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方法研究—含药血清低温保存和血清灭活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中药血清体外药效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药血清体外药效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研究生园地·中药血清体外药效研究是近年来中药研究新的发展趋向,它模拟中药在体的吸收、转化、代谢的过程,通过采集动物含药血清,进行相关的体外药效学研究。

近年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也日益引起人们关注。

但由于处于探索阶段,其理论体系和操作规范还有待完善。

本文就中药血清体外药效研究中关于中药制剂质控与含药血清药效稳定性、血清供体动物选择、给药方案与量时效、含药血清采集与处理等方面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当前相应的处理对策进行概述,并抛砖引玉提出几点建议。

1中药制剂质控与含药血清药效稳定性中药制剂的质控与药效稳定性是血清药效研究的前提与基础。

体外试验反应灵敏,如果中药成分含量变化过大,则药效重复性差,难以准确地反映其药理机制。

受试药物的质控包括药材与制备工艺两个方面。

药材的质控包括种属、产地、药用部位、采收加工与含量测定等,其中成分含量测定是核心。

虽然中药成分繁多、含量低微,检测困难,但是这些化学物质成分是决定药效的重要物质基础,体外试验用量少、敏感性强,成分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于血清药理实验具有重大意义。

尽管难以弄清楚每种成分,但应尽可能对复方中各药物的主要成分建立检测质控标准。

且制备工艺必须稳定,尽量“纯化”复方粗提物,减少杂质等的影响[1]。

2血清供体动物选择不同种属、年龄、性别的血清供体动物对药物敏感程度不一样,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供体动物对中药制剂中不同组分的吸收、转化、作用靶点的相异[2]。

因此实验动物的种属和年龄性别的选择有待规范。

目前中药血清学研究的文献报告中,几乎都是选用家免、大鼠等成年正常动物来制备含药血清。

家免、大鼠存在单只血清采集量少,近年来有文献报道及我们的研究采用比格犬制备含药血清。

该动物较温顺,灌胃给药饲养方便,单只血清采集量多,血清成分与小牛血清相近,因而可能也是血清供体动物较好的选择。

但是,无论选择何种动物,用异种动物血清加入异种来源的细胞,可能会因免疫反应而影响实验结果。

中药含药血清药理研究办法

中药含药血清药理研究办法

中药含药血清药理研究办法一、实验目的了解中药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药效和药物动力学参数,为中药药学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步骤1.药物制备和质量控制选取质量可靠且稳定的中药材,通过研磨、浸提、浓缩等方法制备中药提取物。

制备的中药提取物应符合药典规定的质量标准,并通过质量控制方法验证。

2.动物试验设计选择适当的动物模型和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猪等。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接受中药提取物的给药,对照组接受对照物的给药。

3.中药给药和采血根据实验设计,将中药提取物按照合适的剂量给予实验动物。

给药途径可以选择静脉注射、口服、皮下注射等。

给药后,根据预定的时间点采集动物的血液样本,可以选择尾静脉、眼眶窝静脉或颈静脉作为采血点,使用适当的采血管和采血方法。

4.血清分离和保存采集的血液样本需要离心分离,将血清分离出来并保存。

可以使用离心机进行血液离心,选择适当的离心转数和时间。

分离好的血清样品可以保存在低温冰箱中,以防止酶的降解和样品的氧化。

5.药物代谢分析对血清样品进行药物代谢分析,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分析中药中的有效成分,确定其在血液中的含量。

(2)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血液中药物代谢产物,了解中药在体内代谢的产物和代谢途径。

6.药物药效研究通过实验数据和药物代谢分析结果,可以评价中药的药效。

可以使用动物模型进行药理学实验,了解中药的药效和药理学特性。

7.药物动力学参数计算通过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得到中药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如药物的半衰期、体内清除率(Cl)、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等。

可以使用计算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计算。

8.结果分析和报告撰写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撰写实验结果的报告,并提出实验结论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三、实验注意事项1.中药提取物的制备过程中应注意保证中药提取物的稳定性和质量。

有关中药血清药理学的研究2200字

有关中药血清药理学的研究2200字

有关中药血清药理学的研究2200字摘要:作者针对中药血清药理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中药血清药理学的优点,并对中药血清药理学的实验操作进行了介绍。

