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公债发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合集下载

浅析发行地方债券的必要性及问题

浅析发行地方债券的必要性及问题

浅析发行地方债券的必要性及问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孙灵摘 要:在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适当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对于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缓解中央财政压力,有效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我国现阶段地方公债体系尚未成熟,有些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公债 地方债券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09)08(b)-118-021 发行地方债券是满足当前形式的需要在金融海啸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在2008年陷入低迷局面。

2008年11月,中央政府出台4万亿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后,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投资计划,其资金总规模高达18万亿元,相当于4倍的中国年财政收入总额。

同时,财政部表示,2009年将延续各项税收减免政策。

自今年1月1日起将有增值税、出口退税、营业税等多项新的减税政策实施。

财政部对这些减免税费的措施和23种税收的税基、征税对象和税率进行逐一核算后得出了5000亿元的减收数据。

地方政府如何在减少财政收入的情况下增加财政支出?于是,资金来源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除了信贷和财政直接投入外,允许地方发债刺激经济发展的呼声渐起。

2009年2月1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委员长会议听取了《国务院关于安排发行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的报告》有关情况的汇报。

财政部有关专家透露,有关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操作性文件已发给地方讨论,地方政府债券“破茧欲出”。

2 发行地方债券的现实基础2.1 我国已有发行地方债券的体制基础自从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财政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地方财政在提供地方公共商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促进了国际财政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分级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已使地方政府拥有了相对明晰的财权和事权。

这就意味着地方政府可以作为发行债券的经济主体,发行地方债券的体制已基本确立。

2.2 社会资金中存在对地方债券的应债能力在国际经济形势如此严峻的条件下,我国居民收入依然继续增加,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必要性分析

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必要性分析

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必要性分析高奎明①(东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辽宁大连 116025)摘 要:根据公共支出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财政分权理论的内在规定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是有其可行性。

发行地方公债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手段。

目前我国发行地方公债已经具备一定可行条件,同时也存在很多不利因素,但相关体制改革的深化、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市场体系改革的跟进,这些问题必将逐步解决。

关键词:地方政府;地方公债;地方债务中图分类号:F8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572(2006)03—0094—05 地方公债,是指地方政府在经常性财政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为满足地方经济与社会公益事业的需要,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向社会发行的一种债券。

它是地方政府依据信用原则,从社会上筹措地方建设资金的一种手段,也是政府公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许多与城市居民直接相关的公益、公用事业不断扩展,地方政府支出规模随之扩大,并往往面临一些临时性的巨额支出,这些支出规模可能超过该年度正常的财政收入规模。

在这种情况下,举债就成为地方政府筹措建设资金以缓解财政资金供需矛盾的一种有效方式。

一、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理论基础(一)公共支出理论根据公共财政体制要求,政府支出的主要职责之一是提供公共产品。

这种侧重于资源有效配置的职责,使受益原则成为地方财政支出行为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之一。

就受益原则来看有三层含义:人际受益原则,由受益的人分担地方公共产品的成本;辖区受益原则,由受益的辖区分担地方公共产品的成本;时期受益原则,由受益的不同时期分担地方公共产品的成本。

辖区受益原则侧重于决定各级政府之间提供不同公共产品责任的分配。

时期受益原则侧重于决定财政资金的来源。

而恰恰是这一原则的应用为地方政府举债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

根据时期受益原则,公共支出所形成的公共产品成本应当由整个受益期内的人们加以分担。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摘要】中国地方公债是地方政府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一种债券,具有重要的财政和经济意义。

本文探讨了中国地方公债的背景和重要性,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进一步讨论了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公债的必要性,以及其发行方式、利用效率和管理措施。

结论部分展望了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前景,提出了发展建议并探讨了政策推动。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地方公债在财政领域中的作用和意义,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供有益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中国地方公债、地方政府债务、发行方式、利用效率、管理措施、展望、建议、政策推动1. 引言1.1 中国地方公债的背景中国地方公债的背景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当时中国政府为了应对地方债务危机,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

地方公债的发行不仅有效缓解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困难,也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地方政府为了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对地方公债的需求逐渐增加。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债务风险的逐渐暴露,地方公债的管理和监督成为重要议题。

中国地方公债的发行背景在于满足地方政府财政需求的也要避免地方债务风险,保障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

.1.2 中国地方公债的重要性中国地方公债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地方公债可以帮助地方政府筹措资金,满足其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的需求,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地方公债的发行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涌入地方的重点领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地方公债的发行也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有助于防范和解决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

中国地方公债的发行和管理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债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金融体系稳健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

2. 正文2.1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是中国财经领域的热点和难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逐渐显现。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的隐性或有债务数额庞大,引起了社会和中央的高度关注。

可见,是否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已成为目前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公债的可行性分析(一)持反对的意见。

1一种观点认为,对于政策决策者而言,地方政府举债至少存在下列风险:(1)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和偿还风险。

在当前不少地方存在财政困难的背景下发行地方债券,可能无人购买。

而且,即使有人购买,地方政府也面临着还本付息的风险。

人们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金融部门出现的一系列金融风险至今还记忆犹新,中农信的关闭,广国投的破产,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北海市等12家城市信用社的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清理等,都给地方财政增加不少压力。

如果发行地方债,地方政府将会同公司发行债券一样,因无力偿还而破产。

(2)中央承担最后偿债责任。

一旦放开口子让地方举债,各地会一哄而上,竞相举债,结果导致地方债务危机。

由于道德风险存在,中央政府又不得不最后兜底。

在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很高并且其他支出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只有进一步增发国债或通过货币发行来融资,这将会威胁社会、经济的稳定。

