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王永庆的故事
王永庆的故事
王永慶的死因
15日晚9時38分(美東 15日晚9 38分 時間16日 時間16日9時38分)驟 38分 逝。死因一度傳出是 因一口痰堵住食道, 引發心肺衰竭,但台 塑集團表示“ 塑集團表示“是在睡 眠中安詳辭世” 眠中安詳辭世”。
‵我的感想﹑ 我的感想﹑
我覺得,王永慶的節儉讓我很佩服他。因為 他自己的節儉,讓他自己變成富有人,但 是他卻沒有浪費錢,連他與家人聯絡時, 是用寫信來聯絡的。
♪謝謝觀賞♬ 謝謝觀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王永慶的基本資料
王永慶,1916年 王永慶,1916年1月出生於台灣 省台北市,原籍福建省安溪縣。 王永慶15歲輟學做學徒工,16 王永慶15歲輟學做學徒工,16 歲自辦米店,靠用心和勤奮努 力站穩了腳跟,並在1954年籌 力站穩了腳跟,並在1954年籌 資創辦了台塑公司。50年後的 資創辦了台塑公司。50年後的 台塑集團已經是台灣最大的民 營企業集團,下轄台灣塑膠公 司等9家公司,員工7 司等9家公司,員工7萬多人, 資產總額1.5萬億新台幣,形成 資產總額1.5萬億新台幣,形成 了名副其實的龐大”王國”。
王永慶的奮鬥
台塑王國: 台塑王國:王永慶是台灣最知名的 大企業家,是白手起家的典型,被 稱為台灣的“經營之神”,更是許 多台灣青年人最崇拜的企業家。 1954年 月,38歲的王永慶創立台灣 1954年3月,38歲的王永慶創立台灣 塑膠公司(前身稱福懋塑膠工業公 司,1957年改為現名),生產塑膠 司,1957年改為現名),生產塑膠 原料PVC。以此為起點,經過幾十 原料PVC。以此為起點,經過幾十 年的奮鬥,王永慶建構了一個龐大 的企業王國——台塑集團。 的企業王國——台塑集團。 50年後的今天,台塑集團成為台灣 50年後的今天,台塑集團成為台灣 最知名的企業集團,也是台灣最大 的民營企業集團。
传统客户服务——王永庆的故事
【案例】
王永庆的故事
台湾的王永庆是著名的台商大王、华人首富,被誉为华人的经营之神,他一生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能够提供比别人更多更卓越的服务。
王永庆15岁的时候在台南一个小镇上的米店里做伙计,深受掌柜的喜欢,因为只要王永庆送过米的客户都会成为米店的回头客。
他是怎样送米的呢?到顾客的家里,王永庆不是像一般伙计那样把米放下就走,而是找到米缸,先把里面的陈米倒出来,然后把米缸擦干净,把新米倒进去,再把陈米放在上面,盖上盖子。
王永庆还随身携带两大法宝:第一个法宝是一把软尺,当他给顾客送米的时候,他就量出米缸的宽度和高度,计算它的体积,从而知道这个米缸能装多少米。
第二个法宝是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了客户的档案,包括人口、地址、生活习惯、对米的需求和喜好等等。
用今天的术语来说就是客户资料档案。
到了晚上,其他伙计都已呼呼大睡,只有王永庆一个人在挑灯夜战,整理所有的资料,把客户资料档案转化为服务行动计划,所以经常有顾客打开门看到王永庆笑咪咪地背着一袋米站在门口说:“你们家的米快吃完了,给你送来。
”然后顾客才发现原来自己家真的快没米了。
后来,王永庆自己开了一个米店,因为他重视服务,善于经营,生意非常的好,后来生意越做越大,成为著名的企业家。
案例分析:
王永庆的故事给了我们如下启示:
(1)服务可以创造利润、赢得市场;
(2)卓越的、超值的、超满意的服务,才是最好的服务。
通过服务来实施差异化策略,比你的对手做得更好、更多、更棒。
像雅倩化妆品一样“比女人更了解女人”,我们要比客户更了解客户,提前发现客户的潜在需求,培养满意忠诚客户群。
王永庆家族 “经营之神”神话难再续
王永庆家族“经营之神”神话难再续作者:刘亮来源:《中国新时代》2009年第08期王永庆刚刚去世,王氏家族争夺财产的行动就拉开了序幕。
台塑集团的发展面临不确定性,王永庆“经营之神”的神话恐怕难以延续已故台塑集团创办人、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于今年7月2日在台湾下葬,随着告别式上互相安慰,挥泪送别亲人的一幕结束,王氏家族争夺、瓜分财产的行动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日前,王永庆长子王文洋在美国要求法官调查王永庆的遗产,并要求担任财产管理人。
同时王文洋还质疑其父王永庆的死因,希望警方做进一步调查。
王文洋是王永庆“二房”妻子廖娇所生的孩子,王文洋的举动不但引起了王永庆“三房”妻子李宝珠及子女的不满,而且其同母兄弟王文祥等人也表示,王文洋的举动让人难以理解。
然而王文洋却不为所动。
王文洋认定自己是家族长子,应该继承更多的财产并且应该有更多的财产管辖权,所以大动干戈,争夺遗产。
为此王文洋甚至不惜放弃了进入台塑相关企业董事会的机会。
此前,有消息称王永庆的长孙也就是王文洋的长子王泉仁,将有机会进台塑接班。
不过,据说王文洋之所以放弃进入台塑集团某企业董事会的机会,是因为他认为即使自己在董事会任职也是个傀儡。
“既然父亲回去都有可能是傀儡,那么儿子回去更有可能成为傀儡。
”有分析认为,王氏家族实权人物放出话来,让王泉仁回去接班,不过是弥合家族关系的一种手段而已,缺乏实际意义。
王永庆7月2入土当日,台湾股市大涨,但台塑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的股价却没有上涨,基本上维持在原有水平。
台塑集团旗下上市公司表现出的“抗涨性”来自于投资人对台塑集团的信心下降,这与王永庆家族成员为了争夺遗产,争吵不休有很大关系。
台湾有媒体认为,随着“经营之神”王永庆的离去,台塑集团的发展将面临更多变数。
王永庆神话缔造者有着“经营之神”美誉的王永庆既是台塑集团的缔造者,也是一个从衣衫褴褛到亿万富翁的台湾本土神化的缔造者。
王永庆出身贫寒,据他自己回忆,他很小的时候,就跟着母亲外出去捡煤块和木柴,希望换点零钱,或者用于自己家里烧火做饭。
王永庆卖米的故事
