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家长参与问题 教育资料
教育改革中家长应该如何参与

教育改革中家长应该如何参与关键信息项1、家长参与教育改革的目标和宗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2、家长的权利和义务知情权参与决策权监督评价权配合学校教育的义务自我提升教育素养的义务3、家长参与教育改革的方式和途径参与学校管理与决策参与课程设计与评价参与学生辅导与支持参与家校沟通与合作活动4、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机制定期家长会个别沟通渠道信息化沟通平台5、家长参与教育改革的培训与支持提供相关培训资源建立家长互助小组6、对家长参与的激励与表彰机制荣誉称号奖励措施11 家长参与教育改革的目标和宗旨111 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学生,包括但不限于学术知识、创新思维、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康等方面。
家长应与学校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
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也要重视其品德修养、兴趣爱好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112 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家长应积极参与教育改革,推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通过参与学校的监督和评价,为学校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113 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家长与学校之间应建立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
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与教师保持密切沟通,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负责。
12 家长的权利和义务121 知情权家长有权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学生评价等方面的信息。
学校应通过多种渠道,如家长会、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及时向家长公开相关信息。
122 参与决策权家长在学校的重大决策中应享有一定的参与权,例如学校发展规划、教育教学改革方案等。
学校应建立健全家长参与决策的机制,充分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123 监督评价权家长有权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
学校应积极回应家长的监督和评价,及时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的问题与策略

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的问题与策略
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的问题与策略:
一、问题:
1.家长参与意识不强: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的意识不强,他
们不太了解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也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从而影响孩子的学习进步。
2.家长缺乏参与技巧:家长对学校课程建设缺乏充分的了解,
他们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参与,也不知道该如何和学校沟通,从而影响参与效果。
3.家长缺乏时间: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很多家长没有充足的时
间参与学校课程建设,从而影响孩子的学习进步。
二、策略:
1.加强宣传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让家长更
多地了解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家长参与的意识。
2.提供参与技巧:学校应该提供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的技巧,让家长更好地参与,也能更好地和学校沟通。
3.安排参与时间:学校应该安排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时间,让
家长有充足的时间参与,也能更好地指导孩子的学习。
浅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家长参与问题

浅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家长参与问题摘要:家长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活动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应积极地参与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活动的过程中来。
家长角色缺失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家长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缺乏认同感,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形成了“双轨制”;家长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存在认识误区,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偏差;家长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缺乏教育支持,导致教师压力加剧。
家长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路径包括对课程目标制定的参与、对课程实施过程的参与以及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价过程的参与。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家长参与;具体路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课程改革会给基础教育的利益相关群体带来怎样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可能产生的后果。
这是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活动的过程特性所决定的。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改革者们更多关注的是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重组、协调与变革,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促进改革活动的顺利进行,具体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形式、教学风格的转变,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等。
在某种程度上,改革似乎淡化了教育系统以外与改革活动密切相关的利益群体的价值诉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活动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教育系统以外的利益相关群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制约着基础教育改革活动预期目标的达成,而家长群体便是教育系统以外的利益相关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群体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活动中的角色缺失已经给我们的改革带来了诸多的消极影响。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这种消极影响日益显性化。
针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家长角色缺失问题,笔者提出了家长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活动的具体路径。
一、家长角色缺失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具有自上而下的执行性特点。
家长作为学生的直接监护人以及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间接联系的利益相关群体,他们并未充分地享有对改革相关问题的知情权。
论课程改革中的家长参与

