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外交政策28页PPT
第二节 外交政策

二、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策。这在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 1982年宪法中,都规定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主要是:
(一)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 独立自主体现着中国国家主权至高无上的性质。中国坚决 捍卫自己的国家安全和利益,绝不屈服于任何大国和大国集团 的压力,保持国家主权尊严和独立,捍卫主权的完整性。在国 际事务中,中国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作出自己的判断,决 定自己的立场、方针、政策,不受任何大国的影响,也不受社 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中国实行真正的不结盟,中国永不 称霸。
(5)中国愿意在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和发 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经济、技术、文化等领域的合作。 (二)中国对发达国家关系的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巩固和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关系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重 要组成部分。中国为促进现代化建设,有必要和需要同发达国家在经济技 术等领域进行合作。发达国家从各自不同时期的国家利益出发,不同程度 的重视中国的战略地位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也积极谋求扩大对华关系。因 此,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同发达国家的关系有了很大的发展。 1、中国对于美国关系的政策
在这些战略方针指导下,这一时期外交成交十分可观:与苏联及其他一 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争取到了苏联在军事、经济、技术 方面的援助;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立发展合作关 系,并在与印度和缅甸的外交往来中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总之,这一阶 段的外交政策,捍卫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独立、主权和尊严。但是,与此 同时,也开始显露出局限性,即把意识形态的异同作为是否建立亲疏关系的 标准,从而使外交工作初露“左”的倾向。 第二阶段,60年代,世界局势剧烈动荡,美国继续推行敌视中国的外交 政策,中苏关系恶化,中国的外交政策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放弃了“一边 打”的政策,采取同时反对美苏霸权主义的外交政策。毛泽东提出了“两个 中间地带”的思想:把亚非拉国家划分为第一中间地带,作为直接同盟军; 把西欧、北美和大洋洲国家划分为第二个中间地带,作为间接同盟军。同时, 也积极谋求改善同一些西方国家的关系,如1964年与法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以民促官”的方针同日本等国家开展外交。
印度外交

周恩来总理1954年 在印度新德里会见印 度总理尼赫鲁。
两极格局下的外交
外交政策
继续推行不结盟政策; 发展同苏联的密切关系,获取 广泛军事支持; 采取强硬手段推进其在南亚的 势力范围;
重大外交事件
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 1965年和1967年先后与巴基斯坦进行了两次 战争; 1970年6月与苏联签订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 《苏印友好和平条约》;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使东巴成为孟加拉国, 巴基斯坦遭到空前削弱,印度成为南亚次大 陆无可争议的大国; 1987年干涉斯里兰卡内乱; 1988年武装镇压马尔代夫政变; 1992年,印度首次提出“向东看”,强调发 展与东盟和亚太国家的关系,正式启动“东 向政策”。
2009年11月6日 印度-欧盟 峰会在新德里举行。 印度总理辛格(中)与欧盟轮 值主席国瑞典的首相赖因菲尔 特(左)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 罗佐共同出席印度-欧盟峰会。 新华社发(帕萨· 萨卡摄)
与相关国际组织的关系
印度是联合国的成员国之一,是 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之一; 印度活跃在若干国际组织之间, 尤其是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开发 银行,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八国 集团,东亚峰会和二十国集团。 印度正在争取成为联合国的常任 理事国; 印度向亚太经合组织和东盟靠拢。
中印关系
印度是发展中大国。中印两国已经成为亚洲乃 至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近年来中印双边经贸快 速发展,且呈不断加速的趋势。中印双边贸易 额从2001年35.9亿增长到2010年617亿 美元,十年间,中印两国双边贸易额持续高速 增长。双向投资增长了10倍。中国企业在印 度建成的基础设施项目超过100亿美元。 作为南亚与中国进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印 度近年来也加大与中国在多个领域的合作。 2010年,随着中国和印度两个大国经济的迅 速复苏,双方以中印建交60周年为契机,高 层互访和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借助上海世博会、 广州亚运会等国际盛会契机,中印双边民间交 流活动更趋频繁,中国现已成为印度旅游者的 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 2011年,中印贸 易额达739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 19.8%。
印度对外战略分析