(3)宏观调控风险。

地方政府举债意味着财政分权以及投资权的下放。

这对于在相当程度上还依赖行政手段的政府调控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①2担心由此可能会引发地方政府债务过度膨胀的观点。

因为在目前中央政府尚不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就已经在凭借各种名义举借和承担了大量债务,一旦确立了地方公债的合法地位,地方政府是否会借此进一步大量举债,以至于造成地方公债发行的失控,进而导致整个国家的债务失控?②(二)持赞同的意见。

1认为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有基础的观点。

(1)税制基础。

政府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赋予了地方政府更多的财权,其中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权利,是财政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分税制是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理论基础。

(2)市场基础。

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统计数据,目前我国居民平均储蓄率达到了35%~40%.以近几年我国发行的国债在许多城市出现抢购热潮的现象来看,被誉为“金边债券”的国债是广大投资者首选的投资渠道。

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必然性和必要性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必然性和必要性分析


不支持 支 持
( A, 0 ) ( 一 , 一)
财政相互独 立 , 而地方公债 由于其融 资的 灵活性 . 经常作为地方政府 的重要财政 收 基础 设施建 设和平 衡地 方财政 收支 的政
表中 A , B , a , b表示在相应 的决策下 , 中央政府所获得 的本级利益 感受 , 其 中 A优于 B, a优于
社会视 野
我 国地 方政 府发 行公 债 必 然性 和 必要 性分 析
■ 石 磊
摘要: 联 系我 国经 济 运 行 状 况 . 利用
债券发行试点 . 地方公债 开始成 为地方政 手段 不 完 善 的情 况 下 . 地 方 政 府 既 要面 对
府 的重 要 财 政 收 入 来 源 。 完成指标的压力 . 又 要 面 对 资 金 匮 乏 的 困 二、 地 方 政 府 发 行 公 债 的 必 然 性 分 析 境 , 土地财政和 隐性 债务 的出现显得 不可 发 行 地 方 公 债 是 在 中 国 现 时 地 方 政 避 免。现 在简单地从博弈 论角度阐述 . 地 府 财 权 事 权 不 对 等 的 国情 下 , 中央 政 府 、 方发行 地方公 债 是中央 、 地方、 银 行 三 方 博 弈 的 必 然 结 果
历 年 财 政 收 支数 据 。 从 中央 、 地方 、 银 行 三
方博 弈的 角度 , 利 用 占优 策 略 模 型 , 分 析 了我 国地 方 公 债 得 以公 开 发 行 的 必 然性 :
从 我 国 经济 形 势 、 公 债 本 质 属 性 以及 地 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公 债 发 行 对 经 济 改 革 的 意 义 等 方 面 分 析 地 方 政 府 和 银 行 三方 博 弈 下 的必 然 结 果 . 了地 方 政 府 发 行 公债 的 必 要 性

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理论依据和可行性研究(1)

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理论依据和可行性研究(1)

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理论依据和可行性研究(1)一、地方公债的理论基础1.公共产品理论公共产品有纯公共产品与混合公共产品之分,纯公共产品必须同时具有三个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

典型的纯公共产品是国防。

但是大多数公共产品都只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或有限的非排他性,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因而只能称作混合公共产品。

如教育、政府兴建的公园、拥挤的公路等都属于混合公共产品。

从理论上而言,对纯公共产品的供给,政府财政应全额负担,不能依靠市场机制的解决,而对于混合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则应该采取政府和市场共同分担的原则。

因此,无论纯公共产品的供给还是混合公共产品的供给,政府都有责任承担。

下面考虑政府部门对公共产品的支出。

政府部门的支出可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在一定时期的政府支出中,经常性支出直接形成当年的社会消费利益,而资本性支出所产生的利益不直接发生在当年,而是同时在今后的若干年内发挥作用。

根据这样的划分,政府对公共产品的支出大部分都属于资本性支出,如政府建造的公路、图书馆等混合公共产品以及国防、照明等纯公共产品,他们将在以后很长的时期内为整个社会提供利益,其建造成本不能全部视作当年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成本,而应该分摊到今后的收益年份中去。

只有一部分纯公共产品,如政府必须支付给政府雇员的工资等,才属于经常性支出,这些支出直接形成当年公共产品的成本,它与社会当年受到的公共服务利益直接相关。

2.财政分权下的地方公债理论从层次上看,由于公共产品的收益广度和范围不同,因而它在全国性和区域性公共产品之分。

受益范围局限于某一个特定区域内的公共产品,就属于区域性公共产品(亦称地方性公共产品),如果受益范围是跨区域的,则就是全国性公共产品。

从理论上说,中央政府也可以提供区域性公共产品。

然而不同地区之间的居民对一定的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偏好程度通常是不同的,因而需求量也是不同的,地方政府在了解本地居民的偏好方面处于较佳地位,这会有助于地方政府更好地执行地方性经济政策和提供地域性公共产品。