活 动与事 务 中 , 可 以促 进 学 校 与 家庭 彼此 的 了 则 解, 增加 表示 意见 与对话 的机 会 , 促进 家长对 学校
Hale Waihona Puke 实现 教育更 加 的公 正 和平 等 , 免 因 过 分集 权 造 避
成教育决策的随意性。在学校管理 民主过程 中, 学生家长作为学校管理民主化的一支不可忽视的 力量 , 必须 接受他们 参 与学校 管理 。
才 加 以协 助 的运 动。 在新 课 程 实 施 中 , 家长 是 重
传统的学校管理是封闭式的。学校与社会的 联 系是间 接 的 , 通 过 教 育行 政 或一 般 行 政 手 段 是
…
为更好促进孩子的成长 , 家长在 了解新 课程理念 、 掌握 与子女保持良好关系和管教的策略等方面 , 还需要学习
各个 方 面的 阻力 , 中也 包 括 家长 。家 长 对 课 程 其
…
z 尹- 巳
豢 亨一
・ 1・ 2
维普资讯
20 0 6年第 1 ( 0期 总第 1 2 ) 5期
程 改革 的过程 中 , 论 是在 计 划 、 不 执行 阶 段 , 还是
考 核评价阶段 , 如果能邀请家长参与到学校各项
表 1 家 长 角 色与 参 与 方 式
角 色 家长参 与方式 抚养者 家长是孩子 的监护人 , 负责孩子 的衣食住行 , 有将孩子 … 。 抚养成人的义务。 教育者 家长是孩子 的第一任老师, 以采取多样的方式, 可 在平
课程实施过程 中来 自家长 的阻力 ; 丰富课程资 源 , 得更多 的社会支持 ; 高教 育教学 的质量 ; 获 提 有利于 学校管理 民 主化、 开放化和社会化的实现。为了有效促进 家长参与 , 社会 、 学校、 教师 、 家长应 做到 : 理清认识 , 营造 家长参与 的 社会 氛围; 完善家长参 与的法规制度 ; 健全家长参与 的组织机构 ; 加强教师与家长的培训 ; 提供多样化 的参与方式。
基础教育中的家长参与与支持

基础教育中的家长参与与支持家长在基础教育中的参与与支持是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以来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研究表明,家长的积极参与不仅能够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还有助于孩子的社交能力、情感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深入探讨家长在基础教育中的角色、参与形式、实践策略以及面临的挑战,可以为家校合作提供更加有利的实践依据。
家长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的角色被广泛概括为支持者和合作者。
基础教育阶段,孩子在认知、情感和社会能力等方面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这一阶段的教育不仅仅责任在学校,家庭环境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
家长的参与可以促进孩子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
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包括情感健康和社交能力培养。
具体而言,家长的参与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参与家庭作业和学习活动是一种直接的支持方式。
通过帮助孩子解答问题、指导学习,家长不仅可以增加孩子对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加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连接。
其次,家长在学校活动中的参与,比如家长会、开放日、志愿服务等,也为家庭与学校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在这些活动中,家长可以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内容,同时也能为教师提供孩子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从而实现更全面的教育合作。
学校也应当为家长的参与提供便利和支持。
例如,解决家长在参与时可能面临的时间冲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如家长微信群或定期的家访,能够更好地促进家校之间的互动。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鼓励家长分享对孩子教育的看法和建议,这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也是对家长声音的尊重与回应。
在可能的情况下,学校还可以开设家长培训课程,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和参与意识。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父母的教育观念、知识水平和情感态度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因此,通过家长培训,家长可以学习到现代教育理念、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以及有效的教育方法,从而增强他们支持孩子的能力。
小学生基础教育实施中的父母参与

小学生基础教育实施中的父母参与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关注和参与程度也越来越高。
在小学生基础教育实施中,父母的参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家长参与的重要性、参与形式、参与的影响、如何鼓励家长参与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家长参与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长参与小学生基础教育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家长了解孩子的个性和兴趣,可以在教育过程中提供更精准的引导和指导。
其次,家长的关注和支持可以给孩子带来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
此外,家长与学校、教师之间的密切合作可以形成良好的教育共同体,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紧密联系。
二、参与形式家长参与小学生基础教育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常见的形式包括家长参加家长会、参与学校活动、辅导孩子的功课等。
此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家长提供了更多参与教育的途径,如通过在线教育平台与学校进行沟通、参与线上学习小组等。
这些形式丰富了家长参与教育的方式,使得他们能够更加灵活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去。
三、参与的影响家长的参与对小学生基础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家长的参与可以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这有利于学校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其次,家长的参与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
家长的鼓励和支持可以增加孩子的学习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家长的参与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学校中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
四、如何鼓励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小学生基础教育的前提是要营造良好的参与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家长会、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等方式,增加家长与学校的接触机会。
此外,通过举办家长培训班、提供教育资源等,为家长提供更多参与教育的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学校和家长要建立起互信和合作的关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形成家校共育的局面。
总的来说,小学生基础教育实施中的父母参与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如何参与孩子的基础教育过程

