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上年级上册9那一定会很好教学反思1
部编版9.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设计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
![部编版9.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设计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https://img.taocdn.com/s3/m/2eb7fcde1eb91a37f0115cad.png)
9*、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学习本课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奉献就是快乐的美好情操。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特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4.明白奉献就是快乐的道理。
教学重点:1.通过默读课文,明白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2.学生通过自主读文、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多媒体:一粒种子的生长过程。
同学们,一粒种子被种到泥土里,由于泥土的滋润,它努力地向上生长着,生长着……终于开花了。
你们看,花儿在阳光下绽开笑脸,在微风中快乐舞蹈!2.今天,我们也来讲一粒种子的故事,看看它是怎样快乐成长的,怎样的成长才让它感到了“很好”!3.板书课题:9* 那一定会很好二、学习生字、生词。
出示多媒体课件:课后生字词1.教师带读。
2.点名学生带读。
3.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朗读,读准字音。
缩进努力花茎锯子斧子推车吱嘎拆开三、学习课文,感悟“很好”。
(一)朗读课文,初次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音,认清字。
2.同桌互读。
3.师生交流。
4.教师总结:按主人公所走过的历程展开故事情节。
(二)展开故事情节。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2.它都走过了哪些历程?3.师生交流,教师总结。
(1)一棵树的种子。
(2)历程:一粒种子——一棵大树——一辆手推车——一把椅子——美丽的木地板。
(三)注重心理,感悟“很好”。
1.一粒种子(1)它是怎么想的? (2)它做到了吗?(3)师生交流,学生回答。
(“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过了很多个日子,它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
)2.一棵大树(1)它是怎么想的? (2)它做到了吗?(3)哪句话体现了它“很好”?(4)师生交流,学生回答。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fef572b84ae45c3a358c03.png)
9 那一定会很好教学目标:1.会认“缩、努、茎”等7个生字。
2.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归纳一粒种子到变成木地板的变化历。
体会这棵树对生活充满希望,不断追求,并默默奉献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归纳一粒种子到变成木地板的变化历。
体会这棵树对生活充满希望,不断追求,并默默奉献的形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1.在森林里,在道路两旁,在公园里,我们到处都可以看见树。
你知道一棵树能用来干什么吗?它会有怎样的经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
2.齐读课题,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这句话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画画、圈圈。
读完课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2.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一粒种子到变成木地板,它不断地想拥有很好的状态,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现实的故事。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默读课文,把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相关句子画出来。
(1)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2)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3)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4)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2.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提示:根据画出的关于“那一定会很好”这条线索来寻找相关内容、归纳。
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3.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在一次次的变化中,为什么会说“那一定会很好”呢?每一次愿望实现后,心情怎样?提示:(1)第一次还是种子的时候,向往外面的空气,觉得出来了一定会很好。
(2)第二次是高大的树,希望自己做一棵会跑的树。
【名校真题】部编版三年级第一学期(上册)语文9 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反思1
![【名校真题】部编版三年级第一学期(上册)语文9 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反思1](https://img.taocdn.com/s3/m/22811ccdfd0a79563c1e72bc.png)
《那一定会很好》教学反思《那一定会很好》是一篇童话故事。
讲的是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被砍伐后做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故事。
这篇课文其实是以一粒种子的经历对学生进行奉献教育,让孩子们明白在任何环境下都要保持乐观积极心态的道理。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1.以树的心情为抓手,理解主旨。
本课教学中,我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到课文中去,通过抓住树的内心变化,实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延伸快乐。
在第一自然段中种子“难受”渴望长大;在第四自然段中当种子终于长成一棵大树时,种子的感觉是“很好”;第五自然段中,大树主动“向着农夫哗哗哗地拂动起来”;当做成手推车、椅子后,大树感觉“真舒服”;最后大树做成木地板时“满意地舒展”。
了解了大树的内心变化,感悟到大树为人服务内心的快乐这一主题。
这时,我提出:“此时你想到了什么句子?”学生很自然想到“机遇给予是快乐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相同主题的句子。
2.多方法识记生字。
现在语文基本上是一天一课,而且每课的识字量又很大,怎么才能让孩子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记住这些生字呢?教给孩子识记的方法很重要。
本课在教学生字时,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用自己最喜欢的、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并提供平台让孩子当小老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第一种是“形近字比较”:经一茎堆一推折一拆。
