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交网络的社群生长模型_尤志强
基于复杂网络的社交网络结构分析研究
基于复杂网络的社交网络结构分析研究社交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交网络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多,对社交网络的研究也日益重要。
复杂网络理论可以用来研究社交网络的结构和特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优化社交网络服务。
本文将介绍基于复杂网络的社交网络结构分析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社交网络的基本结构社交网络可以看作是由结点和边组成的图,其中每个结点代表一个用户,每条边代表两个用户之间的关系。
社交网络具有以下几种基本结构:1.星形结构星形结构是指以一个结点为中心,其他结点都与其相连的冗余结构。
这种结构容易形成在 Twitter 和 Instagram 等社交网络中,通常代表着受欢迎的用户。
2.圈子结构圈子结构是指多个用户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小团体,圈子内部关系紧密,圈子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少。
Facebook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用户可以加入不同的朋友圈,每个圈子内部关系相对独立。
3.小世界结构小世界结构是指社交网络中大部分用户都与自己认识的人有联系,但也存在少数的“跨世界联系”,从而形成小世界现象。
例如,在 LinkedIn 上,一个人可以通过朋友的联系链找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人。
二、社交网络的度分布度分布是指社交网络中每个结点的度数分布特征。
在一个社交网络中,具有较高度数的结点称为“中心节点”,而度数较低的结点则是“边缘节点”。
度分布直观地展示了社交网络中各个节点的连接特性,是社交网络关键结构的刻画。
在大多数社交网络中,度分布都呈现出具有幂律分布的特征,即高度数结点很少,而低度数结点数量则很大。
例如,在 Twitter 上,只有极少数的明星或名人拥有大量的粉丝,而绝大多数普通用户只有少数几个粉丝。
三、社交网络的聚集系数聚集系数用于衡量社交网络中群组之间联系紧密度的度量值。
聚集系数取值范围一般在 0 到 1 之间,表示一个社交网络中的群组联系越紧密,越容易形成一个聚集系数接近 1 的社群。
通过计算每个结点的聚集系数,并求取平均聚集系数,可以得到整个社交网络的聚集系数。
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模型分析与优化方法研究
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模型分析与优化方法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交网络逐渐成为人们交流信息、传播观点和连接社群的重要平台。
在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模型的研究和优化方法的应用对于有效传播信息、影响用户和社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模型和优化方法进行综述,并探讨当前存在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1. 信息传播模型:在社交网络中,信息的传播过程可以看作一个网络中信息在用户之间传递的过程。
常见的信息传播模型包括独立级联模型(Independent Cascade Model)和线性阈值模型(Linear Threshold Model)。
独立级联模型假设每个用户以概率p将信息传递给其邻居节点,线性阈值模型则基于每个节点的阈值来决定是否传播信息。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信息在社交网络中的传播路径和效果,并能对信息传播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
2. 传播路径分析与优化:信息在社交网络中的传播路径对于影响传播效果至关重要。
通过分析传播路径可以了解信息在网络中的扩散规律和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
一种常见的分析方法是使用图论中的最短路径算法来寻找信息传播的最佳路径。
此外,通过探索用户的行为特征和社交网络拓扑结构,可以提高传播路径的准确性和效率。
我们可以在社交网络中引入用户兴趣、社交关系等因素,来优化传播路径并提高信息传播效果。
3. 影响力最大化问题:影响力最大化问题是指在给定的社交网络中,如何选择初始节点以最大化信息传播范围。
传统的贪心算法和基于启发式算法是常用的求解方法。
它们通过计算节点的影响力分数,选择具有最高分数的节点作为初始节点,以最大化信息传播效果。
然而,传统方法的计算复杂度高且受限于网络规模。
近年来,一些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方法被提出,通过利用大数据和强大的计算能力来解决影响力最大化问题。
4. 社群发现与传播分析:社交网络中的社群结构对于信息传播和影响力最大化起着重要作用。
社群发现和传播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社交网络中的社群结构和信息在不同社群间的传播情况。
社交网络图谱构建与分析研究
社交网络图谱构建与分析研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交网络成为网络用户之间交流和连接的主要方式之一。
社交网络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交友、分享和获取信息的平台,还成为了研究人际关系、信息传播和社会结构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为了深入理解社交网络的特点和模式,构建和分析社交网络图谱变得越来越重要。
构建社交网络图谱是将个人或实体之间的关系和交互表示为节点和边的图形化表达。
它可以通过抓取社交网络平台上的用户数据,或者通过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手段来收集个人之间的联系。
构建社交网络图谱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基于用户关注和粉丝关系的数据抓取、基于文本内容的用户关系挖掘和基于用户行为的关联关系分析等。
一旦构建了社交网络图谱,我们可以通过对其进行分析来获取有关社交网络的重要信息和洞察。
社交网络分析可以揭示社交网络的拓扑结构、关键节点和社区结构,从而深入了解社会关系的形成和演化规律。
通过分析社交网络,我们可以发现社交网络中的影响力用户、信息传播路径以及社交网络的演化模式等。
社交网络图谱的构建和分析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社交媒体营销中,构建用户社交网络图谱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目标受众的特征和行为习惯,从而制定更加精准的推广策略。
