼。

故而,教师在设计语言训练点时应该蹲下身来看学生,尊重学生心中的“阅读形象”,找准训练时机。

三、结合文本是关键
《父亲和鸟》从头到尾没有一点说教的痕迹,没有写父亲是怎样保护鸟的,只是通过一系列细节描写体现父亲和鸟的默契配合。

反复阅读,用心体味,让人
打心眼里感受到父亲和鸟就是亲密无间的一家人,真可谓“知鸟者父亲也,爱鸟者亦父亲也”。

例如:“父亲又说:‘听,鸟要唱歌了。

’我们刚坐下,鸟就唱了起来。

”父亲的话与鸟儿的动作衔接得如此紧密,父亲是鸟儿当之无愧的“知音”啊!授课教师有着敏感的语言感悟能力,她抓住了这个句子,请学生用“刚……就……”造句。

可是紧随其后的问题是,学生在进行语言迁移时所表达的内容完全游离于文本之外,造成了感悟和情感的偏移。

教师费了好些力,才将学生的思绪拉回课文的学习中。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该教师设计语言训练的出发点仅仅是为了表达,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那么,如何将学生在课文中获得的情感体验转化为文字表达呢?如何实现练笔的“价值最大化”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聚焦“刚……就……”这一句式,让学生围绕“父亲爱鸟”这个话题来进行练习。

这样,学生既领略到句式“刚……就……”在表达上的秘妙,又浸润了文本精神。

文章中可以用这个句式来表述的内容还不少,如:“父亲刚进树林,就闻到了鸟味。

”“父亲刚一抬头,就发现树叶无风却在动。

”如此设计,轻松打破了“读”“写”泾渭分明的界限,学坐会抓住课文中最为关键的词句或段落,调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指定的句式与课文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匹配、重组,建构对文本的理解和创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