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5.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来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

课文主要讲述了王戎小时候的一个故事,通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行为,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与众不同。

课文语言简练,富含哲理,适合四年级的学生阅读。

本文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戎的智慧,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是,对于课文中的道理和哲理的理解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戎的智慧。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道德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戎的智慧。

2.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阅读并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道理。

3.讨论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25.王戎不取道旁李》2.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3.教学卡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案例4.教学道具:李子树、道旁李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李子树和道旁李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让学生理解王戎的智慧。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道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模板(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模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模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模板第【1】篇〗【课前解析】关注人物:王戎,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颖,神彩秀美。

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

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

”王戎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表演,当时猛兽在栅槛中咆哮,众人都被吓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自如。

魏明帝曹叡在阁上看见后,称赞王戎是奇童。

关注出处:《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关注内容:本文讲述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幼时即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

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

”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道旁苦李”这个成语就出于此文,也叫“道边苦李”。

关注词语:课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

如,“诸”是“众”的意思,“竞”指“争着”,“必”是“一定”的意思。

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差别比较大。

如,“走”在文言文中常指“奔跑”。

关注插图: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了因结满果子而低垂的李树枝,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李树多子折枝”的意思。

【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重点】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出单元要素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走进第八单元的学习,我们一起来看看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要学会什么?出示单元导语页,学生齐读语文要素: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第【1】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文是一篇文言文。

文章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因为四年级学生很少接触到文言文,因此,教学设计中首先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把文言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明白,然后抓住“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一关键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辨析中感知“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道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认读生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初识“文言文”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个文言句子,指名朗读,并说一说:这两个句子和我们今天的语言有什么不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明:这种以古汉语为基础的语言,被我们称为“文言”,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

3.引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

教师板书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4.识记“戎”字,怎样记住这个生字?教师相机点明:“戎”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5.学生做扩词训练:“戎”可以组什么词语?6.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初识文言文,并借助题目随文识字,丰富学生的识字经验。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上面的音节,也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2.大声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努力将每一个字音读准。

3.小组展开合作,集中识记生字“戎”“诸”“竞”。

(1)组长利用生字卡片,逐一检测组员的认字情况。

(2)小组商议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每组指派一名学生汇报学习成果:这三个生字,你是怎样识记的?预设:(1)诸,可以用换部首的方式识记,“赌”将“贝”换成“讠”。

也可以用字谜的方式识记,“记者的语言”。

(2)竞,可以用比一比的方式识记:竟—竞。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简要复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6、能初步理解古今异义和一字多义。

教学过程:一、链接已知,揭示课题1、相信大家读过许多的故事,你能根据图片说出故事的名字吗?(出示: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对比两个故事,大家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吗?(自幼聪明)2、是的,司马光、曹冲自幼聪慧,他们的故事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其实,这样年幼聪慧的人还有很多,比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指读——齐读),读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2、指名读课题。

(1)老师发现同学们读得很有特色,“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七个字可以根据人物、事情、地点稍作停顿,谁来试试?(2)再次齐读课作好题。

(出示停顿)3、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1)“戎”是个生字,读一读。

(PPT出示“戎”的古字)大家看,“戎”这个字特别意思。

你看,右上的“戈”代表兵器,左下的部分代表铠甲,两部分合起来是武器的总称,这是“戎”的本意,这样的字在古汉字中叫会意字。

后引申为军队、战争等义。

观察图片,士兵身上穿的衣服就叫“戎装”、“兵戎相见”(以武力相见。

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2)了解了这个字,能写好它吗?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写:一长横一短横,最后两笔是撇、点4、王戎不取道旁李,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打开书本,翻到110页。

二、初读古文,感受文韵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读准字音:(1)生自读(2)指名读(2-3人),相机正音。

(3)读好多音字“折”。

师:在这篇小文章里有一个多音字,就是这个“折”,你们还知道它另一个读音吗?生:she师:为何在这里读zhe枝,而不是she枝?师:(出示插图)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李树?(李子特别多)多到把树枝都压弯了,你看,观察不同读音的意思,你发现当表示弯曲时我们只能读“zhe”,这就叫音随意走,字的读音会随着字义的变化而变化。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说课稿(精推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说课稿(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说课稿(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说教学重难点:1.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