作文/关键词:中药;血清;药理学有关中药血清药理学的研究金阳(长春市中心医院药剂科,吉林长春130051)摘要:作者针对中药血清药理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中药血清药理学的优点,并对中药血清药理学的实验操作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中药;血清;药理学Abstract: Base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rum pharmacology do some theory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mainly includes the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rum pharmacology, and this paper introduce serum pharmac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 of experiments .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 serum; pharmacology长期以来,中药体外药理实验开展难度大,仅从体外成分数和量的变化角度很难阐明中药与机体的相互关系,加上方剂的化学组成并不能代表其在体内发挥生物效应的化学形式。

基于以上考虑, 80年代田代真一教授先后提出含药血清实验方法的设想和"血清药理学"的概念。

其初衷是利用含药血清代替中药复方或其提取物而供实验研究使用的一种非单体药物药理研究的方法,在体外药理实验中尽可能地模拟和反映人或动物服药后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可以观察到中药经体内胃肠吸收、生物转化后的综合整体药理效应,是指导复杂中药成分研究、药效研究的重要实验方法[1]。

1 中药血清药理学的优点中药血清药理学是在以往体外实验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形成的,即以含药血清代替中药粗提物进行实验,因而它最大的优点是:条件可控性强、揭示药物作用机制较为深入、更接近药物在体内环境中产生药效的真实过程等。

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研究进展

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研究进展

certain
herbal medi- pharmaeo-
the biotmsformation d arachidonic acid:A method
using
new
]osi罐testing
(7):91-98.
sfrtlm【j】。J
Ethnopharmacol,1988,23
(收稿日期:2008-10-22)
X,M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yamura M,et al。Influence of time of 8d*
extract
ministration d a shosaiko—to
its active
granule
On
blood
concentration
of
constituents【j3.Chem
Phann
Bull,1992,钧(5):1335—
给药前禁食饮食可能影响中药复方体内动力学和临
床疗效。如食物对口服小柴胡汤者体内甘草甜索、甘草次酸 和黄芩素等的吸收影响明显…。因此应根据中药复方的功 效特点、实验要求,决定给药前禁食与否,并拟订给药后采血 时间。目前,给药前实验动物多禁食6—12 h,不禁水旧o。 2.2给药剂量以临床等效剂量为基准,注意适当控制药 物剂量。计算方法包括临床等效剂量、临床常用量×动物等 效面积系数×培养基内血清稀释度,或临床Et用量的5、10、 30倍¨3等。对过高剂量(如临床等效剂量5倍或10倍等) 所得阳性结果,下结论时应慎重或留有余地¨1。 2.3给药次数包括1次给药B o;2次给药(间隔2 h或4 h);1—2次/d,连续3 d¨o;1次/d,连续7~10 d等。中药复 方制剂的有效化合物含量较低,作用广泛而缓和,可调节机 体多系统功能,起效相对较慢,故l临床用药时间相对较长。 单次给药较多次给药药理活性明显低,或单次给药制备的含 药血清产生作用的给药剂量极大(临床等效剂量5倍以 上)。如单次予桂枝汤水煎剂后1、2、3 h采集的含药血清及 正常血清均有显著抑制副流感病毒I型致病变作用,且两者 无显著差异,说明血清产生的药效不全是药物作用的结果, 主要是正常血清本身含有的抗病毒成分所致。因此单次给 药后l、2、3 h采血方式不能反映药物本身在体内的作用规 律。每日1次连续3 d给药后采血的方式可反映药效产生 的时间点,突出含药血清本身的作用,基本排除正常血清对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与思考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与思考
20℃,2个月)后药效显著降低(P《0件易
控裁,可以排除律态干扰,健蠢于俸志外酶环境不 同,体内外的细胞功能不完全相同。如果离体实验
与在体实验搁配合,能从深层次上阐明复方制剂的
药墩清在保存过程中其中药有效成分会发生分解等
变纯,致使药效成分含量显著降低,即使低瀑冷冻保
握好给药剂量及采皿时间;④不同个体,会出现含药
血清差异,增加了研究难度。

