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品质的形成
道德品质构成的五个基本要素 -回复
道德品质构成的五个基本要素-回复标题:道德品质构成的五个基本要素道德品质,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体的行为、思想和情感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和行为倾向,是衡量一个人人格完整性和价值取向的重要标准。
那么,道德品质的构成有哪些基本要素呢?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道德品质的基本要求,它要求人们在言语和行动中真实地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撒谎,不欺诈,遵守承诺。
诚实守信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也是个人在社会中获得尊重和认可的重要途径。
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他的言行举止都会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反之则会失去他人的信任和支持。
二、公正公平公正公平是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人们对所有人都要一视同仁,不偏袒任何人,不歧视任何人。
公正公平不仅是法律的要求,也是道德的要求。
一个公正公平的人,他的行为和决策都会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反之则会引起人们的不满和反对。
三、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道德品质的核心要素,它要求人们对他人的权利、利益、感情和尊严给予应有的尊重。
尊重他人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个尊重他人的人,他的行为和态度都会受到他人的欢迎和喜爱,反之则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和排斥。
四、乐于助人乐于助人是道德品质的重要表现,它要求人们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无私奉献。
乐于助人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善良和爱心,也体现了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他的行为和精神都会受到他人的赞扬和学习,反之则会被社会所谴责。
五、勤奋努力勤奋努力是道德品质的重要体现,它要求人们对待工作和学习都要全力以赴,不断进取。
勤奋努力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个勤奋努力的人,他的成绩和贡献都会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誉,反之则会被社会所淘汰。
综上所述,诚实守信、公正公平、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和勤奋努力是构成道德品质的五个基本要素。
道德品质的形成发展和行为选择
道德品质的形成发展和行为选择孙天一(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电视编辑200801413040)道德品质是体现一定时代和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要求,已经成为个人性格要素的思想意识及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是行为主体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对行为自觉认识和选择的过程,是一个由道德认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行动即构成道德品质的各个方面或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过程。
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品质的形成要注重提高道德主体的道德认知能力和促进道德主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道德品质问题在伦理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从一定意义上讲,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任何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体系的构建﹑道德教育系统的形成﹑道德评价活动的进行﹑道德修养的践履,其最终目的不外乎是要使某种道德原则和规范深入人心,由外在的要求内化为人内在的自觉道德意识,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形成道德品质。
正由于道德的落脚点和归宿点就在于崇高道德境界的形成及优良道德品质的培养,因而它在伦理学体系中的独特性地位为历代伦理学家所重视,并愈来愈引起当今人们的关注。
一、道德品质的含义及其特征所谓道德品质,“是体现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要求,已经成为个人性格要素的思想意识及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同时,它也是人的稳定的道德意识﹑道德意志和比较一贯的心理性格特点”。
道德品质直接表现出社会普遍道德要求和人的独特个性的结合,体现出个人的鲜明意志,所以,道德品质能够比较全面和深刻地反映一个人的道德面貌。
一般说来,道德品质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第一,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是密切联系的。
道德品质不仅指凝结在个人性格要素中的主观心理意识,而且还包括道德行为的稳定性特征。
人们若想具有某种道德品质,不仅要对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有所认识和理解,而且必须在此基础上付诸行动,并在不断重复的活动中养成一种道德习惯,形成稳定的行为方式,使外在的行为规范变成自身的内在需要,这样道德品质才能得以形成。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Βιβλιοθήκη 教学方式1:让学生在教室里听老师 要尊重、帮助残疾人。 教学方式2:让学生坐在在轮椅上像 残疾人那样驱车爬坡。
哪种效果好?为什么?
德育方法
重情感、重互动、重实践
第一,从知识化、认知化到重视情感体验及 情感发展 第二,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
第三,从封闭的校园到社会生活实践
一则消息引发的思考:教育要以德服 人,还是以智取胜?
值得反思的一例
根据在上海一所幼儿园的调查发现,许多入园不久的 孩子因为恐惧过于繁多的道德规约而要求回家。 如果道德教育的结果是使受教育者恐惧道德,那么这 恰恰就违背了道德教育的初衷而沦为反道德的教育。 因为道德的根本在于尊重生命、尊重生命成长的自然 规律、尊重人的正常需求。所以,道德教育需要调整 到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倘如此,我相信道德教育就会 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因而也一定是可爱的和有魅力 的。
传统学校德育的弊端
检讨现行的学校道德教育,事实上存在着很多不 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道德教育“人为、表浅 化”、“孤立、封闭化”,德育课程知识化;单 向灌输多,双向理解少;集体受教多,个体选择 少;道德教育僵化而少活力,实效性不够,缺少 魅力;德育未能成为有助于人生命发展、生活质 量和精神心灵成长的工作!
马蕾蕾何许人也?
