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人教版《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过秦论》课文解读:过秦论人教版课文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过秦论》课文解读:过秦论人教版课文秦孝公①据崤函②之固,拥雍州③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④,有席卷天下⑤,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⑥之心。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借以窥视周王室那样的天子权势,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和并吞四周荒远之地的雄心。
①秦孝公:生于公元前381年,死于前338年,战国时秦国的国君,名渠梁。
穆公十五世孙。
他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富国强兵。
②崤函:xiáohán,崤山和函谷关。
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
函谷关,在河南省灵宝县。
③雍州:包括今陕西省中部和北部、甘肃省除去东南部的大部分地区、青海省的东南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带地方。
雍,yōnɡ。
④周室:这里指代天子之位的权势,并非实指周王室。
战国初期,周王室已经十分衰弱,所统治的地盘只有三四十座城池,三万多人口。
⑤席卷天下:与下文“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是同义铺排。
⑥八荒:原指八方荒远的偏僻地方,此指代“天下”。
)[这一句写秦国的地理优势及其统一天下的雄心。
作者为什么从孝公起笔呢?因为在战国初期,万乘之国共有七个,秦居其一,实力与其余六国相等。
直至孝公之初,秦与各诸侯相比,也并无优势。
但是,秦凭借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势,却有着并吞天下的巨大野心。
“君臣固守”写秦偏居一隅,严阵以待,谨防诸侯来犯。
一个“窥”字,透出秦对天子之位虎视眈眈,暗中伺机而动,随时准备猛然窜出、一统天下的勃勃雄心。
]当是时也,商君①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②而斗诸侯③。
(在那时候,有商君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大兴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崤山以东诸侯各国自相争斗。
①商君:即商鞅,约生于公元前390年,死于前338年。
战国时卫人。
姓公孙,名鞅。
因封于商,号曰商君。
先仕魏,为魏相公叔痤家臣。
痤死,入秦,历任左庶长、大良造。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册语文《师说》的课文原文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册语文《师说》的课文原文《师说》是个传统篇目,也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事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册语文《师说》的课文原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文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第1页共5页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他对于疑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决。
出生比我早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向他学习;比我出生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而且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劝学》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劝学》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概述《劝学》是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的课文之一,经典的散文作品。
课文以劝学为主题,通过描写晚清学子废寝忘食、勤奋学习的情景,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子应该怀有的豪情壮志。
(二)教材分析《劝学》属于古文阅读的范围,采用了散文的形式。
课文共分为四个部分,逐步展现了主人公的学习态度与情感变化,引导学生认识与评论作者对勤奋学习的态度和观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古文阅读技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律精神,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和要求(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 理解课文的字词句义。
2. 理解课文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方式。
3. 学会运用相关阅读技巧,帮助理解古文。
4. 掌握分析诗文的方法和技巧。
5.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要求1.学生能正确朗读出课文内容,理解词句的含义。
2.学生能够通过古文的阅读,掌握相关的阅读技巧。
3.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理解课文的主旨思想。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鉴赏和文言文的写作。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词句意思和上下文的语境。
2.掌握古文阅读技巧,解决生字、疑点和理解问题。
3.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把握主旨思想。
(二)教学难点1.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解读能力较为薄弱,需要加强培养。
2.学生对于课文中较复杂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理解困难。
四、说教学步骤和方法(一)教学步骤1.开篇导入:引入学生对学习的思考和认识。
2.课文导读:让学生先读课文,了解大意和重点。
3.词句解读:针对生字和疑点进行解释和讲解。
4.阅读技巧训练:讲解古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进行例题训练。
5.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主旨思想。
人教版高二语文《咏怀古迹》鉴赏