第二种是“加一加”:"纟+宿=缩""奴+力=努""口+支=吱"。
第三种是“谜语”:“一日”谜底是“旧”。
二、成功之处这次教学比较成功之处是仿写句子练习。
首先我让学生读原文中的句子:“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分析:这句话分成两部分,分别是:“谁干什么+心情怎么样”,按照这个例句,请学生仿写。
在仿写时,我采取“由扶到放”的策略,首先出示句子:“我(什么地方)(干什么或看什么),心里。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那一定会很好》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那一定会很好》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0f5506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34.png)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那一定会很好》教案及反思教案:《那一定会很好》教案教学内容: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那一定会很好》教学目标:1. 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学习正确朗读课文,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感。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会用积极的心态解决问题。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通过问题导入课文主题:“你有没有遇到过一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Step 2:预习导入让学生先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部分,并与同桌分享。
Step 3:理解课文1. 师生共同阅读课文,学生跟读。
2. 老师引领学生理解课文,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让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意思。
Step 4:分角色朗读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提高朗读和表演能力。
Step 5:情境讨论通过问题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表达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问题:小明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为什么选择相信“那一定会很好”?Step 6:学习用积极的心态解决问题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
Step 7:反思老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课堂要点和收获。
反思:教学中,我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感,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角色朗读,提高自己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教学中,我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情境讨论和自我分享,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主题和人生态度。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心态,让他们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整体上,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收获颇多。
但在教学中,可能由于时间有限,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练习机会,下一步可以加强课后练习和巩固。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教案、反思、作业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教案、反思、作业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5a7cd902d276a200292ec4.png)
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教案、反思、作业含答案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缩、努”等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3.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教学难点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揭示课题,板书:9 那一定会很好(学生齐读课题)2.设置疑问:看到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吗?(自由发言)3.教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1)谁一定会很好?(2)为什么会很好?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时注意两点。
(课件出示2)(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
)(2)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3:生字)suō nǔ jīnɡ tuī zhī chāi jiù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题目质疑,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找准文章的切入点。
缩努茎推吱拆旧(1)教师指导:注意读准平舌音“缩”,翘舌音“吱、拆”,后鼻音“茎”。
(2)识记生字形近字比较:经一茎堆一推折一拆加一加:“纟+宿=缩”“奴+力=努”“口+支=吱”谜语:“一日”就是“旧”。
4.全班交流,理解重点词语。
拂动:轻轻抖动。
舒服: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
吱吱嘎嘎:拟声词。
形容物体受压或摩擦时发出的声音。
吃力:指辛苦;劳累;费力,费劲。
三、合作交流,品读感悟。
1.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读文。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1)默读课文,把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画出来。
(课件出示4)①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指导朗读:读出泥土中种子的难受,读出种子钻出泥土的决心。
交流:种子是怎么做的?过了些日子,发生了什么变化?(课件出示5)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374af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e.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缩、努”等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3.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教学难点】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题目质疑,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找准文章的切入点。
