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件
合集下载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件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b87010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42.png)
《水污染控制工程》PPT 课件
概念和意义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介绍和重要性,探讨对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污染类型及成因
细致分析不同水污染类型的来源和成因,深入理解污染的根源及影响因素。
影响和危害
深入探讨水污染对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和经济的广泛影响以及其潜在危害。
监测方法和技术
介绍水污染监测的方法和技术,如仪器设备、采样与分析等,确保准确的监 测结果。
控制策略和技术
讨论水污染控制的策பைடு நூலகம்和技术,包括源控制、处理和预防措施,以有效减少 和清除污染。
水处理工艺概述
概述水处理工艺的原理和应用,涵盖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等方面的关键信 息。
物理处理技术介绍
介绍各种物理处理技术,如筛分、沉淀和过滤,以及其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 用。
化学处理技术介绍
探讨各种化学处理技术如氧化、沉淀和中和,以及它们在水处理过程中的效果。
生物处理技术介绍
详细介绍生物处理技术,如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用于去除水体中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
污染源治理技术介绍
讨论污染源治理的关键技术,如工业废水处理和城市污水处理,以及其在减 少污染源上的作用。
污水处理厂设计要点
指导设计污水处理厂的要点和准则,确保高效、可靠和经济的处理工艺。
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
水环境保护技术趋势
展望水环境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新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的前景。
国内外水污染控制技术比较
对比国内外水污染控制技术,评估其效果、适用性和可行性,为技术选择提 供参考。
预防和治理水环境突发事件
介绍预防和应对水环境突发事件的关键策略和应急措施,以减少事故和灾害的发生。
职业规划和发展前景
概念和意义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介绍和重要性,探讨对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污染类型及成因
细致分析不同水污染类型的来源和成因,深入理解污染的根源及影响因素。
影响和危害
深入探讨水污染对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和经济的广泛影响以及其潜在危害。
监测方法和技术
介绍水污染监测的方法和技术,如仪器设备、采样与分析等,确保准确的监 测结果。
控制策略和技术
讨论水污染控制的策பைடு நூலகம்和技术,包括源控制、处理和预防措施,以有效减少 和清除污染。
水处理工艺概述
概述水处理工艺的原理和应用,涵盖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等方面的关键信 息。
物理处理技术介绍
介绍各种物理处理技术,如筛分、沉淀和过滤,以及其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 用。
化学处理技术介绍
探讨各种化学处理技术如氧化、沉淀和中和,以及它们在水处理过程中的效果。
生物处理技术介绍
详细介绍生物处理技术,如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用于去除水体中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
污染源治理技术介绍
讨论污染源治理的关键技术,如工业废水处理和城市污水处理,以及其在减 少污染源上的作用。
污水处理厂设计要点
指导设计污水处理厂的要点和准则,确保高效、可靠和经济的处理工艺。
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
水环境保护技术趋势