1917年1月18日,台北县新店的一个贫苦农家喜添新丁,这就是后来被尊为“经营之神”王永庆,1917年1月18日,出生在台北新店一个贫苦农家,祖籍在福建省安溪县,家里非常的贫困。
先后从事看茶园,卖米,经营木材生意,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台湾《天下杂志》近年对岛内2000家大企业实力状况的调查,台塑集团已经跃居台湾各企业集团的龙头老大。
王永庆也以54亿美元的身价登上《福布斯》全球顶级富人榜15岁那年,王永庆小学毕业,先到茶园做杂工,后到台湾南部嘉义县的一家小米店当了一年学徒。
第二年,王永庆作出人生中第一个重要决定,开米店自己当老板,启动资金则是父亲向别人借来的200块钱。
问题随之而来,王永庆的小店开张后没有多少生意,原因是隔壁的日本米店具有竞争优势,而城里的其他米店又拴住了老顾客。
不过,16岁的王永庆展现了超强的营销能力,不仅挨家挨户上门推销自己的大米,而且还免费给居民掏陈米、洗米缸,照现在的话说,王永庆向嘉义县老百姓提供的是针对性极强的个性化服务,在维系客户关系上逐渐占了上风。
此外,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掺杂着米糠、沙粒和小石头,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
王永庆在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杂物拣干净,买主得到了实惠,一来二往便成了回头客。
有篇文章说,起初王永庆的米店一天卖米不到12斗,后来一天能卖100多斗。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很多的人默默的模仿了他这种做法,但有一种方法谁也学不到,王永庆每到一个客户家送米,就会很热情的与客户拉拉家常,问问客户最近家里的情况与需求,每到一户客户家送米就把这家人的家庭情况,有几口人,兴趣爱好都凭自己的观察或间接的问旁边的邻居打听到客户的信息,把客户那个月什么时候买的米的日期都详细的记录下来,由于对每户人家的人口数,生日、喜好都非常的熟悉,王永庆总是能准确的预料到客户家里什么时候米快吃完了,该送货上门了,给客户一种非常好的服务感觉!于是日后,久而。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故事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故事台湾“经营之神”、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于美东时间15日因心肺衰竭病逝美国,享年92岁。
10月16日,台塑旗下10家上市公司同步亮灯跌停,出现“哀悼行情”,也创下台塑集团所有上市公司股价连袂跳空跌停首例。
他是前台湾首富,身家68亿美元;他的企业创建至今已50多年,他当了50多年的董事长;他被誉为台湾经济奇迹的象征。
因金融风暴赴美考察有媒体报道说,王永庆遗体昨晚通过长荣航空运送回台,家属震惊、哀戚。
王永庆因为担忧美国金融风暴对台湾的冲击,11日,他带着夫人和子女前往美国视察旗下的生产线和厂房,没想到在美东时间15日早上被送进新泽西一家医院,9点38分因心肺衰竭而过世。
由于王永庆对于台塑集团具有指标性意义,在病逝消息传出后,台塑集团旗下个股全面跌停。
生前遗愿“两岸赶快通”在得知王永庆逝世的消息后,台湾当局表示将全力协助王永庆家属处理治丧事宜。
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表示,王永庆不仅致力于企业成长,也关注环境永续与社会公义,并推崇他对于两岸关系朝向和平繁荣的真知灼见。
两个月前曾同王永庆一起吃过饭的“立委”廖正井称,王永庆一再希望两岸赶快“通”。
马英九回忆,早在十多年前,王永庆就已大声疾呼两岸关系的重要性,而在大陆捐设1万所“希望小学”的大手笔,至今也让人津津乐道。
◇故事卖米成就亿万富豪200元起家开米店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15岁小学毕业后,先到茶园当杂工,16岁时用父亲所借的200元开了一家米店,1954年筹资创办台塑公司。
从一个贫穷的茶农之子,到企业大亨,被誉为经营之神,让我们来看看他传奇的一生。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
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了一家米店。
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近30家米店,竞争非常激烈。
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
他的米店开办得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
智囊故事——王永庆经营企业的诀窍
智囊故事——王永庆经营企业的诀窍经营企业的诀窍,无非就是把员工脑袋里(你们)的观念!有效地转变为(我们)就行了。
台塑董事长王永庆认为,企业的管理制度与工作环境若能造成员工的切身感,员工的潜力至少可以发挥到十成以上。
人性都是自私的,只有自己的事业最有切身感,才会下苦心去经营。
王永庆把切身感实际运用在台塑企业内的电梯维修工作上。
台塑关系企业内各单位与长庚医院的六十九部电梯,本来都委托代理商维护检修,每年维修费约二十万美元,有许多代理商因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所以维修工作绩效不佳。
因为如此,王永庆乃设法改善,把六十九部电梯的维修工作收回自己做,指定由长庚医院工务部门的一个七人小组负责。
他把七人维修小组组成一个成本中心,每年付给它二十万美元的电梯维修费用,其中由长庚医院工务部门抽取三成即六万美元,小组一年的实际收入是十四万美元,由七人平均分配,每人每年可得二万美元。
如果小组中的七人,完全以受雇方式工作的话,每人每年大约可获得一万美元的工资;改变成本中心之后,收入每人每年二万美元,增加了一倍,于是产生了切身感,自然尽心尽力把电梯维修工作做好。
