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植物病理学思考题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库

试题(一)一、名词解释(15分)病害循环病原物的寄生性病害的三角关系侵染过程侵染性病害二、问答题(45分)1.何谓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二者在防治策略上有何不同?(7分)2.柯赫法则包含哪些内容?如何用它诊断新病害?(8分)3.什么是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10分)4.何谓病害循环?为什么说它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10分)5.真菌的营养体有哪些类型?(10分)三、是非题(10分)1.病部形成霉状物是真菌病害特有的。
2.吸器是真菌菌丝产生的一种短小分枝,在功能上特化为专门从寄主细胞内吸取养分的菌丝变态结构。
3.分生孢子器为一种无性子实体。
4.喷菌现象为细菌病害所特有的特点。
5.细菌病害主要通过自然孔口、伤口和直接侵入等方式侵入植物体内。
6.疮痂和穿孔是细菌病害常见的病征。
7. SBMV为南方菜豆花叶病毒,自然状态下由蚜虫传播。
8.蚜虫传播的病毒大多数是属于非持久性的。
9.真菌的菌组织有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两种。
10.以小麦条锈病为材料进行抗性调查时,判断抗感反应型的标准主要看有无过敏性坏死反应。
四、填空题(共20分)1.病原物的侵染过程通常分为、、和。
2.植物病原真菌分为亚门、亚门、亚门、亚门和亚门。
3.按照寄主抗病的机制不同,可将抗病性分为和,按照抗病因素的性质,抗病性可分为和。
4. 植物病害根据病原的性质分为和。
5. 植物流行性病害根据流行所需时间分为、。
6. 植物病害的症状分为病状和病征两类,其中病状主要有,病征主要有。
7. 植物病毒的非介体传播方式有。
8. 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主要有。
9. 真菌的无性孢子类型有。
五、选择题(10分)1.植物病毒的核酸类型主要为()。
a. +ssRNAb. –ssRNAc. dsRNAd. DsDNA2.由()传播的病毒最可能是非持久性的。
a. 叶蝉b. 蚜虫c. 粉蚧d. 飞虱3.植物病原物的致病因素主要是()。
a. 酶b. 毒素c. 病原物的代谢物d. 生长调节物质4.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其呼吸和光合表现一般为()。
园艺植物病理学思考题及答案

园艺植物病理学思考题及答案园艺(观赏)201102 杨湾学号:20111829专题二:植物病理学的发展简史及病害的基本概念一、何谓植物病害、症状、病状、病征、侵(传)染性病害和生理病害?1、植物病害:植物由于致病因素(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其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种种病理变化,表现各种不正常状态即病态,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2、症状: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称为症状。
植物病害的症状均有一定的特异性和相对的稳定性,所以它是诊断病害的重要依据。
3、病状:是指植物自身外部表现出的异常状态。
类型:变色、坏死、腐烂、畸形和萎蔫.4、病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的构造。
类型: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索状物和脓状物等.5、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这类病害可以在植物个体间互相传染,所以也称传染性病害。
6、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即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而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
这类病害没有病原物的侵染,不能在植物个体间互相传染,所以也称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二、试述掌握植物病害症状的意义。
答:症状是指植物受到病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症状。
植物病害的症状均有一定的特异性和相对的稳定性,所以它是诊断病害的重要依据。
植物的病害既有利又有弊,植物的利主要表现在可以增加可食性、观赏性、药用价值、诱导抗病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成员;植物的弊主要表现在他会降低作物产量,影响产品质量,内含有毒物质,也是一种限制因子。
因此只有掌握了植物病害的症状才有利于我们对植物病害表象出来的不利方面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同时也可以利用植物病害表象出来的一些症状提高园艺产品的经济价值。
