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社会行为教案刘佳精选
初中道德与法治_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融入社会,自觉养成亲社会行为能力目标:在社会实践中自觉培养亲社会行为习惯,提高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能力。
知识目标:明确谦让、分享、助人的表现、方式和意义。
明确为社会做贡献的方式【教学重难点】重点:我为社会做贡献难点:学会谦让、分享、助人【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初步感悟活动设计:学生欣赏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播放公益短片《天堂与地狱》,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感想?(教师归纳总结:行为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爱、团结、互助的关系,为了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本节课探讨的话题是:养成亲社会行为。
)课件展示:课题第11课关心社会亲近社会二、养成亲社会行为师:作为社会的一员要养成亲社会行为,我们应具备哪些良好的品质?环节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活动一:校园剧场走进生活课件2 展示:故事大概:挤公交车,甲踩了乙的脚。
乙:你眼瞎了?甲:对不起乙:对不起有用吗?我也踩你一下!甲:你这人怎么这样?乙:我怎么了?不服气吗?甲:难道怕你不成?学生表演小品。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会出现什么结果?谈谈你所了解的关于谦让的典故或者名句。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谦让,为什么要谦让。
)师:谦让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要学会谦让,不要骄傲自满。
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们在谦让中和家人、朋友和睦相处,谦让让生活不再发生争吵。
生活中你做到谦让了吗?“在公交车上让座”、“在学校楼梯上右行礼让”给老人、儿童让座,课件展示:各抒己见师:孟杰看到了学校举办羽毛球比赛的通知,发现和他争夺第一名的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大河,该不该把第一名让给大河呢?孟杰十分烦恼。
生:师:由此可见,谦让反对的只是对个人私利的争,而不排斥原则问题上的争,我们要学会该争的积极去争,该让的一定要让,既要养成谦让的品质,也要培养敢于竞争的精神。
养成亲社会行为公开课教案
一、养成亲社会行为公开课教案二、章节名称:第一章亲社会行为的概念与意义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亲社会行为的概念。
2. 让学生认识到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内容:1. 亲社会行为的定义:学生能够理解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为了维护他人利益,满足他人需要,而做出的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
2. 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学生能够认识到亲社会行为对于个人成长、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亲社会行为的例子,引发学生对亲社会行为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亲社会行为的定义和意义。
3.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有关亲社会行为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讨论成果。
4. 小组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体验亲社会行为。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和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良好习惯。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亲社会行为的定义。
2. 学生能够认识到亲社会行为的意义。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亲社会行为。
七、教学资源:1. 亲社会行为的案例。
2. 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八、教学建议:1. 教师应以生动有趣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习亲社会行为。
2. 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亲社会行为。
九、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的亲社会行为知识。
2. 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至少表现出一项亲社会行为。
十、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实际行为表现,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章节名称:第二章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与实践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亲社会行为的具体表现。
2.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亲社会行为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良好习惯。
八、教学内容:1. 亲社会行为的具体表现:学生能够列举出亲社会行为的各种表现,如帮助他人、分享、合作等。
八年级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课题:《养成亲社会行为》科目:思想品德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课时:一课时提供者:魏海丽单位: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一课的第二个项目。
热爱集体,亲近社会,积极适应社会生活是本单元的教育主题。
而本课从“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和“我为社会做贡献”两个层次进行展开。
主要引导学生认识这些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养成亲社会行为。
并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融入社会,自觉养成亲社会行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能力目标: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知识目标:学会谦让、分享、助人,积极为社会做贡献。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课前我们队学生进行了亲社会行为的问卷调查,了解到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同伴,又受到长辈的过分保护,社会教育极度匮乏,导致青少年社会化的严重缺陷。
但亲社会行为的养成对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帮助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积极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尤为重要。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主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展示图片导入新课,再采用了猜词游戏、课堂辩论、情景再现、参与比赛等多种活动形式,将抽象的政治理论形象化、具体化,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去,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满活力,以达到教学目标。
再加上“六环节”导学案。
精心设计的导学案主要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