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公债浅析

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公债浅析

方发债 。按市场经济规 则办事, 设计规范 的地方 公债发行制度
乐于并且能够为基层群 众维护利益 , 但是受 限于工 作环境和生 际可行性作 为考核代表工作成绩的重要体现 。还可以设立专职 活地域 的限制 , 基层人大代表所提 出的议案和建议 也必然倾 向 的代 表或 者机 构, 门对弱势群 体面临的各种问题和难处进行 专 于关于其所 生活 的地域和 工作领域 , 很难 带有全局性 。因此, 有 调查研究 , 向人民代表大会提 出问题解决议案或建议 。
【 关键 词】 地方政府公债; 公债政 策
地 方公债的相关背景 及研 究意 义
一、Leabharlann 不仅有利于 完善我 国证 券市 场、 化解我 国大量 或有 负债 所带来
更重要 的意义在 于它可以弥补我国现行公债制度 所 谓地 方政府 公债 , 是地方 政府为 了特 定支 出 目的 , 利用 的财政风 险,
财 政部 部长金人 庆在 向刚结束 的亚太经济合 作组织财 长会议 范地方政府现有举债行为 , 增强约束与防范地方债务风险 的需 提 交的报 告 中表 示 , 中央政 府正考虑在 有限制 的条件下 , 授权 要 。
地方政府发行 公债 。这是 中国财政高官第一次公开表态 开放地 二、 我国发行地方 公债 的必要性 1 .推行地方政府 公债政 策是建 立健全分税分级财政体制
可 以根据 自己所 关注 的问题从信 息池 中提 取相关 信息 , 作为形 不 断地进 行完 善 。我 国的人 民代表大 会 制度在 不断地 完善 , 成议案或者建议 的来源和依据 。 息池 同样也可 以成为精英代 2 1 年 3月十 一 届 全 国人 民代 表 大 会 闭幕 会 议 上 , 决 通 过 关 信 00 表 表获取 关于基 层群众 政治意 愿和利益诉 求等相 关信息 的资源 于修 改 《 选举 法》 的提议 , 次实现 了城 乡居 民同票 同权 , 首 这次

我国地方政府发债的可行性思考

我国地方政府发债的可行性思考

我国地方政府发债的可行性思考一、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地方政府已经成为投资建设的主力军。

而在投资建设的过程中,大量的资金需求也促使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多种方式来筹集资金。

本文将从可行性角度出发,对我国地方政府发债进行深度思考,并提出相应建议。

二、地方政府发债背景与现状地方政府债券是指由地方政府发行的一种债务融资工具。

地方政府发债有以下背景:1. 资金需求大。

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各地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资需求不断增长。

2. 政府性资金的流动性较差,融资渠道有限。

由于中国政府性资金的性质,其资金管理相对于民间资本来说更加严格,造成政府性资金的流动性较差。

而在境内融资渠道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政府债券成为地方政府的一种优质融资工具。

截至2019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已达37.79万亿元。

其中,地方政府债券除了国内市场,还可以发行在境外市场。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地方政府发债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三、地方政府发债存在的问题1. 应对风险能力较弱。

地方政府发债涉及的债券额度庞大、期限较长,要求地方政府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较强,短期内偿债能力优良。

但是,在我国现有的政治、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仍然较为薄弱,一旦市场出现波动,地方政府很难承受债务的承偿风险。

2. 信息披露不够透明。

地方政府发债的信息披露不够透明,市场对其财务状况难以准确把握,增加了投资风险。

3. 风险集中度高。

地方政府发债主要用于地方建设项目,资金流向相对单一,资金风险集中,一旦市场发生波动,后果不堪设想。

四、探析我国地方政府发债的可行性1. 需要有较为清晰的资金用途。

地方政府发债的主要用途应当集中在社会基础设施、扶贫救助等领域。

同时,在资金用途上,也需要确保投资回报的可预见性,以保证能够按时兑付债务。

2. 加强对地方政府财务状况的监管。

为提高地方政府偿债能力,需要确保地方政府的财务状况良好。

地方政府举债分析论文-最新范文

地方政府举债分析论文-最新范文

地方政府举债分析论文一、中国地方政府举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西方国家,地方政府举债已成为普遍存在的事实。

而直到目前为止,我国的《预算法》是禁止地方政府举债的。

根据《预算法》的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预算法》所做出的这种限制性规定,虽然有利于中央政府控制公债规模,便于中央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防范财政风险和财政危机,但不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特别是1998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由于国债发行规模急剧扩大,中央财政的债务存度、财政赤字率、负债率及偿债率等迅速提高,已经接近或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中央财政的压力越来越大。

《预算法》所做出的相应规定,本来是为了防范财政风险,但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其实际执行的结果却加大了中央财政的风险。

其次,就这种限制性规定对地方政府的影响而言,不利于地方政府的财政调控能力的发挥,特别是地方财政的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受到极大的限制。

由于在既定的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的收入能力较弱,而受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及增支因素的影响,财政支出却增长迅速,地方政府的欠帐越来越多,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

地方政府为缓解财政收支矛盾,在不容许发债及地方政府不能改变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体制的情况下,只有通过非规范的方式取得财政收入,以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

就某种意义而言,“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的泛滥,是特定制度安排下的必然产物。

按照《预算法》的规定,地方财政必须坚持收支平衡、略有节余。

而从地方的实际情况看,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地方财政虽然在帐面上基本保持平衡,但隐性赤字、或有潜亏、地方社会保障支出的欠帐、各级地方政府担保的债务等,所有这些都构成地方财政的隐性负债或或有债务。

除此之外,中央转贷给地方的国债、地方政府向银行的借款,这些债务是要由地方来偿还的。

总体而言,尽管地方政府举债是《预算法》的禁止的,但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宏观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且主要表现为隐性负债或或有债务。

