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相关技术要求
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指导
![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46136a6c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dc.png)
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指导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 HPC)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混凝土,其在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方面均表现出色。
随着建筑工程对混凝土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确保高性能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实现预期的工程质量,以下将为您提供一份详细的施工技术指导。
一、原材料的选择与控制1、水泥优先选用质量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 425 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的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且其碱含量、氯离子含量等应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以避免对混凝土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2、骨料(1)粗骨料:应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粒形规则的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宜超过 25mm。
同时,要控制粗骨料的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等指标。
(2)细骨料:宜选用中砂,细度模数宜在 26 30 之间。
细骨料的含泥量、泥块含量等也应符合相关标准。
3、矿物掺合料常见的矿物掺合料有粉煤灰、矿渣粉、硅灰等。
这些掺合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提高耐久性和降低水化热。
在选用时,应根据工程要求和混凝土性能特点,合理确定掺合料的品种和掺量。
4、外加剂高性能混凝土通常需要使用高性能外加剂,如高效减水剂、缓凝剂、引气剂等。
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以确保其与水泥、矿物掺合料等原材料的相容性良好,并能满足混凝土的工作性和性能要求。
5、水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
若使用其他水源,需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配合比设计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保证其性能的关键环节。
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和耐久性指标。
2、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
3、尽量降低水泥用量,以减少水化热和收缩。
配合比设计通常需要经过多次试验和调整,以确定最优的配合比。
在试验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混凝土的坍落度、扩展度、抗压强度、抗渗性、抗冻性等性能指标。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专项方案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专项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e1831d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b.png)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专项方案1概况由于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水泥用量越多,温升越高,易造成混凝土温度应力过大,致使混凝土开裂,减弱建筑物耐久性。
为确保混凝土结构质量,高性能混凝土应在强度、耐久性及和易性方面具备高性能,通过高性能超塑化剂、硅粉和粉煤灰等掺合料,来降低混凝土的水胶比,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保持适度的粘度系数,合理的配合比设计,使混凝土高性能化。
因此,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浇筑、养护及质量管理都是至关重要,必须认真对待每一环节,才能确保混凝土质量。
2施工准备2.1搅拌站选用施工前,由业主、施工及监理三方对乌鲁木齐市各大型混凝土搅拌站的资质等级、生产能力、运输能力及质量管理与控制方面等的进行全面的考查评定,最后确定三家搅拌站集中供应混凝土。
2.2配合比确定良好配合比是保证高性能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为此,本公司试验室将委派专人与搅拌站试验室有关人员一起进行严格的配合比设计和试配。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工艺特点,坚持不采用特殊原材料、不改变常规施工工艺的原则。
2.2.1试配高性能混凝土须满足以下性能指标要求1)配制强度:满足R配>R+1.645δ;2)初凝时间6~8小时,终凝时间8~10小时;3)坍落度损失:经时损失率不大于10%,120min后扩展度不小于450mm;4)水化热:推迟水化热峰值出现的时间,并使峰值降低15%~20%,最高时温度不超过55℃。
5)混凝土采用泵送,因此要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良好的可泵性、保塑性,不产生离析泌水;6)收缩:各个龄期的收缩不高于普通C30混凝土。
2.2.2为满足以上技术指标,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对高性能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及配制。
1)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情况下,水泥用量取低限值,有效减少水化热,减少收缩;2)合理掺入的优质粉煤灰,以延缓凝结时间,降低水化热,提高后期强度和耐久性,改善混凝土和施工性能;3)采用复合高效外加剂,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并在保持通常坍落度情况下,降低水用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要求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a2184775f46527d3240ce0f0.png)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要求一.高性能混凝土概念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以耐久性作为主要技术指标。
高性能混凝土必须对以下性能予以保证: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经济性。
要求低水胶比,选用优质原材料,除水泥,水,集料外,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矿物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
二.高性能混凝土对原材料的技术要求1.水泥: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合材宜为矿渣或粉煤灰。
有耐硫酸盐侵蚀要求的混凝土也可选用中抗酸盐硅酸盐水泥或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不宜使用早强水泥。
熟料中的C3A含量≤8%,京沪高速铁路中限制C3A≤6%;碱含量≤0.80%,当骨料具有碱—硅酸反应活性时,水泥的碱含量不应超过0.60%。
C40及以上混凝土用水泥的碱含量不宜超过0.60%。
2.细骨料: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也可选用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
不宜使用山砂。
不得使用海砂。
吸水率应不大于2%。
