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件7
合集下载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件
《水污染控制工程》PPT 课件
概念和意义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介绍和重要性,探讨对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污染类型及成因
细致分析不同水污染类型的来源和成因,深入理解污染的根源及影响因素。
影响和危害
深入探讨水污染对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和经济的广泛影响以及其潜在危害。
监测方法和技术
介绍水污染监测的方法和技术,如仪器设备、采样与分析等,确保准确的监 测结果。
控制策略和技术
讨论水污染控制的策பைடு நூலகம்和技术,包括源控制、处理和预防措施,以有效减少 和清除污染。
水处理工艺概述
概述水处理工艺的原理和应用,涵盖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等方面的关键信 息。
物理处理技术介绍
介绍各种物理处理技术,如筛分、沉淀和过滤,以及其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 用。
化学处理技术介绍
探讨各种化学处理技术如氧化、沉淀和中和,以及它们在水处理过程中的效果。
生物处理技术介绍
详细介绍生物处理技术,如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用于去除水体中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
污染源治理技术介绍
讨论污染源治理的关键技术,如工业废水处理和城市污水处理,以及其在减 少污染源上的作用。
污水处理厂设计要点
指导设计污水处理厂的要点和准则,确保高效、可靠和经济的处理工艺。
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
水环境保护技术趋势
展望水环境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新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的前景。
国内外水污染控制技术比较
对比国内外水污染控制技术,评估其效果、适用性和可行性,为技术选择提 供参考。
预防和治理水环境突发事件
介绍预防和应对水环境突发事件的关键策略和应急措施,以减少事故和灾害的发生。
职业规划和发展前景
概念和意义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介绍和重要性,探讨对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污染类型及成因
细致分析不同水污染类型的来源和成因,深入理解污染的根源及影响因素。
影响和危害
深入探讨水污染对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和经济的广泛影响以及其潜在危害。
监测方法和技术
介绍水污染监测的方法和技术,如仪器设备、采样与分析等,确保准确的监 测结果。
控制策略和技术
讨论水污染控制的策பைடு நூலகம்和技术,包括源控制、处理和预防措施,以有效减少 和清除污染。
水处理工艺概述
概述水处理工艺的原理和应用,涵盖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等方面的关键信 息。
物理处理技术介绍
介绍各种物理处理技术,如筛分、沉淀和过滤,以及其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 用。
化学处理技术介绍
探讨各种化学处理技术如氧化、沉淀和中和,以及它们在水处理过程中的效果。
生物处理技术介绍
详细介绍生物处理技术,如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用于去除水体中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
污染源治理技术介绍
讨论污染源治理的关键技术,如工业废水处理和城市污水处理,以及其在减 少污染源上的作用。
污水处理厂设计要点
指导设计污水处理厂的要点和准则,确保高效、可靠和经济的处理工艺。
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
水环境保护技术趋势
展望水环境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新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的前景。
国内外水污染控制技术比较
对比国内外水污染控制技术,评估其效果、适用性和可行性,为技术选择提 供参考。
预防和治理水环境突发事件
介绍预防和应对水环境突发事件的关键策略和应急措施,以减少事故和灾害的发生。
职业规划和发展前景
七章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ppt课件
i1 j1 k 1
(7 27)
0,
ik 1,
若Qik 0 若Qik 0
ijk
0, 1,
若Qijk 0 若Qijk 0
