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本

合集下载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五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五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发生在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医疗差错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医源性损害,包括医疗意外、并发症等。

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虽有一部分原因来自医务人员个人的疏忽或技术缺陷,但更多的原因的来自长期潜在于整个业务管理中的疏漏。

增进患者安全,关键是能够捕获关于医疗不良事件和高危隐患的综合信息,通过深入剖析,将其中的教训深刻汲取,为预防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奠定基础。

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有利于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缺陷的发生及处理情况形成深入的认识,便于分析发生原因及处理的合理性,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

为牢固树立患者安全意识,强化安全保证措施,有效防范医疗缺陷,切实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工作提供实质性支持。

根据“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实施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一、成立____:成立医疗不良事件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二、报告项目:手术病人及部位错误、病人识别错误、用药错误、输血意外、重大并发症、医院感染。

三、报告方式: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的内容应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或入院时间、简要诊疗经过、目前状况;医疗过失行为发生的时间经过,已采取的医疗措施及效果;当事医务人员的姓名、专业、科室、职务或职称。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的形式:科室或个人以书面方式为主,应以____,报告的内容必须真实。

四、报告处理: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将立即____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及时制定改进措施。

五、督查考核:医务科将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对主动报告不予处罚,对隐瞒不报,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医院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为了鼓励全中心职工及时、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通过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以达到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特制定我中心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一、医疗不良事件的定义医疗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医疗不良事件登记制度

医疗不良事件登记制度

医疗不良事件登记制度一、目的为了及时发现、记录、分析和预防医疗不良事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定义医疗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是指在医疗过程中,由于医疗行为或医疗环境等因素,导致患者出现非预期的损害或疾病。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四、组织机构1. 成立医疗不良事件管理委员会,负责不良事件的登记、分析、预防和改进工作。

2. 各科室设立不良事件报告小组,负责收集和初步处理本部门的不良事件。

五、报告机制1. 任何医务人员在发现医疗不良事件时,应立即向科室不良事件报告小组报告。

2. 科室不良事件报告小组应在24小时内完成初步调查,并填写《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

3. 报告表应包括事件的详细描述、影响、原因分析、已采取的措施以及预防措施建议。

六、登记与记录1. 医疗不良事件管理委员会应设立专门的登记簿,记录所有报告的不良事件。

2. 登记内容应包括事件编号、时间、地点、涉及人员、事件类型、严重程度、处理结果等。

七、分析与反馈1. 医疗不良事件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如每月)对收集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根源。

2. 分析结果应形成报告,并提出改进措施,反馈给相关科室和个人。

八、预防与改进1.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具体的预防措施和改进计划。

2. 预防措施和改进计划应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限,并纳入科室和个人的工作考核。

九、培训与教育1.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不良事件的识别、报告和处理的培训。

2. 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提高医疗安全意识。

十、保密与隐私1. 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登记和分析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患者隐私保护的相关规定。

2. 所有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在报告和分析时,应进行适当的处理。

十一、监督与考核1. 医疗不良事件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对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

2. 对于未按规定报告或处理不良事件的个人或科室,应给予相应的处罚。

十二、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本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本

普安县人民医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年度2017科室儿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无责上报制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院本部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不属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之列。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一)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一)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发[1987]63号)、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2002]206号)以及我院《中山一院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登记制度》执行。

医学检验科不良事件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医学检验科不良事件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医学检验科不良事件登记报告处理制度Ⅰ目的为了加强医院医学检验科的质量管理,规范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水平,有效预防和处理不良事件,保障检验质量和安全。

Ⅱ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医学检验科的全体工作人员。

Ⅲ制度一、不良事件的定义和分类:指由于工作人员责任心不足,违反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导致标本丢失,或检验结果不准确、延误,影响临床诊疗,或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