孛药盘潘药理学研究方法懿A点设慧
3.1含药血清和中药粗制品协同研究大多数试 验表明,食药血清疗效较好。中药粗体物无效,也有 糖反豹结论,还有两者均有臻用。这表噗中药盎清
《酷塞3释处理方法荠不熊去掉盎清静所有正常活性; ②有可能去掉或减弱血清中中药的作用。这些情况
(PRP)的比值为l:4时血清抗血小板释放52HT作
用最强。~般认为,以lO%的擞清添加燕为宣¨纠; 血清中含有许多活性物质,它们当中太多会对药效 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排除实验当中的此类干扰 因素,实验过程中宓籍设立严榱的空自盥清对照组。 2存在阀题与研究的难点
中药m清药理学起步较晚,现仍处于探索阶段, 越不可完全替代传统中药药理实验方法。①血清本 身内源性成分复杂,给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带来了 极大困难;②不同种属、不同年龄的动物对药物吸
田代真一.“血清药理学”E“血清药化学”一汉方刃药理 学护k、始丧一)允药物血中浓度测定力新L o、世界.TDM 研究,1988,(5):54
科、呼吸科、骨科、心血管科、’肾内科、外科等,对处方
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途径、频率、联合用药及合
理性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 2结果 2.1抗茵药物的使用率、使用途径4200张处方 中,抗菌药物处方1248张,占29.7l%。1248张处 方中单一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024张,占82.05%;二 联抗菌药物处方207张,占16.59%;三联及其以上 抗菌药物处方17张,占1.36%。 在抗菌药物的使用途径中,口服抗菌药物处方 950张,占76.12%;注射用抗菌药物处方200张,占 16.03%;夕}、用抗菌药物处方98张,占7.85%。 2.2抗茵药物的种类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最 多,占38.78%;其次为大环内酯类,为20.67%;使 用最少的是氨基糖苷类,仅为0.24%,见表1。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学研究—抗菌试验含药血清处理方案的研究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学研究—抗菌试验含药血清处理方案的研究
15 3 K B法 抗菌试验 . — 菌株复活后 . 分别 在 Ⅻ 平板 及
药量一律折合为生药计算。水解酪蛋 白琼脂 ( - 、 MIA) 庚大 霉索 I 药敏纸片( 片含庚大霉 索 1 ) 为杭州微生物试 剂厂产 品, 每 0g均 前者批号 2 0 0 1, 者批 号 9 0 2 临床 Hb培养 基 由 兰州 0 0 38 后 73。 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 。 1 2 菌 株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 MC B 20 3 、 炎 球 菌 . C C( ) 6 0 ) 肺 ( MO ( )4 0 )流感 嗜血杆菌 ( MC B)8 4 ) 大肠 杆菌 C C B6 6 1, C C( 5 5 7 、
注人无菌负压 采血 管, 凝固后离心分离血 清, 将各组 4只大 鼠的 血 清混合, 每组大鼠血清分 为2份. 份直 接置 一2 ℃冰 箱保 存 1 0 备用. 1 在 5℃ 水褡 中 3 ri 活后【 同l 置 一2 ℃ 冰 另 份 6 0 n灭 a , 祥 0
研究方法有待规 范…。 本文探 讨 r制 备含 药血 清 的处 理 对抗
量组相同浓度 的赋形剂稀释 . 使各 剂量组 动物所给 受试药应 用
液中所含赋形 剂 的浓度 相 同。试 验 中柴黄 片 与银 翘解 毒 片用
2 ℃冰箱保存备用, 0 另一份 未灭 活血 清各样 品置 球箱 中冻成 冰 块 后采 用冷冻真空 干燥法 ( 0 ) 干水 份, 一2 ℃保存 备 一7 ℃ 燕 置 o 用, 上含血清纸片均在 当 日内使 用。
食 正 常 。 查 B 8 ntL C 1 .  ̄ lL UA 2 r UN 6 3 mro , a 10 6t / / m 7 o d/
之法服药调治, 疗效多 不满 意。 自从我 们配合 以化毒 降浊坜癌 肠治疗后 , 治疗 效 果 明显 改观 。该方 以大黄 为 主药泻 浊通腑 , 蒲公英解 毒祛邪 . 丹参 活血 化瘀 、 改善微循 环 . 片、 芪温 阳 附 黄 益气 扶正 。该组方接邪不忘固本, 用大黄也无 伤正之虑。 久 运 用化毒降浊 汤灌厮 治疗 慢性 肾衰是 一 种简康 有效 的治 疗方法, 对于改善病人临床症状 , 延长生存 时间. 提高生存 质量

