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章企业和生产理论

合集下载

第04章--企业和生产理论

第04章--企业和生产理论
K
A2 10 A1 8 A6
4
2
0
成本
PLLPKKC
C1 C2 C3
K C PL L PK PK
斜率 dK PL dL PK
L
12345 6 B B1 B2
图4-6 等成本线
2020/8/7
33
等成本线
• 成本支出或要素价格变化对等成本线的 影响
– 成KA本1 支出的变化成本支出增加使等成本线
APmax
R
N M
L1 L2
N’ R’
2020/8/7
O
L1 L2
S
TPL
图 4 - 1 (
b
L3
L)







APL S’ L3 MPL L17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 实物产量之间的关系
–证平明均:产ddL量AP与L 边ddL际(Q产L)量 ddQL
LQ L2
dL dL
1 dQ Q 1
的耗费既不创造产品,也不提高产品的效 用。
– 企业与市场是两种不同而又可相互替代的 资源配置机制。
• 市场交易通过不同经济主体的大量合约实现,
由价格机制从外部调节,需要市场交易成本;
企业则将市场交易“内部化”,由企业家运用
2020/8/7
规制在内部协调,也需要管理成本,即企业交
易成本。
5
企业及其组织形式
组合方式 L
A
10
K
Q
80
100
B
20
40
100
C
40
20
100
D
60
13.33

04 企业和生产理论PPT课件

04 企业和生产理论PPT课件

8
8
2
20
10
12
3
36
12
16
4
48
12
12
5
55
11
7
6
60
10
5
7
60
8.6
0
8
56
7
-4
§4.2 生产函数
二、短期生产函数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TP
60
TP
40
20
O 1 234 5 678 L
AP MP 20
AP
O 1 234 5 678 L
-10
MP
图4-1 劳动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为零,总产量最大。
产量
在连接原点与总产量曲线 上的某一点的直线中,直线 OB的斜率最大,即B点的平 均产量最高。
直线OB和B点的切线重合, 即两线的斜率相等,劳动的 O 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等。
B A A' B'
LA LB
C TP
AP
LC
L
MP
图4-2 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的测定
§4.2 生产函数
经济学基础
——微观部分
授课人:吴郁玲
第四章 企业和生产理论
一个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的厂商,必将以最 低成本的生产要素组合,即以最佳要素投入组合 来进行生产。
所以,分析生产者行为,首先要考察厂商如 何组织资源,投入要素,进行生产。
本章介绍厂商的生产理论,下一章将在此基础 上讨论厂商的成本理论。
第四章 企业和生产理论
图4-3 生产的三个阶段
§4.2 生产函数
三、长期生产函数
等产量曲线

04 企业和生产理论

04 企业和生产理论
一、生产函数的概念
生产函数的举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Q=A·Lα·Kβ = A、α、β为三个参数,且有 、 、 为三个参数 且有0<α,β<1。其中 为技术 为三个参数, 。其中A为技术 系数, 的数值越大 表示技术水平越高, 的数值越大, 系数,A的数值越大,表示技术水平越高,投入既定的 生产要素数量所能生产的产量也越大; 和 分别反映在 生产要素数量所能生产的产量也越大;α和β分别反映在 生产过程中劳动和资本的贡献大小, 表示劳动所得在 生产过程中劳动和资本的贡献大小,α表示劳动所得在 总产出中所占的份额, 表示资本所得在总产出中所占 总产出中所占的份额,β表示资本所得在总产出中所占 的份额。 的份额。
产量 Ⅰ Ⅱ Ⅲ TP
AP O L1 L2 L MP
图4-3 生产的三个阶段
§4.2 生产函数
三、长期生产函数
等产量曲线
指在生产技术不变时,能够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 指在生产技术不变时,能够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 同一产量 素的各种有效组合的轨迹。 素的各种有效组合的轨迹。
K
以常数Q*表示既定的产 以常数 表示既定的产 量水平, 量水平,则与等产量曲线 对应的生产函数为: 对应的生产函数为: Q*=f (L, K) =
§4.2 生产函数
三、长期生产函数
边际技术替代率
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维持相同的产量水平, 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维持相同的产量水平,每 增加一单位的某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 数量之比。 数量之比。 dK MRTSLK=- dL 由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定义, 由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定义,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 替代率即是劳动的边际产量与资本的边际产量之比: 替代率即是劳动的边际产量与资本的边际产量之比: MPL ∆K MRTSLK=- = MPK ∆L MRTSLK=- ∆K ∆L