不良事件分为一类和二类。

(一)一类差错1.因保管不善,造成遗失、损坏、变质或弄错重要的、难采集的标本(脑脊液、骨髓、精液或手术中采集的标本等),又无法重留或重新采集的。

2.漏做、错做特殊标本,错填、漏填检验结果,影响临床诊断治疗而又无法改正必须重做的。

3.无故拖延危重抢救患者检验结果报告时间,影响抢救治疗者。

4.因使用保管不妥而损坏仪器,影响检验工作正常进行的。

5.不严格按照规程标准配制试剂,或使用变质的试剂进行检验,造成检验结果差错的。

6.不按消毒隔离要求采集和处理标本,引起患者感染和环境污染的。

(二)二类差错1.丢失、损坏、变质或弄错一般标本,以致重新采集。

2.漏做、错做一般标本,错报、漏报检验结果,临床发现后予以纠正并未引起不良后果的。

3.交接班不清,标本没有及时处理,延误患者诊疗的。

二、不良事件登记报告:发生不良事件均须主动、及时、如实的登记报告,当事人发现不良事件,应自觉在第一时间向所在组室负责人汇报,组室负责人及时处理并向科室领导汇报并记录。

科领导根据情节轻重,向院部汇报并记录。

三、不良事件分析处理及纠正(一)发生事故按性质轻重及时讨论,分析原因,吸取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并呈报上级按有关规定处理。

(二)对屡教不改或经批评教育,没有提高认识并推诿他人者,须提出处理意见,报请上级批准。

(三)为完善工作规范,主任应针对失误和差错提出意见,必要时修改补充各组的规范,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以利工作。

Ⅳ参考依据1.《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修订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有关内容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560号)2.《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10号)。

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及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及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北京松堂关心医院护理部护理平安〔不良〕事件报告管理规定第一章总那么第一条为建立健全护理平安〔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提高护理平安〔不良〕事件信息报告的质量和效率,指导病区妥善处臵护理平安〔不良〕事件,推动持续护理质量改良,切实保障护理平安,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和?医疗质量平安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护理平安〔不良〕事件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方案内、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

第三条护理平安〔不良〕事件包括给药错误、识别患者错误、院内压疮、跌倒、坠床、管道脱落/拔出、误吸/窒息、药物外渗、烫伤/烧伤、运输途中发生病情变化、走失、自杀、猝死、咽入异物、意外伤害、咬破体温计、火灾、蓄意破坏、医疗器械故障等。

第四条根据护理平安〔不良〕事件对患者造成影响的严重程度,分为七级。

0级:接近失误,即错误虽发生了,但在到达病人之前被发现并得到纠正。

1级:错误已发生在病人身上,但未造成不良伤害。

2级:轻微伤害,生命体征无改变,需进展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

3级:中度伤害,局部生命体征有改变,需进一步观察及特殊处理。

4级:重度伤害,生命体征明显改变,需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

5级:永久性伤害。

6级:死亡。

第二章报告处理程序第一条护理平安〔不良〕事件实行电子邮箱、短信、、纸质表格等多种途径上报。

护理部面向全院公开护理平安〔不良〕事件上报的方式和方法。

病区护士长为护理平安〔不良〕事件上报的主要责任人,同时鼓励其他人员通过上述途径署名或匿名直报。

第二条上报原那么1.逢疑必报:只要护理人员不能排除事件的发生和护理行为无关时,就必须上报。

2.濒临事件上报:有些事件虽然当时并未造成伤害,但根据护理人员的经历,认为再次发生同类事件的时候,可能会造成患者伤害,也需要上报。

第三条上报和核对时限及程序0-1级护理平安〔不良〕事件:病区护士长须在3个工作日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上报至护理平安〔不良〕事件管理组,经管理组护士长核实后,每月25日之前上报护理部。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本(6篇)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本(6篇)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本为了鼓励全院职工及时、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通过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以达到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特制定我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一、医疗不良事件的定义医疗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医疗不良事件分类根据医疗不良事件造成后果的程度分为:潜在不良事件。

由于不经意或是及时的介入行为,而使其原本可能导致的不良事件或情况并未真正发生在病人身上。

无伤害。

事件发生在病人身上,但是没有造成任何的伤害。

轻度伤害。

事件虽然造成伤害,但不需或仅需稍微的处理或观察;如捏伤、擦伤、皮肤小撕裂伤。

中度伤害:需额外的探视、评估或观察,但仅需要简单的处理;如缝合、夹板固定、冰敷、抽血检查、包扎或止血治疗。

重度伤害:除需要额外的探视、评估或观察外,还需住院、延长住院时间或会诊等特别处理。

极重度伤害。

造成病人永久功能障碍或永久残疾,甚至死亡。

三、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1、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遵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

2、发生医疗不良事件后,遵循早发现早报告的原则,当事人应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