在新闻传播领域,社交网络图谱的构建和分析可以帮助媒体机构了解信息传播的路径和传播效果,以及发现潜在的新闻价值。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社交网络图谱可以揭示人际关系的结构和影响力,为社会学家提供基础数据来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影响力。
社交网络图谱的构建和分析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
首先,随着社交网络的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数据的规模和复杂性也随之增加,对于大规模数据的处理和存储提出了挑战。
其次,由于隐私和信息安全的问题,获取用户的个人数据也变得更加困难。
此外,社交网络的演化速度快,网络中的关系和用户的行为特征也会不断变化,对于构建和维护社交网络图谱的实时性提出了要求。
未来,随着数据技术和网络分析算法的不断进步,社交网络图谱的构建和分析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潜力。
基于图神经网络的社交关系分析
基于图神经网络的社交关系分析一、社交关系分析概述社交关系分析是研究社会网络中个体或群体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社交关系的分析变得更加重要和可行。
图神经网络(GNN)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能够有效地处理图结构数据,使得它在社交关系分析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基于图神经网络的社交关系分析,分析其重要性、挑战以及实现途径。
1.1 社交关系分析的核心概念社交关系分析关注的核心概念包括社交网络、节点、边、中心性、社区检测等。
社交网络是由个体(节点)和个体之间的关系(边)构成的复杂网络。
节点可以代表个人、组织或其他实体,而边则表示它们之间的社交联系。
中心性是衡量节点在网络中重要性的指标,如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和介数中心性。
社区检测则是识别网络中紧密连接的节点群体的过程。
1.2 图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图神经网络是一种深度学习模型,专门用于处理图结构数据。
GNN能够捕捉节点之间的复杂关系,并通过节点的邻居信息来更新节点的表示。
图神经网络的关键技术包括图卷积、池化操作和图注意力机制。
这些技术使得GNN能够有效地学习图数据的全局和局部特征。
二、基于图神经网络的社交关系分析方法基于图神经网络的社交关系分析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2.1 节点分类节点分类是社交关系分析中的一项基本任务,目的是根据节点的社交关系和属性信息来预测其类别。
GNN可以通过学习节点的邻域结构和特征来提高分类的准确性。
2.2 链接预测链接预测是预测社交网络中可能形成的新连接。
GNN能够通过分析现有连接模式来预测潜在的社交联系。
2.3 社区检测社区检测是识别社交网络中紧密连接的节点群体。
GNN 可以通过学习节点间的连接模式和相似性来发现网络中的社区结构。
2.4 社交网络演化分析社交网络演化分析研究社交网络如何随时间变化。
GNN 能够捕捉时间序列数据中的模式,预测网络的未来发展。
2.5 信息传播分析信息传播分析研究信息在社交网络中的传播路径和速度。
群落化生存:移动互联时代网络社群的生成与传播
“网络社群是现代人寻求归属感的重要场所,人们在其中交流、互动、分享, 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超越了地域和血缘,更多地基于兴趣、价 值观和目标。”
“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社群的生成变得更为迅速和多元化。 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加入或创建自己的社群,这大大降低了社交 门槛,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群体。”
《群落化生存:移动互联时代网络社群的生成与传播》这本书的目录分析揭 示了该书的主题聚焦、研究方法和核心观点。它不仅为我们理解移动互联时代的 社交变革提供了理论框架,同时也为我们深入研究网络社群的生成与传播提供了 方法论指导。
作者简介
这是《群落化生存:移动互联时代网络社群的生成与传播》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阅读感受
《群落化生存:移动互联时代网络社群的生成与传播》读后感
《群落化生存:移动互联时代网络社群的生成与传播》是一本关于网络社群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形成、演变与传播的书籍。作者通过对大量实际案例的分析, 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网络社群的生成机制、发展规律以及传播特点。读完这本书, 我深感其对于理解当前网络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对移动互联时代网络社群的生 存与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该书还注重实证研究。例如,在“网络社群的行为特征”一章中,作者通过 大量的数据和案例,分析了网络社群成员的行为模式、互动方式等,为理论分析 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而在“网络社群的传播效果”一章中,作者则通过实验设计 和数据分析,评估了网络社群传播的影响力和效果。
从目录的更新和修订来看,《群落化生存》一书也体现出了与时俱进的特点。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社群的形式和特征也在不断变化。因此, 在后续的版本中,作者对部分章节进行了修订和扩充,以更好地反映当前的网络 社群现象。例如,在最新版本中增加的“网络社群的未来展望”一章,便对未来 网络社群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虚拟社群结构特征可视化呈现的社会网络布局算法研究
c aa trs c :s b o p a d lc t n o mb r ,a d g v h d a n f c y a t a aa h r ce t s u g u n o ai fme e s n i e te r wig e f t cu ld t . i i r o e b
邱飞岳 杨 斌 王永固
(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 学院 浙江 , 随着虚拟社 区的发展 , 社会 网络可视化软件逐渐走 向普通社 区成 员的面前。然而现今 社会 网络可视化领 域所采
用的布局算法普遍与社会 网络分析法相 脱离, 无法呈现社群 结构特征 。 因此 , 出凝聚子群布 局算法 与核 心位置布局 算法 , 提 它们分
