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常识复习资料 - 用于合并

合集下载

高二促进民族大融合知识点

高二促进民族大融合知识点

高二促进民族大融合知识点在当代社会中,促进民族大融合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尤其是对于高二学生而言,了解和学习促进民族大融合的知识点非常关键。

本文将以此为主题,探讨高二学生应该了解的有关促进民族大融合的知识点。

1. 民族大融合的概念及意义民族大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间的融合和交流,通过相互尊重、理解和合作,实现社会和谐与发展。

促进民族大融合有助于打破种族隔离,减少民族冲突,促进国家的繁荣与稳定。

2. 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文化多样性是民族大融合的基础,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高二学生应该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尊重并保护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文化的多元共存。

3. 尊重与平等尊重是促进民族大融合的重要原则之一。

高二学生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民族背景和文化传统,摒弃偏见和歧视,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社会环境。

4. 教育的作用教育在促进民族大融合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二学生应该了解到,教育应该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5. 交流与合作交流与合作是促进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手段。

高二学生应该学会与来自不同民族的同学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增进友谊和理解。

6. 社会公正和法治意识高二学生应该具备社会公正和法治意识,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和不公平现象,通过法制手段维护民族平等和权益。

7. 媒体的重要作用媒体在促进民族大融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高二学生应该审慎使用媒体,避免散布和信任具有排斥和偏见的信息,学会辨别真假信息。

8.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高二学生应该同时培养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和对国家的认同感,积极参与到促进民族大融合的实践中,为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和谐做出贡献。

9. 高二学生的责任与行动高二学生作为新一代的中坚力量,应该积极承担促进民族大融合的责任。

他们可以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志愿服务等方式,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促进民族大融合不仅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每个个体的责任。

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民族常识教育考点汇编

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民族常识教育考点汇编

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民族常识教育考点汇编【知识要点】◎伟大的中华民族●中国自古以来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开拓祖国疆域,共同维护祖国统一,共同发展经济和文化1伟大的中华民族是如何形成的?①中国自古以来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中国这块广阔的大地上,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民族及其先民共同开发、保卫了祖国的疆域、共同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和灿烂的科学技术;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

③中国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的家园。

2中华各民族为创造伟大的中华民族做出了哪些努力?①中华各民族共同开拓祖国的疆域;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浸透各民族人民勤劳的汗水;②中华各民族共同保卫祖国领土,维护祖国统一;在亡国灭种的危机面前,中华各民族同仇敌忾、共御外侵。

③中华各民族共同发展经济和文化;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和发展的。

◎我国民族分布特点●中国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责任。

3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4我国民族分布的具体现状①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②汉族主要居住在内地和东南沿海各省市,并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③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边疆和靠近边疆地区④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区主要有内蒙古、广西、新疆、宁夏、西藏、甘肃、云南、贵州、四川等自治区和省5如何理解“中国是各民族共同的祖国?①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

②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责任③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的目标。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识梳理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识梳理

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这句歌词说明了什么?反映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5个少数民族汉族为主体2.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由于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我国92%汉族,8%少数民族。

3.什么是民族?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4.一个民族有什么共同点?民族的基本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5.我国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聚居: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6.我们该如何维护民族团结?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1.我们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2.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3.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7.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8.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9.影响新疆稳定的因素有哪些?影响新疆稳定的三股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主要危险:民族分裂主义、非法宗教活动10.作为新疆的中学生,我们应该为新疆的发展和民族团结做些什么?1.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文化观、民族观、宗教观。

2.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把自己培养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四有新人”,为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的新疆作出应有的贡献。

3.铭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揭露民族分裂主义的阴谋活动,提高警惕和识别能力,严防上当受骗。

4.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和“三个离不开”思想,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做一个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好公民。

11.为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方针,简称“一个两制”。

高中历史我国民族关系知识点总结_

高中历史我国民族关系知识点总结_

高中历史我国民族关系知识点总结_1、统一多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巩固(1)、中华民族的起源:原始社会至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炎黄部落的融合,华夏族的产生。

(2)、多民族融合的开始: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和其他民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秦的统一,标志着我国多民族国家已初步建立。

(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两汉时期,实现了对西域、西南以及华南两广的统治,既大扩大了疆域,又有效地开发了边疆。