如为一般医疗不良事件,科室负责人以书面形式在一周内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医务科/护理部核实后,报分管院长。

严重不良事件(产生重度伤害及以上)或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事件的同时先口头上报相关部门,事后在____小时内补填《不良事件报告表》。

3、发生医疗不良事件后,当事人、科室负责人、主管部门应积极采取挽救或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4、发生医疗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应认真填写“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并登记发生不良事件的经过、分析原因、后果及本人对不良事件的认识和建议。

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程序,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促进医院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和管理。

三、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可能导致患者伤害、死亡或医疗资源浪费的事件,包括医疗差错、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医疗设备故障、医疗环境问题等。

四、报告原则1. 及时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应当立即报告,不得拖延。

2. 真实性:报告内容应当真实、客观、准确,不得隐瞒、篡改或虚报。

3. 保密性:对报告人及其报告内容进行保密,不得泄露。

4. 非处罚性:对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个人或单位,不进行责任追究。

五、报告程序1. 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当事人或发现人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2. 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向医务科或相关职能部门报告。

3. 医务科或相关职能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在24小时内进行调查核实,并根据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措施。

4. 医务科或相关职能部门在调查核实后,应当在48小时内向医院领导报告。

5. 医院领导接到报告后,应当在72小时内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整改落实。

六、报告内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 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及患者的基本情况。

2. 事件的具体经过、原因分析及初步判断。

3. 事件可能造成的后果及已采取的防范措施。

4. 事件处理结果及整改措施。

七、管理措施1. 医院应当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数据库,对报告的事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为医院决策提供依据。

2. 医院应当定期组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分析会议,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预防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一)护理不良事件定义:指护理活动中发生的本可避免的、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涉及医疗护理安全的不良事件或有潜在危险的事件。

(二)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标准:
0级:事件在执行前被制止。

Ⅰ级:事件发生并已执行,但未造成伤害。

Ⅱ级:轻微伤害,生命体征无改变,需进行临床观察及轻微处理。

Ⅲ级:中度伤害,部分生命体征有改变,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

Ⅳ级:重度伤害,生命体征明显改变,需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

Ⅴ级:永久性功能丧失。

Ⅵ级:死亡。

(三)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程序:
(1)一般不良事件(0—Ⅱ级):当事人立即报告护士长,护士长24小时内电话上报科护理部,48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

(2)严重不良事件(Ⅲ—Ⅵ级):当事人立即报告护士长,护士长应立即口头报告科主任、护理部,24小时之内上报书面材料。

将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详细汇报,不得延误或隐瞒。

(3)报告途径:口头和书面报告三种。

(四)发生不良事件后,科室要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事件造成的不良后果。

事件发生一周内组织讨论分析,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并将讨论分析情况、处理意见及时上报科护士长和护理部。

(五)发生不良事件的有关记录、标本、检验报告及相关药品、器械、血液等均应妥善保存,不得擅自涂改、销毁,以备鉴定。

(六)发生不良事件的科室应按规定主动报告,凡主动报告均免于处罚,报告隐患按医院
规定予以奖励;凡隐瞒不报的,一经发现将按情节轻重予以处罚。

(七)护理部对不良事件定期组织讨论分析,提出改进和防范措施。

医学检验科不良事件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医学检验科不良事件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医学检验科不良事件登记报告处理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医学检验质量,加强医学检验科不良事件的发现、报告、分析和改进,根据《医疗机构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规定》等相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不良事件的定义本制度所称不良事件,是指在医学检验过程中,出现的与检验结果相关的不安全事件,包括假阴性、假阳性、漏诊、误诊、检验结果不准确、检验过程对患者产生伤害等。

三、不良事件的报告1. 医学检验科应当设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发现的不良事件进行及时报告。

2. 医学检验人员在发现不良事件时,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并填写《医学检验科不良事件报告表》。

3. 科室负责人应当在收到报告后24小时内填写《医学检验科不良事件调查表》,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4. 科室负责人应当在不良事件发生后的7个工作日内,将《医学检验科不良事件报告表》和《医学检验科不良事件调查表》上报医务科和质控科。

四、不良事件的处理1. 医务科和质控科应当在收到不良事件报告后,对事件进行审核,并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影响,确定处理的优先级和措施。

2. 对于严重的不良事件,医务科应当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并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影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 对于一般的不良事件,质控科应当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分析事件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监督实施。