】1.揭示课题,板书:9那一定会很好(学生齐读课题)2.设置疑问:看到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吗?(自由发言)3.教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1)谁一定会很好?(2)为什么会很好?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时注意两点。
(课件出示2)(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
)(2)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3:生字)sunjntuzhchijiù缩努茎推吱拆旧(1)教师指导:注意读准平舌音“缩”,翘舌音“吱、拆”,后鼻音“茎”。
(2)识记生字形近字比较:经一茎堆一推折一拆加一加:“纟+宿=缩”“奴+力=努”“口+支=吱”谜语:“一日”就是“旧”。
4.全班交流,理解重点词语。
拂动:轻轻抖动。
舒服: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
吱吱嘎嘎:拟声词。
形容物体受压或摩擦时发出的声音。
吃力:指辛苦;劳累;费力,费劲。
三、合作交流,品读感悟。
【设计意图:抓住“那一定会很好”,从而找出重点句子,培养学生从文中搜寻信息的能力,分析课文的能力。
】1.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读文。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1)默读课文,把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画出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9 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反思1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9 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反思1](https://img.taocdn.com/s3/m/451eb0c55f0e7cd1842536e7.png)
《那一定会很好》教学反思《那一定会很好》是一篇童话故事。
讲的是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被砍伐后做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故事。
这篇课文其实是以一粒种子的经历对学生进行奉献教育,让孩子们明白在任何环境下都要保持乐观积极心态的道理。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1.以树的心情为抓手,理解主旨。
本课教学中,我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到课文中去,通过抓住树的内心变化,实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延伸快乐。
在第一自然段中种子“难受”渴望长大;在第四自然段中当种子终于长成一棵大树时,种子的感觉是“很好”;第五自然段中,大树主动“向着农夫哗哗哗地拂动起来”;当做成手推车、椅子后,大树感觉“真舒服”;最后大树做成木地板时“满意地舒展”。
了解了大树的内心变化,感悟到大树为人服务内心的快乐这一主题。
这时,我提出:“此时你想到了什么句子?”学生很自然想到“机遇给予是快乐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相同主题的句子。
2.多方法识记生字。
现在语文基本上是一天一课,而且每课的识字量又很大,怎么才能让孩子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记住这些生字呢?教给孩子识记的方法很重要。
本课在教学生字时,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用自己最喜欢的、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并提供平台让孩子当小老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第一种是“形近字比较”:经一茎堆一推折一拆。
第二种是“加一加”:"纟+宿=缩""奴+力=努""口+支=吱"。
第三种是“谜语”:“一日”谜底是“旧”。
二、成功之处这次教学比较成功之处是仿写句子练习。
首先我让学生读原文中的句子:“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分析:这句话分成两部分,分别是:“谁干什么+心情怎么样”,按照这个例句,请学生仿写。
在仿写时,我采取“由扶到放”的策略,首先出示句子:“我(什么地方)(干什么或看什么),心里。
【三上人教部编版语文】9 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反思(3篇)
![【三上人教部编版语文】9 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反思(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30a75dcc17552706220822.png)
人教统编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3篇)9《那一定会很好》教学反思《那一定会很好》是一篇童话故事。
讲的是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被砍伐后做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故事。
这篇课文其实是以一粒种子的经历对学生进行奉献教育,让孩子们明白在任何环境下都要保持乐观积极心态的道理。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1.以树的心情为抓手,理解主旨。
本课教学中,我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到课文中去,通过抓住树的内心变化,实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延伸快乐。
在第一自然段中种子“难受”渴望长大;在第四自然段中当种子终于长成一棵大树时,种子的感觉是“很好”;第五自然段中,大树主动“向着农夫哗哗哗地拂动起来”;当做成手推车、椅子后,大树感觉“真舒服”;最后大树做成木地板时“满意地舒展”。
了解了大树的内心变化,感悟到大树为人服务内心的快乐这一主题。
这时,我提出:“此时你想到了什么句子?”学生很自然想到“机遇给予是快乐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相同主题的句子。
2.多方法识记生字。
现在语文基本上是一天一课,而且每课的识字量又很大,怎么才能让孩子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记住这些生字呢?教给孩子识记的方法很重要。
本课在教学生字时,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用自己最喜欢的、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并提供平台让孩子当小老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第一种是“形近字比较”:经一茎堆一推折一拆。
第二种是“加一加”:"纟+宿=缩""奴+力=努""口+支=吱"。
第三种是“谜语”:“一日”谜底是“旧”。
二、成功之处这次教学比较成功之处是仿写句子练习。
首先我让学生读原文中的句子:“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分析:这句话分成两部分,分别是:“谁干什么+心情怎么样”,按照这个例句,请学生仿写。
在仿写时,我采取“由扶到放”的策略,首先出示句子:“我(什么地方)(干什么或看什么),心里。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bc6e6c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01.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与反思第【1】篇〗《那一定会很好》教案1会认7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这粒种子走过了一段怎样的生命历程。
