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2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小结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小结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第一、词法一、古今异义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二、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

2、使动用法火尚足以明也。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

三、一词多义道有碑仆道名词,路、道路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方法四、虚词以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其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乃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第二、句法一、判断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所谓前洞也。

第三、难句翻译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第三、文学文化常识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北宋杰出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的一篇游记。

这篇文章通过记游来发表议论,阐述治学处事的道理,给后人以诸多启示。

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 年 12 月 18 日-1086 年 5 月 21 日),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

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

2、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字词解释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谓,称。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3、而卒葬之:卒,最终。

4、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5、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庐冢,屋舍和坟墓。

6、距其院东五里:距,距离。

7、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山的南面。

古代称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8、有碑仆道:仆,倒。

9、其文漫灭:漫灭,模糊不清。

10、独其为文犹可识:识,辨认。

11、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谬,错误。

12、有穴窈然: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1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走到尽头。

14、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

15、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见,见到的景象。

16、有怠而欲出者:怠,懈怠。

17、不出,火且尽:且,将要。

18、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一,十分之一。

19、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左右,周围。

20、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人。

21、方是时:方,当、正在。

22、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

2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

24、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这里有尽情享受的意思。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整理《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整理【《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非常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非常,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 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到达,动词;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到达某种程度三、一词多义1. 乃①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 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假设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那么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6.舍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7.以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②夫夷以近,那么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构造,表因果,因此)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构造,表原因,……的原因)8.其⑴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 1. 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 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 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 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 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 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文言固定句式 1. 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 3. 此所以...学者不能够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四)省略句、判断句1.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

(宾语)2. 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宾语)3.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4. 此所以学者不能够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六)状语后置句1.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七)重点翻译句1.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八)多义词1. 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良乃.人,具告沛公(于是)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 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 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因为”等)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 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 然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准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6. 其 ⑴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整理重点知识点

游褒禅山记整理重点知识点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一、词类活用名作动1、始舍于其址。

舍:筑舍居住2、名之曰褒禅。

名:命名,称呼。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说出名字名作状1、有泉侧出。

侧:从旁边形作名1、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深度。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危险僻远的地方。

形作动1、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走到尽头2、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3、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享受尽动作名1、而其见愈奇。

见:见到的景象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到达的人使动用法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使……谬误,把……弄错二、一词多义1道(1)有碑仆道。

路、道路(2)何可胜道也哉?说、讲2得(1)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能够(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收获,心得3 夫(1)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那,那种(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表示要发议论,不译4 其①代词可以作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可以作指示代词(这,那);(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第三人称代词,它(2)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一人称代词,自己(3)则或咎其欲出者。

指示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4)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指示代词,指代“好游者”,译作“那些”②副词(1)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还是”、“可要”。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我们还是回去吧)三、特殊句式介词结构后置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判断句1、今所谓慧褒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4、所谓前洞也。

5、故非有至者不能至也。

6、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完整版)《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完整归纳(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完整归纳(可编辑修改word版)

《游褒禅ft记》知识点完整归纳一、通假字1.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者,……也:“者”表停顿语气,“也”表判断语气)②所谓华ft洞者,以其乃华ft之阳名之也。

(……者,……也)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者,……也)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判断句,“此”是主语,“所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判断)⑤此余之所得也(此……也)(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句①古人之观于天地、ft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定语后置①有穴窈然。

(三)省略句①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省宾语)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

(省宾语)③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省宾语)④有碑仆(于)道(省介词)(四)文言固定句式①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②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③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四、重点语句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知识归纳

游褒禅山记知识归纳

《游褒禅山记》一、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

二、古今异义①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③于是余有叹焉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三、一词多义1.道①有碑仆道②何可胜道也哉?2.名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3.其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②距其院东五里③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⑤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⑦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⑧而予亦悔其随之⑨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⑩其孰能讥之乎?4.以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③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5.之①而卒葬之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③褒之庐冢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④而余亦悔其随之⑤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6.焉①于是予有叹焉②而人之所罕至焉/ 然力足以至焉四、词类活用其下平旷,有泉侧出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常在于险远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使……谬误)五、特殊句式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所谓前洞也。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此余之所得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而卒葬之有碑仆道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六、翻译(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高中《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整理一、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①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基数词。

