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把传播过程分为七个组成要素26页PPT

合集下载

传播学课件04传播的过程模式

传播学课件04传播的过程模式

传播学课件04传播的过程模式教学内容批注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一个初级的传播过程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1、信源:也是传播主体,又称传播者2、信道:是传播的媒介,又称渠道3、信息:是传播的内容。

4、信宿:是传播的对象,又称受传者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一)直线模式1、拉斯韦尔的“5W”模式(1)拉斯韦尔生平:1902年生于伊利诺伊州一个叫唐奈森的小镇,少年时参加“肖托夸夏季教育集会”,聆听一些像布赖恩、福利特这样的政治演说家的扣人心弦的讲演,激发了小拉斯韦尔对政治学的浓厚兴趣。

直到现在,我们与其把拉斯韦尔看作是一个传播学者,倒不如把他看作是一个政治学者,他是以政治学的视角开始了对传播学术领域的一系列研究,并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09年,小拉斯韦尔的叔叔送给他一本弗洛伊德在克拉克大学的演讲集,因此开始了拉斯韦尔长达一生的对于精神分析理论的理智兴趣,更确切地说是研究个性在政治中的作用。

而此时,拉斯韦尔才刚刚7岁。

没错,哈罗德·拉斯韦尔是个早熟的孩子,1918年,16岁的拉斯韦成为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的一名大学生,四年之后,二十岁的他开始了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的课程的学习,1926年,年轻的拉斯韦尔博士毕业。

而他的完成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是较早以内容分析的研究范式来研究“政治宣传”的成果。

这里介绍一下,传播学上的一种重要的研究范式——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 :以确定与计算内容的关键单元(key unit)及其方法论基础而讯息中显性内容的出现频率所做的分析。

它注重其方法的客观性与可重复性,让观察实验法的资料本身来解释自己,从而同更具阐述性的内容研究方法形成对照。

它针对的是统计学上的构成样本。

1927年,他被聘为芝加哥大学的政治学助理教授。

1930年,他发表了《精神病理学与政治学》标志着将精神分析理论首次主要用于分析政治领袖,创建了政治心理学领域。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ppt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ppt
• 7、《鲍尔-洛基奇的传播基础结构理论探略》 王晨燕《现代传播》2008(2)
第一节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一、 通过传播过程考察传播现象
20世纪60年代,美国传播学家戴 维·伯洛提出可以通过传播过程对传播现 象进行考察,这一观点对传播学研究的 影响至为深远。
• 这一视角认为,传播者、受传者与信息之间存 在着密切的联系,传播者可以通过选择、加工 和传送各种信息受传者施加影响;而受传者则 可以从自身需要出发对信息加以选择、过滤甚 至扭曲,并可以通过反馈影响传播者;至于信 息,则流动与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可以对二 者都产生影响。而除此之外的信息源、媒介、 反馈等各种要素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即 便是作为整体的传播过程,也仅仅是作为社会 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它与社会的整体以及 其他各部分之间也是紧密联系着的。
解码者(decoder):与编码者作用相反, 负责将编码者编译过的符号还原为接收者能够 理解的讯息存在形式。
接受者(receiver):是传播的目的地与 终端。
反馈(feedback):介于信源与接受者之 间的一种结构,是由接受者在接受讯息后对信 源的一种后续的反向传播。信源可以利用反馈 来对后续传播做出相应的调整。
数学模式把传播描述成一种直线的单向过 程,整个过程由五个环节和一个不速之客—— 噪音构成。
“噪音”概念的引入,是这一模式的一 大优点。它指的是一切传播者意图以外 的、对正常信息传递的干扰。克服噪音 的办法是重复某些重要的信息(“冗 余”) 。这样,传播的信息中就不仅仅 包括“有效信息”,还包括重复的那部 分信息即“冗余”。传播过程中出现噪 音时,要力争处理好有效信息和冗余信 息之间的平衡。冗余信息的出现会使一 定时间内所能传递的有效信息有所减少。
第三、信息反馈具有重要性。只有反馈才 能真正保证传播过程中所有要素间关系的系统 性。