19岁的马蕾蕾是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物理专业的大四学 生,她今年申请了包括美国明尼苏达大学(UMN)在内的数 所国外大学。当她得知同班女生陈馨(化名)已被明尼苏 达大学接收后,抢先从信箱里窃取了陈馨的大学邀请信。 并冒名陈馨用E-mail与美国校方联系,拒绝了陈馨的留 学邀请,同时推荐了她自己。陈馨因为迟迟没有收到明 尼苏达大学的正式邀请,于是发信询问美国校方,才发 现已被人冒名拒绝了邀请。经过陈馨和班系师生的调查、 取证,很快就查明真相:正是同一个班上的马蕾蕾在捣 鬼。
道德品质的形成
理由
“如果你偷药,没人会认为不好,但是如 果你不偷,你的家人将会认为你是一个 没有人性的丈夫。如果你让你的妻子死 掉,你将永远没脸见任何人。” “不仅仅药剂师会认为你是个罪犯,任何 人都会这样想。你偷药以后,会觉得给 你和你的家庭都带来了耻辱,这将使你 没有脸再见人。” “如果你有点责任感的话,你就不会因为 害怕做能够挽救你妻子性命的事(偷 药),从而不会让你妻子白白死掉。如 果你不能履行对她的责任而导致她的死 亡,你将永远有一种犯罪感。” “你处于绝望之中,因此,当你偷药时, 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但是, 当你被惩罚并被送进监狱之后,你就会 知道自己做错了。你将会因为自己不诚 实和破坏法律而感到罪恶。”
四、道德行为的训练 (一)道德行为的发展 (二)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 (三)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1.对简单重复的行为习惯要创设重复这种 行为的情境,不给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 2.通过模仿培养的行为要给予良好的榜样。 3.在进行有意练习时,就要明确联系的目 的意义,并要通过奖励给予反馈。 4.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依据违背了合作精神而定义 道德错误 既应赔偿,也要让他经受受 害者同样的命运
同伴的侵犯性应受到受害者 方面报复性行为的惩罚 儿童应服从规则,因大家都 关心其他人的权力
(二)柯尔伯格的研究 1.两难故事:海因茨太太患癌症,一种可 治药物只有某店有卖,原价是200美元,药 店老板现提高到2000美元,海因茨先生凑 了1000美元仍不行,海先生在绝望中只好 去偷药,救了太太的命。问题:海先生是 对还是错?该不该去偷?该不该判罪?他 是不是好丈夫?药店老板对不对?如果生 病人不是他的太太,海先生会不会去偷? 从法律看,从道德看,是对?是错?法、 理如何安排?
反对
“不能因为一个人感到绝望就允 许他去偷。动机是好的,但好的 动机不能说明手段正当。”
教师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教师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作为教师群体的一员,道德品质是我们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教师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职业发展,更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本文将探讨教师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并提出了一些促进道德品质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一、背景介绍教师道德品质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所体现出的道德价值观、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品质。
它是教师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塑造学生成才和培养合格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形成道德品质的因素教师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到个体自身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因素:1.个人的道德素养:个人的道德素养对教师的道德品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教师应具备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注重自身修养和道德觉悟的培养。
2.教育环境的影响:教师的道德品质还受到教育环境的影响。
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够为教师提供培养道德品质的条件,如学校校风的引导、同事之间的互助合作等。
3.社会文化的影响:社会文化也对教师道德品质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会对教师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产生影响。
三、促进道德品质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为了提高教师的道德品质,并促进其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途径:1.建立道德规范:学校和社会应建立起一套明确的教师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遵守这些规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开展专业培训:学校和教育机构应加强师德师风培训,提高教师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修养,增强他们的教育敬业精神和责任感。
3.建立反馈机制:学校可以建立评价教师道德品质的反馈机制,通过同事评议、学生评价等方式了解教师的道德表现,及时纠正和改进。
4.加强道德教育:学校应将道德教育纳入课程设置,通过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四、教师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和影响教师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教育事业和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1.塑造学生的道德意识:教师是学生道德意识形成的重要引导者,他们的行为和言传身教都对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和影响。
以下是一些可能影响职业道德品质的因素:
1. 家庭教育:家庭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会对孩子产生很深远的影响,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职业道德。
2. 就业环境:工作中的文化和氛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职业道德品质。
例如,如果一个组织注重道德和诚信,员工的道德品质往往也较高。
3. 教育背景:教育是人类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教师的教育方式、课程设置和教育中的道德观念都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品质产生重大影响。
4. 同事朋友:朋友和同事对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也具有影响力。
如果身边的人重视职业道德,那么我们也有可能受到影响,反之亦然。
5. 社会环境:社会中的道德观念也会影响一个人的职业道德品质,包括文化、法规、社会道德规范和信仰等。
一些社会事件和新闻也会渗透到人们的心里,影响他们的道德观念。