人教版高二语文《咏怀古迹》鉴赏《咏怀古迹》是杜甫后期的名作,历来为人激赏,是各种杜诗选本及唐诗选本必选的篇目,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二语文《咏怀古迹》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语文《咏怀古迹》鉴赏一是人物形象的塑造。
杜甫善于在叙事诗中塑造人物形象,而律诗主要用于抒情,虽有叙事成分,不过是作为抒情的依托,并不承担塑造人物形象的任务。
这首诗却略有不同,它虽然重在抒情,而它的抒情是通过塑造王昭君的动人形象实现的。
诗开头,以“群山万壑赴荆门”写王昭君的出生地,从侧面烘托昭君不同凡响的高大形象。
接着叙述王昭君悲壮的一生,诗中出现了两个典型的镜头,“一去”写出昭君“关山度若飞”的气概,“独留”表现了昭君孤苦孑然的哀伤。
“画图”句揭示了造成她悲剧的原因,“环佩”句形象地表现了昭君的故土之思。
最后,人们从琵琶声里听到昭君悲苦的申诉,禁不住既赞扬她美好的品格,又同情她不幸的遭际,进一步从侧面烘托了昭君的形象。
二是诗人借古抒怀。
这首诗表面看,是写昭君的遭遇,写昭君的怨恨,实际上是借咏古迹以感己怀。
杜甫当时身处异地、远离故园,处境和昭君相似。
作者写昭君“环佩空归月夜魂”,字面上固然是赞叹昭君对故土的依恋,实际上也是写自己“身在夔州,魂归故园”。
杜甫一生的遭际也与昭君相似。
昭君才华卓立,美貌超群,因汉元帝昏庸,不得不远嫁异乡,流离而不得归,身死而遗长恨。
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济世之才甚异,但终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负。
肃宗朝虽任职京师,也只不过是一左拾遗。
还因疏救房琯,触怒肃宗,差点获刑。
虽然获救,却终被疏远,郁郁辞官,漂泊西南。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杜甫置身明妃村中,瞻仰前人遗址,思想自己身世,怎能不老泪纵横,而心有戚戚焉。
高二语文《咏怀古迹》原文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过秦论》课文及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过秦论》课文及教案范文课文简介《过秦论》是战国时期韩国的外交家苏秦为争夺霸权而提出的一篇辩论文章。
文章以“合纵连横”为观点,认为在各国联合起来的情况下,秦国就不可能称霸。
课文分析文章结构文章分为十二个部分,首先介绍“合纵”和“连横”的概念,接着论述了各国之间的关系,最后进一步阐述联合对于各国的好处。
文章主旨文章的主旨是“合纵、连横”,即各国联合起来,共同抗衡秦国的侵略,以此达到各国的和平与发展。
文章表现手法文章采用了举例说明、比喻、对比等手法,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了解“合纵、连横”的概念,掌握文章的结构、主旨和表现手法,进一步拓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观点,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进行思辨,拓展思维,深入阐释文章的意义。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问答、讨论等方法,鼓励学生多思考,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文章,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主旨。
导入让学生回顾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
分析课文讲解文章的结构、主旨和表现手法,让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掌握文章的思路。
讨论课文让学生围绕文章的主旨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思维拓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意义,拓展思维能力。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刻的认识。
课堂作业让学生自行搜索相关资料,结合文章的思路,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
结语本节课的教育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合纵、连横”的概念,掌握文章的结构、主旨和表现手法,进一步拓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收获知识,得到成长。
人教版高二语文课文《宇宙的边疆》原文
人教版高二语文课文《宇宙的边疆》原文宇宙有没有边疆呢?在高二语文课文中会给同学们介绍,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二语文课文《宇宙的边疆》原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语文课文《宇宙的边疆》原文我索取荣誉的对象不应该是太空,而应该是我的灵魂。
假如我拥有一切,我就无所用心。
好大喜功则为宇宙汪洋所吞没,开动脑筋则领悟世界。
——布菜斯•始斯卡《感想录》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无穷的;我站立在茫茫无边神秘莫测的汪洋中的一个小岛上。
继续开拓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职责。
——T.H.赫胥黎宇宙现在是这样,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永远是这样。
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心情激动,感叹不己,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颤栗。
我们知道我们在探索最深奥的秘密。
宇宙的大小和年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
我们的小小行星只不过是无限永恒的时空中的一个有限世界。
从宏观来看,大多数人类所关心的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但是,我们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
几千年来,我们对宇宙及我们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作出了最惊人的和出乎意料的发现。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回想起来是很令人兴奋的。
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
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
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
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
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
宇宙神奥非凡,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
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