Ke wo d y rs S c a n t o k v s aiai n L y u l o tm C mmu i t cu e o i l e w r iu l t a o tag r h z o i o n t sr t r y u
件, 阐明社 会 网络 可视 化是 社 会 网络 分 析软 件 发展 的趋 势 之
w t h e eo me t f i u lc mmu i e .Ho e e ,mo to h a o tag r h s d b h i aiai n o o i ewok r u f i ted vlp n r a o h ovt nt s i w vr s fte ly u lo i ms u e y te vs l t fs c a n t r s a e o to t u z o l s c a ewo k a ay i ,a d c n o h w c mmu i t c u e f au e . h rf r ,t i a e r p s s Co e ie S b ru a o tag r h o iln t r n l s s n a n ts o o n t s u t r e tr s T ee o e h s p p r p o o e h s u g o p L y u l o i m y r v t a d C r o i o a o t ag r h ,t e e p ci ey b ss o h l se n y i a d go a c n r l y s o wo c mmu i t c u e n o e P s in L y u lo t m t i h y r s e t l a i n te cu t r a a s n lb l e tai , h w t o v l s t nt sr t r y u
社交网络中的群体动力学分析研究
社交网络中的群体动力学分析研究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交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交网络特别强调了“社交”这个概念,给人们带来了更多交流、互动的机会,同时也催生了许多新的行业和新的潮流。
然而,在社交网络中,人们的行为不只是单独的个体行为,而是受到与其相邻、相似或相对的人的影响和制约,形成了特定的“群体动力学”。
因此,本文将会结合社交网络实际情况,深入探讨社交网络中群体动力学分析的研究。
一、什么是群体动力学?群体动力学(Collective Dynamics)是指大量个体集体行为形成的规律和模式。
在社交网络中,由于人们之间的联系形成的群体规律性在社交网络分析中已经被广泛研究,如节点聚类、社区发现等。
而群体动力学分析则是在这一基础上,分析人们在群体中的决策、加入、退出等行为,探索不同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
群体动力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社交网络的用户,也可以是不同社交网络之间的用户。
而群体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Agent-Based Modeling、Network-Based Methods以及Social Network Analysis三种。
其中Agent-Based Modeling (ABM)是指使用个体行为规则构建模型,模拟整个群体行为特征和演变过程;Network-Based Methods主要是通过建立网络模型来分析不同节点之间的作用;Social Network Analysis则是通过分析整个网络结构来揭示不同社群演化规律二、社交网络中的群体动力学在社交网络中,人们之间的连接不仅是简单的单向或双向关系,更多地是形成了一系列复杂的网络结构,极大地影响了个体行为决策。
下面将从一些典型的社交网络中的群体行为事件,深入探讨其群体动力学特征。
1. GIF动态图像的爆炸式传播GIF动态图像是互联网社交网络中非常流行的一种表现形式。
GIF图像在传播过程中,它的网站往往会迅速飙升,一些作品在不到24小时就可以成为全球热门话题,简直是爆炸式的传播速度,具有“病毒式传染”特征。
社会网络中的社团发现与社交影响力
社会网络中的社团发现与社交影响力社会网络的兴起使得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建立联系、分享信息和参与社交活动。
在这样一个密集互联的网络中,社团发现和社交影响力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社会网络中的社团发现和社交影响力的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对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
一、社团发现的概念和方法社团发现是指在社会网络中,识别和发现具有一定联系和相似特征的个体聚集。
社团发现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网络中群组的形成及其内部的相互作用。
一种常用的社团发现方法是使用图论中的聚类算法,例如谱聚类、模块度优化算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网络中个体间的连接强度和相似度,将网络划分为不同的社团。
社团发现的结果有助于揭示社交网络中的隐含结构,理解群体内部的社交关系和动态演化。
二、社团发现的意义和影响社团发现对于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
首先,对于个体而言,社团发现有助于发现更多与自己兴趣和特长相关的群体。
个体可以通过加入社团,获取更多的资源、知识和支持,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影响力。
同时,社团发现也为个体提供了更多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和扩展人脉的机会,有助于提高社交技能和拓宽视野。
其次,对于社会而言,社团发现有助于促进社会交流和合作。
不同的社团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交叉联系,通过社团发现可以识别出这些联系,并促进不同社团之间的合作和协作。
社团发现还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等组织更好地了解人们的需求和兴趣,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服务。
三、社交影响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社交影响力是指个体在社会网络中的影响力和受影响力。
社交影响力可以通过多种因素来衡量,例如个体的社交关系密度、网络中心性指标等。
社交影响力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影响能力、信息传递速度和信息质量等。
个体的影响能力是衡量社交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影响能力越高的个体,其在社交网络中的影响力也会更大。
影响能力受到个体的知识、经验、行为和观点等因素的影响。
信息传递速度是影响社交影响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个体传播信息的速度越快,其对社交网络中其他个体的影响力也会更大。
如何培养一个强大而有凝聚力的社群?
