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解析-讲解---03备战2019年新高考之诗歌鉴赏易错手法分析+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专题01 虚实结合-备战2019年新高考之诗歌鉴赏易错手法分析

专题01 虚实结合-备战2019年新高考之诗歌鉴赏易错手法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姜秀才游苏州欧阳修忆从太学诸生列,我尚弱龄君秀发。

同时并荐几存亡,一梦十年如倏忽。

壮心君未减青春,多难我今先白发。

山花撩乱鸟绵蛮,更尽一尊明日别。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头两句写诗人与姜秀才在太学求学时正值青春年少,说明两人相识已久,情义颇深。

B.三、四句写两人十来年的经历,感慨时光易逝,人生如梦,表现出诗人虚无的人生观。

C.第七句借景抒情,通过写山花鸟鸣撩乱人心来抒写自己与友人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D.尾句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有异曲同工之妙,寄情于酒,体现依依惜别之情。

E.本诗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离别之情,前四句是虚构情节,后四句是实写眼前。

2.本诗的五、六句意蕴丰富,请赏析这两句的精妙之处。

【参考答案】1.BE2.①说明两人不同的原因:友人因壮心不已犹显青春,自己因多经磨难而现白发。

②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两人多年不见后容颜差别之大。

③强化了作者对朋友的不舍和离别时的感伤之情。

【试题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能力。

赏析诗句,要在理解诗句表达的意思的基础上,首先指出诗句运用的表一、了解“虚”“实”的概念从概念上理解,“实”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而“虚实结合”中的“虚”与“实”是相对的,指的是主观世界中存在的虚象、虚事、虚境。

比如: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

虚实结合即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二、明确“虚”“实”在古诗词中的运用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构之景为虚。

以《雨霖铃》为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年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些诗句,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是“虚”。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三句,则是半虚半实。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常见错误及改进方法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常见错误及改进方法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常见错误及改进方法诗歌鉴赏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作为语文科目的重点内容之一,具备一定的难度。

在鉴赏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阻碍了同学们对诗意的真正理解。

本文将针对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常见错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帮助同学们提高鉴赏水平。

一、主旨把握不准确在鉴赏诗歌时,理解诗歌的主旨是十分关键的。

但是很多同学在主旨把握上常常会出现错误。

一方面,有的同学只是凭感觉去猜测主旨,没有深入细致地挖掘诗歌中的意义;另一方面,有的同学过于追求个性化的主旨解读,忽略了人文关怀和艺术追求。

改进方法:1. 仔细阅读诗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2. 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意象、符号等表现手法,揭示隐藏在其中的主题;3. 注意诗歌的整体氛围和情感表达,找出与之相关的主题;4. 综合上述分析,找出与主题有关的细节和语句,加以积累和总结。

二、诗歌韵律错误诗歌的韵律对于表达诗意和营造氛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同学们在掌握和运用诗歌韵律上经常出现错误。

常见错误包括:对韵脚、韵律规则理解不深刻,韵脚选择不恰当等。

改进方法:1. 学习基本的韵律规则,掌握不同诗体的韵律变化;2. 多读、多背优秀的诗歌作品,感受诗歌韵律的美妙;3. 在写作时,注重选择合适的韵脚,并注意韵律的整齐和协调。

三、文采不足一首好的诗歌不仅要求思想深刻,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采。

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同学们在表达中常常出现文采不足的问题。

表现在词汇选择单调,修辞手法运用简单等方面。

改进方法:1. 多读、多积累诗歌素材,学习优秀的诗歌表达方式;2. 增加阅读广度和深度,在不同文学作品中寻找灵感,丰富自己的词汇库;3. 学习修辞手法,并灵活运用于写作中;4. 注意诗歌的韵味和节奏感,通过押韵、借音等手法,增加作品的艺术感。

四、缺乏思考鉴赏一首诗歌,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理解,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索诗歌背后的意义。

然而,在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缺乏思考的情况较为普遍。

19版高考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知识清单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Word版含解析-语文备课大师【全免费】

19版高考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知识清单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Word版含解析-语文备课大师【全免费】