4. 医务科和质控科应当对不良事件的处理结果进行跟踪,确保处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五、不良事件的分析与改进1. 医学检验科应当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找出事件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2. 医学检验科应当定期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检验质量。

3. 医学检验科应当将不良事件分析和改进的情况,向医务科和质控科报告,并接受其监督。

六、不良事件的记录与归档1. 医学检验科应当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并归档保存。

2. 医学检验科应当对不良事件的记录进行定期审查,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医学检验科应当对不良事件的记录进行保密,不得泄露患者隐私。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本(2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本(2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本医疗不良事件是指。

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不良事件可分为2类,一类是可预防的不良事件,即医疗过程中未被阻止的差错或设备故障造成的伤害;另一类是不可预防的不良事件,即正确的医疗行为造成的不可预防的伤害。

麻醉不良事件包括。

喉镜引起的牙齿损伤脱落;误吸胃内容性肺炎;术后紧急再插管;外周神经损伤,中心静脉插管气胸;角膜擦伤;烧伤;错误输血,院内感染,做错手术,异物残留体内,穿刺大血肿等。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举措,科室内发生了任何不该发生的事件均应毫无例外的报告,并填报在不良事件登记本上。

同时认真如实的上报上级医生,科主任积极指导善后处理,或请有关科室专家会诊,根据实际情况报告医务科,努力使不良事件得到良性转轨。

科主任每季度组织讨论,针对有倾向性、与病人安全及麻醉质量密切相关的事件在全科讨论,并根据文献及相关要求,讨论制定科室管理规范或专家意见,改变临床麻醉的管理流程措施:1.对及时报告,并及时妥善处理不良事件者,科室在事件后的处理及考核方面给予从轻处理。

2.对隐瞒、隐瞒不报造成不良影响者等,一旦发现,科室必要时提请院部在事件后的处理及考核方面给予从重考核和处罚。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本(2)一、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为了及时、准确地记录和报告医疗不良事件,保障患者权益和医疗质量安全,我院特制定了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使每一起医疗不良事件都能得到妥善处理和及时纠正。

1. 报告的目的和范围(1)目的:及时汇总和掌握医疗不良事件的基本情况,评估医疗质量风险,推动事故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的制定实施,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减少患者损失。

(2)范围:范围包括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医疗差错、患者滞留等。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本(4篇)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本(4篇)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本【公司名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内不良事件的处理程序,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确保公司的正常运作,制定本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发生的不良事件的报告、调查、处理等相关事宜。

第三条不良事件是指可能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形象或者其他方面造成重大影响的任何不利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安全事故、质量问题、投诉、纠纷等。

第四条公司员工应当依照本制度的要求,准确、及时地进行不良事件的报告,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解决。

第二章不良事件的报告程序第五条员工在发现或接到有关不良事件的线索后,应尽快向其直接上级报告。

第六条作为上级的员工收到下属的不良事件报告后,应当及时转交给相应的部门负责人或者风险管理部门进行处理。

第七条相应的部门负责人或者风险管理部门在接到不良事件报告后,应当立即开展调查,并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处理。

第三章不良事件的处理程序第八条调查部门应当对不良事件进行全面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处理方案。

第九条处理方案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事件的事实和原因分析;2. 相关责任人及其责任的认定;3. 纠正措施和整改要求;4. 相关的协调和处理流程。

第十条相应的部门负责人或者风险管理部门应当将处理方案呈报给公司高层核准并执行。

第十一条处理方案执行完毕后,相关部门负责人或者风险管理部门应当对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及时向公司高层报告。

第四章保密和保护措施第十二条对于不良事件的报告、调查和处理过程中涉及的信息和相关材料,应当严格保密,避免泄露。

第十三条对于主动报告并积极配合调查处理的员工,公司将给予必要的奖励和保护,并保障其个人权益。

第五章附则第十四条本制度由公司风险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十五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以上即是【公司名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范本,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本(2)一、填空题。

每题____分,共____分。

医疗不良事件登记本模板

医疗不良事件登记本模板

医疗不良事件登记本模板一、前言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的一切不良医疗事件,包括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医疗纠纷等。

为了加强医疗不良事件的收集、报告、分析和改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规定》,特制定本登记本模板。