我国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我国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我国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作者:金舒来源:《商情》2013年第47期【摘要】经国务院批准,从2011年开始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这对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和完善我国的财政体制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我国迈向地方自主发债的重要一步。

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地方自行发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自行发债;必要性与可行性一、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的必要性分析(一)地方自行发债是强化地方政府职能,完善分税制的必然选择按照政府职能划分理论,政府职能包括实施政治统治和完成社会公共管理两个方面,中央政府应主要行使政治统治职能,而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实现国家的社会职能,提供公共产品是地方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方式。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完善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以及贯彻落实财政政策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地方政府支出剧增。

但由于地方政府没有税收立法权,财政收入来源窄但事权不变,财政支出缺口大,欠债多,严重地制约了其职能的发挥。

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平衡财政收支,缓解资金困难,维持地方财政正常运转,或是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向银行借款,形成大量显性或隐性债务,或通过抬高土地价格增加财政收入,引发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如果允许地方政府自行发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所以说,允许地方政府自行发债,是加强地方政府财政职能现实要求。

根据分税制财政体制,当地方经常性收入不能满足需要时,允许地方发行公债,以弥补基础设施等资本项目支出。

可见,举债权是分税制下的地方财权之一。

但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征税权限和范围相对狭小,收入无法满足政府支出需求,通过举债筹集资金,是地方政府的客观需要。

因此,允许地方政府自行发债是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必然选择。

(二)地方自行发债是改变高风险的地方融资渠道的客观要求1.高风险的地方融资平台所谓地方融资平台,就是指地方政府发起设立,通过划拨土地、股权、规费、国债等资产,迅速包装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均可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再辅之以财政补贴作为还款承诺,以实现承接各路资金的目的,进而将资金运用于各种项目的建设。

地方债可行性研究报告

地方债可行性研究报告

地方债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地方债发行的背景与意义地方政府作为财政支出的主体,常常需要通过发行债券来筹措资金,满足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出需求。

地方债作为一种重要的财政工具,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推动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另一方面,地方债的发行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如过度债务、财政风险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二、地方债的发行方式和规模地方债的发行方式主要包括一般债务融资和专项债务融资。

一般债务融资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满足运营和基本支出需求。

专项债务融资是指地方政府根据需要为特定项目或领域发行债券,以实现专项资金专项用途。

地方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2019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达到了25.66万亿元,地方债作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其规模和发行方式需要引起重视。

三、地方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地方债的发行可以有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投资,促进就业增长,拉动经济增长。

但是,地方债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如过度负债导致财政风险加剧、债务违约等问题。

因此,地方政府需要科学合理地发行地方债,避免出现财政风险。

四、地方债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地方债来筹措资金,可以满足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出需求,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稳定。

但是,地方债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如债务违约可能导致社会稳定受到影响。

因此,地方政府需要谨慎发行地方债,防范相关风险。

五、结论与建议地方债作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地方政府需要科学合理地发行地方债,避免出现财政风险,保障公共财政的稳定。

建议地方政府在发行地方债时,加强财政监管,建立健全的债务管理机制,避免债务超限、债务违约等问题发生,切实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

同时,加强对地方债的监管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为地方政府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地方公债融资建议

地方公债融资建议

地方公债融资建议地方公债是地方政府利用信用原则,从社会上吸收资金来满足地方公共支出需要的一种形式,是政府公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预算法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

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所以到现在为止,我国基本上还没有地方公债。

随着经济的发展,地方财政制度不断的深入变迁,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公债融资已经成为制度变迁的必然结果和地方政府行使财政职能的必然要求。

一、发行地方公债融资的可行性分析(一)从资金供给方面看,目前存在巨大的发行空间,且能得到认购者的积极响应。

中国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平均储蓄率达到35~40%。

然而当前我国居民个人投资者的投资渠道相对有限,股票市场的高风险让广大并不具有专业投资技能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居民望而却步,普通居民更渴望得到安全性高和收益稳定的投资品种。

地方公债作为一种“银边债券”,无疑将会受到广大个人投资者的追捧。

目前,个人持有的债券总数约为8000亿元,相对于9万多亿元的储蓄总额,比重是很小的。

这一情况说明,债券市场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地方公债的发行无疑将会拥有广大的投资人基础。

而且,居民个人投资于地方政府债券,可以避免将储蓄滞存在银行体系成为巨额的存差,有助于更有效地实现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以及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我国的机构投资者在近年也发展很快,证券投资基金、保险基金、社会保障基金等,对于地方债券,也都具有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承购能力,都希望获得更多的资本市场投资品种,这既可以更大程度地分散风险,又可以为获得较为稳定的投资回报创造更多的机会。

因此,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将成为购买地方政府债券的主体。

(二)政府在债务发行和统筹管理方面已具备较成熟的经验。

我国已有多年的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券发行经验,特别是近20年的国债发行,我国在债券的发行方式、品种结构、期限结构、利率结构等方面都积累了经验。