最新二传播结构过程和模式ppt课件

最新二传播结构过程和模式ppt课件

3、社会系统模式 (1)赖利夫妇社会系统模式
基本群体 基本群体 CC
更大的社会 结构
讯息 讯息
社会总系统
基本群体
基本群体 R
更大的社会 结构
传播学原理和实务——传播的结构与模式
赖利夫妇社会系统模式最早把传播过程明确地描述为社会
过程之一,并把它们置于总的社会过程中加以考察。 重视传播过程中个人外部环境(包括群体)的影响。
传播学原理和实务——传播的结构与模式
3、社会系统模式 (2)马莱茨克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20
编码者 释码者 译码者
讯息 讯息
译码者 释码者 编码者
传播学原理和实务——传播的结构与模式
奥斯古德-施拉姆控制论模式强调每一 个传播参加者都可以看作是“传播单位”, 都具有传播者与受传者两种身份,也都具 有发信、受信和编码、译码这4种功能。 (2+4定律)
■练习:
试描述生活中熟悉的一种传播现 象,并用已知的传播模式加以解析。
二传播结构过程和模式ppt 课件
一、传播的过程
1、“结构”和“过程”
“结构”是构成事物整体的各个要 素及其相互关系。
“过程”是事物运动的状态,是动 态的结构。
拉斯韦尔“5W”模式
who
传者
says what
what channel
whom
讯息
媒介
受者
what effects
效果
控制 分析
大众媒介
信源
发射器
信道
接收器
信宿
噪音
信宿
接收器
信道
发射器
信源
传播学原理和实务——传播的结构与模式

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把传播过程分为七个组成要素

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把传播过程分为七个组成要素

•3
• 建构主义在教育技术领域成为一种理论倾向虽然 是近几年的事,但它的哲学根源可追溯到古代的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康德,近代的建构主义代表 人物则有杜威、皮亚杰等。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也称为结构主义,它是由瑞 士学者让·皮亚杰(J.Piaget)最早提出来的。
•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个人的世界都是由他自己的 思维构造的,不存在谁比谁的世界更真实的问题。 人们的思维是工具性的,其基本作用是解释事物 和事件,这些解释构成了各人各异的知识库。在 作这些解释的时候,思维对来自外界的输入作过 滤。
•2
• 将教育者、学习者、学习材料三者作为教学系统 的构成要素,我们称之为教学系统的三元模型。 在现代教育传播活动中,媒体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因此必须将媒体作为教传播系统的要素之一,四 元模型实际上是由三元模型衍化而来的,把学习 材料看作为媒体化的教学信息,
• 把学习材料这一要素分成了“教学信息”(即内容)与作 为内容载体的“媒体”两部分。
•2
• 人本主义思想一般包括对自由和自治的信念,认为人类 有能力克服遗传、个人历史和环境
• 的限制而做出有意义的个人选择,强调个体重要性以及 特殊的人类需要。人本主义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发展自我 实现的个体,
• 人本主义的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其目的是发 展能够快乐地过有意义的生活的个体。人本主义 教育首先考虑的是:发展感情方面的能力,形成 情感需求,充分表达美,增强自我导向和控制能 力。人本主义教育者的本质特征是对感情的理解、
• 受传者不仅接受信息、解释信息,对信息做出反应,说 明传播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借着反馈机制使传播过 程能够不断循环进行。
• (3) • 教学传播过程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
• (4)