家长如何参与孩子的基础教育过程孩子的基础教育阶段是其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家长的积极参与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和成长,还能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家长究竟应该如何参与孩子的基础教育过程呢?首先,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个安静、整洁、有足够光线的学习空间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个空间里,配备适合孩子身高的桌椅,摆放必要的学习用品,让孩子能够舒适地学习。
同时,要尽量减少干扰因素,如电视、手机等电子设备的诱惑。
家长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在孩子学习时,尽量避免大声喧哗或进行娱乐活动。
其次,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家长的重要任务。
要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
比如,规定每天完成作业后再进行玩耍或娱乐活动,让孩子养成先学习后娱乐的习惯。
还要教导孩子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预习可以让孩子在课堂上更容易跟上老师的节奏,复习则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培养孩子认真书写、仔细阅读、独立思考等习惯也非常重要。
家长要积极与孩子的老师保持沟通。
定期参加家长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学习进度以及存在的问题。
平时也要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老师交流,及时掌握孩子的情况。
对于老师反馈的问题,家长要与老师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并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
同时,也要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中的学习情况,让老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孩子,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
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也是家长的职责所在。
每天检查孩子的作业,了解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个知识点上存在困难,要及时给予帮助和辅导。
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或者请老师进行额外的辅导。
除了作业,还要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但不要过分看重分数,而是要和孩子一起总结经验教训,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也是家长参与的重要方面。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比如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知识的魅力。
基础教育中的家长参与与支持

基础教育中,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的参与与支持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个性发展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下面,我将就基础教育中的家长参与与支持进行探讨。
首先,家长的参与可以提供学生的情感支持和激励。
家庭是孩子最亲近的环境,家长可以在孩子面临困难和挫折时给予鼓励和安慰,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毅力。
同时,家长还可以分享孩子的成长和进步,让孩子感受到家人的骄傲和支持,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其次,家长的参与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指导。
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书籍、参观和实践机会等外部资源,丰富孩子的知识面和学习经验。
在学习过程中,家长可以给予孩子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解答问题,培养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家长的参与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的密切合作。
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支持系统,他们之间的合作对于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议、家长讲座等活动,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的信息。
同时,家长也可以向学校反馈孩子在学习、成长中的问题和需求,与学校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共同关注孩子的发展。
家长的参与还可以促进家庭教育的有效实施。
家庭教育是孩子性格、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来源,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家长可以与学校保持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通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形成协调一致的育人力量。
家长可以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才艺和特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然而,家长参与与支持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家长要注重方法和方式,避免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过度干预和指导,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和个性发展。
其次,家长要保持适度的关注和支持,避免过分关注成绩和竞争,给孩子过大的学习压力。
同时,家长还应尊重学校和教师的专业性,与学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落实家长参与与支持时,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和决策,建立定期的家长会议和交流平台;提供家长教育培训,帮助家长了解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反馈孩子的学习和行为情况。
家庭教育中的家长参与问题

家庭教育中的家长参与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作为一个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引导者,家长参与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家长参与教育并非一帆风顺,常常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家庭教育中的家长参与问题,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一、家长参与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基本的教育形式,家长的参与对孩子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参与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激励,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因此,家长的参与不仅对孩子的个人成长有益,也对社会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二、家长参与教育存在的问题1. 时间压力:现代社会的家长忙于工作和生活,时间非常有限,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孩子的教育。
2. 缺乏知识和技能:家长可能缺乏教育知识和教育技能,无法有效地引导孩子。
3. 期望过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过度干预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孩子的压力过大。
4. 沟通不畅: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不畅,无法真正理解孩子的需求和困惑。
三、解决家长参与教育问题的方法1. 合理安排时间:家长应该优化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工作和家庭生活,争取更多的时间与孩子相处。
2. 学习教育知识:家长应该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技能,更好地引导孩子。
3. 树立正确的期望: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合理设定期望,鼓励孩子做到最好而不是追求完美。
4. 加强沟通与理解:家长应该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困惑。
四、家长参与教育的实践案例以下是一些实践案例,展示了家长如何参与教育、帮助孩子的成长。
1. 陪伴式教育:家长定期陪伴孩子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例如户外运动、博物馆参观等,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帮助孩子拓展视野。
2. 学习伙伴: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共同学习,互相鼓励和支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3. 社区参与:家长可以参与学校和社区的相关活动,与其他家长交流经验,共同关注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
教育中的家长参与问题