对公司来说,每年也省下了六万美元的费用,可说一举三得。
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
一对新郎与新娘在洞房花烛之夜看到了老鼠偷吃米新郎对新娘说:瞧!你们家的老鼠在吃你们的米啦!过了一夜,新娘变成了太太,一早起床她的口气全变了,她说:我们家的老鼠好可恶哟!一夜都在偷吃我们的米。
经营企业的诀窍,无非就是把员工脑袋里(你们)的观念,有效地转变为(我们)就得了。
台塑充满切身感的管理制度,也就是想尽办法要把(你们)变成(我们)罢了。
王永庆说:基于切身感所建立的制度,员工及企业的潜力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故事二则
”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故事”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故事二则王永庆生于台湾日本殖民时期台北近郊的直潭(今属台北县新店市)、逝世于美国新泽西州。
为台湾著名的企业家、台塑集团创办人,被誉为台湾的“经营之神”。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故事故事一15岁小学毕业后,王永庆到一家小米店做学徒。
不久,他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做本金自己开了一家小米店。
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里混杂着米糠、沙粒、小石头等,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
王永庆想,我要是在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人们肯定会更加喜欢我卖的米。
他这样做了,结果这一做法深受顾客欢迎。
在当时,其他的米店都不提供上门服务,王永庆卖的米多则是因为送米上门。
他在一个本子上详细记录了顾客家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何时发薪等。
算算顾客的米该吃完了,就送米上门;等到顾客发薪的日子,再上门收取米款。
他给顾客送米时,并非送到就算。
他先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
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
这样,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
他这个小小的举动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铁了心专买他的米。
就这样,他的生意越来越好。
从这家小米店起步,王永庆最终成为今日台湾工业界的“龙头老大”。
王永庆的一系列做法都是当时各米店老板不愿意或是不屑于去做的,但王永庆做了,并取得了成功。
同样是卖米,结果会如此不同,关键在于王永庆拿出了一种改变服务观念的勇气,并且将之付诸实施!事情似乎很小,做起来好像也轻而易举,但却只有成功者才做得出来!故事二王永庆15岁卖米开始创业、如今苦心经营的“台塑集团”已成为台湾最大的企业,并进入世界石油化工行业“50强”之列。
数十年来,王永庆下功夫培养子女和部下,建立完善的企业制度,并培养他们“点点滴滴、追根究底、止于至善”的工作作风。
他把他的经营理念,变成了他的团队共同的价值观和做事方式,成为台塑成功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从而创造了台塑企业令人敬佩的辉煌业绩。
【名人故事】王永庆:用心做小事就能成大事
【名人故事】王永庆:用心做小事就能成大事越有钱的人越“抠门”,王永庆有一个原则:“节省一元钱等于净赚一元钱”台湾企业界有一位被称为“经营之神”的精神领袖,早在1984年,他的全部资本就达45亿多美元。
最高时身家达到113亿美元。
他是台塑集团的创办人――王永庆。
也许是那个时代的极度贫穷所致,金银满贯的他习惯了勤俭节约。
以致他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节省一元钱等于净赚一元钱。
”这句话被台塑集团员工奉为经典,并为国内外管理者称为“王永庆法则”。
事事讲究“合理化”天才商人盖茨认为:花钱就像炒菜一样,要恰到好处。
“经营之神”王永庆也有这样一条准则:“节省一元钱等于净赚一元钱”,事事讲究“合理化”。
王永庆的生活相当简单,吃饭原则是“简便”,最爱吃的是家常卤肉饭;穿着十分“整洁”,一双运动鞋要穿上好几年;每回坐飞机一定是经济舱。
王永庆每周工作100小时以上,但他每天都会通过健身,保持自己身体状况良好和精力充沛。
而他每天做健身操使用的毛巾,用了27年。
在一次媒体专访中,记者发现他一个有趣的“小动作”:泡咖啡时,用小勺舀一些咖啡将奶精球的容器洗一洗,再倒回咖啡杯中,一点都不浪费。
据说,他在麦寮用餐时,当问到一颗卤蛋竟卖新台币10元时,他直觉认为卖得太贵了。
王永庆生活细节处处显示了他对“合理化”的执着。
在台塑规模不断扩张时期,他创造了一套科学用人之道,其中最为精辟的是“压力管理”和“奖励管理”。
按照惯例,他每天中午都会在公司吃便餐,用餐后召集各部门主管,听他们汇报,然后提出很多犀利而细微的问题,并要求主管人员对自己所管辖部门大小事必须了然于胸。
因此,主管人员每周不得不工作至少70小时,很多都患有胃病。
王永庆一方面靠这样的压力管理方式来推动企业经营,同时又施以极为慷慨的奖励。
台塑的奖励方式有两种:物质的和精神的。
物质包括年终奖与改善奖,还有王永庆私下发给干部的奖金,称为“另一包”。
对一般职员,则采取“创造利润,分享员工”的做法。
成功人士案例故事
成功人士案例故事都是有惰性的,不管我们做的是什么工作,有一天会因为工作的枯燥而感觉乏味,有一天也会因为忙忙碌碌的辛苦闯荡却还是一无所成而丧失了信心!下面是整理的成功人士案例故事,欢迎大家阅读!成功人士案例故事01王永庆卖米1932年,16岁的王永庆在台湾嘉义开了一家米店,从此踏上了艰难的创业之旅。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
