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6课《北宋的政治》,主要内容涵盖了北宋的政治制度、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
本课是学生对北宋时期的历史知识的深入学习,对于学生掌握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唐朝的繁荣和五代十国的混乱有所认识。
但在对北宋的政治制度、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深入学习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掌握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了解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教学难点:北宋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策略,北宋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故事、图片、视频等,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历史故事、案例、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北宋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北宋的政治背景,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引出北宋的建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题
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日期
第 周建立北宋、赵匡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其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三、课堂总结
史学家陈寅恪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
世。”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
时代。宋朝创造了辉煌的经济文化,从太祖立国,到逐步加强君主权力,重文
轻武,开创了繁盛的经济文化时代,但也因为重文轻武,造成了宋朝积贫积弱
的社会状态,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5.读材料,说说宋朝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有利有弊,这启发我们国在实施大政方针时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
提示:(1)状况:宋朝经济发展较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原则:①政策的倾向一定不能走极端;②要综合、全盘考虑战略问题;③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合理地实施各种政策,现阶段的改革开放就是成功的范例:④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现代民族国家林立、局部地区战火不断的时代,造度的强军政策是绝对需要的。
(2)行政方面:削弱宰相权力,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等。
(3)财政、司法方面:设置转运使:同时规定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把司法权也收归了中央。
5.教师提问:结合五代十国的历史,说说在宋代,节度使的权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唐朝:权朝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五代十国:节度使除本州府外,还统领一州或数州府,称为支郡,辖区内的军、政、财权,由节度使独揽,实际上是个半组立的小王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优质教案
《北宋的政治》教学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设计思路说明:通过讲述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故事再现历史,多渠道感悟历史;通过阅读课本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及其影响。
通过分析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问题,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教材分析本单元上承“繁荣与开放的隋唐时期”,下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明清时期”。
从公元960年北宋的建立到1368年元朝的灭亡,这一时期是中国国古代历史上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和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经济重心南移,封建生产方式逐步向边疆地区扩展,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通发达,海外贸易超过前代;科技有了更大发展,并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可见,本单元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极为重要。
本课是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大矛盾,即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发展中,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最终基本上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北宋的政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当上皇帝的赵匡胤当然他希望这个江山,一直是赵氏的江山,所以他自己的成功不可复制,他所采取的改革措施大多数都有他根据自身经历得出历史经验的影子。首先让我们来看,作为后周殿前都点检——禁军首领的他,肯定会想再来一次“黄袍加身”怎么办?赵匡胤又是如何解决的呢?让我们通过一个课本剧来了解一下
(播放视频)
师:赵匡胤就是通过“陈桥兵变”的方式“黄袍加身”。他所建立的王朝叫做(学生回答:北宋)我们来一起根据教材P28-29的内容,概括北宋建立的基本信息(板书)
生:
回答问题:宋太祖赵匡胤
聆听、观看视频并思考
建立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
经过: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
都城:开封
黑板、PPT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师通过情景创设教学策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宋太祖赵匡胤制定加强中央集权政策的历史必然性;以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和问题探究教学策略等方式,使学生了解“重文轻武”政策的意义,客观评价“重文轻武”政策的历史影响。
媒体选择与设计
PPT、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教学重点:赵匡胤强化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及其后果
教学难点:赵匡胤强化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及其后果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但是他们比较擅长形象思维,而分析、理解能力稍差。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古代史知识,可是不善于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学生此时已经具备对于朝代更迭等问题的理解能力,但是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前后联系,尤其是前朝历史教训对后世统治者制定政策的影响等问题并没有很好的把握能力。具体到本课,即学生较难理解自唐中晚期以来的藩镇格局以及武将擅权局面对于宋朝加强中央集权,形成“重文轻武”局面的重要意义。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课《北宋的政治》,主要内容有: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太宗统治、真宗统治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宋的政治状况,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历史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北宋的政治状况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
2.教学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2.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3.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引出北宋的建立。
提问:北宋建立后,政治状况如何?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学生可通过讨论、举例等方式进行阐述。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有哪些?学生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阐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新人教版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北宋政治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问题驱动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北宋政治的关键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讨论和合作中分析史料、解读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案 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一班
3.授课时间:2022年3月25日
4.教学时数:45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北宋的政治,学生能够掌握北宋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重要事件等,培养时空观念;通过分析史料,了解北宋政治的实际情况,提高史料实证能力;通过对北宋政治的解释,锻炼历史解释能力;同时,通过学习北宋政治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对国家历史的认同感。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北宋政治内容做好准备。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新教材七年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陈桥驿兵变及北宋的建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重文轻武的政策、作用和影响,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