落下斑驳的月影, 清澈的泉水在青白的 石头上潺潺流过, 发出悦耳的响声。 这 两句诗写景状物由高到低,动静结合, 诗句所描写的景致很好地体现了作者 对山中景物流连忘返的心情 (3)白描。白描就是用最朴素、最简练 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 写对象的特征, 如实地勾勒出人物、 事 件与景物的情态画面 (4)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着重刻 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细节,而 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明、生动。如赵师 秀的《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 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 棋子落灯花。 ”最后一句就是典型的细 节描写。 诗人等着朋友如约前来, 左等 右等,朋友还不来,已经过了夜半了。 百无聊赖之际, 便自娱自乐, 一个人摆 棋谱玩。一个“敲”,一个“落”,传 神地刻画出诗人看似悠闲, 实则因久等 不至而产生的焦虑心理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 议论 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 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直抒胸臆, 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 事 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 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 凉。 ”作者感情如江河直下, 直抒对亡 妻的怀念之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 物言志)和借古讽今(见下表)和情景交 融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 (1)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
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 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 渲染 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 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 面着意描写
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 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 中的“微雨”“暮钟”“漠 漠”“冥冥”“浦树远含 滋”都是在渲染一种离别时 伤感的气氛

2019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秘籍 .doc

2019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秘籍 .doc

- 1 -目录一、题材类写景诗即事抒怀山水诗边塞诗送别思乡怀人咏物诗节令诗题画闺怨诗咏史诗二、答题模式类.炼字型分析意境型意境意象情感分析句意型分析主旨型人物形象性鉴赏景物意象型观点不同型二、技巧类修辞的作用拟人、借代、比喻、夸张、设问、反问、双关、用典、衬托、2 对比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手法多种感官一字统领型一句铺垫型承上启下型以景结情型层层递进型卒章显志型题材类一. 写景诗一.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1答分别是“明”和“出”(步骤一)无手法因此步骤二省去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 3 -“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步骤三。

表现作者对新晴后的美丽风光的喜爱之情步骤四。

分析考查方向炼字。

答题步骤选字+手法+字的含义形象化的描述分析+效果情感+手法效果2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步骤一时间农人全家在农田里步骤二地点忙步骤三特点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步骤一结构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

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幅画面活了起来步骤二内容。

分析第一问是写景诗经常考查的内容。

答题步骤时间+地点+事件有时是意象+特点第二问问好处实际上就是画面的作用。

答题步骤结构+内容二. 夜归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4 答案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

(步骤一) 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

2019诗歌鉴赏高考真题汇编语文(解析版)

2019诗歌鉴赏高考真题汇编语文(解析版)

专题05:诗歌鉴赏【2019年高考】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4.C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选题内容广泛,题目形式多样,考察内容包括诗词鉴赏、阅读理解、写作能力等。

一、选择题分析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和阅读理解两部分。

1. 单项选择单项选择题主要考察对语言表达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包括对词语的理解、用法、诗词鉴赏、段落中的修辞手法等方面的考查。

该部分内容主要侧重于对语言的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2.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题主要考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该部分内容包括对不同体裁文章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对文中观点和细节的把握能力、对作者意图和态度的理解能力等。

阅读理解题的难度逐渐递增,根据题目要求,考生需要筛选信息、归纳总结、分析推理等。

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古文阅读和写作三个部分。

1. 填空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

该部分内容主要侧重于对词语的辨析和选用、对句子结构的理解和分析等。

填空题的难度递增,要求考生对词语和句子的语义以及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有较好的把握能力。

古文阅读题主要考察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该部分内容包括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对古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和分析等。

古文阅读题的难度较大,要求考生有一定的古文基础和阅读技巧。

3. 写作写作题主要考查对写作能力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该部分内容包括对命题材料的分析和思考、提出问题和观点、组织篇章结构等。

写作题的要求多样化,既有记叙文叙事能力的考查,也有议论文观点表达的考查,甚至还有对诗词鉴赏和作文写作技巧的考查。

三、总体分析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的内容丰富多样,题型形式灵活多样,注重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察。

试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和现实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对于考生来说,要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把握题目的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做到全面、准确、深入的分析和回答。

平时要注重多读、多练,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对历代文学作品的学习和积累,增加对不同体裁文章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019诗歌鉴赏高考题附带解析