我国建立地方公债制度的研究

我国建立地方公债制度的研究
20 年( 3 卷) 1 09 第 8 第 期


我 国建立地 方公 债 制度的研 究
袁晓辉 , 安喜平
( 兰州 商学 院 金 融 学院 , 肃 甘 兰 州 702 ) 300
摘要 : 地方公债是指地方政府在经常性财政资金不足 的情 况 下。 为弥补 地方财力的需要 , 照有 关法规 向社会举借的债务。 按 它 是 国家公债的重要组成部 分。 文章介绍 了西方发达市场经济 国家 地方公债 的特点 , 出了我 国建立地方公债制度的理论依据及现 提 实可 能性 。 并就地 方公债制度的建立提 出了具体的政 策和相 关制 度建议。 关奠词 : 地方公 债制度 经常性财政资金不足 财政体 制
从地方债发行 的条件看 , 前 只有部 分经 济状况较好的大 中 目 城市 和东部沿海 城市才具有 资格 , 些西部地 区来说 , 具备 对一 不 前文 已述 的地方债发行 的条件 。 对这 些地 区来说又失去一种可资 利用 的发展经济 的筹资途径 , 而且地方债 发行 导致的资金跨地 区 1 . 2建立地方公债制度的可行性 流动又会进一步扩大地 区间差距 。客观地说 , 地方政府发债权会 121 . 地方发行公债具有 良好 的宏观 经济环境 . 近年来 , 国经济快速 发展 , 济运行过程 中虽然 出现 了通 促进有发展潜力 的地 区更好更快 的发展 , 我 经 而不 太具有公平分配和 因此地 区间发展差 距问题 只能诉诸其他途径解 货紧缩 , 但在 中央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 调控下 , 经济运行 平稳增 调节差距 的功能 。 如加强政府间的横 向转移支付 。 当然 , 于某些具有跨地 区性 对 长, 每年平均增长 。当前 , 国居民个人投资渠道有 限, 我 股票 的高 决 , 质的项 目, 也可考虑将发达地 区的债务 收入一 部分转移给利益相 风险让广大不具有专业投资技能的居 民望而却步 , 银行储蓄余额 的大幅增长 和国债 的热销现象反 映了居 民渴望 得到安全性 高和 关地 区在相关项 目 上使用。 中西部地 区尽管 目前经济不发达 , 但 收益稳定 的投资 品种 。地方债券作 为一种“ 银边债 券”会受到个 发展潜力 巨大 , , 赋予这些地 区的政府发债 融资权加 快经济和社会 人投资 者的青 睐。 进步 , 也有 利于缩小东西部地 区间的差距 。

探讨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券的可行性

探讨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券的可行性

摘要: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券是政府公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一个与中央政府债务即国债相对应的概念。

它在分税制较为完善的国家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检验,是一种规范的融资方式。

由于地方政府公债主要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有着筹资灵活、期限较长、信用良好和筹资成本较低等优点,成为各国地方政府普遍使用的重要融资工具。

关键词:地方债券;可行性;问题及对策Abstract:Issuing local bond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ystem of government bonds by a central government debt. After long time of practice, it is a regulated and mature system for the tax. Due to the specification of the mode of financing, it have characteristics of flexible fund-raising, longer-term, good credit and low cost, becoming the popular financial instrument among countries.Keywords: local bond; feasibility;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目录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1)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2)目录 (3)一、相关概念界定 (4)(一)地方债券的定义 (4)(二)地方债券的分类 (3)(三)地方债券的特点 (4)二、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券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5)(一)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券的必要性 (5)(二)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券的可行性 (6)三、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券存在的障碍 (7)(一)法律环境问题 (7)(二)自身偿债能力问题 (8)(三)信息披露的限制 (9)四、完善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券的措施 (9)(一)债券市场协调发展 (9)(二)完善相关的法律与制度建设 (10)(三)加强市政债券的监管与风险控制 (11)结论 (12)参考文献 (13)一、相关概念界定(一)地方债券的定义指地方政府或其授权代理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所筹集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

地方公债发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地方公债发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地方公债发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我国地方公债发行的背景传统的方案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国家财政〞指的就是全国统一的财政,地方财政只是中央财政的附属物,在中央编制的全国统一的国家预算下,整个财政联成了一个整体,地方政府没有单独的举债权力。

此时公债的发行,是由中央政府统一安排和部署,并由各级政府共同努力来完成的。

这就无所谓“国债〞和“地方债〞的区分,或者说是只有国债而无地方债。

在西方,“公债〞概念与“国债〞概念是既一致又区分的,国债只是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的债务,因为只有这些债务才是“国家〞的债务。

而公债那么是“公共〞债务,因而除了国债之外,还包括地方政府的债务和政府所属公共机构的债务。

所以,在当时方案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公债也就是国债,或者反过来国债也就是公债。

两者是二而一、一而二的事,就没有什么奇怪了。

这种先是将整个国家的所有债务都集中到中央,然后干脆取消公债的状况,是与当时方案经济体制必须高度集中统一的财权财力这一根本要求相适应的。

这是因为,如果当时没有将所有的债务发行权都集中到中央手中,那么地方政府独立自主的发行债券活动,其直接后果就是这局部资金运动处于统一方案之外,这立即就会形成对国民经济方案和综合平衡的冲击与破坏。

当时我国将“既无内债又无外债〞视为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经济体制对公债这一本质要求的直接反映。

从公债的作用来看,正是方案经济体制,决定了我国公债是国家筹集建设资金的一种手段。

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债主要的作用和任务主要是弥补财政赤字和间接调控宏观经济。

现在我国正处于由方案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正在努力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分税制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发行地方公债的理论根底。