专题三、植物病害的发生与流行三、何谓植物病害的病原、病原物、三角关系、积年流行病害、单年流行病害和病害的测报?1. 病原: 是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
植物病理学考试要点及试卷

各章节习题第一章第一章绪论一、思考题1. 植物病害的定义是什么?2. 植物病害的症状分哪些类型?3. 植物病害的病原有那些?4. 如何理解寄生性、致病性、抗病性的概念?5. 植物病害的类型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6. 植物病理学是如何诞生的?7. 爱尔兰饥谨、孟加拉灾荒的原因及后果如何?二、思考题解1. 植物病害的定义是什么?植物在自然界里的生长与发育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与威胁。
任何影响植物健康地生长发育的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它的产量与质量,从而影响人类对它的利用价值。
不适宜的土壤结构、养分状况、水分供应、微生物区系等,不良的大气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各种有害生物的侵袭与破坏等等,都可能导致植物不能正常的生长与发育,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植物因受到不良条件或有害生物的影响超过它的忍耐限度而不能保持平衡时,植物的局部或整体的生理活动或生长发育就出现异常状态,这种表现异常的植物我们称之为植物病害。
起植物发生病害的这些因素,统称为病原。
2.植物病害的症状分哪些类型?症状是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常见的病害症状有很多种,变化很多归纳起来只有5类,即变色、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
1)变色(discoluration) 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
大多出现在病害症状的初期,尤其是病毒病中最为常见。
整个叶片或者叶片的一部分均匀地变色,主要表现为褪绿和黄化(yellowing)。
褪绿是由于叶绿素的减少而使叶片表现为浅绿色。
当叶绿素的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就表现为黄化。
另一种形式是叶片不是均匀地变色,如常见的花叶(mosaic)是由于形状不规则的深绿、浅绿、黄绿或黄色部分相间而形成不规则的杂色,不同变色部分的轮廓是很清楚的。
有时变色部分的轮廓不很清楚,这种症状就称作斑驳(mottle)。
斑驳症状在果实上也是常见的。
此外,田间还偶尔发现叶片不形成叶绿素的白化苗,这多半是遗传性的。
普通植物学复习思考题

普通植物学复习思考题植物细胞部分1.细胞学说的内容及主要意义是什么?2.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光学结构)包括哪些部分,超微结构又包括哪些部分?3植物体中每个细胞所含的细胞器类型是否相同?试举例说明。
4.质体有哪些类型,存在于植物体的哪些部位的细胞中,各自的作用是什么?5.液泡有什么功能,其中主要含有哪些物质?6.细胞内含物(后含物)主要包括哪些物质,各有何意义和利用价值?7.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有何区别?各包括哪些成分,各自的功能如何?8植物细胞的初生壁和次生壁有什么区别?在各种细胞中是否都存在初生壁和次生壁?9植物细胞有那些结构保证了多细胞植物体中细胞之间的物质和信息传递?10.说明细胞壁主要的4种次生变化及相应功能。
11.何为纹孔、胞间连丝,它们有什么作用?纹孔有几种类型?画图表示之。
12.植物细胞的分裂有哪几种,它们之间有何主要不同?各发生在什么部位和时期?它们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各有何联系?13植物细胞在结构上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试说明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14.名词解释: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器,质膜,细胞质运动,花青素15.说明使用普通显微镜时正确的操作步骤。
植物组织部分1.名词解释:细胞分化,组织,维管组织,维管束2.说明分生组织的概念及其按来源和位置的不同分类,各类的细胞特点。
3.植物组织一般分为几类,基本组织(薄壁组织)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哪些组织?4.比较表皮和周皮的起源,功能、结构特征和分布的异同?从外观上如何区别具有表皮的枝条和具有周皮的枝条?5.说明气孔的结构及其气孔开启-关闭的机理。
6.输导组织在植物体内如何分布?导管和筛管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何不同?7.简述机诫组织和分泌组织的主要类型和功能。
8.说明管胞、纤维、导管之间结构和功能的区别和联系。
9.被子植物木质部和韧皮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它们的基本组成有什么异同点?10.维管束有哪几种基本类型?各有什么特点?说明各种类型的维管束各自主要存在于哪一类植物或哪一类器官中?种子部分1.说明种子的结构、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