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作用及影响为立足点,以史导论,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使学生认识到这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
通过深人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
教学难点: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正确认识北宋重文轻武的影响。
【教法学法】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隋唐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特点,联系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导人本课。
二、讲授新课(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并局部统一中原及南方地区。
学习这一内容时要注意结合《北宋形势图》讲清,北宋的统治区只占有原来的五代十国范围,并未统一全国,当时仍然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收三权(1)军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杯酒释兵权”。
经常调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讲述此节内容时要注意分析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必然性:首先,唐朝后期藩镇势力的扩张,形成五代十国的局面,要结束这种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其次,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要巩固统治,扩大势力,铲除其他割据政权,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再次,赵匡胤本人是通过“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当上皇帝的。
为了防止类似兵变的重演,也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北宋形成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相互制约,两者都由皇帝直接管辖。
【精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精品教案【推荐】.doc
1 第6课 北宋的政治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
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匡胤,派他做禁军统帅,官名叫殿前都点检。
禁军是后周一支最精锐的部队。
世宗一死,军权落在赵匡胤手里。
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
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
在陈桥驿赵匡胤的部下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被在赵匡胤身上。
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
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一起回京城。
这段历史,为多为后人津津乐道,还成为一个成语“黄袍加身”,在此之后,赵匡胤是怎样统治宋朝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了解一下宋太祖的政策得失。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北宋的建立1.(多媒体展示宋太祖的画像)教师讲述: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960年,后周禁军首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今开封),史称北宋。
)目标导学二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一)条件——吸取历史教训1.教师简略地介绍,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多媒体展示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2.教师需要讲讲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多媒体链接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提示: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多媒体展示以下三则材料)史料解读材料一:军权的集中。
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统帅权,分割兵权;设立枢密院,使“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二者互相牵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兵权;利用更戍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局面;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 第二单元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程教学设计
结合课文,总结归纳
讨论交流
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
能力
给予学生表达、展示的机会。强化机会教育。
学会辩证的看待社会问题
渗透情感态度价值感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宗旨,突出学法指导,做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实现了教学环节转化自然流畅的目标。
第三环节:
我能行
展示课堂检测和课
堂小结表
在
一、兵权的天下
视频播放《陈桥兵
变》并展示朝代信息
卡
二、集权安天下
展示材料
思考:赵普认为五代
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赵普提出了
怎样的解决方案?
【过渡】下面我们就
来看看宋太祖是如何
加强中央集权的?
展示相关史料
1、设问宋太祖如何控制军权?
2、结合课文和材料,
谈谈赵匡胤采用什么
办法削弱宰相权力?
3、结合课文和材料,
以通过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引导学生建立辩证历史观。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晓中外历史寻成才之道
秀秀你的精彩
设置不同层次的题目
引导不同类型的学生
培养不同学生的思维
课后再练
教师编案
反思关;练习关;诊断关
质量跟踪,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一、北宋的建立和局部统一
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军事、政治、经济)
二、北宋巩固统一的措施:
2、重文轻武的国策
教学反思:辩证的看待历史问题是一个难点也是历史六大核心素养之一,本课的学习可
第6课《北宋的政治》(部编版)
教学设计
授课人
学科
历史
时间
2020、3
课 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技能目标:知道北宋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北宋重文抑武的国策;
教学难点:能辩证的看待北宋重文抑武的国策;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北宋这个朝代吗?它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北宋的政治》;
二、中央集权的强化:
师:课件出示北宋政治的内容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北宋为什么能统一全国?它都采取了哪些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重文抑武的国策:
师:课件出示北宋重文抑武的内容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重文抑武有哪些益处?重文抑武又给北宋带来了哪些弊端?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进行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宋的政治》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的政治制度、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宋的政治历史,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历史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北宋政治制度的细节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3.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教学难点: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查阅相关资料,熟悉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案例。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进而引出北宋的建立。
教师简要介绍北宋的政治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北宋政治制度的相关图片和资料,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
同时,教师讲解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
《北宋的政治》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北宋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走向完善的一个重要时期。
经过北宋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将专权,军阀割据和地方豪强割据等顽疾被革除,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建立起文官制度,促进了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统一。
同时,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还促进了宋代文化的繁荣,但是这些新的措施也带来了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重,军队战斗力弱等社会弊端。