总之,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重视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重视的事情。
第十三章 品德的形成
(二)人本主义情感取向的道德教育研究
1.人本主义认为人格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部分,强调
道德情感在道德教育、自我和人格发展中的作用。
2.人本主义的教育原则(真诚、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移情性理解)对道德情感的促进具有重要意义。
3.移情对于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和违法行为的抑制具有 重要作用。
三、道德行为发展的理论
提问:(1)这两个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2)这 两个孩子中,哪一个行为更坏一些?为什么?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柯尔伯格采用“开放式”的手段来揭示 儿童道德发展水平,同时保留皮亚杰成对故
事中的冲突性特征。他选古代哲学家常采用
的“假设两难情境”,编制“道德两难故事” 作为引发儿童道德判断的工具。
A.有一个小男孩叫朱利安。他的父亲出去了,朱利安 觉得玩他爸爸的墨水瓶很有意思。开始时他拿着钢笔玩, 后来,他在桌布上弄上了一小块墨水渍。
B.一次,一个叫奥古斯塔斯的小男孩发现他父亲的墨 水瓶空了。在他父亲外出的那一天,他想把墨水瓶灌满 以帮助他父亲。这样,在他父亲回家的时候,他将会发 现墨水瓶灌满了。但在打开墨水瓶时,他在桌布上弄上 了一大块墨水渍。
三、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
(一)社会规范学习
是指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 值,将外在的行为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需要,从而建构主体内部的社会行为调节 机制的过程,即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
(二)品德发展的实质
1.品德的发展是个体学习社会规范,逐渐构建自己的 行为判断准则的过程。
2.皮亚杰认为,品德发展的实质是个体对社会现实的
警官的矛盾
与海因茨先生同住一镇的警官布朗先 生,在夜间值完班回家的途中,正好看见 海先生击破窗子进入药房内,而且他也听 说过海先生缺钱买药的困境。布朗警官觉 得虽当值时间已过,但维持全镇治安,仍 属职责所在。在迟疑之间,海先生已经偷 得药物而离去。布朗警官应不应该进一步 追查海先生破窗偷药的案件呢?
13-品德的形成
第二,品德是与一定的社会规范或道德准则相联系的。
第三,品德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 第四,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反映。
1、品德与社会道德 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道德就是依靠舆论力量和内驱力使来支持 的行为准则的总和。道德的发生发展有赖于社会的发展,品德有赖于个体的存亡。
联系: 第一、个人品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成分,离开社会道德也就谈不上个人
行为的动机意向)的发展过程”,转折年龄在6-7岁;②我国儿童摆脱成人
惩罚的影响、根据行为本身好坏作出分析判断的转折年龄在8-9岁之间。
3.对科尔伯格的评价
科尔伯格的理论和实践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掀起了美 国70年代之后的“认知发展教育运动”。它是最全面的道德发展理论,心 理学家已经发现不同情境下的道德发展过程几乎都与科尔伯格所认为的发展 脉络相符,科尔伯格的研究对我们深入理解道德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视角,但 是对科尔伯格发展论也存在一些不同的声音。
对偶故事
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 1.前道德阶段——无律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才 能对行为作出一定的判断。
2.他律道德阶段
5—8岁的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根据外在标准,这一阶段的道德认知具 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儿童认为规则是不变的,不理解规则是由人创造的;②
评定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非好即坏,非善即恶;③判断行为好坏的
心)。 良心的发展可以帮助儿童自觉地用道德来规范行动,抵制外界的诱惑。
如果个体行为违反了超我的意向,就会感到自责和内疚。自居作用、自我
惩罚、内疚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强大动力。 埃里克森用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来解释儿童的道德发展
2.人本主义情感取向的道德教育研究
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品德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下逐步建立起来。
下面是一个一般的品德形成过程:1.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品德形成的第一场所。
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人,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影响深远。
在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中,父母能够给孩子提供爱和支持,并且树立正面的行为榜样。
他们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互动、沟通和教育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善良品质、诚实和谦虚等美德。
2.学校教育:学校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场所。
学校通常有一套完整的品德教育体系,通过课堂教育和学生管理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道德课程、组织品德教育活动、设置奖励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品德观念和正确的行为习惯。
3.社会影响:社会是孩子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包括社会文化、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道德规范等。
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正面和负面的行为榜样,这些行为榜样会对孩子的品德产生潜在影响。
社会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机会和环境,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等,孩子可以感受到社会责任和关怀他人的重要性。
社会的反馈和评价也能促使孩子反思和改变自己的行为。
4.自我反思和自我修养:自我反思是培养品德的重要环节。
通过自我反思,孩子能够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影响,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和改进。