展望水环境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新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的前景。
国内外水污染控制技术比较
对比国内外水污染控制技术,评估其效果、适用性和可行性,为技术选择提 供参考。
预防和治理水环境突发事件
介绍预防和应对水环境突发事件的关键策略和应急措施,以减少事故和灾害的发生。
职业规划和发展前景
水污染控制工程 1-5 (12)PPT课件
![水污染控制工程 1-5 (12)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74e5db4a7302768f99395c.png)
格栅渠道的宽度要设置得当, 应使水流保持适当流速
过格栅渠道 的水流流速
一方面泥沙不至于 沉积在沟渠底部
另一方面截留的污染 物又不至于冲过格栅
污水过栅条 间距的流速
通常采用0.4~0.9m/s
格栅栅条 断面形状
过格栅渠道 的水流流速
污水过栅条 间距的流速
为防止栅条间隙堵塞, 一般采用0.6~1.0m/s
h dP u1 dP
H
u0
对于沉速为u1(u1<u0)的全部悬浮颗粒,可被沉淀于池底的
总量为:
P0 0
u1
/u0dP Nhomakorabea1 u0
P0 0
u1dP
而沉淀池能去除的颗粒包括u≥u0以及 u1<u0的两部分,故沉
淀池对悬浮物的去除率为:
(1
P0 )
1 u0
P0 udP
0
式中:P0——沉速小于u0的颗粒在全部悬浮颗粒中所占的比例;
根据水中悬浮颗粒的凝聚性能和 浓度,沉淀可分成四种类型
自由沉淀
絮凝沉淀
区域沉淀或 成层沉淀
压缩沉淀
悬浮颗悬粒浮浓悬颗悬度浮粒浮不颗浓颗高粒度粒;浓不浓沉度高度淀较;很过高沉高程(淀;中5过颗0悬0程粒0浮m中相g互/L之以间 固体之悬间浮上互颗已)不粒挤;干之压颗扰间成粒,有团的颗互状沉粒相结降各絮构受自凝,到单作互周独用相围进,接其行颗触他沉粒,颗互粒相的支 淀, 颗因粒相沉影互撑淀响聚,轨,集下迹颗增层呈粒大颗直间而粒线相加间。对快的沉位沉水淀置降在过保,上程持沉层中不淀颗,颗变轨粒,的形重成力 粒的物迹理呈一性曲作个质线用整不。下体变沉被共。淀挤同发过出下生程,沉在中使,沉,污与砂颗泥澄池粒得清中的到水。质浓之量缩间、。有二清沉
《水污染控制工程》幻灯片
![《水污染控制工程》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b6b153fdb7360b4c2f3f6422.png)
• 那么 m=1/[1-(1-a/ D′) a为最末端2个出流孔口间距的2 倍,取0.08m;
• 出口孔径一般10-15mm,不得小于10mm。
• 每个出流孔口距滤池中心的距离(ri) ri=R〔i/m〕0.5 〔中 间间距大、外侧小〕R为布水半径〔D′/2〕,i为从池中心算 起,每个孔口的排列顺序,一般从300mm,开场逐步减少 到40mm。
投配池内设虹吸装置(间歇供水,使滤料排水后间歇充氧,生 物膜再生)。排水干管布设在滤池外表下0.5-0.8m,支(竖) 管依据喷咀效劳半径设置,高出滤料之上0.15-0.2m,竖管 上安装喷咀,通过喷咀均匀布水。
d、排水系统:包括渗水装置、汇水沟、总排水沟(或集水槽), 见图5-2,汇水沟i=0.01-0.02(横向)、集水槽i=0.050.01(纵向-书中出错)。作用:排放处理后出水,保证间歇 阶段的通风(底部h≥0.6m);汇水沟宽0.15m,间距2.54.0m(与布水间距一致);排水沟内流速>0.7m/s;
《水污染控制工程》幻灯 片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第五章 污水的生理处理 -生物膜法
教学要求:
1、掌握生物膜法的微生物学特征和工艺特征 2、掌握高负荷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
2、生物膜的主要特征:
1〕微生物相方面的特征:
a、参与净化反响微生物多样化。与活性污泥法相比,膜法具 有更好的生物多样性,生物膜固着在载体上时间长或生物平 均停留时间〔泥龄〕长,其除细菌广泛存在外,世代时间长、 比增殖速度小的微生物,如硝化菌等也大量存在,此外,丝 状菌,藻类众多,线虫、纤毛虫、轮虫以及昆虫等也都较广 泛地存在〔见P200表5-1〕。
• 出口孔径一般10-15mm,不得小于10mm。
• 每个出流孔口距滤池中心的距离(ri) ri=R〔i/m〕0.5 〔中 间间距大、外侧小〕R为布水半径〔D′/2〕,i为从池中心算 起,每个孔口的排列顺序,一般从300mm,开场逐步减少 到40mm。
投配池内设虹吸装置(间歇供水,使滤料排水后间歇充氧,生 物膜再生)。排水干管布设在滤池外表下0.5-0.8m,支(竖) 管依据喷咀效劳半径设置,高出滤料之上0.15-0.2m,竖管 上安装喷咀,通过喷咀均匀布水。
d、排水系统:包括渗水装置、汇水沟、总排水沟(或集水槽), 见图5-2,汇水沟i=0.01-0.02(横向)、集水槽i=0.050.01(纵向-书中出错)。作用:排放处理后出水,保证间歇 阶段的通风(底部h≥0.6m);汇水沟宽0.15m,间距2.54.0m(与布水间距一致);排水沟内流速>0.7m/s;