(5)、多民族的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民族迁徙,各民族联合斗争以及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民族融合加强。

(6)、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大发展: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时期,隋唐高度繁荣的经济文化,对周边少数民族有很强的吸引力,加上统治者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7)、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周边少数民族借助自己的政权力量,加强了与汉族的交往,相互学习,逐步缩小了与汉族的差距,为元朝更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重新统一作了准备。

(8)、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明清时期,中央政府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了周边少数民族问题,特别是在清朝,粉碎了少数民族贵族与西方侵华势力分裂国家的阴谋,同时采取得力措施加强了地方行政管理和中央集权,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式巩固下来。

2、古代民族关系的表现形态历史上民族间的相互关系主要以战与和的形态表现出来,自先秦到明清,这两种形态交替或并存,一直贯穿于民族关系的始终。

(1)、战争形态:①、民族掠夺战争:通过战争掠夺物资,是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游牧或狞猎民族的一般特点,如匈奴、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②、民族征服战争:如1125年金灭辽、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灭西夏、吐蕃等;③、平定民族叛乱的战争:如清初平定噶尔丹的叛乱和回部贵族叛乱;④、反抗民族压迫的民族起义:如内迁的五胡反抗西晋残酷统治与压迫的起义;⑤国内民族抵御外国异族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如明朝的抗倭战争、清朝的雅克萨战争。

民族政策常识知识

民族政策常识知识

民族政策常识知识点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

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2.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少数民族入口虽少,但分布很广泛。

3.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主要特点是:(1)地域广大,(2)人口较少,(3)大都位于祖国的边疆,(4)物产资源丰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4.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祖国的统一大业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完成的(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3)祖国辽阔的疆域是各族人民共同开拓的(4)祖国的多种经济是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的(5)祖国的灿烂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二、民族平等1.我国目前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2.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目标和长期任务。

3.要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花丛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这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总原则。

4.民族平等民族平等是我国民族政策的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1)含义:一是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居住地域大小,经济发展程度如何,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是否相同,政治地位一律平等;二是各民族不仅在政治、法律上平等,而且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平等;三是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

(2)民族平等原则的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民族歧视。

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地位和权利。

(3)怎样实现民族平等: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形式进一步确认了民族平等的原则;少数民族人民以平等地位和汉族人民一起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这是我国少数民族享有平等权利的主要标志;党和国家积极帮助有聚居区的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还注意从经济、教育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落实民族平等原则,采取了许多特殊的政策和措施(《民》P33)。

高一历史民族融合知识点

高一历史民族融合知识点

高一历史民族融合知识点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

高一历史课程中,民族融合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探讨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和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的民族融合历史。

首先,我们来谈谈古代的民族融合。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国家。

在古代,中国与周边各民族经常发生战争和交流。

这种交流不仅仅是冲突和征服,还涵盖了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

中国的中原文化在与少数民族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了独特的风格。

丝绸之路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它连接了东西方的文明。

通过丝绸之路的交流,中国与西域、中亚、印度等地区的文化逐渐融合。

其次,我们来看看近代以来的民族融合。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和动荡。

在这个时期,来自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人们相互影响和融合。

同时,西方列强的入侵也加剧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在这个时期,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思考如何保护传统文化和找到中国民族自立的出路。

这个阶段的民族融合,不仅仅是地理上的交流,更涉及到不同民族文化的碰撞和并蓄。

而今,中国的民族融合正在继续进行。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中国不仅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到中国工作和生活,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

这种跨国界、跨民族的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交流。

世博会、奥运会等大型国际活动,也为各国民族文化展示和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不仅如此,中国政府也提出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政策,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在这个背景下,各民族共同参与和享有发展的权利,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当然,民族融合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历史遗留的文化差异、语言障碍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等问题。

要实现真正的民族融合,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互相理解和尊重。

同时,也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引导,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提供便利和机会。

综上所述,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

古代的交流和融合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民族知识点总结

中国民族知识点总结

中国民族知识点总结一、中国的主要民族1. 汉族: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占中国总人口的约92%。

他们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原地区,是中国的主体民族。

2. 壮族:壮族是中国第六大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

3. 满族:满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曾经建立了清朝,对中国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

4. 布依族: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民族。

5. 苗族: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等地区,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