第四章企业和生产理论

第四章企业和生产理论

第四章企业和⽣产理论第四章企业和⽣产理论⼀.选择题1.经济学中,短期是指()A.⼀年或⼀年以内的时期B.在这时期内所有投⼊量都是可变的C.在这时期内所有投⼊量都是不可变的D.在这时期内,⾄少有⼀种投⼊量是固定的,也⾄少有⼀种投⼊量是可变的2.可变投⼊量增加⼀个单位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动量称为()A.平均产量B.边际产量C.平均可变产量D.总产量3.当雇佣第7个⼯⼈,每周产量从100单位增加到110单位;当雇佣第8个⼯⼈时,每周产量从110单位增加到118单位,这种情况()。

A.规模收益递减B.边际成本递减C.边际收益递减D.劳动密集型⽣产4.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所研究的问题是()A.各种⽣产要素同时变动对产量的影响。

B.两种⽣产要素同时变动对产量的影响。

C.其他⽣产要素不变,⼀种⽣产要素变动时对产量的影响。

D.⼀种⽣产要素不变,其他⽣产要素变动是对产量的影响。

5.当⽣产函数Q=f ( L,K ) 的AP L为递减时,则MP L()。

A.递减且为正B.递减且为负C.为零D.上述情况都可能6.当劳动(L)的总产量下降时()A.AP是递减的B.AP为零C.MP为零D.MP为负7.当边际产量⼤于平均产量时()A.平均产量递增B.平均产量递减C.平均产量不变D.边际产量递增8.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时,边际产量曲线()A.与纵轴相交B.经过原点C.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D.与横轴相交9.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A.⽣产同等产量投⼊要素的各种组合⽐例是相同的B.⽣产同等产量投⼊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C.投⼊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10.等成本线平⾏向右移动表明()A.产量提⾼了B.预算成本增加了C.⽣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例提⾼了D.⽣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例提⾼了11.规模收益递减是在下述情况下发⽣的()A.连续地投⼊某种⽣产要素⽽保持其他⽣产要素不变B.按⽐例地连续增加各种⽣产要素C.不按⽐例地连续增加各种⽣产要素D.上述都不正确12.根据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结合分析,两种⽣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是()A.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交之点B.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之点C.离原点最远的等产量线上的任⼀点D.离原点最近的等产量线上的任⼀点13.⼚商⽤来⽣产产品的劳动、原材料和资本商品叫做( )。

第四章 企业和生产理论

第四章  企业和生产理论
5
交易成本存在的原因
交易成本产生的基本原因有两类: 一类是“人的因素”:与人的行为有关; 一类是“交易本身的因素”:与交易发 生的过程相联系。
6
人的行为对交易成本的影响
按照交易费用学的观点,人类的行为具有 两个特点: (1)有限理性; (2)存在机会主义倾向。 注意: 人类行为的这两个特点并不一定会导致交 易成本的上升,如现货交易。
7
交易过程对交易成本的影响
交易过程对交易成本的影响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 决定: (1)资产专用性程度 资产专用性程度高的交易使交易双方不能轻易 退出交易关系,从而增加了交易的难度。 (2)市场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很高时,使交易双方都没有把握,因 此,也就很难达成交易合约。 (3)交易的频率 交易次数越少,交易双方的机会主义倾向越大, 如果双方都预计对方的这种行为,将使交易无法达 成。
Q f L, K , N ......
该生产函数表示,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组合 (L,K,N……)在每一时期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Q。如果某 一投入要素的组合带来了生产函数所要求的产量,我们就称 为这样的生产在技术上是高效率的。
14
对生产函数的进一步说明
任何生产函数都以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技术 作为前提条件。一旦生产技术水平发生变化, 原有的生产函数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新 的生产函数。因此,我们常常用不同的生产 函数来表示不同的技术。也用生产函数的改 变来反映生产技术的改变。 常常假定生产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这两种 生产要素。即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8
5、市场和企业的比较
市场的优势: (1)规模经济和降低成本; (2)提供中间产品的单个供应商面临着众多的厂商需求
者,因而销售额比较稳定。 (3)中间产品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迫使供应商努力降低 成本。