细骨料应优先选用中级细骨料,当采用粗级细骨料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或胶凝材料用量,以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细级细骨料时,宜适当降低砂率。
细度模数要求≥2.3%。
细骨料的碱活性就采用砂浆棒法进行检验,且细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0.10%,否则应采取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人工砂及混合砂的压碎指标值应小于25%。
3.粗骨料: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也可采用碎卵石,不宜采用砂岩碎石。
粗骨料应采用二级或多级级配,其松散堆积密度应大于1500kg/m3,紧密空隙率宜小于40%,吸水率应小于2%。
二级级配碎石,C50 5-10mm,10-25mm, C30 5-16mm,16-32.5mm.4.矿物外加剂:用于改善砼耐久性能而加入的、磨细的各种矿物掺合料。
品种: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硅灰、铁灰、稻壳灰、沸石粉。
在高性能混凝土中,主要用粉煤灰、磨细矿渣粉。
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技术规程
![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1d3fe5bc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c.png)
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技术规程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技术规程一、引言超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新型混凝土材料。
其强度、耐久性、抗裂性、耐磨性等指标均远超传统混凝土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桥梁、隧道、高层建筑、核电站等重要工程领域。
为了确保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制定一套完善的应用技术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二、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材料和配合比设计1.材料要求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矿物掺合料、细砂、特种粉料、高性能粉煤灰、钢纤维、超细矿物粉等。
其中,矿物掺合料应选用硅灰石、矿渣粉等,掺量应在30%左右。
细砂应选用细度模数为2.5左右的天然细砂。
特种粉料应选用高性能硅基或铝基材料。
粉煤灰应达到N级以上。
钢纤维应选用耐腐蚀、高强度的钢纤维,长度为30-50mm,直径为0.2-0.3mm。
超细矿物粉应选用特制的微细颗粒物质。
2.配合比设计超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和材料的性能特点进行合理选择。
常见的配合比设计为:水泥:矿物掺合料:细砂:特种粉料:高性能粉煤灰:水:钢纤维:超细矿物粉=1:0.3:0.6:0.05:0.2:0.2:1:0.05。
三、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工艺1.模板制作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模板制作应符合现场实际要求。
在模板制作过程中,应注意模板材料的选用、加强筋的设置、模板表面的平整度和模板接缝的处理等问题。
2.拌合和浇筑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拌合和浇筑应按照配合比设计进行。
在拌合过程中,应注意水灰比的控制、拌合时间的控制、钢纤维的加入等问题。
在浇筑过程中,应注意均匀浇注和振捣,避免出现空隙和鼓包。
3.养护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养护应进行严格管理。
养护期间,应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避免出现龟裂和渗水等问题。
四、超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1.原材料检验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应进行严格的检验,包括水泥、矿物掺合料、细砂、特种粉料、高性能粉煤灰、钢纤维、超细矿物粉等。
2.拌合比检验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拌合比应定期进行检验,确保拌合比符合配合比设计要求。
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相关技术要求
![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相关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4c2f79265a8102d276a22f5b.png)
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相关技术要求一、原材料1.1 水泥1.1.1在一般情况下,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必须选用硅酸盐水泥(P.Ⅰ型、P.Ⅱ型)或普通硅酸盐水泥(P.O型),不得使用P.SA、P.SB、P.P、P.F、P.C等种类的水泥。
选用的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的规定,且其比表面积应小于380m2/kg。
1.l.2配制C80及其以上强度的高性能混凝土,应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52.5MPa的水泥。
1.1.3根据《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GB748-1996),对混凝土所处环境水中SO42-浓度高于20250mg/L或环境土中SO42-浓度高于30000mg/L的高性能混凝土,宜采用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辅助胶凝材料的形式或直接使用)中硫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GB 20472-2006)的方式解决,其他情况下建议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辅助胶凝材料的方法解决。
具体配合比需满足本文2.4条的规定。
1.1.4 根据《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GB200-2003),对于水化热或绝热温升要求很低的大体积高性能混凝土,可以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
1.1.5 由于骨料资源条件所限,不得已使用高碱活性骨料(即《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或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2009碱-骨料反应实验中,当52周的测试龄期内,膨胀率超过0.04%时,或《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碱活性试验快速法中,当14天膨胀率大于0.20%,引起AAR)时,可选用低碱水泥。
水泥中的碱含量应不大于0.60%或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1.2 骨料1.2.1高性能混凝土采用的细骨料应选择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中、粗河砂或人工砂。
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的规定。
1.2.2粗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3)的规定。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4d83b4d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f.png)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一、前言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材料,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高抗渗透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大型桥梁、高层建筑、核电站等重要工程中。