传播学教程ppt课件

传播学教程ppt课件
传播学的四大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11拉斯韦尔19021980的宣传与传播研究?美国现代政治科学的倡始人之一?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1927全面分析了一次大战中的宣传策略及其效果?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1948三功能五要素形成了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传播学概论
.
1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米德(1863-1931) 芝加哥学派的二号领袖人物,社会心理学的互动理论的创
始人之一。 主要影响在课堂教学。 提出主我和客我理论,以及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取得和
社会自我理论。 后人整理出版《精神、社会与自我》
19
Hale Waihona Puke ●李普曼(1889-1962) 美国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
《自由与新闻》、《舆论》 较早探讨了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分析。
1.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确立唯物史观的第一部著 作),马恩把 交往作为与生产力与分工同等重要的范畴看待。
物质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活动。
精神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活动。
精神交往理论是马恩的传播观。
与行为主义传播学区别:行为主义传播学,基本上以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
的开始。 贝尔实验室发明晶体管技术。 1948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威纳出版《控制论》,几乎同时,贝尔实验
室的香农提出他的《信息论》。 1、香农(1916-)的信息论与传播学 美国传播学家坎贝尔指出,信息论是 一位工程师的发明。这位工程师就是香农。 1948年,香农在《贝尔系统技术学刊》 系统提出信息论观点。 香农认为何谓信息:任何事物都具有自己内在的属性或规律,这些属 性和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或能量的型式表现出来 信息具有帮助我们消除对事物的不确定性的功能,并影响着我们选择 或不选择某种行为的概率。(264)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分析课件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分析课件
互动传播模式强调了即时性和互动性。在这种模式下,受众可以即时地与信息进行互动,并参与到信 息的传播过程中。这种模式还突出了个性化,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定制和选择信息。
网络传播模式
总结词
去中心化、节点、链接
详细描述
网络传播模式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模型,它强调了信息在网络中的流动和传播。在这种模 式下,每个节点(个体或组织)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并通过链接形成复 杂的信息网络。这种模式突出了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工作,使传播成为一个更加开放和包
容的过程。
03
传播效果研究
传播效果的概念与分类
传播效果的概念
传播效果是指传播活动对受众的思想、行为、认知等方面所 产生的影响。
传播效果的分类
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预期效果和非 预期效果。
传播效果的评估方法
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 方式了解受众对传播活 动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变化。
05
案例分析与实践
成功传播案例分析
案例一
可口可乐的"Happy Holiday"广告活动
案例二
星巴克的"Upstanders"倡议
总结词
成功传播案例通常具有明确的目标受众,创意特殊且与品牌形象高 度一致,同时重视与受众的互动和情感连接。
失败传播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品牌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争议性广 告
传播的方式
传播的方式包括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情势,不同的传播方式适用于 不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场景。
02
传播模式分析
线性传播模式
总结词
单向、直线性、无反馈
详细描述
线性传播模式是最早的传播模式之一,它描述了信息从发送者直接传递给受众, 没有反馈或互动的过程。这种模式忽略了受众的反馈和参与,认为传播是单向的 直线性过程。

传播学教材传播的过程与类型PPT课件

传播学教材传播的过程与类型PPT课件

第15页/共24页
控制论模式(2)
• (2)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1954年,由施拉姆提出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构成传播过程的分别是大众
传播与受众,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传达与反馈的关系。传播者与信源相连接,再将大量
复制的信息传递给受众。受众中的个人互相联系,个人与群体也保持着特定的传播关
系。
• 评价:这一模式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的联结性和交互性。
感谢您的观看!
第24页/共24页
第16页/共24页
控制论模式(3)
• (3)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大众传播的双循环模式)

从香农韦弗模式发展而来,50年代后期由美国社会学家德弗勒提出。受传者即是
信息接收者,又是信息传送者。噪音可以出现在传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 优势:突出双向性,扩展了噪声的概念,适用范围普遍,是比较完整的大众传播模式。 • 缺陷: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仅仅考虑噪声忽略了影响传播过程的其他外部因素。
第17页/共24页
控制论模式(4)
• (4)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

1957年,美国传播学者韦斯特利和麦克莱恩提出了一种大众传播研究
的模式,X指信源,A为传者,B为受众,C为把关人,F为反馈。此模式在突出信
息的同时,强调把关人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B得到的是经过C过滤的信息。
• 特点:信息选择具有多样性。传播系统具有自动调节性(大众媒介间的合作与竞 争)。信息反馈具有重要性。
控制论模式(1)
• (1)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奥斯古德首创,50年代由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提出,是一种人际传播模式。
强调传者和受传者的同一性及其处理信息的过程,揭示了符号互动在传播中的作