关于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的再思考

关于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的再思考

开始有关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的报道【Ⅷ。随后在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资助下, 有关中药血清药理学方面论文逐年上升,目前处于 高峰平台期。由于血清药理学方法得到的实验结论 存在不确定性,故这种畸形发展趋向可能给中药的
研究与开发带来严重的不利后果。 二、血清与血浆差异的多样性
因消耗而减少。⑨完全的凝血过程通常刺激并损伤
验结果的情况下,才考虑采用血清1,。们。
在体外实验中,全血指抗凝的血液,血浆指抗凝
血液离心后去除血细胞的上清液,血清指凝血完成
后未稀释的细胞外液,三者存在明显的差别。一般认
为血清是无纤维蛋白原的血浆,这是不正确的。随着 生物科技进步,特别是蛋白组学与肽组学飞速发展, 现已明确凝血过程涉及多方面的改变,主要包括【7~9】:
失,同时有5个蛋白反而升高;以80个可溶性蛋白 为指标,热处理血清有11个蛋白显著高于热处理血
验组与对照组除处理因素不同外,其他条件齐同可 比,保证组间非处理因素(包括可控和非可控的)所 产生的效应基本相同。只有这样,才是有效对照。由 于许多中药(特别是与中医“气”、“血”相关的药物) 可能通过不同作用环节,对凝血、纤溶、补体及激肽 系统产生不同的影响。有些中药成分可能对血小板 与白细胞也具有一定的作用。这些差异就会造成含 药血清与未含药血清的凝血及其相关过程反应不 同。在这种情况下,含药血清的非处理因素引起的效 应与未含药的对照血清往往缺乏齐同可比性。也就 是说,非处理因素效应与处理因素效应的差异混杂 在一起,容易造成实验结论的不确定性。例如实验目 的是利用半体内实验筛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 中药。若该药确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作用,但同 时也有一定抗凝作用,则由于凝血酶生成量减少,血 小板释放的生长因子(PDGF,VEGF)降低;如用这种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与思考-黄峰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与思考-黄峰

动物给药方案
给药前禁食
饮食可能影响中药复方体内动力学和临床疗 效。如食物对口服小柴胡汤者体内甘草甜素、 甘草次酸和黄芩素等的吸收影响明显。 因此应根据中药复方的功效特点、实验要 求,决定给药前禁食与否,并拟订给药后采血 时间。目前,给药前实验动物多禁食6—12h, 不禁水。
给药途径
一般在制备含药血清时,供体动物的给药途径应该与临床 给药途径一致,以避免由于给药途径的不同带来结果的差异.
存在问题与研究的难点
① 不同种属、不同年龄的动物对药物吸收有一定差 异,从而影响到血清中含药成分及其含量。因给 药剂量、采血时间不同,血清中含药成分及其含 量也不尽相同,故必须充分把握好给药剂量及采 血时间; ②在药理研究方法方面主要还, 存在血浆药理方法 和血清药理方法之争。 ③含药血清在体外反应体系中,血清药物浓度被稀 释问题,特别是中药复方制剂中微量成分及蛋白 结合率较高的成分,给药物检测和药理实验提出 了难题;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及 思考
黄峰 中药学 2110948107
中药血清药理学定义
中药血清药理学是指将中药或中药复方经口给动物 灌服一定时间后采集动物血液,分离血清,用含有 药物成分的血清进行体外实验的一种实验技术。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

动物模型的选择
• 实验动物选择 选择动物时应尽量选与人类生物特性近似 的物种,制备血清的动物应与获取离体器官、 组织细胞的动物相一致,从而缩小或避免动 物血清之间以及动物血清和人类血清之问在 理化、生物等特性上的差异,提高实验结果 的可靠性。 • 离体组织(细胞)选择 应尽可能减少因动物种属差异而造成的免 疫反应。因此,在体外培养实验中宜采用同 种单一血清,既为细胞提供营养,又为药物 载体,还避免了多种血清的干扰。

中药血清药理学综述

中药血清药理学综述

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摘要:本文通过从中药血清药理方法学中实验动物、给药剂量、给药方案、采血方案、血清灭活与保存、血清添加量等实验条件的确立进行了阐述,从而建立最佳的实验方案进行研究。

并对血清药理学的不足做了简单的介绍,以及对其以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中药;血清药理学;给药方案;采血方案;血清处理血清药理学是日本学者Hiroko Iwama[1]在1948年第一届和汉医药学会上首次提出的。

中药血清药理学是指将中药或中药复方经口给动物灌服一定时间后采集动物血液、分离血清,以含药血清代替中药粗提物作为药物源加入离体反应系统中从而研究其药理作用的一种半体内实验方法。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中药专家应用此法来研究中药药理作用。

主要针对中药及其复方复杂多样的化学成分特点,用含药血清代替煎剂或粗提物进行体外实验,它克服了中药粗制剂直接进行体外实验的缺点,其结果的可信度明显优于中药粗制剂直接用于体外实验。