教育中的家长参与问题在当今社会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家长的参与程度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教育中的家长参与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缺乏理解与支持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并不了解,缺乏对教育的正确理解与支持。
他们可能只注重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这种情况下,家长的参与可能仅限于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方面。
解决方案:教育机构与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家长教育讲座、提供教育材料等方式,帮助家长加深对教育的理解。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平台,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与教师共同制定教育计划。
二、时间与精力的压力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使得许多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
他们往往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参与孩子的教育,导致教育变得单向化。
解决方案: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提供更多的家庭关怀机构,并鼓励企业提供弹性工作制,以降低家长的工作压力,为他们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关注孩子的教育。
此外,学校也可以提供更多的课外活动,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其中,以缓解他们的时间压力。
三、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不畅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是促进家校合作的关键。
然而,许多家长与教师之间存在着沟通不畅的问题。
家长可能不知道如何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而教师则可能没有将重要信息及时反馈给家长。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建立家长教师联络小组,定期召开家长会议,提供沟通交流的机会。
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微信群、电子邮件等,与家长保持及时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的表现和学习动态。
四、缺乏家庭教育的规划许多家长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规划,他们一味追求高分数,而缺乏对孩子的兴趣和潜能的培养。
这种情况下,家庭教育往往成为机械的灌输,无法真正满足孩子全面发展的需求。
解决方案:家长可以加强自身的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了解如何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规划。
此外,学校也可以组织家庭教育相关的讲座和培训,提供给家长一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教育实践中的家庭参与

教育实践中的家庭参与家庭参与是教育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加强家庭参与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首先,家庭参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研究表明,家庭参与与学生的学业表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当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并给予他们积极的支持和鼓励时,孩子们会感到被重视和关心,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此外,家庭参与还能够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促进他们的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其次,家庭参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道德品质。
家庭是孩子品德的第一课堂,也是孩子习惯的第一熏陶之地。
当家长能够主动参与孩子的生活,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时,孩子们就会在家庭中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家长还可以通过家庭参与的方式,向孩子传授基本的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培养他们的良好道德品质。
再次,家庭参与有助于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
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和密切的两个环境。
通过家庭参与,学校和家庭可以加强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校可以向家长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信息,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共同协商解决教育问题,形成一种互相支持、互相信任的关系。
这将有助于提高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家庭参与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庭参与不仅仅是家长在孩子学习中的支持和指导,更重要的是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空间和独立思考的机会。
家长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分享经验等方式,激发孩子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将有助于孩子的个人发展和成长,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家庭参与在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家庭参与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还能够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道德品质,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础教育中家庭参与的重要性研究

基础教育中家庭参与的重要性研究家庭参与在基础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被视为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策略。
在探讨基础教育中家庭参与的意义时,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分析。
家庭参与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显而易见。
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业上的成功与家庭的支持程度密切相关。
当家庭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积极参与到他们的教育过程中时,学生的学习动机、自信心和学业成绩都会显著提升。
家庭参与不仅包括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还涉及到父母对于学习材料的准备、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活动的安排。
这些家庭支持能有效减少学生的焦虑感和压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和积极。
除了对学业成绩的直接影响,家庭参与还能够促进学生的社交技能和情绪发展。
父母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模范作用,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会学习到如何与他人沟通以及如何处理情绪。
家庭中的参与方式如共同参与亲子活动、家长会等,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也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社交机会。
通过与父母的互动,孩子能够学习更好的社会行为,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这对他们未来的学术与工作生活都有积极的影响。
要实现有效的家庭参与,家校沟通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良好沟通可以确保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以及教育方法的协调性。
学校应当主动向家长提供与学业相关的信息,例如课程内容、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使家长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
同时,学校也应鼓励家长反馈孩子的家庭学习情况,促进教师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从而调整教学策略。
家庭的参与表现形式多样,可以包括家长志愿者、家庭作业的协助、参加校园活动等。
这些参与方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直接的帮助,还增强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与认同感。
研究显示,积极参与学校活动的家长通常对学校的满意度更高,相应地,这种支持也会在孩子心中产生更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尽管家庭参与在基础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基础教育中的家长参与方式研究