2.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说教学准备:课件练字页说教学过程一、根据图片猜故事名导入课题1.出示图片学生猜故事名.同学们课前我们先做个小游戏,看图猜故事名。

举手最端正的你来说是哪个课题?《司马光砸缸》这张图片也许大家更熟悉,哪篇课文的课题呢?《守株待兔》为你们的知识储备丰富点赞。

这张想想也许不难,是什么?《王戎不取道旁李》回答对说明你是一个会提前预习的孩子。

2. 总结文言文的方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猜中的三篇课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文言文。

那么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你认为都该怎么做呢?有点学习文言文的本事,看老师给你们提供的方法:多读,读正确、流利,熟读成诵.不理解的地方看注释、插图.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带着好的学习方法,我们开始上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吧。

一起读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同学们“戎”字是一个会意字,古体字是这样写的,右上侧是一个”戈”,代表兵器的总称,左下侧是一个“十”字旁,代表的是铠甲。

本义:古代兵器的总称。

基本解释为:兵器,武器,军队,军事。

说到王戎,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王戎是谁?王戎(234年—305年),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出身魏晋高门琅玡王氏,长于清谈。

“竹林七贤”之一,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

认识了作者,我们一起来写课题3.学习戎字,认识王戎,板书课题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1.自用朗读文言文,检查朗读。

请同学们坐端正,自由读读这篇文言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故事,选自《世说新语》。

文章讲述了王戎小时候,与众不同的聪明才智。

在李树旁,其他小朋友都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去。

他认为李树在道旁,李子必定是苦的。

通过这个故事,传达了要善于观察,思考,不能盲目跟随他人的道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不盲目跟随他人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难点:理解文言文词语的含义,翻译课文。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考。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文言文翻译资料。

3.学生分组讨论的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

边读边解释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a.课文讲述了什么事情?b.王戎为什么没有去摘李子?c.你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可采用问答、填空、连线等方式进行巩固。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善于观察、思考,不盲目跟随他人?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进行交流分享。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第【1】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文章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学情分析这篇小古文虽然篇幅不长,但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学生交流讨论、朗读感悟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

2、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唯”“竞走”“信然”等的意思,以及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含义。

3、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4、能够复述课文并理解课文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唯”“竞走”“信然”等的意思,以及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难点:能够复述课文并理解课文的内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投影设备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第八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生:是“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

师:是啊,咱们中国的历史上出现了不少的英雄豪杰。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个古代的小俊杰——王戎,他有他的过人之处,到底在哪里呢?咱们今天学一篇文言文《王戎不取道边李》。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字。

1、出示课文,全班齐读课文,读准确生字。

2、出示要求会写的字:戎、尝、诸、竞、唯。

3、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给生字组词。

4、教师指导写字。

学生读记。

5、抽查学生识字情况(针对差困生)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1、出示课文,老师范读,学生跟读,划出节奏分隔线。

2、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小组合作交流,谁能用现代语讲讲这个故事呢?其他同学倾听。

生试讲,其他学生纠正,老师概括、引导。

3、理解课文意思后,再来进行男生读课文,女生翻译课文。

4、文中重点句,重点指导“树在道边多子,此必苦李”说明的含义。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25《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教学内容《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的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文章讲述了王戎七岁时,与其他小孩一起玩耍,看到路边的李子树上结满了李子,其他小孩都争相去摘,唯独王戎不动。

旁人问他为何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最后证实王戎的判断是正确的。

本文通过王戎小时候的故事,赞扬了王戎观察仔细、善于思考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了解古代年龄的称谓。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相结合,以读促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懂得遇事要多思考,不犯不必要的错误。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与感悟。

2. 把握文章的主旨,学习王戎的品质。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古代年龄称谓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引入本课。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整体感知课文。