血清药理学中医药研究中所表现出的优势[2]:①从方法学上解决了中药复方直接应用于离体实验的难点,使中医药研究能在离体实验中直接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从而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②从中药复方本身来讲,可克服体外实验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复方经体内胃肠吸收、生物转化后的综合整体药理效应;③对含药血清的成分进行药效、药动学研究,可以发现中药复方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为探讨中药复方作用规律提供新思路;④可以用来验证一些中医学基础理论。

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可以避免了中药直接进行体外用药所产生的影响,直接反映中药及其代谢产物的药理作用,从而相对有效地阐释中医药治病的科学机理,可以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研究提供依据。

1、实验动物的选择在目前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中,常用大鼠、家兔、豚鼠等动物来制备含药血清。

但动物的种属不同,其血清成分也有所不同,所以要尽量选择和人类生物学特征相近的物种[3],从而缩小动物血清和人类血清在生理、生化等状态下的差异,减少因种属差异而造成的免疫反应,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4],否则其研究结果不会有太大的意义。

中药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概况及展望

中药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概况及展望

中药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概况及展望
中药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物化学是目前研究中药药效和药物代
谢与排泄的热门领域。

中药血清药理学主要研究中药在体内的药效及其作用机制,而血清药物化学则研究血清对中药代谢产物的影响及其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中药的药效和药代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面,研究人员通过对中药在体内的药效和作用机制进行探究,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对中药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进行研究,可以确定中药的最佳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此外,中药血清药理学还可以为中药的新药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在血清药物化学方面,研究人员主要探究血清对中药代谢产物的影响及其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这些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药代谢途径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为中药相互作用和药效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血清药物化学研究还可以为中药的新药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总之,中药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为中药的临床应用和新药研发提供更加可靠的科学基础。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研究成果的涌现,推动中药研究向着更高的水平迈进。

- 1 -。

(完整版)中药的含药血清药理研究方法

(完整版)中药的含药血清药理研究方法

中药含药血清药理研究方法Pharmacological method of the drug-contained serum for Chinese Materia Medica in vitro概述中药血清药理研究方法:是指动物灌胃给予中药及制剂,经吸收进入机体血液循环,在一定时间内采取血液,分离所得血清,必定含有一定量的该药物成分,此时的血药浓度反映了机体的真实血药浓度,以此血清加入到体外细胞培养体系,观察其药理作用的体外实验方法。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的意义:1、采取的含药物血清与机体内环境相一致且排除了中药制剂的各种影响因素(如pH,渗透压等),将其加入到体外细胞培养体系,观察其药理作用,具有更好的科学性,可行性;同时,使中药的研究易于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对于创建中药细胞分子药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于灌胃给药后不同时间采取的血清,其体外药理实验的效应及其变化,可以反映机体真实的血药浓度及其变化,无疑开创了对于许多成分不明或复方中药制剂药动学研究的一种新方法。

3、如采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进行中药药效学研究时,同时分析测定血清中药物成分的含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可避免盲目地筛选药物有效成分的繁重工作,使中药药效与中药成分的研究更能协调一致。

从1988年日本学者田代真一正式提出了“血清药理学”这一新概念,至今已有十余年时间。

其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可行性探索研究2、方法学研究3、应用研究阶段。

可行性探索研究以含药血清进行体外的药效学试验,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内即有所探索,自田代真一提出“血清药理学”的概念以后,重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国内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的可行性探索研究。

一.抗菌、抗病毒的实验研究杨奎等应用中药血清药理方法进行了中药体外抗菌实验,发现黄芩、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液的血清分别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抑制率高达70%以上。