基础教育中的家长参与方式研究1.大背景在现代社会中,家长对于基础教育的关注和参与日益增加。
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学校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指导,而家长的作用更多是在孩子的家庭生活中提供支持和指导。
但是,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家长们渴望了解他们孩子在学校中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并且希望能够更多地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中。
基础教育中的家长参与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远不止是参加家长会、成为家委。
今天,家长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的成绩,还要了解教育课程的规划和实施,了解学校和教师的能力和质量,为了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家长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参与方式。
2.影响因素在探讨家长参与方式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影响家长参与的因素。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影响家长参与的因素:(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家长是否参与的重要因素。
对于贫困家庭来说,家庭财务稳定和生活水平是首要的问题。
他们可能无法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或组织会议,因为他们需要集中精力在如何保持生计和满足基本需求上。
(2)文化因素家庭和文化因素对于家长是否参与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中,家长的参与往往更多地停留在听取学生成绩的阶段,而不是在制定学习计划的过程中与教师合作。
同时,一些移民家庭可能会遇到文化差异方面的障碍,这也会影响到家长的参与。
(3)认知因素家长的教育认知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是否参与。
如果家长认为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是非常值得信任和尊重的,他们更愿意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活动中。
(4)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中的价值观和参与文化也对家长的参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一些社区中,家长之间互相支持和互相学习的文化是很普遍的,因此家长们更愿意主动参与。
3.常见的家长参与方式(1)家长会在各种家长参与方式中,家长会是最常见的一种。
家长会通常由学校组织,目的是讨论各种问题和改善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
家长会对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互动至关重要。
(2)成为家委成为家委是另一种常见的家长参与方式。
基础教育中的家庭教育与家长参与

基础教育中的家庭教育与家长参与一、引言基础教育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家庭教育在其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家长的参与对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具有关键影响力。
本文将探讨基础教育中的家庭教育以及家长参与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践方法和建议。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指家长通过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来培养孩子的社会行为、价值观念、学习能力以及其他重要技能的过程。
它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形成了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石。
首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品德养成至关重要。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社会,家长可以通过模范行为和言传身教来塑造孩子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例如,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示范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守时守信、助人为乐等美德。
其次,家庭教育对于培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激励。
此外,家长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培养他们对知识的兴趣与探索精神。
最后,家庭教育有助于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
家庭是孩子与社会接触的第一环节,家长可以通过参与孩子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以及与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联系,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获得主动的情感交流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家长参与的重要性家长参与是指家长积极参与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展的教育活动,并与教师和学校保持紧密合作。
家长的参与可以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资源,有助于促进孩子的学业成绩、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首先,家长参与有助于搭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桥梁。
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可以通过与教师的沟通和协作,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需求。
这样的双向沟通有助于增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
其次,家长参与可以提供积极的学习支持。
家长可以在家中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监督孩子的作业完成和学习进展,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辅导。
同时,家长的参与还可以从学校获取有关教育资源和信息,为孩子提供更广阔的学习机会。
教育中的家庭教育问题与家长参与策略

教育中的家庭教育问题与家长参与策略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教育中的家庭教育问题,并提出家长参与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家庭教育问题1. 缺乏时间和精力许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无法充分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
他们可能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陪伴孩子。
这导致了家庭教育的不足,孩子无法得到充分的教育。
2. 对孩子期望过高一些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他们希望孩子能够一直取得好成绩,进入好学校。
这样的期望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3. 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家长和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是另一个问题。
有时候,家长只是简单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而不是真正倾听孩子的想法和需求。
这样的沟通方式往往导致孩子的抵触情绪和不合作。
二、家长参与策略为了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家长需要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
以下是一些家长参与策略的建议。
1. 创造时间和空间家长需要创造时间和空间来陪伴孩子。
无论是在日常的晚餐时间、周末的户外活动还是假期的亲子旅行,都是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机会。
通过这些共同的经历,家长能够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要和兴趣。
2. 尊重孩子的个性与兴趣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真正喜欢的事物。
不要过分强调成绩,而是关注孩子的整体发展。
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让他们在有限的范围内做出选择。
3.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渠道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渠道。
这需要家长真正倾听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决策。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4. 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家长可以尝试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例如,他们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讨论问题,参与体育活动和艺术培养等。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可以获得更全面的教育。
5. 与学校建立紧密联系家长应该与孩子所在的学校建立紧密联系。
基础教育中的家长角色探讨