Min
n3
Z
(aik Qik ai0k ik )
i1 k 1
nn3
(bijk Qijk
b0 ijk
ijk
)
i1 j1 k 1
约束条件:
(1)节点流量平衡
由于污水处理效率的经济效应存在,在规划水污染 控制系统时,应首先致力于解决那些尚未处理的污 水的治理,或者首先提高那些低水平处理的污水处 理程度,然后再进行污水的高级处理。
水体自净能力,污水处理规模的经济效应和污水处 理效率的经济效应这三个方面,在水污染控制系统 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7.3 排放口处理最优规划
污水处理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确立了大型污水处 理厂在经济上的优势地位,是建设集中的区域污水 处理厂的经济依据。
四、污水处理效率的经济效应
如果污水处理的规模不变,即Q为常数,则有:
C a b K4
a K1QK2 , b K3QK4
大量研究成果表明K4>1,因此处理单位污染物所需 的费用将随着污水处理效率的增加而增加。这种关 系,称为污水处理效率的经济效应。K4为污水处理 效率的经济效应指数。
n
min Z Ci (i ) crabr
s.t
i1
U
'
L
V' L
nm' ' OL2002
L 0
i1 i i2
低流放大倍数
j1
si -i-1
-
a b K4
d
d i dZ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件
畜禽用水、牧草灌溉、林业繁育、生态及环境用 水、水力发电、航运、渔业、工程及河道冲淤等。
第一节 水资源与水循环
一、水资源 (Water resource)
(1)水资源现状 (2)水资源主要用途 (3)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水资源与水循环
一、水资源(Water resource)
(3)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例题2
将某污水水样100 mL置于质量为的古氏坩埚中 过滤,在105℃下烘干,称重为,然后再将此坩埚 置于600℃下灼烧,最后称重为。另取同一水样 100 mL置于质量为的蒸发皿中,在105℃下蒸干 后称重为。试计算该水样的总固体、悬浮固体、 溶解固体、挥发性悬浮固体和固定性悬浮固体的 含量各为多少(mg/L)。
固体物质(total solids)
第三节 水质与水质指标
TS=DS+SS(mg/l)
➢ 按能否透过孔径3~10μm滤膜或滤纸分为(溶解性能)
*溶解固体(dissolved solids) DS 能 (盐类)
*悬浮固体(suspended solids) SS 不能 (不溶性固体物质)
SS= VS+FS(mg/l)
平衡 破坏
给水 处理
自然循环
取水
排放 社会循环
平衡 破坏
水污染控 制工程
第一章 概 论
➢水资源与水循环 ➢水污染 ➢水质与水质指标 ➢污染物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污水的出路及处理方法
第二节 水污染(Water pollution)
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明确了水污染的定义。
第二节 水污染(Water pollution)
二、水体主要污染物
第一节 水资源与水循环
一、水资源 (Water resource)
(1)水资源现状 (2)水资源主要用途 (3)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水资源与水循环
一、水资源(Water resource)
(3)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例题2
将某污水水样100 mL置于质量为的古氏坩埚中 过滤,在105℃下烘干,称重为,然后再将此坩埚 置于600℃下灼烧,最后称重为。另取同一水样 100 mL置于质量为的蒸发皿中,在105℃下蒸干 后称重为。试计算该水样的总固体、悬浮固体、 溶解固体、挥发性悬浮固体和固定性悬浮固体的 含量各为多少(mg/L)。
固体物质(total solids)
第三节 水质与水质指标
TS=DS+SS(mg/l)
➢ 按能否透过孔径3~10μm滤膜或滤纸分为(溶解性能)
*溶解固体(dissolved solids) DS 能 (盐类)
*悬浮固体(suspended solids) SS 不能 (不溶性固体物质)
SS= VS+FS(mg/l)
平衡 破坏
给水 处理
自然循环
取水
排放 社会循环
平衡 破坏
水污染控 制工程
第一章 概 论
➢水资源与水循环 ➢水污染 ➢水质与水质指标 ➢污染物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污水的出路及处理方法
第二节 水污染(Water pollution)
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明确了水污染的定义。
第二节 水污染(Water pollution)
二、水体主要污染物
水污染控制工程培训课件
1.4.1 水污染控制的基本原则
水污染控制的基本原则,首先是从清洁生产的角度出发,
改革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污染物,防止污水外排,进行综合
利用和回收。必须外排的污水,其处理方法随水质和要求而异.