本文将围绕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技术标准进行详细阐述。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指标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强度、耐久性、抗渗透性、耐化学腐蚀性、抗裂性、可施工性等方面。
1.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是衡量其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
其强度等级一般为C60~C100,同时还需要满足相应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拉强度等指标。
2.耐久性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其主要表现为长期使用期间不易产生裂缝、龟裂等问题。
同时,高性能混凝土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耐冻融性、耐碱性和耐久性等指标。
3.抗渗透性高性能混凝土应具有较好的抗渗透性,能够有效防止地下水、雨水等外部水源的渗透。
其主要指标包括渗透系数、抗渗压力等。
4.耐化学腐蚀性高性能混凝土应具有较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能够有效抵御酸碱性物质的侵蚀。
其主要指标包括碱度、氯离子含量、硫酸盐含量等。
5.抗裂性高性能混凝土应具有较好的抗裂性,能够有效防止裂缝的产生和扩展。
其主要指标包括收缩性、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等。
6.可施工性高性能混凝土应具有较好的可施工性,能够满足施工操作的需要,同时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坍落度等指标。
三、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技术标准1.材料选用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应选用优质的水泥、细集料、粗集料、外加剂等材料。
其中,水泥应选用高强度水泥或粉煤灰,细集料应选用细度模数适中的细砂,粗集料应选用骨料直径在10mm以上的优质碎石或砾石,外加剂应选用高效减水剂、缓凝剂、增强剂等。
2.拌合比设计高性能混凝土的拌合比设计应根据具体使用要求进行制定,同时还需要考虑原材料的性能和施工操作的实际情况。
一般情况下,拌合比中水灰比应控制在0.25~0.35之间,同时还需要控制各组分的配比。
3.施工工艺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应根据具体使用要求进行制定,同时还需要考虑原材料的性能和施工操作的实际情况。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dd91c00975f46527d3e170.png)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一、编制依据:1、施工指导性文件1)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关于推广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实施意见的通知,乌政办【2011】241号文2)关于在乌鲁木齐地区加快应用高性能混凝土的通知,乌建发【2014】46号文3)关于下发《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相关技术要求》的通知,乌建发【2014】47号文4)关于高性能混凝土检测有关事宜的通知,乌建发【2014】291号文5)关于在乌鲁木齐地区进一步规范新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的通知,乌建发【2015】81号文6)关于举办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培训的通知,乌建发【2016】263号文2、施工采用的规范标准1)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7—20062)高新更混凝土应用技术指南(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3)高性能混凝土评价标准JGJ/T385—20154)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JGJ/T3285)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6)普通混凝土长期性和耐久性试验方法GB/T50082 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51004—2015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9)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03、施工图纸二、工程概况1、基本概况2、设计高性能混凝土部位情况三、施工部署1、施工要求本工程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先施工垫层、防水板、地梁、柱基、墙、梁、板采用汽车泵泵送,先下后上。
根据施工工序及工期安排、混凝土浇筑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若混凝土浇筑量较大白天不能浇筑完成又不能留置施工缝时,现场管理人员分成两班,每班12h,各专业有关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跟班作业,负责检查,同时做好各方协调工作。
2、主要机具准备四、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1)施工技术人员认真熟悉施工图纸,对于施工图纸存在不合理地方,有义务向设计人员提出,了解混凝土等级和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抗冻融指数、抗硫酸盐指数等后浇带及施工缝的构造要求2)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重点、难点编制施工技术方案,报公司职能科室审核、建筑施工单位技术总负责人签字实施3)制定混凝土试块、试验计划、选择合理的检测单位2、材料准备1)根据施工图纸设计的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指数要求,选择考核从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专业委员会审核通过的企业签订供货合同。
高性能砼对原材料的基本要求
![高性能砼对原材料的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efeaf43f0912a2161479298a.png)
高性能混凝土对原材料的基本要求1、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化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
针对不同用途要求,不同环境条件,不同施工工艺流程,高性能混凝土对下列性能有重点地予以保证: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经济性。
为此,高性能混凝土在配制上的特点是低水胶比,选用优质原材料,除了水泥、水、集料外,还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外掺料(磨细矿渣、优质粉煤灰、硅粉等)和高效外加剂。
高性能混凝土不仅是对传统混凝土技术的重大突破,而且在节能、节料、工程经济、劳动保护以及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环保型、集约型的新型材料。
2、制作高性能混凝土选用材料的基本要求2.1 水泥:主要胶凝材料。
对于普通混凝土只需考虑水泥的强度。
而高性能混凝土的水胶比很低,要满足施工要求,水泥用量就很大;另一方面,为了尽量降低混凝土的内部升温、减小收缩,为了使混凝土有足够的弹性模量和体积稳定性,又应当对胶凝材料的总量加以限制,尽量降低水泥用量,所以用对于高性能混凝土,水泥的流动性比强度更重要,并且还需要作和外加剂的相容试验。
耐久性混凝土应选用旋窑的水泥,禁止使用立窑水泥。
水泥的技术要求见表1。
2.2 集料:为了保证高性能混凝土的各种性能要求,必须对材料组分的粒型、尺寸、级配、孔结构、集料界面区结构、集料中有害物质含量以及各种集料的相互作用、物理力学等严格要求。
粗、细集料的技术要求见表2—表7。
2.3 外加剂(聚羧酸高效减水缓凝剂):用来改变混凝土的水胶比,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指标。
用低水胶比和低用水量与工作性能之间的矛盾,来改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前期强度,增加混凝土的粘聚性、保水性,减少其经时损失(在一小时的损失不大于5cm),并在混凝土中引入孔径小于200μm的独立毛细孔来增加混凝土的抗冻性。