如何培养一个强大而有凝聚力的社群?一、建立明确的社群目标要想培养一个强大而有凝聚力的社群,首先需要建立明确的社群目标。
社群目标可以是共同的事业理念,也可以是共同的兴趣爱好或者共同的价值观。
明确的社群目标可以让社群成员知道自己在社群中的定位和责任,进而形成共同的意识和认知。
二、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和资源一个强大的社群需要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和资源给社群成员。
这些内容可以是行业动态、实用资讯或者专业知识等等。
社群成员通过获取这些有价值的内容和资源,可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进而增强对社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同时,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和资源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主动加入社群,扩大社群的规模和影响力。
三、营造积极的社群氛围一个强大而有凝聚力的社群需要有积极的社群氛围。
社群成员要相互尊重、支持和鼓励。
在社群内部,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例如线上线下交流会、讲座或者合作项目等。
同时,社群管理员也要及时解决社群成员的问题和矛盾,维护社群的和谐稳定。
一个积极的社群氛围可以让社群成员更加愿意参与社群活动,增强社群的凝聚力。
四、提供有效的沟通渠道在一个强大而有凝聚力的社群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社群需要提供有效的沟通渠道,例如社群群组、社群论坛或者社群微信群等。
这些沟通渠道可以让社群成员随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也可以方便社群管理员及时与社群成员沟通和反馈。
有效的沟通渠道可以促进社群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加社群的凝聚力。
五、不断提升社群品牌形象一个强大而有凝聚力的社群需要有个性化的品牌形象。
社群管理员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有意思的活动、发布有深度的文章或者提供独特的服务等方式来打造社群的品牌形象。
社群的品牌形象可以让社群成员对社群产生认同感和认可度,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潜在成员加入社群。
不断提升社群的品牌形象可以增强社群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总之,要想培养一个强大而有凝聚力的社群,需要建立明确的社群目标,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和资源,营造积极的社群氛围,提供有效的沟通渠道,不断提升社群品牌形象。
实验室科研项目的科学家社群构建与运营
实验室科研项目的科学家社群构建与运营摘要在科研领域,建立一个稳定的科学家社群对于促进科研项目的进展和创新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构建和运营一个科学家社群,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经验分享。
引言科学家社群是由具有共同研究兴趣和专业背景的科学家组成的社交网络。
这些社群可以提供资源共享、知识交流和合作机会,有助于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创新的产生。
构建科学家社群的步骤1. 定义社群目标首先,明确科学家社群的目标和价值观。
这可以通过确定共同的研究领域、主题或问题来实现。
一个明确的目标能够吸引志同道合的科学家,并促使他们积极参与社群活动。
2. 寻找核心成员核心成员是科学家社群的基石,他们具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来推动社群的发展。
寻找核心成员可以通过学术会议、研讨会和学术期刊等途径,也可以借助在线平台和社交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3. 创造交流机会为了促进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可以组织定期的线下或线上活动,如学术讲座、研讨会和工作坊等。
此外,建立一个在线平台,如论坛或社交媒体群组,可以方便成员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交流和讨论。
4. 提供资源支持一个有价值的科学家社群应该能够提供资源共享和问题解决的支持。
这可以通过分享实验室设备、提供实验数据和共享研究成果等方式来实现。
另外,建立一个资源数据库或文档库也可以方便成员获取和提供资源。
5. 建立合作机会科学家社群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成员之间的合作。
可以组织多学科团队,开展跨学科的合作项目。
此外,还可以鼓励成员共同申请科研项目和撰写合作论文,以增加合作机会。
科学家社群的运营经验分享以下是一些科学家社群运营的经验和建议:1.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和资源,以满足不同成员的需求和兴趣。
2.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社群氛围,鼓励成员分享经验、观点和创新想法。
3.鼓励成员交流和合作,例如通过定期的合作项目推介和合作论文写作工作坊等。
4.推动科学传播和公众参与,可以组织公开讲座、科普活动和公众号等。
基于SNS的教师专业成长社群的构建
能是进 行 网上学 习 、提交 作业 、 网上讨 论 、网上 测试 、课 后 开 发 ,客 户 端 无 需其 他 软件 ,采 用 浏 览器 即可 使 用 。网络
2 “ 网络学习管理系统 ”的实现
2 1开 发前准 备 .