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
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
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
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
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怎么打开销路呢?王永庆想起父亲常说的一句古训:“不惜钱者有人爱,不惜力者有人敬。
”他没钱,惟一能做的是不吝惜时间和力气。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
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
那时候的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
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
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
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卖。
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
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功夫。
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
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就是一个大大的不便了。
而年轻人又无暇顾及家务,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
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米上门。
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同样大受欢迎。
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
王永庆卖米的故事
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里混杂着米糠、沙粒、小石头等,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王永庆则多了一个心眼,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这一额外的服务深受顾客欢迎。
王永庆卖米多是送米上门,他在一个本子上详细记录了顾客家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何时发薪等。算算顾客的米该吃完了,就送米上门;等到顾客发薪的日子,再上门收取米款。
1954年筹资创办台塑公司,1957年建成投产。靠“坚持两权彻底分离”的管理制度,他的“台塑集团”发展成为台湾企业的王中之王,下辖:台湾塑胶公司、南亚塑胶公司、台湾化学纤维公司、台湾化学染整公司、台旭纤维公司、台丽成衣公司、育志工业公司、朝阳木材公司和新茂木材公司等9家公司,在美国还经营着几家大公司;部资本额在1984年就达45亿多美元,年营业额达30亿美元,占台湾国民生产毛额的5.5%,在民间企业中首屈一指。与台塑集团企业有着存亡与共关系的下游加工厂超过1500家,如今,在台湾的富豪中他雄居首席,在世界化学工业界他居“50强”之列,是台湾唯一进入“世界企业50强”的企业王。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王永庆捐款一亿元人民币用于恢复建设。美东时间2008年10月15日9点38分在新泽西一家医院因心肺衰竭而过世。享年92岁。
他给顾客送米时,并非送到就算。他先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这样,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他这个小小的举动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铁了心专买他的米。
就这样,他的生意越来越好。从这家小米店起步,王永庆最终成为今日台湾工业界的“龙头老大”。后来,他谈到开米店的经历时,不无感慨地说:“虽然当时谈不上什么管理知识,但是为了服务顾客做好生意,就认为有必要掌握顾客需要,没有想到,由此追求实际需要的一点小小构想,竟能作为起步的基础,逐渐扩充演变成为事业管理的逻辑。”
王永庆卖米的故事_王永庆的创业历程