)②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底,达到,动词。

今天:表示另提一事,关联词。

)③ 于是余有叹焉(古义:(于是,对此)在这个时候。

今义:由于这个、因此。

)④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不同寻常。

今义:特别,副词。

)⑤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治学的人、求学的人。

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三、一词多义1.道① 有碑仆道(道路,名词)② 何可胜道也哉?(说,动词)2.名①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命名、取名,名词作动词)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说出名字,名词作动词)3.其①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那,代词,指代慧褒埋葬的.时间)② 距其院东五里(那,代词,指代慧空禅院)③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它,代词,代仆碑)④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前“其”,代词,代“穴”;后“其”,代词,代好游者)⑤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前“其”,它,代词,指代后洞;后“其”,那些,代词,代游客)⑥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它,代词,指华山洞)⑦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前一个“其”,结构助词,不译;后一个“其”,那个,指示代词)⑧ 而予亦悔其随之(自己,代词,指作者)⑨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他们,代词,指代“古之人”)⑩ 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4.以①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介词)②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③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用来,介词)④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5.之① 而卒葬之(代词,这里)②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它,代指华山)③ 褒之庐冢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结构助词,的)④ 而余亦悔其随之(代词,他)⑤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6.焉① 于是予有叹焉(兼词,于此,对这件事)② 而人之所罕至焉 / 然力足以至焉(代词,那里,指险远的地方)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①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侧,从侧面、从旁边)(二)名词作动词①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筑舍居住)②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命名、取名)③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说出)(三)形容词作动词①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四)形容词作名词①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深度)② 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的地方)(五)使动用法①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使……谬误)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高一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的知识点归纳

高一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的知识点归纳

高一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的知识点归纳高一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的知识点归纳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大家对知识点应该都不陌生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

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的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的知识点归纳 1(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文言固定句式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2.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四)省略句、判断句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

(宾语)2.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宾语)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五)状语后置句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六)重点翻译句1.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高一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的'知识点归纳 2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址、卒: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山脚;死后)2、以、故: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缘故)3、以、乃、阳: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是;山的南面)4、盖、谬: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大概;错误)5、者:而记游者甚众(的人)6、窈然:有穴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7、怠:有怠而欲出者(懈怠)8、且:不出,火且尽(将要)9、盖、十一:盖余所至,比好游者不能十一(大概;十分之一)10、既、或、咎、其、极: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既:已经;或:有人;咎:责怪;其:自己;极:尽情享受)11、得: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12、以: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能至也(因为)13、以: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14、然: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但是)15、其:其孰能讥之乎(难道)16、以、悲: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因此,由此;感叹)17、胜道:何可胜道也哉(说得完,说得清楚)二、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父:通甫,字)三、一词多义1、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是)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却)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制度)④何可胜道也哉(说)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伞)②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③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大概)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恐怕)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木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装点,掩盖)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是)四、词类活用1、舍: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作动,筑舍定居)2、名:以故其后名之曰(名作动(命名)3、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作动,命名)4、深、穷: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作名,深度。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整理【《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 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达到,动词;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三、一词多义1. 乃①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 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6.舍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7.以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8.其⑴始舍于其址。

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 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达到,动词;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三、一词多义1.乃①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 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6.舍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7.以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8.其⑴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一、山水描写:
1.王之涣以丰富的词藻描绘了褒禅山的壮美景色,如“大川之阳,有
万丈之园”、“峦头如削,山势清峭”、“云蒸霞蔚,气象万千”等。

2.描述了山上的流泉、瀑布、飞瀑和行云流水的景象,如“冷泉如泻”、“飞瀑断岩”、“山上有云海”等。

二、禅意:
1.文章中提到了禅师的禅室和禅院,以及作者向禅师请教禅学的情景,展示了禅宗的修行境界和博大精深的佛学理念。

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1.作者赞美了褒禅山的奇妙和壮美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仰慕和赞叹
之情。

2.描述了山水之间的和谐和统一,如“山明水秀”、“山色若云锦,
水色若罗绮”等,以及自然界中的万物生长和流动的景象,如“搏击飞跃”、“猿啸洞庭”等。

四、对人生境界的思考:
1.作者通过游山观景,体验大自然的恢弘和广阔,思考人生的意义和
境界。

2.描述了山水之间的变幻和人生的起伏不定,如“人未至,山径已行尽”、“人行百里,其耻诚矣”等,借此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反省。

3.通过对静心修行和倾听内心的向往,强调个人修养和内心的安宁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整理【《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达到,动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三、一词多义1.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6.舍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7.以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8.其⑴始舍于其址。

高中语文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游褒禅山记》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址、卒: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山脚;死后)2、以、故: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缘故)3、以、乃、阳: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是;山的南面)4、盖、谬: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大概;错误)5、者:而记游者甚众(……的人)6、窈然:有穴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7、怠:有怠而欲出者(懈怠)8、且:不出,火且尽(将要)9、盖、十一:盖余所至,比好游者不能十一(大概;十分之一)10、既、或、咎、其、极: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既:已经;或:有人;咎:责怪;其:自己;极:尽情享受)11、得: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12、以: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能至也(因为)13、以: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14、然: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但是)15、其:其孰能讥之乎(难道)16、以、悲: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因此,由此;感叹)17、胜道:何可胜道也哉(说得完,说得清楚)二、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父:通"甫",字)三、一词多义1、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是)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却)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制度)④何可胜道也哉(说)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伞)②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③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大概)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恐怕)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木纹)④文过饰非(装点,掩盖)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是)四、词类活用1、舍: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作动,筑舍定居)2、名:以故其后名之曰(名作动(命名)3、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作动,命名)4、深、穷: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作名,深度。

