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小学三年级的下册的数学公式及概念.doc
【精选】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公式和概念汇总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字公式和概念汇总一、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有千米(公里)、米、分米、厘米、毫米。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分米=100毫米1米=10分米1米=100厘米1米=1000毫米1千米(公里)=1000米1千米=10000分米1千米=100000厘米1千米=1000000毫米二、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三、加法:1.加数+加数=和加法的验算方法: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②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四、减法:1.被减数—减数=差减法的验算方法:①被减数=差+减数②减数=被减数—差五、位置与方向。
1、辨认方向的方法:面南背北,左东右西。
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面东背西,左北右南。
面西背东,左南右北。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3、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
4、地图通常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六、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除数一定比余数大。
1、被除数÷除数=商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2.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1)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这个数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见到估算、大约、近似数用“≈”3、除法的估算方法:除数不变,把被除数看成是除数最接近的倍数。
4、和倍应用题:小数=和÷(倍数+1)大数=小数×倍数或大数-小数5、差倍应用题:小数=差÷(倍数-1)大数=小数×倍数或差+小数6、除法的解错题。
公式:错误的商×错误的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正确的除数=正确的结果七、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法。
2、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八、时间单位有:时、分、秒、年、月、日。
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的公式、概念资料集锦
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的公式、概念资料集锦【篇一】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a×h÷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a×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公式S=(a+b)h÷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式定义整理
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式定义整理一、万以内数的加减法:(1)、法则:以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
加法:个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减法: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1”作10,再减。
(2)、加法的验算:●交换两加数的位置,在算一次。
●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3)减法的验算:●差+减数=被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二、四边形:1、四边形:由四条边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四边形。
1、四边形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图形叫正方形。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正方形周长=边长×42、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周长=各条边之和)3、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图形叫长方形。
长方形周长=(长+宽)×2三、有余数的除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要写在哪一位头上。
每次除得的结果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四、时、分、秒:1、钟面上有12个数字每个数字之间有5个小格共60个小格。
有时针、分针、秒针。
时针走一个数字是一小时,分针走一个数字是5分钟,秒针走一个数字是5秒。
1、时针走一个数字分针正好走一圈:1小时=60分。
而分针走一小格秒针正好走一圈;1分=60秒。
这样算:1小时=3600秒。
2、一天是24 小时。
从深夜0点到中午12点,按顺序读(1、2、3、......12点),中午1点就是13点(13、14、15、......24点)五、多位数乘一位数:方法:从个位乘起。
用乘数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乘到被乘数的哪一位,积就要与被乘数的哪一位对齐。
(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加在所进的位子上)。
六、分数的认识1、分数的产生: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常常会出现得不到整数的时候就出现了分数。
1、什么叫分数:把整体“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2、分数单位:分母分子一。
分子是几就有几个分母分子一。
3、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同不能相加减。
分母相同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式
1.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
a.加法交换律:a+b=b+a(任意两个数相加的和与顺序无关)
b.加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加的和与加法的顺序无关)
c.减法的定义:a-b=c,当且仅当a=c+b(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法则:
a.乘法交换律:a×b=b×a(任意两个数相乘的积与顺序无关)
b.乘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乘的积与乘法的顺序无关)
c.除法的定义:a÷b=c,当且仅当a=c×b(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倍数与约数:
a.倍数的定义:若整数a可以被整数b整除,则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
b.最小公倍数(LCM):两个数的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数。
c.最大公约数(GCD):两个数的约数中最大的一个数。
4.分数的运算法则:
a.分数加法:两个分数相加的和是分子相加,并且分母保持不变。
b.分数减法:两个分数相减的差是分子相减,并且分母保持不变。
c.分数乘法:两个分数相乘的积是分子相乘,并且分母相乘。
d.分数除法:两个分数相除的商是第一个分数的分子乘以第二个分数的倒数。