2019诗歌鉴赏高考题附带解析

2019年全国卷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 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 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2.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2小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易错剖析及解析解析(2)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易错剖析及解析解析(2)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易错剖析及解析解析(2)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尾犯·寒夜蒋捷①夜倚读书床,敲碎唾壶②,灯晕明灭。

多事西风,把斋铃频掣。

人共语、温温芋火,雁孤飞、萧萧桧雪。

遍阑干外,万顷鱼天,未了予愁绝。

鸡边长剑舞,念不到、此样豪杰。

瘦骨棱棱,但凄其衾铁。

是非梦、无痕堪忆,似双瞳、缤纷翠缬。

浩然心在,我逢着、梅花便说。

【注释】①蒋捷:南宋词人。

南宋亡,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②王敦酒后读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深受感动,用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1)词的下阕,首句化用了________(人名)的典故,结句的“梅花”是词人________的象征。

(2)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本词在抒情方面的特点。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献始兴公①王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

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

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

任智诚则短,守仁固其优。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雠。

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注】①始兴公,即张九龄。

王维写此诗,希望获得张九龄的赏识提拔。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连用两个“宁”字,有利于作者抒发强烈的情感态度和追求志向。

B.第三句中的“粱肉”比喻富贵的生活,“不用”一词表明作者的厌恶之情。

C.“匹夫”“贱子”是作者谦称自己,“大君子”则用来赞美张九龄,用语得体恰当。

D.“野树林”“涧水流”所营造的意境,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诗前半部分表现厌恶官场之意,而后半部分又表现欲获赏识提拔之情。

前后是否矛盾?请表明你的观点,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梦(唐)杜牧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

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

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

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秋夜高空凄清的声音和捣衣砧上清冷的月色,营造了清冷却又高远的意境,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完整word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文档

完整word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文档

2019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注意事项:仔细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虑,多理解!无论是单项选择、多项选择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拥有委婉性,特别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添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仔细阅读题目中供应的有限资料,明确察看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资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要点勾勒出来,方便屡次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商酌,推断命题老师的妄图,积极联想知识点,解析答题角度,才可以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以下问题。

〔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述了怎样的景色?创建了怎样的气氛?〔 3 分〕【答案】描述了清早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创建了凄冷、感触的气氛。

〔2〕请结合全诗解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答案】孤舟联系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赏析】《吴松道中》共有两首,是诗人行船在吴淞江上时所写。

诗人写这两首诗,本来无必然题旨,他在吴淞道上一路行来,身与境遇,便随兴而发,随感而咏,或写景或怀古,富饶当时当地色彩。

遣词用语,不事雕饰,浅易自然,与诗人随意挥洒的诗情相合。

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吴松,即“吴淞” ,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

这一首写泊舟后第二天的行程。

诗中的“天寒” 、“叶飘”、“雁声急”、“岁晚”、“霜月”诸语,点明季节已经是晚秋。

前三联描述了由盘门到枫桥的一路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

天刚清晨,船又开航。

头天夜晚下了一场大雨,这天清早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

专题05+象征手法-备战2019年新高考之诗歌鉴赏易错手法分析+Word版含解析

专题05+象征手法-备战2019年新高考之诗歌鉴赏易错手法分析+Word版含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水调歌头·游览【宋】黄庭坚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春入武陵溪”,承上启下,用“桃花源”的典故表现对现实的不满。

B.上片从第二句开始,用倒叙的手法,逐层描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景象。

C.“我欲穿花寻路”三句,写词人穿过桃花源找到了施展才能的世界。

D.“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写词人孤独寂寞、难觅知音的处境。

E.“我为灵芝仙草”两句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暗示对功名利禄的追寻。

2.结合全词,分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特征。

【参考答案】1.CE2.全词塑造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却又苦苦追寻自得其乐的世外桃源而不得的词人形象。

通过对“桃源仙境”的神游和“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等的描写塑造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形象;“我欲穿花寻路”等句子塑造出苦苦追寻自得其乐的世外桃源而不得的形象特征。

【试题分析】E项,“暗示对功名利禄的追寻”错误,“追寻”错误,从词中来看,“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仙草”即开头的“瑶草”,“朱唇丹脸”指第三句“溪上桃花”,这两句是比喻和象征的语言,“长啸亦何为”意谓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可见此处应是“放弃功名利禄”。