6. 纳西族:纳西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以种植茶叶为主要生活方式,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

7.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以牧畜为主要生活方式。

8. 哈萨克族:哈萨克族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

9. 韩族:韩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是中国的最北部民族之一。

10. 蒙古族:蒙古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

11. 布朗族:布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地区,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

12. 土家族: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重庆等地区,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

13. 瑶族: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等地区,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

14. 黎族:黎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海南地区,以渔业为主要生活方式。

15. 朝鲜族:朝鲜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拥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16. 傣族:傣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地区,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

以上是中国的一些主要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服饰、建筑、饮食、节日等方面的特色。

二、中国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中国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语言和文字,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单元复习提纲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单元复习提纲

1、秦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修筑万里长城; 加强边防,发动对百越战争。 2、汉武帝时主动对匈奴发动反击,夺取河套和河 西走廊地区,特别是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 病指挥的漠北战役,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抗衡; 东汉先后派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北匈奴被迫 西迁。
三、民族战争
四、民族关系的规律和认识
2.民族融合的三次高潮: 第一次: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华夏族在战争中 与其他少数民族接触频繁,促进民族融合并形成 第一次民族融合高潮。 第二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魏统一黄河流 域,民族大融合趋势出现。 第三次: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接 受汉族封建文化,在加速自身封建化进程的同时, 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特别是元的统一,使民族 融合进一步加强,并且出现了新的民族——回族。
3.民族融合的特点: ①、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②、友好交往是主流,中心是扩大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汉 族文化的影响。 ③、中华民族以儒家大一统思想作为民族的精神支柱。 ④、民族大融合促进国家统一,国家大统一又促进了民族 大融合。因此,民族大融合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动力之 一。 ⑤、落后民族在征服先进民族后被先进民族的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文化知识所同化。 ⑥、各民族的特点、优点,不断充实着中华民族统一体。
208年 曹操、孙 曹操败
刘联军
3、三国鼎立
国家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魏 蜀 220年 221年 222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洛阳 成都 建业 经济发展情况
兴修水利工程,北方经济 恢复和发展起来 丝织业兴旺, 蜀锦行销三国

造船业发达,促进 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思考回答下 列问题:
1、西晋是怎样建立和统一全国的? 建立: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 洛阳。 统一:280年,西晋灭吴,结束分裂,统一全国。 2、西晋是如何衰亡的? 统治集团内部争夺皇位的“八王之乱”耗尽 了西晋的国力;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亡了 西晋。

七年级历史民族融合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民族融合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民族融合知识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各民族之间交流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在七年级的历史教育中,民族融合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本文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民族融合的知识点。

一、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流融合1. 赵佗对少数民族的宽容赵佗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君主,他极力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宽容使得赵国广泛吸收了各自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多元化的文化体系,这种文化融合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交融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交融也是民族融合的重要局面之一。

唐代,吐蕃人松赞干布娶了中国唐朝的文成公主为妻,推动了汉藏文化的融合,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事件。

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1. 三皇五帝时期中国的历史传说中,三皇五帝时期是最早的华夏时期,这时期的王位以轮流为原则,不分民族、突破了种族局限,这是中国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要契机之一。

2.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中原文化被推向了新疆、西藏等地,汉族与少数民族交流不断加深,逐渐形成了中国人文化的多元化。

这也促使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形成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

三、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继承1. 民族节日的文化传承民族节日是少数民族的重要文化载体,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例如“射虎节”、“三月三”、“马衔节”等。

这些节日的文化意义渗透到了民族饮食、服饰、民俗等多个方面,成为了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承途径。

2.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是中国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保护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成为了维系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工作。

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保护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推动了多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结语以上是关于七年级历史民族融合知识点的介绍,我们要从全面的角度认识和理解民族融合,推动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实现多元化的进步。

七年级各民族交融知识点

七年级各民族交融知识点

七年级各民族交融知识点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地区的人民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习俗,而这些文化传统和习俗的交流融合,是我们民族交融的重要表现之一。

七年级的学生应该了解一些关于民族交融的知识点,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个重要的知识点。

一、民族地区的分布我国有56个民族,分布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不同的民族分布在不同的地区,有些地区甚至是多民族共生的。