《王永庆卖米的故事_王永庆的创业历程》摘要:王永庆精细、实使嘉义人都知道米市马路尽头巷子里有卖米并送货上门王永庆,总理室下设营业、生产、财、人事、材、工程、营分析、电脑等8组,看了王永庆创业历程人还看了王永庆创业故事名人创业历程3励志创业人物故事辛酸励志创业史5国富豪王健林创业故事</王永庆台湾台北人祖籍福建泉州安溪生台湾日殖民期台北近郊直潭(今属台北县新店市)、逝世美国新泽西州台湾著名企业、台塑集团创办人被誉台湾"营神"下面编就开王永庆创业历程希望能到你王永庆创业历程93年6岁王永庆台湾嘉义开了米店从踏上了艰难创业旅王永庆早年因贫不起只做买卖6岁王永庆从老到嘉义开米店那嘉义已有米店近30竞争非常激烈当仅有00元金王永庆只能条偏僻巷子里承租很铺面他米店开办晚规模更谈不上知名了没有任何优势新开张那段日子里生冷冷清清门可罗雀怎么打开销路呢?王永庆想起父亲常说句古训不惜钱者有人爱不惜力者有人敬他没钱惟能做是不吝惜和力气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挨户推销天下人不仅累得够呛效也不太谁会买商贩上门推销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定从每粒米上打开突破口那候台湾农民还处手工作业状态由稻谷收割与加工技术落很多石子类杂物很容易掺杂米里人们做饭前都要淘几次米很不方便但都已见怪不怪习以常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到了切入他和两弟弟齐动手地将夹杂米里秕糠、砂石类杂物捡出然再卖镇上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米质量省了淘米麻烦这样传十十传米店生日渐红火起王永庆并没有就满足他还要米上下功夫那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己运送回这对年轻人说不算什么但对些上了年纪人就是不便了而年轻人又无暇顾及买米顾客以老年人居多王永庆到这细节是主动送米上门这方便顾客措施样受欢迎当还没有送货上门说增加这项目等是项创举天晚上天下着倾盆雨王永庆忙完店里活计已是深夜他上床躺下迷迷糊糊刚睡着就被阵急促敲门声惊醒了开门看原是嘉义火车对面客栈厨师厨师说客栈了几位客人还没吃饭刚巧厨房没米了请王永庆忙送斗米当卖米利润极其微薄斗米只能赚分钱从心情上说王永庆不愿冒着这么雨赚这分钱但了维持平日信用他二话没说量了斗米披上条麻袋当雨具将米送到客栈回全身都湿透了王永庆送米并非送到顾客门口了事还要将米倒进米缸里如米缸里还有陈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把米缸擦干净再把新米倒进然将旧米放回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因存放久而变质王永庆这精细令顾客深受感动赢得了很多顾客如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就细心记下这户人米缸容量并且问明里有多少人吃饭几人、几孩每人饭量如何据估计该户人下次买米概记子上到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相应数量米送到客户里每次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都要打听这有多少人吃饭每人饭量如何据估计这下次买米概记子上到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米送不由嘉义多数庭都靠做工谋生收入微薄少有闲钱主动送米上门如马上收钱碰上顾客手头紧会弄得双方都很尴尬因每次送米王永庆并不急收钱他把全体顾客按发薪日期分门别类登记册等顾客领了薪水再拨儿拨儿地收米款每次都十分顺利从无拖欠现象王永庆精细、实使嘉义人都知道米市马路尽头巷子里有卖米并送货上门王永庆有了知名王永庆生更加红火起这样年多金积累和客户积累王永庆便己办了碾米厂繁华热闹临街处租了处比原几倍房子临街做铺面里做碾米厂就这样王永庆从米店生开始了他问鼎台湾首富事业王永庆营诀追根究底对问题不追究到水落石出不罢休精神凡事只根只合理不问结瘦鹅理论忍饥耐饿坚韧不屈等待机会到基层做起脚踏实地按部就班从基层做起成功机会就愈实力主义学历不等实力实验愈丰富成功机会就愈切身感制定让员工有切身感管理制发挥员工潜能价廉物美坚持供应价廉物美原给下游客户企业得以蓬勃发展客户至上买卖双方唇齿相依给客户利益己才能有利益王永庆压力管理王永庆总结台塑企业发展程说如台湾不是幅员如狭窄发展济深缺乏所苦台塑企业可以不必这样辛苦地致力谋合理化营就能得生存及发展话我们是否能做到今天V塑胶粉粒及其他二次加工达世界不能不说是疑问他又说研究济发展人都知道什么工业革命和济先进国会发温带国主要是由这些国气候条件较差生活条件较难不得不取条生路这就是压力条件日工业发展得很也是地瘠民困下产生这也是压力所促成;今日台湾工业发展也可说是退步即无死所压力条件下产生事实确如台塑企业能发展至年营业额逾千亿元规模可以说就是这种压力逼迫下步步艰苦走出台塑企业如当初不存产品滞销、台湾没有市场问题便不会想出扩生产开辟国际市场;没有台湾塑胶粉粒匮乏也就不会美国购下V塑胶粉粒工厂举王永庆把这问题研究成融入企业管理创立了压力管理方法就是人地造成企业整体有压迫感和让台塑所有从业人员有压迫感首先台塑企业规模越越生产V塑胶粉粒原是越越严峻问题台塑美国有工厂但台塑与拥有尖端科技与电脑美国对手竞争压力可想而知他们必须开辟更多原基地企业才会有生命力这是企业压力其次全体从业人员压力台塑主管人员怕午餐汇报王永庆每天午都公司里吃盒便饭用餐便会议室里召见各事业单位主管先听他们报告然会提出很多犀利而又细微问题逼问他们主管人员应付这午餐汇报每周工作不少70他们必须对己所管辖部门事事了然胸对出现问题作真正分析研究才能够关由压力工作紧张台塑主管人员很多都患有胃病医生们戏称是午餐汇报台塑遗症王永庆每周工作则00以上整庞企业都他掌握他对企业运作每细节也都了如指掌由他每天坚持锻炼年逾古稀身体状况仍然很精力十分充沛随着企业规模扩人多事杂单靠人管理是不够必须依靠组织力量推动台塑968年就成立了专业管理机构具体包括总理室及采购部、财政部、营建部、法律事室、室、电脑处总理室下设营业、生产、财、人事、材、工程、营分析、电脑等8组这有如金刚石分子结构只要顶端施加种压力上而下各层次便都会产生压迫感98年起台塑又全面实施了电脑化作业提高了济效益看了王永庆创业历程人还看了王永庆创业故事名人创业历程3励志创业人物故事辛酸励志创业史5国富豪王健林创业故事。
每日名人故事:从小处做起的王永庆
每日名人故事:从小处做起的王永庆【中国卷】企业家:从小处做起的王永庆名人档案王永庆,著名企业家,1917年1月出生于中国台湾。
1954年筹资创办中国台湾第一家塑胶公司,1957年建成投产。
靠“坚持两权彻底分离”的管理制度,他的台塑集团发展成为中国台湾企业的王中之王。
在中国台湾的富豪中他雄居首席,是台湾唯一进入“世界企业50强”的企业王。
名人故事王永庆的父亲是一位茶农,收入微薄。
在王永庆九岁的时候,父亲得了重病卧床不起,于是王永庆开始和母亲一起承担家庭重任。