2.这是考查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考生应注意结合词中主人公的言行和生活的环境分析。

如“春入武陵溪”,一、了解“象征”的概念象征,指的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古诗词中运用象征手法可以给读者带来丰富的联想空间,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二、明确“象征”在古诗词中的运用在屈原的《离骚》中,他把才德和有作为的人比做“美人”:“恐美人之迟暮”。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真题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真题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真题解析从诗歌体裁、诗歌内容主题和主观题考查方向三个方面,梳理全国卷(含新高考)近五年的诗歌鉴赏真题,具体如下:8高考题考查内容7年份试卷篇目内容主题主观题考查2018全国Ⅰ卷李贺《野歌》(唐诗)写自己困顿中仍不失豪迈气概,对未来仍充满希望。

分析诗句含意与情感全国Ⅱ卷陆游《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宋诗)写自己醉中写草书,仿佛看见山河万里清平气象。

分析意象的作用全国Ⅲ卷王建《精卫词》(唐诗)赞美精卫(鸟)的精神。

分析形象与情感2019全国Ⅰ卷陈与义《题许道宁画》(宋诗)评价一幅画有诗意,意境深远。

分析诗句含意与情感全国Ⅱ卷杜荀鹤《投长沙裴侍郎》(唐诗)展现真实才学,表达远大心志。

分析场景描写作用全国Ⅲ卷刘禹锡《插田歌(节选)》(唐)描绘热闹欢快的农家劳动场景。

分析语言风格2020全国Ⅰ卷陆龟蒙《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唐诗)叙述自己的教书生活,期待与友人相聚。

分析思想感情全国Ⅱ卷王安石《读史》(宋诗)认为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有差距,读史时要有批判精神。

分析诗歌道理与启示全国Ⅲ卷陆游《苦笋》(宋诗)借苦笋赞美魏征那样的正直有节操的人。

分析意象与情感关系全国Ⅰ卷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唐诗)送别友人,表达对先贤庞德公的仰慕。

分析意象与情感关系2021全国Ⅰ卷辛亦疾《鹊桥仙·赠鹭鸶》(宋)与鹭鸶对话,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分析语言特色全国Ⅱ卷陈师道《和南丰先生之作》(宋)赞美曾巩放弃隐居,出山做官。

分析诗歌内容新高考Ⅰ卷杨巨源《寄江州白司马》(唐诗)劝勉被贬友人白居易不要对仕途灰心。

分析内容与情感新高考Ⅱ卷陆游《示儿子》(宋诗)要求子孙读书躬耕,心怀国家。

分析内容与情感【总结】从上表可以看出,所选择诗歌基本上是唐宋诗词,而且多是名家的非名篇。

多集中在酬唱、咏物、题画、劝勉、评论等方面诗词,主题正面、情感积极向上,或体现理性思考的诗歌。

即便有离别思念,也是饱含劝慰;即便有厌世归隐,也是透出积极入世情怀;即便有困顿失意,也是失意中透着豪迈与希望;即便有批判,更多是理性思考……总之,近五年全国卷的诗歌已然没有被贬万里的失意思乡,没有生离死别的离恨情愁,没有人生失意的愁景悲情,所选择的诗歌材料也必然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备战2019年新高考之诗歌鉴赏易错手法分析+Word版含解析

备战2019年新高考之诗歌鉴赏易错手法分析+Word版含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素梅王冕闲花野草斗青红,一着冰霜扫地空。

惟有老梅标致别,岁寒时节自春风。

(1)这首诗刻画了梅花什么样的形象?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

(2)诗歌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请结合诗句予以分析。

【参考答案】(1)刻画了梅花凌寒绽放,风姿高雅昀形象。

抒发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借物抒怀,赞美了君子品质。

冰天雪地寒气纵横的时节,争红斗绿的各色花草纷纷冻毙,惟有梅花从容自在,凌寒独放。

(2)示例:“闲花野草”在寒冬到来之前,也曾“斗青红”,然而“一着冰霜”即“扫地空”,这与梅花的“岁寒时节自春风”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梅花“标致别”的高雅风姿,进而突出梅花的傲岸品质。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概括形象特点和情感主旨,考生要注意抓住描写梅花的诗句分析形象,例如抓住一、了解“衬托”的概念所谓衬托,也叫映衬。