此外,自我修养也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方式。
通过读书、学习、思考等自我修养的方式,孩子能够提高自己的情感和道德素质,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
5.他人的评价和反馈:他人的评价和反馈对孩子的品德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人的评价可以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品德的优点和不足,并通过反馈促使他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品德。
家人、老师、朋友等都是孩子品德形成过程中的重要评价者和反馈者。
6.习惯的形成:习惯是品德形成的基石。
良好的习惯可以使我们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困难时保持清醒和坚持正道。
习惯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坚持,通过不断的行为重复和良好的自律,习惯最终可以成为我们的第二性格。
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时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
行为准则,是职业人士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而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
过程和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家庭教育是职业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
一个人的道德
基础往往是在家庭获得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其
日后的职业道德品质。
家庭教育应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诚实守信、友善待人等道德品质,这些品质将会贯穿一个人的一生。
其次,学校教育也是职业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途径。
学校是人们
受教育的场所之一,是培养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育人渠道。
现代教育
注重知识与道德的并重,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积极进取、品
德高尚等品质,为日后的职业道德打下基础。
第三,社会环境也对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不
同的社会环境对职业道德的影响也不同。
一个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
将能够使人们更加注重自身职业道德的提高和维护,并且能更好的锻
炼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
而一个道德混乱的社会环境则会影响人们的职业道德素质。
最后,个人自身素质和意识也是影响职业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
一个人的职业道德品质除了地培养和教育外,还需要本人自身对于职业道德有一个正确的思考和认识,强化对于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和认同,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不断完善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
总之,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努力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多方位的共同努力,需要积极参与和社会回报。
只有在这样各个方面都协同发力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促进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
道德内化及道德品质的形成
道德内化与道德品质的形成[摘要]学校道德教育的知行脱节,成效甚低为社会所关注。
本文想通过课堂教学与师生关系的改善对学生进展有效的道德教育。
在掌握学生心理机制的根底上对学生进展引导与感化,促使其做一个有道德良知与道德创新的人。
[关键词]道德内化;道德形成;道德实践;道德创新一、道德自律与道德创新的客观要求当前我们的道德教育之所以显得苍白无力,没有说服力,是因为传统的道德教育只注重传授与灌输而不注重道德的熏陶与内化,我们一直从道德的外在形式即道德规X对学生进展道德约束,而不是从学生的内在心理机制进展道德教育,致使道德教育不能转化成自觉意义上的行动。
我们学校的德育造成了学与做、知与行严重脱节,道德说教取代了道德内化,强调道德认知而无视了道德情感,强调道德的外在功能--顺从与遵守,而无视了道德的内在功能--创新与突破,而要做到道德创新与突破,首先要做到道德自律,道德自律是指道德主体自觉地对所认知的道德命令的绝对认同,并通过自己的自觉行为表现出来的内在要求。
道德主体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完全是自觉自愿的行为,是个人意志自由的表现[1]。
而学校德育重在强调"个人对已有社会规X的遵守,轻视对陈规陋习的革新"①,不敢对传统道德中不利于个性开展的道德规X进展批判,也不敢成认学生对新道德的认同,强调秩序的精神与合作的精神,而无视以鼓励人发奋向上、谋求开展的自由精神和竞争精神[2],从而造成在校学生对德育的实效性产生疑心,进而不相信道德的价值与尊严,无视道德的原那么与规X要求。
由于学校德育没有真正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自律与道德创新,他们一旦走上社会,受到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与影响,就会使他们在学校所受到的道德教育转瞬坍塌,为此我们必须要利用学校的人文优势与主导价值优势建立起学生的道德责任感与道德良知,切实使学生产生道德自律行为。
由于学生承受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强,更能敏锐地发现传统道德中保守、陈旧、落后的一面,容易超越现成的道德体系,做先进道德的探索者、创造者,勇于突破陈腐的传统与规X,为新道德确实立开辟道路。
第四节 品德的形成
行为更有原则性和自觉性,更符合社会道德的要求。
3.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明显化
中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增强,自 我道德修养的反省性和监控性的品德特点越来越明显。 4.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在中学生品德的发展中,逐步养成与道德伦理相适应的良好的道德习惯, 是道品德德行为训练的重要手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伦理道德培养的重要目的。 5.品德发展与世界观形成的一致性 中学生处于世界观萌芽和形成的时期,世界观既受个体的道德伦理价值 观念所结合制约,又赋予其道德伦理哲学基础,两者相辅相成,具有一致性。 6.品德结构的组织形式完善化
三、中学生品德心理 的特点
(一)逐渐从他律变成自律,伦理道德已 经开始形成
1.能独立、自觉地按道德准则来调节自身行为 独立性即自律,也就是服从自己的人生观、价值标准
和道德原则;自觉性即目的性,也就是按自己的道德动
机去行动,以符合某种伦理道德的要求。
2.道德信念、理想在道德动机中占据相当地位 中学生时期是道德信念、理想形成,并用于指导自我 行为的时期,道德信念、理想的形成,使中学生的道德