传播学传播模式解析优秀PPT资料

传播学传播模式解析优秀PPT资料
了反馈因素,传播是一个不断反复循环的过程, 没有传者和受传者的概念。强调了社会传播的 互动性,
2、最适用于人际传播的模式。
缺点: 1、把传播双方视为完全对等的关系。 2、更适用于人际传播,而不适用于大众传播。
浅析微信的传播模式
一.微信传者与受者的高度融合
一般来说,信息的传者与受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传 者要通过媒介将内容传给受者。但是却不能够全部被吸 收,效果也各不相同。 但是微信的传者与受者却是高度融合的。每一个用户都 是受众,也是传播者。你自己就是一个信息平台,是一 个媒体。平民化是多媒体传播的一个重要表现。微信传 播和接受信息几乎可以同时完成,传播者和受众几乎在 瞬间就能进行校色的转换。 由于微信自媒体传播的优越性,传统的大众媒介渐渐被 边缘化。
2、对后来的传播学研究影响重大。将传播学研究划分 为五大领域,模式概括性强,对大众传播的研究起了 很大的推动作用。
5W模式 的 局限
但是却不能够全部被吸收,效果也各不相同。
1、忽略“反馈”传播因素,没有揭示人类传 1948年由 数学家C.
⑤丹斯模式 ⑥纽科姆ABX模式及其平衡模式和互向模式
播的双向和互动性。 又称传播的政治模式。
传播学
第二章 ——传播模式
传播模式
是指研究传播过程、 性质、效果的公式。
传播模式的分类
20世纪20年代以来,西方传播学研究中出 现了反映不同观点和不同研究方法的多种 模式,但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模式。早 期多为单向线性模式,50年代以来普遍强 调传播是双向循环过程。具有代表性的传 播模式是:
(1)微观
2、香农-韦弗模式
又称传播的数学模式。1948年 由 数学家C.E.香农和W.韦弗提出。 特点是将人际传播过程看作单向的机 械系统。

第五章传播过程和结构.ppt

第五章传播过程和结构.ppt

任何一种传播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系统活 动,而多重结构是社会传播系统的本质特 点:1、人内传播;2、人际传播;3、群体 传播;4、大众传播。
可以看出社会传播系统的各种类型,以及 它们的相对独立性、结构的多重性和联系 的广泛性,进而体现了社会传播是一个复 杂而有机的综合系统。
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说明,社会传播是一个
维纳同年(1948)出版了《控制论》,提出两个重 要观念:传播的统计学基础和反馈。
信源 讯息 发射器 信号
接收到
的信号 接收器 讯息
信宿
噪源
该模式是描述电子通信过程。
成为其他传播模式和理论发展的原动力;
“噪音”概念的引入,是这一模式的一大优点。 它指的是一切传播者意图以外的、对正常信息传 递的干扰。构成噪音的原因既可能是机器本身的 故障,也可能是来自外界的干扰。克服噪音的办 法是重复某些重要的信息。
样就降低了讯息中相对的“熵”值。
要达到有效传播,就要保持熵和冗余两者之间的平衡。
讯息
编码者 释码者 译码者
讯息
译码者 释码者 编码者
突出了信息传播过程的循环性。这就内含了这样 一种观点:信息会产生反馈,并为传播双方所共 享。
它对以前单向直线模式的另一个突破是:更强调 传受双方的相互转化。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直 线单向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
4、精神生产关系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环节间的 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传播全过程。
组织 预测 启发 测量
模式的普遍性如何?它组织的材料有多少?有效 性有多大?
模式的启发性如何?它对发现新的联系、新的事 实或新的方法有多大的帮助?
可由它得出的预测对研究领域重要性如何?在一 定领域发展的阶段,这些掌握全局的作用如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