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章《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章《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有趣的乘法计算》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章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对乘法运算的兴趣。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但对乘法运算尚不熟悉。
学生在学习乘法时,可能会对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对乘法运算的兴趣和积极性。
3.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乘法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乘法运算。
3.问题解决教学法: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生动的例题、练习题和游戏。
2.教学卡片:用于学生操练和巩固乘法运算。
3.教学游戏:如“乘法接力赛”、“乘法拼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有趣的乘法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乘法运算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乘法运算。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乘法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巩固(10分钟)利用教学卡片,让学生进行乘法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通过PPT展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运算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适量的乘法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主要让学生掌握年、月、日的基本知识,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年、月、日,并学会计算时间差。
本单元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时间和数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时间的计算,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案例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年、月、日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年、月、日的基本知识,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年、月、日的基本知识,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计算时间差,并能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年、月、日的知识。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际案例,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年、月、日的挂图和卡片,用于学生操作和练习。
3.准备计时器等教具,用于时间计算的演示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时间和数字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实际案例,让学生初步认识年、月、日,并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年、月、日的排序和时间差的计算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主要让学生认识年、月、日,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平年和闰年的特点,以及如何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掌握年月日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时间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观念,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时间单位如年、月、日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本节课中,他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判断平年和闰年。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年、月、日,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平年和闰年的特点,学会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时间和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年、月、日,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平年和闰年的特点,学会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平年和闰年的特点。
2.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年份卡片,用于操练和巩固。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日常生活中与年月日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吗?每个月有多少天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年月日的知识,请大家认真听讲。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概念,认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律。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认识和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他们对分数的概念和运用还很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分数的意义。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需要激发,使他们愿意主动去学习和探索。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律,能够运用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故事情境,引入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分数的意义。
3.实例讲解: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运用分数解决简单的问题,巩固对分数的理解。
4.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对分数的掌握程度。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6.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概念和运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分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简介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是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苏教版教材的特色与优点,以“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实践,引导创新”为原则,充分体现小学教学新课程的理念,力求实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继承和发展性统一。
该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的呈现方式,力图在教材的呈现方式上有所创新,以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同时适当扩大了知识的容量,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学生:1.进一步经历探索一些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
认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能在这些图形中标明面积单位的格子图中画出相应底和高。
2.在对“轴对称图形”、“平移”、“旋转”和“放大与缩小”的观察、欣赏和画图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
3.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和“分数的大小比较”的过程,能熟练地进行约分、通分和比较分数的大小;知道分子、分母的约分和通分的含义;有系统地整理和复习分数,为第三学段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4.进一步在观察物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6.在复习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成功的激励。
三、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分为七个单元:1. 面积的意义及单位;2.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3.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4. 轴对称图形;5. 分数;6. 整理与复习;7. 约数和倍数。
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我认为在这个阶段可采用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法、讲授练习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五、习题与作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和作业。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对于整数乘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较为复杂,需要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耐心的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和算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课件,包括例题、练习和拓展等内容。
2.学习单:准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单,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巩固。