它彻底打破了传统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为社会做贡献教学难点:学会谦让、分享、助人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教师点拨: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鲁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案养成亲社会行为[001]
鲁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案养成亲社会行为[001]课程背景本课程是八年级下册的一节思想品德课,主要内容是讲述如何养成亲社会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亲社会行为;2.掌握珍惜他人劳动和财物的意义;3.了解如何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与他人和睦相处;4.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教学重点1.珍惜他人劳动和财物的意义;2.如何关心他人,帮助他人;3.与他人和睦相处。
教学难点如何教育学生养成习惯,提高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式通过展示案例、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亲社会行为?2.学生自由讨论,尝试寻找亲社会行为的定义。
讲解(20分钟)1.通过具体案例,来讲解珍惜他人劳动和财物的意义,引导学生了解珍惜劳动和财物的重要性。
2.讲解如何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与他人和睦相处等亲社会行为。
讨论(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一个关于亲社会行为的问题。
2.每个小组结束后,可以有一个代表发言,讲述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强化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和重要性。
情景模拟(30分钟)1.将学生分成两组,给每组一份情境模拟题,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在模拟情境中尝试展示亲社会行为。
2.结束后,让学生互相评价学习效果,并给予建议和指导。
总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强调珍惜他人劳动和财物、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和睦相处等亲社会行为的知识点;2.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及要点。
课后作业1.将本节课所学内容记录在笔记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2.继续关注新闻和社会热点,寻找与亲社会行为相关的信息,并做相关笔记。
总结在鲁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中,学习和了解亲社会行为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素质之一。
本节课程通过案例展示、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了解了亲社会行为的定义和行为方式,有利于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和爱心,并能培养良好的亲社会行为习惯。
养成亲社会行为公开课教案
养成亲社会行为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亲社会行为的含义,认识到亲社会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合作分享、助人为乐等亲社会行为。
3. 提高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亲社会行为的定义与例子2. 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3. 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策略4. 亲社会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 亲社会行为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学会在生活中表现出亲社会行为。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社会活动中主动承担责任、关心他人、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亲社会行为。
3. 实践演练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实际操作,培养亲社会行为。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亲社会行为定义、例子、重要性等内容的教学课件。
2. 案例材料:准备一些关于亲社会行为的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3.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用于实践演练环节。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亲社会行为?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亲社会行为的经历?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教师总结并引入亲社会行为的主题。
二、亲社会行为的定义与例子(10分钟)1. 教师讲解亲社会行为的定义,即有益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
2. 举例说明亲社会行为的具体表现,如帮助他人、分享物品、关心他人等。
3.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亲社会行为例子。
三、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10分钟)1. 教师讲解亲社会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学生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认识到亲社会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四、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策略(10分钟)1. 教师介绍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策略,如培养同理心、鼓励合作与分享、培养责任感等。
养成亲社会行为公开课教案
养成亲社会行为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亲社会行为的含义,认识到亲社会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合作共享、助人为乐等亲社会行为。
3. 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践行亲社会行为。
二、教学内容:1. 亲社会行为的定义与意义2. 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合作共享、助人为乐等3. 亲社会行为在社会实践中的重要性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互助故事,引发学生对亲社会行为的关注。
2. 讲解:介绍亲社会行为的定义、意义和表现,引导学生认识到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讨论发生在身边的亲社会行为案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亲社会行为的具体表现。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亲社会行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5. 实践活动:设计一个亲社会行为实践计划,让学生在课后一周内践行亲社会行为,并记录感受。
四、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实践记录,评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亲社会行为的情况。
2. 学生自评:让学生谈谈在实践亲社会行为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 同伴评价:让同学们相互评价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彼此树立亲社会行为。
五、教学资源:1. 案例故事:收集一些发生在校园里的亲社会行为案例。
2. 实践计划模板:为学生提供一份亲社会行为实践计划的模板。
3. 评价表:设计一份用于评估学生实践亲社会行为的效果的评价表。
