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吸(课时三)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5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
必修1 第5 章第 3 节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观看线粒体的动画,能够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通过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学科素养1.基础知识(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2.基本技能(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图解与表格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表达的能力);3.基本思想(通过细胞呼吸的学习,体会生命活动的有序性,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4.基本活动经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求同存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发生在细胞内的这些生物化学反应,正确运用发展的、运动的观点来认识生命的存在)。
二、教材分析“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内容。
教材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细胞呼吸的概念,然后重点讲述了细胞呼吸的两种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最后是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在教材构成上,除以文字描述为主外,还有一图一表,图表都简明扼要阐明了教材的重点内容,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本节课与第三章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第四章的跨膜运输和本章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四节的光合作用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了基础,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氧呼吸过程和原理。
教学难点a.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b.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四、教学流程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倾听、记忆以生活事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讨论、回答、完善书中实验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有氧呼吸是绝大多数生物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必须有氧参与。
1.主要场所:线粒体2.过程(1)学生完成学案,比较有氧呼吸过程三个阶段变化和场所。
(2)总反应式(注意反应物和生成物间元素的关系)(二)无氧呼吸(提示:打开素材动画演示:无氧呼吸原理及过程)(1)过程无氧呼吸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需要不同酶催化,都在细胞质基质进行。
高中生物 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吸教案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教案新人
教版必修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
②掌握有氧呼吸的过程,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③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对比,理解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2、能力目标:①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对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对比和归纳的能力,并指导对比和归纳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①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
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②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呼吸的过程及应用
难点:有氧与无氧呼吸的彼此消长
三、教学媒体
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四、教学过程。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4篇)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4篇)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1一、目标专题:必修课本1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本专题新旧内容更改概况:本章旧人教版内容包括新陈代谢与酶、新陈代谢与ATP、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植物的水分和矿质营养、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新陈代谢的类型等八个内容。
新教材内容变更为: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二、《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2、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区别和联系。
3、掌握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
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读书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3﹑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思考能力。
4﹑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2﹑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2、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回顾旧知“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直接的能源物质是ATP”,设疑“储存在糖类中稳定的化学能如何转变为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开篇引题,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引出细胞呼吸。
2,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类型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__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新人教版必修I:《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doc
第五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教材分析细胞呼吸是本章的重点内容Z—。
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与Z相关的基础知识:以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为其结构基础,以酶、ATP、内环境、三次营•养物质代谢为物质基础,以光合作川和化能合成作JU为能量基础。
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学牛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细胞呼吸的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帮助学牛理解。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呼吸作用的过程,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有氧呼吸,■其中,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教材没有系统介绍,但这是历年高考的一-个重点考查的内容,所以需要适当分析。