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式主要涉及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倍数、约数和分数的运算法则等基本概念。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公式,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并能够应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的掌握还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实践,希望孩子们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重点小学新三年级数学下册公式概念(已整理)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班别:姓名: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知道其中一个方向,可以通过顺时针方向按东、南、西、北的顺序确定其它的方向。
5、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物体为观察点,再进行判断。
6、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和借助身边的事物。
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示方向的——司南。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7、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
)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8、生活中的方位知识(1)、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傍晚,面向太阳,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晚上,面向北极星,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2)、.我们通常用指南针来指示方向,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生活中白天用太阳辨别方向,夜晚用北极星辨别方向。
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往北方,秋天来了,大雁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
(3)、风从那边刮过来,那边就是风向。
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方向相反;风筝,旗帜飘扬的方向与风向相反。
(4)、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口算时要注意:(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2)0乘任何数都得0;(3)0加任何数都得原数;(4)任何数减0都得原数。
2、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先用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加上几个0.3、没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 ? ? ?商×除数=被除数? ? ? ?被除数÷商=除数? ??? ?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4、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三年级数学上下册计算公式
三年级数学上下册计算公式在数学的学习和考试当中,解答所有题型都需要用到公式,所以公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记住三年级数学常用的公式、定理,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三年级数学上下册的计算公式,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公式一、长度单位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分米=100毫米1米=10分米1米=100厘米1米=1000毫米1千米=1000米1千米=10000分米1千米=100000厘米1千米=1000000毫米二、重量单位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一个苹果约250克一头牛约500千克一辆卡车的载重约5吨三、周长的定义及计算公式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宽=周长÷2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四、时分秒秒针走一小格等于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分针走一小格等于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1小时=60分1分钟=60秒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五、倍数多倍数=倍数×一倍数倍数=多倍数÷一倍数一倍数=多倍数÷倍数六、分数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几份是几分之几分母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的意义:其中的几份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一份数=总数÷份数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公式一、周长公式1.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3.(重点)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2×圆周率×半径二、面积公式1.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3.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4.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5.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6. (重点)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2林7. (重点)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8. (重点)圆柱的外表积:圆柱的外表积= 底面积侧面积三、体积公式1.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2.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3.(重点)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4.(重点)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四、年月日1、常用的是时间单位有:(时、分、秒),(年、月、日)2、1年=12个月1天=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1星期=7天3、一年有12个月,其中有7个月是大月,每月有31天;有4个月是小月,每月有30天;二月有时有28天,有时有29天.4、判断平闰年,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看2月:有28天的是平年,有29天的是闰年.第二种方法是用年份除以4(整百数除以400),有余数的是平年,没余数的是闰年.5、每三个平年一个闰年,即四年一个闰年,只有闰年才有2月29日.6、平年一年有365天(31×7+30×4+28=365),有52个星期零1天,闰年有366天(31×7+30×4+29=366),有52个星期零2天.7、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用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只有二月二十八,每逢四年闰一日,一定要在二月加.8、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分针正好走24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记时法.9、时间:两个不同日期或两个不同时刻的间隔.时刻:表示一天内某一特定的时候.