第四章企业理论与企业生产理论PPT课件

第四章企业理论与企业生产理论PPT课件

增长: 86.2%;
成本效率:81.5%; 长期生存:74.5%;
短期生存:55.4%; 管理乐趣:53.8%
• ——利润是最重要目标,但不是唯一目标。
• ——三种理论并非绝对对立,而是互相补充,
从不同角度加深对企业的理解。
7
企业的类型
• 单人业主制:无限责任 • 合伙制:无限连带责任 • 公司制: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函数可以更为准确地理解为“在一定技术条 件下特定的投入品组合有效使用带来的最大的可 能性产出”。随着知识技术不断进步,生产函数 会发生变化。
10
二、生产函数的估计
• 生产函数的数学形式: • 柯布-道格拉斯函数: Q=ALαKβ (A、α、β为三个参数,
0<α<1, 0<β<1) • 当α+β=1时,α和β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
贡献。 • 数据资料来源: • 1、使用历史上要素投入与产品产出之间的时间序列资料估计
生产函数; • 2、使用同一时间内不同企业要素投入与产品产出之间的横截
面资料估计生产函数; • 3、通过实验或经验积累要素投入与产品产出之间的数据资料
估计生产函数; • 数据资料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是决定生产函数估计质量的关键
8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分析
• 一、生产函数的含义 • 企业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行为主体,其利
润取决于外部的市场和内部的效率。生产理论揭 示企业内部效率的因素和规律。 • 生产是指企业投入一定的生产要素,并经过加工 转化产出一定产品的过程。企业就是一个投入产 出系统,或加工转化系统。 • 生产要素:土地(自然资源),劳动,资本(资 本品,有形和无形),企业家才能 • 产品:物质产品,服务,知识。

第四章企业和生产理论

第四章企业和生产理论

向原点。
边沿技术替代率
边沿技术替代率递减
为取得相反的产量,投入的不同 要素〔我们假定为两种〕,可以有不 同的数量组合,这意味着投入的两种 消费要素之间存在着技术替代关系。 等产量的斜率小于零,说明为坚持相 等的产量,添加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就要增加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因此 等产量线上的每一点斜率,也就是两 种要素的边沿技术替代率〔MRTS〕。
我们假定运用两种要素:劳 动〔L〕和资本〔K〕,消费一定 量的产品〔Q〕。
在技术水平不变条件下,消 费相反产量的两种消费要素 的投入量的一切不同数量组 合的轨迹。
两种可变投入下的消费
L12
3
4
5
1
20 40 55 65 75
2
40 60 75 85 90
3
55 75 90 100 105
4
65 85 100 110 115
0
10
0


1
10
10
10
10
2
10
30
15
20
3
10
60
20
30
4
10
80
20
20
5
10
95
19
15
6
10
108
18
13
7
10
112
16
Hale Waihona Puke 4810112
14
0
9
10
108
12
-4
10
10
100
10
-8
Q 112
TP
总产量、平均
产量和边沿产量
60

第四章企业和生产理论

第四章企业和生产理论
dQ/dL>0,且d2Q/dL2 =0时,边际产量达到最 大值,总产量递增
dQ/dL>0,且d2Q/dL2 <0时,边际产量大于零, 总产量递增,但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dQ/dL=0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2020/6/13
上海交通大学
18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如果其他投入不 变,而某一投入不断地增加,那么其边际 产量最终会递减,总产量的增速递减。
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
✓ 一定的生产技术确定了的投入产出关系
生产函数可用表格、曲线和数学函数表示
2020/6/13
上海交通大学
10
生产函数的例子
Q= f (L, K)
✓ f表示生产技术,劳动和资本的比例叫做技术系数
投入按某一固定的比例搭配
Q= min{L, K/2} 里昂惕夫生产函数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Q=AKL (>0, >0, A>0, 都是常数)其中,和分 别是资本和劳动投入的产量弹性。A表示技术进步因 素
2020/6/13
上海交通大学
11
短期与长期
固定投入:投入不随着产量变化而变化 可变投入:投入随着产量而变化 长期:如果所有的投入都是可变的 短期:一种或多种投入是固定的
2020/6/13
特征 Q’>Q 两两不能相交 负向斜率,从左向右下方倾斜 凸向原点
2020/6/13
上海交通大学
23
等产量线
K
K
4
2
Q=16
0
48
L
0
L
Q=KL
Q=min{L, k/2}
2020/6/13
上海交通大学