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要求-实施细则
![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要求-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91c42c046c175f0e7cd1375b.png)
实施细则一、建设单位建设单位严格遵照政府相关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有关规定,对属于应用范围内的工程项目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并在相关程序中予以明确。
同时,应向配合比设计单位提供地质环境勘察资料,设计文件等资料,方便配合比设计单位进行配合比设计。
二、设计单位1、混凝土结构设计单位建筑结构设计单位应按照地质勘察报告结果,根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中的要求,在设计说明书中明确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耐久性能(抗渗等级、抗冻等级、电通量、氯离子扩散系数、抗侵蚀能力和抑制碱骨料反应能力等)、力学性能(强度等级)、体积稳定性等相关指标。
同时,国家相关规范中关于外防水、外防腐等要求与高性能混凝土的自防水、自防腐性能并不矛盾,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内外双防效果更佳。
当混凝土结构处于多种劣化因素(如:冻融破坏、硫酸盐侵蚀、碱骨料反应等)共同作用下,应针对劣化因素对混凝土结构的破坏进行具体分析,采取适当措施解决其耐久性问题,所采取的耐久性技术措施应同时满足每种环境作用的要求,务必保证在多种劣化因素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稳定:如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劣化因素的,以劣化因素作用等级最高的作为结构所处环境的作用等级。
如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劣化因素的作用等级相同时,一般应再提高一级作为结构所处环境的作用等级,以考虑多项作用共同发生时可能加重的后果。
结构构件的混凝土技术性能应同时满足耐久性和承载能力的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单位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单位应具有丰富的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经验和案例(原则上研究时间不少于5年,取得相关研究成果,且成功运用的工程项目不少于8项)。
针对具体工程进行配合比设计时,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进行设计,满足材料所需的力学性能、工作性能、耐久性能和体积稳定性能。
当配合比与现行规范发生冲突时需进行实验论证,以实验论证的结果为准。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cb4e085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d2.png)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一、前言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HPC)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高可塑性和高耐久性等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桥梁、水利工程、道路、机场、隧道等重要工程领域。
本文旨在制定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规范其生产、施工和应用过程,提高其质量和性能,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二、HPC的基本要求1. 原材料:水泥、砂、石子、水和添加剂等原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确保质量稳定。
2. 水灰比:HPC的水灰比要低于0.35,以确保其高强度和高耐久性。
3. 砂率:HPC中的砂率一般在30%~40%之间。
4. 石子:石子的粒径应小于1/3混凝土的厚度,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5. 添加剂: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以增强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
6. 施工环境:HPC的施工环境应符合设计要求,保持恒定温度和湿度,以确保混凝土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三、HPC的生产工艺1. 配合比:HPC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要求、原材料质量和施工环境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配比,以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
2. 搅拌:HPC的搅拌时间一般为3~5分钟,搅拌速度应逐渐加快,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 浇筑:HPC的浇筑应遵循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保持恒定的浇筑速度和浇筑高度,避免混凝土的分层和空洞。
4. 振捣:HPC的振捣应采用高频率、低振幅的振动器,避免过度振捣和振动过度,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5. 养护:HPC的养护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保持恒定的养护时间和养护环境,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四、HPC的性能要求1. 强度:HPC的强度要符合设计要求,一般要求抗压强度在60MPa以上。
2. 耐久性:HPC的耐久性要符合设计要求,一般要求抗氯离子渗透性、碳化深度和凝胶化深度等指标均符合要求。
3. 干缩性:HPC的干缩性要符合设计要求,一般要求干缩率小于0.05%。
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
![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991759d0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26.png)
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建筑材料,它在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方面都有着出色的表现。
为了充分发挥高性能混凝土的优势,确保工程质量,必须严格遵循其施工技术要求。
一、原材料的选择与控制1、水泥应选用质量稳定、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的水泥。
优先选择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高、水化热适中,有利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发挥。
同时,要注意控制水泥的细度和凝结时间,以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发展。
2、骨料高性能混凝土对骨料的质量要求较高。
粗骨料应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碎石,其最大粒径要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和钢筋间距来确定,一般不宜超过 25mm。
细骨料宜选用中砂,细度模数宜在 26 30 之间,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应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3、矿物掺合料矿物掺合料是高性能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有粉煤灰、矿渣粉、硅灰等。
这些掺合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提高耐久性和降低水化热。