我们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
近来,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当然,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
海水是迷人的。
大海在向我们召唤。
我们的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册语文《师说》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册语文《师说》课文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师说》全文。
理解《师说》的文言文句式和词义。
掌握韩愈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理解作者的观点。
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师说》的文言文句式和词义理解。
2.文章的论证结构和作者观点分析。
三、教学难点1.部分生僻字词的识记和运用。
2.文章深层次内涵的挖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如《论语》中的“师说”篇。
2.介绍《师说》的作者韩愈及其文学成就。
(二)课文原文阅读1.学生自读《师说》原文,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三)课堂讨论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师说》的理解程度。
2.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师说》中所体现的尊师重道思想。
(三)课文背诵1.学生自读《师说》,加强记忆。
2.教师随机抽取学生背诵,检查背诵效果。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师说》中所体现的教育思想。
(三)写作练习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以《师说》为鉴,谈谈你对尊师重道的理解。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师说》中所体现的人生价值观。
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师说》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师说》中,韩愈是如何定义‘师’的?”学生A回答:“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教版高二语文《长恨歌》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高二语文《长恨歌》教案(优秀9篇)白居易《长恨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
2.难点:诗歌的主题。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
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
自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二、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
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的作用。
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
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
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
后期:主要是“独善其身”。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
他本人最重视的是讽喻诗。
他的讽喻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类诗广泛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
这里既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悲惨命运作品,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另一类诗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三、写作背景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
人教版高二语文《老人与海》课文解读
人教版高二语文《老人与海》课文解读《老人与海》蕴藏着深刻而浓郁的哲学意蕴,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二语文《老人与海》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语文《老人与海》课文解读一他们①在海里走得很顺当,老头儿把手泡在咸咸的海水里,想让脑子清醒②。
(①他们:指老人、渔船及他所捕获的、拴在渔船后的大马林鱼。
②想让脑子清醒:老人为了捕获这条马林鱼已经熬战了两天两夜。
)头上有高高的积云,还有很多的卷云,所以老头儿知道还要刮一整夜的小风。
[由云的变化准确预测天气,说明老人出海经验的丰富。
]老头儿不断地望着鱼,想弄明白是不是真有这么一回事。
[表现了老人对捕获这条特大马林鱼的意外惊喜。
]这时候是第一条鲨鱼朝它扑来前一个钟点。
[暗示与鲨鱼之间的一场紧张激烈的搏斗就在后头。
] 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当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海里深的海中然后又散开的时候,它就从下面水深的地方窜上来。
[被捕获的马林鱼流的血,形成一道臭迹,会引来鲨鱼。
交代了老人与鲨鱼之间的一场恶斗必不可免的原因。
]它游得那么快,什么也不放在眼里,一冲出蓝色的水面就涌现在太阳光下。
[这个句子充分体现了海明威叙事简约的语言风格,没有一个比喻句和形容词,但鲨鱼的凶猛、快捷,形势的紧迫却立刻展示在读者面前。
]然后它又钻进水里去,嗅出了踪迹,开始顺着船和鱼所走的航线游来。
[这一段描写了鲨鱼刚出现时的情形。
]有时候它也迷失了臭①迹,但它很快就嗅出来,或者嗅出一点儿影子,于是它就紧紧地顺着这条航线游。
(①臭:xiù。
)这是一条巨大的鲭鲨①,生来就游得跟海里速度最快的鱼一般快。
(①鲭鲨:一种凶猛的大鲨鱼,体呈纺锤形,长达四米以上。
鲭,qīnɡ。
)[点出鲨鱼品类和特性,暗示老人面临形势的严峻。
]它周身的一切都美,只除了上下颚。
它的脊背像剑鱼一样蓝,肚子是银白色的,皮是光滑的,漂亮的。
它生得跟旗鱼一样,不同的是它那巨大的两颚,游得快的时候它的两颚是紧闭起来的。
它在水面下游,高耸的脊鳍①像刀子似的一动也不动地插在水里。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册语文《劝学》课文及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册语文《劝学》课文及教案设计一、《劝学》课文1.1《劝学》原文夫学者,所以明明德,所以广宏观,所以成比类。
道之所存,言之所在。
——《礼记·学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论语·雍也》师说:“读书能强体,能察事理,能知古今,能参天地。