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以此表现特殊的意境或独特的情感。

二、熟悉“衬托”的类型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

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歌的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出汪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

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

三、明确“衬托”在古诗词中的运用衬托在古诗中,可用于写景,也可以用于状物,还可用于抒情。

诗人根据实际需要,使衬托呈现出如下一些具体形式:1、冷暖相衬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这里,诗人先勾绘天门打开前的冷暗色调,然后再涂抹天门打开的暖亮色调。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详解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详解

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

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提示: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5分)提示:托物言志、象征。

怀才不遇的悲伤。

天津卷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6分)峡口送友人(司空曙唐诗)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答案:暮春飞花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

能力层级是C级。

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

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

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

“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

“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答案:思念故乡之情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前一首“同为客”表现思乡之情,后一首“自缘身是忆归人”直接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

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答案: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

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专题03+烘托渲染-备战2019年新高考之诗歌鉴赏易错手法分析+Word版含解析

专题03+烘托渲染-备战2019年新高考之诗歌鉴赏易错手法分析+Word版含解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独鹤韦庄夕阳滩上立徘徊,红蓼【注】风前雪翅开。

应为不知栖宿处,几回飞去又飞来。

鹤褚载欲洗霜翎下涧边,却嫌菱刺污香泉。

海鸥浦雁应惊讶,一举扶摇直上天。

【注】蓼:草本植物,开淡红色或白色的花。

1.下列对这首作品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两诗写鹤都采用了细节描写:前诗写鹤伫立、展翅的细小动作,后诗写鹤嫌菱刺而不洗濯的细微心理。

B.两诗写鹤都采用了烘托手法:前诗以夕阳、沙滩、红蓼为背景烘托,后诗以溪涧、蓝天为背景烘托。

C.两诗都采用虚实结合手法:两首诗中鹤的颜色、动作为实写;两首诗都着一“应”字表猜测,是虚写。

D.两诗都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两诗吟咏鹤的形象,其实都融入了诗人内心的观照,寄托了诗人的志趣。

E.两首诗的表达技巧有所不同:前诗运用夸张手法,动静结合;后诗也用夸张手法,只有动态的描写。

2.两首诗刻画的鹤这一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1.BE2.①前诗鹤孤独徘徊难定栖居之所的形象,流露出诗人孤独失意、对未来感到忧虑的情绪。

②后诗写鹤有所避忌、一飞冲天的形象,流露出诗人洁身自好、自信能展示自身才华的志向。

【试题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B项,“两诗写鹤都采用了烘托2.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

这两首诗歌都是咏物诗,此类诗歌中诗人的情感是借助物来表现,即一般采取托物言志的手法。

故考生应先分析两首诗歌中“鹤”的特点,根据“鹤”的特点来分析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如第一首诗歌中,诗人塑造的是一只孤独的鹤,这只鹤孤独寂寞,因不知“栖宿处”而不得不飞来飞去,这就象征诗人的孤独失意,表现出诗人因前路不知在何方而忧虑的情绪;第二首诗歌中,第一、二两句,写鹤想要洗濯自己的“雪翅”却嫌弃“菱刺污香泉”,这就好似诗人的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第三、四句,写鹤“一举扶摇直上天”,鹤的一飞冲天象征着诗人相信自己有朝一日能够施展自己的抱负。