粉煤灰应选用品质优良、烧失量低的产品;矿渣粉的活性指数要符合要求;硅灰的比表面积大,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但使用时要注意其掺量,避免过多导致混凝土收缩增大。
4、外加剂外加剂的选择和使用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至关重要。
高效减水剂能够在保持混凝土坍落度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缓凝剂可以调节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适应施工需要。
引气剂可以引入微小气泡,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渗性。
但外加剂的使用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和试验确定的掺量进行,避免超量使用造成不良影响。
二、配合比设计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综合考虑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耐久性和经济性等因素。
一般采用绝对体积法或质量法进行设计,通过试配和调整确定最终的配合比。
在配合比设计中,要控制水胶比,一般不宜大于 04。
同时,要合理确定水泥、矿物掺合料、骨料和外加剂的用量,以达到预期的性能指标。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还应根据工程所处的环境条件,确定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和氯离子、碱含量等限值。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56e59a22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4.png)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一、前言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建筑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桥梁、隧道、高层建筑等工程领域。
本文旨在介绍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技术规程,包括材料的选用、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二、材料选用1.水泥高性能混凝土中使用的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建议采用42.5级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复合细粉水泥。
2.骨料骨料应选用硬质、坚固、无裂缝的天然石料或人造骨料。
建议采用粗骨料直径为5-20mm,细骨料直径为0.15-5mm。
3.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中可适量添加粉煤灰,建议添加量为水泥用量的10%-30%,可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裂性。
4.外加剂可根据需要添加减水剂、缓凝剂、增强剂等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三、配合比设计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工程需要和材料性能进行设计,保证混凝土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一般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设计:1.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要求的抗裂性能。
2.根据骨料的种类、级配、含量等确定配合比的基本要求。
3.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一般应控制在0.3-0.4之间。
4.根据需要添加适量的外加剂,如减水剂、缓凝剂、增强剂等。
5.进行试配,通过实验确定最终配合比。
四、施工工艺1.搅拌高性能混凝土的搅拌应采用强制搅拌方式,控制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2.浇筑浇筑时应采取适当的施工工艺,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一般应采用分层浇筑或振捣浇筑方式,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应采用泵送方式。
3.养护高性能混凝土的养护应按照规定进行,通常应保持湿润状态,并进行适当的覆盖保护,以保证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耐久性。
五、质量检验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配合比试验:检验混凝土的水灰比、骨料含量、外加剂掺量等。
2.强度试验:测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
3.密实度试验: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空隙率、孔隙度等。
4.耐久性试验:测定混凝土的抗渗性、耐久性等。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29a554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0a.png)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一、前言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高强、高耐久、高流动性、高密实、高耐磨、高抗渗、高抗冻、高抗裂等综合性能的混凝土,应用范围广泛,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核电站、水利工程、港口码头等重要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应用技术标准,对于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工程应用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材料选择1.水泥高性能混凝土应采用强度等级为P.O 42.5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高性能水泥,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水泥》(GB 175-2007)要求。
2.骨料高性能混凝土应采用粒径分布合理、洁净度高、硬度大、抗压强度高的优质骨料,骨料应符合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用骨料》(GB/T 14684-2011)要求。
3.矿物掺合料高性能混凝土应采用细度合适、化学成分稳定、活性高、矿物掺量适宜的矿物掺合料,矿物掺合料应符合国家标准《矿物掺合料》(GB/T 18046-2008)要求。
4.外加剂高性能混凝土应采用适量的外加剂,包括高效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气泡剂、膨胀剂等,外加剂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T 8077-2008)要求。
三、配合比设计1.强度等级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根据工程要求确定,应满足设计要求。
2.流动性要求高性能混凝土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流动性指标应根据工程要求进行设计。
3.耐久性要求高性能混凝土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耐久性指标应根据工程要求进行设计。
4.配合比设计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工程要求进行设计,应满足强度、流动性、耐久性等要求。
四、施工工艺1.拌合高性能混凝土应采用强制拌合方式,拌合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气温、风速等因素进行确定。
2.浇注高性能混凝土应采用振捣或自流平方式进行浇注,浇注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渣浆分层、分散等现象。
3.养护高性能混凝土的养护应采用湿养护方式,养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气温、湿度等因素进行确定。