S r e 00 据 库 。服 务 器采 用 T m a 5 0 以上 版 本 , evr 20数 oct.及
采 用 B S ( 览 器 / 务器 模 式 )架 构 ,基 于W b 术 / 浏 服 e技 教 学平 台采用 J E 技术 架 构 ,Jv 语 言 开发 。支 持W n o s 2E aa id w
2 0 e v r i d w 0 3 S r e 操 作系统 ,支 持M Q 0 0 S r e 和W n o s 2 0 e v r SS L
曩 技术在线
殷 杨 强 杨 : 于N 教 专 成 社 的 建 明 玉 静 基 s的 师 业 长 群 构 s
7 7
l . 9 9 j i s . 6 1 4 9 . 0 0 1 . 7 O36 /. sn 17— 8X 2 1.20 7
基 于S S N 的教师专业成 长社群 的构建术
殷明 渤海大 学 杨玉 强 杨静
1 )选 择 开 发语 言 。系 统采 用 J E 技术 ,采用 当今流 行 Jv 环境 为JK .2 以上版 本 。 2E aa D 14及 的M C 式 制作 。动 态 网 页技 术 目前 应用 比较 多 的 有A P 3 “ V模 S、 网络学习管理 系统 ”的应用 P P J P 之所 以选 择 J v 体 系 , 是 因为 它 具有 “ 台无 H、 S 。 aa 平 本 平 台于 2 0  ̄ 20 学 年 第 二学 期 在 内蒙 古 民族 大 学 07 0 8 关 ”的特 点 ,而且J v 面 向对象 ”的特 点更利 于程 序逻 辑 教育科 学 学 院教育技 术 学专业 试用 ,应 用 网络学 习管 理系 统 aa“ 设计 的实现 。 制作了 “ 网络教 育应 用 ”和 “ 多媒 体课 件制 作 ”两 门网络课 2 )选 择 开 发 工 具 。采 用 J u e 2 0 开 发 J v 代 程 。在试 用 中 ,网络 学 习管理 系统运 行 稳定 ,通过 系统 可 以 B id r 0 6 l aa 码 ,采 用 网页 制 作软 件D e m a e8 0 作 平 台界面 ,采 用 r a w v r .制 进 行基 于任 务 的教学 、探 究型 教学 等教 学方 式 ,在 一定 程度 sL ev rO O Q sr e2 0 开发平 台数据 库 。 参 考文献 [] 1郭宇 .“ 网络 课程 ”教 学平 台设计 与实 现 []连 云港职 业技 术 学院 学报, 064 J. 20 () [] 2杨树 林 .aa 言最新 实用 案例 教程 []北 京 : 华大 学 出版 社, 06 1 Jv 语 J. 清 20 () [] 3狄祥 义. S基础 教程 []北京 : 华大 学 出版社 ,0 74 JP M. 清 2 0 ()
基于图论的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模型及优化
基于图论的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模型及优化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的传播在社交网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优化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模型,图论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在社交网络中,人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的形式表示。
图论是研究图和图中的关系的数学分支。
社交网络可以用图来表示,其中图的节点代表人或实体,边代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通过分析这些图,可以了解和预测信息在社交网络中的传播方式和路径。
在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模型的研究是基于图论的重要任务之一。
常见的信息传播模型包括独立级联模型、线性阈值模型和非线性阈值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信息是如何在社交网络中传播、扩散和影响其他人的。
独立级联模型是一种常用的信息传播模型,它假设每个节点以一定的概率转发该信息给邻居节点,并且每个节点的决策是独立的。
线性阈值模型则基于每个节点的影响力阈值来判断是否转发信息,非线性阈值模型则考虑了节点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系。
这些模型能够提供信息传播的特征和规律,帮助我们预测信息在社交网络中的传播效果以及优化信息传播的策略。
对于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模型的优化,有几个重要的方向值得关注。
首先,确定重要节点是优化信息传播的关键。
通过识别社交网络中的重要人物或节点,可以帮助信息更快地传播,达到更大的影响力。
其次,研究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的路径和路径选择的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信息的扩散方式,并且提出相应的策略来加速信息传播。
最后,优化信息传播的时间和速度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通过合理的时间间隔和速度控制,可以更好地控制信息传播的效果,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
针对这些优化问题,研究者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和策略。
例如,通过分析社交网络中节点的中心性指标,如度中心性、接近度中心性和介数中心性等,可以识别出重要节点,并在信息传播中优先考虑这些节点。
此外,设计合适的启发式算法和策略,可以有效地选择信息传播的路径和路径节点,提高信息扩散效果。
聚合与共鸣青年网络社群建构困境与路径
XINWEN AIHAOZHE(2021-6)聚合与共鸣:青年网络社群建构困境与路径□陶凤【摘要】青年网络社群的崛起与发展是互联网技术变迁与多元利益群体形成的社会变迁双重驱动的结果。
它是青年网民基于共同信息共享和沟通需求,具有群体目标、群体情感和群体意识等社会身份认同的,实现社会聚合的网络群体。
青年网络社群呈现网络社群内容多元性和随意性、网络社群身份虚拟性和行为真实性、网络社群成员自由性和多样性、网络社群信息共享非理性的特征。
青年网络社群建构中面临群体极化、网络意见领袖引导和网络谣言的困境。