3能发现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感悟种子蓬勃向上、勇于前行、甘于奉献、追寻梦想的品质。
重点1.会认7个生字。
2.读课文,了解这粒种子走过了一段怎样的生命历程,感悟童话形象。
难点通过比较,能发现本文与《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积累本,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还记得《去年的树》吗?我记得同学们当时说到是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对树的砍伐,才让鸟儿找不到它的.朋友了。
但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的这篇童话将会颠覆大家的思维和看法,一起来学习吧。
二、默读课文,认识生字1.默读课文,圈出生字。
2.同桌互认生字。
3.全班交流识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课文录音。
2.学生自读课文,把含有短语“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画出来交流。
4.说一说这粒种子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四、品读“那一定会很好”交流教师小结: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有一颗甘于奉献的心,能做什么就做什么。
有梦想,有行动,这不就是我们该有的生活状态吗?五、回忆比较,求同存异师:想一想,这篇童话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与反思第【2】篇〗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设计说明这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
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种子”走过了一段神奇的历程。
故事的表层,是由种子到大树,由手推车到椅子,再到木地板。
故事的深层,蕴含着不同境遇下不同的追求,以及在不同阶段都要幸福和快乐的思想。
教学时,我首先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明白,然后抓住“什么会很好”这一关键点,借助自主阅读、情境再现、自由表达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创设的情感世界,最终感悟文本。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f9bfb2f31126edb6f1a10b5.png)
我们学过《去年的树》,这篇课文也写了一棵树的经历,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1.ppt出示《去年的树》,学生自由朗读。
小组讨论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
3.ppt出示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有感情地朗读两篇课文。
六、课堂练习
ppt出示练习题。
那一定会很好
舒服种子被泥土包裹
钻出地面
长成一棵高大的树成长快乐
砍倒做成手推车
拆了做成椅子
成为美丽的木地板服务他人
也快乐
教学反思
课文无论是种子钻出泥土,成长为一棵大树,还是大树被砍倒后被人们做成手推车,做成椅子,铺成木地板,“很好”二字一直贯穿其中。
要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到这种无论在怎样的环境里快乐的心态很重要。
因此,教学中抓住含有舒服的词语的句子反复读、感悟、体会,效果还不错。
《去年的树》这个童话故事,意在让学生感悟信守承诺的重要,两篇课文的不同点因为学生年龄小,说不全面,需要好好引导。
部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学反思
![部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ec15df35022aaea998f0fa5.png)
部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学反思《那一定会很好》与《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都是一篇童话,不同的是:它是一篇自读课文。
所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尝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
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抓住关键语句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想法,然后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
比如:种子被泥土紧紧地包裹着,它不得不把身体缩成一团。
“这真难受。
”种子想,“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
指名朗读,做一做语句描绘的情景,体会种子的难受与渴望自由的想法,
再有感情朗读。
联系实际生活想一想自己的渴望,仿照例句说一说,学会
恰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
极了。
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
联系实际说一说自己什么时候也有这种舒展的感觉,仿照例句说一说;讨
论此处“舒展”换成“舒服”行不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告诉学生他们其实也像一颗种子,对未来又有什么想法呢?要求用上“那
一定很好。
”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期盼。
让学生从童话中种子的美好走
向自我生活的憧憬,激励学生像种子一样做一个愿意为美好未来努力的人
或愿意为他人服务的人。
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9《那一定会很好》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9《那一定会很好》公开课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7b713390722192e4536f6ba.png)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大树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在文中画出来。
2.小组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讨论交流。
3.交流大树经历的历程。
(板书:种子被泥土包裹——钻出地面——长成高大的树——砍倒做成手推车——拆了做成椅子——成为美丽的木地板)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在大树的变化过程中,大树的心情怎样?(板书:舒服)
5.默读课文,把课文中含有“舒服”这个词语的句子划出来。
边交流边出示ppt 句子,各种形式读,体会感悟大树变化中的快乐。
6.课堂小结:这是一棵怎样的树?(板书:成长快乐,服务他人也快乐)
四、对比学习,感悟体会。
我们学过《去年的树》,这篇课文也写了一棵树的经历,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1.ppt出示《去年的树》,学生自由朗读。
小组讨论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
3.ppt出示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有感情地朗读两篇课文。
六、课堂练习
ppt出示练习题。
那一定会很好
舒服种子被泥土包裹
钻出地面
长成一棵高大的树成长快乐
砍倒做成手推车
拆了做成椅子
成为美丽的木地板服务他人