基础教育中的家长角色探讨近年来,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我们不仅要关注学校的教育质量,也要重视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
那么,在基础教育中家长的角色究竟是什么呢?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角色可谓至关重要。
首先,家长应该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即要养成让孩子兴趣和能力共同发展的良好习惯,不仅要注重学科的学习,还要注重挖掘和培养孩子的潜能。
因此,家长要给孩子提供各种机会和资源,鼓励孩子积极探索和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其次,家长需要成为孩子情感发展的引导者。
孩子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家长应该尽可能地多陪伴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同孩子交流,建立健康、亲密、信任的亲子关系,这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同时,家长也要关注孩子的情感管理和情感发展,引导他们建立正面的情感体验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再次,家长是孩子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力量。
价值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家庭则是孩子最早接受价值观的地方。
因此,家长应该注重自己的行为、言语和态度,用自己的行为示范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做自己孩子的榜样。
最后,家长应该与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
教育不是家长的独立责任,也不是学校的全部责任,而是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承担的责任。
家长应该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积极参与家校活动,理解和支持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工作,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家长在基础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孩子成长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家长需要懂得自我调适和情感管理,掌握基本的教育技能和方法,与学校形成紧密的联系和合作,为孩子提供健康、和谐和富有成效的成长环境,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中的家庭教育家长的角色与责任

基础教育中的家庭教育家长的角色与责任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责任。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孩子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心态和健康人格。
本文将探讨家长在基础教育中的角色与责任。
首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在孩子幼年的时期,家长是孩子最亲近、最信任的人。
因此,家长扮演着重要的教育角色。
他们需要用榜样的力量来引导孩子。
例如,家长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教导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这意味着家长需要时刻保持良好的行为模范,注重言传身教。
其次,家长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支持者。
家庭教育可以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家长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例如,他们可以为孩子购买适合的书籍、参与学校的家长会、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等。
此外,家长还应该关心孩子的学习进程,及时与孩子的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再次,家长是孩子的情感依托。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可能面临各种困扰和挫折,而家长则是他们最好的情感依托。
家长需要给予孩子关爱、理解和支持,尤其是在孩子遇到困难时。
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家长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安慰,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态度。
此外,家长还需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倾听孩子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
最后,家长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重要推动者。
基础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家庭规则,激发孩子的自主性。
例如,他们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
家长还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总而言之,家长在基础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和责任。
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需要用自身的榜样引导孩子。
家长也是孩子学习的支持者,他们需要提供学习资源和关心孩子的学习进程。
此外,家长还是孩子的情感依托和培养独立自主能力的推动者。
谈家园共育中的家长参与