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应用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3d2dd8d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a2.png)
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应用技术规范一、前言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材料,它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抗渗性强、施工性好等优点。
因此,在建筑、桥梁、隧道、水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保证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效果,必须制定相应的应用技术规范。
二、材料选择1.水泥:应选用高性能水泥,其28d强度应不小于60MPa;2.细集料:应选用细度模数小、表面积大的细集料,其粒径应小于5mm;3.粗集料:应选用强度高、抗磨损性好的粗集料,其粒径应在5-20mm之间;4.矿物掺合料:应选用硅灰、粉煤灰等掺合料,其掺量应不超过30%;5.化学掺合料:应选用高效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等化学掺合料,掺量应按照设计要求确定。
三、混合比设计高性能混凝土的混合比设计应考虑以下几点:1.保证强度: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28d强度,保证混凝土的强度;2.保证抗渗性: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水灰比和掺合料的掺量,保证混凝土的抗渗性;3.保证施工性:应根据工程要求和施工条件确定混凝土的流动性,保证混凝土的施工性。
四、配合比计算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水灰比和掺合料的掺量;2.计算水的用量;3.计算水泥的用量;4.计算细集料的用量;5.计算粗集料的用量;6.计算掺合料的用量。
五、施工工艺1.拌合:应采用机械搅拌的方式,确保混凝土均匀一致;2.运输:应采用混凝土泵送的方式,避免混凝土的分层和气孔产生;3.浇筑:应在混凝土初凝前浇筑,避免混凝土的脱水和裂缝产生;4.养护:应采用湿养护的方式,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六、质量控制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应对水泥、集料、掺合料等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确保符合指标要求;2.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进行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等性能测试,确保混凝土的质量;3.施工的质量控制:应对混凝土的拌合、运输、浇筑、养护等环节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施工质量。
七、安全注意事项1.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泵等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安全可靠;2.混凝土的运输、浇筑等过程中应加强安全防护,防止事故发生;3.施工现场应加强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标准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2c0ccbc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0d.png)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标准一、前言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耐磨性、耐化学腐蚀性、难燃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隧道、地铁、水电站等工程中。
本文将从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工艺等方面,详细介绍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标准。
二、原材料1、水泥高性能混凝土的水泥应采用42.5级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其含量应不低于400kg/m³。
2、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的骨料应采用粒径小于20mm的碎石或卵石,其强度不低于混凝土强度的80%。
3、细集料高性能混凝土的细集料应采用粒径小于5mm的天然砂或人工砂,其含量应不超过混凝土总骨料含量的30%。
4、水高性能混凝土的水应采用清洁无杂质的自来水或净水,其PH值应在6-8之间。
5、外加剂高性能混凝土的外加剂应采用高效减水剂、缓凝剂、增稠剂等,其类型和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三、混凝土配合比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质量确定,其配合比设计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的要求。
四、施工前准备1、施工前应对模板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模板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明显变形和破损。
2、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进行清洁,去除表面的灰尘、油污等杂质。
3、浇筑前应对钢筋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无生锈、弯曲等现象。
4、浇筑前应对预留孔、槽口等进行清理,确保其无杂物、油污等。
五、施工工艺1、浇注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进行模板的布置和固定,模板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拼接,搭接清晰、牢固。
2、浇筑前应进行混凝土的试块制作,试块数量应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确定,试块应在混凝土浇注后24小时内进行制作。
3、混凝土浇注前应进行试块标识,标识应包含混凝土标号、试块编号、浇筑日期等信息,以便于后期的试验和检验。
4、混凝土浇注前应进行浇注高度的测量,确保浇注高度符合设计要求。
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相关技术要求
![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相关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4c35f2b0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a8.png)
乌鲁⽊齐市⾼性能混凝⼟相关技术要求乌鲁⽊齐市⾼性能混凝⼟相关技术要求⼀、原材料1.1 ⽔泥1.1.1在⼀般情况下,配制⾼性能混凝⼟必须选⽤硅酸盐⽔泥(P.Ⅰ型、P.Ⅱ型)或普通硅酸盐⽔泥(P.O型),不得使⽤P.SA、P.SB、P.P、P.F、P.C等种类的⽔泥。
选⽤的⽔泥应符合现⾏国家标准《通⽤硅酸盐⽔泥》(GB175-2007)的规定,且其⽐表⾯积应⼩于380m2/kg。
1.l.2配制C80及其以上强度的⾼性能混凝⼟,应选⽤强度等级不低于52.5MPa的⽔泥。
1.1.3根据《抗硫酸盐硅酸盐⽔泥》(GB748-1996),对混凝⼟所处环境⽔中SO42-浓度⾼于20250mg/L或环境⼟中SO42-浓度⾼于30000mg/L的⾼性能混凝⼟,宜采⽤⾼抗硫酸盐硅酸盐⽔泥+辅助胶凝材料的形式或直接使⽤)中硫铝酸盐⽔泥(《硫铝酸盐⽔泥》,GB 20472-2006)的⽅式解决,其他情况下建议使⽤普通硅酸盐⽔泥+辅助胶凝材料的⽅法解决。
具体配合⽐需满⾜本⽂2.4条的规定。
1.1.4 根据《中热硅酸盐⽔泥、低热硅酸盐⽔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泥》(GB200-2003),对于⽔化热或绝热温升要求很低的⼤体积⾼性能混凝⼟,可以选⽤中低热硅酸盐⽔泥。
1.1.5 由于⾻料资源条件所限,不得已使⽤⾼碱活性⾻料(即《普通混凝⼟长期性能或耐久性能试验⽅法标准》GB/T50082-2009碱-⾻料反应实验中,当52周的测试龄期内,膨胀率超过0.04%时,或《普通混凝⼟⽤砂、⽯质量及检验⽅法标准》JGJ52-2006碱活性试验快速法中,当14天膨胀率⼤于0.20%,引起AAR)时,可选⽤低碱⽔泥。
⽔泥中的碱含量应不⼤于0.60%或由买卖双⽅协商确定。