《水污染控制工程》幻灯 片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第五章 污水的生理处理 -生物膜法
教学要求:
1、掌握生物膜法的微生物学特征和工艺特征 2、掌握高负荷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
2、生物膜的主要特征:
1〕微生物相方面的特征:
a、参与净化反响微生物多样化。与活性污泥法相比,膜法具 有更好的生物多样性,生物膜固着在载体上时间长或生物平 均停留时间〔泥龄〕长,其除细菌广泛存在外,世代时间长、 比增殖速度小的微生物,如硝化菌等也大量存在,此外,丝 状菌,藻类众多,线虫、纤毛虫、轮虫以及昆虫等也都较广 泛地存在〔见P200表5-1〕。
水污染控制工程-同济大学完整1ppt课件
![水污染控制工程-同济大学完整1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ac2bf655270722182ef78e.png)
污水《、污水造综纸合工排业放、标钢准铁》工(业GB、8纺97织8─染1整99工6)业、肉类加
工工业、合成氨工业。精选编辑ppt
18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水污染
(一)水污染的定义
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使水的组成→及性质发生变化,从而使动植物的生
存条件恶化,鱼类生长受到损害、人类的生活和
(3)COD和BOD
生化需氧量(BOD) 化表学示需在氧有量氧(条C件OD下),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单位 体单化总积位剂指有水水为作在机样中m用一中炭有g时定所(/机有所条LT。有物O消件但机C所下耗)污生消,的染化耗水氧物需的中含化氧炭游各剂量量离种的不态有量能氧机,反的物以应数与氧微量化量生学,m物强常g/氧不用L 能表总降示需解。氧的量有(机T物OD的)量。
有机物(C、H、N 、S)被全部氧化时需氧量 (燃烧化学反应)
精选编辑ppt
17
第一章 绪论
5、水质标准
((11))地地表表水水环环境境质质量量标标准准
((保22))护地地地下下面水水水质质体量量免标标受准准污染。
((《适33))地用污污下于水水水综综江质合合、量排排河标放放、准标标湖》准准泊(、G水B/库T1等48具4有8-使93用)功能的
我国人均占有水量2400m3/人,相当世界人均 占有量的1/4。
全国600多个城市缺水量600亿m3。 我国的水资源存在严重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性。
◆ 淮河以北的水资源量仅为全国水资源总量的 19%,而其耕地面积却是全国耕地面积的64%。
◆ 西北地区占据国土面积47%,只有7%的水资 源量,且集中在夏季。
健康受到不良影响,水环境的生态平衡遭到破
污水排放pH值:6-9 天然水体pH值:6.5-8.5
水污染控制工程-PPT课件
![水污染控制工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2a39fdf46527d3250ce04a.png)
➢ 选择性萃取膜将污水与生物反应器隔开; ➢ 膜只容许目标污染物透过,进入生物反应器而被降解; ➢ 有毒有害物质则不能进入生物反应器。
VI. 膜生物反应器的主要特点
➢ SRT 与HRT完全分开,在维持较短的HRT 的同时,又可保持
极长的SRT;
➢ 膜截流的高效性可以使世代时间长的如硝化菌等在生物反应
V. B段的特征
➢ 来水为A段出水,水质、水量较稳定; ➢ 污泥龄较长,有利于硝化反应 ; ➢ 负荷率为总负荷率的3060% 。 ➢ 曝气池容积较小。
VI. B段设计参数
➢ 污泥负荷率 0.150.3 kgBOD/kg MLSS.d; ➢ 污泥龄(c)1520d; ➢ 水力停留时间(HRT)2.03.0h;
➢ 好氧 ➢ 厌氧
II. 膜类型
➢ 超滤膜(UF,0.010.04m) ➢ 微滤膜(MF,0.10.2m) ➢ 萃取膜(具有选择性)
III. 膜材料
➢ 陶瓷 ➢ 醋酸纤维(CA) ➢ 聚砜(PS)
➢ 聚丙烯晴等
IV. 膜结构 ➢ 中空纤维
➢ 管式
➢ 平板式等
V. 生物反应器与膜单元结合方式划分 A. 一体式
沿用传统活性污泥法的计算公式、设计参数 有机负荷法确定SBR曝气池容积
V = n ?Q ?Si / LvBOD
V反应器的有效容积,m3; n在一日内运行的周期数;
Q在每一周期内进入反应器的废水量,m3;
Si原废水的平均BOD5值,kgBOD5/m3; LvBODBOD 容积负荷,kgBOD5/m3.d。
✓ 标准的UNITANK系统是由三个正方形池所组成,弥补了单个反应
器完全混合的不足,这是其第三个特点。
UNITANK最突出的问题是由于中池和边池的位置不同而使边池 总有一段时间兼作沉淀池,而中池总是作为曝气池,从而造成边池 污泥浓度远远高于中池.