因此,基于链式结构的社会网络聚合路径和基于圈式结构的身份认同共鸣路径是青年网络社群建构的两个基本路径遥【关键词】聚合;共鸣;青年网络社群;困境;路径技术驱动的互联网环境不仅改变了社会生活的生产方式,更是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人类社会交往从现实空间不断向互联网空间拓展和延伸。
2021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称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网民通过手机上网的比重高达99.7%。
在中国网民的年龄比例中,10—1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13.5%,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17.8%O[1胺照美国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的理解,“网络构建了我们社会的新社会形态,而网络化逻辑的扩散实质地改变了生产、经验、权力和文化过程中的操作与结果”。
何这种操作与结果意味着网络社会的崛起,而其中青年网络社群又是构成这一新兴社会群体的主体。
本文以绍兴市网络互动平台——绍兴青年之声网络文化服务联盟为研究对象,探究青年网络社群建构的困境与路径。
一、青年网络社群缘起、概念及特征网络社群的崛起与发展是互联网技术变迁与多元利益群体形成的社会变迁双重驱动的结果。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与社会多元结构的形成,使得社会群体从传统血缘、业缘和地缘关系为纽带逐步修正转化为虚拟网缘关系为纽带的网络社群。
基于社交网络的社群生长模型
基于社交网络的社群生长模型
尤志强;管远盼;韩筱璞;邓小方;吕琳媛
【期刊名称】《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年(卷),期】2015(012)002
【摘要】基于腾讯QQ朋友网络数据,针对实际的用户结群行为和社会群组生长过程,提出一种基于共同兴趣的类渗流的扩散机制,并进行建模和分析.在腾讯QQ朋友关系网络上的数值模拟实验显示,模型得到的统计特征与真实的社群结构基本一致,表明这一机制是实际社群生长的重要驱动力.研究为进一步对社群生长趋势预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总页数】6页(P72-77)
【作者】尤志强;管远盼;韩筱璞;邓小方;吕琳媛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复杂科学研究中心,杭州311121;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复杂科学研究中心,杭州311121;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复杂科学研究中心,杭州311121;江西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南昌330022;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复杂科学研究中心,杭州3111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94
【相关文献】
1.基于社会选择和社会影响的社交网络社群分类与群推荐策略研究 [J], 何军;刘业政;王锦坤
2.基于移动社交网络的时空社群分析与公共信息传播 [J], 周艳玲;马骁
3.基于社群发掘构建在线社交网络的高层架构 [J], 邱德红;许方向;李源
4.基于移动社交网络的群智感知社群化任务分发 [J], 王亮;於志文;郭斌;熊菲
5.基于社群智能的大规模移动社交网络数据挖掘技术研究 [J], 魏军林; 韩楠; 乔少杰; 袁犁; 丁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年社群搭建方案
青年社群搭建方案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社交媒体的发展壮大使得社交活动更加频繁和广泛。
年轻人的社交方式也从传统的实体聚会形式转化为虚拟社交平台。
然而,虚拟社交往往只能满足学习和交流的基本需求,缺乏实际互动和深度交流。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青年社群搭建方案应运而生。
1. 青年社群的意义青年社群是由一群志同道合、年龄相近的年轻人组成的一个具有某种特定目标或共同兴趣爱好的社群。
青年群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如能够找到自己属于某个社群的归属感,将会获得不同寻常的优势,例如:•得到认同感:年轻人往往有一种归属感的需求,能够参与到某个社群中,让他们获得满足感和认同感。
•拓展社交圈:参与一个社群,可以扩大自己的社交圈,获得更多的生活信息和机会,并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共同成长:具有某种特定目标或共同兴趣爱好的青年社群,能够让年轻人在相互学习、分享、探讨的过程中共同成长。
2. 青年社群的构建要想成功搭建一个青年社群,需要进行如下步骤:2.1 确定主题和目标社群的主题应该是有吸引力并且具有归属感的。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优势进行定位,确定一系列主题,并剔除一些无关的主题。
除此之外,定义社群的长远目标,对着长期发展的大方向进行规划。
2.2 招募青年成员招募青年成员是建立社群的重要一环。
建议采取口碑传播和社交媒体宣传的方式,吸引符合社群主题的青年人加入,并保证申请加入的成员符合社群标准。
2.3 建立虚拟社交平台建立一个兼具互动和分享功能的虚拟社交平台是必须的。
针对社群主题和目标,选择适合的社交平台进行搭建。
如果缺乏技术人才,可以选择已有的开源社交平台进行自定义和优化。
2.4 设计社群规则建立社群规则有利于维护社群的秩序和共同利益。
规则的制定要尽可能详细,明确社群成员应该如何发言和行动,保证每个成员在社群中有一个良好的体验,并对触犯社群规则的成员进行处罚。
2.5 进行活动和分享在虚拟社交平台中,定期开展主题活动和分享,例如线上的座谈会、课程学习、信息分享等。
网络学习社区中认知性存在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