也快乐。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那一定会很好》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那一定会很好》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248f70c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ad.png)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那一定会很好》教学反思《那一定会很好》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讲述的是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变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一段很长的历程。
由于本单元的主题是“童话世界”,因此在本节课我也力求体现童话的特点,抓住童话中反复出现的对话形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体会人物心理,在读中感受童话的特点。
一、教学效果(一)紧扣单元主题展开教学本单元的主题是“童话世界”,因此,我紧扣单元主题,在导入环节就设计了童话情境,让学生以自己的身份进入童话世界,从而引出课题。
在初读课文时,我给学生留了几个问题,如“这粒种子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你为什么觉得它很有趣?”让学生围绕问题去寻找答案,了解种子从一棵大树变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经历。
同时,我紧紧抓住课文中反复出现的对话形式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人物心理,感受童话的特点。
(二)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教学在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心理时,我主要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教学。
比如,当种子和大树交流时,“好得很!人们说,过几年,一棵树就能做很多东西:盖房子;做家具;做门窗……”“一棵树能做很多东西吗?”我引导学生抓住这句话展开讨论。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一棵树确实可以做很多东西,但是大树被砍伐后就没有了。
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教学在引导学生理解“那一定会很好”这句话时,我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教学。
我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事情让你觉得“那一定会很好”?有的学生说:“我在生病时看到妈妈日夜守护着我,我觉得很幸福。
”有的学生说:“冬天很冷,但当我穿上厚厚的棉衣时,我觉得很温暖。
”有的学生说:“学习很累,但当我看到妈妈在晚上帮我整理书包时,我觉得很感动。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学生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
二、教学不足在本节课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在本节课中,我注重了学生字词的学习和语言文字的训练,但是我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反思(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83b9429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d.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反思第【1】篇〗《那一定会很好》教学反思课文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
讲的是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被砍伐后做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故事。
这篇课文其实是以一粒种子的经历对学生进行奉献教育,让孩子们明白要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教学时,我努力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进入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兴趣盎然地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有效地提高学生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我适时地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课文的情境去有所发现,从而抒发对大树的喜爱。
不足之处:1、朗读指导再加强,教师要做好范读。
2、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
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3、要根据语言文字材料的具体情况而定,适时地发散,适时地集中,才能充分掌握语言文字的内涵。
想象是创新的前提,也是阅读之门的金钥匙。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反思第【2】篇〗教学反思:课文无论是种子钻出泥土,成长为一棵大树,还是大树被砍倒后被人们做成手推车,做成椅子,铺成木地板,“很好”二字始终贯穿其中。
要让同学通过读书体会到这种无论在怎样的环境里欢乐的心态很重要。
因此,教学中抓住含有舒适的词语的句子反复读、感悟、体会,效果还不错。
《去年的树》这个童话故事,意在让同学感悟信守承诺的重要,两篇课文的不同点由于同学年龄小,说不全面,需要好好引导。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反思第【3】篇〗《那一定会很好》是一篇童话故事。
讲的是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被砍伐后做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故事。
这篇课文其实是以一粒种子的经历对学生进行奉献教育,让孩子们明白在任何环境下都要保持乐观积极心态的道理。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学反思(两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学反思(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9290aa31126edb6e1a1037.png)
《那一定会很好》教学反思(两篇)(一)《那一定会很好》是一篇童话故事。
讲的是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被砍伐后做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故事。
这篇课文其实是以一粒种子的经历对学生进行奉献教育,让孩子们明白在任何环境下都要保持乐观积极心态的道理。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1.以树的心情为抓手,理解主旨。
本课教学中,我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到课文中去,通过抓住树的内心变化,实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延伸快乐。
在第一自然段中种子“难受”渴望长大;在第四自然段中当种子终于长成一棵大树时,种子的感觉是“很好”;第五自然段中,大树主动“向着农夫哗哗哗地拂动起来”;当做成手推车、椅子后,大树感觉“真舒服”;最后大树做成木地板时“满意地舒展”。
了解了大树的内心变化,感悟到大树为人服务内心的快乐这一主题。
这时,我提出:“此时你想到了什么句子?”学生很自然想到“机遇给予是快乐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相同主题的句子。
2.多方法识记生字。
现在语文基本上是一天一课,而且每课的识字量又很大,怎么才能让孩子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记住这些生字呢?教给孩子识记的方法很重要。