VI. 膜生物反应器的主要特点
➢ SRT 与HRT完全分开,在维持较短的HRT 的同时,又可保持
极长的SRT;
➢ 膜截流的高效性可以使世代时间长的如硝化菌等在生物反应
V. B段的特征
➢ 来水为A段出水,水质、水量较稳定; ➢ 污泥龄较长,有利于硝化反应 ; ➢ 负荷率为总负荷率的3060% 。 ➢ 曝气池容积较小。
VI. B段设计参数
➢ 污泥负荷率 0.150.3 kgBOD/kg MLSS.d; ➢ 污泥龄(c)1520d; ➢ 水力停留时间(HRT)2.03.0h;
➢ 好氧 ➢ 厌氧
II. 膜类型
➢ 超滤膜(UF,0.010.04m) ➢ 微滤膜(MF,0.10.2m) ➢ 萃取膜(具有选择性)
III. 膜材料
➢ 陶瓷 ➢ 醋酸纤维(CA) ➢ 聚砜(PS)
➢ 聚丙烯晴等
IV. 膜结构 ➢ 中空纤维
➢ 管式
➢ 平板式等
V. 生物反应器与膜单元结合方式划分 A. 一体式
沿用传统活性污泥法的计算公式、设计参数 有机负荷法确定SBR曝气池容积
V = n ?Q ?Si / LvBOD
V反应器的有效容积,m3; n在一日内运行的周期数;
Q在每一周期内进入反应器的废水量,m3;
Si原废水的平均BOD5值,kgBOD5/m3; LvBODBOD 容积负荷,kgBOD5/m3.d。
✓ 标准的UNITANK系统是由三个正方形池所组成,弥补了单个反应
器完全混合的不足,这是其第三个特点。
UNITANK最突出的问题是由于中池和边池的位置不同而使边池 总有一段时间兼作沉淀池,而中池总是作为曝气池,从而造成边池 污泥浓度远远高于中池.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件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0537073186bceb18e8bb97.png)
TOC
TOD CODcr BODL BOD5 CODMn
污水有机物指标之间的关系 在污水有机物组成相对稳定时,BOD与COD之间存在一定比例关系。
化学性指标
油类污染物
石油类:来源于工业含油污水。 动植物油脂:产生于人的生活过程(厨房污水)和食品工业。
有
油类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降低水体
物
酚的毒性可抑制水中微生物的自然生长速度,有时甚
至使其停止生长。
酚能与饮用水消毒氯产生氯酚,具有强烈异臭(0.001
mg/L即有异味)。
灌溉用水酚浓度超过5mg/L时, 农作物减产甚至枯死。
化学性指标
植物营 养元素
过多的氮、磷进入天然水体,易导致 富营养化,使水生植物尤其是藻类大量繁 殖,造成水中溶解氧急剧变化,影响鱼类 生存,并可能使某些湖泊由贫营养湖发展 为沼泽和干地。
融会贯通各水质指标间的关系
第二节 污染物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水体的自净作用 河流的自净作用是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在河水向下游流动中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
根据净化机制分为三类
物理净化: 稀释、扩 散、沉淀
化学净化: 氧化、还 原、分解
生物净化:水中 微生物对有机物 的氧化分解作用
污水排入河流的混合过程
dx2
Kc
式中:v——河水流速c;c0exp 2vMxx1 14K v2M x
x——初始点至下游x断面处的距离;
Mx——纵向分散系数; K——污染物分解速度常数;
c0——初始点的污染物浓度; c——x断面处的污染物浓度。
氧垂曲线:
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溶解氧逐渐被消耗,到临界点后又逐步回升的变化过程,称 氧垂曲线。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件
水污染控制工程ppt课件
![水污染控制工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9864e8783e0912a3162a38.png)
水污染控制工程 第十二章 1
第十二章 活性污泥法
水污染控制工程 第十二章 2
第12章 活性污泥法
12.1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12.2 活性污泥工艺的发展 12.3 活性污泥法数学模型基础 12.4 气体传递原理与曝气设备 12.5 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活性污泥法工艺设计 12.6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及设计 12.7 活性污泥法的运行管理
12.3.2 劳伦斯和麦卡蒂模型
4、 基本方程的推论:
B. 第二导出方程——曝气池内微生物浓度与污泥龄 之间的关系 对曝气池有机底物作物料横算,则有:
底物的净变化率 = 底物进入曝气池的速率 - 底物从曝气池中消失的速率
0 V (ds / dt)T QSi RQS e (ds / dt)u V (1 R)QS e
12.3 活性污泥法数学模型基础
12.3.1 反应动力学基础 12.3.2 建立模型的假设 12.3.3 劳伦斯和麦卡蒂模型
水污染控制工程 第十二章 5
12.3.1 反应动力学基础
污水生物处理反应动力学的主要内容:
(1) 微生物增长动力学,涉及微生物增长与基质浓 度、生物量、增长常数等因素的关系;
微生物的净变化率 = 微生物进入曝气池速率 – 微生物离开曝气池速率
dX
dX
dt
T
V
=
RQX r
+
dt
g
V
-
Q(1 +
12.3.2 建立活性污泥法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假设
V/ X/ Se
废水
空气
初次 沉淀池
曝气池
Q-Qw / Xe / Se
二次 沉淀池
出水
Q/ Si / Xi
回流污泥 Qr / Xr / Se
第十二章 活性污泥法
水污染控制工程 第十二章 2
第12章 活性污泥法
12.1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12.2 活性污泥工艺的发展 12.3 活性污泥法数学模型基础 12.4 气体传递原理与曝气设备 12.5 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活性污泥法工艺设计 12.6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及设计 12.7 活性污泥法的运行管理
12.3.2 劳伦斯和麦卡蒂模型
4、 基本方程的推论:
B. 第二导出方程——曝气池内微生物浓度与污泥龄 之间的关系 对曝气池有机底物作物料横算,则有:
底物的净变化率 = 底物进入曝气池的速率 - 底物从曝气池中消失的速率
0 V (ds / dt)T QSi RQS e (ds / dt)u V (1 R)QS e
12.3 活性污泥法数学模型基础
12.3.1 反应动力学基础 12.3.2 建立模型的假设 12.3.3 劳伦斯和麦卡蒂模型
水污染控制工程 第十二章 5
12.3.1 反应动力学基础
污水生物处理反应动力学的主要内容:
(1) 微生物增长动力学,涉及微生物增长与基质浓 度、生物量、增长常数等因素的关系;
微生物的净变化率 = 微生物进入曝气池速率 – 微生物离开曝气池速率
dX
dX
dt
T
V
=
RQX r
+
dt
g
V
-
Q(1 +
12.3.2 建立活性污泥法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假设
V/ X/ Se
废水
空气
初次 沉淀池
曝气池
Q-Qw / Xe / Se
二次 沉淀池
出水
Q/ Si / Xi
回流污泥 Qr / Xr / Se
水污染控制工程 ppt课件
![水污染控制工程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9e275af46527d3240ce0a7.png)
第11章 循环冷却水处理
水垢的形成及控制,腐蚀及控制,微生物及控制。
ppt课件
20
第12章 废水生化处理理论基础
生化处理
废水生化处理是利用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对废水中的污染物 质进行转化和稳定、使之无害化的处理方法。对污染物进行转化 和稳定的主体是微生物。
处理的对象
生活污水及工业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
在微生物经过对数期大量繁殖后使培养液中的底物逐渐被消耗再加上代谢产物的不断积累从而造成了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食物条件和环境条件致使微生物的增长速度逐渐减慢死亡速度逐渐加快微生物数量趋于稳定
第1章 总论
一、废水的分类
根据废水的来源分为: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工业废水又根 据废水的污染程度分为生产废水(轻)及生产污水(重)。 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混合排入城市污水管道即为城市污水
排入土壤的含油废水: 土层对油污吸附和过滤,在土壤形成油膜,破坏土壤的团粒 结构。 排入污水厂的含油废水: 影响活性污泥及生物膜的正常代谢过程,影响排水设备及管 道的正常工作,要求含油浓度不能大于30~50mg/L。 除油的方法: 浮油及重油—重力分离法(隔油沉淀法) 分散油及乳化油—气浮法、混凝沉淀或气浮法 溶解油—生物处理法等
ppt课件
13
第5章 深层过滤
作用原理
含悬浮物的水流过具有一定空隙率的过滤介质,水中的悬浮物 被截留在介质表面或内部而除去。
处理的对象
浓度比较低的悬浊液中微小颗粒(悬浮物)。