Research on the Factors Model Influencing the Cognitive Presence in Web-based Learning
Community
作者: 王靖[1];董玉琦[2];孔丽丽[1];马志强[1]
作者机构: [1]江南大学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江苏无锡214122 [2]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上海200234
出版物刊名: 中国电化教育
页码: 41-46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8期
主题词: 网络学习社区模型 教学性存在 学习性存在 社会性存在 认知性存在
摘要:Garrison教授提出的“网络学习社区模型”是国际在线学习领域分析网络学习社区建设质量的重要理论框架。
将该框架的量表测试工具汉化后,该文对华东地区某学校网络学习社区中的3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探讨网络学习社区中,学生对四种学习社区核心要素:教学性存在、学习性存在、社会性存在、认知性存在的感知程度,并基于该模型探索认知性存在的影响因素。
文章利用可靠性分析检验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并对问卷回收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利用LISREL建立结构方程模型,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检验问卷的效度,使用路径分析法,检验学习性存在、社会性存在对认知性存在的影响。
结果表明,学生在网络学习社区中,对四种要素均有较强的感知,而在四种核心要素中,学生对社会性存在的感知程度最强。
在网络学习社区中,教学性、社会性存在、学习性存在均直接影响认知性存在,教学性存在、学习性存在与认知性存在之间还有间接影响的关系。
上述关系的得出是对教师和学生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构成的自组织的运行机制的初步揭示。
希望能够为促进网络学习社区中有效、深度学习的发生提供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2 卷 第 2 期
尤 志 强 ,等 :基 于 社 交 网 络 的 社 群 生 长 模 型
· 73 ·
所 形 成 的 社 群 是 显 性 的 ,一 般 有 着 明 确 的 社 群 边 界 。 本 文 把 这 类 有 着 明 确 边 界 的 社 群 称 为 “群 结 构 ”。 对于第一种类型的结群行为,当前已经有了相当深入的研究。社团结构 研 [1-2] 究就是针对该类结群行 为 形 成
然 而 ,对 于 第 二 类 结 群 行 为 ,长 期 以 来 由 于 相 关 的 社 会 网 络 数 据 的 匮 乏 ,此 方 面 研 究 非 常 欠 缺 。 目 前 ,对 于 此 种 群 结 构 的 产 生 机 制 的 认 知 的 缺 乏 以 及 数 据 获 取 的 难 度 ,导 致 很 多 研 究 只 能 基 于 模 拟 数 据 进 行 ,相 关 算 法 缺 乏 实 际数据的有效检验。不过,随 着 在 线 社 交 网 络 的 普 及,数 据 的 获 取 问 题 得 到 了 缓 解,如 MySpace、QQ、facebook 等社交网站拥有大量的活跃用户,这为研究真实社交网络的社群结构性质,探究网络演化、社 群 生 长 机 制 提 供 了 机会。
提出一种基于共同兴趣的类渗流的扩 散 机 制,并 进 行 建 模 和 分 析。 在 腾 讯 QQ 朋 友
关 系 网 络 上 的 数 值 模 拟 实 验 显 示 ,模 型 得 到 的 统 计 特 征 与 真 实 的 社 群 结 构 基 本 一 致 ,
表明这一机制是实际社群生长的重要驱动力。研究为进一步对社群生长趋势预测的
1 模 型
由于所研究的 QQ 社交网络数据是显性群结构,超图结构很自然地被用于分析该网络。文献[13]通 过 对 该
数 据 的 实 证 分 析 发 现 群 的 产 生 主 要 是 基 于 两 种 机 制 ,一 种 是 由 线 下 社 交 关 系 的 交 互 驱 动 产 生 ,此 类 群 的 大 小 会 在
0。
此外,每个用户都有权利基于自身的兴趣点创建群,即1个用户有n 个兴趣点则可建n 个群。同时考虑到用
户加群偏好的差异性,部分用户可能加多个群而其他用 户 倾 向 于 加 入 少 量 群,因 此 引 入 加 群 偏 好 概 率 Pjoin∈(0, β],0<β≤1,它 代 表 相 应 用 户 加 群 的 倾 向 性 。Pjoin的 值 越 大 表 示 用 户 自 身 具 有 更 强 的 加 群 倾 向 。 用 户 在 模 型 初 始 阶段被赋予随机概率值 Pjoin。在模型中,社群生长依据朋友 关 系 网 络 路 径 进 行,但 如 图 2 所 示,朋 友 关 系 网 的 度 分 布 遵 循 3 段 式 幂 律 分 布 ,少 部 分 用 户 有 大 量 的 邻 居 朋 友 (其 数 目 可 以 超 过 1 000)而 大 部 分 用 户 只 有 少 量 的 邻 居
N=10。每一个 用 户具有一 个 兴 趣 构 建概率 Pv∈(0,α],0<α≤1,用于构建该用户 的 随 机 兴趣 向 量。 考 虑 到 不 同用户在兴趣广度上存在差异,因此兴趣构建概率的大小对于不同用户存在一定差别。兴 趣 广 泛 的 用 户 会 有 多
维兴趣,这类用户的兴趣构建概率 Pv 值往往趋近于α。另外,由于在极端情况下,有的 用 户 的 兴趣 向 量 的所有维 度值均为0,此类情况下规定该用户将被 随 机 赋 予 某 一 维 兴 趣,即 随 机 将 向 量 的 某 一 维 度 赋 值 为 1,其 余 维 度 为