植物学复习思考题(后附答案)【范本模板】

植物学复习思考题植物细胞和组织一、名词解释1.细胞和细胞学说2.原生质3.原生质体4.细胞器5.胞基质6.纹孔7.胞间连丝8.染色质和染色体9.后含物10.细胞周期11.细胞分化12.细胞全能性13.组织14.维管束15.维管组织16.维管系统17.质体18.侵填体19.胼质体20.细胞骨架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填“+”,错的填“-”)1.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组织。
2.生物膜的特性之一是其具有选择透性。
3.电镜下质膜呈现三层结构.4.细胞是由细胞分裂或细胞融合而来的.5.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核可分为核膜、核仁和核质三部分。
6.线粒体是细胞内主要的供能细胞器。
7.原生质的各种化学成分中,蛋白质所占比例最大.8.质体是植物特有的细胞器,一切植物都具有质体。
9.所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都具有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三部分.10.质体是一类与碳水化合物合成及贮藏相关的细胞器。
11.胞质运动是胞基质沿一个方向作循环流动。
12.只有多细胞生物才有细胞分化现象.13.有丝分裂过程中,每一纺锤丝都与染色体的着丝粒相连。
14.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无核膜。
15.有丝分裂中DNA复制在G1期进行。
16.细胞分裂可分为核分裂,胞质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
17.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分裂后期。
18.减数分裂的结果总是使子细胞染色质只有母细胞的一半.19.借助光学显微镜,可详细观察生活细胞有丝分裂的全过程。
20.纺锤丝由微丝组成.21.皮孔是表皮上的通气组织。
22.水生植物储水组织很发达。
23.成熟的导管分子和筛管分子都是死细胞.24.活的植物体并非每一个细胞都是有生命的。
25.输导组织是植物体内运输养料的管状结构。
26.筛域即筛管分子的侧壁上特化的初生纹孔场。
27.成熟的筛管分子是无核、无液泡、管状的生活细胞。
28.分泌道和分泌腔均由细胞中层溶解而形成。
29.维管植物的主要组织可归纳为皮系统、维管系统和基本系统。
30.细胞生命活动的调控中心是线粒体。
林木病理学思考题

林木病理学思考题第二章林木病害基本的概念1.何种病害引发了植物病理学的诞生?马铃薯晚疫病2.何为寄主?病原?病原有哪二大类?寄主(host):遭受病原生物侵染的植物。
✓感病寄主✓抗病寄主✓免疫寄主病原(pathogen) :直接导致寄主发病的因素。
生物性病原:称为病原物。
引起病害的真菌和细菌统称为病原菌。
(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螨类、澡类)非生物性病原:(1.营养条件不适宜;2.土壤水分失调;3.价温度过高过低;4.毒物)3.何为林木病害三角学说,四面体学说?病害三角学说:感病的寄主植物、具致病性的病原物和有利于发病的环境构成病害三角形的三个边,三角形的高度或面积代表病害严重度,各边的长度影响三角形的面积。
植病四面体学说:农业生态系内除了寄主、病原物和环境外,应加上人类干预这个重要因素,从而形成植病四面体学说。
4.何为症状、病状、病症?⏹症状(symptom):林木发病后, 病部表现出的综合特征,是病状和病症的总称。
⏹病状(abnomality):发病林木本身表现的不正常形态特征。
⏹病症(sign):在林木病部病原物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第三章林木病害病原类别及致病特点3——1思考题1.何为真菌?⏹有真正的细胞壁和细胞核;⏹不含有叶绿素和其他光合色素;⏹营养体通常是丝状且有分枝的结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或纤维素;⏹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产生孢子的生物群。
2.试述3种菌丝变态?⏹吸器(haustorium): 由专性寄生真菌的菌丝长出的、深入到寄主细胞内吸收营养的小突起。
⏹附着胞(appressorium):孢子萌发后形成的芽管或菌丝顶端的膨大部分,功能是牢固地附着在寄主体表。
⏹假根(Rhizoid):菌丝体长出的根状菌丝,可以深入基质内吸取养分并固着菌体,如根霉等。
⏹附着枝(hypophode):菌丝两旁长出的短的分枝结构,只起附着或营养功能,无侵入功能。
外生真菌产生,如小煤炱目。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思考题 doc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植物病害、病害症状、病征、病因等的定义2.植物病害的类型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3.植物病害症状的类型及各类症状的特点。
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1.什么是真菌?2.真菌的营养体的主要类型、结构与功能。
3.真菌无性繁殖、有性生殖的主要方式,以及常见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类型。