3. 理解课文: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理解课文,教师点评、讲解,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4. 感悟课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王戎品质的认识,教师引导,总结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文言文。

6. 课后作业: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思考如何将王戎的品质运用到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王戎不取道旁李》2. 主要内容:王戎小时候的故事3. 王戎的品质:善于观察、勤于思考4. 课后作业: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思考如何将王戎的品质运用到生活中。

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疏通文意。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这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古文短篇,原本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因此在教学时,教学生朗诵古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也为今后的古文教学培养良好的语感。

二、教学重难点:1、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学习古人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使学生了解《世说新语》“志人”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世说新语》的兴趣。

2、本文的教学难点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对比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

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强调了诵读要做到“声断情不断”,加强了诵读的多样化(录音范读,老师范读、自读,齐读,表演读)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逐步积累、感悟,体会文章的内容及蕴含的道理,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抓住教学预设之外的突发情境,巧妙地搞好了课堂动态生成,达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例如:按照教学预设,出示问题:“怎样评价王戎这个孩子?”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基本上大功告成。

突然有学生提出:“‘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我认为王戎也在动,他在动什么呢?”我马上组织讨论,学生发表了很多见解:(1)诸儿动的是脚,竞走取之。

(2)王戎动的是眼睛,要善于观察。

(3)王戎动的是会思考的大脑,然后我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要学会客观、公正、全面地去评价一个人。

3、注重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

在教学设计中有意加重了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佳境,从中领悟到如何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精推2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精推2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精推2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第【1】篇〗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背诵古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学习王戎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掌握文言文学习的多种方法,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课前交流:课前游戏:看图猜字。

师:上课前,咱们来玩一个看图猜字的小游戏。

出示戎的图片。

你猜这是哪个字的前身?继续,这个呢?懂得真多。

加大难度?这一个谁猜得到?这是小篆形式的戎字。

这一部分表示铠甲,戈字表示武器。

所以含有戎字的词语大多与军队和武器有关。

比如这个词:兵戎相见。

意思是以武器相见,也就是用武力解决问题。

还有这个成语:投笔从戎。

讲的是东汉文臣班超弃文从武,为国立功的故事。

你们知道吗,它还是一位历史名人的名字呢。

出示图片。

师:这个人叫王戎,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最年轻的一位,自幼聪慧。

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她的故事。

好。

孩子们,准备好上课了吗?(1)导入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伸手和我一起补充课题。

师:戎字从十从戈,长横写完是短横,撇画稍稍往里靠,斜钩舒展别忘点。

师:谁来读课题?师:注意停顿,听的人更容易理解题目的意思。

师范读:王戎不取/道旁李师:一起读··老师最喜欢这样的读书声音,字字清楚,句句悦耳师:能根据题目猜一猜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吗?师:你看,有些故事性的文章,我们读懂了课题就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读通文章,初知大义初读1.师:王戎为什么不摘路边的李子呢?让我们一起去文中寻找答案。

捧起书,自己把课文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等人写的《世说新语》,本文讲述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幼时即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

全文仅用四句话,就表现了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教学目标:1.会认“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重点:1.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能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2.课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简介《世说新语》。

3.介绍王戎。

4.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了解一下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引入课题,学生很好地、快速地了解了《世说新语》这本书的特点是写名人的言行与轶事,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的是谁的故事?(王戎)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停顿。

(1)这是一篇文言文,同学们能读懂吗?自己试着读一读。

教师巡视。

(2)指导朗读:要读好文言文,在哪里停顿是非常重要的。

请看老师的提示,用铅笔在课本上划出停顿。

3.本课要掌握的生字有“戎、尝、诸、竞、唯”,学生借助已有的识字经验,认读生字,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然后分小组汇报识字方法。

4.教师指导:“戎”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书写时,注意斜钩要长一些。

5.“竞”字注意与“竟”区别开,书写“竞”时,要注意上下大约等高。

6.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教学设计500字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教学设计500字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积累词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王戎的品质。