术业不能尽人意,而力行者其孰能遁世而无所见乎?”——《庄子·养生主》每天进步一点点,是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鲁迅1.2《劝学》翻译学习的目的,在于使人的品德高尚,思想开阔,能够辩论实质,深刻理解类比推理。
道理存在于生活中,言行体现在每件小事上。
我曾经常终日思考,却比不上稍稍学习一下皮毛;我曾趴着仰望,却比不上登高远望广博的视野。
老师说:“学习能让人强壮体魄,能够观察事情的道理,能够了解古今,能够参照天地。
所以我们不能避开事务,勤勤恳恳去学习。
”每天都要有一点点进步,才能获得成功。
1.3《劝学》注释1.德:指品德、道德。
2.广宏:指胸怀宏阔、见识广博的学识与精神探索。
3.成比类:指学习对于理性思辨、推理分类的重要性。
4.道之所存,言之所在:指道理存在于日常生活言行中。
5.须臾:顷刻之间,即稍纵即逝的时间。
6.博见:广泛的视野能够让人了解到的更多、更深入的事情。
7.参照:指想象、思考,将事物与天地对照,从中找到关联与启示。
二、《劝学》教案设计2.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应该可以明确知道什么是学习,如何去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同时,也应该明确各种学习方式、方法及其重要性,具备在自主学习中闯荡、前进的激情和自信。
2.2 教学步骤第一步:调研教师通过课前调研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们普遍怎样看待学习,又如何去学习。
第二步:引导学习教师通过写作、朗读、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劝学》的主题思想,重点是如何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品德、思想和智力水平。
第三步:分享经验教师和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充分了解不同的学习方法和体验,从而更好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人教版高二语文《老人与海》课文解读
人教版高二语文《老人与海》课文解读《老人与海》是人教版高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重要课文,通过讲述一个老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斗智斗勇的故事,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命运的关系。
本文将对这篇课文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其中的主题和寓意。
首先,我们可以从老渔夫的形象入手来解读《老人与海》这个故事。
老渔夫是一个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人物,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与命运抗争。
他虽然年老体衰,但决心并不动摇,一直坚持出海捕鱼。
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启示,即无论面对什么困境,都需要保持乐观的态度,坚持自己的信念。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马林鱼的象征意义。
在这个故事中,马林鱼是老渔夫追逐的目标,也是他与命运抗争的象征。
马林鱼体型庞大,力量强大,可以代表着我们面对的困难和挑战。
老渔夫追逐并捕获马林鱼的过程,实际上是在探讨人与命运的关系。
老渔夫即使最终失去了马林鱼,但他并没有感到沮丧,而是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这给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无论我们是否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重要的是过程中我们承担的努力和坚持。
此外,在解读《老人与海》时,还需要关注其中的自然意象。
整个故事发生在大海上,大海象征着广阔的世界和无限的可能性。
作者对大海的描写充满了诗意,富有想象力。
大海的风浪、潮涨潮落,与老渔夫的奋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通过对比大海和老渔夫的形象,作者传达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即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需要相互尊重和和谐相处。
最后,我们应该关注到《老人与海》中的男性情感。
虽然故事的主角是一个老渔夫,但其中的男性情感是深入人心的。
老渔夫与小男孩马诺洛之间建立了一种独特的情感联系,他们之间的对话和互动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性。
这种情感联系在老渔夫孤单寂寞的大海生活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支持和安慰的作用,也使读者对故事中的情节更加感同身受。
综上所述,《老人与海》是一篇富含哲理和情感的课文。
通过对老渔夫、马林鱼、自然意象以及男性情感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个故事所要传达的主题和寓意。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背篇目
《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离骚》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民歌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人教版高二语文《滕王阁序》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高二语文《滕王阁序》原文及译文《滕王阁序》是唐代大作家王勃的作作品,此文对仗工整,言语华丽。
人教版〔高二〔语文〕〕《滕王阁序》原文及译文是什么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二语文《滕王阁序》原文及译文,盼望对大家有所关怀!《滕王阁序》原文XX章(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fn)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XX 隍(hung)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q ǐ)戟(jǐ)遥临;宇文新州之懿(y)范,襜(chān)帷(wi)暂驻。
十旬休暇(假),胜友如XX;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XX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知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cān)騑(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又作:仙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又作:翔)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f)渚(zhǔ),穷岛屿之萦回;XX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t),俯雕甍(mng),山原旷其盈视,XX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XX,XX雀黄龙之轴(通:舳Zhu 二声)。
