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大纲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水污染控制工程1.2 学时:48学时1.3 学分:3学分1.4 先修课程:水质工程基础、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1.5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二、课程目标2.1 培养学生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2 培养学生掌握水污染控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2.3 培养学生具备实践能力,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水污染问题。
2.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内容3.1 水污染基础知识- 水污染的定义和分类- 水质标准和监测方法- 水污染的来源和影响- 水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3.2 水污染控制技术- 传统水污染控制技术:沉淀、过滤、氧化、吸附等- 高级水污染控制技术:生物处理、膜分离、电化学方法等- 综合水污染控制技术:组合应用和工艺优化3.3 水污染控制过程设计- 反应器设计原理与实践- 反应动力学与反应器尺度效应- 反应器的操作与控制3.4 水污染控制工程案例分析- 市区饮用水处理厂的污染控制过程设计- 工业废水处理厂的污染控制工程设计- 农村污水处理厂的污染控制方案选择四、教学方法4.1 授课:以讲授基本理论知识为主,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进行教学。
4.2 实验:开展水污染控制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3 群体讨论: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解决相关问题,锻炼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4.4 案例分析:对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演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5.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等。
5.2 期中考试:涵盖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
5.3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水污染控制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5.4 综合实验:要求学生进行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六、参考教材6.1 陈明道、陈洪辉. 《水污染控制工程导论》.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5.6.2 李华. 《环境工程学导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七、参考文献7.1 李红玉、曾雨竹、曹宁. 《废水处理工艺及设备》.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8.7.2 陈家声. 《环境工程原理》. 科学出版社, 2016.八、备注以上大纲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安排以教师课程计划为准。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水污染控制工程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50204Z10课程名称:水污染控制工程/WaterPo11utionContro1Engineering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学时/学分:40/2.5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环境工程原理适用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教材、教学参考书:高廷耀,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本科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之一,具有极强的工程应用性。
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各种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废水处理问题的能力。
主要介绍污水处理中最常用的生物和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将污水水质指标、污水处理理论和工艺设计紧密结合,并对常见的处理工艺进行系统介绍;结合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介绍水污染控制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要求: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各种控制方法的基本理论有较系统、深入的理解,熟练掌握各种控制方法的应用范围和条件,理解表征废水指标的意义和应用、废水沉降的理论、废水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的原理、废水生物处理方法的原理与应用以及废水处理所产生的残余物的处理和处置方法等。
能力和素质要求:本课程能力的培养包括对学生独立获取水污染控制知识能力和用己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和自学来解决。
课堂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如何读书和从书中看出哪些问题入手,通过教材中部分内容的自学来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则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性环节来实现。
课堂教学注意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分析,特别是对一些废水处理的实际问题深入分析来提高。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详见《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本课程期末集中考核采用笔试进行,平时成绩采用课堂考勤、课外作业、PPT汇报等方式考核。
成信工《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而水环境的污染又日趋严重,在此情况下,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水污染控制技术,解决我国面临的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环境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历史使命。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核心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任务在于全面系统的介绍有关技术政策,使学生掌握各种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原理和设备计算,同时培养学生能够从工程观点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将来从事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运行、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环境学导论》、《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等,本课程的学习应在学生掌握一定数理、化学、微生物知识的基础上进行。