滤池的类型
(1)慢滤池(<4m/h) (2)快滤池(4-10m/h) (3)高速滤池(10-60m/h)
ppt课件 14
一、快滤池的构造
ppt课件
8
一、沉淀的类型及特征 自由沉淀 絮凝沉淀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课件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f2927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61.png)
01
针对不同地区、流域的水污染问题,制定综合治理方
案,实现区域水环境质量整体改善。
行业重点治理
02 针对重点污染行业,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加强监管
和执法力度,推动行业污染治理。
跨界协同治理
03
加强跨界水体污染防治合作,建立协同治理机制,共
同应对跨界水污染问题。
生态优先、循环利用原则
生态保护
01
在水污染控制过程中,优先保护生态环境和敏感目标,确保水
案例二
某造纸厂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废水排放量。 启示:从源头控制废水产生,实现节能减排。
03
案例三
某印染企业投资建设废水治理设施,实现废水零排放。启示:加大环保
投入,提高废水治理水平,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06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策略与措
施探讨
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影响分析
污染源
农药、化肥、畜禽养殖废弃物、农田 排水等。
资源化利用途径和前景展望
资源化利用途径
城市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可作为再生水用于 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城市景观等,实现资 源化利用。
前景展望
随着水资源日益紧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与 资源化利用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推动城市生活 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事业不断发展。
08
河流湖泊等水体生态保护与
法律法规要求
依据国家及地方相关环保法律法规,选择符合排放标准的治理技术 路线。
经济可行性
综合考虑废水治理设施投资、运行成本及企业经济效益,选择经济 可行的治理技术路线。
成功实践案例分享与启示
0处理+高级氧化工艺,成功降低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 质含量,实现达标排放。启示:针对不同行业废水特点,采用组合工艺 ,提高处理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性指标
生化需氧量(BOD)
有
BOD: biological oxygen demand 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污水或受污
第一节
水资源与水循环
一、水资源 (Water resource)
(1)水资源现状
(2)水资源主要用途
(3)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1)水资源现状
水资源与水循环
世界水资源现状
地球上的水约为14亿立方公里,覆盖着近3/4的地
球表面。 水环境中的淡水资源却很少,仅占总水量的2.53%, 其中3/4存在于冰川和冰帽中。 • 而目前能供人类直接取用的淡水资源仅占0.22%。 加之自然水源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差异,以及自然 水体遭到的普遍污染,致使可供直接取用的优质 水量日显短缺,难以满足人们生活和工农业生产 日益增长的要求。
六、水污染防治的目标、措施、任务与原则
2、水体污染防治措施 *防止地表水污染的主要措施为:
①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及剧毒废液; ②禁止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或毒物的车辆和容器; ③禁止将含有汞、镉、铬、砷、铅、氰化物、黄磷等的可溶性 剧毒废渣向水体排放或不作防渗层而直接埋入地下; ④禁止向水体倾倒工业垃圾、生活垃圾或其它废弃物;不得在 水体最高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上堆放废弃物; ⑤禁止向水体排放带有放射性的废弃物和废水;不得向水体排 放足以引起热污染的废水;不得向水体排放带有病原体而未 经消毒的废水;使用农药要保证安全,不得污染水体;农灌水 要符合有关规定;船舶的各类废水必须符合排放标准,不得向 水体排泄油污。