各地高考诗歌鉴赏典型题例解析-最新教学文档

各地高考诗歌鉴赏典型题例解析-最新教学文档

2019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典型题例解析2019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综述及典型题例解析224300 江苏省射阳中学倪同刚一、’07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一览试卷省份选诗数量体裁作者出题量分值考点分布全国卷一1宋词苏轼28感情、手法全国卷二1唐诗王维8诗眼、内容、作用北京卷1诗经民歌37手法、内容广东卷1宋诗林景熙26意象、炼字江苏卷1宋词辛弃疾2感情、手法、内容山东卷1清诗徐兰28语言、手法上海卷1宋词苏轼38常识、意境、内容安徽卷1清词陈维崧28手法、感情辽宁卷2唐宋诗王维、周弼28内容、感情四川卷1宋诗王安石28内容、诗眼天津卷1明诗高启25语言、内容重庆卷2唐宋诗白居易、苏轼26内容、手法、感情海南、宁夏卷1宋诗苏轼211内容、意象、感情湖南卷1宋诗王安石15感情福建卷1宋诗谢枋得26感情、手法湖北卷2唐诗吴融、李约28手法、感情江西卷2唐诗高蟾、韦庄26感情、内容浙江卷3唐诗金词元曲刘禹锡吴激赵善庆26意象、感情、手法语言二、’07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综述1、题量分值稳定今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所选诗(词)一般为一首,题量基本为2题,分值大致在6-8分,这样适宜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思考解读一首诗,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只有北京、上海卷出了三道题,但这三道题中题型多样,有选择,有填空,因而降低了解题的难度,学生思考动笔的内容并不太多。

湖南卷虽出一道题目,但要求学生就颈联、颔联逐联赏析,其实动笔量也不小,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考试中心为海南、宁夏出的新课标试卷将诗歌鉴赏的分值提高到了11分,其地位与散文、文言文逐渐接近,表明新课程对诗歌鉴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引起’08课改地区广大考生的注意。

今年不少省份的自主命题还注意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除辽宁、重庆、湖北、江西卷选用二首内容相关的诗进行比较阅读外,浙江卷选了唐代刘禹锡的《乌衣巷》、金人吴激的词《人月圆》、元人赵善庆的曲《山坡羊·燕子》,让考生从三篇截然不同的作品中找相同的答题要素,旨在培养学生异中求同的思维能力。

专题06 诗歌选择题技巧(4) 手法判断有误-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要点十讲

专题06 诗歌选择题技巧(4) 手法判断有误-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要点十讲

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要点十讲高考语文的终极目标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必须把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文化传承和理解能力。

语文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艺术化。

因此,必须重视日常的积累,从生活中学语文。

新高考改革为语文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些机遇,必须严格把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注重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要关注高中语文学科命题研究。

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努力营造高效语文教学的和谐环境,体现语文学科“化人以语、育人以文”的优势功能,助推学生文化生命体的长远发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一、选择题考点突破手法判断失误,效果分析不准【典例示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杜甫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①。

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

座对贤人酒②,门听长者车。

相邀愧泥泞,骑马到阶除③。

【注】①太虚:天空。

②贤人酒:浊酒。

古人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

③阶除:台阶。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题目表明诗歌包括两个内容:对雨抒发自己的情怀和邀请许主簿前来。

B.首联运用拟人的手法,写泰山上涌起山峰一样的云层;无边无际,遮满天空。

C.颈联写诗人摆好浊酒,侧耳倾听朋友车马到来的声音,表现对朋友到来的企盼之情。

D.颈联中诗人称请朋友喝的酒为“贤人酒”,暗含着对朋友的赞赏之情。

突破方法:①注意结合诗句准确判断手法;【明确有无手法、何种手法】②了解相近手法的区别,细心体察、辨析。

③关注选项中的手法判定术语,还需注意手法效果与用意的分析是否准确。

【例题精练】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彭门用兵后经汴路·其二吴融隋堤风物已凄凉,堤下仍多旧战场。

金镞有苔人拾得,芦花无主鸟衔将。

秋声暗促河声急,野色遥连日色黄。

独上寒城正愁绝,戍鼙惊起雁行行。

【注】晚唐文德元年,朝廷派韦昭度招讨西蜀,昭度辟作者为掌书记同赴任,韦昭度讨蜀无功,复受王建胁迫而返京,作者亦出川,并沿隋修筑的汴河回浙江绍兴家园,诗人目睹西川兵灾,一路东来,又见中原一带惨状,感慨万端,写下一组七律,本诗为第二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独鹤韦庄夕阳滩上立徘徊,红蓼【注】风前雪翅开。

应为不知栖宿处,几回飞去又飞来。

鹤褚载欲洗霜翎下涧边,却嫌菱刺污香泉。

海鸥浦雁应惊讶,一举扶摇直上天。

【注】蓼:草本植物,开淡红色或白色的花。

1.下列对这首作品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两诗写鹤都采用了细节描写:前诗写鹤伫立、展翅的细小动作,后诗写鹤嫌菱刺而不洗濯的细微心理。