2.学习生字词,积累词语。

三、教学难点1.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

2.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王戎吗?知道他的哪些故事?2.昨天,老师读了一个关于王戎的故事,叫《王戎不取道旁李》,你们想听听吗?(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尽量读得流利。

2.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王戎为什么不去摘道旁的李子?(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读课文的感受,讨论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

2.教师引导同学们从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来理解王戎的观察和思考过程。

3.同学们还能从课文中找到其他表现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句子吗?(四)学习生字词1.请同学们翻开书,找出课文中不认识的字词。

2.教师逐个解释生字词,让同学们正确读写,并组内交流记忆方法。

3.指导同学们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五)感悟王戎品质1.请同学们谈谈对王戎品质的认识,如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盲目跟从等。

1.请同学们说说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自己有什么收获。

3.布置作业:回家后,把这篇课文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课后作业1.抄写课文,注意书写规范。

2.家长签字确认孩子已经背诵课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让学生了解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教育学生不盲目跟从他人。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效果。

同时,注重生字词的学习和积累,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课文的情感表达。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能够流利地复述课文内容。

3.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王戎的品质和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和把握课文中的重点。

3.通过分组合作,发挥想象力,表达对王戎的看法。

三、教学难点1.通过课文内容了解王戎的品质和行为。

2.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性地表达对王戎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教具: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提问或者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什么意思,导入主题。

第二步: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体会王戎的品质。

2.课文理解:分段理解课文内容,学生互相交流思考。

3.学生说:请学生谈谈自己对王戎的感受和看法。

第三步: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展开讨论,讨论内容包括: 1. 王戎的品质。

2. 我们是否应该效仿他的行为。

3. 考虑当下的生活,是否有类似的例子。

第四步:展示成果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展示讨论结果和对王戎的理解。

第五步:课堂总结总结全班对于王戎的评价,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领悟到正确的品德观念,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六、课后作业1.以王戎的故事为题材,写一篇小故事。

2.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不取道旁李”的品质,写一篇小感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理解王戎的故事,从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培养勇敢正直的品质。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教学内容《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本文讲述了魏晋时期,王戎七岁时,与诸小儿游,看到路边的李树多子折枝,许多小朋友都竞相去取,只有王戎没有动,因为他知道树在道边而多子,一定是因为李子是苦的。

这个故事展现了王戎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王戎不取李子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王戎为何判断李子是苦的,以及这个故事所传达的深层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文投影、生字词卡片、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同时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王戎行为和思维方式的理解。

4. 解析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分析王戎的观察和推理过程,以及这个故事所传达的意义。

5. 情境模拟:学生模拟王戎观察和推理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王戎不取道旁李》2. 课文重点:王戎的行为和思维方式3. 课文难点:理解王戎的观察和推理过程4.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作业设计1. 回家后向家长复述课文内容,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个问题,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王戎的观察和推理过程,以及这个故事所传达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王戎小时候的一个故事,通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行为,表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正确的判断能力。

课文简短,寓意深刻,适合四年级的学生学习。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以及领悟课文所传达的道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他们对文言文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然而,由于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结构较为古老,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引导他们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并激发他们对文言文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课文所传达的道理,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结构的理解,以及对课文所传达的道理的领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探究学习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准备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文本,以便学生阅读。

2.教学多媒体:制作相关的教学多媒体,如PPT等,以便辅助教学。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教案、课件等,以便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学生活动11.出示聪慧儿童的故事图片,学生猜故事名字,揭示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2.书写“戎”,和“戒”区别。

3.读课题,明题意。

教师活动11.通过出示聪慧儿童的故事图片,回忆故事名字,揭示课题。

2.书写“戎”,理解字意,短横和竖撇代表上战场时所穿的铠甲,戈代表兵器,合起来组成“戎”,代表古代兵器、军队。

3.道旁:道路边,取:摘,王戎不摘道路边的李子。

通过回忆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故事,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书写“戎”。

理解题目的含义。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故事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引出本课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指向目标2)学生活动21.自由读课文,同桌互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正音:戎、诸(zhū)、折、竞(jìnɡ)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1)zhē:翻转、倒腾(2)zhé:弄断,弯曲(3)Shé:断,绳子折了。