二、登记本信息1. 医疗机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2. 医疗机构等级:____________________3. 登记本填写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4. 登记本填写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5. 医疗机构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三、医疗不良事件基本信息1. 事件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2. 事件发生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3. 事件发生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4. 患者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5. 患者性别:____________________6. 患者年龄:____________________7. 患者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8. 患者病历号:____________________9. 患者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10. 事件涉及医务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11. 事件涉及科室:____________________12. 事件涉及药品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13. 事件涉及医疗器械:____________________四、医疗不良事件描述1. 事件经过:(详细描述事件发生的过程,包括患者病情、治疗措施、事件发生环节等。

)2. 事件后果:(描述事件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包括病情变化、损害程度等。

)3. 事件原因分析:(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包括医疗机构管理、医务人员操作、药品器械问题等。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背景介绍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或技术操作过程中,未达到国家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规定的医疗质量要求,导致患者身体、心理、社会功能的丧失或不良后果。

由于医疗事故的发生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所以各个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报告制度,并强制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依据制度进行报告。

报告制度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指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发现或知悉医疗不良事件后,按照规定的程序、要求和时间限制,向有关方面提供报告信息的制度。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核心是“及时报告、全面报告、真实报告”。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包括报告流程、报告内容、报告对象、报告时间和报告方式等方面。

医务人员在执行工作时,一旦发现或知悉医疗不良事件,应在最短时间内将其报告给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则负责向相关部门汇报并对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

登记表医疗不良事件登记表(简称“登记表”),是用来记录医疗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表格,是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登记表中应包括以下内容:1.医疗机构和科室名称2.联系人及联系电话3.受害患者(或家属)基本信息4.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影响等详细情况5.报告该事件的医务人员基本信息6.事件的分类和等级登记表中的信息要求真实、准确、全面,能够真实反映医疗不良事件的情况,并便于进行调查和分析。

医疗机构应当保证登记表的使用和储存安全,维护登记表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总结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促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责任意识的加强,改善医疗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建立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意识和能力,做好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健康。

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5篇)

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5篇)

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特制定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报告制度,具体如下。

一、护理不良事件定义。

是指特殊的、意外发生的事件;与常规不相一致的护理和治疗。

二、各科室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由当事人或发现者及时登记发生的经过、原因、后果。

护士长经常检查,定期____讨论和总结。

三、发生不良事件时,要积极采取补救或抢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四、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并保留患者的标本,以备鉴定研究之用。

五、不良事件报告:(一)发生不良事件时,责任者要立即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____小时内书面报告护理部(特殊情况可在____小时内报告);重大事故要立即电话报告护理部及科主任,护理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院长报告。

(二)范围:凡是不符合常规护理和治疗,预期结果以外所发生的非正常事件均应上报。

如:给药差错、压疮(院内)、跌倒、管道滑脱、输血、约束具使用问题、转运过程问题及其他的意外事件。

(三)不良事件报告人员须认真填写《吕梁市人民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应详实说明如下内容:1、不良事件涉及患者身份资料;2、不良事件发生时段;3、报告事件类型(给药差错、跌倒、压疮、管路滑脱、意外事件及其它);4、患者目前状态;5、原因分析;6、整改措施。

六、不良事件发生后,按性质、情节轻重分别____全科、全院有关人员进行讨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确定事故性质,提出处理意见。

七、针对科室报告的不良事件,护理部每季____护理质量安全委员会成员进行讨论,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并跟踪检查改进意见的落实情况,落实情况列入科室年终考评内容。

八、发生不良事件的科室和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发现时,按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九、免罚及奖励1、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科室或责任人,根据给病人造成的后果,经护理质量安全委员会讨论减轻或免于处罚。

不良事件登记本

不良事件登记本

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科室:___________年度:___________要求1、科室凡有不良事件都必须按规定程序上报,并做好登记。

2、涉及纠纷及投诉的,按照《南昌市第一医院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置工作方案》处理程序进行处置。

目录1、《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置工作方案》2、《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3、心一科不良事件处置制度4、心一科不良事件报告登记表5、不良事件处置分析总结6、附:各种不良事件上报表格(样表)一、医院成立医疗纠纷调解领导小组组长为院长,组员包括分管副院长、医务科科长等。

下设医患关系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金飞担任,电话XXXXXXXXX二、医疗纠纷防范医院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等职责。