该研究发现一些含中药血清相对于正常血清表现为促进细菌繁殖作用,表明一些中药可以降低机体抗御外邪的能力。

关于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的讨论

关于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的讨论

研究工作 。由于它同中药粗制剂直接进行的体外实验相 比 ,既有实验条件可控性强 ,药物易于检测 ,可深入揭示药
·54 ·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第 26 卷
物作用机理的特点 ,又能防止粗制剂本身理化性质对实验 的干扰 ,还能反映中药在胃肠道消化吸收 、经生物转化 ,产 生药理效应的真实过程 ,并代表了药物在体内产生作用的 真正有效成分 ,因此特别适合中药复方成分复杂的特点 。 目前血清药理实验研究报道越来越多 ,现综述如下 : 1 血清药理学动物模型的制备 111 实验动物的选择 不同种属的动物 ,血清成分不同 , 人与动物血清更存在差异 ,故应尽量选用与人类生物学特 性近似的物种[2 ] 。在目前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中 ,多选用 大鼠 、家兔 、豚鼠等动物来制备含药血清 。这些动物与人 类生物学特性近似 ,同时又有易获得 、取血方便的优点 。 一般动物给药前禁食不禁水 6 至 12 小时 。 112 离体组织 (细胞) 的选择 体外培养细胞的供体动物 与含药血清的供体动物应同种属 。因为实验是要在体外 尽可能准确的再现在体实验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整 个过程 ,所以应尽可能减少因动物种属差异而造成的免疫 反应 。因此在体外培养实验中宜采用同种单一血清 ,既为 细胞提供营养 ,又为药物载体 ,还避免了多种血清的干 扰[3] 。 113 动物的造模 动物在生理状态下制备的含药血清与 病理状态下不同 ,在两种状态下动物对药物消化吸收不 同 ,对药物生物转化不同 ,药物的作用下机体反应不同 。 换言之 ,血清药理学中血清供体动物如果选用正常动物 , 则在同一时间点采集的血清所含药物浓度是不同于造模 动物的[4 ] 。为了与临床病人用药实际相符 ,宜采用病理状 态下的动物制备含药血清 。 2 给药方案 211 给药途径 一般多用口服 (灌胃) 给药方式来制备含 药血清 ,但其它方式给药亦可使药物进入血清 ,同时中药 新剂型不断产生 ,故笔者建议也可以使用注射 、皮肤 、粘 膜 、呼吸道等给药途径来试验制备含药血清 。 212 给药剂量 给药剂量目前仍无定论 。因含药血清加 入体外反应体系后 ,浓度被稀释 ,使反应体系药物浓度达 不到在体条件下的药物浓度 。王力倩等[5 ]提出大剂量 (参 考公式 :给药剂量 = 临床常用量 ×动物等效面积剂量系数 ×培养基内释释度) 苦参 、仙鹤草的血清对 H22 肿瘤细胞 体外生长均显示较强抑制作用 ,从而达到治疗的血药浓 度 。但此实验不能证实血药浓度一定随给药剂量成倍增 加 ,培养基内药物浓度也不一定随血清稀释而成倍降低 。 杨彦芳等[6 ]认为在这方面应以临床等效剂量为基准 ,注 意药物的浓度 ,对于过高剂量 (如临床等效剂量的 5 倍 、10

中药血清药理学及血清药物化学研究进展

中药血清药理学及血清药物化学研究进展

中药血清药理学及血清药物化学研究进展作者:代启良来源:《健康之友·下半月》2020年第04期【摘要】本文重点整理和分析了最近几年中药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情况,不仅涵盖了药物血清的制备和药物血清与疗效的关系,而且还包括血清药物化学在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标准中价值作用。

同时,还归纳出血清药物化学和血清药理学在体外药效研究中优缺点,大胆提出了中药血清指纹图谱同微透析取样技术的联合使用,从而有效促进中药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物化学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中药;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物化学【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4-0288-011 血清药理学与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的提出日本著名药理学家田代真一在20世纪80年代,第一次提出了血清药理学。

田代真一认为中药经口服吸收后,需要借助体内胃肠道菌群的代谢和排泄才能充分发挥重要治疗效果。

因此,中药和其他复方中存在的生物活性成分都属于中药经过人体生物转化后的产物。

当这些产物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以后,将与血浆蛋白结合,顺着血液流向靶器官和组织。

所以,传统的体外药效学实验方法,一旦直接将中药水提液直接加入细胞反应体系和离体组织中,其药物生物活性和血清化学成分远不如静脉给药或整体口服药物疗效。

2 血清药理学研究2.1选择含药血清供体动物为了取得可靠的实验数据结果,避免和降低动物血清与人类血清在生物、理化等方面的不同,专家学者们需要选择与人类生物学特性非常接近的动物制备含药血清,从而更加真实地模拟人体内部环境。