我国地方公债的发行,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减轻以至熨平经济周期的波动程度。

当着经济不景气时,政府可以增大赤字以刺激经济上升,作为弥补财政赤字手段的公债就要增大年发行数额。

相反,当着经济状况良好以至出现过热状态时,政府就要减少财政赤字以至安排财政盈余,此时公债年发行量就要相应减少,甚至可以运用财政盈余实现公债的净归还。

【推荐下载】浅谈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

【推荐下载】浅谈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

[键入文字]
浅谈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
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条件之一是地方政府要取得社会居民的高度信任,意即地方政府应具备一定的承债能力或偿债能力。

这里是一篇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的隐性或有债务数额庞大,引起了社会和中央的高度关注。

可见,是否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已成为目前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公债的可行性分析
 (一)持反对的意见。

 1 一种观点认为,对于政策决策者而言,地方政府举债至少存在下列风险:
 (1)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和偿还风险。

在当前不少地方存在财政困难的背景下发行地方债券,可能无人购买。

而且,即使有人购买,地方政府也面临着还本付息的风险。

人们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金融部门出现的一系列金融风险至今还记忆犹新,中农信的关闭,广国投的破产,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北海市等12家城市信用社的整
1。

我国发行地方债券的必要性_可行性及问题对策

我国发行地方债券的必要性_可行性及问题对策

我国发行地方债券的必要性、可行性及问题对策郭 凡(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天津 300457)【摘要】是否应该发行地方债券是我国当前讨论是否热烈的一个问题。

本文从理论和实际上都分析了发行地方债券的必要性,然后从地方债券市场和债券管理的角度也对发行地方债券的可行性作出了阐述,虽然如此,发行地方债券依然可能带来一些问题,如地方发展差距拉大和发债规模失控,最后提出了要完善政府发债权的相关法律和制度设定,并规范政府行政运行。

【关键词】地方债券;公共产品;城市化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我国,为应对此次危机的冲击,国务院果断作出决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009年,国家计划了4万亿的直接投资,同时,在地方层面上,国务院也批准了2000亿地方债券的发行。

这也距离我国真正发行地方债券更近了一步,关于地方债券的发行权问题也再次成为了大家讨论的热点。

其实在2006年财政部长金人庆在亚太经合组织财长会议上曾经表示,中央政府考虑在有限制的条件下,授权地方政府发行债券。

因为我国1994年《预算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

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①。

而大家普遍认为,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笔者也认为,发行地方债券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有很多前提条件需要得到满足。

一、我国地方债券发行的必要性分析很多学者对发行地方债券的必要性作了很多详尽的探讨,他们认为发行地方债券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也能完善我国的分税制改革,以及可以减轻中央财政的负担。

在此,我并不作这些太理论性的分析,只从一些现实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如今发行地方债券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规范地方政府现有举债行为的需要应当看到,在当前存在债务融资需要的情况下,禁止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券,只会导致地方政府从非正当渠道获得收入,以应对一些资本性支出。

我国地方债券发行的必要性、可行性及问题对策

我国地方债券发行的必要性、可行性及问题对策

我国地方债券发行的必要性、可行性及问题对策摘要:国家通过发行地方债券,可以平衡区域发展,规范地方政府举债, 建立地方财政体制新框架,而地方政府则可以募集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新兴产业扶持等。

在二级市场上的流通则可通过提高债券利率、丰富地方债品种、提升政府公信力等一系列手段来促进。

关键词:地方债券;资金需求;流通;一、研究背景面对地方债券二级市场的交易遇冷,引发一级市场的认购热情逐渐降低这一现状,笔者分析了地方债券发行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对出现的交易遇冷情况提出了解决方法。

二、我国地方债券发行的必要性地方政府债券,具有双重创新特性:既是财政管理与债务管理制度的创新,也是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的创新。

我国地方债券的发行对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地方财政经济管理体系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1.加速西部经济发展中央代理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可以引导资金更多的向西部倾斜,使当地政府获得较为充裕的资金,加快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新兴产业,完善民生系统。

既可以运用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又可以创造较多的就业机会,进而加速西部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

2.规范地方政府举债地方政府为了筹集地方基础设施、民生系统建设资金,普遍采取多元融资、多头借款的政策,而一些低水平的融资方式极大的制约了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使得中央政府无法对这些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和制约。

面对这一现状,与其“堵”,不如“疏”,将隐形债务变成显形债务,以便于中央全面了解地方的债务情况,作出更加符合地方实际的政策和决策。

3.建立地方财政体制新框架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大幅度向中央财政倾斜,使得地方财政困难持续,而保增长资金的需求不断加大,地方政府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来获得资金。

最为典型的就是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出让金来充实本地财政收入,由此导致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形成共同利益,最终成为推动房价暴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地方债券的发行,将有助于改革地方财政结构,并由此逐步建立起权责对等的地方财政体制新架构。

发行地方公债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

发行地方公债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

发行地方公债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公债有国债和地方公债之分,前者由中央政府发行及支配使用,后者由地方发行和支配使用。

地方公债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一种成熟的融资工具,也称市政债券,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

作为政府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完善财政分税分级体制、加强国有资本运营的重要手段,地方公债也正被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所关注。