各委员会在院长的统一领导下,每季召开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会议,组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检查,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加以改进,发现好的经验及时推广,为各项医疗工作提供可靠信息,为防范医疗事故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加强重点科室管理。

加强急诊科、产科、儿科、骨科、普外科、心血管科、ICU等医疗风险高的重点科室监管,保障医疗安全。

(二)做好医疗风险防范。

贯彻落实《南昌市住院病人风险评估制度》,对住院病人实施风险评估。

临床各科发现急危重症病人,科主任在积极组织抢救的同时,及时上报医务科。

涉及多科室协作抢救急危重病人和疑难、危急病人会诊的,由医务科负责组织指挥,组织扩大会诊。

符合ICU收治指征的危重病人应及时转入ICU治疗,临床各科不得截留。

(三)强化医疗缺陷管理。

建立医疗缺陷管理制度,临床各科对可能存在医疗缺陷的病案要及时上报医务科,医务科应组织讨论查找原因,制订整改措施,并落实到位,定期进行效果评估。

(四)完善医疗技术管理。

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档案,对开展的医疗技术进行分级管理,建立并严格执行手术分级制度,对手术医师进行考核,按医师的职称、手术水平和考核情况授予相应手术权限。

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及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样本

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及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样本

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北京松堂关怀医院护理部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报告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健全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报告制度, 提高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信息报告的质量和效率, 指导病区妥善处臵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 推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 切实保障护理安全,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和《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 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指在护理工作中, 不在计划内、未预计到或一般不希望发生的事件。

第三条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包括给药错误、识别患者错误、院内压疮、跌倒、坠床、管道脱落/拔出、误吸/窒息、药物外渗、烫伤/烧伤、运输途中发生病情变化、走失、自杀、猝死、咽入异物、意外伤害、咬破体温计、火灾、蓄意破坏、医疗器械故障等。

第四条根据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对患者造成影响的严重程度, 分为七级。

0级: 接近失误, 即错误虽发生了, 但在到达病人之前被发现并得到纠正。

1级: 错误已发生在病人身上, 但未造成不良伤害。

2级: 轻微伤害, 生命体征无改变, 需进行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

3级: 中度伤害, 部分生命体征有改变, 需进一步观察及特殊处理。

4级: 重度伤害, 生命体征明显改变, 需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

5级: 永久性伤害。

6级: 死亡。

第二章报告处理程序第一条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实行电子邮箱、短信、电话、纸质表格等多种途径上报。

护理部面向全院公开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上报的方式和方法。

病区护士长为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上报的主要责任人, 同时鼓励其它人员经过上述途径署名或匿名直报。

第二条上报原则1.逢疑必报: 只要护理人员不能排除事件的发生和护理行为无关时, 就必须上报。

2.濒临事件上报: 有些事件虽然当时并未造成伤害, 但根据护理人员的经验, 认为再次发生同类事件的时候, 可能会造成患者伤害, 也需要上报。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范围:包括院内压疮、坠床、跌倒、给药错误、输血错误、输液反应、管道脱落/拔出、误吸/窒息、药物外渗、走失、自杀、猝死、吞咽异物、识别患者错误、暴力行为、外伤/割伤、严重院内感染,咬破体温表、烫伤/烧伤、失窃、蓄意破坏、医疗器械故障、针刺伤等不良事件。

一、各科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发生不良事件后要及时上报并做好登记。

二、上报程序:(一)一般不良事件:当事人应立即口头报告护士长,并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降至最低。

当事人24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并上报护理部。

(二)严重不良事件:当事人应立即报告护士长、科主任或总值班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降至最低,必要时组织进行全院多科室的抢救、会诊等工作,同时汇报主管院领导、医务处、护理部等部门,重大事件的报告时限不超过6小时。

当事科室应在6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

护理部于抢救或紧急处理措施结束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

(三)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四)各科室应认真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由本人登记发生不良事件的经过、分析原因、后果及本人对不良事件的认识和建议。

护士长对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应作认真的分析确定根本原因,及时制定改进措施,护士长将讨论结果和改进意见方案呈交护理部。

(五)发生不良事件后,护士长跟踪改进措施落实情况,定期对病区的护理安全情况分析研讨,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

(六)不良事件上报后,由护理部组织多科室、多专业护理人员每月对上报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通过讨论,制定整改措施,并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严格实施,消除护理隐患及缺陷。