Abstract:The structure of social group deeply influences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human society,but studies on this subject are relatively rare.Focusing on QQ friendship network,this paper proposes a percolation-like diffusion model which is based on users′common interest to simulate and analyze the clustering behaviors of users and the growing process of social groups.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the real QQ friendship network of Tencent shows that the statistical fea- tures generated by our model accord with the real empirical properties of the group network.It indicates that this mechanism is an important driven-factor for the growth of real social group. This work provides vital theoretical evidence for the further studies on the prediction of social group growth. Key words:social network;common interest;percolation;interest diffusion;clustering behav- ior;group growth
收 稿 日 期 :2014-10-16;修 回 日 期 :2015-01-16 基 金 项 目 :浙 江 省 新 苗 人 才 计 划 项 目 (2013R421062),CCF-腾 讯 科 研 基 金 (CCF-Tecent AGR20130104);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11205040,11205042) 作 者 简 介 :尤 志 强 (1990-),男 ,浙 江 金 华 人 ,硕 士 研 究 生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复 杂 网 络 和 数 据 挖 掘 。 通 讯 作 者 :韩 筱 璞 (1981-),男 ,山 东 曹 县 人 ,博 士 ,讲 师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复 杂 系 统 与 人 类 动 力 学 。
基于社交网络的社群生长模型
Vol.12 No.2 Jun.韩 筱 璞1,邓 小 方2,吕 琳 媛1
(1.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复杂科学研究中心,杭州 311121;2.江西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南昌 330022)
摘要:基于腾讯 QQ 朋友网络数据,针对实 际 的 用 户 结 群 行 为 和 社 会 群 组 生 长 过 程,
朋友(其数目甚至小于 10)。 考 虑 到 用 户 的 精 力 有 限,不 可 能 同 时 与 大 量 邻 居 保 持 结 群 行 为 互 动,进 一 步 基 于 Dunbars数 的 [14] 考量,在社群生长过程中引入基于直接邻居数 的 衰 减 函 数 ,以 保 证 社 群 生 长 的 平 滑 性,也 进 一 步
YOU Zhiqiang,GUAN Yuanpan,HAN Xiaopu,DENG Xiaofang,LYU Linyuan
(1.Alibaba Research Center for Complexity Sciences,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angzhou 311121,China; 2.Software school,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22,China)
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关 键 词 :社 交 网 络 ;共 同 兴 趣 ;渗 流 机 制 ;兴 趣 扩 散 ;结 群 行 为 ;社 群 生 长
中 图 分 类 号 :N94
文 献 标 识 码 :A
Modeling of Social Group Growth Based on Social Networks
第 12 卷 第 2 期 2015 年 6 月
复 杂 系 统 与 复 杂 性 科 学
COMPLEX SYSTEMS AND COMPLEXITY SCIENCE
文 章 编 号 :1672-3813(2015)02-0072-06;DOI:10.13306/j.1672-3813.2015.02.011
本文针对第二类结群行为,获取了真实的 QQ 社交网络数据,对以 QQ 群为代表的社会群组结构的产生及生 长机制进行了模型研究。基于对真实 QQ 群数 据 的 实 证 研 究[13],提 出 了 一 种 类 渗 流 过 程 的 兴 趣 扩 散 模 型,并 发 现这种机制可以有效解释群组社交网络上群结构的产生以及生长过程 ,为理解社会群组结构 的 生 长 与 演 化 提 供 了新思路。
短时间内达到稳定;另一种则是基于共同 爱 好 自 发 产 生 并 逐 渐 演 化,此 类 群 中 成 员 的 社 交 关 系 与 线 下 不 一 定 对
应。在本模型中,如果用户与好友处于同一地域、组织机构,或者具有相同的爱好,都 视 其 拥 有 共 同 兴 趣,若 相 邻
朋 友 之 间 存 在 共 同 兴 趣 ,他 们 就 可 能 会 加 入 同 一 个 群 。 同 时 ,还 需 要 考 虑 相 关 结 群 限 制 因 素 :1)用 户 的 有 限 精 力 ,
的社群结构。定性来说,社团结构表示的是团簇结构内节点之间的连边密度要远远大于这 些 节 点 与 该 团 簇 以 外 的节点的连边密度[3],目前普遍被物理学界接受的定量表达则 是 基 于 Newman 所 提 出 的 模 块 概 念 。 [4] 社 团 结 构 的理解以及性质挖掘,对于进一步推动社交网络的形成与演化、信息传播、重要节点识 别、广 告 投 放、舆 论 控 制 等 研究及应用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相关学者通过实证分析,不仅发现万维网[5]、生物化学网络 等 [6] 都存 在 社 团 结构,而且进一步发现社团结构存在自相似现象 等 [7] 。一些学者则在实证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的社团结构识 别 算 法,如 Kernighan-Lin算法[8]、谱图分区算法[9]、模块最大化算法 等 [10] 。另外,一些学者对团簇的形成机制 做 了 相 关研究,如 Andreas等 利 [11] 用脱离者模型研究社交网络的社团产生机制 。Wang等 则 [12] 提 出 基 于 核 心 的 算 法 来 研究社团的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