第二课时为无氧呼吸及总结出呼吸作用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②理解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③说明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和联系;④探讨细胞呼吸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⑤进行酵母菌呼吸方式的探究2.能力目标:①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②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判断与利用能力;③通过讨论、展示与点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④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应川能力、发散能力和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通过探究与展示,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主动性;②通过实例分析,增强学生对自身的了解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有氧呼吸的过程、难点:1、实验设计过程2、有氧呼吸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四、学情分析学生己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对于二氧化碳的鉴定等操作学生有一定的基础,鉴于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区别,其实验装置应该如何连接,需要教师指导并借助动画给予直观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比较;2.学生探究与展示——暴露学习有点,突现学生的成功之处;3.教师点评一一抓住学牛口学探讨中的盲点、问题点,弄清问题本源;4.多媒体设备展示——教师、学牛展示、交流与素材补充。
生物高中必修1第五章第三节教学案
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_高一年级生物备课组细胞呼吸:是在内,分解,释放的过程。
细胞呼吸的方式:、一、有氧呼吸的过程课堂练习:1、有氧呼吸全过程的3个阶段中,相同的产物是( )。
A .ATPB .H 2O 和CO 2C .H 2O 和丙酮酸D .乳酸和ATP2、(06调)某种毒素因妨碍呼吸而影响有机体的生命活动,这种毒素可能作用于细胞的 A .核糖体 B .细胞核 C .线粒体 D .细胞膜3、(2006)蛔虫被排到体外后很快便呈麻痹状态,主要原因是体外环境A .温度低B .缺少营养C .氧气过多D .缺少氧气 4、(06调) 苹果内部腐烂时消耗一定量的葡萄糖可产生A mol 的二氧化碳,其植物体叶片在正常生长时消耗同样数量的葡萄糖可产生二氧化碳( )。
A. 1A molB. 2A molC. 3A molD. 6A mol 5、(06调)下列各项措施中,最有利于延长水果保鲜时间的是( )。
A .充入O 2 ,温度为5℃ B .充入CO 2 ,温度为25℃ C .充入O 2 ,温度为25℃ D .充入CO 2 ,温度为5℃6、(2004)动物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有95%来自线粒体,那么另外5%的能量来自于( )。
A .线粒体B .叶绿体C .核糖体D .细胞质基质 7、骨胳肌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 )。
A .乳酸、二氧化碳和能量B .乳酸和能量C .酒精、二氧化碳和能量D .酒精和能量 8、(2005)下图示研究豌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实验,其中哪一幅图能表示实验结果?( )。
9、(2004)右图表示氧气浓度对培养液中的草履虫、乳酸菌和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影响,呼吸曲线a 、b 、c 分别代表了( )。
A .酵母菌、乳酸菌、草履虫B.酵母菌、草履虫、乳酸菌C.乳酸菌、酵母菌、草履虫D.草履虫、乳酸菌、酵母菌10、下列生物的呼吸作用全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
A.酵母菌 B.小麦 C.乳酸菌 D.玉米11、(2005)有氧呼吸的3个阶段中,第二、三阶段的共同点是()。
高一生物上册必修一教案《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高一生物上册必修一教案《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掌握细胞呼吸的类型和过程,了解ATP在细胞呼吸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细胞呼吸的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细胞呼吸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培养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类型2.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ATP的教学难点:1. 细胞呼吸的酶促反应过程2. ATP在细胞呼吸中的作用机制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提问学生关于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引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二、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类型1. 讲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是指生物体通过氧化有机物来释放能量,并产生ATP的过程。
2. 介绍细胞呼吸的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并解释两者的区别。
三、细胞呼吸的过程和ATP的1. 讲解有氧呼吸的过程:糖解、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
2. 通过图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每个阶段的化学反应和能量释放过程。
3. 强调ATP在细胞呼吸中的作用:ATP是细胞内能量传递和储存的主要形式,通过细胞呼吸过程。
四、实验观察细胞呼吸现象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细胞呼吸现象。
2.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分析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和ATP量。
2. 拓展讨论:细胞呼吸与人类健康、环境保护等问题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思考。
教学评价:1. 通过提问和实验观察,了解学生对细胞呼吸概念和过程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评估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通过课堂讨论和拓展问题,了解学生对细胞呼吸重要性的认识和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高一生物上册必修一教案《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过程(续):六、细胞呼吸的酶促反应过程1. 讲解细胞呼吸中的关键酶:糖解酶、柠檬酸循环酶、电子传递链酶等。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1第5章第3节教案-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细胞呼吸”第2课时的内容,而第1课时安排的是实验课题──“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细胞呼吸的过程及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其中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是教学的重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是教学的难点。
由于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初步形成了对“细胞呼吸”的认知。
因此,教师必须熟悉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状况,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产实践等措施制造认知冲动,以寻求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同化的最佳途径。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归纳、推理等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2.3 情感目标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理解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学会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3 教学过程3.1 激趣法导入多媒体展示有关“雾霾天气”的新闻报道,指出吸入空气中的不良飞尘及有害物质,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而治理“雾霾”,还需全社会“同呼吸共命运”。
社会热点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时教师趁势抛出疑问:通过呼吸我们吸进了O2,排出了CO2,那么CO2 是从哪里来的,O2又到哪里去了呢?简单的设问不仅拉近了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能促使学生回顾有关细胞呼吸的知识。
学生作答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厘清平常生活所说的“呼吸”与细胞呼吸的关系。
3.2 有氧呼吸多媒体展示柠檬酸循环的过程简图,讲解克雷布斯博士发现柠檬酸循环的故事,并指出进入体内的营养成分在糖酵解、柠檬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等一系列呼吸作用下得到分解,产生能量。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又进行无氧呼吸,则因氧气的消耗导致装置1内的气体压强降低,红色
液滴左移;而装置2内,酵母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大于消耗的O2量,导 致装置2内的气体压强增大,红色液滴右移。
(4)特点:①能量是逐步释放;②有机物 彻底氧化分解 。 3.能量转化
1 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后,释放出2 870 kJ的能量,其中
kJ左
右的能量储存在
中,其余的以
形式散失掉。 1 161
ATP
热能
要点探究