与此同时,本课程为后续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工业水污染防治》和《毕业设计(论文)》等课程打下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三、培养目标与标准
本课程具体完成培养方案中以下指标,重点完成指标1.3、2.1.5、4.1.1。
注:该表所列指标可对照培养方案中所列指标来解释。
I:介绍,指从教、学活动中、从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多种信息渠道获得知识,侧重知识的获取,没有实训要求。
T:讲授,指教、学活动中由教师引导开展的基础测试或练习,匹配有课程讨论、课后研讨等环节。
U:运用,指以学生为主导,通过实练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匹配有课程的三级项目或其它实践环节。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五、学业考核。
华北理工《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水污染控制工程(二)课程编码: H04406课程类型:必修学时:48适应对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监测等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水污染控制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及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水污染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综合运用技能;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教学学生自觉遵守有关的工程设计标准和规范,要求学生学完本课程后,了解并掌握国家有关的水污染控制技术政策;掌握各种水污染控制操作单元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等;能独立应用水污染控制工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水污染控制工程方面的科学研究。
二、课程的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部分污水水质及污水出路(建议学时数:2学时)【目的要求】了解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掌握水的循环与水体自净的原理;了解废水的成分与性质;了解水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学内容】1、污水的分类及水质2、水质指标及意义3、水体污染、水体自净及污水在水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4、水质标准【重点与难点】水的循环与水体自净的原理;氧垂曲线;废水的成分与性质;水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二部分污水的物理处理(建议学时数:6学时)【目的要求】掌握格栅结构特点和原理。
掌握重力沉淀的原理、各种沉淀池的结构特点。
掌握隔油和破乳和浮上法的原理。
掌握各种物理处理方法的应用范围、适用条件和操作运行的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1、格栅和筛网的作用与种类2、沉淀的基础理论,自由沉淀与絮凝沉淀的分析3、沉砂池的类型和工作原理4、沉淀池的类型和工作原理,提高沉淀池沉淀效果的有效途径5、隔油和破乳的原理6、浮上法的类型和原理7、各种物理处理方法的应用范围、适用条件和操作运行的影响因素及应用实例。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大纲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大纲课程编码:学分:2.0总学时:36课堂教学学时:36实践学时:0适用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环境治理工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环境学导论、环境监测、环境微生物学等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任务在于全面系统的介绍有关技术政策,使学生掌握各种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原理和设备计算,同时培养学生能够从工程观点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将来从事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运行、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该课程,使学生牢固掌握污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及其表达方法;掌握污水物理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方法和生物处理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掌握各种水污染控制技术设备计算、污水处理厂的系统布置、流程设计和运行管理方面的知识。
培养学生从千变万化的实际问题中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二、教学进程安排课外学习时数原则上按课堂教学时数1:1安排。
注:纯理论教学,实践学时标注为0。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污水性质与污水出路1.教学目标:(1)熟悉污水的类型与特征,熟悉污水的物理性质与指标,掌握化学性质与指标及其测量方法,了解污水的生物性质与指标。
(2)掌握水体的净化机制及影响水体自然净化能力的影响因素,掌握氧垂曲线,了解污染物在不同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3)了解污水最终出路和污水排放标准。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污水的化学性质与化学指标,及其测量方法。
(2)水体的净化机制,氧垂曲线。
难点:氧垂曲线。
3.教学内容和要求:(1)污水的性质与污染指标:污水的类型与特征,污水的性质与污染指标。
熟悉污水的类型与特征,掌握污水的物理性质与指标、化学性质与指标,了解污水的生物性质与指标。
(2)污染物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水体的自净作用,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饮用水卫生标准
阐述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指标、限值及 监测方法等,保障饮用水安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与方法
• 混凝法:投加混凝剂,使废水中胶体物质和悬浮物凝聚成较大 颗粒而分离。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与方法
活性污泥法
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
生物膜法
利用附着在固体介质表面的生物膜降解废水中的 有机物。
自然处理法
利用自然水体中的微生物和水生植物净化废水。
工业废水回用途径和案例
了解紫外线消毒原理及设备结构特点,掌握 紫外线剂量计算及影响因素。
臭氧消毒技术
熟悉臭氧消毒原理、设备选型及运行管理要 求,了解臭氧消毒优缺点。
其他消毒技术
简要介绍其他消毒技术如二氧化氯、高锰酸 钾等。