二、人类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促进人类祖先转变为人类有三个前提条件:一是手的发展和直 立行走;二是劳动:三是语言的产生。 1.身体的形成在人类心理产生中的作用 人类的祖先是类人猿,它们广泛地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的 森林里,成群结队居住在树上生活,它们的前肢和后肢开始有 了初步的分工。 前肢主要用于攀缘和握取.后肢主要用于支撑身体。后来,由 于气候的变冷以及森林的减少。类人猿必须经常使用前肢握 取棍棒和投掷石块,致使手脚开始分工,前肢担负起类似于人 手的工作。 手脚分工和直立行走是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 的一步。后来,又经过几十万年的长期发展,当正在进化中 的类人猿已经制造出最简单的工具时,
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在于幼儿期
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在于幼儿期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于幼儿期,因为幼儿期可塑性大,他们的是与非、善与恶,真与伪、好与坏等基本的概念,故,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应该像智力启蒙一样,从早期开始。
幼儿品德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幼儿从小学会做人。
一、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内容要做到系列化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
如按照时间制定的系列教育有“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儿童节的好儿童教育;“七一”的爱党教育;“十一”的爱祖国教育等等。
还可以结合各科教学活动进行系列教育。
以“三八”节的爱妈妈教育活动为例,语言课中的儿歌《我是妈妈的小帮手》;学唱歌曲《我的好妈妈》;游戏《我帮妈妈拎菜》;美术活动《我为妈妈做红花》等等。
“爱妈妈”的教育活动不仅在时间上保证了系列化,在教育内容上也保证了系列化,教育主题和教育内容相互呼应,整体配合,形成了幼儿园德育工作中的合力,不仅培养了幼儿良好品德,还能调动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德育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内容多,幼儿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环境,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如果德育工作跟不上,很容易使幼儿受到不健康的教育因素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德育工作。
1.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
幼儿园的卫生习惯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一项内容,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提高人的文明素质有重要影响。
2.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幼儿的生活习惯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睡眠、进餐、宿舍规范和生活朴素教育及独立生活能力教育等方面。
如睡觉时不影响别人、进餐时不讲话、不剩饭菜、遵守宿舍规范、不乱花钱、节约用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
生活习惯教育一般以规范和制度影响的养成教育方法为主。
3.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人的行为习惯是人的文明素质的外在表现,坐、立、行的姿势是否正确也影响着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
浅谈如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浅谈如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作者:刘春艳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44期【摘要】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无论是课堂上、课堂外,还是学校各项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随时都会出现一些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机遇,只要教师能够把握住时机并采取适当的方法措施,不断对学生的道德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善恶、是非、好坏,知道怎样行动和为什么这样行动,就会让学生自觉地产生一定的道德行为,进而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学校教育塑造道德品质众所周知,少年儿童处于增长知识、辨别善恶、形成评价能力的关键时期,有极强的可塑性,易接受正确的引导,也易受到不良的影响。
因此,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帮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素养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主导方向。
在学校这个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里,教师无论是课堂上、课堂外,还是学校各项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对学生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不断地对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产生正确的导向作用,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道德品质教育,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这里,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教师如何对学生道德品质进行教育与引导,浅谈一些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一、通过各学科教学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由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综合施教的复杂过程,学校的各门学科、各项活动中都蕴含着道德品质教育成分,教师如果在设计教案时予以发掘利用,再借助课堂讲授来引导教育,就可以增强道德教育活动的影响力。
因此,在进行课程教学时不应忽略道德品质的导向作用,使不同科目中渗透的道德内涵形成一个整体的道德品质教育体系。
各科教师都有责任、有义务针对道德品质因课制宜、因势利导、相机渗透、潜移默化。
例如语文课,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道德品质教育素材,因此在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名人名家的精辟言论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可以通过英雄志士的高尚情感引导学生升华思想;可以通过历史典故的优秀事例引导学生做人处事;还可以通过童话寓言的内涵寓意引导学生勤学励志。
道德品质形成的系统过程分析