学生活动33.师生合作读全文,注意正音。

4.师范读,读出文言文的节奏。

教师活动21.引导学生多次朗读课文,读正确读音。

指名朗读课文,正音,读通难点字音和难点句子。

教师活动3师生合作读,老师范读,读出文言文的节奏感。

竖版读,去掉标点读,反复朗读熟悉故事的内容,为后面讲述故事做铺垫。

文言文的学习重在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准读音,读通句子。

会写本课生字,特别注意写对舔、拽、瘦三个字。

指名朗读,读出节奏。

全班齐读。

5.一百年前文言文是从右往左书写的,试着来读一读。

去掉标点试一试还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吗?活动意图说明: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朗读文言文,读通读顺课文,为下面讲故事打下基础。

环节三:思读课文,梳理内容(指向目标2)人物的形象。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

环节四:总结背诵,拓展延伸(指向目标3)学生活动71.幼时的王戎不取道旁的故事代代相传,相信王戎的故事一定深深留在了你的心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第1篇】一、文本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这是统编教材进入三年级以来选取的第四篇文言文,选取的文言文都有内容简短、语言浅显、内涵丰富的特点,它们符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够激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这篇课文讲述了王戎幼时广为流传的一个小故事: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

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满了李子,大家都争着跑去摘,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果真如此。

“道旁苦李”这一成语便出于此。

课文虽然简短,却生动地给我们刻画出了一个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聪明孩童形象。

课后有三道习题,题一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其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小学阶段对学习文言文一以贯之的学习要求。

题二是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结合注释是读懂文言文最直接高效的方法,也只有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才能讲好故事。

对本课的学习不仅要读好课文,读懂故事,还要明白“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三年级接触小古文的学习之后,对这种篇幅短小,语言通俗,蕴含道理,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小故事是很感兴趣的。

了解了学习小古文的基本方法,基本上能借助注释读懂故事内容。

课后提出的把故事讲一讲,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可以做到的,不过,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把故事讲生动。

激发每个学生课下学习小古文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感受人物形象。

【目标解读】课后习题的安排体现了从读到讲的过程,多形式地读好课文,结合注释读懂故事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在读懂的基础上讲清楚故事内容体现了紧密的层级联系。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以“历史传说故事”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智慧和品德,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篇课文讲述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小时候的故事。

王戎七岁时,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满了李子,小伙伴们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后来,小伙伴们一尝李子,果然是苦的。

这个故事表现了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文言文语言简洁,篇幅短小,但含义深刻。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文言文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等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二、整体设计思路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引导学生运用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戎的善于观察和思考。

通过角色扮演、故事复述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拓展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的了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认识“戎、诸、竞”等5个生字,会写“戎、尝、诸”等7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能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体会王戎的品质。

五、教学策略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体会文言文的语言之美。

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说课(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说课(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说课(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说课第【1】篇〗【说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主要情节,并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讲故事。

4.理解“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精神。

【说教学重点】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说教学难点】能复述课文,并创造性地讲故事。

一、复习导入,读懂课题1.上半学期,我们学习了第一篇小古文《精卫填海》,咱们一起回顾一下课文。

(生背诵课文)2.回忆一下我们是如何学习小古文的。

(反复诵读、借助注释、利用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

)3.小结:《精卫填海》是一则神话故事,在这则故事中,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精卫?(坚韧执著、不屈不挠)我们了解了学习小古文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将走进一则历史故事,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揭题板书。