要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 如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B.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 C.线粒体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D.硝化细菌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2.对无氧呼吸原理的应用 (1)利用粮食等通过酵母菌发酵可以生产各种酒。 (2)破伤风芽孢杆菌只能进行 无氧 呼吸,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 后就容易进行大量繁殖,因此,较深的伤口需及时清理、敷药并注射破伤 风抗毒血清等。
要点探究
要点 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及应用 甲、乙两图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相 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要点2 根据气体代谢特点判断细胞呼吸类型
如图所示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类型的装置,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酵母菌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的是( B ) A.装置1中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中红色液滴不移 B.装置1中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中红色液滴右移 C.装置1中红色液滴不移,装置2中红色液滴右移 D.装置1中红色液滴右移,装置2中红色液滴左移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产物和能量释放。
3. 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 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2.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产物和能量释放。
三、教学难点1.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详细过程。
2. 细胞呼吸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细胞呼吸的过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ATP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ATP的产生途径。
2. 新课导入:介绍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3. 讲解有氧呼吸:阐述有氧呼吸的过程、产物和能量释放。
4. 讲解无氧呼吸:阐述无氧呼吸的过程、产物和能量释放。
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6. 小组讨论:讨论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7.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实验探究1. 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细胞呼吸的现象,加深对细胞呼吸过程的理解。
2. 实验内容:观察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 实验步骤:a. 准备酵母菌培养液。
b. 将酵母菌培养液分为两份,一份加入氧气,一份不加氧气。
c. 观察两份酵母菌培养液的变化。
d. 记录观察结果。
4. 实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七、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细胞呼吸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强调细胞呼吸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
八、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描述实验过程、观察现象和结论。
2. 复习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九、课后反思1. 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细胞呼吸知识的掌握情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教材内容分析:“细胞呼吸”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介绍了生物异化作用的一个重要过程,为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
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酶、ATP、光合作用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细胞呼吸的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
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结合教师发的学案进行了自学,自学过程中一定产生了疑问和困惑,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提出并解决疑惑,在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的基础上,敏锐地发现生成性问题,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课前自学习得的知识结构完整化、逻辑化、系统化,并能在一定范围内迁移应用。
教学目标确定:课标中关于本节内容的具体标准是“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在活动建议中,提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本节内容的第二课时重点探讨细胞呼吸原理及其应用,其知识背景是线粒体、酶、ATP、光合作用等,要在充分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达成迁移应用、设计和实施探究的能力目标。
教学设计思路:课前学生借助导学案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了自学,教师批阅了学案上的自我检测题。
课堂上教师借助多媒体通过创设探究情境和模型构建引入,然后以学生展示自学成果为主线,理解细胞呼吸原理,穿插联系生活实际的讨论,解决自学产生的疑惑,构建正确的能量供应模型,并通过课堂检测和导学案上的自我检测题的重点解析来引导学生进行矫正反馈。
本课设计的基本模式就是:自学质疑——展示交流——合作探究——矫正反馈——精讲点拨。
教学实施程序:教学反思:1、可取之处:(1)引言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同学们都知晓的大力水手有趣事例,投影相关的探究问题,使学生很快进入探究氛围。
2019-2020年高中生物《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13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13 新人教版必修1)从图可知,有氧呼吸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产能最多的是阶段,场所为,从有氧呼吸的全过程来看,参与的分解产物是,放出的能量(多或少),。
☆检测目标☆班级姓名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应用。
要点强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当堂检测☆1 、人体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
A. 肺泡B. 细胞质基质C. 线粒体D.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2 、下列有关线粒体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折叠成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B. 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C.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时必须有氧的参与D. 细胞产生 CO2的部位一定是线粒体3 、生物体吸收的 O2用于()。
A. 在线粒体内含成 CO2B. 在细胞质基质中与 [H] 结合生成水C. 部分形成 CO2,部分与 [H] 结合生成水D. 在线粒体内与 [H] 结合生成水4 、用含18O 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 转移的途径是()。
A. 葡萄糖——丙酮酸——氧B. 葡萄糖——丙酮酸——氧C. 葡萄糖——氧——水D. 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5 、将鼠的肝细胞磨碎,离心后试管中有一层成分含许多呼吸酶。
这些呼吸酶可能来自()。
A. 细胞膜B. 细胞质C. 核仁D. 核膜6 、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只能释放少量能量,其他能量()。
A. 贮藏在葡萄糖中B. 存留于酒精中C. 存留于乳酸中D. 以热能形式散失7 、在四支试管中分虽含有下列不同的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细胞制备物,经一定时间的保温后,能产生的 CO2的是()。
A. 葡萄糖+细胞膜已经破裂的细胞B. 葡萄糖+线粒体C. 丙酮酸+核糖体D. 丙酮酸+内质网8 、在营养丰富、水分充足、气温适宜、黑暗密闭的环境中,分别培养下列生物,过一段时间后,仍能生存的是()。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产物和能量释放。
3. 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和意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产物和能量释放。