的真实的道德情感的体验,则会产生知受脱节。只有当个 体的道德认知与其相应的情感体验发生共鸣时,才能对这 种认知坚信不移,进而真正地接受其认知的结果。道德情 感在道德接受过程中具有三种作用:①评价作用,即能以 某种情绪状态,表明某种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是否具有正 当性和合宜性;②调节作用,即能以某种情绪倾向,强化或 削弱个人对某种道德义务的认识和实践;③信号作用,即 能以特有的情绪形式如表情、动作,向他人传递某种道德 关系和道德规范的信息。个人一旦对某种道德关系和道 德规范形成道德情感,就会积极地影响其道德选择、道德 接受以及道德行为。某种道德情感一旦扩展为社会性的 情感,也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社会道德风尚。陶冶道德情 感是培养个体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两方面的任 务:一方面是形成和增强同所获得的道德认知相一致的道 德情感;另一方面是改变那种与应有的道德认知相抵触的 道德情感,形成和增强健康的、正当的道德情感,这不但要 诉诸个人理智,诉诸个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而且更需要 个人在认识、接受和实践中经受长期的甚至痛苦的磨练。
一、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非线性复杂系统的 生成发展过程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探讨个体道德品质形成过程的出 发点主要是基于道德品质结构“三因素说”(即道德品质由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构成)、“四因素说”(即道德 品质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构成) 或“五因素说”(即道德品质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 志、道德行为、道德信念等因素构成)。[1(] P70)但无论从哪一 种道德品质结构观点出发,所得出的道德品质形成过程都 是直线性的简单递进过程。原因在于这些道德品质结构 观点本身还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体现为:一是把道德品 质的构成要素视为直线性的简单递进关系(如图 1 所示);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爱国守法
“爱国”,是中华民族每个成员都应该具有 的最基本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其内涵包括 热爱祖国,报效人民,维护国家统一,捍卫民 族尊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
“守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应该具 有的最基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义务,其内涵包 括学法、知法、用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一天,吉鸿昌将军和国民党使馆的一个参赞去邮局寄包裹。 当他对邮局的工作人员说自己是中国人时,对方轻蔑地说:“中 国?中国在哪个星球上,哈哈……”随从的参赞直埋怨吉鸿昌:“ 你干吗说自己是中国人?你不会说自己是日本人吗?”这位参赞 的话音还没有落,吉鸿昌将军就怒目圆睁,斥责到;“你觉得作 为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我吉鸿昌就是死,也决不 当洋奴!”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二)诚实守信是人们事业成败的关键 1、诚实守信是职业劳动者个体展示于世
人面前的职业道德素质水平 2、良好的信誉会使人们的事业蒸蒸日上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文字事例
在一个居民院,常有两个卖鸡蛋的老人来,一个 胖,一个瘦。胖老人脾气倔,人们很难从那儿“砍”价 ;而瘦老人则总是好说好商量。然而,人们发现:瘦 老人虽然客气,可他的摊却很少有人问津。不久,人 们就看不到瘦老人的身影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道德品质的特征与作用
(二)道德品质的作用
1、道德品质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 要作用
2、道德品质对塑造完美人格具有重 要作用
3、道德品质对人的立志成才具有重 要作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小资料
浅谈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
浅谈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就是学生不断积累新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是学生心理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1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意的培养过程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四种基本的心理成分构成的。
知,即道德认识。
指道德观念和信念,是对社会道德规范及执行意义的认识。
它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经形成,变成人们道德行为的内在原因。
情,即道德情。
是指学生根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评价自己和他人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伴随着道德认识产生的。
道德情感是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环节,道德情感的转变是学生品德转变的根本转变。
道德意志,是指学生去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过程中,克服困难,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心理过程。
道德意志表现在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动机战胜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动机,表现在按照社会道德要求克服困难,支配自己的行动,它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介。
道德行为习惯,是指学生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指导下采取的行动,并经常坚持下来,形成稳定的特点。
品德形成的过程,一般来说是从知开始,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发展,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一般程序可以概括为提高认识,培养情感,锻炼意志,训练行为习惯。
因此,在培养品德的过程中,可以从知开始,还可以从意、情、行开始,但无论从何开始,都要抓住知和行的矛盾,实现有知到行的转化。
2 社会活动和交流是品德形成的基础思想品德形成不仅通过课堂上思想品德教育,而要通过课外的实践活动和与人交往才能形成。
学生思想品德几方面的因素是不会自发形成的,特别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要靠社会传递,教师传递给学生,父母传递给子女,而这种传递只有在活动和交往中才能进行。
学生主要是通过学习、劳动、社会实践活动、各种体育、文化活动等获得社会道德经验,得到实践锻炼。
他们主要活动室学习活动,主要交往对象是教师、同学和家长。