谈家园共育中的家长参与家园共育是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模式,旨在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倡导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育人。
在这种模式下,家长参与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在家园共育中,家长的参与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家长参与的重要性、家长参与的方式和效果三个方面来探讨家园共育中家长的参与。
家长参与的重要性家长参与家园共育是一种责任。
作为孩子的父母,家长有责任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直接影响。
如果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教育,不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就会导致孩子的教育缺失,乃至产生不良影响。
家长参与家园共育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家长参与家园共育是一种机会。
家长参与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成长空间。
家长可以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提供帮助和支持,引导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态度。
而且,家长参与还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搭建更好的平台。
家长参与家园共育是一种表达。
通过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家长可以更好地表达对孩子的关爱和期许。
家长的关爱和期许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激发孩子更大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而通过参与,家长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育方式和方法,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家长参与家园共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
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和会议。
学校经常会组织一些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活动来邀请家长参与,家长可以通过这些方式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环境和孩子的学习情况,还可以与学校老师和其他家长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样一来可以促进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努力。
家长可以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家长可以定期和孩子进行交流,询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和困难,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还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学校和社会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家长参与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课程改革会给基础教育的利益相关群体带来怎样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可能产生的后果。
这是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活动的过程特性所决定的。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改革者们更多关注的是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重组、协调与变革,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促进改革活动的顺利进行,具体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形式、教学风格的转变,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等。
在某种程度上,改革似乎淡化了教育系统以外与改革活动密切相关的利益群体的价值诉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活动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教育系统以外的利益相关群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制约着基础教育改革活动预期目标的达成,而家长群体便是教育系统以外的利益相关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群体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活动中的角色缺失已经给我们的改革带来了诸多的消极影响。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这种消极影响日益显性化。
针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家长角色缺失问题,笔者提出了家长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活动的具体路径。
一、家长角色缺失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具有自上而下的执行性特点。
家长作为学生的直接监护人以及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间接联系的利.益相关群体,他们并未充分地享有对改革相关问题的知情权。
他们通常只是在与教师及孩子的教育沟通过程中零散地、间接地感知由教育改革带来的变化。
由于教育信息的不对称性,家长在与孩子及教师的沟通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
我们不难发现如下一些现象:当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欠佳”时,教师不但会以“管教者”的身份对学生实施严厉的批评与惩罚,甚至会将学生的家长“传唤”过来,“赐予”连声数落,诸如“你是怎么做家长的”、“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这是教育常识”等。
再来看看学校召开的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家长们完全丧失了评价权与发言权,并成为教师教诲与管教的对象。
当我们把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种种现象诉诸理论研究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这些做法是如此的不合理,甚至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相去甚远。
由于家长群体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及相关信息缺乏了解,导致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既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对学校教育的辅助功能,又常常与孩子产生“沟通障碍”,从而使教育改革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家长角色的缺失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家长群体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缺乏认同感,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形成了“双轨制”所谓价值认同,是指人们对事物的价值形态,或对某一具体功效及社会影响力等在观念和态度上给予肯定事件的价值取向、.与赞同。
家长群体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缺乏认同感,是指该群体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活动的价值取向(目标、价值预期)及效能缺乏必要的信任感,不能给予必要的价值认可。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教育理念方面倡导回归儿童的生命本真,主张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与自由。
课程改革的价值预期是要实现对传统应试教育的彻底改造,使基础教育不再成为应试教育的基石,而是要成为促进孩子个性充分发展的摇篮。
从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这是教育功能的原点所在,但这一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一定的时间。
家长群体则往往会跳过其中的过程与时间,而只关注教育的结果。
由于缺乏对改革相关问题的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以及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异化现象都会被家长视为改革的后果,以至于很多家长会对改革持抵触甚至否定的态度。
笔者在一项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家长心理及行为反映的调查中发现,有58.7%的家长对新课改持抵触心理。
在这个群体当中有高达86.8%的家长对新课改的一些基本理念与基本问题认识不清。
为数众多的家长对新课改赋予孩子的“自由”持抱怨态度。
