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
再如《鲁拜集》(Rubaiyat)的英译本中有如 一节:
The ball no question makes of Ayes and Noes, But Here or There as strikes the Player goes; And He that toss’d you down into the Field, He knows about it all—He knows—
精品
一般认为,诗歌翻译的最基本原则是,诗必须译成 诗的形式,不能译成散文,否则就不能称为翻译。 “附录一”中《月夜》的第五个译本与其说是翻译, 不如说是编译或释义。
其次,诗歌翻译应以行为基本单位,并应尽量保留 原来的标点,通常不能随意合并或分拆诗行,这对 保留原诗的风格和韵味是很重要的。但是,在翻译 实践中,诗行的增减并不少见。
精品
第三,诗歌的翻译应尽量保留原诗中重要的意 象,因为诗人通常是用意象来表示他的深层意 义的,如把rose (玫瑰)译为“牡丹”,必 然会破坏原诗的意境。
美国庞德把中国诗歌译成英语时,改变了 原诗中大量的意象,有人因此有人说,他的译 诗与其说是中国诗歌的英译,还不如说是优秀 的英语诗歌。但是他无心插柳,想不到竟因此 创立了英语的意象派诗歌,这是另外一回事。
HE KNOWS!
(Edward Fitzgerald 译)
精品
这节诗的波斯语原文描写的是中世纪波斯 的一种马球游戏,Fitzgerald 将这个意象改 为足球运动,后来黄克孙把它改成了围棋:
眼看乾坤一局棋,wk.baidu.com
满枰黑白子离离。
铿然一声成何劫,
惟有苍苍妙手知。
精品
毫无疑问,汉语的译文与原文在形式 与意象两个方面与原诗已相距十万八千 里。黄克孙把这种翻译方法称为“衍 译”(derivative translation),但问题 是,这个威士忌的瓶子里装的已经是茅 台了,其酒固然香醇,但是瓶上的标签 恐怕必须换掉了。换言之,它已经是借 用别人思想的一种创作,而不是翻译 了。
精品
第四,诗歌不是“看”的,而是“读”的,因此诗的 语言必须具有音韵美,应该能够上口,它的文字能让 受过一定教育的人听得懂。英语的诗歌是这样,汉语 的诗歌也是这样。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的古代 诗词是这样,郭沫若、徐志摩、舒婷、北岛等人的现 代诗也是这样。但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要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有时候译者过多地拘泥于译诗 的文学性,忘记了译诗必须上口这一基本原则,译出 来的诗读不出,听不懂。
frog jump in water noise
精品
现代汉诗的英译也有同样的情 况: 4)
七 绝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 照 毛 泽 东 暮色苍茫看劲松,第十四章 汉英 诗歌的对译 7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 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 峰。 The Fairy Cave evening/ color/ vast dar k blue/see/ strong/ pine tree disorder/ cloud/ fly/ ferry/ still/ with easy nature/ birth/ one/ i mmortal/ cave limitless/ wind/ light/ at/ dang er/peak这种翻译方法通常不宜提倡。
精品