(二)接触与防范中国
•略
(三)依靠俄罗斯
• 冷战时的同盟,冷战后关系由低迷走向恢
复友好关系。 • 2000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 密切的军事合作处于优先地位。
(四)拉拢日本
• 21世纪后日印关系迅速升温。没有历史和
利益冲突,价值观念趋同。 • 印度对日本:政治是铺垫,经济是重点, 安全是补充。 • 印度成为日本官方援助最大国家。 • 安全领域的合作与对话引人注目。有共同 防范中国崛起的现实需要。
• 第二,印度的外交决策人员不受外部机构—
——如智库———的影响,而在其他国家, 智库会强化政府对本国世界地位的认识。 • 第三,印度精英担心印度崛起是一个西方 制造的概念,它不现实地提高了人们对于 印度经济增长以及国际义务的期望值。
中印关系:龙象之争?
• 印度对华政策:同盟,对手还是榜样? • 印度人对中国的三种看法: • 1,对手。 • 2,合作伙伴。 • 3,中印大同。Chindia
•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印度人不希望与中国改善关
系;63%的受访者希望加强双边关系。根据0分至 100分的评判尺度,受访者就自己对22个所列国 家的好感打分(100分代表非常热情,0分代表非常 冷淡),中国和巴西的得分排在中间,为44分;美 国、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尼泊尔、 俄罗斯、英国、斯里兰卡和南非的排名更靠前 。 在所列的22个国家中,印度人对美国的态度最 为热情。83%的人认为印度与美国的关系牢固, 只有4%的人认为关系脆弱,75%的人希望进一步 加强关系,只有1%的人希望关系冷淡。
古杰拉尔主义:睦邻友好政策
• 核心:印度采取不对等原则和邻国搞好关系,以
• • • • •
求共同发展和为本地的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 1、在处理双边关系问题上不谋求互惠,印度作单 方面让步 2、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3、互不干涉内政 4、南亚各国领土不允许其领土被用来反对本地区 其他国家 5,通过双边和平协议解决争端
中印关系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中印关系的历史发展 • 中印政治关系 • 中印经济关系 • 中印文化交流 • 中印边界问题 • 中印关系的未来展望
01
中印关系的历史发展
古代中印关系
佛教交流
古代中印两国之间有着密切的佛教文化交流,中国佛教从印度传入,并对中国的宗教、文 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05
中印边界问题
边界问题的历史和现状
边界问题的历史
中印两国边界纠纷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的英属印度时期。当时 ,英国殖民统治者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了*地区的领土,形成了中印边 界的雏形。
边界问题的现状
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涉及多个地区和争议领土。其中,最为敏感的是 克什米尔地区和阿克赛钦地区,这两个地区都涉及到了中印两国的核心利益 。
*问题
英国在*问题上支持*独立,并试图将*从中国分 裂出去。
中国抗议
中国政府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和干涉中国内政的行 为表示强烈抗议。
现代中印关系
友好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中印关系逐渐 改善,两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边界问题
中印两国在边界问题上存在争议 ,但双方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了 部分问题。
经济合作
现代中印两国在经济上有着广泛的 合作,如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
边界问题的影响和意义
影响
中印边界问题一直是两国关系中的敏感问题,如果处理不当 ,可能会导致两国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升级,影响地区的稳定 和安全。
意义
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对于两国关系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增强两国之间的互信和合作,为两国的发展和繁荣创造 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促进地区的繁荣与发展。
印度的外交战略

印度的外交战略马加力2012-11-20 10:54:43 来源:《和平与发展》(京)2006年2期作者简介:马加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内容提要:印度的地缘位置、历史文化和丰厚的人才优势,加上近些年不断上升的经济、军事实力,使其争取世界大国地位的信心明显增强。
印度积极调整外交政策,展现全方位的、注重实用型的外交,加强同所有大国的外交关系,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关键词:印度外交战略大国关系地区形势印度是一个拥有11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
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缘战略位置和蒸蒸日上的经济实力,它在当今世界国际格局中的地位正在不断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深入研究印度外交战略的形成、转变和态势,对于把握国际局势发展的脉络,促进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妥善处理中印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大国化的外交理念印度的大国意识根深蒂固,由来已久。
这既与它的历史密切相关,也与它本身的幅员、人口、曾经享有的外交辉煌等因素密切相关。
印度是东方文明古国,拥有灿烂的文化,对世界文化宝库做出过重要贡献。
直至今日,印度的哲学、宗教仍在对世界上众多的民族产生着强大的影响。
它又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世界排名第七,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和澳大利亚。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的最新统计,印度的人口现已达到11.1亿,是仅次于中国的“人口超级大国”。
早在民族解放斗争时期,印度的反帝反殖运动就已经成为亚非国家的榜样;后来,在亚非拉地区各国的民族独立事业中,它继续扮演积极的角色,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它特有的影响。
早在独立前夕,印度的开国元勋尼赫鲁就抱有极其强烈的大国理想,即把印度建成一个强大、统一、受到国际社会尊重并发挥重要作用的世界大国。
他在《印度的发现》一书中明确提出,“印度以它现在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
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引动我,我也不相信中间地位是可能的”。
印度的外交政策