05 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工业废水特点及分类方法
成分复杂
含有多种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 等污染物。
氧化还原
通过投加氧化剂或还原剂,使废水 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或低 毒物质。
生物法水处理技术
活性污泥法
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
生物膜法
使废水与生物膜接触,通过生物膜上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
自然生物处理法
利用天然水体或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如稳定塘、 土地处理等。
04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与方法
沉淀法
通过重力作用使悬浮物沉淀分离。
过滤法
利用过滤介质截留悬浮物。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与方法
• 蒸发法:通过加热使水分蒸发,达到浓缩和分离的 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大纲课程编码:学分:2.0总学时:36课堂教学学时:36实践学时:0适用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环境治理工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环境学导论、环境监测、环境微生物学等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任务在于全面系统的介绍有关技术政策,使学生掌握各种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原理和设备计算,同时培养学生能够从工程观点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将来从事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运行、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该课程,使学生牢固掌握污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及其表达方法;掌握污水物理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方法和生物处理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掌握各种水污染控制技术设备计算、污水处理厂的系统布置、流程设计和运行管理方面的知识。
培养学生从千变万化的实际问题中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二、教学进程安排第一章污水性质与污水出路1.教学目标:(1)熟悉污水的类型与特征,熟悉污水的物理性质与指标,掌握化学性质与指标及其测量方法,了解污水的生物性质与指标。
(2)掌握水体的净化机制及影响水体自然净化能力的影响因素,掌握氧垂曲线,了解污染物在不同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3)了解污水最终出路和污水排放标准。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污水的化学性质与化学指标,及其测量方法。
(2)水体的净化机制,氧垂曲线。
难点:氧垂曲线。
3.教学内容和要求:(1)污水的性质与污染指标:污水的类型与特征,污水的性质与污染指标。
熟悉污水的类型与特征,掌握污水的物理性质与指标、化学性质与指标,了解污水的生物性质与指标。
(2)污染物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水体的自净作用,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掌握水体的净化机制及影响水体自然净化能力的影响因素,掌握氧垂曲线,了解污染物在不同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3)污水出路与排放标准。
4.教学过程与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讲授教学,适当展开讨论。
5.课外阅读资料。
6.作业:课后习题中选择1-3题进行课后作业,下次课提交。
第二章污水的物理处理1.教学目标:(1)掌握格栅的作用、清渣方式,熟悉其设计。
(2)掌握沉淀法的四种应用,沉淀的类型。
熟悉斯托克斯公式和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掌握表面水力复合的含义及计算。
(3)掌握沉砂池的作用、工作原理,平流式沉砂池的设计。
(4)掌握沉淀池的分类和特点,了解其适用条件,熟悉平流式沉淀池构造及工作特点,掌握平流式沉淀池沉淀区表面积计算方法。
(5)熟悉废水中油的存在形态,了解隔油池的形式和特点。
(6)掌握气浮分离的基本原理,熟悉气浮法的类型。
掌握加压溶气气浮法的流程和压力溶气系统的组成。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格栅的作用、清渣方式。
(2)沉淀法的应用,沉砂池的作用、工作原理和类型。
(3)沉淀池的分类和特点。
难点:沉淀的类型,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1)格栅和筛网:格栅的作用,格栅的种类,格栅的设计与计算,筛网,破碎机。
要求掌握格栅的作用、清渣方式,熟悉其设计,了解筛网和破碎机的作用。
(2)沉淀的基础理论:沉淀法的应用、沉淀类型,自由沉淀和絮凝沉淀分析,沉淀池工作原理。
要求掌握沉淀法的四种应用,沉淀的类型。
熟悉斯托克斯公式和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3)沉砂池:沉砂池的工作原理,平流式沉砂池,曝气沉砂池,旋流沉砂池。
要求掌握沉砂池的作用、工作原理,平流式沉砂池的设计。
(4)沉淀池:沉淀池的分类及其特点,沉淀池的一般设计原则及设计参数,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斜板沉淀池,提高沉淀池沉淀效果的有效途径。
要求掌握沉淀池的分类和特点,了解其适用条件,熟悉平流式沉淀池构造及工作特点,掌握平流式沉淀池沉淀区表面积计算方法。
(5)隔油池:含油废水的来源于危害,隔油池,乳化油及破乳方法。
要求熟悉废水中油的存在形态,了解隔油池的形式和特点。
(6)气浮池:气浮分离的基本原理,气浮法的类型,加压溶气气浮法的基本原理,压力溶气气浮法系统的组成与设计。
要求掌握气浮分离的基本原理,熟悉气浮法的类型。
掌握加压溶气气浮法的流程和压力溶气系统的组成。
4.教学过程与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讲授教学,适当展开讨论。
5.课外阅读资料。
6.作业:课后习题中选择3-5题进行课后作业,下次课提交。
第三章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1.教学目标:(1)熟悉发酵与呼吸的含义及在处理中的应用,掌握好氧生物处理的分类,熟悉厌氧生物处理过程,掌握氮的转化和去除机理,掌握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
(2)掌握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及其在生物处理中的指导意义,掌握微生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3)熟悉零级、一级、二级反应中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间的关系。
(4)掌握莫诺特方程及其含义,掌握劳-麦方程及其含义,熟悉微生物增长的基本方程。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好氧生物处理的分类,氮的转化和去除机理,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
(2)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及其在生物处理中的指导意义。
(3)莫诺特方程,劳-麦方程。