王永庆十五岁时从学校毕业了,便开始在茶园做杂工。
接着他又在嘉义县的一家米店当起了学徒。
但只做了一年,他就决定自己开米店。
老板好当,好老板却不好当。
此时,嘉义县虽然不大,却已经有大小近三十家米店了,米行的竞争已经十分激烈。
当时王永庆是个只有二百元本钱的小老板,要在竞争激烈的米行立住脚,可以说他丝毫不占优势。
他只能在一条不起眼的巷子里租一个特别小的店面,这样小又没有名声的米店,谁会主动光顾呢?所以在刚开张的那段日子里,他生意冷清、门可罗雀,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房租都有可能成为很大的问题。
别看王永庆才十六岁,他却能冷静地分析自己家米店没生意的原因。
首先,他注意到隔壁的日本米店,顾客因为习惯的原因,喜欢去那里。
进而,他考察了城里其他米店的情况,基本上把每家米店的经营特色都琢磨了一遍。
这时,他王永庆发现自己对手的实力真是不可小瞧,然而他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年轻气盛的王永庆开始了自己独特的上门推销服务,他亲自背着米挨家挨户地去推销,这样一天下来,不仅把自己累得半死,买米的人也不多,这是怎么回事呢?连着几天晚上王永庆都睡不着,是呀,谁会轻易相信一个小商贩的上门推销呢?那么该怎样取得对方的信任和认同呢?王永庆翻来覆去地回忆自己推销时的一举一动和对方的反应,最后王永庆决定还是在自己的米上做文章。
原来当时在中国台湾,因为大多的稻田还是靠农民的双手来收割,加工的技术也很落后,所以米里往往会存留很多小石子或土块等杂物。
王永庆故事
王永庆法则:节省一元钱等于净赚一元钱台湾台塑总裁王永庆在多个场合多次反复强调这样一句话:”节省一元钱等于净赚一元钱”。
他的这个思想被台塑集团员工奉为经典,并为国内外企业管理者称为”王永庆法则”。
赚钱要依赖别人,节省只取决于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看重的是财富的创造,对于节俭似乎注意不够,有时甚至认为这是小家子气。
殊不知,节俭也是理财的一部分。
学会了节俭每一分不必花费的钱,你也就学会了对财富的运用和创造。
王永庆法则的例子例子一:美国的《财富》杂志世界财富排名500强"龙虎榜",美国知名品牌的大公司--沃尔玛,以总资产2950多亿美元的不凡业绩,连续第三年蝉联榜首。
沃尔玛的成功,离不开它的严格管理,离不开"俭";沃尔玛的知名,也源于它的高效益和出手的"阔"。
沃尔玛的"俭"的确是从一张纸做起的。
如果你没有复印纸,想找秘书要,对方一定是轻描淡写的一句:"地上盒子里有纸,裁一下就行了。
"如果你再强调要打印纸,对方一定会回答:"我们从来没有专门用来复印的纸,用的都是废报告的背面。
"据报道,"2001年沃尔玛中国年会"与会的来自全国各地的经理级以上代表所住的,只不过是能够洗澡的普通招待所。
沃尔玛的节俭不只是针对员工的。
企业老总坚持率先垂范。
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尽管是亿万富翁,但他节俭的习惯从未改变,没购置过一所豪宅,经常开着自己的旧货车进出小镇,每次理发都只花5美元--当地理发的最低价,外出时经常和别人同住一个房间。
沃尔玛也有"阔气"的时候。
摆"阔"主要体现在兴办公益事业上。
山姆·沃尔顿不仅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多项奖学金,而且这个"小气鬼"还向美国的五所大学捐出数亿美元。
沃尔玛赢在"吝啬"。
王永庆的创业故事
王永庆的创业故事:第一个100万王永庆年龄:逝于2021年,享年92岁。
创业时间:1932年开了一家米店第一桶金:木材生意1916年生于台湾新店直潭的王永庆,出身贫寒,父亲体弱多病,大多仰赖母亲务农维持家计。
15岁的王永庆离开故乡远赴嘉义工作,在一家米店做学徒小工。
勤奋好学的王永庆,除了完成自己送米的本职工作以外,还处处留心老板的经营窍门。
16岁时,王永庆靠着父亲四处张罗的200元资金开了自己的米店。
面临众多竞争对手的压力,王永庆认为勤奋工作是自己能改变困境的法宝。
隔壁的米店一般下午六点就打烊了,而他十点半才关门。
此外,王永庆也开始运用一些自己摸索出的技巧。
比如卖米时,他会主动问对方家里有几个人,以估算出这个家庭大概在哪一天吃完米,在这一天快到来时主动送米上门。
依靠这样的贴心服务,王永庆的米店受到很多老顾客的青睐,他又创立了碾米厂。
后来在朋友的资助下,他从1943年开始了木材生意,由于缺乏相关经验,不久后便血本无归,这段时间也是他创业以来最黯淡的时期。
后来朋友的再次出手帮忙,他才得以在木材行业立稳脚步。
随着日本战败退出台湾,当地的各种基础建设需要大量木材,王永庆由此积累起了资本。
1951年,战后起步的世界石化行业开始在东亚兴盛,当时台湾经济部门负责人尹仲容号召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家加入这个行业。
在检视银行系统的账户后,相关部门发现从开米店起家的木材商王永庆竟然是存款最多的企业家之一,高达千万元。
王永庆接受了尹的建议,进入塑料行业,1954年成立了福懋塑料公司即台塑集团的前身。
我幼时无力进学,长大时必须做工谋生,也没有机会接受正式教育,像我这样一个身无专长的人,永远感觉只有刻苦耐劳才能补其不足。
直到今天,我还常常想到,由于生活中受过的煎熬,才产生了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幼年生活的困苦,也许是上帝对我的赐福。
:个人履历1917年1月18日,王永庆出生在台北县新店,父亲是茶农王长庚。
6岁时就读小学,学校距离住家10公里,每天必须徒步20公里往返。
王永庆:其实一生都在“卖大米”
王永庆:其实一生都在“卖大米”第一次听说王永庆的名字,就是从听到“王永庆卖大米”的故事开始的,那是在2002年左右,以后不断有人重复这个故事,我对王永庆的了解也就是仅仅是卖大米的故事,其它的真说不上来。
说来也巧,新年伊始刚刚出版的《王永庆全传》一书,在机场就让我看到了,自然就会收归囊中,细细地品味这位老先生是如何“卖大米”的。