2. 教学难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教材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细胞呼吸的类型:介绍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定义、产物和能量释放。
3. 分析细胞呼吸的过程:讲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引导学生理解其过程。
4. 案例分析: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应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和意义。
2. 复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 思考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反思: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是否有效,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与实施步骤:1. 教学策略:利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实验操作。
通过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提供实际案例和问题,促进学生的应用能力。
2. 实施步骤:步骤一:引入ATP的概念,与学生讨论能量在生物体内的转化过程。
步骤二:展示细胞呼吸的动画或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
步骤三:分小组进行实验,观察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呼吸现象。
步骤四: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差异。
步骤五: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运动生理、农业种植等。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产物和能量释放。
3. 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呼吸的概念、过程、产物和能量释放。
2. 教学难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细胞呼吸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细胞呼吸的本质。
2.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细胞呼吸的过程。
3.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生产实例,让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课件:细胞呼吸过程的图片、视频等。
2. 教学素材:有关细胞呼吸的应用案例。
3. 学生实验材料:酵母菌、葡萄糖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引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2. 讲解细胞呼吸:讲解细胞呼吸的定义、意义、类型及产物。
3. 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产物和能量释放,引导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4. 细胞呼吸的应用:分析细胞呼吸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如发酵技术、运动等。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细胞呼吸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设计有关细胞呼吸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实验环节:安排学生在课后进行酵母菌呼吸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8.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思考细胞呼吸在生活中的应用。
9. 课程评价:通过作业、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10. 教学拓展: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细胞呼吸的机理和相关疾病,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细胞呼吸概念的理解程度如何?2. 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区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3. 学生是否掌握了细胞呼吸产物的知识?4. 学生对细胞呼吸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理解是否深入?5. 教学方法和教学素材是否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七、作业设计:作业应设计为能够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题目,包括:1. 绘制细胞呼吸过程的图解。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 副本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优秀获奖科研论文一、教材分析“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细胞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第3节的内容。
在课标中所对应的具体内容标准为:“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
”本节内容与初中人教教材中“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有衔接,与高中的必修和选修模块也有密切关系。
本节课内容需要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为探究活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第二课时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以及细胞呼吸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实践的实例。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概述细胞呼吸的概念;简述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阐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说明两者的异同及联系;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活和实践中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进行观察、分析、比较、评价的能力;获取并表达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积极参与合作交流。
三、重点难点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难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师利用初中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问题。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知识点,填写学案,在黑板上贴图、练习等活动。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读书指导法、练习法、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视频导入新课课前组织学生观看跑酷视频,请学生回味剧烈运动时的感受。
教师启发引导并提出问题: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直接能量来源是什么?(ATP)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发生在细胞中,因此叫细胞呼吸。
导出本节课题: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设计意图:从与本节相关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使新旧知识形成联系。
(二)学习新知识1.细胞呼吸概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初中教材中的图片(七年级上P125图Ⅲ-26 呼吸作用示意图)回忆初中呼吸作用的定义,请学生参照图示,思考并尝试概括什么是呼吸作用。
2021-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1 ATP的主要来源 - 细胞呼吸 教案(3)
2021-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1 ATP的主要来源 - 细胞呼吸教案(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细胞呼吸的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
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提出并解决疑惑,敏锐地发现生成性问题,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掌握本节课所揭示的细胞呼吸的本质,使知识结构完整化、逻辑化、系统化,并能在一定范围内迁移应用。
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特点《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是第五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课时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学好本节内容,便于学生加深领会该细胞之所以能够经历生长、增殖等生命历程,是与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分不开的。