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 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 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第二节 水污染(Water pollution)
水体主要污染源 水污染类型 水体主要污染物 废水的分类 水体污染的危害 水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与原则
第二节
水污染(Water pollution)
降悬浮固体的量。
例题2
将某污水水样100 mL臵于质量为46.4718g的古氏 坩埚中过滤,在105℃下烘干,称重为46.5036g, 然后再将此坩埚臵于600℃下灼烧,最后称重为 46.4848g。另取同一水样100 mL臵于质量为 67.9624g的蒸发皿中,在105℃下蒸干后称重为 68.0138g。试计算该水样的总固体、悬浮固体、 溶解固体、挥发性悬浮固体和固定性悬浮固体的 含量各为多少(mg/L)。
第二节 水污染(Water pollution)
六、水污染防治的目标、措施、任务与原则
2、水体污染防治措施
*防止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措施为:
①禁止利用渗井、渗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含毒废水和带菌废弃物; ②不得采用无防渗措施的沟渠池塘输送含毒或带菌废水; ③开采地下水时,应防止已被污染的潜水渗入地下水,并防止水质 差异很大的各层地下水相互渗透; ④兴建地下工程设施或进行地下勘探及采矿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防止地下水污染; ⑤人工回灌补给地下水时,不得恶化地下水质。
水污染控制工程
从技术和工程上解决、预测和控制水污染的问题, 提供提高水环境质量、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方法,满足不 同用途和要求的用水的工艺技术和工程措施。 定义:应用工程学的方法对水质进行控制以达到消除
污染和恢复水的原有状态。
研究对象:点源污染、面源污染、水环境修复
控制方法: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
第一节
水资源与水循环
一、水资源 (Water resource)
(1)水资源现状
(2)水资源主要用途
(3)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水资源与水循环
一、水资源(Water resource)
(2)水资源主要用途 农业灌溉和生活饮用、工业用水、城市供水、 畜禽用水、牧草灌溉、林业繁育、生态及环境用 水、水力发电、航运、渔业、工程及河道冲淤等。
平衡 破坏
水污染控 制工程
第一章 概 论
水资源与水循环
水污染
水质与水质指标
污染物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污水的出路及处理方法
第二节 水污染(Water pollution)
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明确了水污染的定义。
水污染的定义
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
水资源及水循环
☆自然界水循环: 水在自然界的迁移转化规律。 ☆城镇用水循环: 水的社会圈(人类活动范围)。
1、自然界水循环(Hydrological cycle)
输送
降水 蒸发 径流
下渗
循环方式:蒸发、输送、降水、下渗、径流
2、水的社会循环及对自然(原始)循环的影响
平衡 破坏 给水 处理
取水
自然循环 排放 社会循环
第二节
水污染(Water pollution)
六、水污染防治的目标、措施、任务与原则
3、水污染防治的主要任务
(1)进行区域、流域或城镇的水污染防治规划,在调查分析现有 水环境质量及水资源利用需求的基础上,明确水污染防治的具 体任务,制订应采取的防治措施。 (2)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源污染物排放 量。 (3)对各类废水进行妥善的收集和处理,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及 废水处理系统,使废水排入水体前达到排放标准。 (4)加强对水环境水资源的保护,通过法律、行政、技术等一系 列措施,使水环境水资源切实免受污染。 4、水污染防治的原则 “防” 、“治”、 “管”