这种现象甚至在名家的译作里也时有所见。例如《西风颂》 第一节第一行中的thou breath of Autumn’s being,王佐 良和江枫分别译为“你把秋气猛吹”和“秋之实体的气息” 就明显不如施颖洲的“你秋天的生命”来得自然妥贴;本诗 第三节第一行中的winged seeds江译的“有翅的种子”和 施译的“带翅的种子”,听起来有点生硬别扭,不容易理解, 不如王译的“让种子长翅腾空”符合汉语的习惯;再如,本 诗第二节第一行的几个很普通的颜色词Yellow, and black, and pale, and hectic red,江译的“蔫黄,魆黑,苍白, 潮红”和施译的“黄的、黑的、苍白的、瘵红的”也远不如 王译的“黄绿红黑紫”简明易懂,朗朗上口。 总之,译诗 应该有诗的形式,诗的韵律,在忠实原诗的意义的基础上, 充分反映原诗的美学追求;同时,译诗应该朗朗上口,明白 易懂,不然就违背了诗歌的本意。
精品
就形式而言,诗歌的翻译方法有四种:形式翻译(formal translation), 阐释性翻译(interpretive translation), 扩张性翻译(expansive (或 free) translation),模仿性翻译(imitative translation)。 一、形式翻 译。形式翻译追求的译诗的学术价值,而不是文学价值。译者追求的是 对原诗的形式(包括音韵)的绝对忠实,认为译诗应该像镜子一样,精 确地“反映”原诗,因此,译诗中应努力避免外来成分(包括社会、哲 学、历史、文化成分)的介入。 形式翻译通常是极端的直译,如 “附录 一”中《月夜》的第一、二个译本和《题庐山仙人洞照》的第一个译本。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用这种方法译出来的诗往往不合译入语的语法, 不合译入语读者的审美习惯,通常不应提倡,但是偶尔这种译法也能译 出脍炙人口的诗来,如前面第二章里引用过的FORTY LOVE(中年夫妇的 爱)的诗本。再如下面这首著名的诗也是用这种方法译自日语:2) old pond
精品
如《月夜》的第二个译本将原诗的八行译为十行, 《春望》的第二个译本把八行诗译成十六行,第三个 译本不但增加了诗行,而且还在字的排列上打乱了原 诗工整的形式,用“破碎”的形式表达了“国破山河 在”的意义,不失为一种有益的的尝试。英诗汉译中 这种情况比较少见,这也许和汉语文字的精悍凝炼有 关。但是,由于汉英句法的差异,在词序上作一些调 整是可以接受的。如“附录一”中雪莱的《西风颂》 王佐良的译本就把第一节的最后一句和第二节的第一 句对调了一下;江枫的译本则把第三节第一行中的 wintry beds(有翅的种子)提前到了第二节的第二 行。
再如《鲁拜集》(Rubaiyat)的英译本中有如 一节:
The ball no question makes of Ayes and Noes, But Here or There as strikes the Player goes; And He that toss’d you down into the Field, He knows about it all—He knows—
精品
一般认为,诗歌翻译的最基本原则是,诗必须译成 诗的形式,不能译成散文,否则就不能称为翻译。 “附录一”中《月夜》的第五个译本与其说是翻译, 不如说是编译或释义。
其次,诗歌翻译应以行为基本单位,并应尽量保留 原来的标点,通常不能随意合并或分拆诗行,这对 保留原诗的风格和韵味是很重要的。但是,在翻译 实践中,诗行的增减并不少见。
精品
第三,诗歌的翻译应尽量保留原诗中重要的意 象,因为诗人通常是用意象来表示他的深层意 义的,如把rose (玫瑰)译为“牡丹”,必 然会破坏原诗的意境。
美国庞德把中国诗歌译成英语时,改变了 原诗中大量的意象,有人因此有人说,他的译 诗与其说是中国诗歌的英译,还不如说是优秀 的英语诗歌。但是他无心插柳,想不到竟因此 创立了英语的意象派诗歌,这是另外一回事。
HE KNOWS!