六、教学策略:1.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对亲社会行为的理解。
2. 情境模拟: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会如何应对,培养他们的亲社会行为。
3. 榜样示范:邀请一些在社会实践中表现突出的亲社会行为典型,让学生从榜样身上学到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
4. 激励评价:及时对学生在实践中的亲社会行为进行表扬和鼓励,提高他们持续践行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
七、教学活动:1. 情境剧:让学生分组创作并表演关于亲社会行为的小品,通过幽默生动的方式传递亲社会行为的理念。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案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案教案标题:培养亲社会行为的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合作、分享、关心他人和尊重他人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技巧。
教学内容:1. 亲社会行为的定义和例子。
2. 合作与分享的重要性。
3. 关心他人和尊重他人的意义和方法。
4. 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技巧。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亲社会行为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讲解亲社会行为的定义和例子:1. 解释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合作和分享。
2. 举例说明亲社会行为,如帮助他人、与他人分享玩具或食物、尊重他人的意见等。
讨论合作与分享的重要性:1. 引导学生思考合作和分享对于个人和团体的意义。
2.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合作和分享中的积极经验。
介绍关心他人和尊重他人的意义和方法:1. 说明关心他人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 分享如何关心他人和尊重他人的方法,如倾听他人的意见、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等。
教授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技巧:1. 解释沟通的重要性,以及有效沟通的要素,如倾听、表达清晰等。
2. 引导学生探讨解决冲突的方法,如倾听对方观点、寻求妥协等。
3. 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实践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技巧。
总结:1. 总结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培养和展示亲社会行为。
扩展活动:1. 分组活动:学生分组完成一项任务,鼓励合作和分享。
2. 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分角色演练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情境。
3. 亲社会行为观察:学生观察身边的亲社会行为,并记录下来,分享给全班。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和分享行为。
2. 分发亲社会行为的情境问题,让学生书面回答如何关心他人和解决冲突。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亲社会行为的例子。
2. 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的问题指导。
3. 亲社会行为情境问题的评估材料。
初中道德与法治《养成亲社会行为》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三1.5 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三2.5 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三3.5 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二、教材分析《养成亲社会行为》是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十一课《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第二框的内容。
《养成亲社会行为》,主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关爱其他社会成员,学会谦让、分享、助人,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为社会做贡献,养成亲社会行为。
本课分两个层次进行展开。
第一个层次“学会谦让、分享、助人”介绍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知道谦让要讲原则,帮助别人需要智慧,主要引导学生生在社会交往中善待其他社会成员,通过提供生活场景,启发学生自主感悟,认识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第二个层次“我为社会做贡献”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拓展到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上来。
是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三、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同伴,又往往受到父母、长辈的过分保护,对他们的社会性教育较为匮乏。
总是以孩子是否听话乖驯、学习是否优秀来衡量孩子的成功与否,很少考虑孩子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会产生什么后果,这将会导致青少年社会化的缺陷,缺少走向社会所具备的、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品德。
因此,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使他们能有效地参与竞争与合作、善于与人交往、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具有奉献精神等十分重要,青春期的学生由于受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对谦让、分享、助人等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及其意义的理解还有困难,本节课的落脚点是培养关心、亲近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多为社会做贡献。
因此对学生进行社会方面的教育尤为重要。
八年级政治下册 11.2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案 鲁教版 教案
学生看课本回答 ,明确观点
依据《同步》探究任务二中设置的问题,结合课本内容,教师精讲点拨,帮助学生验证观点,深化认识
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公共汽车内,非常拥挤,一片嘈杂之声。“喂,你挤着我了!”一个女孩在尖叫。“怎么,来劲是吧!”一听就是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看来,一场争斗不可避免。“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这时传来一位老人的声音。顿时,车内一片沉寂。
学生看课本明确问题 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大约4分钟)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点评.表扬。要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谦让无处不在,我们必须要做到学会谦让
思考讨论,各抒己见,举例说明,谈感受。
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评析归纳:盲人的行为是使别人看到灯时别撞到自己,也避让别人。既方便了自己,也帮助了别人。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分享,学会助人,从而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利于个人的发展和进步。
总结过渡:同学们的经历真实感人,助人是件愉快的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帮助他人。下列材料中,助人存在什么问题?给我们有何启示?