本课在教学生字时,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用自己最喜欢的、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并提供平台让孩子当小老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第一种是“形近字比较”:经一茎堆一推折一拆。
第二种是“加一加”:"纟+宿=缩""奴+力=努""口+支=吱"。
第三种是“谜语”:“一日”谜底是“旧”。
二、成功之处这次教学比较成功之处是仿写句子练习。
首先我让学生读原文中的句子:“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分析:这句话分成两部分,分别是:“谁干什么+心情怎么样”,按照这个例句,请学生仿写。
在仿写时,我采取“由扶到放”的策略,首先出示句子:“我(什么地方)(干什么或看什么),心里。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0ed64c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6f.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解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写了一粒种子成为一棵大树、一辆手推车、一把椅子、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那一定会很好”在文中出现了4次,突显了“心怀美好,享受生命中每一段历程”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弥漫的淡淡哀伤相比,本文的情感基调平和、乐观,充满希望。
学情分析学生之前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对童话有很浓厚的兴趣。
本文篇幅较短,而且配有精美的插图,学生运用前一课的学习方法,应该很快就能感受到这篇课文中的童话形象,领悟到童话寓意。
以对比教学导入,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根据文前的提示,找出含有短语“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和同学交流讨论一粒种子变成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从而感悟童话形象。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8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过程与方法】1.以默读为主,通晓课文内容,感悟童话中的形象。
2.圈点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种子蓬勃向上、勇于前行、甘于奉献、追寻梦想的品质。
重点难点重点会认8个生字。
难点默读课文,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感悟童话形象。
1课时教学流程一、解题交流,初识“很好”1.教师板书“会很好”,什么叫“会很好”?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自己的体验说一说。
2.教师补充题目“一定会很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用“一定会很好”说一句话。
3.过渡:文中是怎样描写“一定会很好的”?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
(板书课题《那一定会很好》,齐读)二、默读课文,认识生字1.默读课文,圈出下列生字。
图片2.同桌互认生字。
3.全班交流识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课文录音。
2.学生自读课文,把含有短语“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画出来。
教师纠正读音,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一定会很好》教学反思
《那一定会很好》是一篇童话故事。
讲的是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被砍伐后做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故事。
这篇课文其实是以一粒种子的经历对学生进行奉献教育,让孩子们明口在任何环境下都要保持乐观积极心态的道理。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LI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以树的心情为抓手,理解主旨。
本课教学中,我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到课文中去, 通过抓住树的内心变化,实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延伸快乐。
在第一自然段中种子“难受”渴
望长大;在第四自然段中当种子终于长成一棵大树时,种子的感觉是“很好”;第五自
然段中,大树主动“向着农夫哗哗哗地拂动起来”;当做成手推车、椅子后,大树感觉“真舒服”;最后大树做成木地板时“满意地舒展”。
了解了大树的内心变化,感悟到
大树为人服务内心的快乐这一主题。
这时,我提出:“此时你想到了什么句子?”学生很自然想到“机遇给予是快乐的”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相同主题的句子。
2.多方法识记生字。
现在语文基本上是一天一课,而且每课的识字量乂很大,怎么才能让孩子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记住这些生字呢?教给孩子识记的方法很重要。
本课在教学生字时,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用自己最喜欢的、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并提供平台让孩子当小老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第一种是“形近字比较”:经一茎堆一推折一拆。
第二种是“加一加”:"纟+宿二缩"" 奴+力二努"〃口+支二吱〃。
第三种是“谜语”:“一日”谜底是“旧”。
二、成功之处
这次教学比较成功之处是仿写句子练习。
首先我让学生读原文中的句子:“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 那一定会很好。
”分析:这句话分成两部分,分别是:“谁干什么+心情怎么样”,按照这个例句,请学生仿写。
在仿写时,我釆取“山扶到放”的策略,首先出示句子:“我(什么地方)(干什么或看什么),心里。
”然后让学生根据例句,小组合作汇报自己所写的句子,这样把人物的动作和心理合为一体,进行语言训练, 由易到难,逐步放手,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但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在教学“总结全文”这一环节,我提问: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大树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学生依据板书回答出来了:“一棵大树一一一辆推车——一把椅子一一木地板”,学生理解大树是为别人服务,并感到很快乐。
可是有个别学生认为:“大树一生都在为别人,没有人为它服务,太亏了。
”此时, 我应让学生通过图片直观了解大树成长时,护林员、森林警察等很多人为它的成长付出了很大的心血,而不是简单的说教,说一些大道理。
四、改进措施
学习方法指导
同学们只要能做到以下几点你的学习一定能有突飞孟进的提高:
上好每堂课,用好每一秒。
练准每道题,迈实每一步。
课上漏掉一分钟,课后需要几倍功。
信心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与勤奋。
祝你学习进步,加油!
回顾本课教学,需要进行一些改进:这篇童话通俗易懂,主题鲜明,我在以后教学中,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
如朗读“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这一句中“一定”要重读,体现了大树的想法和迫切愿望。
自读自悟,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