1.4.2 水污染控制的方法
水污染控制的方法按对污染物实施的作用不同,大体上可
分为两类: 一类是通过各种外力作用,把有害物质从废水中分
降水对受纳水体的污染很大,其中固体悬浮物、有机物、
重金属和污泥直接污染地面水源。
1.3 水体要污染物质的种类大致可作如下划分:固体污染
物、需氧污染物、营养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有毒污染物、
油类污染物、生物污染物、感官性污染物和热污染等。
1.3.2 水质指标
自然界中的水在太阳照射和地心引力等的影响下不停地流
动和转化,通过降水、径流、渗透和蒸发等方式循环不止,构
成水的自然循环,形成各种不同的水源。
水在自然循环中几乎在每个环节都有杂质混入,使水质发
生了变化。
2.社会循环
人类为了生存,从自然环境中大量取用天然水体中的水,
作为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不断地通过新陈代谢把代谢
主要有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萃取法、气提法
和吹脱法等。
(4)生物处理法
生物处理法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废水中呈溶解态、
胶体态以及微细悬浮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转化为稳定物质的污
水处理方法。
根据起作用的微生物不同,生物处理法又可分为好氧生物
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浮物和漂浮物。
水污染控制工程消毒ppt课件
2NH2Cl HOCl N2 3HCl H2O
NH2Cl NHCl HClO N2O 4HCl
B:折点,此后增加的是自由性
余氯。 BC:自由性余氯。
折点氯化法
游离氨<0.3mg/L:加氯量控制在折点后
游离氨>0.5mg/L:加氯量控制在峰点前
28
氯消毒副产物 (DBPs):
氯与水中有机物反应可产生许多致癌或有毒副产物,如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等。
10
选择消毒剂的标准 安全性 • 无毒、无残留、无腐蚀、
无二次污染
杀菌效果 • 快速、高效广谱性、受 环境影响小 经济性 • 使用浓度低、价格低 方便性 • 使用方法简单、方便
11
第二节、消毒原理
一. 消毒机理 二. 影响消毒效率的因素
12
一、消毒机理
1. 对细胞壁的破坏:导致细胞的溶解及死亡, (e.g. 青霉素);
锌
1.0(mg/L)
挥发酚类(以苯酚
0.002(mg/L)
计)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0.3(mg/L)
硫酸盐
250(mg/L)
氯化物
250(mg/L)
溶解性总固本
1000(mg/L)
耗氧量(以O2计) 3(mg/L),特殊情况下不得
超过5mg/L
毒理学指标 砷 镉 铬(六价) 氰化物 氟化物 铅 汞 硝酸盐(以N计) 硒 四氯化碳 氯仿 细菌学指标 细菌总数 总大肠菌群 粪大肠菌群 游离余氯
≤0.05
≤0.05
≤0.05 ≤0.05 ≤0.0002
≤0.07 ≤0.05 ≤0.0002
≤0.5
≤1.0
≤10
≤20
≤3
≤6
≤0.01 ≤1 ≤5
NH2Cl NHCl HClO N2O 4HCl
B:折点,此后增加的是自由性
余氯。 BC:自由性余氯。
折点氯化法
游离氨<0.3mg/L:加氯量控制在折点后
游离氨>0.5mg/L:加氯量控制在峰点前
28
氯消毒副产物 (DBPs):
氯与水中有机物反应可产生许多致癌或有毒副产物,如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等。
10
选择消毒剂的标准 安全性 • 无毒、无残留、无腐蚀、
无二次污染
杀菌效果 • 快速、高效广谱性、受 环境影响小 经济性 • 使用浓度低、价格低 方便性 • 使用方法简单、方便
11
第二节、消毒原理
一. 消毒机理 二. 影响消毒效率的因素
12
一、消毒机理
1. 对细胞壁的破坏:导致细胞的溶解及死亡, (e.g. 青霉素);
锌
1.0(mg/L)
挥发酚类(以苯酚
0.002(mg/L)
计)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0.3(mg/L)
硫酸盐
250(mg/L)
氯化物
250(mg/L)
溶解性总固本
1000(mg/L)
耗氧量(以O2计) 3(mg/L),特殊情况下不得
超过5mg/L
毒理学指标 砷 镉 铬(六价) 氰化物 氟化物 铅 汞 硝酸盐(以N计) 硒 四氯化碳 氯仿 细菌学指标 细菌总数 总大肠菌群 粪大肠菌群 游离余氯
≤0.05
≤0.05
≤0.05 ≤0.05 ≤0.0002
≤0.07 ≤0.05 ≤0.0002
≤0.5
≤1.0
≤10
≤20
≤3
≤6
≤0.01 ≤1 ≤5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件
谢谢
(2)考虑采用适宜的工程技术措施: 如人工嚗气(特殊水域) 修建调节水库 引更大水系水进行稀释(尤其对穿城河)
(3)水系污染底质工程
对底汞甲基化、磷释放等对策
▲ 底质调查(污染范围,浓度分布的垂直 规律和水平规律)
▲ 确定水生生物对底质污染物的蓄积规律, 从而确定底质最大允许浓度
▲ 对超标底质进行处理:
疏浚、挖掘法。
如:[日]确定底质Hg最大允许浓度C Hg:
C Hg =
0.8
.△H j
.