①小明看到一个小同学不慎掉进了枯井里,他忙拿绳子去拉,刚拉了一半,心想还是别找麻烦了,于是手一松,小同学又重重的摔了下去。
②小林路过小河边,看到一个小孩在河里呼救,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冲了进去,可是他忘了自己不会游泳……
(1)一个同学走路,因路滑不小心踩到你,这时你会
(2)新学期发书,最后一本是有损坏的书,大家谁也不想要。这时你会
(3)一个同学没带笔,他的同桌不想把新买的笔借给他,这时你会
(4)你和小丽早晨来的早,主动把教室打扫地干干净净,当老师问起这件事并准备表扬做的最好的同学时,你会:
再举例:在时,我们要做到谦让。
(1)你是如何理解老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这句话的?
鲁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案养成亲社会行为
鲁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案:养成亲社会行为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亲社会行为;•掌握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形式;•知道亲社会行为对自己和社会的重要性。
1.2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身边的例子识别亲社会行为;•能够发掘身边的机会,积极参与亲社会行为;•能够结合自我实际,养成亲社会行为。
1.3 情感目标•能够正确认识亲社会行为对自己和社会的价值;•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积极的社会态度;二、教学过程2.1 导入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所了解的亲社会行为,并将自己的认知写在黑板上;•教师梳理学生的认知,引导学生认识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播放相关视频,介绍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2.2 讲解环节2.2.1 亲社会行为定义•亲社会行为是为了帮助他人或社会而采取的一种行动或态度。
这种行为或态度是出于关爱、关怀、同情、理解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来的。
2.2.2 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形式•捐款捐物•献血义务•参与志愿者活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节水、节能、环保•参与慈善活动等2.2.3 亲社会行为对自己和社会的积极影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增加彼此的情感交流•健康成长,提高自我修养2.3 实践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计划一个亲社会行为,可在社区、学校或者自己身边进行。
并记录行为的过程和心得体会;•学生分享亲社会行为计划的思路和体会。
2.4 总结环节•教师点评学生的亲社会行为计划,并分享优秀案例;•学生对亲社会行为的认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形成心得体会。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什么是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形式及其对自己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计划的亲社会行为也实现了,并且多数学生反映收获颇多,对亲社会行为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但也有一些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存在着“表面化”现象,在反思环节需要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自己的行为背后所蕴含和表达的价值。
八年级下 思品 十一课《养成亲社会行为》教案
《养成亲社会行为》活动探究型教案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五单元第十一课第二个项目内容,主要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培养学生亲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关心社会发展,养成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等亲社会行为。
本节课共分两个层次:一个层次“学会谦让、分享、助人”,主要引导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善待其他社会成员,通过提供生活场景,启发学生自主感悟,认识这些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只有让学生明确什么是亲社会行为,以及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意义,才能激发学生养成亲社会的意识,落实亲社会的行为。
二个层次是“我为社会做贡献”,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二、学情分析通过七、八年级心理品质、道德品质的学习及生活阅历的丰富,初二学生关注社会、走向社会的意识普遍增强,但学生盲从心理强,容易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教师要结合教材多创设积极正面的情境及生活实例,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为思想与自觉的行动。
三、教学目标1.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关心社会、亲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多为社会做贡献。
2.培养亲社会能力,养成亲社会习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3.了解谦让、分享、助人等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及其意义,知道青少年应该从哪些方面为社会做贡献。
四、教学重难点养成亲社会行为五、教学准备【学生准备】仔细预习所学内容、搜集谦让美德小故事及查找我国近几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发生的大事。
【教师准备】网上搜索与本课知识相关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视频欣赏:汤非《老阿姨》龚全珍老人成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思考:老阿姨龚全珍为什么让你感动?环节二:新知探究“六尺巷”的传说清朝康熙年间有位大学士,名叫张英。