看完此书后,一直好几天我都在想该用篇什么样的文章来把这本书浓缩一下,在此前已经有两个不错的文题,但在真正动笔时突然冒出了这个《王永庆:一生都在“卖大米”》,我觉得挺能代表我想要表达的意思的,所以欣然采用。
一、从王永庆卖大米说起问:王永庆为什么要卖大米?答:因为王永庆世代贫农,从小就在贫穷中生活,饥饿中成长,为生计15岁那年只去日本开的米店当伙计,学会了卖大米。
注:王永庆祖籍福建省安溪县,清道光年间,王永庆曾祖父王天来,迫于生计漂洋过海来到台湾,并定居在台湾省嘉义县新店镇直潭里,到台湾后王家世代种茶为生,父亲王长庚也是个贫苦茶农,一年辛辛苦苦劳作,只能勉强度日,有时候肚子都填不饱。
1917年1月9日,王永庆就出生在此。
王永庆5岁和父母一起上山捡煤卖钱补贴家用、7岁开始上小学,每天上学前要帮家里做好多事,首先是要把水缸的水打满,后来母亲生了妹妹,王永庆每天放学后还得扛一袋50斤重的饲料回家喂猪。
问:王永庆怎么会在15岁就离家打工?答:王永庆小学毕业后家里再供不起他继续上学,就在父亲的茶田里打杂,后来父亲要求其弟弟带王永庆出去闯一闯。
于是在1931年,王永庆15岁那年在叔叔有帮助下在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嘉义,找到一家米店打工,管吃管住,月工资40元。
日本人要求很严,做事不能有丝毫偏差。
王永庆边干活边学习,每天关门后看老板怎么记账、如何核算成本。
每天晚上睡觉后就想一天做过的事,回忆老板的每个动作、每句话,学会就记在脑子里。
就这样到春节回家前,王永庆就筹划自己要开一家米店。
1932年在父母亲戚的支持下,王永庆带着家里凑的200元钱和两个弟弟到嘉义开米店。
保险励志的故事简短及感悟4则
保险励志的故事简短及感悟4则保险励志的故事简短及感悟4则导读:成功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一夜成名、瞬间暴富在现实中或许存在,但几率很小,如果想真真切切的触摸到成功,那么就要随时把握好机会,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命运是每一天生活的累积,小事情决定大成就。
本店铺给大家整理了保险励志的故事简短及感悟4则,希望大家喜欢。
1. 王永庆的故事王永庆是台湾的塑胶大王,知名的企业家。
但是大家知道吗?他年轻的时候只是一家米店的伙计。
南方人比较喜欢吃米饭,南方米的种类也很多,很多家庭主妇经常到米店去买米,和我们这里一样,去市场买东西时,我们通常一次会买很多东西,一个人拿不过来,王永庆就在米店里负责帮助客户把米送到家。
我们可以看到身边的粮店伙计,只管把米送到你家,送到以后拿钱就走。
可是,王永庆不,他边走边和客户聊天,把客户的家庭情况、口味、买一次米可以吃多长时间,在闲谈中都了解清楚了。
回来以后,他把这些信息都记在工作日志上,等时间差不多时,他就主动称好米给客户送上门去,这样一来,他的客户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他从一个小伙计发展到自己开店,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最终成就了自己。
启示:我们在座的各位,从这个故事中可以体会到什么呢?对于一个专业寿险代理人来说,只具备专业技能远不够,还需要有高尚的人格和非常强的服务意识。
在工作时,我们要多为客户着想,这种服务意识不仅反映一个人的素质的高低,更是一种经营之道。
2. 赢人先赢己有一位老飞行员,接受了一项特殊的任务。
不是扔炸弹也不是接名人,而是——运老虎。
这是一只当作亲善大使之用的成年老虎,脑门的“王”字极有霸气。
老虎很不服气被关在大铁笼子里,在被运上飞机的那一刻还不忘不大不小地叫了一声。
飞行员觉得很有趣,他在前面开飞机,身后就是老虎的铁笼子,和百兽之王进行如此面对面的交流,这种情况还真不多见。
开了一会儿,飞行员又回过头去瞧老虎。
“上帝!”他不禁一哆嗦,老虎离他只有几步之遥,正在向他逼近。
王永庆卖米故事
王永庆卖米故事王永庆卖米故事客户管理与服务营销 ------王永庆卖米的故事9月份金牡丹给相关员工进行了一次《卓越的客户服务与管理》专题培训其中的一个故事让我们深受启发。
王永庆小时候家里贫困人多15岁小学毕业就辍学被父亲送到永嘉县的一个小镇上去做米店的学徒。
做学徒几乎没什么工钱每天做很辛苦的活但他并不怕苦。
感悟作为企业的新员工要的好的工作心态能吃得了苦才能学到技能当时这家米店生意平平同行业的米店也很多老板经常叹息生意越来越难做。
永庆听了也担心自己才来没多久如果生意不好米店关门可能自己会没工作做所以他开始观察其他米店的情况。
他发现所有的米店基本和他老板开的米店没什么区别同质化竞争激烈卖一样的大米生意也一般。
然后王永庆开始对经常来店里买米的几位客户询问永庆听了客户的想法后向老板提出每天向镇上年纪大的顾客家送米到家再收钱。
他这样一来镇上家里年纪大的都来到王永庆老板的米店里要求送米到家。
老板发现这个方法使米生意一下子好了起来。
觉得永庆人很聪明救活了他的米店。
感悟几百年来人们习惯了这种买卖方式米店老板都认为卖米就是这样没有其他方法了大家都生意难做而实际人们的习惯是可以打破的。
但好景不长其他米店的生意清淡了许多这些米店的老板们一打听原来是这么一回事纷纷仿效王永庆的做法没过多久镇上的米老板都采用了送米上门的销售方法王永庆老板的米生意又不太好了。
感悟同行业都信息灵通因这项营销创新没有多大的技术含量容易被模仿。
一天老板找王永庆谈生意不好了能否再想些办法永庆说他会有办法的。
过了几天永庆开始询问镇上的客户为什么每次买米总是很少而且经常到不同的店里去买。
客户告诉他大家都是这样的习惯了到不同的店里可以比较一下。
这是几百年来的消费习惯庆记下了。
于是他对现有的店里的老顾客一个个了解每次去送米时问他们家有几口人家里是否今年办些喜事等。
感悟在解决问题前一定要先对顾客做大量的需求调研。
他每天白天送米晚上回来开始做功课在小本子上记录下今天送过米的几个顾客的家里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要求“止于至善”
• 点评: • 这种异于寻常的优美工作环境,源于 王永庆“止于至善”的细节要求。 • 垃圾都要合理管理,台塑还有什么不 能管理?