1 S
△H: 平均水深 J:底质Hg溶出率
S:安全系数(毒性大污染物 S选大些 毒性小污染物 S选小些)
5. 饮用水源的污染控制,与污染原水的深度处理 (给水问题)
水源上游一定范围内不允许排污。 地下水源的保护
6. 流域或区域水污染综合防治
生态防治,水处理、管理、监督全方位考虑的综合措施
第二节 污水水质
物理指标 化学指标
温度 色度 嗅和味、SS 有机:BOD、COD、TOC、TOD
无机:PH、N、P、重金属
生物指标
细菌总数 大肠菌群
▲ BOD 城市污水测定法:(1)稀释水样,测DO (2)水样+稀释水 培养瓶 加盖水封 (3)20℃下培养5天 (4)取出测定DO (5)计算BOD5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水污染控制工程沿革、现状与发展趋势 污水水质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与转化 污水出路
第一节 水污染控制工程沿革、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 历史回顾 总的印象:
任意排放
随意修建
1. 国 外 2. 我 国
规划修建
国外 公元前3750年:
印度Nippur修拱型下水道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件教学课件
促进循环经济
推动废水循环利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减少废水排放。
THANKS
感谢观看
实践方法
采用实验、模拟、实地考察等多种方法进行 实践操作。
实践内容
包括水样采集、分析测试、污染源调查、处 理工艺选择与设计、工程实施等环节。
实践总结
对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提出改 进措施和建议。
实践经验与教训
经验分享
分享在水污染控制工程实 践中的成功经验,为他人 提供借鉴。
教训总结
总结实践操作中出现的错 误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化学法
氧化还原法
通过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将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氧化或 还原反应,转化为无害或低毒性的物质。
中和法
通过加入酸或碱,调节水中的pH值,使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转化为 沉淀物,然后去除。
化学沉淀法
通过向水中加入沉淀剂,使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转化为沉淀物,然后 去除。
生物法
活性污泥法
01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
生物膜法
02
通过在滤料上培养生物膜,利用生物膜的吸附和降解作用,去
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
自然净化法
03
利用自然环境的净化能力,如湿地、氧化塘等,通过微生物、
植物等的代谢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
04
案例分析与实践
实际水污染案例分析
01
02
03
04
案例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水污染 案例,如某河流、湖泊或地下
案例拓展
结合实际案例,拓展水污 染控制工程的相关知识,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05
推动废水循环利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减少废水排放。
THANKS
感谢观看
实践方法
采用实验、模拟、实地考察等多种方法进行 实践操作。
实践内容
包括水样采集、分析测试、污染源调查、处 理工艺选择与设计、工程实施等环节。
实践总结
对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提出改 进措施和建议。
实践经验与教训
经验分享
分享在水污染控制工程实 践中的成功经验,为他人 提供借鉴。
教训总结
总结实践操作中出现的错 误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化学法
氧化还原法
通过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将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氧化或 还原反应,转化为无害或低毒性的物质。
中和法
通过加入酸或碱,调节水中的pH值,使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转化为 沉淀物,然后去除。
化学沉淀法
通过向水中加入沉淀剂,使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转化为沉淀物,然后 去除。
生物法
活性污泥法
01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
生物膜法
02
通过在滤料上培养生物膜,利用生物膜的吸附和降解作用,去
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
自然净化法
03
利用自然环境的净化能力,如湿地、氧化塘等,通过微生物、
植物等的代谢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
04
案例分析与实践
实际水污染案例分析
01
02
03
04
案例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水污染 案例,如某河流、湖泊或地下
案例拓展
结合实际案例,拓展水污 染控制工程的相关知识,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05
水污染控制工程PPT教学课件
四、水污染控制(Water Pollution Control)
定义
控制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防止水资源的破 坏和环境质量的下降
内容
“防”、“治”、“管”相结合
防:降低工业污染,清洁生产,尤其是含三致 废物的工厂
治:建设城镇排水系统,建设污水处理厂
管:加强管理,制定相关法规,标准见书中表 2和表3。
国内水污染控制发展状况
• 其他:环境工程师资格证书(待定)、环 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资格证书(今年5月第 一次开考)、与企业环境管理相关的培训 证书(ISO14000、ISO9000)等。网 站均有相关资料。
方法:
• 预习、结合实践进行思考;
• 专题讨论(确定讨论课题,查资料,提 出观点,讨论,得出有益结论或达成共 识)
能力培养:搜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
循环方式: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 结降水、水分下渗、径流
特点:不均匀性(空间、时间)
2. 用水的循环——城镇用水循环
给水工程—用水—废水—水污染控制 工程—排水系统—河流—给水工程
二、天然水质量与水质参数
自然界水质变化
纯水?