教学目标:1.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中央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2.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提高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3.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使我们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与影响。
【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材料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封建王朝,它最多时拥有120多万的大军,但却以打了不少的败仗而出名,它拥有一大批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治国良才,如包拯、王安石、欧阳修,但在历史上却以腐败而著称;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却给人留下贫弱的印象。
展示图片:《唐末到北宋演变图》教师:通过材料描述,我们知道这说的是宋朝。
那么,为什么北宋有如此数量庞大的军队,如此发达的文化,却被称为“贫弱”呢?北宋是如何建立的?它将如何巩固自身的统治呢?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一起来学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
(设计意图)从材料介绍和时代演变图说起,进而引出北宋这个朝代,同时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问学生为什么北宋有如此数量庞大的军队,如此发达的文化,却被称为“贫弱”呢?北宋是如何建立的?它将如何巩固自身的统治呢?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顺利过渡到本课学习内容。
6.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北宋建立、杯酒释兵权的史实。
(2)掌握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3)知道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和表现,知道宋朝科举制发展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2)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习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使学生认识到这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
(2)通过深入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重文轻武的影响【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讲的宋朝,建立者是赵匡胤,他就是宋太祖。
赵匡胤为人豪侠,精通武艺,现在流传于世的“太祖长拳”就是由他所创立。
“太祖长拳”有“百拳之母”的称谓,是中国武术界的六大名拳之一。
关于宋太祖赵匡胤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北宋就是由这么一个传奇人物所创立的一个传奇的朝代,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来进入这节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陈桥兵变与北宋的建立960年,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军北上御敌。
行至陈桥驿,赵匡义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赵匡胤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都开封,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
(>>>PPT播放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想一想:宋朝的建立有着怎样的意义?答: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局部统一。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北宋形势图(1111年)》与相关文献,从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2)通过阅读课本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及其影响。
(3)通过讲述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故事或表演课堂剧等形式再现历史,多渠道感悟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
难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两个子目的内容: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是本课的核心,重文轻武既是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延伸,也是其结果。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动画等。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与统一建立:960年赵匡胤开封统一: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2.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军事方面:解除将领对军队的控制权在中央:采用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和地方官的权力在地方:任用文官并通过分化事权的方法制约地方官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地位2.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优秀教案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程标准】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学习目标】【学程设计】(一课时)学习导入(示例。
教师可以设计其他导入方式)宋朝时,凡是因犯错误或犯罪,被罚当兵,为防他逃跑,都要在脸上刺花字,称为配军。
《水浒传》里的宋江、武松、林冲一类人,因各种原因,脸上被刺了字,送到某地方军营中当兵做苦工,被社会人士蔑称为“贼配军”。
这种情况,在宋朝之前、之后都没有出现。
历史上,只有宋朝有这种情况,这是为什么?这种情况,与宋朝统治的政治环境有关。
学程一:全体学生先独立默读课文全文,回答问题一至七(简要写出答案);然后,同伴交流,对照课文和教师提供的参考答案,互相进行校正;最后,对着问题提要,进行独自默忆。
(15分钟,由学生活动)问题一:宋朝统治的起止时间、国都、开国皇帝,分别是什么?(培养基本常识)问题二:宋朝为强化皇帝的权力,主要削弱武将和宰相的权力。
各自采取了哪些措施?(培养基础知识和概括能力)针对武将权力:针对宰相权力:问题三:宋朝在地方政权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目的是什么?(培养基础知识、概括与分析能力)在“州”一级(相当于今天的“省”)设置三个官职,分别是:他们的职权分别是:宋朝剥夺了以前节度使在地方的哪些权力?问题四: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是什么?重“文”包括哪些内容?轻“武”主要针对哪些人?宋朝轻视国家武备(国家军队的武器装备)和军队吗?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完成P31“课后活动”第2题。
(培养基本知识、概括、分析与理解能力)原因:重“文”的做法轻“武”的做法问题五:学生完成P31“课后活动”第1题。
(培养概括能力)“权”是指做法有“钱”是指做法有“兵”是指做法有问题六:黄袍加身和杯酒释兵权的典故,内容各是什么?问题七:学习本课,你对哪些问题感兴趣,或者有哪些疑难问题?请写下来?(培养问题意识)学程二:问题深究。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和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提高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教学重点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与影响。
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北宋的政治》导入小视频,引出学习内容。
呈现本课学习目标。
【讲授新课】一、北宋的建立(一)北宋的建立----讲述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老师讲述:北宋建立的方式(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时间(960年)、建立者(赵匡胤)、都城(开封)、国号(宋)(二)局部的统一教师设问:北宋建立后,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有没有结束?对于藩镇割据局面,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都做了哪些努力?学生根据书本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北宋完成的是局部的统一。
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出现统一趋势。
宋朝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方针,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展示地图)二、强化中央集权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太祖问:“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让学生分析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原因是什么?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教师归纳:赵匡胤本人是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上皇帝的。
为了防止类似兵变的重演,也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为了扭转被动局面,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导入,宋太祖都有从哪些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课件展示:措施(1)、军权(削其精兵)①、“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兵权②、统调分离,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设立枢密院,枢密院有调兵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统领军队的将帅却无调兵权”。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北宋的政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北宋的政治》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主要讲述了北宋的建立、统一及政权的巩固。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北宋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走向完善的重要时期,北宋统治者在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后,建立了一个新兴的封建王朝。