普通计时法24时记时法凌晨0时0时凌晨1时1时凌晨2时2时凌晨3时3时凌晨4时4时凌晨5时5时早上6时6时早上7时7时上午8时8时上午9时9时上午10时10时上午11时11时中午12时12时下午1时13时下午2时14时下午3时15时下午4时16时下午5时17时下午6时18时晚上7时19时晚上8时20时晚上9时21时晚上10时22时晚上11时23时晚上12时24时(0时)三年级数学计算公式一、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二、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二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二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其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c=(a+b)+c=a+(b+c)三、减法性质在减法中,被减数、减数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数,差不变.a-b=(a+c)-(b+c) ab=(a-c)-(b-c)在减法中,被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减数不变,差随着增加或者减少多少.反之,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被减数不变,差随着减少或者增加多少.在减法中,被减数减去假设干个减数,可以把这些减数先加,差不变.a –b - c = a - (b + c)四、乘法交换律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做乘法的交换律.a×b = b×a五、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a×b×c = a×(b×c)六、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等于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 + b) ×c= a×c + b×c (a - b)×c= a×c - b×c乘法的其他运算性质一个因数扩大假设干倍,必须把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其积不变.a×b = (a×c) ×( b÷c)七、除法的运算性质商不变性质,两个数相除,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缩小相同的一个数(0除外),商的大小不变. a÷b=(a×c)÷(b×c) a÷b=(a÷c)÷(b÷c )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a÷b÷c = a÷(b×c)。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及公式概念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及公式概念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4、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在进行判断。
5、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和借助身边的事物。
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四方向的——司南。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口算时要注意:(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2)0乘以任何数都得0;(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 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 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验算除法:(1)被除数÷除数=商(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3、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4、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
(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在商。
)5、除法计算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统计1.求平均数公式:总数量=每份数相加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2.通常条形统计图有纵向统计图和横向统计图两种。
3.条形统计图中,一定要看清楚一格是表示1个,2个,5个,10个,还是更多单位(数量)。
4、平均数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它与平均分不是一个概念。
第四单元年月日(一)年月日1.重要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月1日元旦节。
3月12日植树节,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三年级下半年 数学知识点
三年级下半年数学知识点
以下是三年级下半年的一些数学知识点:
1. 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学习如何进行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包括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2. 分数:介绍分数的概念,学习如何读写常见的分数,并进行简单的分数的比较和运算。
3. 长度单位换算:学习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例如厘米与米、千米与米的换算。
4. 时钟和时间:学习如何读取时钟并判断时间,包括整点、半点以及其他分钟的表示方法。
5. 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学习不同的二维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和三维图形(如立方体、球体等)的特征和性质。
6. 数据收集和统计: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和统计,包括绘制简单的条形图和折线图,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7. 金钱概念:学习如何认识和计算人民币的面值,进行简单的货币加减法运算。
8. 运算符号:学习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符号及其使用方法,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这些知识点只是三年级下半年数学学习的一部分,具体的教学内容可能会因不同地区和学校而有所差异。
建议你参考教材或与老师进一步了解具体的课程安排。
1。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公式概念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班别:姓名: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一共有8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
南与北相对,东与西相对,西北与东南相对,东北与西南相对。
4、知道其中一个方向,可以通过顺时针方向按东、南、西、北的顺序确定其它的方向。
5、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物体为观察点,再进行判断。
6、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和借助身边的事物。
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示方向的——司南。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口算时要注意:(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2)0乘以任何数都得0;(3)0加任何数都得原数;(4)任何数减0都得原数。
(5)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先用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加上几个0.2、验算除法:(1)被除数÷除数=商(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3、笔算除法的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4、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用0占位。