3.练习题:准备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题,用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练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计算。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学生在解决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每组选择一本练习题,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完成后,教师选取部分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单中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题,教师选取部分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教材分析和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教材分析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主要让学生认识年、月、日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大月、小月的规律,并学会用年、月、日表示时间。
本单元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本单元共安排了4个教学课时,内容包括:年、月、日的认识,大月、小月的认识,以及平年、闰年的判断。
教材通过直观的图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年、月、日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例如知道一天有24小时,一小时有60分钟。
但学生对年、月、日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还比较模糊,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逐步建立清晰的时间观念。
此外,学生之间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有的可能已经掌握了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而有的可能还对这一概念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年、月、日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大月、小月的规律,学会用年、月、日表示时间。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年、月、日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大月、小月的规律。
2.教学难点: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以及用年、月、日表示时间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挂图、学具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一天的时间划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分成五部分,依次是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以及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
实践活动课“有趣的乘法计算”,是探索乘法计算中有趣的计算规律一两位数乘 11的积的规律及两位数乘两位数中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和是10 的积的规律。
通过探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结合相关内容的教学,教材还安排了两个练习,同时还在单元末尾安排了这部分内容的复习。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陆续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以及千克、克等质量单位,本单元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素材来教学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和较大的质量单位吨。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认识千米和认识吨。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学习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解题策略,是在上学期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单元包括从问题想起和画线段图两种策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更为复杂的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数学思维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教学部分。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混合运算”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城,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内容包括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运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运算顺序规则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而实践活动课“算24点”,主要是通过试算、调整等思考过程,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年、月、日”和“24时记时法”,这两部分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年、月、日”和“24时记时法”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触到的.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
教材编排时,力求联系学生的生活,运用观察、介绍、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章《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章《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章《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讲述了简单的一步和两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检验解答的正确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存在着直接列式解答的倾向,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能够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培养学生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检验解答的正确性,提高解答问题的准确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2.难点:培养学生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检验解答的正确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的解决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问题的解决策略。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作为学生练习的素材。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妈妈买了一些苹果和香蕉,一共花了20元,苹果每千克5元,香蕉每千克3元,问妈妈买了多少千克的苹果,多少千克的香蕉?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尝试解答问题。
在解答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解决策略,如:先算出苹果和香蕉的单价之和,再用总价除以单价之和,得出苹果和香蕉的千克数。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本单元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编排。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应用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甚至三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中去。
因此,在整数乘法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把它编成一个单元,有利于加强基础,培养计算能力。
全单元编排六道例题,涉及两位数乘10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用连乘解答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等内容。
具体安排如下表:例1口算两位数乘10(包括几十乘几十)例2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例3笔算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验算例4笔算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总结乘法计算法则练习一例5笔算两位数乘几十例6用两步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练习二从表格里能够看到教材编排的几个主要特点:第一,重视口算、加强估算。
本单元先教学口算和估算,然后教学笔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把口算和估算安排在笔算前面教学,就不会因笔算的定势而被削弱。
在教学笔算时,还能经常练习口算和估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恰当应用口算和估算,能确保口算和估算的教学要求得到落实,学生的口算能力和估算意识得到培养。
第二,笔算是重点。
编排三道例题教学笔算,从不进位到进位,从一般性竖式到特殊形式的竖式,从乘法的验算到笔算的法则,很系统地安排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
第三,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在各次“想想做做”以及两个练习和单元复习里,编排了许多用乘法解答的实际问题。
编排这些实际问题的意图主要有两点:一是让学生反复接触、经常体验常见的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计算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编排例6教学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是因为这种问题的思维比较开放,解法不止一种,学生独立解答会有困难,需要通过例题引导他们分析数量关系,形成解题思路。