例如,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哈尼、彝族、傣族等多个民族,而新疆则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多个民族。

二、民族文化传统民族文化传统是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包括语言文字、宗教信仰、节日习俗、饮食习惯等。

例如,汉族的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节日,而藏族的藏历年也是他们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多民族共居的地区我国有许多地区是多民族共居的地区,例如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不同的民族在这些地区生活,有效地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例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不同民族的节日相互融合,如壮族的“三月三”节、瑶族的“歌鼓节”。

四、少数民族艺术少数民族艺术也是各民族之间交流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例如,藏族的唐卡绘画、蒙古族的马头琴演奏、傣族的花朝节舞蹈等,都是各少数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

五、民族交流与融合的现状目前,我国的民族交流与融合呈现出日益活跃的趋势。

在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各族人民感受到了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文化氛围,这种氛围有助于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了解和融合。

综上所述,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了解民族交融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它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特色及其相互融合的历史与现状,更好地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了解和融合。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知识点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知识点

称 谓 人物
朝 代
主要成就
著作
数学 祖冲之 南 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较外
家、天
朝 国早近千年。著有《缀术》
文学家
农学 贾思 北 著有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家 勰 朝 《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黄河中下游地
区)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
地理 郦道 北写出综合性地理学专著《水经注》,以水道系
(2)灭亡: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3)灭亡原因: A、统治集团腐朽;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 B、西晋皇族起兵争夺皇位,混战十年,耗竭了西晋国力。 C、内迁各族起兵反晋 2.内迁的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3.东晋的兴亡: 建立:317年,司马睿建立,定都建康(今南京)。北方陷入严重的战 乱。 灭亡:420年,刘裕建宋,结束了东晋的统治。 4.淝水之战(以少胜多) (1)背景:4世纪后期,氐族人苻坚建立前秦,任用王猛为相,统一黄 河流域。 (2)作战双方:东晋(少、胜)——前秦政权(多、败) (3)影响: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 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5.南朝建立:420年,刘裕建宋。之后,南方又相继经历了齐、梁、 陈,历史上把这四个王朝总称“南朝”。 6.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1)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 条件。 (2) 许多人为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 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最主要的原 因) (3)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经过人民的辛勤 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7.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意义、作用):对我国经济发生了深远影 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三、北方民族大融合 1.北魏的建立和统一:4世纪后期,鲜卑族的一支建立北魏,定都平城 (后来被孝文帝迁到洛阳)。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2.北魏孝文帝迁都 (1)原因: A.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 的需要。

民族大融合知识点总结

民族大融合知识点总结

民族大融合知识点总结一、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民族大融合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尊重,有助于打破文化隔阂,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繁荣。

在文化交流中,语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媒介。

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交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沟通与交流思想。

此外,在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交流也有助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通过这些交流,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从而促进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二、跨民族婚姻跨民族婚姻也是民族大融合的一种表现。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的婚姻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不同民族之间结婚。

跨民族婚姻不仅有助于消除种族歧视,也有助于促进民族融合与交流。

通过跨民族婚姻,不同民族之间的家庭可以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与传统,有助于各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与共同发展。

三、多元化教育多元化教育是民族大融合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多元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和传统。

在多元化教育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参观等多种形式来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与共通之处,从而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和意识。

多元化教育有助于打破种族歧视,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与共同发展。

四、宗教宗教也是民族大融合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不同民族之间的宗教交流与融合有助于促进宗教之间的相互尊重与包容。

在宗教交流中,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宗教的信仰与仪式,从而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宗教和谐与共生。

五、多元化社会多元化社会是民族大融合最终目标之一。

在多元化社会中,不同民族可以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通过政府、社会组织、媒体等各方面的努力,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互利合作与交流,从而建立一个多元化、包容性的社会。

综上所述,民族大融合是当今世界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通过文化交流、跨民族婚姻、多元化教育、宗教和多元化社会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与共同发展。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民族常识复习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民族常识复习

《民族政策知识》复习内容一、民族相同政策1.我国是一个由56 个民族组成的一致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民族分布特色:大混居小聚居、互相交织居住。

这种分布格局是长远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互相交往、交流、流动而形成的,反响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亲近联系。