天然水:多组分的混合物
自然水循环与用水循环过程:能量交换,物质
循环(可能的污染),水质变化
• 外文期刊:学院图书馆网站的电子资源 • 联系方式:wenyuzh@,
ftp:///incoming/Home work/赵文玉
绪论
重点:水体污染的类型及严重性、我 国污水处理发展前景
一、水循环 1. 自然界的水循环
循环空间: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水圈
内分泌干扰化学品EDCs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七章
Se S010 K1t
(7-4)
式中:t—污水与滤料平均接触时间,与滤层深度,水力负荷以及 滤料特性有关。
H Echenfelder提出可用下式计算接触时间 t C n q
(7-5)
式中:C、n是与滤料比表面积及水流特性有关的常数。当为紊流 时,n=2/3;当为层流时,n=1/2。代入式7-4,得
生物滤池的设计计算
供氧量 由温差确定
(7-8)
v = 0.075△T - 0.15 式中:v ─ 空气流速(m/min)
△T ─ 池内外温差,一般为6℃
氧的利用率一般按5~8%考虑。
生物滤池的运转管理与优、缺点
运行管理
挂膜、防止堵塞、减小环境影响
优点
动力省(不需曝气)、操作运转简便
缺点
处理效率低于活性污泥法
工艺特征及优缺点
工艺特征
工艺特征 高负荷率、滤层内部的分层
优缺点 与普通生物滤池和高负荷生物滤池相比,塔式生物滤池具有如下的 优缺点: 1)具有较高的负荷率,因此所需滤池体积较小; 2)塔身高,因而占地面积小; 3)对冲击负荷的适应性好。当受突变负荷冲击时,一般只是上层滤 料的生物膜受到影响,因此可较快地恢复正常工作; 4)塔身高,形成拔风状态,通风效果好;必要时塔顶可加设引风机; 5)由于塔身高,因而废水的提升费用高; 6)运行管理不甚方便。
生物滤池的设计计算
工艺设计
有机负荷法 已知 Fv a 滤料层容积 b 平面尺寸
V A H
Q ( S0 S e ) V FV
H=1~3m
(7-1) (7-2)
c 校核水力负荷
Q q A
(7-3)
q应在适宜范围内,否则改变H,重新求A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件
处 水 理 污 、染 生 的 物 处 处 理 理 方 。 法 分 为 : 化 学 处 理 、 物 理
水 污 染 处 理 方 法
Hale Waihona Puke 大 多 数 城 市 多 用 生 物 处 理 法 或 者 三 者 结 合 。
控理沉理处 根 制常降。理 据 营用法一分 不 养生组级为 同 化物成处以 的 或法用理一 污 废和于可级 水 水絮去由处 的 回凝除筛理 净 收法大选、 化 。块法二标 三废、级准 级弃悬处, 处物浮理可 理。法、以 目二和三将 的级重级污 是处力处水
法的 生 处有 物 理机 处 生物 理 活。 : 污例 利 水如 用 或: 生 生生 物 产物 化 废过 学 水滤 作 。法 用 和处 活理 性污 污水 泥中
除除 例 水乳 如 中状 : 悬油 用 浮滴 沉 的等 淀 大不 法 块容 去 物于 除 质水 水 。的 浮 物颗 质粒 ;; 过浮 滤选 法法 去去
收 污 水 中 的 废 物 。
物 理 方 法 : 利 用 物 理 作 用 处 理 、 分 离 和 回
物原“ 可法回化 ,法分 溶用收学 杀用配 性于可方 灭来” 废中溶法 天除, 物和性: 然去回 在酸废利 水废收 两性物用 体水酚 相或和化 中中类 中碱胶学 的还、 溶性体反 病原重 解废物应 原性金 度水质和 菌或属 ;。物 等氧等 不萃例理 。化; 同取如化 性氧 的法:学 污化 利中作 染还 用和用
水污染的危害 水污染处理方法 水污染处理工艺 水污染处理实例
水污染的危害
水污染的定义 水污染的种类
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 未经处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田污水 对方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 水土流失 矿山污染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课件