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在植物病害发生中所起的主要作用。
4.什么是准性生殖?准性生殖的意义。
5.各亚门各纲的主要特征及分类依据。
6.卵菌与其他鞭毛菌的主要区别。
7.子囊果的类型、形态和结构。
8.担子果的类型和结构。
9.半知菌的产孢结构类型和特点。
10.转主寄生的锈菌和系统侵染与局部侵染的黑粉菌危害寄主植物的特点,其所致病害的控制可采用哪些措施?11.半知菌的含义。
半知菌事实上包含了哪些类型的真菌?为何有的缺乏有性时期的真菌不归在半知菌?12.各纲代表属的特征。
第三章植物病原原核生物1.何谓原核生物?它与真核生物有何区别?2.简述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在细菌的分类和鉴定中有何作用?3.细菌分类系统在1980年以后发生了哪些变化?4.比较病原细菌和病原真菌在侵染、传播方面的特点。
第四章植物病毒1.植物病毒有哪些组分组成?简述植物病毒核酸类型。
2.以正链RNA病毒为例,简述植物病毒增殖的过程。
3.植物病毒有哪些传染和传播方式?在传播介体中,病毒与介体有何依赖关系?4.植物病毒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其属、种命名方法与其他病原物有何同?5.鉴定植物病毒依据哪些原理和方法?6.病毒与类病毒有哪些异同点?第五章植物病原线虫及原生动物1.为什么把线虫列为植物病原物?谈谈线虫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2.植物线虫主要的分类依据有哪些?3.简述植物寄生线虫的生活史和生长发育所需的生态环境。
4.试述线虫对植物的致病机制。
5.引起病害的主要植物线虫有哪些?6.原生动物中植滴虫属的形态及危害性。
第六章寄生性植物1.何谓全寄生、半寄生、根寄生、茎寄生?试举例说明。
园艺植物病理学课后思考题和答案

园艺植物病理学课后思考题及答案:莫星娣学号:7 班级:园艺1092第一章绪论1、园艺植物保护与环境保护有何联系?植物是自然界生物的食物链中最基本的营养来源,是动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更是生态环境中动物生活不可缺少的环境基础。
绿色植物,作为地球上最大的氧气和有机物的制造厂,维系着生态平衡,使万物充满生机。
从化学角度看,它还微妙而准确地反映着我们周围环境的特征和变化,供给人类许多有用的信息和物质。
所以,植物保护是环境保护最重要最必须的环节。
2、园艺植物病害有何重要性?其与其他作物病害有何不同特点?园艺植物病害的重要性体现在:1、影响园艺作物的产量2、降低园艺作物的质量3、有时影响国际贸易和出口换汇4、防治不当会引起作物药害、人畜中毒和生态环境污染与其他作物病害的差异:1、园艺植物品种繁多、生物学特性差异大、耕作栽培措施要求高、生态环境复杂等特点,病害的发生规律难以把握,治理难度大。
2、园艺作物大多需要精耕细作,加大了人与作物的接触机会,也就增加了病害传播的可能性;这就要求生产者具备一定的植物病理学知识,避免不自觉地认为传播病害。
3、园艺作物保护地栽培面积的扩大、复杂指数的提高,为病害的越冬提供了良好的寄主和生态环境,为病害的传播介体提供了栖息、繁殖的场所,增大了切断病害传播途径的难度。
4、果菜类作物的产品大多是新鲜食品,防治病虫害时,不仅不能使用粮棉作物上常用的毒性农药,而且农药残留也有严格的限制。
5、花卉全球化销售使其成为病害的帮凶,由于是认为传播、途径广泛3、植物病理学研究哪些方面的容?其与哪些学科有何联系?研究容:1、病害病原体的本质及其活动2、受害植物的本质及其活动3、植物与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4、病害与环境之间的关系5、根据这些基础研究的结果,阐明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并设计经济有效地防治措施与植物病理学有联系的学科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等等;植物病理学应该属于医学的分支,可以称为植物医学,研究对象涉及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间的互作,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病原细菌和病原真菌在侵染、传播方面有何特点?
答:(1)病原细菌的侵染方式包括气孔、皮孔、水孔等自然孔口侵入,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的伤口侵入,侵入途径不同会引起不同的症状病原细菌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雨水传播,其次包括介体传播以及使用工具上的传播
(2)病原真菌的侵染方式都具有主动性,是以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者以菌丝从伤口、自然孔口侵入或从表皮直接侵入,担子菌还能以侵入能力更强的根状菌索侵入。
病原真菌的传播主要方式是气流传播,也有雨水介体和人为因素的传播
4.怎样初步诊断一种细菌性病害?
答:(1)症状识别(2)显微镜检查(3)分离培养侵染实验
5.植物病害的症状分哪些类型?
答:内部症状:内含体、侵填体、胼胝体
外部症状:(1)病状:变色、坏死、萎蔫、腐烂、畸形
(2)病症:霉状物(丝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点状物、索状物、菌脓或流胶
第四章
1.怎样利用交互保护反应防治病毒病?