现阶段,家兔和大鼠是常见的实验室动物。

在探索菝葜抗炎活性部位时,谢长等人发现健康动物是不能有效诠释病理状态下药物入血活性成分和活性成分代谢过程。

相关研究人员需要结合药效试验结果来进一步确定选择模型动物还是健康动物。

2.2合理设计给药方案现代方式是在原处方用量基础上,增加3-20倍,根据目标成分,对患者连续给药5-7个半衰期。

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与相关问题探讨

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与相关问题探讨
2 供体动物是否需要造模
目前对于供体动物是否需要造模还未达成共识。在药 物的作用下,病理和正常生理环境中,经过消化吸收,生 物转化等过程后,产生的有效组分不同,药代动力学参数 不一致,且血液中的某些生物活性物质会随着机体内环境 的变化而发生相应改变,所以供体动物是否造模在一定程 度上决定了我们能否对药效进行正确评价。目前最常用正 常动物作为含药血清的供体动物,但有学者认为必须对血 清供体动物造模才能真实评价药效[3],然而含药血清中有效 成分的定量分析检测尚未见有突破性进展,且血清成分复 杂,不可控因素很多,所以目前无法准确比较病理和正常 生理状况下血清及其代谢产物以及经过体内生物转化后有 效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差异[4-5]。
6 含药血清制备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含药血清制备时选用的动物多为大鼠,在取血 的过程中应注意尽量减少溶血,这对以后的实验结果具有 一定的影响,笔者经过试验,大鼠腹主动脉取血时,平行 血管进针,进针时,针头位置为腹主动脉与肾动脉的分支 处或略向上,此处的动脉血流量大,血管较粗,针头不易 吸黏血管,血流通畅,从而减少取血时间,降低血细胞溶 破率。
5 含药血清的预处理及保存
制备成功含药血清后,需要对血清进行灭活,因为 血清中的成分复杂,其中的一些抗体,补体,酶,细胞因 子等活性物质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通用的方法是 56℃左右水浴加热进行灭活,一般为30min。但是此方法可 能也会使血清中某些药物有效成分发生变化甚至失活[1],研 究药物作用机制时发生偏差,从而不能正确评价药效。此 时应注意体外实验要与体内实验相互对照,从而正确阐明 药物的作用机理。为了去除血清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对实 验结果的影响,含药血清需除菌处理,一般用0.22μm微孔 滤膜进行过滤,此方法可以有效除去血清中的微生物,且 不会破坏其有效成分。含药血清存放于-20℃,若长期存放 应在-80℃或液氮中保存,但实验应尽量选择新鲜血清,因 为血清在低温长时间放置时,其有效成分也会降解[8]。

中药血清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中药血清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中药血清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是研究中药药效的科学方法,由日本学者田代真一于1987年首次提出。

研究中药复方是一种新的体外实验方法。

它是在以往体外实验的基础上改进的,即给动物口服药物后,将含药血清加入到体外反应体系中,代替中药粗提物作为药物来源,研究其药理作用。

它不仅具有体外实验的优点,如条件可控性强,而且可用于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的超越性、生物化学、受体、基因等研究。

揭示药物作用机制更深入,重复性好,用料少,独特之处在于更适合于中药及其复方制剂的研究。

由于中药尤其是复方制剂的化学成分极其复杂,在体外和口服给药后,经过煎煮或其他制备过程,在体内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有些是药物本身的物质,有些是肝脏代谢的产物,有些是通过第二信使间接产生的。

因此,以中药粗提物的体外实验结果来评价药物的体内作用既不客观也不准确。

含药血清能更好地反映药物在体内环境中产生药理作用的真实过程,在理论上更科学、更真实。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中药血清药理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积累了一些经验,为深入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化学成分和药代动力学奠定了基础。

本文综述了其研究方法和应用研究现状。

1、国内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的研究现状1.1、在动物的选择一般用大鼠、家兔、豚鼠等动物制备含药血清,但不同物种的动物血清成分不同,在选择动物时应尽量选择与人类具有相似生物活性的物种。

刘成海等人建议在体外培养实验中使用同一种单一血清,既给细胞提供了营养,又给药物提供了载体,还避免了各种血清的干扰。

一般应该首选兔子和老鼠。

1.2、灌胃次数与时间间隔有7~10d法(1次/d,连用7~10d),3次给药法(连续给药3次,笫1、2次间隔20h,第2、3次间隔4h),2次给药法(第1次给药后2h,再以相同剂量重复1次)等。

各种给药方式都是为了达到稳态血药浓度,从而便于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

不过严格地说应该按药物半衰期给药,连续5~7个半衰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但由于中药及其复方成分复杂,半衰期很难测定,所以7~10d给药为权宜之计。