我国少许民族的一般特色:地域广大,人口较少;位于祖国边疆,物产资源丰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重要地位。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致的多民族国家:公元前221 年,秦灭六国,成立了第一个一致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随后经历了汉、唐、元、明、清等各朝的牢固和发展,在长远的民族交流和民族融和过程中,最后形成了包括 56 个民族在内的一致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伟大的祖国达到了空前的一致和民族团结。

我国各族人民对创立一致的多民族国家都做出了贡献:(1)祖国辽阔的国土是各族人民共同开拓的;(西藏地域自古以来就是藏民生活繁衍的地方,自唐代与内地中央封建王朝成立了关系,元代正式纳入了中国国土。

)(2)祖国的多种经济是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的;(3)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4)一致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扞卫的;(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

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崇奉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相同一员,拥有相同的地位。

在国家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各民族依法享有相同的权益,执行相同的义务。

2.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相同观(1)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整体看法和基本看法,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拟订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不论大小,发展程度高低,一律相同。

(2)民族相同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解决民族问题、办理好民族关系的一个总原则。

3.党和国家的民族相同政策(1)民族相同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崇奉异同,都一律相同,拥有相同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益,执行相同的义务,反对所有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知识点总结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

自古以来,中国各个地区不同的民族相互碰撞、交流和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中原地区的民族融合中原地区是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发源地之一。

主要的民族包括汉族、少数民族如苗、壮、满、蒙古等。

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也是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主体。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原地区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吸纳了其他民族的共同文化。

1.1 汉族文化的形成汉族是中国最早的民族之一,他们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汉族的文化中融入了许多其他民族的元素,如苗族的竹编工艺、壮族的锦绣山河等。

同时,汉族文化也对其他民族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如汉字的发明和传播对其他民族的文字系统产生了影响。

1.2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在与少数民族的交往中,汉族始终坚持以和平相处为原则。

通过文化、婚姻和经济交流,汉族与少数民族形成了良好的融合关系。

例如,汉族与壮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得汉族和壮族的语言、音乐、舞蹈等文化元素相互渗透,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二、边疆地区的民族融合边疆地区是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古代的边疆地区包括西域、南方和东北等地,这些地方与中原地区的民族交流频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融合现象。

2.1 西域地区的民族融合西域地区是连接中国与中亚、中东地区的重要通道,也是古代民族融合的重要区域之一。

在中国汉代时期,西域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交流达到了巅峰。

汉朝推行“文化融合、和平统一”的政策,吸引了来自西域地区的各个民族与中原地区的交流。

这导致了西域地区的多民族融合,创造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也使得西域地区逐渐接受了汉族文化的影响。

2.2 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中国南方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包括著名的少数民族,如壮族、侗族、瑶族等。

在南方地区,各个民族通过婚姻、贸易和语言交流等方式实现了民族融合。

例如,壮族与苗族长期以来互通婚姻,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讲义(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

讲义(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

讲义(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中考历史复习3————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一、中国历代中央政权与少数民族的关系1、秦朝时期:为了抵御匈奴,修筑长城。

2、两汉时期:(1)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到过大宛、大月氏等国。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西域诸国纷纷派使者回访,汉朝与西域各国建立起友好关系。

②汉武帝时三次派兵北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2)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保护商旅往来。

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东汉班超经营西域。

(3)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通过丝绸之路而进行的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中国和中亚、西亚各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中原大量的丝织品和金属工具向西输送,铸铁技术、凿井传到西域,这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

同时,西域地区的葡萄、石榴、核桃、苜蓿、胡萝卜等作物传入内地,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

3、三国时期:“诸葛亮治蜀”(七擒七纵孟获)加强了各民族的交流。

②孙权开发江南,强迫南方的山越人进入平原屯田,与当地汉族人共同居住。

4、北魏时期: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主要措施:迁都洛阳,以利对中原的控制,客观上有利于吸收先进的中原文明。

改汉姓、穿汉服、讲汉语、用汉制、习汉礼等,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5、隋唐时期:(1)唐朝贞观初年,唐大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称为“天可汗”。

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时期,设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

(2)维吾尔族的祖先是回纥人,8世纪中期,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统一各部,唐玄宗册封他为怀仁可汗。

8世纪后期,回纥改名为回鹘。

回纥人至中原经商的不少,逐步定居下来,与唐朝交往十分密切,“回鹘衣装回鹘马”。

(3)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青藏高原。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嫁入吐蕃。