难点:废水生物处理工程的基本数学模式3.教学内容和要求:(1)污水生物处理概述。
(2)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原则:发酵与呼吸,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脱氮除磷基础理论。
要求熟悉发酵与呼吸的含义及在处理中的应用,掌握好氧生物处理的分类,熟悉厌氧生物处理过程,掌握氮的转化和去除机理,掌握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
(3)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环境。
要求掌握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及其在生物处理中的指导意义,掌握微生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4)反应速率和反应级数。
熟悉零级、一级、二级反应中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间的关系。
(5)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微生物群体的增长速率,底物利用速率,微生物增长与有机底物降解。
掌握莫诺特方程及其含义,掌握劳-麦方程及其含义,熟悉微生物增长的基本方程。
4.教学过程与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讲授教学,适当展开讨论。
5.课外阅读资料。
6.作业:课后习题中选择1-2题进行课后作业,下次课提交。
第四章活性污泥法1.教学目标:(1)了解活性污泥的组成,熟悉活性污泥中常见的微生物类型,掌握活性污泥的评价方法、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和各构筑物的作用,掌握活性污泥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过程。
(2)掌握活性污泥法曝气反应池的基本形式及各自工作状况,掌握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和演变及运行方式,了解膜生物反应器的类型。
(3)熟悉劳伦斯和麦卡蒂模型的假设基础,了解推导过程,掌握基本方程。
(4)掌握活性污泥法的三要素,了解气体传递原理和氧转移,掌握曝气设备的类型及性能指标。
(5)了解解有机负荷法,掌握污泥泥龄法及按污泥泥龄计算剩余污泥量,熟悉需氧量设计计算。
(6)熟悉三段生物脱氮工艺,了解生物脱氮工艺的设计方法,熟悉生物除磷工艺,掌握A2/O 工艺的工作原理。
(7)熟悉二沉池中活性污泥的沉淀过程,了解二沉池的设计方法。
(8)熟悉对活性污泥法系统产生重要影响的问题,掌握污泥泥龄的含义、回流污泥浓度的计算、污泥回流比的含义,掌握污泥膨胀的含义、出现原因和相应的抑制措施。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活性污泥的评价方法,活性污泥法的流程。
(2)活性污泥法曝气反应池的基本形式及各自工作状况。
(3)劳伦斯和麦卡蒂模型的基本方程。
难点:活性污泥法的设计计算,活性污泥法系统设计和运行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3.教学内容和要求:(1)基本概念:活性污泥,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活性污泥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过程。
要求了解活性污泥的组成,熟悉活性污泥中常见的微生物类型,掌握活性污泥的评价方法、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和各构筑物的作用,掌握活性污泥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过程。
(2)活性污泥法的发展:活性污泥法抱起反应池的基本形式,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和演变,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发展,膜生物反应器。
要求掌握活性污泥法曝气反应池的基本形式及各自工作状况,掌握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和演变及运行方式,了解膜生物反应器的类型。
(3)活性污泥法数学模型基础:建立模型的假设,劳伦斯和麦卡蒂模型。
要求熟悉劳伦斯和麦卡蒂模型的假设基础,了解推导过程,掌握基本方程。
(4)气体传递原理和曝气设备:构成活性污泥法的三个基本要素,气体传递原理,氧转移的影响因素,氧转移速率与供气量的计算,曝气设备。
要求掌握活性污泥法的三要素,了解气体传递原理和氧转移,掌握曝气设备的类型及性能指标。
(5)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活性污泥法过程设计:曝气池容积设计计算,剩余污泥量的计算,需氧量设计计算。
要求了解有机负荷法,掌握污泥泥龄法及按污泥泥龄计算剩余污泥量,熟悉需氧量设计计算。
(6)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艺及其设计:生物脱氮工艺,生物除磷工艺,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常用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设计参数和特点,生物脱氮除磷系统的影响因素。
要求熟悉三段生物脱氮工艺,了解生物脱氮工艺的设计方法,熟悉生物除磷工艺,掌握A2/O工艺的工作原理。
(7)二次沉淀池:基本原理,二沉池的构造,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要求熟悉二沉池中活性污泥的沉淀过程,了解二沉池的设计方法。
(8)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管理。
要求熟悉对活性污泥法系统产生重要影响的问题,掌握污泥泥龄的含义、回流污泥浓度的计算、污泥回流比的含义,掌握污泥膨胀的含义、出现原因和相应的抑制措施。
4.教学过程与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讲授教学,适当展开讨论。
5.课外阅读资料。
6.作业:课后习题中选择1-2题进行课后作业,下次课提交。
第五章生物膜法1.教学目标:(1)掌握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各类生物膜法的构造。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生物膜的结构及净化机理。
(2)生物滤池的构造,生物转盘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基本原理。
难点:生物滤池的工作机理、计算与设计。
3.教学内容和要求:(1)基本原理:掌握生物膜的结构及净化机理,熟悉影响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熟悉生物膜法污水处理特征,了解生物膜法反应动力学介绍。
(2)生物滤池:掌握生物滤池的构造,熟悉生物滤池法的工艺流程,了解滤床高度的动力学计算方法和生物滤池的设计计算,熟悉工业废水生物滤池的挂膜-驯化方式。
(3)生物转盘法:生物转盘的构造,工艺流程和设计计算。
要求掌握生物转盘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4)生物接触氧化法:基本原理,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构造,工艺流程和设计计算。
要求掌握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基本原理,熟悉其构造和填料的研究进展。
(5)生物膜法的进展: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流化床。
熟悉曝气生物滤池的优缺点、构造及工作原理,熟悉流态化原理及生物流化床的类型。
4.教学过程与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讲授教学,适当展开讨论。
5.课外阅读资料。
6.作业:课后习题中选择1-2题进行课后作业,下次课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