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①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②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③掌握有氧呼吸的过程 2.2技能目标:①通过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让学生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②通过资料和图片阅读,思考讨论,问题探究等活动,培养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②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生命科学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氧呼吸概念、过程2.难点:有氧呼吸概念、过程解决方法:通过动态的课件展示,阐明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2.教学内容的组织学习安排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的教学实际情况的需要,按照“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探究模式进行实验,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采用了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大胆的提出实验假设,保持强烈的探究科学的激情和兴趣,对比分析,讨论等方法组织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5.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doc
5.3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教材分析“细胞呼吸”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
教材在这节内容的编排上改变了以往直接传授理论知识的做法,而设计在此之前进行探究实验。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细胞呼吸是细胞内重要的代谢活动。
它是发生在细胞内的极其微观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过程,很难通过非常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感知,所以一直是教学上的难点。
现在通过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让学生亲身感受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细胞呼吸,并从中获得直接经验,不仅在于发展探究能力,而且可以为学生学习“细胞呼吸的过程”作好铺垫。
通过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学生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及产物,为后面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打下了基础。
本节从物质和能量变化的角度介绍了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呼吸原理的应用,为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
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新陈代谢与ATP、光合作用、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同时可以为后面学习细胞的生长、增殖等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进行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的探究。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解决方法] 通过课件或挂图阐明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 ⑴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⑵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解决方法] 精心组织相关实验,达到预期效果,实践出真知。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方法讲解、启发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或挂图六、学生活动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需了解的知识点2、通过探究,思考和讨论启发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实质和过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课时三)教案新人教版必
页眉如图:
修1
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课时三) 教学目的
1.探讨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生物学知识运用能力。
3.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一)导案
一、影响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
①温度:通过影响______而影响细胞呼吸。
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的速率
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加快,但超过一定的温度后,细胞呼吸反而会减弱,
甚至停止。
②O2浓度
O2浓度=0时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O2浓度﹤10%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浓度≥10%时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细胞呼吸强度最弱,有机物消耗最少的是______点。
线段AB=BC,表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的是________点。
③CO2浓度:对细胞呼吸有____________作用
④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随含水量增加而增加。
二、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上的应用
1.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酵母菌酿酒:先通气,后密封。
其原理是先让酵母菌_________________大量繁殖,再进行无氧呼吸产生__________________。
3.花盆经常松土:促进根部_____________,有利吸收____________等。
4.稻田定期排水:抑制__________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5.提倡慢跑:防止剧烈运动,肌细胞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
6.破伤风杆菌感染伤口,须及时清洗伤口,以防___________呼吸。
(二)讲案
1.有哪些环境因素能影响细胞呼吸?
2.温度怎样影响?怎样利用此原理?
3.生物组织的含水量怎样影响细胞呼吸?怎样利用此原理?
(三)练案
1、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CO2和H2O
B 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
C 丙试管中有大量的ATP产生
D 丙试管中无CO2产生
2、制作泡菜时泡菜坛子必须密封,其根本原因是:
A. 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
B. 防止水分过度蒸发
C. 防止氧气进入坛内
D. 防止坛内蔬菜萎蔫
3、酵母菌在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将酵母菌放在含有培养液的密闭锥形瓶中,测得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1倍,则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为:
A 1:6
B 1:3
C 1:2
D 1:1
4、某种毒素抑制细胞有氧呼吸,该毒素可能损伤的细胞结构是()
A.内质网B.线粒体C.高尔基体D.细胞核
5、生物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都产生的化合物是()
A.乳酸
B.二氧化碳
C.酒精
D.丙酮酸
6、同样消耗1MOL的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的ATP比无氧呼吸产生的A TP多()
A. 20倍
B. 19倍
C. 34—36Mol
D. 12.7%
7、制作泡菜要利用乳酸菌发酵,下列对此有利的措施是()
A.密封泡菜罐
B.敞开泡菜罐
C.高温处理
D.低温处理
8、利用酵母菌制酒时,一开始便持续通入空气,其结果是()
A. 酵母菌大量死亡,酒精减产
B. 酵母菌数量不变,酒精增产
C. 酵母菌数量增多,酒精增产
D. 酵母菌数量增多,不产生酒精
9.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使用后修改意见(宋体四号加粗)
答案:一.①酶活性②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 A B ③抑制
二.1.创造透气环境,避免厌氧菌的繁殖 2.有氧呼吸酒精 3.有氧呼吸矿物质离子 4.无氧呼吸
5.无氧呼吸乳酸
6.无氧呼吸 BCBBDB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