人教高中语文 必修二 3.10《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整理(有翻译)

人教高中语文 必修二 3.10《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整理(有翻译)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二 3.10《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整理(有翻译)游褒禅山记(王安石)一、实词1、道①有碑仆道:【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道:道路,名词】②何可胜道也哉?:【哪能说得完呢!】【道:说,动词】2、名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称这座山为“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

】【名:命名、取名,名词作动词】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 】【名:说出名字,名词作动词】二、虚词1、其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称这座山为“褒禅”】【那,代词,指代慧褒埋葬的时间】②距其院东五里:【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那,代词,指代慧空禅院】③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只有从它(仆碑)上面残存的字还能辨认出,叫做“花山”】【它,代词,代仆碑】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问它的深度,连那些爱好游玩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前“其”,代词,代“穴”;后“其”,代词,代好游者】⑤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大概洞内越深的地方,来到的游客就越少了。

】【前“其”,它,代词,指代后洞;后“其”,那些,代词,代游客】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它,代词,指华山洞】⑦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个主张退出的人】【前一个“其”,助词,不译;后一个“其”,那个,指示代词】⑧而余亦悔其随之:【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自己,代词,指作者】⑨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入而广泛】【他们,代词,指代“古之人”】⑩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谁还能嘲笑他吗?】【难道,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2、以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称这座山为“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因为,介词】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我与四人拿着火把走进去】【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③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我的体力还足够(用来)前进,火把还足够(用来)继续照明。

游褒禅山记重点知识点归纳

游褒禅山记重点知识点归纳

游褒禅山记重点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作者:王安石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品体裁:游记3、写作背景:作者在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 年)任舒州通判时所作。

二、重点字词1、实词11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12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

13 谬:弄错,使……错。

14 咎:责怪。

15 极:尽情享受。

16 相:帮助。

17 其:①指示代词,那。

②人称代词,自己。

18 于:①对于。

②在。

19 以:①因为。

②用来。

110 之:①的。

②指代人、物、事等。

2、虚词21 而:①表承接。

②表转折。

③表修饰。

22 然:①然而。

②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23 乃:①于是,就。

②才。

24 盖:①承接上文,解释原因,大概。

②发语词,不译。

三、重点句子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翻译: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翻译: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翻译: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翻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5、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翻译:有了志向,也不随从别人而停止,然而力量不足的,也不能到达。

6、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翻译:有了志向和力量,而且又不随从别人而松懈,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没有外物来辅助他,也不能到达。

7、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年级
高中语文必修2课内文言文挖孔训练(三)
说明:本练习考查的是第三单元的文言字词。

请解释加点的字
......,翻译划线的句子
.......,注
意活用和句式。

然后结合教材的注释和课堂笔记,用红笔进行订正
......,不懂之处做出标志
........。


9.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
..()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
有穴窈然
..(),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
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
()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之
观.(),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
..()幽暗昏惑
....()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知识总结
一、通假字
1.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名词活用为动词,尽情享受)
4.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5.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6.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7.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8.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9.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10. 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形容词用作动词,指责.)
1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1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
使……错误.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14.往往有得.(得:动词用作名词,收获)
三、特殊句式
1、文言固定句式:
(1).有怠而欲出者. (有一个……的人.)
(2).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
(3).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2、省略句: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于)之
(2).距洞百余步,有碑仆(于)道
(3).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
(4).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
(5).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宾语)
(6).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宾语)
(7).余之力尚足以(之)入,火尚足以(之)明也
3、判断句: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此余之所得也
(4).所谓华(huā)山洞者,以其乃华(huā)山之阳名之也
(5)今言“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盖音谬也
4、倒装句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介宾短语后置)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状语后置)
四、一词多义: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2. 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 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4. 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④文过饰非(掩饰)
5. 然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
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
6. 其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
⑶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个)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
⑸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
⑻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
⑿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代那些)
⒁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
⒅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7. 观
(1)古人之观与天地、山川.(欣赏)
(2)而世之雄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
五、古今异义词:
1.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一】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非常】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所以】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有叹焉. 【于是】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悲】古义:“悲”,感叹今义:悲伤.
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至于】古义:“至”是“到”,“于”为介词,引出下文地点. 今义:表提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