一、地方公债制度的理论依据分析(一)政府职能划分理论由政府来组织管理社会再生产、调节控制国民经济运行,自觉依据基本经济规律和市场经济客观规律,主动引导制约经济发展,弥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缺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的主要特点。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具有四种身份,一是社会成员共同政治利益的代表(凭借行政管理权力),二是社会管理者(凭借社会管理权力),以国家主权所拥有的土地所有权为物质实体,履行政治和社会的职能;三是国有资本所有者(生产数据所有者),凭借国有资本所有权(生产数据所有权),以政府投资所形成的生产数据或国有资产为物质实体,通过国有资本运营活动,履行组织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四是宏观经济管理者,凭借宏观经济管理权,以全部自然资源和国有资产为物质实体,履行总体经济调控的职能。

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和调节控制市场经济运行的职能是政府职能的必要组成部分。

例如,通过组织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通过国有资本的运营来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实施各种经济政策直接或间接地调节控制经济运行。

地方政府是国家政权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地方政府管辖范围内,地方政府同样要履行经济建设职能和地区经济宏观调控职能。

例如,调整本地区经济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我国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着重强调了增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而对地方政府的职能并没有清楚界定,特别是没有明确地方政府是否具有地方经济建设职能和地方经济宏观调控职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公债发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我国地方公债发行的背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国家财政”指的就是全国统一的财政,地方财政只是中央财政的附属物,在中央编制的全国统一的国家预算下,整个财政联成了一个整体,地方政府没有单独的举债权力。

此时公债的发行,是由中央政府统一安排和部署,并由各级政府共同努力来完成的。

这就无所谓“国债”和“地方债”的区分,或者说是只有国债而无地方债。

在西方,“公债”概念与“国债”概念是既一致又区分的,国债只是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的债务,因为只有这些债务才是“国家”的债务。

而公债则是“公共”债务,因而除了国债之外,还包括地方政府的债务和政府所属公共机构的债务。

所以,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公债也就是国债,或者反过来国债也就是公债。

两者是二而一、一而二的事,就没有什么奇怪了。

这种先是将整个国家的所有债务都集中到中央,然后干脆取消公债的状况,是与当时计划经济体制必须高度集中统一的财权财力这一根本要求相适应的。

这是因为,如果当时没有将所有的债务发行权都集中到中央手中,则地方政府独立自主的发行债券活动,其直接后果就是这部分资金运动处于统一计划之外,这立即就会形成对国民经济计划和综合平衡的冲击与破坏。

当时我国将“既无内债又无外债”视为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经济体制对公债这一本质要求的直接反映。

从公债的作用来看,正是计划经济体制,决定了我国公债是国家筹集建设资金的一种手段。

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债主要的作用和任务主要是弥补财政赤字和间接调控宏观经济。

现在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正在努力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分税制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发行地方公债的理论基础。

我国地方公债的发行,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减轻以至熨平经济周期的波动程度。

当着经济不景气时,政府可以增大赤字以刺激经济回升,作为弥补财政赤字手段的公债就要增大年发行数额。

相反,当着经济状况良好以至出现过热状态时,政府就要减少财政赤字以至安排财政盈余,此时公债年发行量就要相应减少,甚至可以运用财政盈余实现公债的净偿还。

这样才能顺应赤字波动较大的特点,弥补着赤字而服务和配合着财政政策的运作,实现财政的间接宏观调控目的。

二、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地方公债的发行已经有了其发行的必要性。

1、地方公债发行的理论基础1地方政府也需要提供公共产品地方政府拥有相对独立的行政权,与此相对应,地方政府也应提供地方性的公共产品。

同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具有地方性的特点,即为特定区域消费者共同消费,如地方交通、地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地方行政事务管理等。

地方政府提供地方公共产品需要资金,这当中纯公共产品如行政支出等的提供主要依靠税收来筹集资金,而准公共产品如收费公路等的提供一般来说主要依靠税收、准公共产品的规费收入。

若这些奖金不能满足需要,则必须通过其他渠道筹集,举债筹资即是其中一种。

与此同时,在经济不断发展的现阶段,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供应方面承担了起来起大的责任,但其自有资金远不足以满足资金需要,这就产生了地方政府的借款需求。

2地方财政支出同样具有宏观调控作用从消费者受益群体的角度讲,地方公共产品的消费具有区域性的特征。

从资金支出来看,地方政府支出也是全国财政支出的一部分,同样具有财政乘数效应,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同中央政府是一致的。

因此,具有一定条件的地方政府发行一定数额的地方债券用于扩大地方财政支出主要是建设性支出,一方面可以拉动地方经济的加速发展,减少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另一方面地方财政支出的扩大也可以通过财政乘数效应使得国民总产出成倍增长,这一点在一国经济处于相对通货紧缩时期则显得尤为重要。

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一般来说,私人投资的积极性较低,整个社会消费也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若政府能在此时扩大公共支出,不但不会产生挤出效应,反而由于政府支出的增加弥补了私人消费的不足,通过乘数效应会对整个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我国财税管理体制以及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式,也要求地方政府开拓新的筹资渠道。

众所周知,我国现行的分税制,其税种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三大块,中央税种和地方税种的税收收入分别划归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而中央和地方享税收入则按一定的比例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成。

地方财政收不抵支的,中央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助,地方政府没有独立的地方税立法权。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由于缺乏其他融资渠道,地方建设性支出受到极大的限制。

由于资金不足,地方政府无法进行一些对地方经济发展能产生重大推动作用的项目投资,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存在着一定的资金需求。

另外,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尤其是东南沿海一带,地方经济发展迅速,不少地方达到了小康水平,巨额的居民储蓄存款使得发行地方公债具有足够的承债能力。