3 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是思想品德发展的动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有外部和内部的原因。
简述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
简述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
品德是指一个人行为和态度的总体表现,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道德品质的总和。
品德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
1. 遗传因素:品德的形成与个体遗传基因有关。
研究表明,品德与个体的智力、性格、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密切相关。
2.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品德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等方面。
例如,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促进个体的积极向上、诚实守信等品德表现。
3.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品德形成的重要环节。
家庭教育方式、家长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程度等都会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4.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品德形成的主要途径。
学校教育内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环境等都会对品德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5. 个人经验:个人经验是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个体在生活和实践中的经历和教训都会对其品德的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
6. 社会评价:社会评价对品德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个体的行为和态度往往受到社会的认可和评价,从而影响其品德的形成和表现。
除了以上因素外,个体自身的价值观、信仰、情感等因素也会对品德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在品德形成的过程中,个体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达到全面、客观地发展和提高其品德水平。
品德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个体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积极塑造良好的品德表现,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品质的形成
本章要点
道德品质的心理结构 道德品质形成的主要理论 道德品质的培养
第一节 道德品质概述
一、定义 (一)道德:指由社会舆论力量和内心驱使 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道德品质 1.定义:即品德,是道德的个体化,指个 体依据道德规范在一系列行为中表现出来 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三)道德品质心理结构的复杂性 道德品质的心理结构尽管复杂,但从 心理学角度来看,主要包括三个子系统: 一是品德的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的关系系 统,即道德动机系统和道德行为方式系统; 二是品德的心理过程与行为活动的关系系 统,即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 道德行为的心理特征系统;三是品德的心 理活动与外部活动的关系及其组织形式系 统,即品德的定向、操作和反馈系统。
(三)道德发展阶段论的教育涵义 二、道德品质的社会学习论 (一)观察学习 (注意——保持——再现——激发) (二)榜样和示范 1.教师和家长把社会的道德规范传递给学 生有两种途径,一条是言语教诲。另一条是 向儿童展示自己的行为实践。 2.榜样应该具有的五个条件 3. 行为示范的几种形式
(三)强化的作用 1.直接强化:对学习者进行奖惩。 2.替代强化:对榜样进行奖惩。 3.自我强化:学习者根据自己设立 的标准来评价自己的行为。
四、道德行为的训练 (一)道德行为的发展 (二)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 (三)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1.对简单重复的行为习惯要创设重复这种 行为的情境,不给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 2.通过模仿培养的行为要给予良好的榜样。 3.在进行有意练习时,就要明确联系的目 的意义,并要通过奖励给予反馈。 4.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三、道德品质的形成 (一)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实质:社会的道德规范内 化为个人行动的指南,成为个人的道德信念。 1.道德信念——道德知识成为指导个人行动的基本原 则,人们坚信它的正确性。 2.道德信念的表现 (二)道德品质形成的开端与基本条件 1.开端:可以有多种开端 2.基本条件:掌握有关的道德知识;通过道德实践, 获得与道德知识相符合的道德经验;在道德实践中 的情感体验具有重要作用。
2.基本特征 (1)表现为道德行为。 (2)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做到道德观念和 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 3.两者的关系 (1)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 因而离不开社会。 (2)道德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发展,而品 德的发展则有赖于个体的存亡。
二、道德品质的心理结构 (一)道德品质的心理成分 1.道德认识(知):对行为准则的善恶及其 意义的认识,是道德品质的基础。 2.道德情感: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对人 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所产生的一种内心 体验。 3.道德意志: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 困难,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 4.道德行为:是人在道德观念的支配下表现 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有道德意义的活动,是 完成道德任务达到道德目的的手段。
三、道德意志的锻炼 (一)道德意志的表现 1.控制和调节个人的愿望。 2.以道德的动机战胜不道德的动机。 3.对道德情感的自我调节。 4.克服道德行为中的困难。
(二)培养道德意志的措施 1.使儿童获得道德意志的概念和榜样,产 生锻炼道德意志的愿望。 2.通过实践有意识地锻炼道德意志。创设 困难情境,组织行为练习。 3.培养儿童抗诱惑的能力。
依据违背了合作精神而定义 道德错误 既应赔偿,也要让他经受受 害者同样的命运
同伴的侵犯性应受到受害者 方面报复性行为的惩罚 儿童应服从规则,因大家都 关心其他人的权力