(一)教学两位数乘10,鼓励学生探索算法,在交流中相互印证,从中选择比较方便的算法本单元教学的口算主要是两位数乘10以及几十乘几十,如12×10、20×30等,都是教学估算和笔算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章《混合运算》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章《混合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章《混合运算》主要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正确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加减法与乘除法的混合运算,以及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运算顺序和法则,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本运算,但对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理解不够深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容易出现运算顺序混乱、运算符号错误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清运算顺序,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运算习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正确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运算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混合运算的过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基础练习题和提高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小卡片、小棒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算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小明买书的故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出运算要求,如“小明买了3本书,每本书5元,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3.操练(1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解题过程,讨论正确与否,互相学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组基础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混合运算顺序和法则的掌握程度。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从问题出发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例2)》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从问题出发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例2)》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从问题出发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例2)》这一节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停留在直观形象的层面,缺乏对问题深入分析和抽象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通过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通过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通过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共同探讨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指导和点拨,让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教具。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例如,可以给学生呈现一幅图片,图片中有一些物体的数量,让学生观察并提出相关的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材分析和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材分析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知识,以及平面图形面积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使得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这一概念。
教材还设置了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知识,对平面图形的面积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计算面积时,可能会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和宽的理解有所混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和宽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2.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和宽的理解,以及面积计算公式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新课导入: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知识。
3.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面积计算方法。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 × 边长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练习题的正确率等方面进行。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章《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章《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章《两位数乘两位数》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以及运用口算乘法的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笔算和口算方法进行两位数的乘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对于乘法的概念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够运用口算乘法的技巧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口算乘法的技巧。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口算乘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导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重要性。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游戏教学法:运用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口算训练法:通过口算练习,培养学生运用口算乘法的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课件,包括动画、图片、例题等。
2.练习题:准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题,包括笔算和口算题目。
3.教学道具:准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实物模型,如计数器、小棒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购物时计算总价,导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准确地计算两位数的乘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规律。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安排的。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适用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甚至三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中去。
因此,在整数乘法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把它组成一个单元,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安排了6个例题,具体如下:例1:两位数乘10的口算(包括几十乘几十)例2: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例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例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例5:两位数乘几十的笔算例6: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过程,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进行简单的估算,并能运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感受从已知条件出发的解题思路,能用两步连乘正确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时间:11课时五、教具准备:课件和配套光盘第二单元:千米和吨一、教学内容:千米和吨不与其他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一起教学,是因为认识千米和吨需要相应的生活经验支持,要在现实的情境里体验1千米是多长、1吨是多重,要联系万以内数的知识进行千米和米、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
低年级学生一般不具备认识千米和吨的条件,所以教材在三年级下册教学这两个计量单位。
本单元共安排了两个例题进行教学,分别是:例1:认识千米例2:认识吨二、教学目标:2、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和吨的含义,初步建立1 千米的长度概念以及1 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三、教学重点难点: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和顿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四、教学时间:3课时五、教具准备:课件和配套光盘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具体安排如下:例1:初步体会从问题出发的推理过程,解决有三个已知条件的,求还剩多少的两步计算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以及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安排的。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适用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甚至三位数乘三位数。