宋太祖为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并采取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
经过北宋统治者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将专权、地方割据的局面得到一定控制。
同时,这一时期在历史上建立的文官制度,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宋朝科技文化的繁荣,但与此同时,这些新的措施也带来了很多社会弊端。
二、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对历史学科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
本节课他们需要通过学习,了解北宋的建立及统治者所采取的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理解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北宋统治者实施这些政策的原因和影响,对他们来说,这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七年级学生对历史图片、历史小故事、历史视频等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历史上关于宋太祖和宋朝的故事又非常多,比如“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雪夜定策”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些历史故事,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三、教学目标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北宋的建立和统一,理解北宋在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后的局部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教师通过讲述,引导学生联系五代十国以来的政治特点和宋朝建立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通过史料研读,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弊,培养学生客观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史料呈现,阅读并提取有效信息,使学生掌握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理解这些措施的采取给北宋带来的两方面的影响,并引导学生反思历史,吸取历史教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北宋的政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百家姓》)
《百家姓》姓氏的排列依次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很显然,赵姓绝不是中国为数最多的姓,为何却排在《百家姓》之首?(生答)
对,《百家姓》产生于北宋时期,宋朝的皇帝姓赵,试想,谁敢把自己的姓氏排在皇帝姓氏的前面呢?所以,赵姓理所当然地排在了第一位。
后来《百家姓》流传越来越广,已经约定俗成,即使改朝换代,顺序却没再改变过。
那么,北宋是如何建立和巩固自己的统治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
新课讲授
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隋唐时期的历史,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多媒体展示地图)。
五代中最后一个朝代是后周。
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
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匡胤,派他做禁军统帅,官名叫殿前都点检。
禁军是后周一支最精锐的部队。
世宗一死,军权落在赵匡胤手里。
公元960年,后周朝廷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
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
军队行至陈桥驿时,发动了一场兵变。
(学生讲述“黄袍加身”)在陈桥驿赵匡胤的部下拿出预备好的黄龙袍,披到赵匡胤身上叩头便拜,高呼“万岁”。
赵匡胤就这样当上了皇帝。
接着,回师夺取了后周政权。
(多媒体展示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
一、北宋的建立
1.学生讲述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时间、人物、事件、定都
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按照先南后北的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多媒体展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势图)
学生读图:明确北宋的统治区只占有原五代十国的范围,北有辽,西北有西夏,西南有吐蕃和大理等,是几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又是如何巩固其统治的?
(多媒体展示材料)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
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
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导学案表格归纳)(“权”指的是节度使的行政权力,“钱”指的是地方财权,“兵”指的是节度使的兵权)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而且他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1.(多媒体展示杯酒释兵权图片)学生讲述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提示: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2.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宋太祖军事方面的举措: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动图讲解);
(2)、控制调兵权(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动图讲解)
3.除了军事方面,宋太祖在中央和地方也采取了相应的举措(学生结合教材归纳)
中央: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补充讲解削弱相权的方式,增设副宰相(多媒体展示北宋中央集权官制)
地方:分散、削弱地方官的权力
宋太祖采取哪些方式来削弱地方官的权力,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学生归纳,教师讲解)
①、文臣任州县长官(即知州),三年一换、频繁调动;
②、设通判,分知州的权力;
③、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宋太祖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利:中央集权强化,皇权大大加强。
(多媒体展示材料)北宋军队数量示意图;北宋年间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表格: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归纳措施的弊端(三冗:冗官、冗兵、冗费)
5.结合表格对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各项措施进行综合归纳
在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影响下,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多媒体展示材料)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
思考: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重文轻武政策)
三、重文轻武政策
1.宋太祖重文轻武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提示: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2.重文轻武政策的内容:(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1)宋太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出现,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2)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多媒体展示材料)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宋朝文官出行图
学生欣赏图片,看出宋朝文官地位高,武将受到牵制。
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
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但需明确宋朝重文轻武,主要是为了压抑武将防止武将跋扈,但不是轻视武备乃至军队。
(3)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多媒体展示宋人科举考试图)
科举制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多媒体展示图片)岳麓书院;活字印刷术
(多媒体展示材料)
《励学篇》——宋真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神童诗》——汪洙
……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影响:
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课堂总结
北宋的
政治北宋的建立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
军事方面:控制兵权
中央:削弱相权
地方:分散、削弱地方官的权力
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地位
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制度
板书设计
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北宋的建立
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开封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军事:控制兵权
中央:削弱相权
地方:分散、削弱地方官的权力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1、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2、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