(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写商。
)5、计算除法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统计1、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
2、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是更有利于数据的观察、比较和分析。
3、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步骤:1、确定统计表的名称。
2、确定统计表的行列内容和行数、列数。
3、制作表头(一般分为三栏)。
4、填写数据并核对。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先把0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比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2.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三年级下册数学各类图形计算公式汇总
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C=4a面积=边长×边长S=a×a2、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 b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 b+a h+b h)(2)体积=长×宽×高V=a b h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s=a 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 h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8、圆形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C=∏d=2∏r(2)面积=半径×半径×∏9、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总数÷总份数=平均数附常用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1吨=1000 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8 月小月(30天)的有:49 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公式概念(已整理)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知道其中一个方向,可以通过顺时针方向按东、南、西、北的顺序确定其它的方向。
5、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物体为观察点,再进行判断。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口算时要注意:(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2)0乘任何数都得0;(3)0加任何数都得原数;(4)任何数减0都得原数。
2、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先用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加上几个0.3、没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商×除数除数= 被除数÷商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4、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余数的(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5、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用0占位。
(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写商。
)6、基本规律:(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精编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式定义大全
精编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式定义大全第一部分:概念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举例:12+16=16+12=28。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举例:(10+15)+30=10+(15+30)=55。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举例:2×9=9×2=18。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举例:(3×5)×10=3×(5×10)=150。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3)×5=2×5+3×5 =2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举例:(1)6686202338320⨯⨯===⨯⨯; (2) 007=。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举例:3×20=60;50×4=200。
7、什么叫等式?答: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举例:(1)6×3=18,那么:6×3×25=18×25;(2)5×9=45,那么:593453⨯÷=÷。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举例: x+3=17。
9、 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
即例出代有x 的算式并计算。
小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和周长的关系
小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和周长的关系在小学三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开始接触和认识面积和周长的概念。
面积和周长是与形状和图形相关的重要数学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面积和周长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本文,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面积和周长,并能够熟练计算和应用。
一、认识面积和周长面积和周长是用于衡量图形形状的重要属性。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面积和周长的概念。
1. 面积面积是一个图形所占的平面区域的大小,通常用平方单位来表示,如平方厘米、平方米等。
在计算面积时,我们需要知道图形的长和宽,然后将其相乘即可得到面积。
2. 周长周长是一个图形的边界的总长度。
对于简单的边界,如矩形或正方形,可以通过将所有的边长相加来计算周长。
而对于复杂的边界,如圆形或不规则图形,计算周长就需要运用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二、计算面积和周长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如何计算不同形状的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1. 长方形和正方形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可以利用其边长来计算面积和周长。
-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面积 = 长 ×宽-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为:周长 = 2 × (长 + 宽)-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面积 = 边长 ×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为:周长 = 4 ×边长2. 三角形对于三角形,我们可以利用其底和高来计算面积。