第三节
温度
水质与水质指标
工业废水 常引起水 体热污染 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 加速耗氧反应,最终导 致水体缺氧或水质恶化
物
理 性
色度 嗅和味
感官性指标,水的色度来源 于金属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感官性指标,水的异臭来源于 还原性硫和氮的化合物、挥发 性有机物和氯气等污染物质
指
标 固体物质
溶解性固体 悬浮固体
第一节
水资源与水循环
(1)水资源现状 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年降水量60000亿立方米,相当于全球陆地总
水量的5%,居世界第三位;地表径流量27115亿立 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同时我国人口众多,人均 年径流量计,每人每年仅2500立方米,相当于世 界人均占有量的1/4。 同时,存在严重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性。 空间上,大约90%的地下渗流量分布在南方; 时间上,冬春少雨,夏季多雨,且连续出现枯水 年和丰水年的现象。 水土资源组合不相适应。
5、其它(浮油、酸碱、病原体、热水等)
1、需氧型污染
原因 过量的有机物 光合速率减少 氧溶解度的减少 氧扩散的减少 需氧量的增加 途径:点源污染 防止措施:生物处理
2、毒物型污染
原因 有机、无机、重金属 途径 点源污染,废水排放 防止措施 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
第二节
水污染(Water pollution)
四、废水的分类
根据污染物类别的不同:有机废水和无机废水 根据毒物的种类不同:含酚废水、含汞废水等。
第二节 水污染(Water pollution)
五、水体污染的危害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3.对农业、渔业生产的影响
Hale Waihona Puke 第二节 水污染(Water pollution)
3、富营养型污染
原因 氮、磷 途径 点源、面源 防止措施 生物处理
4、感官型污染
原因:色、味、悬浮物 途径:点源污染,废水排放 防止措施:物理、化学、生物化学
第二节
水污染(Water pollution)
四、废水的分类
根据来源不同:生活污水、工业废水
1、生活污水
①含氮、磷、硫高。
挥发性固体
固定性固体
固体物质(total solids) TS=DS+SS(mg/l)
第三节 水质与水质指标
按能否透过孔径3~10μm滤膜或滤纸分为(溶解性能)
*溶解固体(dissolved solids) DS 能 (盐类) *悬浮固体(suspended solids) SS 不能 (不溶性固体物质) SS= VS+FS(mg/l) 600℃高温灼烧(挥发性能) *挥发性悬浮固体(volatile solids) VS(有机污染物质) *固定性悬浮固体(fixed solids) FS (无机污染物质) 可沉固体(settleable solids) SS (ml/l) 将1(L)水样在标准沉降管中(静臵1小时)能够沉降分离的可沉
一、水体主要污染源
(1)向自然水体排放的各类废水; (2)向自然水体直接倾倒的固体污染物,以及垃圾堆 放场所的渗出液和淋洗雨水; (3)大气污染地区的酸雨及其他淋洗降水; (4)大气中有害的沉降物及水溶性气体; (5)淋洗植被后溶入了化肥和农药的(降水)径流; (6)航道中船舶的漏油、废水及固体废弃物。
第一节
水资源与水循环
一、水资源(Water resource)
现在或将来,一切可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地表和地下水的总称。 ☆水资源总量:
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
*地表水资源量: 江河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 *地下水资源量: 降水和地表水体入渗补给给地下含水层的动态水量。
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两者转化的重复计算
第二节
水污染(Water pollution)
二、水体主要污染物
1、固体污染物 2、生物污染物 3、需氧有机污染物 4、富营性污染物 5、感官污染物
6、有毒污染物 7、油类污染物 8、热污染 9、酸、碱、盐类污染物
第二节 水污染(Water pollution)
三、水污染类型
1、需氧型污染 2、毒物型污染 3、富营养型污染 4、感官型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