01
针对不同地区、流域的水污染问题,制定综合治理方
案,实现区域水环境质量整体改善。
行业重点治理
02 针对重点污染行业,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加强监管
和执法力度,推动行业污染治理。
跨界协同治理
03
加强跨界水体污染防治合作,建立协同治理机制,共
同应对跨界水污染问题。
生态优先、循环利用原则
生态保护
01
在水污染控制过程中,优先保护生态环境和敏感目标,确保水
案例二
某造纸厂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废水排放量。 启示:从源头控制废水产生,实现节能减排。
03
案例三
某印染企业投资建设废水治理设施,实现废水零排放。启示:加大环保
投入,提高废水治理水平,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06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策略与措
施探讨
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影响分析
污染源
农药、化肥、畜禽养殖废弃物、农田 排水等。
资源化利用途径和前景展望
资源化利用途径
城市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可作为再生水用于 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城市景观等,实现资 源化利用。
前景展望
随着水资源日益紧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与 资源化利用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推动城市生活 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事业不断发展。
08
河流湖泊等水体生态保护与
法律法规要求
依据国家及地方相关环保法律法规,选择符合排放标准的治理技术 路线。
经济可行性
综合考虑废水治理设施投资、运行成本及企业经济效益,选择经济 可行的治理技术路线。
成功实践案例分享与启示
0处理+高级氧化工艺,成功降低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 质含量,实现达标排放。启示:针对不同行业废水特点,采用组合工艺 ,提高处理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孔壁上的表面扩散以吸附量梯度为推动力, 细孔壁上的表面扩散以吸附量梯度为推动力,沿表面从 吸附量大处向小处作二维移动。 吸附量大处向小处作二维移动。表面扩散系数与吸附质分子 的大小、温度、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结合能有关。 的大小、温度、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结合能有关。其速度 为: (7(7-16) —一表面扩散系数 一表面扩散系数, ·h) h); 式中 Ns—一表面扩散系数,kg/(m2·h);
Langmuir等温式 1.Langmuir等温式
Langmuir假设吸附剂表面均一,各处的吸附能相同:吸 附是单分子层的,当吸附剂表面为吸附质饱和时,其吸附 量达到最大值;在吸附剂表面上的各个吸附点间没有吸附 质转移运动;达动态平衡状态时,吸附和脱附速度相等。
abc e qe = 1 + bc e qe-平衡吸附量
固定床填充层单位容积的吸附速度为
(7(7-13) 式中 填充层的表现密度, ρb——填充层的表现密度,kg/m3; 填充层的表现密度 填充层单位容积的颗粒外表面积, av——填充层单位容积的颗粒外表面积,m2/m3。 填充层单位容积的颗粒外表面积
曾提出了各种实验公式, Carberry公式为 关于传质系数kf,曾提出了各种实验公式,如Carberry公式为
(三)操作条件
