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予书籍赠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赠予书籍赠言

篇一: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大学生毕业后“堕落”的分析。

2.把握作者“三个方子”的精神实质。

3.使学习者在问题意识、业余兴趣、保持信心三方面均有所悟。

教学重点、难点:

1.作者提出“三种防身的药方”的具体内涵及其解释。

2.“三种防身的药方”所隐涵的价值观念。

3.平和、真诚、娓娓叙来的文章风格。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民国教授趣事

黄侃钱玄同朱自清沈从文金岳霖

“大学生乃至大学毕业生,虽然都已经是成人了,但因阅历、经验的不成熟,总还脱不了接受教训、劝谕的角色。自有大学以来,此种教训、劝谕,可谓多矣!但收效却很难一概而论。因为多的是以大人物的身份、用大口气、讲大道理,对则对矣,好则好矣,而往往难于避免空洞、教条,于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真诚感人者实不经见。”

二、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借助于央视的节目《胡适与小脚夫人》)

胡适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参加“庚款”留学考试时改名胡适,字适之。先生1891年2月17日生于上海大东门外,世为安徽绩溪人。其父胡传(字铁花,号钝夫),清岁贡生,官至淞沪厘卡总巡、台东直隶州知州,有著作《台湾纪事两种》传世。先生一生领尽风骚,1962年2月24日于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任上逝世,享年72岁。

胡适5岁开蒙,在绩溪老家私塾受过9年旧式教育,打下一定的旧学基础。1904年到上海进新式学校,接受《天演论》等新思潮,并开始在《竞业旬报》上发表白话文章。1910年夏赴美留学,先入康乃尔大学习农科,后转入文科;1915年进哥伦比亚大学,追随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学习哲学。1917年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古代中国逻辑方法之进化》。

在此期间,胡适热心探讨文学改良方案,并试作白话诗。

而与《新青年》主编陈独秀的通信,以及《文学改良刍议》一文的发表,更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文学革命。同年胡适学成归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至此一发而不可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

三、课文解读

新一届毕业生成功的同时,也不由不依据自己的经验,为他们写下几句,既是临别的赠言,又是对着全国的学子发言,于是有此文章。

1、提出问题:

文章首先指出,“”毕业生们,无论走哪条就业之路,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是的,“堕落”,作者说得很重。危言耸听?不是的。”

2、分析问题:

在作者看来,学生离开学校,设若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识的欲望,或者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的追求,成为庸人、顺民,就是堕落!这标准悬得不低,千百万匹夫匹妇,都是如此过活,为什么独独要求大学生不可以?因为在作者眼中,大学生是社会的栋梁,国家的中坚,民族的希望,文化的承传者,对己身的要求必须有所不同。这一段可称当头棒喝,不由人不对下面所谈之“救命的药方”心存期冀。

3、解决问题:

“三种防身的药方”或称“防身的锦囊””

“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

经多年反复“提纯”、“精选”不必屡试不爽,当得起“验方”

这方子分别是:其一,“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里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有每事问。”可见这“问题丹”获得众医家一致认可。“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近代美国科学哲学家K.p.波普尔说:“科学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始于问题。”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科学哲学家库恩在《科学革命》一书中说:科学始于问题。胡适倒不以科学研究上的成功立论,他的着眼点在人的精神生活的充实,故用“恋爱一个女子”作比,又强调:“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的智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极言其重要。

其二,“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在工作就业不如意(不是薪酬不如意,负担重不如意,而是今天所谓“专业不对口”)的情况下,要保持求知(也是求智)的兴趣和生活的理想主义,只有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即是说,应以高尚的、健康的业余爱好,正确地利用闲暇时间。而这也是精神生活的需要:“我们要想生活不苦痛或不

堕落,只有多方发展业余的兴趣,使我们的精神有所寄托。”

其三,“总得有一点信心”。这也是作者重点论述的一项。在世事不如意之际,“正是我们要培养我们的信心的时候!”胡适先论“因果的铁律”以作鼓舞:“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又改造佛典里的一句话以成激励:“功不唐捐!”再细述科学家巴斯德的事迹,强调应该对学问、学术,抱“有绝大的信心”。

不难看出,这位启蒙先驱是借此阐发他的一以贯之的理想。他对学生的企盼,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他一生对各种学问都有浓厚的兴趣,孜孜以求,多谈问题,晚年致力于“业余”研究《水经注》──以致有人惋惜他为此浪费了太多的精力,岂不知那正是他在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对政治也逐渐丧失信心的情况下,追求其精神生活的一种表征──都是明证。

四、写作特点:

1、语言风趣平实

2、饱含深情

3、励志性

五、小结:本文虽不是演讲的实录,而是一篇拟写的演讲稿,但其口吻,其结构方式,其遣词造句,都是瞄准演说词而为。知情者言,胡适在美国上学时曾专门练过演讲,早

在学生时代,他的演说已经十分出名。胡适的演讲水平十分了得,一派国士风度,带点南方口音的官话(近似普通话),缓疾相间,轻重有序,尤其是结末的几句,铿锵有力,掷地作金石之声。尤其令人不能忘怀的是那篇1960年6月18日在台湾成功大学演讲的《防身的三味药》──以一位长辈的殷殷告诫,满怀热诚真挚、推心置腹地勉励学子,演讲词感情真挚,富有感染力,语言生动,出神入化,似行云流水,又跌宕起伏、张弛有度、文白相间、警语迭出。从本文亦可略窥一二。

作者以师长、名家身份,面对自己教过的学子,却毫无盛气凌人之气,而是口气平和,字里行间蕴藏着诚恳与真情,谆谆嘱咐,娓娓而谈,苦口婆心,语重心长,使人感动奋发。这不但是为人的根本,也正是为文的根本。

五、拓展:

1.面对今天的实际,你认为胡适的这三条还有坚持的必要与可能吗?

2.反躬自问:我们在大学求学时代,“求知识的欲望”和“理想的人生的追求”是否足够强烈?

3.本文带有励志性,但没有特别强烈的语气,你认为这样写好吗?是否缺乏打动人心的力量?

六、作业

请就本文内容,结合自身情况写写自已的毕业感想。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