为促进吐蕃的经济进步和文化发展、为密切唐朝和吐蕃的交流、增强汉藏人民的友好做出了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简答题。
1、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农作物和名贵水果?
答:新疆、宁夏、内蒙古及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土地肥沃,勤劳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种植了小麦、水稻、棉花、油料、蔬菜等农作物。那里还盛产哈密瓜、芒果、香蕉、荔枝、菠萝、柠檬等各种名贵水果。特别是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种植了较多的经济作物,如:剑麻、甘蔗、橡胶、茶叶、咖啡等。
2、少数民族地区有着广袤的森林,你知道这些森林有哪些物产吗?
答:我国约有50﹪的森林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在大兴安岭长白上、天山、横断山林区有着大量的优质木材。如:红松、水曲柳、柞木等;森林中还盛产人参、红花、天麻、三七、贝母等名贵中草药材;有许多珍禽异兽,如:大熊猫、亚洲象、金丝猴、长臂猿、孔雀、老虎等。
14、汉朝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后,现在的甘肃、西疆一带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的通道,促进了中原同西域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二、连线。
1、我国五个自治区的首府用线连起来。
内蒙古自治区乌鲁木齐
广西壮族自治区呼和浩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拉萨
西藏自治区银川
2、连出下面的旅游胜地在哪个省或自治区吗?
5、“那达慕”是什么意思?它是哪个少数民族传统的盛大节日?
答:“那达慕”蒙古语,“娱乐”或“游戏”的意思。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一年一度的节日盛会。
6、为什么说国家要富强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答:国家要富强,离不开各民族团结。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手足同根,骨肉线连。为走向共同繁荣,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而并肩奋斗着。
7、我国有22个少数民族使用着28种本民族文字,其中有的是传统文字,有的是创新文字。回族、满族基本上不再使用自己的语言。
8、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使用的语言,约在80种以上,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9、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多姿多彩,有摔跤、赛马、划龙舟、抛绣球等多种。让我们去了解吧。
答:①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②维护促进民族团结;③各民族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繁荣;④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总之,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3、少数民族地区还蕴藏着哪些矿产资源?
答:青海、柴达木盆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石油极其丰富;内蒙古的煤炭、西藏的铜矿、云南和广西的锡、铅、锌;黑龙江的额木尔河和新疆阿尔泰山的黄金等驰名中外。
4、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服饰有哪些特点?
答: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寒冷,特别是东北地区,冬季漫长。居住在这里的满、蒙古、赫哲、鄂伦春等民族都喜欢穿袍服。
4、我国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而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气候宜人,还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
5、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河流纵横,水资源丰富,长江、黄河、珠江几大河流的发源地都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6、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名胜古迹众多,西藏有被誉为“世界屋脊明珠”的布达拉宫和金碧辉煌的大昭寺。
珠穆朗玛峰西疆
天池四川
张家界西藏
火焰山吉林
九寨沟湖南
3、将下列各民族著名人物与他们的民族、功绩连起来。
马本斎水族有力推动了山东工人运动的发展。
康熙皇帝满族写出了辉煌的文字巨著《红楼梦》
韦昌辉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曹雪芹回族太平天国的领导之一
曲焕章壮族组织回民支队抗击日本侵略者
邓恩铭彝族研制了驰名中外的“云南白药”
民族常识复习资料 - 用于合并
一、民族小学六年级民族常识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1.59﹪.其他55个民族统称少数民族。
2、我国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祖国的内蒙古、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3、我国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还设立了1173个民族乡。
10、摔跤是蒙古、满、彝、侗、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哈萨克等少数民族喜爱的体育活动。
11、火把节是彝族及白、佤、纳西、普米等最隆重的节日,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左右举行。
12、泼水节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四月中旬举行,时间为三到五天。
13、我们伟大的祖国约960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土地,约300万平方千米的辽阔海洋。
7、文明青少年应如何为维护民族团结做出贡献?
答:①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对伤害民族感情的言论和行为要进行劝阻和批评。
②对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论和行为,要进行坚决斗争。③在学校与各民族同学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等。④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优良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8、我国是多民族国家,请你说说怎样才能处理好民族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