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完整版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完整版教学目标:1.了解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及重要性;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意识,使他们成为积极、负责任的社会成员;3.通过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技能和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和重要性;2.学会表达感激之情、帮助他人和关心社会;3.能够运用亲社会行为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2.培养学生自觉、自愿地进行亲社会行为,而非出于外部压力;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亲社会行为的实际应用和影响。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案例材料、多媒体教学工具、学生手册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观看一个小视频或者讲解,简单介绍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和重要性;2.提问学生是否有过亲社会行为的经历,并让他们分享;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亲社会行为是如此重要。
第二步:知识讲解(20分钟)1.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详细解释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种类;2.介绍亲社会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以案例和统计数据为支持;3.让学生认识到亲社会行为不仅可以帮助他人,也能够为自己带来好处。
第三步:讨论和演练(30分钟)1.教师提供一些亲社会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其中的亲社会行为;2.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亲社会行为的场景,然后进行讨论和总结;3.鼓励学生提出一些新的、创造性的亲社会行为。
第四步:实践活动(30分钟)1.组织学生参与一个亲社会行为实践活动,例如为社区老人送温暖、义务植树等;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自主选择参与的实践活动;3.组织学生进行小结,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第五步:总结和反思(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2.让学生思考,如果每个人都能养成亲社会行为,社会将会变得怎样;3.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行动计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撰写亲社会行为的心得体会,并进行展示;2.邀请社会服务组织或相关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亲社会行为的认识;3.通过学校媒体,报道学生在亲社会行为实践活动中的成果和经验。
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养成亲社会行为》教案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关心社会、亲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多为社会做贡献。
2.能力:培养亲社会能力,养成亲社会习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3.知识:了解谦让、分享、助人等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第五单元第十一课第二节,主要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培养学生亲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关心社会发展,养成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等亲社会行为。
本节课共分两个层次:一是《学会谦让、分享、助人》,二是《我为社会做贡献》。
第一层次《学会谦让、分享、助人》,主要引导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善待其他社会成员,通过提供生活场景,启发学生自主感悟,认识这些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第二层次《我为社会做贡献》则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我为社会做贡献》是本节教学重点,《学会谦让、分享、助人》是本节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习和掌握亲社会行为的方式和方法,感悟中华民族“谦让、分享、助人”的传统美德,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学主要围绕六个活动而展开:“触碰心灵——和古人“对话”—— 5分钟故事会——5分钟演讲会——5分钟辩论会——建言献策”,具体通过“情景导入,自主感悟——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回归生活,拓展升华——成果交流,积累收获”四环节实施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与策略本节课教学方法主要以情境分析法、自主探究法为主,以情景剧、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为主线,以“亲社会行为”为核心,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达到质疑解惑,成果共享的目的,让学生在情境中领悟,在讨论中明理,在辩论中发现,在探究中提高。
教学准备教师:(1)精读教材,提炼教学的主要问题。
(2)搜集、整理针对性的教学案例,设计教学活动。
养成亲社会行为公开课教案
养成亲社会行为公开课教案第一篇:养成亲社会行为公开课教案养成亲社会行为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关心、亲近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多为社会做贡献。
(二)能力:培养亲社会的技能,养成亲社会的习惯;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三)知识:了解“谦让”、“分享”、“助人”、“合作”、“同情”、“安慰”等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内容分析“养成亲社会行为”,主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关爱其他社会成员,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材先提供了几种亲社会行为的典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和意义,做教学的引领活动,然后从“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和“我为社会做贡献”两个层次进行展开。