究其原因,家长们把孩子考试分数的波动归咎于新课改。
有80.5%的学生在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学习任务之外,还要在课后完成家长所规定的学习任务。
更有甚者,孩子白天在学校里学习知识,晚上回到家里还要继续接受由家长安排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不但在此种教育情形下,应试教育。
.无法得到发挥,相反,学生对教师的威信及学校的权威也会产生怀疑,在家长与学校教育之间产生认知性冲突。
家长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认同感的缺失以及家庭与学校之间教育“双轨制”的形成都与家长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的角色缺失有着必然的联系:1)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改革的设计者与倡导者往往没有向家长群体清晰地阐明改革的目标、方式、路径等。
因信息传递的模糊性,很可能引发利益相关群体的价值混淆与认识偏差。
2)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因改革的实施者与家长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导致家长群体对改革缺乏参与意识。
3)由于教育改革资源具有稀缺性,导致了改革过程中对家长群体缺乏相关的教育知识培训,因教育理论知识的缺乏,导致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缺乏基础。
2 家长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存在认识误区,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偏差社会舆论是指一定群体内相当数量的成员对社会事物所发表的某种倾向性的议论。
社会舆论的精神内核是群体意识,其本质是社会公众对社会上的某些事件、现象或人们行为的态度……社会舆论带有公众的主体性,反映出一定群体的特殊利益、立场和情感。
同时社会舆论又具有很强的社会感染力,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对教育改革产生冲击力,从而对教育改革起到制约或促进的促用。
任何一项教育改革都要在一定的社会环家长群都要承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性质不一的评价。
境中进行,体对新课改在认识上存在的模糊性,极易把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矛盾简单地定位为课程改革的终极弊端。
因家长的教育预期与新课改的表象问题之间形成了落差,家长群体便对新课改产生了怀疑或持有否定的价值判断。
这些价值判断会形成以家庭为辐射源的强大的社会舆论,从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
由家长群体对基础教育课改革活动认识模糊而引发的社会舆论偏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新课改忽视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长期下去我们的基础教育将面临教育质量下滑的危险,将对学生的成人与成才产生不利的影响;2)新课改盲目地追求国际化、西方化,以至于要摒弃传统教育的思想和理念,而对西方的教育思想与理念全部接纳,直接把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移植于素质教育之中,用这种方式反省和批判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是一种过于偏激的文化拯救心态,长此以往,我们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将会丧失;3)新课改搞的是形式主义,我们的传统基础教育坚不可摧,无懈可击,应该继续保持下去,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将找不到生长点,只能流于形式。
笔者认为,上述种种论断是由家长群体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活动的模糊认识而引发的社会舆论偏差,问题之源则在于新课改没有清晰地向人们呈现出它的价值取向、改革路径等。
3,家长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缺乏教育支持,导致教师压力加剧不确定性会使教师群体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的复杂性、生严重的压力感。
与家长群体进行沟通与交流是教师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家长群体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产生了排斥心理,由此给教师群体带来的压力主要包括:1)家长会直接或间接地干涉教师的教学改革,增加了教师实施教育改革的难度,从而加剧了教师的压力感。
2)家长过高的教育期望值与教师有限的教育控制能力之间的矛盾也会增加教师的心理压力。
当家长必须接受新课改的现实时,他们就会把既定的教育价值预期转移到教师身上,希望教师能够在新课程环境下处理好学生应试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并会以此作为评价教师工作质量的砝码。
当教师尚未寻找到适应新课程的“处方”时,可能已经被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一些不可预测的事件弄得筋疲力尽了。
3)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家长没有对教师工作给予大力支持,没有为教师提供足够的专业成长空间,使教师群体产生了严重的压力感,导致对教育改革产生了抵触心理,从而给教育改革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此外,家长参与不足还会造成课程改革潜在教育资源的流失与非充分利用。
家长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这一观点已经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实践中得到了证明。
家长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一种潜在教育资源,只有得到充分地开发与利用,才能发挥出其功能。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该项资源不但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使其发挥出正向的教育功能,相反,在很大程度上该群体已经构成制约新课改的一股不可小觑的阻力。
.二、家长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路径1 家长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制定的参与课程目标的重新制定是新课程改革活动的逻辑起点,也是人们了解这项改革活动的认识起点。
家长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制定应体现在如下方面:1)教育改革者应向家长清晰地阐释新课程改革的原因,如原有课程的弊端以及这些弊端对学生发展将会产生的不利影响、即将实施的新课程的优越性、此次课程改革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等。
通过向家长清晰地阐释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缘由以及该群体在此次活动当中所承担的角色,使该群体成为改革意向的真实了解者,进而使其成为改革信息的直接传播者。
2)教育改革者应让家长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实现的阶段性特征,以及课程目标完成的多因素性与复杂性,使家长对改革目标实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化现象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从而更加坚定该群体的改革信念。
3)教育改革者在制定课程改革目标之前,应全面了解家长群体的教育改革意愿,汲取其中的科学与合理的成分,在既定改革目标与家长教育预期之间达成最大限度的一致,使家长树立参与改革的意识。
家长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制定过程中的应然角色应该是课程改革目标形成的重要知情者,应该是课程改革目标制定的重要参与者,也应该是课程改革目标的坚定拥护者。
2 家长对于新课程实施过程的参与它是发挥基新课程实施的过程是课程转向教育实践的过程。
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效能的关键环节。
家长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应承担的角色如下:1)家长应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课堂是新课程的生命力得以释放的场所,家长周期性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可以身临其境地感知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增强他们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信心,并加深他们对孩子的学习环境的,了解,为实施理性的家庭教育提供依据。
2)家长应成为学校特色课程的积极建构者。
家长群体应在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引导下,把自身的职业知识转化为校本课程内容,从而成为新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学校特色化课程的建构者,为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现实素材。
3)家长应成为学生适应新课程学习方式的环境创设者与协调者。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活动应由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应由学校延伸到家庭。
这就要求家长在课后辅导方面要与教师积极配合,有效控制学生的学习时间。
4)家长应成为新课程管理模式、教学模式的主动探索者与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