2、地方赤字的资本项目部分在理论上和管理上都没有理由不让地方政府通过贷款来解决。

资本项目不同于经常性项目,前者的受益期不仅限于当期,而且可以递延到今后许多年。

根据受益者分担成本的基本原则,作为公共服务中的资本,应该分摊到各期受益的人们身上,这就客观上要求一种能将负担向后递延的公共融资形式,地方政府借款正好满足这一要求。

借款机制通过资本项目利益与成本的内部位置提高了地方政府活效率,并符合广为认同的受益公平原则。

3、地方公债的发行对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果发行地方公债,地方政府将会拥有一笔数额巨大的建设资金,如上所述,发行地方公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资本建设项目上的资金的不足,弥补财政赤字。

而这笔不菲的资金必然会带动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促使就业率的不断上升。

此类地方公债以中长期公债为主,这样可以在推动经济发生乘数效应的同时能有效的抑制需求膨胀,而由国家统一发行公债,可能会对各地实际情况的了解上有所偏差,地方政府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取得资金,所以不能有效的带动地方经济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总之,各地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积极采取不同的措施,全方位地启动国内需求,则大有所为,而且中国是一个大国,立足于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应是长远的方针。

三、地方公债发行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措施1、国外地方公债发行的现状西方的市场经济决定了,其财政体制采用的是分税制分级财政体制模式,此时的地方财政是独立的一级财政,独立地拥有一定的发行债券的权限,就是这种独立性的具体内容之一。

同时地方财政的独立性也决定了,地方债与国家债是不能等同的。

此外,市场经济也决定了,各级政府所属机构和单位也应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它们拥有一定的发行债务权限,是不奇怪的。

西方债券市场的存在,使得巨额的债券发行与购买活动,是西方整个社会资本流向的一个重要方面。

西方国家不存在直接安排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计划,私人资本通过债券市场运动,也不存在冲击国家计划的问题。

债券市场的运转,为西方资本的流动和运用提供了重要的渠道和手段,不仅有着增强资本盈利能力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增大社会需求总量,在主要苦于有效资本不足的西方,各种公债的发行动员了闲置资本而增大了社会需求,反而是有利于社会总供需均衡的。

这些,都决定了西方市场式公债与我国计划式公债的不同形式和特点。

如今,西方国家特别是工业化国家,地方政府的借款占全部地方政府收入来源大多在10%以上,这些借款被广泛地用于城市公共服务的筹资手段,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城市设施的资本具有密集型特征,政府的经常性财政收入难以满足这种巨额支出,只有采用发行地方公债的方式来弥补赤字。

2、地方公债发行的现实基础1巨额储蓄存款余额给地方公债的发行提供了重要保证。

厉以宁教授曾经说过,只有民间资本的充分加入才能更好的带动经济。

现在居民储蓄存款已经超过了6 万亿,手头现金 1 万亿,加起来就是 7 万亿,假如有 1 / 7 进来,将使当前经济大大改观。

7 万亿民间资金通过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等各种投资基金参与进来,经济就活了,如果把这些民间资本有效的利用起来,通过发行地方公债的方式,用到政府的关键项目上,则会事半功倍。

民间有能力,也是有足够的兴趣参加到地方乃至国家的建设中来。

2地方借款的存在已经为地方发行公债提供了实践准备。

在我国,虽然《预算法》严格限制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但各级地方政府以信用方式借款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其中有向金融机构、企业、和其他政府单位的直接借款,也有拖欠公职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以及政府机构收购农产品时打“白条”形式的间接借款。

间接借款在观念上不易被当作地方借款,但实际上它同地方政府的直接借款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因为地方政府同样必须承担偿付责任。

1995年的地方财政决算资料显示,全国2490个县级单位中,有当年赤字的县达1211个,占全部县级单位的48.6%;有历年赤字的县达1081个,占全部县级单位的43.4%。

如果欠拔经费以及要求地方企业资助地方政府的某些地方公共服务供应的情况考虑在内,地方财政赤字还要大的多。

地方借款的盛行反映了地方财政实践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地方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特别是在地方公共服务供应中扮演了一个日益重要的角色。

3地方政府有偿还一定限额借款的能力。

在实行分税制的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拥有属于自己的税种及相应的税收来源,其财源的宽窄也就决定其税收收入的多寡,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决定了今后地方财力的增长能力。

这在经济发达地区更是可见一斑,只要给这些地区更多的资金满足它们的种种经济制肘,必然会带来经济的飞速发展,税收收入的不断增加。

此外,政府把这些公债收入投资于资本性项目,这是以效益为原则的,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收益,只要经过科学的管理,使债券向中长期靠拢,便可足以还本付息。

再次,地方政府举债筹资的数量必须与其今后的偿债能力相一致。

虽然我国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我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政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而且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十分突出,中西部地区发展任务也相当艰巨。

因此,各地的偿债能力有所区别,我们就不妨根据各地不同的经济条件来限制其发行数量。

3、地方公债发行信用问题的解决。

1多种发行方式并存。

A、中央政府代理地方政府发债筹资。

就一国而言,中央政府的信用等级是最高的,因而其发行的债券一般认为是一种零风险债券,在一国拥有足够承债能力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总会是市场投资者乐于投资的重要金融商品。

中央政府代理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筹集建设资金,是一种代理行为,不承担这些债务到期的还本付息责任。

中央政府代理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后,所筹集的资金交由地方政府用于地方经济建设,其产生的收益为地方所有,所以地方政府必须承担这些债券的还本付息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