-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面积 = (底 ×高) / 2- 三角形的周长计算则需要计算三条边的长度之和。
3. 圆形对于圆形,我们可以利用其半径或直径来计算面积和周长。
- 圆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面积= π × 半径^2 或面积= π × (直径/2)^2 (这里的π 取近似值3.14)- 圆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为:周长= π × 直径或周长= 2 × π × 半径三、面积和周长的关系面积和周长是紧密相关的概念,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三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三年级数学公式大全1、每份数×份数=总数。
2、总数÷每份数=份数。
3、总数÷份数=每份数。
4、1倍数×倍数=几倍数。
5、速度×时间=路程。
6、路程÷速度=时间。
7、单价×数量=总价。
8、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9、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10、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11、加数+加数=和。
12、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13、被减数-减数=差。
14、因数×因数=积。
15、被除数÷除数=商。
16、除数×商=被除数。
17、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18、差+减数=被减数。
19、被减数+差=减数。
20、因数+因数=倍数。
21、因数-因数=因数。
22、商×除数=被除数。
23、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24、被除数÷商=除数。
25、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26、余数+余数=两倍的余数。
27、余数×差+余数=被减数。
28、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29、(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0、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1、(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2、余数的和=和-余数的差×商。
33、余式定理: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4、两数的和×两数的差=两数的平方差。
35、a²-b²=(a+b)(a-b)。
36、a²+b²=(a+b)²-2ab=(a-b)²+2ab。
37、a³+b³=a³+a²b+a²b-ab²+ab²+b³=a²(a+b)+b²(a+b)=(a+b)(a²+b²)。
整理版本小学小学三年级的上下册的数学公式全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公式、定理大全一、量1.度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公里)。
1 千米 =1000 米1 米=10 分米1 分米 =10 厘米1 厘米 =10 毫米1 米=10 分米 =100 厘米 =1000 毫米2.重量位有:克、千克、吨。
1吨=1000 千克 1 千克 = 1000 克3、面位: 1 平方千米 =100 公 1 公 =10000 平方米1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1 平方分米 =100 平方厘米 1 平方厘米 =100 平方毫米4、位:年、月、日、分、秒1 年=4 季1 年=12 个月 1 季度 =3 个月二月(平年二月28 天年二月29天)3.周:封形一周的度,叫做周。
方形的周=( +)× 2方形的面 =×正方形的周= × 4正方形的面 =×第四元有余数除法1、被除数÷除数 =商⋯⋯除数2、被除数 =商×除数 +余数3、余数必定要比除数小。
第五元、分、秒1、位有:、分、秒 1 =60 分1分=60 秒2、1 天=24 小(也就是一天要走 2 圈。
)1年=12 月第七元分数的初步1.分数:把一个物体均匀分红几分,每份就表示它的几分之一,的数叫做分数。
2.比分数的大小:分母同样,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
分子同样,分母小的那个分数反而大。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运算:分母不,把分子相加减。
三年级下数学复习纲要一单元地点与方向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按顺时针方向转。
2.地图往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笔算除法次序:确立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2.被除数÷除数 =商被除数÷除数 =商⋯⋯余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余数 =被除数被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除数3.0除以任何数( 0 除外)都等于 0,0 乘以任何数都得 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自己,任何数减0 都得任何数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公式和概念一、度位:度位有千米(公里)、米、分米、厘米、毫米。
1 厘米 =10 毫米 1 分米 =10 厘米 1 分米 =100 毫米1 米 =10 分米 1 米 =100 厘米 1 米=1000 毫米 1 千米(公里) =1000 米1 千米 =10000 分米 1 千米 =100000 厘米 1 千米 =1000000毫米二、量位:有吨、千克、克。
1 吨 =1000 千克 1 千克 =1000 克三、加法: 1. 加数 +加数 =和加法的算方法:①交加数的位置 , 和不。
②和-一个加数 =另一个加数四、减法: 1. 被减数—减数 =差减法的算方法:①被减数 =差 +减数②减数 =被减数—差五、位置与方向。
1、辨方向的方法:面南背北, 左右西。
面北背南 , 左西右。
面背西 , 左北右南。
面西背 , 左南右北。
2、与西相 , 南与北相。
3、八个方向:、南、西、北、北、南、西南、西北。
4、地通常是按照上北下南, 左西右来制的。
六、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除数一定比余数大。
1、被除数÷除数 =商 2. 被除数÷除数 =商⋯⋯余数除法的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1 / 6(1)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 求这个数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见到估算、大约、近似数用“≈”3、除法的估算方法:除数不变, 把被除数看成是除数最接近的倍数。
4 、和倍应用题:小数 =和÷(倍数 +1)大数=小数×倍数或大数-小数5、差倍应用题:小数 =差÷(倍数 -1 )大数=小数×倍数或差+小数6 、除法的解错题。
公式:错误的商×错误的除数+余数 =被除数被除数÷正确的除数 =正确的结果七、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法。
2、总数量÷总份数 =平均数八、时间单位有:时、分、秒、年、月、日。
1 分 =60 秒 1 时 =60 分半时=30分种 1 时=3600 秒一年 =12 个月半年=6个月1天(日)=24小时1、一年有( 12)个月 , 有( 7)个大月 , 分别是( 1 月、3 月、 5 月、 7 月、 8 月、10月、 12 月) , 每月有( 31)天 , 永不变。
有( 4)个小月 , 分别是( 4 月、 6 月、 9 月、 11 月) , 每月有( 30)天 , 永不变。
2 月是个特殊月 , 平年 2 月有( 28)天 , 全年有( 365)天 , 闰年 2 有( 29)天 , 全年有( 366)天。
2、一年有( 4)个季度 , 每( 3)个月为一个季度。
( 1 月、 2 月、 3 月)为第一季度, (4 月、5 月、6 月)为第二季度 , (7 月、8 月、9 月)为第三季度 , (10 月、11 月、 12 月)为第四季度。