虹(XX)销雨霁,彩彻XX衢(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吟)甫(俯)畅,逸兴遄(chun)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XX遏()。
睢(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zūn);邺(y)水朱华,光照临XX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d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jiǒng),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XX于日下,目吴会(kui)于XX间。
地势极而南溟(mng)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册语文《劝学》课文及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册语文《劝学》课文及教案设计课文简介《劝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散文之一,作者为唐代文学家韩愈。
全文共分为三部分,主要通过劝诫自己和后人要多读书来表达自己对于学习的看法。
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文学家韩愈及其代表性作品《劝学》;2.理解《劝学》这篇文章中的一些生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形式;3.通过分析《劝学》中的写作手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4.开发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并学习《劝学》这篇文章中的语言形式;2.对文章进行整体理解和分析;3.了解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文学成就。
教学难点1.理解和表达文化内涵、人文精神;2.理解文章中的古文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质。
教学方法1.组织学生进行集体阅读;2.分组讨论,议论文章;3.教师讲解,逐句分析。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教师简单地介绍唐代文学家韩愈和他的代表作《劝学》。
步骤二:整体了解全班集体朗读《劝学》。
读完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步骤三:逐句分析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分析文中的语言形式和写作手法。
掌握每个字词和句子的意思,尤其是一些生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形式,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
步骤四: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推出一些自己的看法、认识和体会,并提出讨论问题或分析的方向。
步骤五:班级答题针对小组讨论而提出的问题,让全班学生一起问答,让一些能回答问题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步骤六:写作练习教师让学生试着模仿《劝学》的写作手法,写出一篇跟劝学相关的文章或应用,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一些写作细节上的技巧和方法,并可以通过作文调动学习兴趣和情感。
教学评价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唐代文学家韩愈及其代表性作品《劝学》,理解《劝学》这篇文章中的一些生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形式,并通过分析《劝学》中的写作手法,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提高阅读和思考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人教版语文高二《装在套子里的人》
《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诃夫
三、死者档案资料
姓名:别里科夫 性别:男 出生日期:某年某月某日 生前职务:某中学希腊文教师 住所:校男教工宿舍 婚配情况:未婚 口头禅:千万别出什么乱子
《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诃夫
三、死者档案资料
特征: 晴朗的日子也穿雨衣、
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 竖起衣领,戴黑眼镜、
《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诃夫
自杀? ! 他杀?
——“别里科夫之死”
专案组调查
《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诃夫
1898年夏季的一 天,沙皇统治下的俄国。 在一所中学的男性职工宿 舍里,发现一具中年男尸。 据查,死者为该校希腊文 教师别里科夫。
死因一直未明。
《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诃夫
一个世纪以后,在 2006年3月11日,湘钢 一中高一218班师生特 组成“别里科夫之死” 专案调查组,对这一事 件进行立案调查。
一月之久。
死亡日期: 1898年6月底或7
月初。
《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诃夫
采访柯瓦连科:
调查 交流
答:那天晚上让他走,他却威 胁我,说要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我一气之 下,就推了他一把,没想到他居然滚下去了。
问:那么他说了什么让您如此生气呢? 答:他总是有那么多奇怪的想法干扰我的私生 活,什么不许骑自行车,不能在大街上拿着书走, 甚至不能穿绣花衬衫,简直荒谬透顶。我本来就不 喜欢这个人,这一来更讨厌他了。 问:那么这件事会不会成为他死亡的原因呢? 答:噢不,这绝对不可能。因为他当时安然无 恙地爬了起来,离去时步伐也很稳健。但他当时看 到我姐姐,好像十分尴尬。
《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诃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基础知识,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2.能力目标:把握人物形象及人物命运。
3.情感目标:感受悲剧美震撼人心的力量,感悟作者的悲悯情怀。
4、重点:素芭形象
5、难点:素芭命运
学习步骤:
[第一学习时间] 自主预习——仔细诵读,积累基础,深入思考,发现问题