简明西方经济学企业和生产理论PPT教案

简明西方经济学企业和生产理论PPT教案
马尔萨斯预言:由于土地报酬递减限制了 农产品数量,而人口又在不断地增长,因此 最终会有人挨饿、出现饥荒。 数据显示食品增长超过人口增长。技术已 经导致了产品过剩和价格下降。 马尔萨斯没有考虑到技术的潜在影响,即 食品供给增长速度会超过需求增长速度。
第32页/共71页
三、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区域
MP=0
O
TP切线斜率 = MP, TP连线斜率 = AP,
C B
L1 L2
D
极大值点,递增 与递减的转折点
MPL=0
TPL
平均产量最大点
MPL=APL
拐点,边际产 量最大点
dMPL╱dL=0
第24页L/共3 71页 L
1.总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
Q
D
C
TPL
MPL等于TPL上任一点的切线斜
率。
B
C TP最大
生产的第Ⅱ 阶段是生产者 短期生产的决策区间:①生
Q
生产生产者产的可的第得第Ⅰ到阶Ⅲ由段阶第特段Ⅰ征特阶:①征段劳:增
MP>AP B MP<AP
TP
动加劳的可动平变的均要平产素均量投产一入量直所持上带续升来下,的 且全降达部,到好劳最处动大,的值又边。可际②避产劳免量动将降的可
AP Ⅰ A
一、生产和生产函数
2.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及类别
⑴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 ⑵生产要素的种类:
劳动(labour):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体力和智力的 总和
土地(land):不仅指土地本身,还包括地上和地下的一切 自然资源。
资本(capital):表现为实物形态(资本品或投资品)和货 币形态。
第22页/共71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企业存在的理由
(1)企业分工合作---专业化生产---提高效率
(亚当·斯密《国富论》——传统观点)
(2)大企业实现团队生产的规模经济---大规模生产---降低
成本---效率源于大企业组织采用先进设备、专门管理、专 门采购与销售渠道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新古典经济学观点)
(3)交易成本说----企业与市场的互替来配置资源,企业
将市场交易活动内部化,组织生产,降低交易成本与市场 风险 (科斯《企业的性质》——厂商理论、现代企业理论、产业 组织理论、新制度经济学观点)
罗纳德·科斯(Ronald Harry Coase ) (1910.12.29——)
• 英国经济学家。 • 科斯“因为对经济的体制结构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
果”,荣获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 他的杰出贡献是发现并阐明了交换成本和产权在经济
组织和制度结构中的重要性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 科斯的代表作是是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本质》,该
文独辟蹊径地讨论了企业存在的原因及其扩展规模的 界限问题,科斯创造了“交易成本”这一重要概念来 予以解释。其思想被概括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私 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并命名为“科斯定理”。
主要经历:
Division of Labour
• One man draws out the wire, another straights it, a third cuts it, a fourth points it, a fifth grinds it at the top for receiving the head;to make the head requires two or three distinct operations; to put it on is a peculiar business, to whiten the pins is another; it is even a trade by itself to put them into the paper; and the important business of making a pin is, in this manner, divided into about eighteen distinct operations…

1958年-1964年任弗吉尼亚大学经济学教授

1964年-1970年任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经济学教授

1964年-1981年任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慕瑟经济学教授
第四章
企业和生产理论
[Production Theory]
--供给曲线的背后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企业及其目标 第二节 生产函数 第三节 短期生产函数 第四节 长期生产函数 第五节 规模报酬
教学目的与要求 :
掌握:
• 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 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含义与前提; • 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 生产要素[资源]最佳投入组合的条件
• I have seen a small manufactory of this kind where ten men only were employed…Each person, therefore, making a tenth part of fortyeight thousand pins, might be considered as making four thousand eight hundred pins in a day. But if they had all wrought separately and independently, and without any of them having been educated to this peculiar business, they certainly could not each of them have made twenty, perhaps not one pin in a day。

1932年获伦敦大学学士学位

1932年-1934年任丹迪经济暨商业专校助理讲师

1934年-1935年任利物浦大学助理讲师

பைடு நூலகம்
1935年-1938年任伦敦经济学院助理讲师

1938年-1947年任伦敦经济学院讲师

1947年-1951年任伦敦经济学院高等讲师

1951年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

1951年-1958年任布法罗大学经济学教授
第一节 企业及其目标
一、企业及其组织形式
1、企业(厂商- firm )的含义 ——把投入转化为产出的生产经营性组织
2、企业存在的理由
(1)企业分工合作---专业化生产---提高效率
(亚当·斯密《国富论》——传统观点)
亚当斯密的分工论
•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 因于人类独有的交换与易货倾向,交换及易货系属私利行为,其 利益决定于分工,假定个人乐于专业化及提高生产力,经由剩余 产品之交换行为,促使个人增加财富,此等过程将扩大社会生产, 促进社会繁荣,并达私利与公益之调和。
• 他列举制针业来说明。“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习一种特 殊业务,那么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能一日制造二十枚针,说不 定一天连一枚也制造不出来。他们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适当分工 合作而制成的数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连这数量的四千八百分 之一,恐怕也制造不出来。”
• 分工促进劳动生产力的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而 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 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 动的机械发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础上方才可能。
(生产者均衡的条件)
教学目的与要求 :
理解: • 生产函数的含义与特点; • 短期与长期的区别; • 等产量曲线、等成本线的含义和特征 了解: • 规模报酬[规模收益]变动与要素报酬
[边际收益]变动的区别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生产函数; –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难点: –生产函数的含义; –短期分析与长期分析;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