必要时护理部每月总结反馈,并每年将不良事件编辑成册作为培训教材,特别是典型案例的经验教训,以降低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临床医技科室应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由专人专册登记发生差错、事故的经过、原因及后果,务必做到及时、准确。

科主任要经常检查,定期讨论和总结。

2、发生事故差错时,要积极抢救并指定专人负责与家属做好思想工作,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措施;当事人要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报告,重大事故立即报告医务处和院领导;当事人及所在科室应主动填写有差错登记表或医疗事故登记表。

3、发生事故差错的各种记录、化验及造成事故的药品、器械等均应专人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伪造、隐藏、销毁、丢失,并保留患者的标本,以备鉴定研究之用。

4、差错、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要认真调查事发的详细经过,并于当班或当时完成调查(含讨论),尽快做出结论。

医院依规定处理并报上级行政部门。

5、家属对死因有异议时,主管医师或科主任应在第一时间内向家属宣讲尸解的意义;必要时医务处再次向家属提出尸检要求。

如因拒绝和拖延尸检而影响对死因判断,由拒绝和拖延方负责。

尸检常温下不得超过48小时,冰冻下可延至一周。

6、事故差错发生后,组织院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相关人员进行讨论,提理处理意见。

1。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本(4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本(4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本一、制度目的:为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及时发现、报告、分析和处理医疗不良事件,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

三、报告内容:1. 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2. 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3. 医疗不良事件的性质和程度;4. 医疗不良事件的原因和可能的责任方;5. 医疗不良事件的相关证据材料(如病历、影像资料、实验室检查报告等);6. 医疗不良事件的处理措施和结果。

四、报告流程:1. 发现医疗不良事件的医务人员应立即向上级汇报并填写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2. 上级收到报告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3. 上级审核完成后,将报告材料报送医疗质量管理部门;4. 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对报告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提出处理建议;5. 对于严重的医疗不良事件,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五、保密与奖惩:1.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应保密,并严禁泄露患者个人隐私信息;2. 对于如实报告医疗不良事件的医务人员,可给予适当奖励;3. 对于故意隐瞒或虚报医疗不良事件的医务人员,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六、制度宣传和培训:本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不良事件的认识和意识。

七、制度的评估和监督: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进行评估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提出改进建议。

八、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有需要进行修改和补充,应征求有关部门和医务人员的意见,并经本机构主要负责人批准后生效。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本(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患者的权益,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规范和加强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

不良事件登记本及制度

不良事件登记本及制度

不良事件登记本及制度1.不良事件的描述:记录不良事件的基本信息,包括发生时间、地点、责任人、影响范围等。

2.不良事件的分类:将不良事件按照事故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便于后续的统计和分析。

3.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对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找出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不良事件的处理过程:记录不良事件处理的全过程,包括采取何种措施解决问题、经过多少时间解决、是否出现再次发生等。

5.不良事件的处置结果:记录不良事件的处置结果,包括是否已进行纠正措施、纠正效果如何等。

1.制定明确的责任分工:明确谁负责记录不良事件、谁负责进行分析、谁负责采取纠正措施等,确保各方的责任分工明确。

2.设置不良事件的报告渠道:建立不良事件的报告渠道,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及时报告不良事件,并确保报告者的信息安全和匿名性。

3.定期召开不良事件汇报会议:定期召开不良事件汇报会议,对最近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汇报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和采取改进措施。

4.建立纠正措施的跟踪机制:建立纠正措施的跟踪机制,确保纠正措施得以有效实施,并及时记录纠正措施的效果。

5.进行不良事件数据统计和分析:对登记本中的不良事件进行定期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为组织的改进提供支持和依据。

6.加强员工培训和宣传教育: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7.定期审查和改进制度:定期审查登记本及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制度,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总之,不良事件登记本及制度是一种管理工具和规定,旨在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事件,确保组织的安全稳定运行。

通过建立和完善这种制度,可以提高不良事件的管理效率,减少潜在风险的发生,为组织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安县人民医院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
年度2017
科室儿科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无责上报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
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院本部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不属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之列。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
(一)定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
(一)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发[1987]63号)、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2002]206号)以及我院《中山一院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登记制度》执行。

(二)Ⅲ、Ⅳ级事件报告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1、自愿性: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或退出)的权利,提供信息报告是报告人(部门)的自愿行为。