因此,在整数乘法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把它组成一个单元,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或者两个整十数相乘的口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能够运用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对一些实际问题进行估算。
3.使学生明确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及书写格式。
4.使学生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算法,并能熟练运用。
5.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课时分配1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估算 2课时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课时3 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1课时活动课有趣的乘法计算 1课时教学建议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可以使用教材例题中的情景图,也可以结合班级情况创设情境,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得数都表示什么,这样才能使学生准确计算。
3.教学时要注意口算和笔算相结合,同时要注意算法的多样性。
在教材中对口算和笔算的内容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我们在实际的应用中,要结合不同的情况灵活地给予处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强调算法的多样性,不要求全班同学统一算法,而要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并且能准确计算的算法来计算。
4.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在课程标准中,强调估算在计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要教给学生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教学计划教材分析
单元名称: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教学时间: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在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中,学习数据的简单汇总和简单的排序、分组,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初步体会数据的意义和价值。
二、本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初步学会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简单汇总;通过简单的排序和分组,寻找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了解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
四、本单元教学进度安排:
简单的数据汇总 1课时
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 1课时
练习十二 1课时
上学时间 1课时
五、本单元教学注意点:
1.引导学生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开展相应的统计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作用,积累基本的统计活动经验。
2.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整理数据,从不同角度分析数据,初步体会相同的数据可以有不同的分析方法,而不同角度的分析可以得到不一样的结论。
3.精心选择统计活动素材,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统计活动,逐步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2.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时蕴含信息的,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与同伴合作与交流的价值,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培养尊重事实的理性精神。
三、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运用数据。
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认识年月日》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认识年月日》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年月日》是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年、月、日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年月日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时间单位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常识,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年月日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年月日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年的概念,知道一年有12个月。
2.让学生认识月份,了解大月和小月的区别。
3.让学生掌握日的概念,知道一天有24小时。
4.让学生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够正确区分它们。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年、月、日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难点: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年、月、日,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插图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年月日的概念。
2.采用讲解法,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解释年月日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年月日的认识。
4.采用提问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课件和教学道具。
2.准备年月日的时间表,以便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3.准备一些与年月日相关的实例,以便课堂上讲解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时间单位?”“你们知道一天有多少小时吗?”等。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年月日。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和实物,呈现年月日的概念。
如一年有12个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二月是特殊月等。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年月日的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时间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年月日的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不同,二月是特殊月等。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方法、小数的比较大小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小数,了解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为后续学习小数的进位、退位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整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都能够熟练掌握。
但是,小数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知识领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对小数有一定的了解,如价格标签上的价格、身高、体重等,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小数的实际应用出发,逐步理解和掌握小数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方法,小数的比较大小。
2.教学难点:小数的读写方法,小数的比较大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展示小数的概念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价格标签上的小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小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小数的意义: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3.学习小数的比较大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讨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编排特点:1、本册教材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大量选择了有意义的素材。
即学生在学校或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探索新的学习内容。
2、教材把四个领域的知识用小的单元形式,交叉安排呈现在大家面前。
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不断激起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各领域的教学内容相互支持,各种思维方法交叉应用。
3、一些高年级的知识点下放到本册教材中。
如:《轴对称图形》、《认识小数》、和再次《认识分数》等。
而以前第六册教材中《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没有安排进来。
4、把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尽力保障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二、教学内容安排:第一版块“数与代数”包括:《除法》、《年、月、日》、《乘法》、《千米和吨》、《认识分数》、《认识小数》共六个单元的知识。
其中《年、月、日》及《千米和吨》是属于我们平常说的常见的量的范畴。