1.2 ⾻料1.2.1⾼性能混凝⼟采⽤的细⾻料应选择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中、粗河砂或⼈⼯砂。
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现⾏⾏业标准《普通混凝⼟⽤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法标准》(JGJ52-2006)的规定。
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关于推广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实施意见的通知
![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关于推广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实施意见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468f7e2e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ef.png)
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关于推广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6.12•【字号】乌政办[2011]241号•【施行日期】2011.06.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关于推广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实施意见的通知(乌政办〔2011〕241号)乌鲁木齐县、各区人民政府,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管委会,市属各委、局、办,各相关单位:《关于推广使用高性能混凝土的实施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批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六月十二日关于推广使用高性能混凝土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推动建筑行业节能减排,促进我市混凝土技术进步,根据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大力推广高性能混凝土等新型建筑材料的有关要求,结合实际,现就推广使用高性能混凝土提出本实施意见。
一、推广使用高性能混凝土的重要性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设工程规模不断扩大,传统混凝土已不能满足现代工程技术要求,尤其是在我市冻融、硫酸盐侵蚀、碱骨料等环境破坏严重的情况下,易造成混凝土结构强度减弱,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高性能混凝土作为新型高技术产品,通过低水胶比、掺用高效减水剂和矿物细掺料等,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大体积和高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可减少因修补或拆除陈旧混凝土结构物造成的浪费和建筑垃圾,并大量利用了加工磨细的工业废渣(粉煤灰、锂渣、硅灰等),减少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在节能减排、工程经济、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混凝土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总量控制为原则,大力发展高性能混凝土,推动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目标“十二五”期间,高性能混凝土在建设工程中应用取得实质性进展,建立健全高性能混凝土研发、生产、推广应用和监督管理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相关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和技术支撑体系,建成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材料和产品体系,培养一批高性能混凝土专业人才,高性能混凝土示范应用达到一定规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相关技术要求一、原材料1.1 水泥1.1.1在一般情况下,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必须选用硅酸盐水泥(P.Ⅰ型、P.Ⅱ型)或普通硅酸盐水泥(P.O型),不得使用P.SA、P.SB、P.P、P.F、P.C等种类的水泥。
选用的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的规定,且其比表面积应小于380m2/kg。
1.l.2配制C80及其以上强度的高性能混凝土,应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52.5MPa的水泥。
1.1.3根据《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GB748-1996),对混凝土所处环境水中SO42-浓度高于20250mg/L或环境土中SO42-浓度高于30000mg/L的高性能混凝土,宜采用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辅助胶凝材料的形式或直接使用)中硫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GB 20472-2006)的方式解决,其他情况下建议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辅助胶凝材料的方法解决。
具体配合比需满足本文2.4条的规定。
1.1.4 根据《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GB200-2003),对于水化热或绝热温升要求很低的大体积高性能混凝土,可以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
1.1.5 由于骨料资源条件所限,不得已使用高碱活性骨料(即《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或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2009碱-骨料反应实验中,当52周的测试龄期内,膨胀率超过0.04%时,或《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碱活性试验快速法中,当14天膨胀率大于0.20%,引起AAR)时,可选用低碱水泥。
水泥中的碱含量应不大于0.60%或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1.2 骨料1.2.1高性能混凝土采用的细骨料应选择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中、粗河砂或人工砂。
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的规定。
1.2.2粗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3)的规定。
1.2.3 配制C60以下强度等级高性能混凝土的粗骨料可选用卵石。
1.2.4配制C60以上强度等级高性能混凝土的粗骨料可选用碎卵石或碎石。
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宜采用5-10mm和10-20mm两级配合。
1.2.5 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结构混凝土,其所使用的粗细骨料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进行碱活性检验时,首先应采用岩相法检验碱活性骨料的品质、类型和数量。
当检验出骨料中含有活性二氧化硅时,应采用混凝土棱柱体试验方法,也可用快速砂浆棒法进行碱活性检验;当采用岩相法检验出骨料中含有活性碳酸盐时,应采用岩石柱法进行碱活性检验。
1.3 辅助胶凝材料1.3.1高性能混凝土中的辅助胶凝材料是指超细矿物质掺合料,如硅灰、磨细矿渣粉、Ⅰ级和Ⅱ级粉煤灰、磨细锂渣粉(乌市独有)以及上述两种或多种复合而成的微细粉等。
1.3.2 辅助胶凝材料在高性能混凝土中能够起到微集料填充、二次水化以及改善混凝土水泥石-骨界面过渡区的作用,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度、匀质性、耐久性、强度、适用性等性能。
是不可缺少的功能性材料。
1.3.3辅助胶凝材料的品质是高性能混凝土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些超细矿物掺合料的重要前提条件。