2、保密性:该制度对报告人以及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

报告人可通过网络、信件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将严格保密。

3、非处罚性: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所涉及人员和部门处罚的依据。

4、公开性:医疗安全信息在院内通过相关职能部门公开和公示,分享医疗安全信息及其分析结果,用于医院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

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涉及报告人和被报告人的个人信息。

五、职责
(一)医务人员和相关科室:
1、识别与报告各类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提出初步的质量改进建议。

2、相关科室负责落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实施。

(二)护理部:
1、指派专人负责收集有关护理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对事件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于每月8日前将上月所有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汇总,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汇总表》后上交质量控制科。

2、对全院上报的护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了解和沟通,作出初步分析,并在10个工作日内反馈给相关科室,提出改进建议。

3、负责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知识培训。

(三)质量控制科:
1、指派专人负责收集有关诊疗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对事件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

2、对有关诊疗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了解和沟通,作出初步分析,并在10个工作日内反馈给相关科室,提出改进建议。

3、每个季度将发生频率较高(每月或数月发生一次)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汇总,组织相关部门或科室讨论并提出改进建议,必要时上报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或院长书记会)讨论。

4、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知识培训。

(四)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1、每季度讨论质量控制科提交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制定相关事件的质量持续改进措施或建议。

2、根据事件的性质、是否主动报告、报告的先后顺序以及事件是否得到持续质量改进等方面,给予报告的个人或科室一定的奖惩建议。

六、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
(一)发生或者发现已导致或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向医务部门、护理部或质量控制科报告。

(二)Ⅰ、Ⅱ级事件报告流程
1、主管医护人员或值班人员在发生或发现Ⅰ、Ⅱ级事件时,应按我院《中山一院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登记制度》的程序进行上报。

2、当事科室需在2个工作日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上交护理部或质量控制科。

(三)Ⅲ、Ⅳ级事件报告流程
报告人在5个工作日内填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提交至护理部或质量控制科。

七、奖惩
(一)以下所有奖惩意见,经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形成建议,并以院长书记会决议为准。

(二)对于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个人,根据报告的先后顺序、事件是否能促进质量获得重大改进,给予相应的奖励。

(三)每个季度以科室为单位评定并颁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质量贡献奖。

评定标准:
1、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达到3例以上,并且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对流程再造有显著帮助,实现流程再造达到3项以上的科室;
2、发生严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未主动报告的科室取消评选资格。

(四)当事人或科室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未及时上报导致事件进一步发展的;质量控制科从其它途径获知的,虽未对患者造成人身损害,但给患者造成一定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或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的予当事人或科室相应的处理。

(五)已构成医疗事故和差错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医疗事故和差错处罚规定(修订)的通知》(附一办[2004]33号)执行。

(六)对于已经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医疗缺陷,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将根据情况酌情减免处罚。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错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
规范医疗(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及时又针对性的持续
改进。

二、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性质
是对国家强制性“重大医疗过失和医疗试过报告系统”的补充性质的医疗安全信息。

是独立的、保密的、自愿的、非处罚性的医疗不良事件信息报告系统。

它是收集强制性的医疗事故报告等信息系统收集不到的有关医疗安全信息及内容。

是对《医师定期考核办法》的奖惩补充。

四、处理程序
当发生不良事件后,报告人可采取多种形式,如填写书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或电话报告给相关部门,报告事件发生的具体事件、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相关内容,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48小时内报告,重大事件、紧急情况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上报告给相关上级部门,职能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并制定改进措施。

针对科室报告的不良事件,相关职能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分析,制定对策,及时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尽量将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医务科、护理部负责备案,每季度进行总结,依据评定标准,提出奖惩意见,经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上报院长办公会决议。

五、奖惩制度
1、主动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并积极整改的科室与个人,情节轻重可减轻或免于处罚。


上报的事件对科室或医院从管理体系、运行机制、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上的流程再造有显著帮助,促进质量获得重大改进者,每次给予适当奖励。

2、当事人或科室在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Ⅲ-Ⅳ级发生后未及时上报,导致事件进一步发展的,主管部门从其它途径获知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由此引发纠纷或事故的,另按本院医疗纠纷处理办法处罚。

3、发生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未主动报告的个人或科室取消评优资格
医疗不良事件处理流程
普安县人民医院(2017)年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
普安县人民医院(2017)年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