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早自习声情并茂诵读文章
第二课时:课堂预习认真细致完成“学导案”
要求: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及与他人交流的技巧。
[第二学习时间] 师生共赏——品读鉴赏精讲点拨
时间:一课时
要求:激情投入,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一、 [课前导航]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
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印度一个宗教改革社团)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
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
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遗言《文明的危机》。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
谱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文、史、哲、艺、政、经范畴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精。
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
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艺术价值,深受人民
群众喜爱。
其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重要小说有短篇小说《还债》《弃绝》《素芭》等,长篇代表作有《沉船》《戈拉》《两姐妹》等。
泰戈尔出生后,母亲身体不好,还要操持一个四代同堂,上百口的大家庭,
无力照看孩子。
14岁的泰戈尔还没有充分享受到母爱,母亲就病逝了。
母亲病
逝后,泰戈尔由五嫂照顾。
少年的泰戈尔与这位嫂子非常亲近,他们之间有着许多共同的语言。
他们一起游戏,一起讨论文学。
当泰戈尔成为诗人后,她是他的第一个有见识的评论者。
她对泰戈尔的一切作品都要仔细地审阅,使他免除了文
艺家们常常容易产生的弊病——虚荣和缺乏自我批评。
但是,1884年,五嫂自缢身亡。
1902年,泰戈尔的那一场不以恋爱开始却十分恩爱的婚姻结束了。
比他小11岁的妻子,病逝了。
在妻子生命的最后两个月,泰戈尔日夜守护在侧,
但紧接着,他的二女儿也逝世了。
泰戈尔对于印度妇女悲惨的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在他的众多短篇小说中,都述说了妇女们不幸的生活,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为妇女鸣不平。
二、[知识链接]
1.背景知识
在印度,有94%的人口信奉印度教与回教,而这两种宗教都歧视女性。
根
据印度教的教义,一个人死前必需由儿子施以临终仪式,灵魂才能得救,而且儿子继承家产,有扶养父母的义务,于是父母千方百计的想生男孩,女孩先天就受
歧视。
不仅如此,大约公元前750年写成的印度教经典中规定,女子在世间唯一的神就是她们的丈夫,她们唯一的工作就是顺服丈夫,讨丈夫欢心,不论他有任何缺陷。
这种思想,深入民间,女性从小就被灌输将来做个贤妻良母。
在印度,婚姻是许多女子的隐痛,因为印度盛行嫁妆,女子出嫁,如果没有体面的妆奁,易受夫家凌虐。
而且嫁妆不是结婚时一次付清,夫家在婚后多年还会不断索要。
父母为了女儿的幸福,不得不勉力营治,女儿于是成为家庭的包袱。
事实上,印度人的婚姻多半由父母安排。
而相亲是女性一生之中极为羞辱的
一刻,男方和他的家长应邀到女方家中。
女方盛装以待,用丰盛的食物款待男方,女方的家长免不了要夸耀女儿的手艺,例如强调菜肴都是女儿亲手做的,然后才
把女儿带出来让对方打量。
倘若对方满意,双方的父母就开始讨论嫁妆。
如果男方的条件好,比方是公务员,嫁妆就要多一些。
反之,如果女方的条件好,譬如受过高中教育,嫁妆就可以少一些。
如果谈不拢,整个相亲的过程就得重来一次。
对女子而言,不论因为她外貌平庸,或是她的父亲筹不出男方要求的嫁资而遭到拒绝,都是极大的创痛。
泰戈尔生活的时代,还是印度种姓制度盛行的时期。
在种姓制度下,印度人被分为四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婆罗门是祭祀贵族,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吠舍是古代印度社会中的普通劳动者,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必须向国家缴纳赋税。
首陀罗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者,地位最低。
各种种姓之间等级森严,职业世袭,一般互不通婚,界限严格。
2.资料卡片
泰戈尔的名言:
(1)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2)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3)你看不见你的真相,你所看见的,只是你的影子。
(4)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
(5)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他欺骗我们。
(6)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7)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8)上帝对人说道:“我医治你,所以要伤害你;我爱你,所以要惩罚你。
”
(9)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罢,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
(10)瀑布说:"尽管给旅人一点水就够,可是我还是贡献了全部."
(11)月儿把她的光明遍照在天上,却留着她的黑斑给她自己。
(12)离我们最近的地方,路程却最遥远。
我们最谦卑时,才最接近伟大。
(13)广漠无垠的沙漠热烈地追求一叶绿草的爱,但她摇摇头,笑起来,飞了开去。
三、 [识记积累]
浑身解数()蜷缩()晌午()纤细()毗邻()蓦然()
海市蜃楼()脸颊()犄角()摩挲()槟榔()牝鹿()伫立()埠头( ) 簌簌()磨蹭()脊背()海蚌()
四、 [问题生成]
1、独立思考:提出1——2个疑难问题,并就这些问题作一些思考。
2、小组交流:组内交流发现的问题,带共性、难以解决的问题请记录在这里。
(最后五分钟完成)
五、[整体感知]:
1、泰戈尔在这篇文章中给我们讲诉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在这个故事中素芭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印象?请简要概述。
六、[重点研讨]:素芭形象
3、素芭美丽聪颖,有着极其丰富深沉的情感,而她却无法言说。
你读懂了素芭心灵的语言吗?请结合下列关键词,勾连全文,从文中找出具体的文段品读鉴赏。
(讨论交流5分钟,推荐中心发言人发言)
眼睛:
大自然:
合欢树下的幻想:
七、[难点探究]:素芭命运
4、是什么造成了素芭的悲剧结局?紧扣文本进行分析。
八、[课堂小结]:
推荐阅读:书本第63面相关链接。
《泰戈尔文学作品研究》《泰戈尔全集》《泰戈尔名作欣赏》《中国名家论泰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