7.王总试穿病人服
• 王永庆常常在家里试穿即将推 出的新款病人服。 • 直到自己感觉舒适、满意,才 下令医院采购。
7.王总试穿病人服
• 点评: • 注重细节是成就丰功伟绩的必由之路, 魔鬼都在细节中。 • 台塑的成功也是根源于细节,王永庆 的台塑管理某种角度上说就是“细节 为王”的哲学。
5.王永庆设计馒头
• 一次,王永庆特意到工厂厨房“转悠”,发现 厨房中的垃圾桶里有被丢弃了的大量馒头。 • 细心的王永庆立即找来厨房领班询问检讨,发 现馒头规格不合适(一个人吃两个馒头太多, 吃一个又不够),只能把吃不完的馒头丢掉。 • 王永庆最后亲自定案,做出合适规格的馒头。 按照王永庆设计的规格,一千克面粉正好做 25个馒头,这种规格的馒头被员工誉为“董 座馒头”。效果明显,被丢弃的馒头大大减少。
2.提倡一股子精神
• 点评: • 黄大林找到王永庆,本来是想让王永庆接纳“重 要客户应在酒店招待”这样一个观念的,但机敏 睿智的王永庆却死死扣住“节俭是培养一股子精 神”这样一种理念展开话题,使得黄大林的“斜 题”被王永庆“正引”到了节俭的意义上,并让 黄大林的意愿无法在话题上有立足之地。 • 这种斜题正引、借机引伸的方法,把话题紧紧地 引领和控制在自己想要表述的节点上,最终达到 了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
3.细微之处下功夫
• 点评: • 面对公司财务出现的差错,王永庆没有大 发雷霆,他先以树作类比,心平气和地教 诲员工:工作需要在最细微的地方下功夫。 继而,王永庆把工作认真和认真的结果拿 来作比较,在两个连续反问中让员工明白, 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 企业领导者应向员工们讲明偷奸耍滑的利 害关系,他们权衡得失后,自然能够认识 自己的错误,从而认真对待工作。
5.王永庆设计馒头
• 点评: • 王永庆发现垃圾桶里有被丢弃了的大 量馒头,顺藤摸瓜,找出原因,解决 问题,彰显了谋大事者都有见微知著 的本领。 • 在东方文化孕育的企业组织中,最高 层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
• 庞大的台塑六轻厂区,外人难以想象这里 是一个每年炼油两千万吨的石化区。在上 万人工作的厂区,两千多公顷的生产区如 公园般干净。 • 一直呼吁垃圾分类的王永庆,在六轻厂区 实行卫生分片区负责制,要求每个单位的 垃圾分类,装入不同的垃圾盒中,并在垃 圾盒上写上单位的名称,以备抽查,发现 违规者,处罚相关责任人和负责主管。
1.王永庆节俭故事
• 点评: • 不求奢华,保持常人姿态,是王永庆 走向成功的重要品质。 • 人的一生要谋求发展,就要处处小心 谨慎,夹起尾巴做人,把吃苦受累看 作是很平常的事,这才是一种平和的 心态。
2.提倡一股子精神
• 在春秋公司,总裁王永庆提倡勤俭节约,凡是接待客人都 在公司招待所食堂进行。有一天,销售处长黄大林在一家 酒店接待了几个客商。他拿着发票让王永庆签字:“王总, 接待客人是不是要分轻重?重要客户是不是去酒店才好?” • 王永庆说:“我开公司30多年了,公司从小到大,直至目 前拥有十几个亿的资产,都不是靠在酒店的饭局上做大做 强,而是靠公司的产品赢得生意的。你想想,一个人追求 奢侈以后,是不是意志就会衰退啊?一个公司,大家都讲 究排场,而不讲节俭,还有一股子精神撑住这公司吗?这 样,公司不垮掉才怪呢。我提倡节俭,不让你们到酒店去 吃饭,不是吝啬那几个钱,而是要提倡一股子精神。做任 何事情,失去了这股子精神,这事情就得垮掉。” • 黄大林听后沉吟片刻,揣起发票自掏腰包了。
3.细微之处下功夫
• 一段时期,因为个别员工工马虎,导致公司财务接连出现 了差错。 • 王永庆在会上语重心长地兑:“一棵树要长得枝繁叶茂, 必须从看不见与容易被忽略的根部下工夫。经营管理要做 得好,也须从平常看不见与容易被忽略的根源处去下工夫。 一个人工作上马虎,实际上等于折磨自己,因无论是马虎 的应付,或是认真的工作,他们一样都要在工作场所中度 过8小时。前者因为没有心,在表面上看来是占了便宜; 后者付出了心力,好像是吃了亏。 • “但这是表面的现象,实际上,马虎时也是要磨过那一段 时间,并不随心所欲。既无心工作却又不得不耗在工作场 所内,这固然会对别人造成损失,对自己何尝不是一种折 磨?做事马虎经常造成别人的损失,结果一定会招致批评 及轻视,这样的人是占了便宜,还是吃了亏?”
4.将用餐菜谱存盘
• 多年前,一个大陆参访团到台塑六轻 厂区访问,被安排在厂区招待所用餐。 • 两年后,其中一位参访团成员再次来 访,他被告知上次用餐的菜谱已经被 计算机记录存盘,这次用餐将按照两 年前的饮食喜好顺序上菜。
4.将用餐菜谱存盘
• 点评: • 如此用心的细节让访客惊叹不已! • 也让外界对台塑的成功多了一分了解。
七个王永庆的故事
段
新
网名:duanxinxyz
摘 要
• 本PPT讲述了七个王永庆的故事: 1.王永庆节俭故事;2.提倡一股 子精神;3.细微之处下功夫;4. 将用餐菜谱存盘;5.王永庆设计 馒头; 6.要求“止于至善”;7. 王总试穿病人服。
目 录
• • • • • • • 1.王永庆节俭故事/4 2.提倡一股子精神/6 3.细微之处下功夫/8 4.将用餐菜谱存盘/10 5.王永庆设计馒头/12 6.要求“止于至善”/14 7.王总试穿病人服/18
1.王永庆节俭故事
• 王永庆是台湾工业界领袖,是个拥有数十亿美元 资产的超级富翁。他坚持节俭的故事被人誉为佳 话。比如: • ⑴每天坚持做毛巾操的那条毛巾,他竟用了20多 年。 • ⑵即使是一小片肥皂,他也舍不得扔掉,而是将 其附在大肥皂上,力求用尽。 • ⑶午餐与部门主管一起吃盒饭,边吃边听汇报, 检查工作。 • ⑷招待客人不去豪华大饭店大摆宴席,而是在各 个分公司招待所设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