(二)柯尔伯格的研究 1.两难故事:海因茨太太患癌症,一种可 治药物只有某店有卖,原价是200美元,药 店老板现提高到2000美元,海因茨先生凑 了1000美元仍不行,海先生在绝望中只好 去偷药,救了太太的命。问题:海先生是 对还是错?该不该去偷?该不该判罪?他 是不是好丈夫?药店老板对不对?如果生 病人不是他的太太,海先生会不会去偷? 从法律看,从道德看,是对?是错?法、 理如何安排?
(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1.概念:指学生根据已掌握的道德规范, 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所作的是非善恶的道德 判断。 2.特点 3.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 (1)从他律到自律:即从重复别人,特别是 重复教师和家长的道德评价,逐步学会独立 进行道德评价。 (2)从评价他人到评价自己:中小学生对自 己的道德评价往往落后于对别人的评价。
二、道德情感的培养 (一)道德情感的类型 1.直觉的道德情感(直觉的情绪体验) 2.形象性的道德情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 联系的情绪体验) (1)由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所引起的情感体验 (2)由想象某些具有道德意义的人或事而激起 的情感体验 3.伦理性的道德情感(意识到道德理论的情 绪体验)
(二)丰富道德情感的措施 1.注意将儿童的道德观念与一定的情绪体验 结合起来。 2.充分利用优秀文艺作品与具体、生动的榜 样,引起儿童在道德情感上的共鸣,扩大他 们道德时间的间接经验与情感内容。 3.注意在具体情感的基础上阐明道德规范, 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地概括和深化。 4.通过同理心训练的方式促进道德情感。
理由
“如果你偷药,没人会认为不好,但是如 果你不偷,你的家人将会认为你是一个 没有人性的丈夫。如果你让你的妻子死 掉,你将永远没脸见任何人。” “不仅仅药剂师会认为你是个罪犯,任何 人都会这样想。你偷药以后,会觉得给 你和你的家庭都带来了耻辱,这将使你 没有脸再见人。” “如果你有点责任感的话,你就不会因为 害怕做能够挽救你妻子性命的事(偷 药),从而不会让你妻子白白死掉。如 果你不能履行对她的责任而导致她的死 亡,你将永远有一种犯罪感。” “你处于绝望之中,因此,当你偷药时, 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但是, 当你被惩罚并被送进监狱之后,你就会 知道自己做错了。你将会因为自己不诚 实和破坏法律而感到罪恶。”
第三节 道德品质的培养
一、道德认识的形成 (一)道德概念的掌握(学生的道德概念表现 为三种水平) 1.具体的道德概念:道德概念与具体的道德 行为或一定的道德形象联系起来。 2.知识性的道德概念:作为一种知识来理解, 没有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观点,不能知道自己 的言行。 3.内化了的道德概念:形成了概括化的道德 概念,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观点,成为进行 道德评价和指导自己言行的标准。
2.道德发展的六阶段 (1)前习俗水平 a.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b.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 a.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b.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a.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b.普遍原则取向阶段
理由 水 阶 关心 对海因茨行 平 段 焦点 为的态度 “如果你让你的妻子死掉,你将会有很大 前 1 的麻烦。你将会因不花钱挽救她的生命而 习 服从 赞成 受到谴责,而且你与药剂师都将因为你妻 俗 子的死而接受调查” 避免 水 惩罚 “你不该偷,因为如果你这样作,你将被 平 抓住并送进监狱。即使你跑掉了,你也将 反对 ( 不得安宁,每时每刻都担心被警察抓到。” 关 “如果你被抓到,你可以把药还回去,这 心 2 样就不会收到过多的刑罚。如果你从监狱 个 赞成 出来后还能拥有妻子,那么短期服刑对你 人 获得 不算什么。” 利 报答 “如果他偷了药,可能也不会被判刑很长 益) 愉快 时间,但他的妻子可能在他出狱之前就死 反对 掉了,所以偷药对他没什么好处。即使他
(二)道德动机与道德行为方式 1.道德动机:是道德品质的深层心理结构。 当处于核心地位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成为 稳定的、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力 时,它们就构成道德动机。 2.道德行为方式:在道德动机的驱使下, 将某些必要的行为技能和习惯构成一定的行 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被称之为道德行为方 式。
第二节 道德品质形成的主要理论
一、道德发展阶段论 (一)皮亚杰的研究 1.对偶故事: (1)妈妈不在家,一个小孩为了帮助妈妈 做事,打碎一盘玻璃杯;另一个小孩为了 偷柜上的糖果吃,打碎了一个玻璃杯。 (2)一个孩子是帮助爸爸倒墨水而打翻了 瓶子;另一个是因为玩弄墨水瓶在桌布上 弄上了几滴墨水迹。
2.基本观点: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 阶段 (1)他律期:就是受外界支配的时期,大约 5-8岁。该时期的儿童,一般是服从外部的 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只根据行为后 果来判断对错。 (2)自律期:也就是自主期,大约是小学中 年级,八九岁以后,道德发展到这个时期, 不再无条件服从权威。
反对
赞成
反对
水平 阶 关心焦点 段 把法律规 则看成是 契约,其 目的是保 护他人的 意志或权 力 强调对生 命的尊严 和人类自 由的尊敬
对海因 茨行为 的态度 赞成
理由
后习 5 俗水 平 (关 心普 遍原 则或 便准) 6
“法律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在 这种情况下把药拿走并不是很正 确,但这样做应该得到辩护。”
反对
“不能因为一个人感到绝望就允 许他去偷。动机是好的,但好的 动机不能说明手段正当。”
“海因茨应该偷药,因为人类生 命的尊严必须无条件地优先得到 考虑。”
赞成
3.基本观点 (1)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在10岁以前大都 处于第一种水平;13岁前后半数以上处于第 二种水平,只有极少数进入第三种水平;只 有少数成年人能达到第三种水平。 (2)儿童道德性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 的,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关。但具体到每 个人,时间有早有迟,这与文化背景、交往 等有关。 (3)要促进儿童道德发展,必须让他不断接 触道德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以利于讨论和 展开道德推理的练习。
的妻子死了,他也用不着责备自己,因为 是她自己得了绝症,而不是他的过错。”
水 阶 关心焦点 对海因茨行 平段 为的态度
习 成为一个 俗 好男孩或 水 好女孩, 平 3 考虑助人 ( 与取悦他 关 人,随大 流 心 维 关心法律 护 与秩序, 社 基于社会 会 4 所期望的 秩 对家庭成 序 员的责任 ) 感 赞成
(3)从对效果的评价到对行为动机的 评价 (4)从片面到全面 (5)从依据道德情境进行评价到依据 道德原则来进行评价
(三)提高道德认识的措施 1.在道德教育中,要注意将抽象的道理与 具体事例相结合。 2.可以通过提供榜样的形式促进儿童道德 认识的发展。 3.可以运用强化的手段促进儿童道德认识 的发展。 4.运用分析道德两难推理事例的形式提高 儿童的道德认识。 5.教育者要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做到言行 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