第二版块“空间与几何”包括:《平移和旋转》、《观察物体》、《轴对称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四个单元。
第三版块“统计与概率”包括:〈统计〉一个单元。
第四版块“实践活动”包括:《生日快乐》、《美丽的花边》、《了解千米》、《奇妙的剪纸》和《我们的实验田》、《运动与身体变化》六个活动内容。
三、单元教材分析。
下面,就根据四大版块来对本册教材作一个粗略的分析,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版块“数与代数”部分。
(一、)《除法》这个单元的《除法》包括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或三位数的笔算和口算。
(教材编排特点和教学目的略)教学友情提示:1、充分发挥估算的作用。
估算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已经提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
在已经教学完成的苏教版的各册教材中,我们都能体会到估算的作用和分量,因此,在本册的除法单元的教学中,同样要十分重视估算的作用。
如从教学笔算除法的第一个例题开始,老师就可以试着让学生估一估986÷2的商可能是几位数?或商的罪最高位是什么位?学生由于具备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基础,因此不难估计出商是三位数。
然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教学。
2、教学例题时,可以作适当的调整。
从教材的编排顺序来看,本单元是先安排口算除法、再是一般笔算除法、再到0除以一个数和商中间有0的除法、最后是连除(先乘后除)。
在教学时,可以将例题作出适当的调整或者是整合。
如,第一课时,可以先将教材中第1页和第3页的笔算例题调整至口算例题之前教学。
而口算的例题可以作为新授知识后的练习题出现。
笔算例题还可以进行内容的调整,把两道题的被除数更换成同一个数,而除数的大小却不同。
这样,将例题教学完成之后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对照,从而突出重点和难点,即试商的问题。
学生将很快地能够判断出商的位数。
还有一种尝试是将教材第1页的笔算除法和后面第6页和第9页的商中间有0的除法进行有机地整合教学,因为这几个例题的商都是三位数,而在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中,0用来占位的作用在上册教材教学乘法知识时学生已有基础,至于简便的书写方法学生也可以很快地理解并接受。
3、注意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呈现形式。
教材中大量出现了图文并茂的实际问题。
这些题目中的图和文中都包含了解决问题所必须的条件,要让学生充分地挖掘图和文中的有用的信息,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搜集到的信息有条理地描述出来,为解题做好充足的准备。
在这里教师要让学生有一个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的时间过程,甚至让学生反复第读出文字条件,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条理化,再进行运用。
(二、)《乘法》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和解决实际问题几部分。
教学的重点、难点在于笔算的过程和算理的理解和估算。
教学友情提示:1、注意算法的多样化和优化。
在教学两位数的口算时,由于不同的学生所固有的知识基础和思维发展的层次不同,肯定会出现算法的多样化,这正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不过在教学时,当学生把自己的算法一一讲解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所有的算法进行比较,从中选择出比较好的办法。
这就是一次思维的提升过程。
从教材上来看,一般认为第四种算法是比较简单和容易掌握的,应向学生指出来。
2、笔算乘法的过程和法则应由学生自主地探索。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讲是第一次接触,即使是少数学生知道计算也并不一定理解算理,因此在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进行尝试,培养他们自主探索、学习的精神,独立思考过后,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交流。
当学生得出教材第30页的竖式写法时,教师可以指导性的指出最后一种书写的好处,让学生体会到并运用。
至于计算的法则,可以不用总结成文,只要求学生能理解计算的过程就可以了。
3、估算时鼓励算法的多样化。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在估算的教学中,允许并鼓励算法的多样化,但同时也要让学生看到哪种估算的结果更接近于准确的答案,从而慢慢地体会出最合适的方法。
4、练习的提示。
在教学口算乘法时,要多进行口头的练习,让学生不断地熟悉,加强准确性。
在做填写表格的练习时,最后注意总结出数量间的关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还应注意与其它领域的知识进行横向的联系。
如教材第37也的第6题。
5、例题教学设想。
从整个单元的知识点来看,可以将例题的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教学口算例题时与第36页的笔算中末尾有0的乘法例题同时教学,只不过后者出现了进位的情况。
而估算例题和笔算例题也可以相结合进行教学,通过两次估算中间加一次笔算来完成。
笔算之前的估算是为笔算做好准备,之后的估算是为了证明哪种估算的结果最接近准确的答案。
(三、)《认识分数》这个单元的知识也是高年级的下放。
在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再一次认识分数,把一个整体来平均分,得到它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
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友情提示:1、教学目标制定要符合实际。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知识时,不应该和过去一样,这里关键是要理解把由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每一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而一份的物体个数可能是一个,可能是几个。
2、根据例题的安排,每一个层次都要教学到位。
教材上例题的安排是有顺序的,一定要把每一个环节的问题解决好,让学生的理解思维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千万不能性急。
教材第66页的例题,并不是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而设计的。
第68页的例题,是认识几分之几,也是为认识小数做准备。
第71页的例题是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
在教学时,一定要先让学生独立地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让他们进行充分的操作,然后进行交流,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当学生用先除后乘的算式解决问题是,一定要明确每一步的道理。
3、习题的教学。
在做练习时,要充分的挖掘每一道习题的内涵,以及它与前后知识间的关系。
如:教学第64页的想想做做1时,都是6个苹果,为什么左图用三分之一表示?右图用二分之一表示呢?第70页的7题,利用在直观的线段图上写分数的方法,为学习小数做准备。
第8题和9题,都是写出分母是10的分数,为抽象出第10题做准备。
(四、)《认识小数》这单元的知识也是高年级的知识下放。
还是那句话,在这里制定的教学目标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
教学友情提示:1、例题教学时,可采用讲述法。
由于小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因此在教学例题时,教师可直接采用讲述的方法,把小数介绍给学生。
比如:教材上安排的十分之五米可以写成零点五,零点五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小数。
教学例题时,也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出示一些小数,看学生认识吗?再哪里见到过?会读吗?等等,揭示今天学习的内容。
2、小数的大小比较和计算都要以简单为主。
第一次接触小数,教材上大多数安排的是纯小数,也就是整数部分是零的而且是一位小数,因此不论是例题的选择或者是习题的安排,都要求比较简单,不要过多的渗透小数其它的较复杂的知识。
3、选择生活中的例子要慎重。
由于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地方原来小数知识运用地比较经常的现在也不怎么用了。
比如在购物时,很多时候就直接用的几元或几角的,元和角不同时出现。
所以,在教学时,要尽量选择符合生活实际情况的场景来引出小数的知识。
4、整数、小数、分数可以适当的联系。
既然已经学到了小数,那么整、小、分之间可以进行适时、适当的关联,让学生头脑中形成一条知识的锁链,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归纳能力。
但是知识间的联系不要过于深挖,毕尽只是初步学习。
(五、)《年、月、日》《年、月、日》单元的内容较以前大大地丰富了,增加了许多的小的课堂游戏,这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如让学生动手圈一圈、找一找、画一画等等;还将统计等其它单元的知识运用到这个单元,帮助学习。
教学友情提示:1、根据开学时间,因时制宜,进行教学。
本学期开学第一天是2月28日,那么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将第二单元的知识提前进行教学。
就从2月份谈起,借助教材第19页的1997年——2008年的2月日历,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把自己已掌握的有关信息都传递出来,教师再把学生的发言进行有意识地条理化。
2、教学时把握好“度”的问题,即:处理好学生已有的正确的知识基础和模糊的知识基础。
对于这个单元的知识,别说三年级的学生,就是一、二年级的学生都有相当多的知识基础。
就象是一年级学生在学习《认钟表》时,他们懂得了很多,但是其中有些知识在头脑中属于相当模糊的概念。
举一个例子,教材中的“一年四季”和“四个季度”这两个知识点就相当容易混为一谈。
前面的四季是按照农历的节气划分的,而农历又是小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
在此,可以根据刚刚过去的“春节”向学生稍加解释什么是农历。
后者的四季是把一年的12个月按照3个月一份,分成四个季度。
两者不可以互换概念。
如果在学生的反馈时,出现了教材以外的知识,如“旬”,教师可以适时地进行介绍。
3、教学板书设计问题。
以往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我们常常在黑板上写得密密麻麻,让学生看起来十分吃力。
在这里,建议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板书内容尽量地减少一些,只要将学生学习时感觉困难的知识板书下来即可。
4、抓住时机,进行思想教育。
我们说数学学科知识要有机的与其它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思想教育,这部分知识就是一个体现的机会。
当然老师们切记不要进行生硬的说教,要契合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
(六、)《千米和吨》这个单元的知识是常见的量,是两个比较大的单位。
学生在学习时,不太好进行实际的操作。
教学友情提示:1、抓住“感受”,进行教学。
对于这样的知识进行教学时,一定要首先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感受和体会的过程,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与其它的单位之间产生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