答:在植物病毒学的研究中,人们早已发现病毒近缘株系间有“交互保护作用”。
当植物寄主接种弱毒株系后,再第二次接种同一种病毒的强毒株系,则寄主抵抗强毒株系,症状减轻,病毒复制受到抑制。
利用植物诱发抗病性来控制病害是一个很有希望的研究方向。
人们试图利用病毒的弱毒株系或病原菌弱毒菌系来诱发植物抗病性用来防治病害。
这类研究多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的,还缺乏有关诱发抗病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防病增产效果以及应用技术的田间研究。
另外,也没有证据表明诱发抗病性能够遗传传递,因而短时间内还难以在生产中应用诱发抗病性。
2.植物病毒的本质是什么?
答:病毒(virus)是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保护性衣壳中,只能在适合的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的一个或多个基因组的核酸分子,又称分子寄生物。
病毒的复制依赖于寄主的蛋白质合成系统,需要寄主提供原材料,靠脂蛋白双层膜定位在寄主细胞内的位点上。
病毒区别于其它生物的主要特征是:①病毒是个体微小的分子寄生物,其结构简单,主要由核酸及保护性衣壳组成;②病毒是严格寄生性的一种专性寄生物,其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需要寄主提供历材料和场所。
按它们寄主性的不同,病毒分为寄生植物的植物病毒(Plant virus)寄生动物的动物病毒以及寄生细胞的噬菌体等。
3.简述植物病毒的传播方式
答:植物病毒有两种传播方式:介体传播和非介体传播。
1、种子带毒;2、根系相接;3、嫁接、修剪等;4、外植体带毒进行组培;5、虫害等。
(一)介体传播:昆虫、螨虫、线虫、细菌、菟丝子等介体;
(二)非介体传播:花粉和种子传播、营养体繁殖材料传播和机械传播,植物病毒的有效传播近距离主要是靠活体接触摩擦而传播,远距离主要是靠寄主繁殖材料和传播介体的传带
4. 实验室鉴定植物病毒依据哪些原理和方法?
答:(1)鉴别寄主诊断:不同病毒对不同的寄主植物有特定反应,用具有特征性症状的植物来鉴别植物病毒
(2)传染实验:不同病毒有不同传播介体,确定传播介体可以进一步缩小工作范围
(3)显微镜观察:病毒内含体大都存在有典型症状部位,他们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识别
(4)血清学技术:利用植物病毒衣壳蛋白的抗原特性,制备病毒的特异性抗血清,再使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鉴别病毒
(5)核酸杂交以及PCR技术:核酸杂交依据RNA与互补DNA之间存在着碱基互补关系,做成DNA探针;检测目标病毒核酸从而鉴别病毒,PCR技术通过扩增和检测RNA的互补DNA序列鉴别病毒
(6)物理化学特性:不同病毒对外界条件的稳定性不同,从而区别不同的病毒,包括稀释限点、钝化温度、体外存活期、沉降系数、相对分子质量、光谱吸收特性
5.类病毒和病毒有哪些异同点?
答:类病毒与病毒不同的是,类病毒没有蛋白质外壳,为共价闭合的单链RNA 分子,呈棒状结构。
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构成,核酸可能是DNA,也可能是RNA,但是只含有一种。
第五章
1.何谓垫刃型食道和滑刃型食道?
答:垫刃型食道(Tylenchoid oesophagi),整个食道可分为四部分,靠近口孔是细狭的前体部,往后是膨大的中食道球,之后是狭部,其后是膨大的食道腺。
背食道腺开口位于口针基球附近,而腹食道腺则开口于中食道球腔内;
滑刃型食道(Aphelenchoid oesophagi):整个食道构造与垫刃型食道相似,但其背、腹食道腺均开口于中食道球腔内;线虫的食道类型是线虫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2.植物线虫在致病性和寄生性上有哪些特点?
答:植物线虫都是专性寄生物,一般只能寄生于植物活的组织和细胞内,寄生方式分为:内寄生和外寄生。
对寄主植物造成损害,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是植物死亡。
主要表现在对植物造成机械损伤、消耗植物养分、分泌物对植物在成毒害以及诱发其他病原物侵染植物。
其中最大的破坏作用是植物线虫食道腺分泌物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3.如何分离线虫?
答:漏斗分离:样品浸泡、放出水浸液、离心镜检
培育分离:样品培育、过筛、收集、镜检
浅盘分离:样品浸泡、样品过筛、收入记数皿、镜检
漂浮分离:10 min左右
第七章
1.田间如何识别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
答:
2.如何治疗由化学农药造成的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