第一个层次“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主要引导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善待其他社会成员,通过提供生活场景,启发学生自主感悟,认识这些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第二个层次“我为社会做贡献”则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关于亲社会行为技能的培养,教学中可以借鉴“角色扮演”、“移情训练”、“榜样示范”等方法;关于亲社会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学中可以突出“创设良好行为得以重复的情境”、“注重行为规范教育”、“及时纠正问题行为和不良习惯”等途径。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孔融让梨”、“将相和”等小故事;整理沙河水资源污染考察情况的相关资料,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制成演示文稿。
2.教师准备:网上搜索“亲社会行为”;在教材基础上,重点搜集补充“同情”这一亲社会行为;利用相关的资料及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活动(一)观察图片导入新课(观察教材第20页上的四幅照片)无偿献血照片;爱心捐献照片;关爱照片;救助照片。
想一想:这些行为有哪些共同点?试一试:自己还能举出哪些类似的行为?议一议:为了让社会生活更加美好,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能做些什么?(不求学生的回答多么准确,只期用此达到引领活动之目的。
亲社会行为教案刘佳精选
课型:新课
课时:1学时
授课班级:16高专2班
授课地点:西辅楼102
授课人:刘佳
教学目:1.掌握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2.能够分析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掌握相应的教育策略。
3.养成对儿童亲社会行为观察和培养的意识,树立积极的教育观念。
教学重点:亲社会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
教学难点:亲社会行为具体培养方法的掌握
三、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里对人际交往目标的内容,讨论如果培养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一)亲社会行为的培养途径
教师讲授儿童亲社会行为培养途径:家园结合共同促进亲社会行为发展、创设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注重对儿童具体行为的培养与促进。
(二)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方法
结合影响因素,师生讨论常用的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方法,如:移情训练、榜样示范、行为练习、精神奖励。
【活动模拟】教师提供材料,请同学讨论并尝试演示,如何依照儿童绘本综合使用上述办法培养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四、复习总结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题目。
导入部分以回答上节课留的问题、总结学生的作业为主
教师讲授
学生讨论
案例分析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教师讲授
学生模拟
教师总结
1.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
根据图片和视频案例,讲解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
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合作行为最为常见,再次为分享行为和助人行为,安慰行为较少发生;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不存在性别差异;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和异性伙伴的次数存在年龄差异;儿童亲社会行为主要指向同伴,极少数指向教师。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八年级思品下册 4养成亲社会行为同步教案
年
月
日 不 足 之 处
享,你会受到损失吗? 得出结论:
它会使你的人生更加丰富 感悟思考:
多彩,把自己的欢乐与别 并尝试回答
人分享,你会得到更多的 选择双方感兴趣的话题
幸福,把自己的生活感悟 注意分寸和角度
与别人分享,你会得到信 注意情感投入
任和友情,把自己的知识 继续讨论:
互动 探究
经验与别人分享,你会有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只有
难点 学会谦让、分享、助人
教法 点拨、指导、参与讨论、启发
学法 讨论、欣赏、感悟、体验
教 学 准 思考:你是如何理解亲社会行为的?
备 中 考 考 题
板
书
设
计
养成亲社会行为
学会谦让、分享、助 人 我为社会做贡献
教 学过程 环节 知识点 导 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出示图片,请同学思考 欣赏感悟
激发求知热情
8、导致心情不佳的事件或课堂
突发事件及处理
学 生
9、学生听课的反应
认真( )较认真( )一般( )不认真
学
习 状
()
况
10、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认真( )较积极( )一般( )不积极
()
11、本节课学生不同的观点和
方法以及不同学生学习的闪光
点
12、课后应个别辅导的学生及
存在的问题 主 要 优 点
教导处检查意见
成功( )较成功( )一般( )不成功
()
3、值得咀嚼的精彩片断
4、这节课最不满意的教学环节
或某个知识点的片断
教 师
5、体态语言的运用和微笑教学 好( )较好( )一般( )不好( )
教
学 状
亲社会行为 学科教案
由于它的提醒使人们在行走时保持了良好的秩序,从而避免因拥挤而发生危险。
它提醒人们在行走时要“右行礼让”。
1、谦让
(1)猜词活动所提到的内容对你今后的为人处事有何启示?
(2)谦让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主动培养自己的亲社会行为
(1)培养亲社会行为,要学会谦让
过分享和交流才能获得进步和成功的条件。独占只能
导致保守和封闭,阻碍自己的进步,妨碍集体的发展。
3、助人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
交流讨论:
(1)魏青刚身上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讨论:谦让与竞争是否矛盾?
首先要做到为人谦逊、礼貌待人,不惟我独尊、盛气凌人。
突出地表现为在荣誉、利益面前不争名夺利,能自觉地为他人着想,做到先人后己,把好处和方便留给别人。
还表现在能妥善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
故事欣赏——上帝的惩罚
犹太教规定,信徒在安息日必须休息,不准做任何事。可一位酷爱高尔夫的犹太教长老,在一个安息日很想去挥杆。他想安息日球场上没有人,自己只打九洞,因而不会被发现。然而当长老打第二洞时,被天使发现了,天使生气地跑到上帝面前告状。上帝说:“知道了,我会好好惩罚长老。”
猜一猜:上帝的惩罚是什么?