因此,高性能混凝土中所选用的辅助胶凝材料应符合下列标准质量要求:1、选用粉煤灰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标准的Ⅰ级、Ⅱ级粉煤灰技术要求或符合《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2002)标准中Ⅰ级、Ⅱ级磨细粉煤灰技术要求;粉煤灰的细度根据乌鲁木齐材料的特点,选取比表面积≥450m2/kg。
2、选用的矿渣粉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2008)标准中S105和S95技术要求或符合《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376-2002)标准中Ⅰ级和Ⅱ级磨细矿渣的技术要求;矿渣粉的细度根据乌鲁木齐材料的特点,选取比表面积≥450m2/kg。
3、选用的硅灰应符合《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2002)标准中硅灰的技术要求。
4、选用的锂渣粉应参照《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2002)标准中Ⅱ级磨细矿渣的技术要求;锂渣粉的细度根据乌鲁木齐材料的特点,选取比表面积≥450m2/kg。
1.3.4 由上述矿渣粉、粉煤灰、硅灰、沸石粉、锂渣粉等掺合料按适当组合比例,经加工而成的复合型辅助胶凝材料,优势互补,改善混凝土性能效果更佳。
但此类产品仍须通过专家论证和产品备案,形成企标后方可应用于高性能混凝土中。
1.3.5辅助胶凝材料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适宜掺量也是科学合理地利用超细矿物质掺合料、改善与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等性能的必要条件。
因此,辅助胶凝材料的适当掺量应依据实际工程项目要求,在进行全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
1.3.6工程中选用的辅助胶凝材料的放射性应满足《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10)的要求,内、外照射指数均必须≤1.0。
1.4 外加剂1.4.1高性能混凝土必须掺加高效减水剂或高性能减水剂,并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技术要求,这是实现采用低水胶比,减少用水量、降低混凝土胶凝材料总量又能较多掺加辅助胶凝材料而改善和提高混凝土密实度的有效配制技术措施。
1.4.2所选用的高效减水剂或高性能减水剂的品种与掺量,应该用工程所选用的水泥和辅助胶凝材料,通过减水剂与水泥+辅助胶凝材料的相容性实验确定。
水胶比≤0.30或强度≥C60高强混凝土宜选用高性能减水剂。
当使用高性能减水剂时,应采用混凝土拌合物的方法来选择确定减水剂的品种与掺量。
1.4.3根据需要高性能混凝土也可选用缓凝剂、引气剂、膨胀剂等化学外加剂。
一般应通过混凝土拌合物或相应试件进行试验选择确定。
1.4.4 高性能混凝土中所选用的化学外加剂必须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标准要求。
应用时应遵循《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的规定。
1.5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1.5.1高性能混凝土的拌合和养护用水,必须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2006)的规定。
二、配合比设计2. 1 一般规定2.1.1高性能混凝土和传统的混凝土一样,都是属于典型实验学科。
其配合比应根据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设计使用年限和工程要求,进行设计和试验研究,以确保其符合工程施工要求的工作性、结构混凝土设计使用年限的强度和耐久性要求,从而择优选择确定推荐配合比。
2.1.2耐久性设计应考虑混凝土结构所处外部环境中劣化因素的作用,并使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内不超过允许劣化状态。
2.2 高性能混凝土强度设计2.2.1当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低于C60时,其试配强度应按下式确定:f cu,o≥f cu,k+l. 645σ(2.2.1)式中f cu,o——混凝土试配强度(MPa);f cu,k ——混凝土强度标准值(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当无统计数据时,混凝土强度小于C20时取4,混凝土强度在C25-C45之间时取5,混凝土强度在C50-C55之间时取6。
2.2.2 当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等级≥C60时,其试验强度按下式确定:f cu,o≥ 1.15f cu,k(2.2.2)式中f cu,o——混凝土试配强度(MPa);f cu,k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MPa);2.2.3高性能混凝土的单方用水量不宜大于150kg/m3;胶凝材料总量不宜大于550kg/m3,其中辅助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大于胶凝材料总量的70%;水胶比不宜超过0.40;砂率(中砂、粗砂时)宜采用38%~55%;高效或高性能减水剂的适宜掺量应根据其与胶凝材料的适应性和坍落度要求确定。
2.3 抗冻耐久性设计2.3.1新疆地处西北属严寒气候,根据国内专家对近50年的温度气象条件统计分析,西北地区年平均冻融循环118次,冻融循环易导致混凝土破坏。
因此,冻融循环是本地区室外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病害之一。
对应用而暴露在大气自然环境下的结构混凝土进行抗冻耐久性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按照《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中严寒冻融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新疆地区应用的高性能混凝土应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水饱和程度及环境水含盐和腐蚀介质不同,在经受300次快速冻融后,其抗冻耐久性指数不低于表2-1的规定值。
表2-1 混凝土抗冻耐久性指数DF (%)注:1、全年中最冷月平均气温在-8℃以下的地域为严寒地区;1、 高度饱水指冰冻前长期或频繁接触水或湿润土体,混凝土内高度水饱和;中度饱水指冰冻前偶受水或受潮,混凝土内饱水程度不高。
2、 盐或化学腐蚀下冻融指混凝土受水或受潮后所含水中有盐或化学腐蚀物质时的冻融条件。
2.3.2 混凝土抗冻耐久性指数DF 计算公式如下:DF=300PN 式(2-1)式中 DF—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指数;N—混凝土试件冻融试验进行至相对弹性模量等于60%时的冻融循环次数;P—取0.6。
(见后文黑体部分)式(2-1)中P值,即混凝土试件N次冻融循环的相对动弹模量的计算公式如下:P=f N2/f02×100% 式(2-2)式中:f N—N次冻融循环后试件自振频率,Hz;f0—冻融循环前试件自振频率,Hz;在混凝土进行快速冻融试验时,如果出现下列两种情况,应分别计算DF值:(1)当经300次冻融循环试验,P>60%时,将此时的P实测值和N=300次带入式式(2-1)中计算DF值。
(2)当冻融循环试验不到300次,P≤60%或质量损失达到5%时,将P=60%和P达到60%的实测冻融循环次数N代入式(2-1)中计算DF值。
2.3.3 水胶比大小是影响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决定性因素,新疆地区不同抗冻耐久性指数混凝土水胶比最大值可参照表2-2选择。
当抗冻混凝土的水胶比≥0.30时,应掺加优质引气剂,引气剂混凝土的含气量和平均气泡间隔系数应符合表2-3的规定。
含气量从运至施工现场的新拌混凝土中取样用含气量测定仪测量,允许绝对误差为±1%。
测定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
气泡间隔系数为从硬化混凝土中取芯样测得的数值,可按《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中直线导线法测定。
当抗冻混凝土选择的水胶比<0.30,且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时,可不掺加引气剂。
2.4 抗硫酸盐腐蚀耐久性设计2.4.1 新疆是典型的干旱区,自然环境中的土体和地下水富含硫酸盐。
硫酸盐对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硅酸三钙(C3S)和铝酸三钙(C3A)两种矿物成分水化产物Ca(OH)2、CAH会产生侵蚀;而我国水泥主要生产和混凝土中普通使用的又都是以硅酸盐水泥熟料为主的通用硅酸盐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