印度同东 南亚国家地 理位置相近, 有悠久的历 史关系。印 积极推行
“东向政 策”,加强
同东盟的政 治经济关系, 积极参与东 亚合作。
印度是南盟创始国之一。印于19
86年、1995年和2007年三次 主办南盟首脑会议。作为南盟最大国家, 印强调加强南亚各国联系,积极推动在 南盟范围内实现物流、人员、技术、知 识、资金和文化的自由流动,最终建立 南亚经济共同体。
时期:
一、从尼赫鲁到辛格
印度是议会制国家,总理在外交
决策中处于主导地位。从1947年独立 以来的60多年中,尼赫鲁总理、甘地总 理、瓦杰帕伊总理和辛格总理执政时印 度的外交包括国际组织外交搞得最有声 有色。
1 尼赫鲁总理时期
尼赫鲁于1947年8月15日至1964年5月27日 担任印度总理。在印度,没有一个公众人物在对 外部世界的理解和经验方面比得上他,难怪圣雄 甘地也称他为自己外交事务方面的导师。15J作为 印度的开国元勋和首任总理,尼赫鲁为印度后来 的外交政策奠定了基础。印度独立时,正是冷战 开始和两大阵营对抗的世界战略格局形成之时。 以尼赫鲁为首的印度国大党政府决定在两极对抗 中采取中立立场,不依附于任何大国,在国际事 务中保持行动的独立性。i954年尼赫鲁与周恩来 共同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 尼赫鲁又参与发起并参加了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考虑到所有国家 利益并能为所有人接受的国际政治新秩序,要 求进一步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呼吁各国 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第三世界发展的公正合理 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1992年联大期间正式向大会提出成为安理会常 任理事国的要求,建议扩大安理会,实现决策 民主化,提高工作效率。2005年,印度与日本、 巴西和德国组成“四国集团”,提出安理会改 革框架决议草案,要求扩大安理会,同时增加 常任理事国与非常任理事国,并坚决要求拥有 安理会否决权。
中印边界问题(地图)PPT课件

▪ 4. 边界问题的解决既要考虑历史,又要尊 重现状。目前的实际控制线是最终解决的基 础,可以作适当调整。
-
11
▪ ▪ ▪ ▪
-
12
-
13
▪ (3)印度“东向政策”同东盟(越南、马 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联合军演)
▪ (4)美印关系与中国的关注
-
5
3. 印度的西藏情结与涉藏问题
▪ (1)西藏的战略地位
▪ (2)历史上英俄对西藏的争夺
▪ (3)英印政府时期对西藏的侵略:攫取特权如: 建立驿站、兵站、控制商路、在拉萨驻军等
▪ (4)独立后印度对西藏的认知与政策:继承英印 传统,认为独立半独立的西藏同中国中央政府之间 的关系——宗藩关系;1951年后,西藏是中国的 一个自治区(不认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2003年调整态度,锡金问题解决。
中印对解决边界问题的不同立场:“互谅互 让,一揽子解决”和“互利互惠”原则。
2005年“解决边界问题的指导原则”,实 际控制线与边界的最终解决。
-
4
2.安全问题
▪ (1)陆地安全:西藏的地缘价值、所谓 “在青藏地区设导弹基地”问题、中巴关系。
▪ (2)印度洋地区:中缅战略合作、安达曼 群岛、中巴共建瓜达尔港、中国海军在印度 洋的存在、中斯合作。
龙与象:竞争对手,还 是合作伙伴?
——对中印关系互动的思考
-
1
▪ 一、中印关系的历史演进 ▪ 二、构建中印战略伙伴关系面临挑战
1.边界问题 2. 安全问题(印度洋地区) 3. 涉藏问题 4. “中印+X”
▪ 三、影响中印关系正常化的因素
1. 印度精英层的冷战思维(zero-sum game, balance of power, security dilemma)“中国威胁论”(经济、军事)
中印关系课件·精·选.

中印关系课件·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现代国际关系》教材的第六章“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中,深入学习第三节“中印关系”。
详细内容包括中印两国的历史渊源、政治经济往来、文化交流、边界问题以及当前的合作与挑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中印两国关系的历史背景,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中印关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分析中印两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我国外交政策的认识,树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中印边界问题、中印经济合作与竞争。
教学重点:中印关系的历史演变、文化交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中印关系历史图片、地图。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中印关系历史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中印两国关系的发展。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中印关系的历史演变、政治经济往来、文化交流、边界问题等。
a. 历史演变:从古代丝绸之路到现代的“一带一路”,介绍中印两国的友好往来。
b. 政治经济往来:分析中印两国在政治、经济领域的合作与竞争。
c. 文化交流:介绍中印两国的佛教文化交流,强调文化交流对两国关系的重要性。
d. 边界问题:讲解中印边界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强调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分析中印经济合作的一个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经济合作的意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中印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影响。
六、板书设计1. 中印关系历史演变2. 中印政治经济往来3. 中印文化交流4. 中印边界问题5.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教材,分析中印两国在经济领域的主要合作与竞争。
2. 答案要求:要求学生明确指出中印经济合作的主要领域,以及双方在竞争中面临的挑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中印关系的历史和文化交流表现出浓厚兴趣,但对边界问题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印度的外交政策PPT文档28页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的外交政策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8
Hale Waihona Pu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