上帝的惩罚是这样的:
从第三洞开始,长老都是一杆进洞,打完九洞长老兴奋异常,于是决定再打九洞。这时天使又去问上帝:“惩罚到底在哪里?”上帝只是笑而不答。长老打完十八洞,成绩比任何一位世界级的高尔夫球手都优秀,他激动不已。天使很疑惑地再次问上帝:“难道这就是您对长老的惩罚吗?”上帝说:“是呀,……”
幼儿园亲社会行为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幼儿园亲社会行为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积极的亲社会行为观念;2. 培养幼儿的合作、分享和关心他人的能力;3. 培养幼儿的良好礼仪和社交技巧;4. 提高幼儿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亲社会行为a. 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行为,表现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和分享乐趣;b. 亲社会行为可以促进人际交往、增强彼此的快乐和幸福感。
2. 幼儿园中的亲社会行为a. 合作与分享:i. 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团队任务;ii. 学会分享玩具、食物以及自己的经历;iii. 鼓励幼儿互相扶持,共同进步。
b. 礼仪与社交技巧:i. 学会问候和回应问候;ii. 学会用礼貌的方式提出请求和表达感谢;iii. 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
3. 提升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能力的策略a. 观察和模仿:i. 鼓励幼儿观察和模仿身边的优秀行为;ii. 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
b. 学习与讨论:i. 组织小组讨论,让幼儿学习和分享亲社会行为的经验;ii. 通过故事书和绘本,帮助幼儿理解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
c. 奖励和激励:i. 设立积分制度,奖励幼儿在团队活动中展现的良好行为;ii. 制作亲社会行为的奖状,鼓励幼儿持续发展。
d. 家园共育:i. 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和引导幼儿的亲社会行为;ii. 在家庭环境中提供机会让幼儿展示和实践亲社会行为。
三、教学方法:1. 观察和模仿:通过观察模仿身边的优秀行为,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能力。
2.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幼儿学习和分享亲社会行为的经验。
3. 游戏和角色扮演: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让幼儿在模拟环境中实践亲社会行为。
4. 奖励与激励:为幼儿制定奖励机制,激励幼儿展现良好的亲社会行为。
5. 家园共育:与家长沟通合作,共同关注和引导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答、故事或绘本引入亲社会行为的概念。
2. 观察和模仿:观察模仿身边的优秀行为,进行小组分享和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复习导入,根据上节课学习的不同同伴关系类型的行为表现,来引入两种社会行为的概念。
一、亲社会行为的发生与发展
(一)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教师讲授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儿童最初的亲社会行为表现在对他人情绪具有一定敏感性及原始的外显行为。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倾向最早发生在:5个月,表现为社会性微笑。1岁左右出现积极的抚慰动作以及最初的分享行为倾向。1岁以后表现出同情、分享、助人等行为。时:1学时
授课班级:16高专2班
授课地点:西辅楼102
授课人:刘佳
教学目标:1.掌握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2.能够分析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掌握相应的教育策略。
3.养成对儿童亲社会行为观察和培养的意识,树立积极的教育观念。
教学重点:亲社会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
教学难点:亲社会行为具体培养方法的掌握
1.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
根据图片和视频案例,讲解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
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合作行为最为常见,再次为分享行为和助人行为,安慰行为较少发生;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不存在性别差异;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和异性伙伴的次数存在年龄差异;儿童亲社会行为主要指向同伴,极少数指向教师。
学生讨论
案例分析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教师讲授
学生模拟
教师总结
二、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问题讨论】根据刚才的视频案例及生活中的观察,试着分析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学生讨论并分享,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途径。
从外部因素社会、家庭、幼儿园环境及内部因素儿童自身因素来进行分析。教师重点讲授其中几种重要的影响因素,如观点采择能力、移情和榜样示范。
结合影响因素,师生讨论常用的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方法,如:移情训练、榜样示范、行为练习、精神奖励。
【活动模拟】教师提供材料,请同学讨论并尝试演示,如何依照儿童绘本综合使用上述办法培养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四、复习总结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题目。
导入部分以回答上节课留的问题、总结学生的作业为主
教师讲授
三、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里对人际交往目标的内容,讨论如果培养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一)亲社会行为的培养途径
教师讲授儿童亲社会行为培养途径:家园结合共同促进亲社会行为发展、创设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注重对儿童具体行为的培养与促进。
(二)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