B.两诗写鹤都采用了烘托手法:前诗以夕阳、沙滩、红蓼为背景烘托,后诗以溪涧、蓝天为背景烘托。

C.两诗都采用虚实结合手法:两首诗中鹤的颜色、动作为实写;两首诗都着一“应”字表猜测,是虚写。

D.两诗都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两诗吟咏鹤的形象,其实都融入了诗人内心的观照,寄托了诗人的志趣。

E.两首诗的表达技巧有所不同:前诗运用夸张手法,动静结合;后诗也用夸张手法,只有动态的描写。

2.两首诗刻画的鹤这一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什么不同?2.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

这两首诗歌都是咏物诗,此类诗歌中诗人的情感是借助物来表现,即一般采取托物言志的手法。

故考生应先分析两首诗歌中“鹤”的特点,根据“鹤”的特点来分析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如第一首诗歌中,诗人塑造的是一只孤独的鹤,这只鹤孤独寂寞,因不知“栖宿处”而不得不飞来飞去,这就象征诗人的孤独失意,表现出诗人因前路不知在何方而忧虑的情绪;第二首诗歌中,第一、二两句,写鹤想要洗濯自己的“雪翅”却嫌弃“菱刺污香泉”,这就好似诗人的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第三、四句,写鹤“一举扶摇直上天”,鹤的一飞冲天象征着诗人相信自己有朝一日能够施展自己的抱负。

一、了解“渲染”“烘托”的概念渲染、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

渲染,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烘托,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在古典诗歌中,渲染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起一种烘云托月的作用。

烘托与衬托容易混同。

烘托与衬托相同之处是都着眼于“托”,即使某种事物、某个形象、某种情感得到凸显。

但两者的手段方式不同,衬托主要通过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和与其相似或相对的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映衬来完成;而烘托主要通过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外在的侧面描写来实现。

即《艺概》中所说:“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

二、渲染与烘托在古诗词中的运用在古典诗歌中,渲染与烘托有分别单用的情况:先说渲染。

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的渲染,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的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又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了夜的深和夜的静。

再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这首诗用“微雨”“暮钟”“漠漠”“冥冥”“浦树含滋”,极力渲染离别时的伤感的气氛。

再说烘托。

烘托在古诗中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1、以物烘托人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又如高适的《别董大》首二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直接状写眼前之景,展示出一幅暮日黄昏、沙尘漫天、遥空断雁、大雪纷飞的北方荒原天寒地冻的暮天景象。

通过这送别时的环境描写,烘托出离愁别恨的低沉气氛。

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一曲弹完,“东船西舫悄无言,未见江心秋月白”。

这个情景描写真切地烘托出听者沉湎于动人的艺术境界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绘了音乐的神妙动人。

2、以人烘托人如著名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对罗敷外貌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处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

难怪茅盾先生赞扬道:“不写罗敷的美貌,而罗敷的绝世美貌跃然纸上,这真是前无古人的艺术描写。

”又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烘托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发。

3、以物烘托物如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绘出一幅极其完美的春山月夜图。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于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

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了变化,这时习惯于山谷静默的鸟儿,似乎连月出也带来新的刺激,居然鸣叫起来。

这种以闹衬静的写法,不仅没有破坏春山的安谧,反而衬托得春夜山涧更加幽静。

再如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若耶溪山林一片幽静,唯有不时传来一两声“蝉噪”“鸟鸣”。

静寂,本是无声,有声则打破了静寂。

但是诗人偏偏说因为那一两声“蝉噪”“鸟鸣”,山林愈发显得幽寂了。

作者有意识地运用“蝉噪”“鸟鸣”之动来烘托一种静的境界。

由此可见诗人匠心独运之功。

王籍在这里通过“寂外有音”的烘托艺术手法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令人神往不已。

实际上,在古诗中,渲染、烘托两种手法往往是结合在一起使用的。

特别是在借景抒情类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选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陇头吟翁绶陇水潺湲陇树黄,征人陇上尽思乡。