吸附是放热过程,低温有利于吸附, 吸附是放热过程,低温有利于吸附, 升温有利于脱附. 溶液的pH pH值影响到溶 升温有利于脱附. 溶液的pH值影响到溶 质的存在状态(分子、离子、络合物), 质的存在状态(分子、离子、络合物), 也影响到吸附剂表面的电荷特性和化学 特性,进而影响到吸附效果, 特性,进而影响到吸附效果,国内用太 8#炭吸附Cd-CN络合物的试验结果如 炭吸附Cd 原8#炭吸附Cd-CN络合物的试验结果如 所示。 图7-7所示。 由图可见, PH7.5~9.5的范围内,吸附去除率较高。 由图可见,在PH7.5~9.5的范围内,吸附去除率较高。 的范围内 在吸附操作中,应保证吸附剂与吸附质有足够的接触时间。 在吸附操作中,应保证吸附剂与吸附质有足够的接触时间。 另外,吸附剂的脱附再生, 另外,吸附剂的脱附再生,溶液的组成和浓度及其他因素也 影响吸附效果。 影响吸附效果。
(7-14)
式中
u—一空塔水流速度,m/h; 一空塔水流速度,m/h 一空塔水流速度,m/h; ε——填充层的孔隙率; 填充层的孔隙率; 填充层的孔隙率 μ——水溶液的动力粘滞系数,kgF/(m h); 水溶液的动力粘滞系数,kg /(m·h) h); 水溶液的动力粘滞系数 ρ——水溶液密度,kg/m3; 水溶液密度, 水溶液密度 dp——吸附剂粒径,m。 吸附剂粒径, 吸附剂粒径
式中
ce-液相平衡浓度 a-与最大吸附量有关的常数; b-与吸附能有关的常数。
2.B.E.T. 等温式
B.E.T.模型假定在原先被吸附的分子上面仍可吸附另外 的分子,同发生多分子层吸附;而且不一定等第一层吸满后 再吸附第二层;对每一单层却可用Langmuir式描述,第一层 吸附是靠吸附剂与吸附质间的分子引力,而第二层以后是靠 吸附质分子间的引力,这两类引力不同,因此它们的吸附热 也不同。总吸附量等于各层吸附量之和。由此导出的二常数 B.E.T.等温式为:
三、影响吸附的因素
(一)吸附剂结构
1.比表面积 单位重量吸附剂的表面积 称为比表面积. 称为比表面积.吸附剂的粒径 越小,或是微孔越发达, 越小,或是微孔越发达,其比 表面积越大。 表面积越大。吸附剂的比表面 积越大,则吸附能越强。 积越大,则吸附能越强。图7-5 表明, 表明,苯酚吸附量与吸附剂的 比表面积之间的关系。 比表面积之间的关系。
2.孔结构 吸附剂的孔结构如图7 所示。 吸附剂的孔结构如图7-6所示。 吸附剂内孔的大小和分布对吸附 性能影响很大。孔径太大, 性能影响很大。孔径太大,比表 面积小,吸附能力差;孔径太小, 面积小,吸附能力差;孔径太小, 则不利于吸附质扩散, 则不利于吸附质扩散,并对直径 较大的分子起屏蔽作用, 较大的分子起屏蔽作用, 通常将孔半径大于0.1μm的称为大孔, 0.1μm的称为大孔 通常将孔半径大于0.1μm的称为大孔,2×10-3~ 0.1μm的称为过渡孔 而小于2 的称为过渡孔, 的称为微孔。 0.1μm的称为过渡孔,而小于2×10-3的称为微孔。大部分 吸附表面积由微孔提供。 吸附表面积由微孔提供。采用不同的原料和活化工艺制备 的吸附剂其孔径分布是不同的。再生情况也影响孔的结构。 的吸附剂其孔径分布是不同的。再生情况也影响孔的结构。 分子筛因其孔径分布十分均匀, 分子筛因其孔径分布十分均匀,而对某些特定大小的分子 具有很高的选择吸附性。 具有很高的选择吸附性。
4.多级分体系的吸附等温式
多组分体系吸附和单组分吸附相比较,又增加了吸附质 之间的相互作用,计算吸附量时可用两类方法。 ①用COD或TOC综合表示溶解于废水中的有机物浓度,其 吸附等温式可用单组分吸附多温式表东。但吸附等温线可能 是曲线或折线。 ②假定吸附剂表面均一,混合溶液中的各种溶质在吸附 位置上发生竞争吸附,被吸附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忽略 不计。如果各种溶质以单组分体系的形式进行吸附,则其吸 附量可用Langmuir竞争吸附模型来计算。
3.表面化学性质 吸附剂在制造过程中会形成一定量的不均匀表面氧化物, 吸附剂在制造过程中会形成一定量的不均匀表面氧化物, 其成分和数量随原料和活化工艺不同而异。 其成分和数量随原料和活化工艺不同而异。一般把表面氧化 物分成酸性的和碱性的两大类.经常指的酸性氧化物基因有: 物分成酸性的和碱性的两大类.经常指的酸性氧化物基因有: 羧基、酚羟基、醌型羰基、正内酯基、萤光型内酯基、 羧基、酚羟基、醌型羰基、正内酯基、萤光型内酯基、羧酸 酐基及环式过氧基等。酸性氧化物在低温(<500℃) (<500℃ 酐基及环式过氧基等。酸性氧化物在低温(<500℃)活化 时形成。对于碱性氧化物的说法尚有分歧. 时形成。对于碱性氧化物的说法尚有分歧.碱性氧化物在高 800~1000℃)活化时形成,在溶液中吸附酸性物。 温(800~1000℃)活化时形成,在溶液中吸附酸性物。 表面氧化物成为选择性的吸附中心, 表面氧化物成为选择性的吸附中心,使吸附剂只有类似 化学吸附的能力,一般说来,有助于对极性分子的吸附, 化学吸附的能力,一般说来,有助于对极性分子的吸附,削 弱对非极性分子的吸附。 弱对非极性分子的吸附。