3、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公历年份是 4 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 不是 4 的倍数的一定是平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年时必须是400 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 1900 年就不是闰年。
4、1 天 =24 小时(时针一天要走2 圈。
从 0 时到 24 时的计时法 , 叫做 24 时计时法;它表示这一天的结束, 同时又表示第二天的开始, 所以表示第二天开始时, 这一时刻就是 0 时)。
5、用普通计时法表示。
从0 时到 6 时叫做凌晨; 7 时到 11 时叫做上午; 12 时叫做中午; 13 时到 17 时做下午; 18 时叫做傍晚; 19 时到 24 时晚上。
6、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2 / 6经过的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结束的时间 =开始时间 +经过的时间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经过时间计算经过的时间时 , 如果两个时刻的表示不同, 要转化成相同的表示法 , 再计算。
九、两位数乘两位数1、整十、整百数或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个因数0 前面的数相乘 , 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 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两个因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 也可以把其中一个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 用口算的方法估算出结果。
3、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见到估算、大约、近似数用“≈”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两位数的近似数, 使近似数为整十数 , 关键看个位上的数。
(1)、最高位后面是 0、1、2、3、4 的数舍去后 , 改写成 0。
(2)、最高位后面是 5、6、7、8、9 的数舍去后 , 改写成 0, 向前一位进 1。
乘法估算时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估算。
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 , 从个位乘起。
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 乘得的积末位和个位对齐, 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 , 乘得的积末位和十位对齐 , 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 , 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5、乘法的解错题。
公式:多出的积÷因数的差=另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正确的因数 =正确的积十、面积和面积单位:1、物体的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就是它们的面积。
2、表示物体表面的大小, 需要使用面积单位。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测量较小物体的面积用平方厘米或平方分米作单位;测量较大物体的面积用平方米作单位。
4、表示物体表面的大小 , 要用面积单位;表示线段的长度, 要用长度单位。
5、图形的面积指的是封闭图形围成的中间部分的大小, 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封闭图形所有边的总长度。
3 / 66、周和面意不一, 面相等的方形 , 周不一定相等。
(1)、方形的面 =× (2)、正方形的面=×方形的 =面÷ 正方形的=面÷方形的 =面÷(3)、方形的周 =( +)× 2(4)、正方形的周=× 4方形的 =周÷ 2-正方形的=周÷ 4方形的 =周÷ 2-7、面位的率:1 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8、面位的算方法。
(1)、要弄清两个互化的位大小 , 然后按照它之的关系行算。
(2)、大位小位乘它之的率。
(3)、小位大位除以它之的率。
9、算土地面的位。
( 1)、算土地面常用的位是:平方米、公。
是 100 米的正方形面是 1 公 , 也就是 10000 平方米。
( 2)、算大面的土地用平方千米作位。
是 1 千米( 1000 米)的正方形面是 1 平方千米 , 也就是 1000000 平方米。
1平方千米也叫做 1 平方公里。
1 公 =10000 平方米1 平方千米 =100 公 =1000000平方米公和平方千米两个面位的率是100。
十一、小数的初步。
1、小数的意:把1 个整体平均分成 10 份、 100 份、 1000 份⋯⋯的 1 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 10、100、 1000 的分数来表示 , 也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 , 用点隔开 , 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 , 叫做小数。
点“ . ”叫做小数点。
2、小数的成:小数是由整数部份、小数点和小数部分三部分成。
3、小数的写:( 1)、小数 , 整数部分按整数的法来, 小数点作“点” , 小数部分次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2)、写小数 , 小数点前的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来写, 小数点写成“ . ”, 写在整数个位的右下角, 小数部分按序依次写出每一个数字。
4 / 64、小数大小比:( 1)、比两个小数的大小, 先看它的整数部分 , 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 , 再比小数部分 , 先比好小数部分的第一位 , 第一位大的那个数就大;小数部分第一位也相同 , 就要看小数部分的第二位 , 第二位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此推。
(2)、注意:在整数中 , 位数多的数一定比位数少的数大 , 而在小数中就不一定。
例如:三位小数 0.288 比两位小数 0.35 的小数位数多 , 但是 0.288 却小于0.35 。
(3)、在比有位的小数大小 , 可以先一位后再行比。
如:比0.6 米和 15 厘米的大小 , 要先一位再比。
5、小数加法的算方法:算小数加法, 要把加数的小数点(也就是把相同数位) , 再按照整数加法的算法行算 , 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加数的小数点。
6、小数减法的算方法:算小数减法, 先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 , 再按照整数减法的算法行算 , 得数的小数点要与减数(或被减数)的小数点。
十二、解决。
1、解决一般按以下步;(1)、弄清意 , 了解目中的数学信息和。
(2)、分析数量关系 ,要根据已知条件 , 确定好先算什么 , 再算什么。
( 3)、列式解答。
( 4)、解方法是否正确。
2、求数的乘用的求法:(1)、可先求出每份数量 , 再乘份数求出数。
(2)、也可先求出份数 , 再乘每份的数量 , 求出数。
注意:用两步乘算解决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 , 关看先求份数是每份数 , 然后用乘法求出数。
3、用除法两步算解决。
除用也是想好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 它是乘用的逆运算。
4、求每份数的除用的求法:(1)、可以用数除以先分的份数 , 然后除以再接着分的份数。
(2)、可以先用乘法求出份数 , 再用数除以份数就得出每份是多少。
每份数×份数 =份数数÷份数=每份的数量注意:除 , 跟乘正好相反。
关要理解哪些是被除数, 哪些是除数。
十三、集合思想。
5 / 61、简单重叠问题:两个计数部分有重复时, 把两个计数部分相加再减去重复部分, 就得出事物的总数;把两个计数部分相加再减去事物的总数 , 就是计数的重复部分。
注意:在计算重叠问题时, 一定要借助集合图找出重叠部分 , 重叠部分就是被重复计算的个数 , 一定要减掉。
2、简单的等量代换:解决等量代换的问题 , 关键是找准等量关系 , 把相等的两个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 等量关系不变。
3、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 要注意重叠部分的面积与整个图形面积的关系。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