马嘶斜日朔风急,雁过寒云边思长。

残月出林明剑戟,平沙隔水见牛羊。

横行①俱足封侯者,谁斩楼兰献未央②?【注】①横行:趾高气扬,横行霸道。

②未央:本为汉宫名,借指宫殿,这里代指朝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陇水潺湲陇树黄”,潺湲,形容水流缓慢,说明此处地形条件复杂,水流不畅。

该句写水流缓慢,树叶枯黄,烘托出低沉的氛围。

B.“征人陇上尽思乡”,由于守边十分艰苦,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一个“尽”字道出战土们无心守边,整日都在思念自己的家乡。

C.“马嘶斜日朔风急,雁过寒云边思长”,落日西斜,朔风劲吹,战马嘶鸣,大雁高飞,勾起了守边战士的无限相思。

D.“残月出林明剑戟,平沙隔水见牛羊”两句诗写出戍边将士坚守边关、严阵以待的紧张场景,为末尾言志作铺垫。

E.这首诗沿着起兴、烘托、议论的线索渐次展开,情感的抒发由平缓而浓烈,最后一联卒章显志。

全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2.这首诗的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李白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3.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描绘了一幅明月当空、闲听素琴的画面,渲染宁静幽美的气氛,为下文“世上无知音”的孤寂惆怅之情作铺垫,埋伏笔。

B.诗中《悲风》《寒松》《白雪》《绿水》都是古曲名,“悲”与“寒”写琴声的色调,“乱”写弹琴的动作,意在描写隐士卢子顺弹琴的高超的艺术水平。

C.颔联用比喻手法,“悲风调”宛若“寒松吟”,写出琴声像寒松的悲吟,渲染悲凉的氛围,把悲愁的情愫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D.尾联借用“钟子期和俞伯牙”的典故喻己,表达出诗人知音难觅的孤寂落寞之情。

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为严谨。

E.李白写听幽人弹琴,借以慨叹世无知音,思想情绪未免有些消极,其中也饱含了他一生坎坷、历尽艰难的辛酸痛苦。

4.清朝方扶南把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试比较本诗颈联与“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在写法上的异同。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登河北城楼作王维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

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

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

5.以下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古代登临之作往往通过对情景或历史的描绘来表现作者个人感情或情怀,这首诗在题目中也隐含了这样的趋势。

B.首联描述的是诗人登上城楼所见到的景色,不但有辽阔与沧桑的感觉,而且使整个画面呈现出如梦如幻的迷离之感。

C.颈联两句,作者将视角从辽阔的大背景中拉回,关注于眼前的小景与细景:岸边温暖的渔火,小船,渔家,夕鸟。

此联动与静的对照却让诗歌的写景显得呆板与死寂。

D.全诗的诗眼是“闲”。

诗人登楼远眺,从傅岩自然会想到傅说的隐居,然后看到傍晚的景色,感受到了生活在大自然中的自由的快乐。

E.全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渲染烘托,乐景衬哀情,从大处落笔,既渲染了山川宏丽的气象,又展现了风土人情。

6.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高适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①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②,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注:①“太白”为将星,旄头为胡星,这里分别代指唐军和敌人。

②麒麟阁:汉代阁名,在未央宫中。

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后即以此代表卓越的功勋和最高荣誉。

7.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二句,诗人将一个装束齐备、身跨战马、疾驰如飞的战士形象突兀地展现给读者。

B.三、四句,再从“天子怒”,“将军雄”两方面予以渲染,愈发增加了战士立功的热望。

C.“万鼓雷殷地”以下八句,写出大战的激烈和唐军的英勇,将战士形象渲染得气势如虹。

D.本诗前半部分渲染了勇士征战的宏阔悲壮场景,为结尾嘲笑一味读书的文人作铺垫。

8.盛唐的边塞诗总体呈现一种阳刚之美,体现了当时泱泱大国雄浑的民族精神。

下列诗句不属于...阳刚之美的一项是()A.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B.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李益《塞下曲》)C.同来死者伤离别,一夜孤魂哭旧营。

(陈陶《陇西行》)D.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祖咏《望蓟门》)9.请简要分析本诗与李白《塞下曲》表达情感的异同。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①。

阵解星芒②尽,营空海雾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