第七章
吸附
第一节 吸附的基本理论
一、吸附机理及分类
引起吸附的主要原因: (1)溶质对水的疏水特性和溶质对固体颗粒的高度亲合力 (2)溶质与吸附剂之间的静电引力、范德华引力或化学键力 吸附的分类 (1)交换吸附:溶质的离子由于静电引力作用聚集在吸附剂表面的带 电点上,并置换出原先固定在这些带电点上的其他离子。 (2)物理吸附:溶质与吸附剂之间由于范德华力而产生的吸附。 (3)化学吸附:溶质与吸附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牢固的吸附化学键 和表面络合物。
qe = Bac e (c s − ce )[(1 + (B − 1)ce / c s )]
式中
cs—吸附质的饱和浓度; B—常数,与吸附剂和吸附质的相互作用能有关。
Freundlich等温式 3.Freundlich等温式
此为指数函数型式的经验公式:
1 q e = Kc e / n
式中,K称为Freundlich吸附系数,n为常数,通常大于1。 Freundlich式在一般的浓度范围内与Langmuir式比较接 近,但在高浓度时不像后者那样趋于一定值;在低浓度时, 也不会还原为直线关系。
四、吸附动力学 1.水膜内的物质迁移速度
由Fick定律,水膜内的传质速度NA由下式结出: Fick定律,水膜内的传质速度N 由下式结出: 定律
(7(7-12) 溶质在水膜中的扩散系数, /L; 水膜厚度, 式中 D——溶质在水膜中的扩散系数,m2/L; δ——水膜厚度,m; 溶质在水膜中的扩散系数 水膜厚度 水膜传质系数, kf——水膜传质系数,m/L; 水膜传质系数 m/L; 水中溶质的浓度, c——水中溶质的浓度,kg/m3; 水中溶质的浓度 颗粒表面的溶质浓度, ci——颗粒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溶质浓度,kg/m3。 颗粒表面的溶质浓度
2.内孔扩散速度 2.内孔扩散速度
多孔性物质内部的扩散现象极为复杂,受到细孔扩散和 多孔性物质内部的扩散现象极为复杂, 细孔壁表面扩散两方面的影响,但类似于分子扩散, 细孔壁表面扩散两方面的影响,但类似于分子扩散,均以扩 散物质的浓度梯度作为推动力。 散物质的浓度梯度作为推动力。其中通过细孔内液相向颗粒 内部扩散的速度为 (7(7-15) 式中
ρa—一吸附剂的表观密度,kg/m3; 一吸附剂的表观密度,kg/m 一吸附剂的表观密度 Ds—一表面扩散系数,m2/h。 一表面扩散系数, /h。 一表面扩散系数
颗粒内总扩散速度为武( 15) 颗粒内总扩散速度为武(7-15)与(7-16)之和,即 16)之和,
(7-17)
假定在细孔内某一位置处表面吸附量与溶液浓度之间呈 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则有 (7(7-18) 将上式代入式( 17) 将上式代入式(7-17)得 (7-19) 19) 式中D 是以溶液浓度为基准的颗粒内有效扩散系数, 式中Di是以溶液浓度为基准的颗粒内有效扩散系数, /h.在溶质浓度很高 在溶质浓度很高, m2/h.在溶质浓度很高,吸附前后浓度变化不大的条件 ,Boyd导出以下近似式估计颗粒内有效扩散系数和吸附速度 导出以下近似式估计颗粒内有效扩散系数和吸附速度: 下,Boyd导出以下近似式估计颗粒内有效扩散系数和吸附速度: (7(7-20)
NP——细孔内的扩散速度,kg/(m2.h); 细孔内的扩散速度, .h); 细孔内的扩散速度 DP—一细孔内有效扩散系数,m2/h; 一细孔内有效扩散系数, /h; 一细孔内有效扩散系数 c----细孔内溶液浓度,kg/m3; ----细孔内溶液浓度 细孔内溶液浓度, r——扩散方向的距离,m。 扩散方向的距离, 扩散方向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