中药含药血清药理研究方法

中药含药血清药理研究方法

中药含药血清药理研究方法Pharmacological method of the drug-contained serum for Chinese Materia Medica in vitro概述中药血清药理研究方法:是指动物灌胃给予中药及制剂,经吸收进入机体血液循环,在一定时间内采取血液,分离所得血清,必定含有一定量的该药物成分,此时的血药浓度反映了机体的真实血药浓度,以此血清加入到体外细胞培养体系,观察其药理作用的体外实验方法。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的意义:1、采取的含药物血清与机体内环境相一致且排除了中药制剂的各种影响因素(如pH,渗透压等),将其加入到体外细胞培养体系,观察其药理作用,具有更好的科学性,可行性;同时,使中药的研究易于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对于创建中药细胞分子药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于灌胃给药后不同时间采取的血清,其体外药理实验的效应及其变化,可以反映机体真实的血药浓度及其变化,无疑开创了对于许多成分不明或复方中药制剂药动学研究的一种新方法。

3、如采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进行中药药效学研究时,同时分析测定血清中药物成分的含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可避免盲目地筛选药物有效成分的繁重工作,使中药药效与中药成分的研究更能协调一致。

从1988年日本学者田代真一正式提出了“血清药理学”这一新概念,至今已有十余年时间。

其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可行性探索研究2、方法学研究3、应用研究阶段。

可行性探索研究以含药血清进行体外的药效学试验,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内即有所探索,自田代真一提出“血清药理学”的概念以后,重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国内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的可行性探索研究。

一.抗菌、抗病毒的实验研究杨奎等应用中药血清药理方法进行了中药体外抗菌实验,发现黄芩、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液的血清分别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抑制率高达70%以上。

该研究发现一些含中药血清相对于正常血清表现为促进细菌繁殖作用,表明一些中药可以降低机体抗御外邪的能力。

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方法研究—含药血清低温保存和血清灭活的影响

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方法研究—含药血清低温保存和血清灭活的影响

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方法研究—含药血清低温保存和血清灭活
的影响
周明眉;陈槐卿;等
【期刊名称】《中药药理与临床》
【年(卷),期】1999(015)002
【摘要】以含头风饮(TFY)血清抗血小板释放5-HT和阻滞内皮细胞钙通道作用(14C-5HT释放法和45Ca2+摄取法)为指标,探讨了含药血清低温保存和血清灭活的影响。

结果显示:含药血清较长时间低温保存后药效均显著较低(P<0.01);血清灭活后使其药效作用有所提高,但无明显差异。

提示含药血清进行低温冰冻保存仍影响其药效,进行血清药理学实验以使用新鲜血清和保存时间较短的含药血清为宜。

【总页数】3页(P44-46)
【作者】周明眉;陈槐卿;等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药理室,成都610075;华西医科大学,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
【相关文献】
1.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中含药血清添加量问题的商榷
2.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学研究——抗菌试验含药血清处理方案的研究
3.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方法学研究—反应体系中含药血清加入量的研究
4.血清药理学研究中含药血清是否需灭活的探讨
5.中
药血清药理学的方法学研究——含药血清药理作用强度与体内给药的量效关系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相关问题的思考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相关问题的思考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相关问题的思考孙莉娜;孟静岩;孙晓霞【摘要】通过对制备中药含药血清动物的选择、给药方案、血清灭活等现存的中药血清药理学相关问题的探讨,以期使血清药理学方法更好地应用于中药及复方实验中.%We have explored the existing pharmacological issues including the preparation of animal models with medicated serum, dosage regimen, serum inactivation and others, aiming to make pharmacological method of serum use in the experiments of herbs and compound recipes better.【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2(025)011【总页数】3页(P36-38)【关键词】含药血清;给药方案;采血时间;血清处理【作者】孙莉娜;孟静岩;孙晓霞【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073;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073;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07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1 含药血清的制备1.1 选择供体动物目前实验中常用大鼠、小鼠或豚鼠制备含药血清,需多次采血取含药血清,也可采用家兔或犬。

血清对培养细胞的毒性作用同细胞与该血清的动物种属亲缘有关,故实验中应尽量选用与人类生物学特性近似的物种,应具备易获得、取血方便等条件,这些都是选择供体动物的重要因素[2]。

且有研究表明在运用血清药理学进行的体外实验中应尽量采用同种的单一血清,以避免多种血清的干扰作用[3],即同一血清在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的同时兼具有为药物提供载体的作用。

而对于选用生理状态下或病理状态下的实验动物制备含药血清,谁更能反映药物的真实疗效的问题,现在的研究尚不能很好地给出确切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