)4.指名读,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语意停顿)。

你能说说课题的意思吗?(和精卫填海一样,课题中直接交待了主要人物和事件。

)齐读课题。

二、反复诵读,学习字词1.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

2.要读好课文,先读好字词。

谁来试试?(王戎、诸小儿、多子折枝、竞走取之)3.“戎”这个字是本课的生字。

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戎,右上为“戈”,代表兵器,左下代表铠甲。

两部分合在一起就是武器的总称。

)指导书写:戎,注意笔顺,竖撇和斜撇,斜勾要写得挺拔舒展。

4.解决了这些难读的字词,课文朗读就容易多了。

谁来试试,不仅能读正确,还能读出小古文的节奏和韵味儿来。

(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诵)三、读懂古文,学讲故事1.通过反复诵读,可能故事的大概内容同学们已经有了了解,可是文言文讲究字字落实,炼字炼句,请大家尝试借助注释,理解每个字,每个词的意思,然后说说整篇文章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

文章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因为四年级学生很少接触到文言文,因此,教学设计中首先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把文言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明白,然后抓住“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一关键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辨析中感知“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道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认读生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识“文言文”
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个文言句子,指名朗读,并说一说:这两个句子和我们今天的语言有什么不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明:这种以古汉语为基础的语言,被我们称为“文言”,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

3.引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

教师板书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4.识记“戎”字,怎样记住这个生字?教师相机点明:“戎”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5.学生做扩词训练:“戎”可以组什么词语?
6.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初识文言文,并借助题目随文识字,丰富学生的识字经验。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上面的音节,也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2.大声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努力将每一个字音读准。

3.小组展开合作,集中识记生字“戎”“诸”“竞”。

(1)组长利用生字卡片,逐一检测组员的认字情况。

(2)小组商议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每组指派一名学生汇报学习成果:这三个生字,你是怎样识记的?
预设:
(1)诸,可以用换部首的方式识记,“赌”将“贝”换成“讠”。

也可以用字谜的方式识记,“记者的语言”。

(2)竞,可以用比一比的方式识记:竟—竞。

也可以用字谜的方式识记:哥哥犯错被罚站。

设计意图: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自主识字,为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奠定基础。

三、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戎、尝、诸、竞、唯。

2.指名读,口头给生字组词。

3.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戎”“尝”“诸”“竞”“唯”的动态书写过程,学生一边仔细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一边听清楚每一个笔画的书写要点,再进行书空训练。

4.指名说自己认为比较难写的字。

请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说一说如何写好这些生字。

5.重点指导,教师示范,突破写字难点。

戎:“戈”要包住“”,外面的撇要和里面的撇避让。

尝:用扩词法或联系生活法识记。

竞:字形舒展,中间是“口”,要写扁。

诸、唯:左窄右宽。

6.学生自由练写5个生字,教师巡视予以个别指导。

引导学生不仅要把字写得正确,还要写得美观。

教师要给予鼓励性评价。

设计意图:多种方式识记生字,增加学生识字经验的同时,引导学生感知中国汉字的魅力。

四、再读课文,感知理解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体会如何断句。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每一个生字的音都读正确、流利,注意断句。

3.与小组同伴合作,互读课文,相互纠正不正确的读音和断句。

4.指名朗读,集体订正。

5.学生默读全文,想一想每一句话都是什么意思。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看书下注释,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6.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尝:曾经。

诸:一些。

游:嬉戏玩耍。

李:李子。

折枝:压弯树枝。

竞走:争着跑过去。

唯:只有。

信然:的确如此。

7.结合对词语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读通文言文,理解生涩的字词,充分利用注释理解文章,读懂文言文。

五、总结主题,拓展延伸
1.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话想对王戎说?(围绕“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来表达。


3.布置作业:这篇文章出自《世说新语·雅量》,全书有一千多则文言文,全是这类暗含聪明故事的文言文,有兴趣读的可以找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体会文章主题,感知其中的道理,并引导学生跳出文章,拓展阅读。

板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反思:
初次接触文言文,学生感觉生疏,朗读起来也有些拗口,对文章意思和主题的把握也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化解这些难点,教学中,我注重以下两点:
一、多层次地朗读,读通文言文。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借助音节读准文章,再通过教师朗读给予断句示范,最后在自读、互读、评议读等多层次的朗读中达到读通文言文的目的。

二、自主式地学习,读懂文言文。

课堂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品读全文,在汇报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的相机点拨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进而促使学生读懂了这篇文言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