(Edward Fitzgerald 译)
精品
这节诗的波斯语原文描写的是中世纪波斯 的一种马球游戏,Fitzgerald 将这个意象改 为足球运动,后来黄克孙把它改成了围棋:
眼看乾坤一局棋,wk.baidu.com
满枰黑白子离离。
铿然一声成何劫,
惟有苍苍妙手知。
精品
毫无疑问,汉语的译文与原文在形式 与意象两个方面与原诗已相距十万八千 里。黄克孙把这种翻译方法称为“衍 译”(derivative translation),但问题 是,这个威士忌的瓶子里装的已经是茅 台了,其酒固然香醇,但是瓶上的标签 恐怕必须换掉了。换言之,它已经是借 用别人思想的一种创作,而不是翻译 了。
精品
第四,诗歌不是“看”的,而是“读”的,因此诗的 语言必须具有音韵美,应该能够上口,它的文字能让 受过一定教育的人听得懂。英语的诗歌是这样,汉语 的诗歌也是这样。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的古代 诗词是这样,郭沫若、徐志摩、舒婷、北岛等人的现 代诗也是这样。但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要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有时候译者过多地拘泥于译诗 的文学性,忘记了译诗必须上口这一基本原则,译出 来的诗读不出,听不懂。
frog jump in water noise
精品
现代汉诗的英译也有同样的情 况: 4)
七 绝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 照 毛 泽 东 暮色苍茫看劲松,第十四章 汉英 诗歌的对译 7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 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 峰。 The Fairy Cave evening/ color/ vast dar k blue/see/ strong/ pine tree disorder/ cloud/ fly/ ferry/ still/ with easy nature/ birth/ one/ i mmortal/ cave limitless/ wind/ light/ at/ dang er/peak这种翻译方法通常不宜提倡。
精品
这种现象甚至在名家的译作里也时有所见。例如《西风颂》 第一节第一行中的thou breath of Autumn’s being,王佐 良和江枫分别译为“你把秋气猛吹”和“秋之实体的气息” 就明显不如施颖洲的“你秋天的生命”来得自然妥贴;本诗 第三节第一行中的winged seeds江译的“有翅的种子”和 施译的“带翅的种子”,听起来有点生硬别扭,不容易理解, 不如王译的“让种子长翅腾空”符合汉语的习惯;再如,本 诗第二节第一行的几个很普通的颜色词Yellow, and black, and pale, and hectic red,江译的“蔫黄,魆黑,苍白, 潮红”和施译的“黄的、黑的、苍白的、瘵红的”也远不如 王译的“黄绿红黑紫”简明易懂,朗朗上口。 总之,译诗 应该有诗的形式,诗的韵律,在忠实原诗的意义的基础上, 充分反映原诗的美学追求;同时,译诗应该朗朗上口,明白 易懂,不然就违背了诗歌的本意。
精品
就形式而言,诗歌的翻译方法有四种:形式翻译(formal translation), 阐释性翻译(interpretive translation), 扩张性翻译(expansive (或 free) translation),模仿性翻译(imitative translation)。 一、形式翻 译。形式翻译追求的译诗的学术价值,而不是文学价值。译者追求的是 对原诗的形式(包括音韵)的绝对忠实,认为译诗应该像镜子一样,精 确地“反映”原诗,因此,译诗中应努力避免外来成分(包括社会、哲 学、历史、文化成分)的介入。 形式翻译通常是极端的直译,如 “附录 一”中《月夜》的第一、二个译本和《题庐山仙人洞照》的第一个译本。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用这种方法译出来的诗往往不合译入语的语法, 不合译入语读者的审美习惯,通常不应提倡,但是偶尔这种译法也能译 出脍炙人口的诗来,如前面第二章里引用过的FORTY LOVE(中年夫妇的 爱)的诗本。再如下面这首著名的诗也是用这种方法译自日语:2) old pond
精品
如《月夜》的第二个译本将原诗的八行译为十行, 《春望》的第二个译本把八行诗译成十六行,第三个 译本不但增加了诗行,而且还在字的排列上打乱了原 诗工整的形式,用“破碎”的形式表达了“国破山河 在”的意义,不失为一种有益的的尝试。英诗汉译中 这种情况比较少见,这也许和汉语文字的精悍凝炼有 关。但是,由于汉英句法的差异,在词序上作一些调 整是可以接受的。如“附录一”中雪莱的《西风颂》 王佐良的译本就把第一节的最后一句和第二节的第一 句对调了一下;江枫的译本则把第三节第一行中的 wintry beds(有翅的种子)提前到了第二节的第二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